登陆注册
2488200000020

第20章 辑三芳草天涯(2)

他听说山东一位善斫琴的琴友,在当地寻不到髹琴用的生漆和鹿角霜,就自己利用假日到江苏乡下去踏勘查访,终于说动了山里一个原来产松香的社办企业恢复生产生漆。生漆是违禁品,一般无法进入长途运输托运,他又得打通各种人情关节,递烟送酒的,最后找到一位可以信托捎带的长途车司机,把生漆穿市过省地为琴友送去。其实他和这位山东琴友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热心做着这一切,更是分文不收。

“琴事,是不该沾势利钱气的。”他说。便又提起刚刚发生不久的一件趣事:他好弹琴,却从来不收学生。他的一位琴界好友倒是收了一位在中国留学的美国洋学生,因事外出,想求他帮一个忙,暑假把学生转给他教。他开始推托,实在推不过去了,便提出一个条件:琴可以教,但不能收钱。这一下子,倒让这位美国学生为难了:“时间就是金钱”,花了你的时间、精力,怎么可以不收钱?若真是这样,洋学生倒是要知难而退了。事情果真就这样僵持了下来,好友来劝,也劝不通。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洋学生勉为其难的退让——“可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勉为其难’呀!”我乐呵呵道。

“不合时宜”。又想到东坡老人的这个字眼。眼前这个谈吐轻缓、语不惊人亦貌不惊人的“琴人”,自有一副在今天的时俗世界里久违了的精诚肝胆、古道热肠。这份古风古气,确是古琴赋予他的,因古琴而生,为古琴而发的。古琴进入了他的生命世界,或者说,他的生命世界里,始终呼吸着古琴的气息,支撑着古琴的骨骼,流荡着古琴的千古魂魄……

我顿了一顿,说:“我发觉,古琴是一种很有担当的乐器。”

他闪着亮光瞥了我一眼。

“至少,可以担得起生命的价值。”我又补了一句,“读你书的时候我就想:一个真正进入了古琴世界的琴人,应该是一个可以以身家性命相托的人。”

“你真这么看?”他定定望我一眼,站起来,在屋里默默走几步,“我也一直是这么看的,至少,是这么自我期许的。”他跟我说起他熟知和敬慕的那些琴人的故事——管平湖的清贫守恒,成公亮的清刚耿介,管先生大弟子王迪先生对他的亲切清和……都离不开一个“清”字。我便随兴跟他谈起:他书中以专节谈到的古琴的“古”和“清”——巧合的是,我曾将自己的耶鲁办公室定名为“澄斋”,并用过“阿苍”作笔名,是因着对“澄”和“苍”两个字眼的偏爱;不期然地,就吻合了他谈论的古琴精神了。

他笑道:“这说明,你早就跟古琴有缘了。”

我朗声笑着:“至少,是想跟古琴结缘吧。这就是我今天,蒸着南京的大火炉,也一定想见一见你这位‘郭荆州’的原因。”

他站起来,拂拂手说:“来,你跟我上楼来。”

原来这是一个复式的二层公寓,楼上才是他日常抚琴、习琴的雅室。我相随着踏进楼上一个格局雅致的小厅。他掀开一块薄布幔,只见案桌上一溜排放着四、五床古琴,托出了一屋的静气。他坐下来,用一方绢巾轻轻拂拭了一遍琴面的尘土,抚着就近的一张琴,定定神,不发一言,低头弹奏起来。

斜阳一抹,窗外的车声、市声嚣然入耳。他却似乎浑然不觉,双手一触琴弦,整个人一下子就沉进去了。我傍立身后,见他背影凝然若钟,一时飞弦走指,琴音便时若流泉跳珠,时若枯松遏风似的,汩汩流泻开来。果真,扰在耳畔的嚣杂市声,渐渐,就被琴音推远了,廓清了;心境,也就一点点澄明起来。一曲弹罢,他回转神来,笑容里略带赧意:“我平日从来不在白天弹琴的,今天,兴致倒是来了。”

琴音余绕,一室空蒙的馨香。

“太好了……”我啧啧赞叹着,试探着问道,“你刚才弹的是……”

“《流水》。”

果然。那琴曲音韵,是否真的一若当日伯牙、子期“洋洋乎志在流水”的相遇相知之音?或许难以确证。但流转千年,终由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一手弹出,那确就是承自管先生真传的著名的“七十二滚拂”的“流水”——那也正是上世纪70年代,收录在美国太空署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太空飞船上,播向茫茫宇宙,为人类寻找太空知音的那首真正永世不朽的曲子哪。

一时百感会心。我只是沉默着,不说话,好像特意要为琴音留一个回旋的空间,心神还羁留在那萦绕不去的流水之中。

他站起来,低头端视一眼,向我轻轻一扬手,说:“你仔细看看这几张琴——你今天,就从我这里,带走一张琴。”

我一惊,以为听错了,呐呐说道:“不不,这怎么可以……我原来只是想,也许明年、后年回来,可以委托你,帮我,物色一张好琴?”

他直直望着我,语气恳切地说:“不,这琴就是你的。”又重复一遍,“你今天,可以从我这里,选一张琴走。”他微微笑着,“虽然没有琴,你早就是一个琴人了。”

果真?一时间,我的震愕和惊喜,只能用如临深渊、如闻惊雷来形容!琴,琴,琴——古琴,古琴,古琴。眼前一字排开的琴床,琴弦荧荧,漆色幽幽,波澜起伏,像横亘在我眼前的一坂山岳,一片沧海。“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多少古来的悲风清响,似从琴面上凛凛拂过。郭平的话音,却徐徐地、絮絮地,流过耳畔——

“这几张琴,不是我的。是我那位会斫琴的琴友——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山东斫琴家的。他每年亲手斫几张琴,也就那么三四张吧,放在我这里,让我送给跟古琴有缘的人……”

“不不不,”我醒过神来,“这情分太重了,我怎么可以接受这么厚重的礼物?要带走琴,我一定要花钱……”

“这样的琴,花钱也买不到的。”郭平抚弄着那几床琴,弦声淙淙流响着,“张培宏就是不让我随意卖他的琴,”他道出了斫琴家的名字,“这样好了,张培宏这个人,一门心思用在斫琴上,自己却生活清寒,家徒四壁的,可是多年来只肯用琴结缘,把自己手斫的琴一张张地送人。我就劝他,一定要收一点钱,哪怕是工本费呢。我不是在为他卖琴。他把琴放在我这里,委托我为他物色跟琴有缘的人。这琴,今天就该是让你带走的。你若是愿意,也可以给他寄一点钱去……”

我一下子释然了:“这样好,这样子,我才会心安……”

我拨试着琴弦,从三坂横卧的“山岳”中,选中了这床琴声苍透、漆色沉凝、名为“霜钟”的琴。很小心地抱琴于怀中(郭平教我该怎么抱——琴面向外,岳山、龙池在上,凤沼、雁足在下),像是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孩,一身的细润娇嫩,左右上下端详个不够,一时竟有点不敢置信:“真的么?这真是我的琴么?我今天真的有了一床古琴了么?”轻轻把琴卧放在几上,一时又像孩子一样拍手乐起来,“哈哈,这么说,我真的是有琴啦?我真的是一个琴人啦?”

真个是“一琴在手,莲荜生辉”!我乐呵呵、傻呵呵地抱着琴,抚着琴,在屋里兜着圈子,一时真觉得眼前的空间,豁亮了,高旷了。落霞变成调色盘,小小雅室,一下子烟霞滚滚,变成万松之壑、万川之流了!

郭平掉头又离去了。他回转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黑色长腰的包囊,笑盈盈说:“别光顾着傻乐,你可是要穿山过海把这张琴背回美国去的呢!你就把我的琴囊一起带走吧——这是我为自己那张琴量身定做的,你看看,给你的‘霜钟’,合适不合适?”

天作之合:合适得严丝密缝。

我的感动、感激一时无以名状:“这……这怎么好!这怎么好!”那一边,他已经用琴囊将“霜钟”装裹起来,合上丝绒内套,拉上拉链,“这样背起来,这样摆着放,在长途旅行中才不会损伤琴,你试试看……”他叮咛着,比试着。

抱着琴,他忽然像个母亲,眉风里,拂动着母性。

“孤芳众赏”。心里头,突然跳出这个字眼。刚才,我们曾经谈论过古琴自古秉持的“孤芳独赏”的品格,对于古琴的成全和局限。正如他的书中所言:一种理念,成就了一门艺术、创造了一种境界,却又同时阻碍了艺术的发展,这是中国的艺术境界、艺术思维的二律背反。古琴的“孤芳”——那种出尘脱俗、敢于遗世独立的高旷孤清,自是要后辈人以心血、以生命去珍惜、去呵护的。然而,古琴的命运,可不可以从“独赏”的幽斋,走上“众赏”的桥头,从而在新世纪的江枫渔火、杏花春雨里,让更多现实愁眠中的客船与船客,闻到历史深巷里酒香和杏花香,听到雪夜霜晨里的袅袅钟声呢?……

庸人薛易简在《琴诀》中云:古琴“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我望着他为我的“霜钟”拾掇忙碌的背影——那真是一个母亲,为行将出远门的儿郎的“临行密密缝”哪。我早从《古琴丛谈》书中,读出了他为古琴焚膏继晷的传道热忱;如今,我更从他和张培宏这样的新一代琴人身上,看到一爿深具宗教情操的有担有当的肩膀。传统中国文化,历经千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的诸般烽火劫难——真是庙堂砸尽了,典籍毁遍了,千古流传的国之圣器珍宝被摧残损弃得遍体鳞伤、花果飘零:而一国文明之命脉——“传统”,却依旧默默崛立着,于劫灰余烬中沉潜着火种,于霹雳雷霆间留下深辙与深根,只要有一点雨露华滋,就能迅捷地在一片血火废墟中泼剌剌地重生——它所依凭的,就是如同管平湖、查阜西们,也如同郭平、张培宏们一样的,一代又一代不为时潮所动、不为世态所驯的执著自持的力量——这是一种来自黄土深层巉岩深处的草根的力量,也是一种自动自发因而自在自足的生命的力量啊。

我知道,这个人和这张琴,同样开启了自己生命里程中新的一页。从此,沧浪之上,天地之间,浩浩烟波,迢迢逆旅之中,我又多了一个健行的伙伴、一个心灵的依傍了。

琴积淀了那么多,却又似乎总是不言不语。从来也没见琴大声喧哗过,没见哪个琴人借琴而腾达过。古琴有些像磊磊山岩上的一株孤松,有些像杳然出岫的一朵孤云,有些像不舍昼夜奔流的大河,也有些像寻常之人一张诚恳质朴的脸。它的悲恸、欢乐与盼望,都以朴茂的方式述说,以从容的态度存在,如同无限蕴含的大自然。(郭平《古琴丛谈》)

翌日,我搂着古琴,仿若搂着一缕乾坤清气,登上了西行的越洋航机。

篇末小记

旅途风尘未拂,归返耶鲁校园的头一件事,就为着识琴、学琴事,造访年愈九十的张充和先生——她是沈从文先生的内妹,抗战年间重庆、昆明名重一时的“张家四姐妹”之一,当今硕果仅存的民国一代书法、昆曲、诗词大家。

老人家听说我从南京带回来一张名为“霜钟”的古琴,眼前一亮;仔细询问了我的金陵访琴、得琴经过,会心笑道:“这是最典型的古琴故事——千古觅知音哪!”她笑盈盈把我引到楼上,向我展示她的一件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宝物——一床名为“寒泉”的明代古琴。

那是古琴一代宗师查阜西当年送给她的结婚赠礼。晨光中,我轻抚着苍深透润的琴面,只见流水断纹隐隐,那是岁月凝就的斑斓贵胄。老人向我忆起1940年前后的重庆时代,查阜西和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HansvanGulik,1919-1967)常常一同切磋琴艺,她就在一旁听琴、学琴,并曾与高罗佩、查阜西一同登台献艺——她唱昆曲,他们弹奏古琴。

回到家里一翻书,吃了一大惊:这位高罗佩,不但是西方汉学界的一座雄山大岳(国人一般熟知他的《中国古代房内考》),而且是中国古琴的一位真正的西方知音和国际传人。他的古琴启蒙师,正是琴史上大名鼎鼎的清末民初著名琴家叶诗梦。今天北京故宫收藏的“天下第一琴”——琴背龙池上嵌刻着黄庭坚、苏轼等历代藏家姓名的“九霄环佩”,正是得自于叶诗梦当年家传的收藏。高罗佩乃叶诗梦入门弟子,在叶诗梦去世后的第二年——1938年,他就以题献“我的第一个古琴导师叶诗梦”的名义,用英文写作出版了《琴道——琴的思想体系之论著》(TheLoreoftheChineseLute:AnEssayintheadeologyofCh’in),并在1941年出版了《嵇康及其琴赋》(HisK’angandhisPoeticalEssayontheTute)一书。至今,此二著,还是西方世界关于中国古琴的最经典、也最精辟的论述。

从“寒泉”到’‘霜钟”,其间竟然连缀着那么多仿若星辰斗宿一般的名字,这是一段何等的奇缘哪!那晚夜半,释卷临窗,见满天星斗,密似繁舟,沸沸然自天海四方涌来。望着如今安卧在书房中的古琴,我似乎忽有所悟了……

东坡书院三鞠躬

我是来寻根的——不,寻祖的。

踏入东坡书院,我想。

位于海南岛儋州(古称儋耳)中和镇的东坡书院,离我当年下乡落脚的西培农场不远,却是我多少年来心思萦绕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所在。不全是附会——坡公苏轼,乃我的本家老宗祖。好多年前,父亲告我:世世代代,国中苏姓旗人一般拜两个祠堂:“武公堂”与“眉山堂”。我家世居汉时即立郡、有“合浦珠还”典故传世的广西北海。合浦苏姓族人拜的是“武公堂”——以汉代名将苏武为族谱第一位“太祖公”;苏姓祖地,则为陕西眉县。史称:祝融的后代昆吾封于“苏”,故子孙以国名为姓。四川“眉山”之“眉”,与陕西“眉县”之“眉”有何关联,待查。“眉山堂”所拜之宗祖,乃“三苏父子”。更因苏轼的惊世大名,自立出苏姓宗族的一支“眉山”血脉。但遥想北宋当年,四川眉山“三苏”所拜之宗祖,想必也是苏姓一源所出的陕西眉县之“武公堂”吧?我问父亲,父亲说:必当如是的。

下乡的当年(1968),我才15岁。在“文革”那样的“火红年代”,自是不能谈“宗”论“祖”的。但从踏上海南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自己来到了一片古来朝廷贬谪罪臣的荒蛮之地,而且自己要落籍务农的儋州,恰正是当年苏东坡的流放地。

在那些大会战连年接月、啃着萝卜干熬过台风天、在破茅棚的缝隙里夜夜数星星的岁月里,我会时时念想起自己这位苏姓老祖,遥想着将近千年以前——确切的,是约860余年前,坡公在此地的起居作息、躬耕劳作,所暴晒的骄阳,所躲避的急雨,包括——所沉醉的椰寨风物、羹汤薯酒、俚语谣歌,大概也一如我辈今日亲历的情境吧?便不止一次地谋划:一定要踏勘一遍苏东坡当年在儋州留下的所有足迹遗址。然而,每次向当地乡老探问,都只见一片摇头:没有了,毁尽了,“文革”年头砸的砸,烧的烧,更加上那大、中和两地都是武斗重灾区,所有苏东坡的遗址遗迹,都难得找见了。后来闻知,仅存的东坡书院残垣曾一度沦为猪圈牛厩,现在早湮没在一片荒草藤蔓之中了。

姐姐当年同样下乡海南,落脚地是澄迈县。隐约记得,苏东坡似乎也到过澄迈(苏轼存世的著名墨迹《渡海帖》中有“轼将渡海宿澄迈”句;渡海北归时,则留下《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当初我翻山越岭去探望家姐,也曾向当地人探问,他们笑我:你是丢了西瓜来捡芝麻呀!儋州既不存,澄迈安在哉!此地,真是连芝麻点儿大的苏东坡遗迹,都找不见了!只是,那一回探亲,回程找不着车子,心一横,就一大早从澄迈昆仑出发,穿山过岭,用脚步丈量过澄迈、儋州的大半土地,步行回到西培时已近半夜。当烈日下大汗淋漓,在山道上踯躅前行的时候,也曾想过:至少,我把苏老祖在儋耳、澄迈踏抚过的土地,用自己的双足,大体亲炙过一遍了!土里有余温,风中带余泽。我的汗气足印,总会有和老祖宗当年的“雪泥鸿爪”相和应、相重叠之处吧?

踏进东坡书院门廊,我就向着重修的庭院,深深鞠了一躬。

同类推荐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爱国家,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1948年6月,他虽贫病交加,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
  • 解放昆明

    解放昆明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战争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爱是永远的话题,说不清,诉不尽。结婚前,爱是吸引,是卿卿我我,如胶似膝。结婚后,爱情更象用旧了的抹布,渐渐沧桑成令人失望的样子。于是,离婚、再婚、复婚……过尽千帆皆不是,红尘中那么多男女,一颗心依旧如同秋天的雨,清清冷冷,飘落无依。人生要拨开多少迷雾,才能抵达自己的幸福?本书作者用干净细腻的笔触,为读者献上一个又一个温暖感人的婚姻爱情故事。这是本对爱充满信念的书。它告诉我们,离婚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婚姻如同一棵树,只要根在,叶子掉了也会长出来。书中每一篇都是充满智慧的爱情宝典,令人感动,给人启迪。
  • 林间拾韵

    林间拾韵

    本书收录作者2006年以来所创作的古典诗词近400首。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思想深刻。从形式上看,体裁多样,手法得当,语言精美,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看,意境深远,风格自然。
热门推荐
  • 无敌游戏附身

    无敌游戏附身

    平凡高中生林峰,意外获得游戏属性,自此,一段剽悍的人生开始了!
  • 悠悠春秋

    悠悠春秋

    世界在变,他何去何从;谁正谁邪,他属何方?或许他坚持的才是邪恶的根源.......——————————————————郑重提醒:本故事不是虚构,如有雷同,请检查你是否已经穿越!
  • 不慌我有大佬

    不慌我有大佬

    楚天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民国练各种武功道法,本以为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但没想到灵气复苏了,各个都有异能神通,你问楚天,慌不慌?幕后有一些老怪物黑手阴谋算计,虎视眈眈,你问楚天,慌不慌?楚天:不慌,有大佬的我已经无敌了!!!
  • 重生回到学生时代遇见你

    重生回到学生时代遇见你

    我喜欢你已经不是一时起意了是我琢磨了两辈子才认认真真的喜欢上你
  • 那年夏天,十八岁

    那年夏天,十八岁

    那年夏天,十八岁的夏青遇见陆洋,是整个高中和大学里最让人羡慕的一对。
  • 我真不是异常

    我真不是异常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异常了!异常的物、异常的事、以及异常的人......
  • 发配地球

    发配地球

    史书记载,地球早已不适生存,多年之后,一群被发配充军的年轻人重回祖地——早已物是人非的地球,一场奇葩的冒险旅程就此展开。第一次写书,开头几章有些慢热,各位看官不要着急啊。本书的风格也在逐步的稳定之中~按老螃的计划,这是一本集硬科幻、软科幻、网游、异能、玄幻等为一体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不幸的是写成了充满槽点的冒险日常,所以,各位只能凑活着看了
  • 神医宠夫,邪王要乖

    神医宠夫,邪王要乖

    一朝穿越,成了大陆第一废柴,区区姨娘庶妹敢欺她辱她,待她生灵根,契约兽,逆袭绝代风华。某女趴在某男身上"有人向我提亲,怎么办?"某男一个翻身,压倒某女"那人有我帅吗?"某女一脸呆萌的摇了摇头。"那就直接轰出去。"某女一脸苦恼的看着某男"没人娶我了,怎么办?"某男邪魅一笑,当日霸气向天下昭言"我娶"
  • 汉室可兴矣

    汉室可兴矣

    黄巾之乱,让风雨摇曳的大汉朝廷每况愈下,各方势力的野心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膨胀,也促使着一切愈发混乱。若是让赵云当真有演义所讲的那般武艺出众,恰巧又多了许多智谋呢?由此而已,白龙出世,素袍银枪,却叫天意改,却让汉室兴。“子龙有七分勇猛可比秦将章邯,亦有三分智,可将其勇驱之。”——刘备
  • tfboys之李家三姐妹的爱恋

    tfboys之李家三姐妹的爱恋

    三个千金会与三小只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敬请期待。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