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6300000097

第97章 新闻复杂论(19)

换句话说,新闻主体对新闻对象的世界进入越深,关系越是密切,他对新闻对象的认知和把握才能更深入!所谓“三贴近”“深入生活”“深入时代”“深入群众”等原则,其认识论基础恰在于此!

新闻采访,其本质是新闻本体与新闻对象建立起一种主动性的“认知结构”!就是与新闻对象的“耦合”!“排除记者的存在”,是一个被常识坚持的谬论。“不偏不倚”的原则不仅无法在记者“置身事外”的条件下实现真实的认知,反而是阻碍新闻真实的!

金观涛先生告诉我们,从表面上看,对于任何一种认知结构,只要它具有封闭性,那么它总是本征态,因而总是不能独立于观察者的。而人从来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的,观察者为了得到研究对象的信息,必须和研究对象耦合起来,对认识对象进行某种操作(输入),然后收集有关对象对这一输入的反应(输出)的信息,从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来认识研究对象。因此认知结构的封闭性无法打破。

在研究观察者的建构过程中,金观涛先生发现了一个本来是十分简单的事实:观察者的构建作用实际上和选择(维持)某种条件处于内稳态等价!因此,所谓讨论电子某些状态在不观察它时不存在,实际上只是说电子的某种性质(确定的规定性)在某些条件不满足时,必定不存在!

电子的某些规定性的存在依赖于观察者的观察这个结论听起来很玄,其真正意义却十分简单,电子具有某种确定的性质是需要条件的,这就是{Ai}集。因此,离开{Ai}的存在谈电子是什么就没有意义。当内稳态{Ai}变化时,电子具有什么性质必然是不同的,当两个{Ai}集互不相容时,电子的两种性质就不能同时作为确定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就熟悉在某些条件下,某物具有某一种性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它可以具有另一种性质。当事物具有性质A和具有性质B的条件互相矛盾(互不相容)时,A和B是不能同时存在的,任何人都不认为这里有什么荒诞的地方。但一旦将这个命题换成电子的动量和位置,人们就觉得很奇怪了。其实,电子之所以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无非在这里作为存在的条件是复杂的测量装置。我们只要去详细地分析测量电子动量和位置的装置,确实可以发现他们互相排斥或互相干扰(不相容)。测量电子的动量需要用“法拉第圆筒”,而测量电子的位置需要用类似于让电子束穿过一个确定的小孔。这两个实验条件本身就包含了对变量选择的不相容。(金观涛《系统的哲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8页)

金观涛先生指出,总之,人们早就熟知一个事实,宇宙任何一种确定具体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条件,电子的存在也不违反这一原则。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一个最普遍的哲学公理——条件性公理,即任何一种确定的规定性都是在某些条件下成立的。

月球、太阳、树木、空气等等一切的存在都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无非是对于像月球和太阳这样的天体,它们存在的条件人们至今还不能加以影响,或者说其存在的条件集不是人可以控制的变量。电子具有某些确定性质的存在的条件则是人可以控制的。在很多时候,客观存在和依赖于观察者建构的存在的差别仅仅在于,那些代表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所需要的条件观察者至今尚不能控制,而那些依赖于观察者建构的事物存在所需要的条件是观察者可以控制的变量!

在剖析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关系的过程中,金观涛先生提出了“自然规律与仪器同构定律”。他把仪器定义为自然规律的物化或物质的实现。仪器的原理必定是某一条自然规律,而制造仪器无非是控制某系变量为内稳态使自然规律规定的变量之间的联系能表现出来。总之,所谓自然规律,是指变量之间的联系或约束。

科学理论和受控实验结构同构,科学理论中的所谓规律本身就是受控实验中变量之间的约束,而这些变量之间的约束一旦物化,就是仪器。因此,仪器与自然规律同构率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金观涛认为,随着人们做的受控实验越来越复杂,描述自然规律的理论越来越深奥,自然定律与仪器关系同构定律也就愈加重要。因为在复杂的仪器关系中,自然规律与仪器之间本来存在的一致性常常被人忽略,而只有用同构定律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清晰地把握认知结构。他认为,仪器与自然规律同构律在量子力学中至今尚未被人认识到。同时,他也发现,在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中这条规律几乎是不可缺少的。甚至,他用这一规律解释“火星观察者神秘实验”的现象。

根据仪器与自然规律的同构性,金观涛还推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这就是自然规律和认识论规律具有一致性。他举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自然规律,而这一定律之所以正确,乃是它等价于受控实验某些最基本规则。自然规律和仪器之间的同构关系似乎表明,任何自然定律都是仪器的规律。人不仅把控制自然中碰到的变量约束当做规律,而且科学的规范特别是鉴别经验真伪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某种最普遍的自然规律。十分可惜的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实在太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乎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研究自然规律和认识论。

一旦理解观察者的建构与在受控实验中控制某些条件为内稳态等价,那么“在有观察者之前世界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也就可以回答了:根据客观性存在条件的讨论,当观察者bi不存在时,必然有两种情况,对于那些在认知结构中和bi无关的Oi,它依然客观存在,而对于那些依赖于bi选择的Oi则随着观察者的消失而消失了。正如生态系统中互相依赖的物种有一种消灭后,与其相关的生态结构必然改变。但地球却依然存在,太阳却依然在天空照耀,这本是一个平凡的真理,至于考虑在有观察者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它也无非要求我们去进行某种条件变换,去考察那个观察者出现之前条件下的世界。这其实正是现代有关生命起源研究的课题。

从观察者bi与观察者bj以及“满足条件一”和“满足条件二”的各种组合可能中,金观涛提出了自己的“四个世界”的理论:M11,即经典力学和直观唯物论的世界;M12,即理想的观察者的世界;M21,即外星人的动物园;M22,即量子力学和建构主义的世界。

他得出的结论是:世界某些部分和观察者无关,某些部分和观察者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考虑没有观察者时,世界是什么样的,答案肯定是:如果人类某一天被毁灭了,世界的一部分依然存在着,如地球、天体;而世界那些和人建构有关的部分将会消失!这本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直观唯物论和主观唯心论中却得不出来。(金观涛《系统的哲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8页)

人总可以假定我们对某一种现实过程的想象或思考是可以不干预这个过程本身的。但人之所以成为人,他不仅仅是观察者,还是思想者,他可以完成一种转化,即把自己想象成观察者之外的观察者,他去思考自己的观察,他不认为自己的思考会影响认知结构。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同时身兼bi和bj,bj是一个悄悄地监视一切人对自然观察和改造过程而不干预这一过程的理想观察者。

这种情况和一些科幻小说中所描绘的情形类似:人类生存的世界只是外星人进行环境保护下的动物园。至今为止,科学尚未证实,世界上有比人类更为强有力的建构者的存在,因此把bi当做人类,目前还看不出有多大意义。但是,如果我们把bi看做动物,那么却是存在一个类似“外星人的动物园”的世界:目前生物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依赖于人类的建构,但这种环境对于动物(例如蚂蚁)却是一种客观性。“外星人的动物园”的世界可以表示为,个人在一个不依赖于自己意志的共同体中生活和认同问题。

金观涛先生认为,今后理性的哲学必须将其观察者和自然各个层次各个角度的分析综合起来,它是人对自己和自然关系的更高层次更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要求人不仅从具体的观察者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观察者,而且要认识到各种复杂情况的存在——这意味着人将成为一个近于上帝的观察者。他提出,或许对于理性最为重要的是,人从观察者层次中超越出来,成为一个思想者。如果仅仅考察观察者的建构这一个层次,一只蝴蝶,一只狗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世界都是它们建构的。人之所以成为人,不仅由于他们可以用受控实验来扩展自然界给予他们的神经系统,不断扩充自己的可靠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完成一种由“具体的观察者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观察者”的自由跳跃,它可以自由地由一个观察者转化为自己观察的思想者,去思考自己的观察,把“具体的观察者和更高层次的观察者”的各种组合放在自己的思想之中。

这是何等深刻的洞见!观察自己的观察、思考自己的观察、思考自己的思考——这不正是人类思想的跃进层次吗?思想,正是人的终极意义和价值所在!

金观涛认为,人类理性的成熟意味着人在大量受控实验中认识到如下一个事实(或者说被实验证明的假设):当人们用思想去模拟某一个实际操作和观察过程时,思想一般不会干扰操作和实验。因此,我们可以用思想无畏地想象一切——包括观察者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甚至是宇宙的起源。这实际上等于人不断超越作为一个单纯观察者的地位而成为这个世界至高无上的思考者,人把一切观察过程,把各种观察过程对外界影响,把条件的产生和消失的变化过程都放到理性和思想之光的照耀之下。他思考这一切,用一个思想模型来代表这一切,人把自己放在一个近乎上帝的观察者的位置。

在一个近于上帝的观察者——大无畏的思想者看来,世界是什么?认知结构是什么?仪器是什么?具体观察者又是什么?只要根据“观察者的建构和某种条件选择等价”原理,只要我们站在观察者之外来思考观察者,那么在我们面前各式各样的组织系统、认知结构实际上也只是某一类组织系统。而建构主义所谓认知结构的封闭性恰恰是把观察者和对象看做一个组织系统。因此,包容建构主义的新哲学必定是建立在组织系统存在和演化的一般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整体演化的哲学!

金观涛在他的《整体的哲学》和《发展的哲学》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公理:

公理一:任何一种具体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条件的存在,我们将其称为“条件性公理”。

公理二:任何确定的存在总是处于不确定的干扰海洋之中。即当我们依循某种条件下某种规定性时,一方面是描述这种规定的确定性;但同时必须意识到,无论是作为条件的规定还是作为性质的确定性,每时每刻都受到不确定的但又不可绝对地排除的干扰包围,我们将其称为“不确定性公理”。(金观涛《系统的哲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8页)

在探索中逼近真理

“知识之树的生长和生命之树的生长存在着深刻的一致性是激动人心的,它激发着人们去进一步从组织系统演化的角度探讨科学史,人的心灵史。我们的面前展开了一个辽阔的视野,相比之下在本书中所做的一切探讨仅仅是一个开始。”(金观涛《系统的哲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8页)

金观涛先生在《整体的哲学》一书中,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图景。在那里,思想才是人的本质。思想就是人的思维在时空中的不断超越,就是视阈的不断转换,就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不断发现。

众所周知,道德理性核心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一切有关人行为规范合理性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个人应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几乎可以说,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同构的,而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则必须依靠知识理性来解决。这样,解决了像客观性这类纯知识的问题,也就必然对未来道德理性的展望提供启示。

一切社会关系,其本质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就是“人与人的敌对”。反过来,要想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就离不开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类社会的非理性思潮的汹涌,难道不是人对自然非理性征服的映射吗?

同类推荐
  • 中国模式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模式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采取简单的赞成、回避或者消极应对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其背后实际是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分歧。本书围绕中国发展过程的三条线索——民族复兴、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结合理论与实际国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研究指南,以国内外学界与媒体最近十年来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为背景,对中国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 亦新亦旧的一代

    亦新亦旧的一代

    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做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启人心智。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 日本世相系列:妻子们的思秋期

    日本世相系列:妻子们的思秋期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本书不仅描写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业社会问题,还引入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分析,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几位采访对象婚姻危机的成因,包括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热门推荐
  • 晓熙薇伊止于终老

    晓熙薇伊止于终老

    青春相伴,校园逐梦写下最初的理想,拥抱远方的朝阳
  • 这也太搞笑了

    这也太搞笑了

    主角:李浩然擅长:打脸装逼,扮猪吃老虎背景:普通大学生,但却是神秘七号当铺的主人。性格:搞笑、幽默、阳光、坚决。女主角:林夕擅长:对灵异事件特别感兴趣,同时她是一名资深侦探。背景:警校毕业,普通家庭性格:善良,低调、同情心泛滥,唯一不足外喜欢表现自己过人的本领第一案:密室凶杀第二案:五行求生案第三案:诡异图案第四案:手机铃声……本书搞笑幽默,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日更2章,一般深夜更新!
  • 陪表妹大冒险

    陪表妹大冒险

    是生死?是轮回?是魔法?是仙术?看得见的明争,看不见的暗斗。主角最真实的心路历程,最完美的情感体验。这是主角的博弈,也是作者的博弈。走心不走套路的用心作品,用最真实的人物刻画拒绝水文,拒绝太监,拒绝烂尾。从哪里开始的,我们就在哪里结束。加油!更新慢了点,但是作者保证这是一部值得讨论的作品!
  • 扛枪闯武林

    扛枪闯武林

    当倚天剑、屠龙刀遇到使枪高手张无忌,那结局会是怎么样呢?坐拥美女,手握天下至尊大教重权,且看穿越到大元朝末期的张无忌,如何扛枪行遍天下武林!
  • 凤逆天下之废材七小姐

    凤逆天下之废材七小姐

    她是现代最高层次的王牌杀手,却被最信任之人杀死。一招穿越,竟成了下层领域之中人人唾弃的废材之身,无灵力,修炼不得,被毁容,被退婚,身为王牌,岂是你们这些无眼之辈所能看得到的。七灵君子唯她马首是瞻,天下灵兽也尽收囊中,这个天下又会被掀起怎样的风雨。妖孽神王穷追不舍,只对她温柔以待,她又会作何打算?“为什么……对我如此温柔?”某女问,某男回答:“因为你是我心尖上的人,是我要宠爱一世的人。你若是不信,可把我的心刨出来看看,是不是真心……”他把她的手抵在心口上……某女撇撇嘴,“怎么会舍得……”某男笑了,他抱住了她,在她耳边轻轻的说:“我爱你,已经无法自拔了。”
  • 张有庆传

    张有庆传

    我本天上嫡仙人,落入凡尘惹因缘。不为一人心安乐,但求四海国太平。
  • 祁先生入我心上

    祁先生入我心上

    她好像一见钟情了。沈岁岁想。“好喜欢他呀,每次光看着他就觉得开心。”秉着爱他就要让他知道的某种“沈岁岁观念”她开始了她的追爱行动。“喜欢我?还是喜欢我的脸?嗯?”“嗯...喜...喜欢你的脸。”沈岁岁低头小手抓了抓脑袋,过了一会又抬起头眼里亮亮的,突然就笑了“之前是这样,现在好像不是了。”“好喜欢你呀,我说真的,超级喜欢你!”-他永远记得在某天下午,阳光暖暖的,沈岁岁走到他面前突然对他笑了。“你好,我是沈岁岁,我喜欢你。”
  • 我真的不膨胀

    我真的不膨胀

    天上吧唧吧唧连着往下掉馅饼,许东东一边全部收入囊中,一边警告自己:千万别膨胀,千万别膨胀……
  • 生死城记事

    生死城记事

    传闻中的宝藏披着红色斗篷的亡灵各怀鬼胎的七个人从未享受过片刻宁静的生死城迎来了一场又一场杀戮我在这里等你你敢来么?
  • 战气凌神

    战气凌神

    家境败落的皇家子弟,世人眼中的废物——林羽,偶得神器寂灭剑,得此剑魂的大力辅助,修炼焚神霸气诀,焚神六式,一鸣惊人。又因好友被欺,为友出头,独挑黄氏大家族而遭到全大陆十大家族的缉杀而亡命天涯,得大家族千金叶琳、龙族美女龙小柔,虎族美女紫轩以及一众好友的相助之下,最终谱写了一篇无敌传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