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26000000051

第51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漳州市漳浦四中,陈耿彬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设计真实、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所以在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中,本人有两个基本定位:一是学生分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是学生为主,教师辅助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经对微生物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微生物的概念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及对教材探究活动认识不深的现状,我采用了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微生物信息和分组探究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设计适于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课件,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

本课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和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三部分。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课时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第一课时,是今后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和生态系统等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分析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图书、网络和身边的人获得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学会从中获得信息;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增强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及其种类

【教学难点】

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课前准备】

我提前准备培养基、微生物菌落等实验材料给学生,提前全班分组布置探究性活动和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包括本节第一课时知识的预习,寻求日常生活中常见微生物的图片、实物与相关资料等。另外在探究活动中,利用老师分发的实验材料对“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进行探究活动。分组按照全班人数平分四组,每组一名小组长,每组成员选1~2名代表负责回答课堂问题。

二、教学方法安排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为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具体为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提前全班分组布置探究性活动与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演示,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标

引入展示课前各小组收集的部分生活中比较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板书问题: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SASR)的病原体是生物吗引导正确答案后继续让每组选一代表概括微生物的特征和总结“微生物”这个概念,根据学生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继续展示有关微生物多媒体(蘑菇、霉菌、面包发酵的酵母菌、青霉菌)然后讲解,各组代表简要介绍这些微生物。介绍完之后,各小组再回答板书的问题,学生回答:不是,蘑菇是微生物等,学生概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等学生交流信息,有利问题探讨,以问题形式导入,把本节课基本定位在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应用概念的抽象思维。

深入学习,活动探讨,巩固知识多媒体上比较不同的图片,这么多的微生物,那它们有没有分类?提出微生物的分类。让每组探讨“微生物的分类”,提示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的图片,继而讲解,(1)展示单细胞微生物相关图片(各种细菌)讲解单细胞微生物的特点(这些微生物均只有一个细胞组成,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继续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分别展示球形菌、杆形菌、螺旋形菌,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不同形态,(2)展示多细胞微生物相关图片(食用菌蘑菇、药用菌灵芝)讲解多细胞微生物细胞组成特点(多细胞微的生物)解释蘑菇不是植物,而是微生物中的大型真菌,腐生生活。继续展示真菌的不同形态,(3)展示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相关图片(HIV病毒)教师讲解此类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继续展示病毒的不同形态,提问学生所见到的微生物生活在什么场所?引导学生所介绍的微生物是我们肉眼可以见到的。但是许多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了。结合教材P53页活动内容,教师课前布置的分组探究活动探讨“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出示长有微生物菌落的培养皿样本,引导学生:(1)观察现象并告诉学生,两个培养皿的皿盖,一个是打开的,一个是盖好的,(2)猜测:两个培养皿哪个是开盖的,哪个是盖盖的,为什么?(3)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同时放置这样两个培养皿?老师设计的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答,指导学生的探究行动,评价并小结: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体内和其它环境,通过小组之间交流后,教师解答和小结(证明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微生物),为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教师继续展示有关“非典(非典型肺炎)”的图片,讲解这场灾难的元凶属于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SASR)的病原体就是它的变种。此处稍微展开预防“非典”的一些日常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居室常打扫消毒、随地吐的痰带有病菌、冬天盖的棉被有经常日晒预防生菌等等,引导学生认识本堂课知识点,并布置课堂习题和课外活动:微生物广泛地存在于生物圈内,请具体地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可能有微生物?每组代表阐述各自的微生物的分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回答,微生物的种类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等是单细胞生物;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是多细胞微生物;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认真阅读课本积极讨论,各小组继续讨论,同样每组选代表回答。如食物发霉、长在地上的蘑菇、衣柜里衣服长霉等,学生仔细观察并作记录,每组代表介绍各自小组探究活动的过程,包括:实验场所、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组内怎样分工合作等。各小组介绍完提前布置探究活动的结果后,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得出结论: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微生物,巩固重点知识,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得到学习信息,从而对新知识的重建和转化,进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引入探究的问题,深化学生对微生物分布的认识,学生完成对探究实验的自主性操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学生学会健康生活。这不仅突破难点,而且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学生总结本堂课教学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目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课。

五、板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

1.微生物的概念:

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

2.微生物分类,(2)多细胞微生物,如食用菌蘑菇、药用菌灵芝,霉菌。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如HIV病毒、类病毒。

3.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

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体内和其它环境。

六、教学反思

第一,本节课,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等,这些把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上课主导思想,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自主获取知识。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势,设计制作了适于学生学习的课件,直观生动,化难为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大了课堂容量。

第三,课前做了准备,如提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微生物生活的各种资料,提前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实验等。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紧张,没能让大多数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组学生没能发言,造成我无法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活动的优势,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互动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学习。

同类推荐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听任志强怎么说

    听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说,收了大量出让金的商品房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任志强说,自然与经济规律都不会因权力者的偏好而改变。任志强说,公益不是求生的工作而要靠用心去自愿地付出。任志强说,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有时他的话锋利刺耳,让人茅塞顿开;有时他的话诚恳透彻,观点慧眼独具。地产、财税、市场、公益、阅读、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听任志强到底怎么说。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新课程骨干教师成长秘诀

    新课程骨干教师成长秘诀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围绕“骨干教师的概念和类型”等四个方面展开,理论结合实际,知道广大教师岗位学习和在职提高!
热门推荐
  • 绝色倾城小公主

    绝色倾城小公主

    母亲亡故,父亲软弱无能,使她从小被人欺压,别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时,她在鲜血中战斗。别的孩子在享受父母的陪伴时,她要与后宫之人勾心斗角。而她,只想隐瞒自己的实力,等强大后复仇
  • 海贼王之黑暗的正义

    海贼王之黑暗的正义

    “海贼是恶?海军是正义?这种玩意儿管他多少都能重新书写!不懂得“和平”的小鬼和不明白“战争”的小鬼,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站在顶点的人可以重新书写善恶!现在只有这个地方才是中立啊!正义会胜?那是当然的吧,只有胜者,才是正义啊!!!”
  • 九月,九月

    九月,九月

    曾经她努力挣脱牢笼,如今她奢求一个牢笼。九月说,霍耿宇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念想,唯一的劫。可当这个念想突然没有了,九月又该怎么活呢?可是这个人是九月。是一个出生在九月,名唤九月的女子。她总有办法坚强,总有办法让自己活的很好。因为她说过,我要做个阳光明媚的女子,还生活最美的样子。
  • 巨变岁月

    巨变岁月

    本书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背景,以李泌(bì)力挽狂澜,拯救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的事迹为主线,将李泌与妻子卢巧稚的相爱故事穿插其间,描写了李泌这位“白衣丞相”,由一介平民,荣升为皇帝宠信,百姓敬仰的贤相的故事。在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中,展现出了一代贤相李泌,协助大唐朝廷平定安史叛乱,重新统一天下,稳定社稷,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
  • 牵丝不为戏

    牵丝不为戏

    这是一位缼筋少女与一只温柔腹黑的木偶之间跨越“生殖隔离”的爱情
  • 第366天的黄昏

    第366天的黄昏

    在我复活的第366个黄昏,我再见了她。也许没有人能永远陪你,但你永远会有人陪
  • 小发明

    小发明

    文章讲述了方便垃圾桶、蛇皮袋撑扶器、多功能反转晾鞋架、深孔伸缩取物器、能取出自来水管内接断裂物的扳手等内容。
  • 当大灰狼遇上小红帽

    当大灰狼遇上小红帽

    年幼的萧祉顾表示﹕所谓一见钟情,大概就是......我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长得像......我未来的夫人
  • 我的大校公主

    我的大校公主

    她是他从深山捡回来的女人,惊于她的美貌,他娶了这个伤了脑袋的傻妞儿。习惯了她傻傻地将自己弄得一团糟,习惯了搂着她香软的身子给她讲童话故事,习惯了每天她围在他身后转……渐渐地,他眷上了她干净无垢的笑魇。可当他们的孩子就快出生时,她竟然如空气一般从人间消失了。寻觅,他全世界地寻觅……绿色的军营里,一位英姿飒爽、绝美的女大校,有着一张跟她一样的脸。她是有史以来最年轻、最有为的女大校,更是最神秘最心狠手辣的女大校。她记得他,却不承认他们的关系。为了挽回婚姻,他赔上了身为富二代的所有身家,她淡淡一笑说他活该。为了救出女儿,他赔上了好友的生命,她冷冷盯了他一眼,任他一个人在荒郊野外收尸。为了阻止她冒险,他潜入了敌区,被打得皮开肉绽,生死关头,她却倒了盐水淋在上面。在另两个男人面前,他抱着可爱的女儿求她留下,她淡淡地推开了他,挽起了别人的手。这次离开,是风,是雨,是夜晚;笑了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了两头……三年后,全国优秀青年表彰大会后的酒会上,他挽着娇艳动人的女伴儿,跟商政名流谈笑风生,看到她,眼波不惊,大方潇洒地跟她介绍他的女伴……
  • 末日狼魂

    末日狼魂

    地球在人类的破坏下终是惊动了“守护者”,为了惩罚人类和减轻地球负担“守护者”开启了一套残酷的淘汰系统,改变了人类的主宰地位……严峻残酷的环境下,人类每天都活在恐慌之中,人人自危,只能靠着智慧、勇气和运气不断进化从而变得强大。人类是否可以通过淘汰,重新主宰世界?让我们一起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