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300000101

第101章 结束编(1)

林语堂:徒然的懊丧

帝制好不容易崩溃了,吾国吾民好像可以“天下为公”地进入“一大中华民国”了,但据林语堂认为并不然,他在《吾国吾民》陈述:

人们将体认我们至今仍被统治于封建酋长的下面,……于是突然觉察现在统治我们的是十几个伪装着的专制君皇代替了一个真正的暴君,而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粉碎了一个皇统,而剩留下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有时人反愿意仍受专制帝皇的统治。

童年时代的中国那时不见得是很好的统治,那是确实的,但它不失为一个大的中国。满清政府的贪婪、腐败和无能,是与现在无异,而有些官吏贪心尤为厉害,但最坏的官吏还是受弹劾,受监禁的处分,因为那时还有一种制度。

于是我又纵观现代目睹许多好人绝足仕途:王国维跳入颐和园昆明池;康有为晚年过其孤寂的自傲生活;鲁迅陷于沉默与失望的悲哀,直等到文学革命的发动;章太炎养晦于苏州;而胡适,杜威的门生,秉有更进取的人生观,亦只空想地草草地讲人民的痛苦,并无多大热情,虽他不愿意放弃一切主张而让国家归于灭亡。——胡适有一次在其哲人的愤激之一刻,曾怒吼着:“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这种情形使旁观者也觉得可怜,那么许多好人竟没有一个领袖抵得上几半个甘地的程度;中国的个人比较来得老练,至于政治的和国家的方面,……寻求缘由常会导入反求领袖人才,寻求刚毅而诚信的领袖人才,因为像孔子的见解一样,我相信伟人以其自身的行为为表率,足以改变全国的风气……

明显得很,帝国的制度虽然业经崩溃了,但道德的标准和政治的标准反而不如原来,以致不独林语堂“徒然的懊丧”。

一个人生长在中国,面临于帝制的崩溃之后,而生发徒然的懊丧,这是怎样地构成的呢?

袁世凯就任正式总统奏响国歌除了林语堂所说的缺失弹劾、监督机制外,专制的本质并没有多大改变,甚至变本加厉。

如1913年10月6日,是民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举正式总统的日子。“袁世凯为了确保自己当选,派便衣军警千余人诡称‘公民团,将国会会场团团围住’,大叫“今天不选出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出院!”议员们拿他们没辙,“忍饥”选举袁世凯为总统,公民团这才“高呼大总统万岁振旅而返”。次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民国二年双十节这天,袁世凯剪掉了辫子,脱下了前朝官服,穿上现代化制服,以军人接管政权的态势,如愿以偿地“在故宫太和殿荣任正式大总统”。奏响了《中国雄立宇宙间》的国歌,这首国歌是由企图镇压武昌起义的荫昌创作的,国歌歌词是:

中国雄立宇宙间,

廓八埏。

华胄从来昆仑嶷,

江湖浩荡山绵连。

勋华揖让开尧天,

亿万年。

从这歌词中,还是可以闻得见封建帝王气息。但总比严复在辛亥武昌起义前夕所写的国歌《巩金瓯》又要通俗一点,严复的歌词更加泥古封建,“很不上口”,还不如以前李鸿章那时候唱的《颂龙旗》国歌。严复的歌词是: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雌,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时代到1911年了,梁启超他们那种文白相杂的文风早就风靡于世,但他还是恪守旧文化的浓郁言词,难怪大清国气象鲜活不了。

这首国歌是作者祈求上天保佑清朝的,但刚刚由政府钦定公布,武昌就起义了。因此有人研究了一下歌词,觉得“有点像丧歌”,“甚至有点不祥、不吉利之兆,什么巩金瓯,苍穹保,最后来个天高高,海滔滔,真应了几个月后的辛亥革命了,所以说是丧歌也无不妥”。

(《晚清尽头是民国》)

严复是晚清传播西方思想很得力的思想家。他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其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话掀起过强大的思想刺激。严复主张君主制,坚持中国需要帝王权威,鼓动袁世凯称帝,所以,当下的国歌,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好像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丧歌”。

袁世凯就任正式总统此前(六个月前),传闻他派人暗杀了在野党——国民党领袖之一的宋教仁(但这件疑案,最近有人疑为是其同志陈其美所为)。宋教仁是想组织一个“政党内阁”,意在起到监督总统的机制,想象西方政党政治一样“把总统关在笼子里”,但袁世凯也是个要自由的人,他对皇朝帝制那套一人说了算的特权欲罢不能,他习惯了专制上一言九鼎无人节外生枝的异议,他见识了化国为家的一家子的其乐无穷,他见惯了世世代代春风过了又秋月的光景,为了不让他领导的众多国民党参议员控制自己的决策,据称他曾“送他西装”,“还送他交通银行50万元的支票请他自由支用”,但宋“原票奉璧”。这似乎就意味着“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杀机。

袁世凯杀政敌,又强制国会选他当总统,这当然令人不止是懊丧,他企图“亿万年”的“尧天”,也就显见得是个童话。

毛泽东: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这是失败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只得高举反袁大旗,史称“二次革命”。

黄兴认为,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主张或“按法律程序推倒袁世凯”,或“派人暗杀袁世凯”。

“孙中山则坚决主张武力倒袁”。

据吴剑杰主编的《新编纲鉴》称;袁世凯获悉,“对亲信梁士诒、段芝贵等人说:‘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别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自信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不下于人,若彼等能力胜我,我亦未尝不愿,然今日诚未便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兴兵征伐之!”

梁担心话说得太刺激,建议以某某“个人资格往告国民党人”。

袁说:“就说是袁慰亭说的,我当负责任。”

自此,在帝制崩溃后不到一年半载,新建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总统制度,就在宋教仁这一党案下,名存实亡了。

于是,南北战火重燃。之后共产党成立,历史正像我们所熟知的——“共和亡于共产”——验证了郑孝胥这一谶语。

而孙中山也乐于这么做。他在1924年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自广州成功地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会议之后,便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到旷日持久的阶段,直到由毛泽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样的革命,在他收拾残局之后,终于把“人民”二字,放进了国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

虽然把中华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更换为“人民”,但这正是意味着“天下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同时,也昭告着这是人民的共和国,是继辛亥革命肇造的第二共和国。

因为第一共和国,它实际上是由“大清帝国变成了中华民国,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

辛亥革命,如毛泽东所说:“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把皇帝赶跑了,这是胜利。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这是失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8页)

但是,赶走皇帝,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从1912年2月7日至3月8日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是法律的形式,正式宣告了清朝帝制崩溃。这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颠覆了家天下的统治制度,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且规定了国民有权利使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教等自由。这就说明辛亥革命看似推翻的是满清的统治,可是它却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由于帝制的崩溃,故任何以帝制自为制者,如袁世凯欲称帝实行专制,都只能是闹剧、悲剧。如袁曾要熊希龄、梁启超组建“名流内阁”,熊出任总理,梁出任司法部部长,但当熊、梁知道袁的帝制作为后,也都挂印而去。当杨度向梁指出共和国的缺陷,并要他帮助改变国体实施帝制时,梁启超指出:

“帝制将受到来自国际与国内的威胁”,并说:“毁灭一个业已建立的共和国,恰恰同革命党推翻君主政体是同样性质的行动。”然而,梁启超到底是共和党人,他在关键时候,支持他的学生蔡锷举起反袁称帝的大旗,与国民党一道逼使袁放弃“洪宪皇帝”的闹剧。

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

孙中山要逮捕梁启超对于帝制的崩溃,不仅是旧政治上的崩溃,也是旧生活的崩溃,那是梁启超不完全希望的,他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还是努力支撑这种波及文化与生活上的崩溃。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临时政府,他以大元帅的身份,颁布了逮捕所谓“再造共和”的段祺瑞等北方领导人的命令,梁启超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也参加了段执政的新内阁,与黎元洪总统站在一起,反对孙中山的广州政府。

因为国民党认为,梁启超是阻碍走向共和的“罪魁祸首”。

梁启超这时已不是共和党人,而是加入了由共和党等七八个小党重组的进步党,并搞起了政党研究系。

这年7月,冯国璋以副总统的身份取代黎元洪当上总统。梁启超在孙中山“一纸空文”的逮捕令下,虽然平安无事,但自此,他在政治舞台上消失。

或许,他悟彻到自己的君主立宪思想,最终危害到了孙中山的革命共和。

他似乎有了愧疚之感。

因此,当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后,他于次日前往孙中山家中吊唁,他对宋庆龄称孙夫人,对她致以亲切的抚慰,对孙中山的去世,表示了深深的痛惜。他或许看到了孙中山的遗嘱。这个遗嘱是孙中山在病榻上口授,由汪精卫笔录的。遗嘱上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颂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对首义者铁血精神的咏叹调被誉为民国之父的孙中山在他生前,曾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地方去过。

他深知,没有武昌起义,不会有中华民国;当然,也不会有临时大总统的殊荣。

黎元洪称誉他是“功比尧舜”。孙中山也称他为“民国第一伟人”。

在孙中山推位让国后,他曾携其夫人卢慕贞、儿子孙科、女儿孙媛、孙婉,随员有宋子文、胡汉民、汪精卫等来到武昌。

他是应副总统黎元洪之邀来的,时间是1912年4月9日。黎元洪率首义英雄孙武、蒋翊武、蔡济民、吴兆麟、熊秉坤、李翊东等300多人在都督府门前恭候孙中山一行到来。

孙中山在都督府大厅发表了题为《共和与自由之真谛》的演讲。

孙中山在武汉三镇凭吊了阳夏之役战场后,为推翻帝制而牺牲的首义烈士们留下了百年之后,仍然极具铁血精神的咏叹调:

武昌飚发,

胡虏土崩。

既攻既击,

拯我弟昆。

虽拯我昆,

大功则成。

人生有死,

死有轻重。

死以为国,

身毁名荣。

帝制的崩溃,是因革命党人的身毁而崩溃。

帝制的崩溃,是因众多的推手而崩溃。

我们从前面讲到汪士铎的日记来看,光绪年间的“世乱”之象,在学者的眼里,主要是“人多”;在经学家眼里,主要是有“妖孽”;在玄学家眼里,是“天谴”;在孟子眼里,是“五百年王者大兴”;在董仲舒眼里,是“天不变道亦不变”;在康有为眼里,是“生机已尽”、赶紧“变法”;在孙中山眼里,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张之洞眼里,是“中体西用”;在吴可读眼里,是“一误再误”。到了慈禧太后,她却无力补天。到了隆裕太后,干脆“揖让开尧天”。

我们且回顾慈禧的“补天”慈禧想不想像女娲那样补天呢?

她想。

但慈禧的补天,例如,她的移风易俗及其立宪,都是有其底线的。

慈禧既要搞立宪,又要设定“预备”“立宪”的限制,这是她不得已而为的情结。不错,她之所以要搞立宪,固然是为了想调和满、汉日益深化的矛盾,巩固满洲贵族的长期统治。如她在流亡西安后,于1901年4月颁布新政,接着又在同年12月23日,发布了允许满汉通婚,并劝导汉人妇女不缠足等懿旨,“光绪帝谕内阁将慈禧这道懿旨颁发全国”。懿旨写着:

我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至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捂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断不准官吏胥役借词禁令,扰累民间,如遇选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汉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将此通谕知之。

满人一向认为自己的血统高贵,不与汉人通婚,对这祖宗立下的二百余年的之法,被慈禧取消了。

至于取消妇女缠足,康熙、乾隆两帝也禁止过,但屡禁不止。汉人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胡适认为,“可能始于五代,这是抽象的揣度”;而林语堂则具体指出,“始于唐后主(李煜)的皇家歌舞会上”。女人自幼缠足,是不人道的。慈禧反对女人缠足,出于对女同胞的尊重。按李傲在《睁眼看慈禧》的话说:“慈禧是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她主张女人要有尊严和优雅的生活。强调女人的独立精神。她认为女人应该读书识字,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的确,历史上的汉人男子,一直把女人当做除了会生儿育女,就只能围着锅台转,只能相夫教子的持家女人,要天足干吗?“一丈之内日夫”,“一夫之妇日内”,所谓“内人”,是没必要出门做事业的,否则就会成为易卜生笔下的追求自由的娜拉了。有意思的是,在民国时,据说名演员蓝平与王莹争当“出走的娜拉”;不缠足的妇女,许多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家庭失去了贤惠女人的操持。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小说里,可以领略到家不像家的情景。

我无法找到历代倡导女人缠足的旨令,它似乎是来自民间男人大丈夫的“私刑”专利。慈禧移风易俗,改掉汉人旧恶习,却收效甚微。只有上海成立了“天足会”。辛亥革命斗士吴玉章说:“这不简单是一个家庭里的问题,也不简单是一个放脚的问题,这乃是一场严重的新旧斗争”,“1903年我到日本以后,我的女儿又届缠足的年龄了,我妻写信来说要给她缠足,我立刻写信回去严厉地反对,于是我女儿那双刚刚缠上的小脚,居然得到了解放”。但缠足一事,直到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颁布取缔,才算了断了缠足的俗习。但通过缠足而以“三寸金莲”为美的眷恋仍是令人惊讶的。我在《大话中国人》一书写下了这么一段事实:

所谓“三寸金莲”至今还传为美谈。

请看清代方绚就著有称颂缠足的好处:“弱则寒,强则娇,俗遂无药可医矣!故肥乃腴润,软则柔美,秀方却雅;然肥不在肉,软不在缠,秀不在履,且肥软或可以所求,秀但可以神遇。”

更有趣的是,清末民初的北大教授辜鸿铭,他喜闻小脚之臭,赞成女子缠足,宣扬小脚之美,他说:“如果说写不出文章来,一捏女人的小脚,灵感就来了”。

你看,本来极残酷的手段,却发生了美感,成了精品,成了绝活。

同类推荐
  • 风波定大唐

    风波定大唐

    让大唐坠入深渊的安史之乱,被我们平定了!本书原名《安史之乱》,起点小说网《大唐定风波》,请多支持!
  • 明朝小公爷

    明朝小公爷

    好容易白板熬到高级神装的大号,就这么没了被丢到明朝白板重练张仑很森气。好扑腾的性子,让他闲不住终究把大明扑腾成了一个他自己也不知道会驶向何方的世界…… 读者群:274774047
  • 明朝坏家伙

    明朝坏家伙

    有人把张尧抓到了明朝,有人让张尧为非作歹,还有人为张尧保驾护航……连张尧自己都觉得不合逻辑,谁专门把人抓来做坏事?再说了,人家是很善良滴~很快,张尧就想通了,什么这个那个的,金钱美女、权势熏天,我爽了!拨开迷雾,看见了谁……
  • 召唤猛将

    召唤猛将

    欲与天公试比高,闲把天下来纵马。前世里作为衙内兼富二代的凌云,在边界地区无意中得到一窜‘骨玉灵珠’,穿越到了类似于明朝末年的大禹朝;而此时内地兵荒马乱,吐蕃政权还没瓦解,大禹朝濒临崩溃,而女真势力在关外迅速壮大。正是大丈夫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末将赵云、末将韩信、末将卫青、末将项羽参见元帅!”“骨玉灵珠”积攒一定的功德,就能召唤猛将,除了能召唤历史名将及他率领的部队外,是不是还可以召唤到近代名将?那些配备了现代化武器的部队是不是也可以召唤呢?
  • 乱世豪赌

    乱世豪赌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对手都是回忆,看不出什么结局,红颜无罪,只是太美。
热门推荐
  • 大宋的变迁

    大宋的变迁

    为民请命,大宋革新。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皇宫李氏诞下双胎,大孩儿被皇后抱为己子,小的却传说是一团状似狸猫的肉块......十数年后一名穿越者带着弟子们在海外逐步崛起,北宋的科技、经济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剧变之下皇室、官吏、商贾、地主、百姓的权利如何保证、又如何制衡?各种思潮的碰撞日趋尖锐......本书三观极正,弘扬人间正气和团队精神。
  • 屋檐不遮雨

    屋檐不遮雨

    若是早些发觉不过是他的无心之举,会不会看见他单膝跪地向那个女孩求婚时便不会心痛如此。
  • 小蜗历险记

    小蜗历险记

    (妈妈讲给宝宝们的晚安故事)蜗牛妈妈生了一窝可爱的小蜗牛,它们不满足于苗圃里的安逸生活,一心想要去更大的天地里冒险。它们勇敢的接受了烈日暴雨的洗礼,经历了蚂蚁、萤火虫、蜈蚣、甲虫......的重重刁难,得到了蜘蛛、金龟子、七星瓢虫等的帮助。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只蜗牛的梦想。
  • 重生极品千金

    重生极品千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关于十年

    关于十年

    花开成了云,云也开成了花的模样,世界这么大就该去看看,你们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十年之约演唱会,我们不见不散。然后在这个作品里我把他们当作的是三个朴实的少年,花季雨季里的坎坷和快乐都会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变得更加出色。
  • 末日绝响

    末日绝响

    翻飞的血燕,坠落的老虎机。崩塌的大楼,咆哮的丧尸群。是地球毁灭,还是世界重启?血族,尸族,恐怖的代名词……而人类,永远是希望!
  • 吻安曾经

    吻安曾经

    安久和秦穆的爱就像是玻璃,一摔即碎,但又经历烈火焚烧。儿时青空下的繁花盛开,清浅春光,美好绚烂,却有转瞬即逝。好似青春的遗憾终成一辈子的妄念。一时甜蜜,一时却也苦涩,一时遗憾,一时绝望。最后却成了“经年痴心妄想,一朝走火入魔。”一过经年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但滞留在心里的只有我对你一往如初的爱。——安久
  • 漆黑狩猎

    漆黑狩猎

    身为女战士的蕾芙拉在一次行动中遇见了协会的事物处理者艾森并被勉强他搭救,此后所有的任务都同他一起完成。但不知为何冒险家公会总是将所有的功劳全部放在她的身上,进而把艾森当作小角色忽略。在一边探索艾森的身世一边探索事件的原因又一边与艾森好感渐渐增进的过程中,一切渐渐浮出水面。
  • 废材狂妃邪王爱

    废材狂妃邪王爱

    一朝穿越成护国公家的废材嫡小姐,虽不能修炼,却爹爹疼娘亲爱生活过的有滋有味,金牌杀手在任务中被队友背叛,冷血是她的代名词,神医毒王,各种身份自由切换。异性王爷,平时十分残忍,人脉甚广,玩真的皇上都拿他没办法,脸上常常挂着一丝一邪一怔的笑容,使人背后发凉,鬼刹殿邪王的身份令人琢磨不透这个神秘而强大的组织无人能敌,其背后主子的实力更是高不可测,从无上境到这个低等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