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66600000025

第25章 明清时期(7)

“说得好。”林宾日正在读《宋史·李纲传》,立即放下手中的书紧接着说:“做一个好男儿,就得努力读书,向书上的好人学习,比如像这位李纲,说来也是我们的同乡。你要是能学到他那样忠贞报国,我们就高兴了。”

林则徐过去曾听父亲介绍过李纲,还有和李纲同时代的宗泽、岳飞等民族英雄的故事。这次又听到父亲让他学习李纲,就很有点激动地表示:“我一定要照你们的话去做,长大了为国家效劳。”父母亲都满意地笑了。

林则徐忽然又说:“爹爹,我有一件事要请你答应。”

“什么事?”林宾日有点不知所措。

“好多大同学都开始做文章了,我也要你教我写文章。”

“你年纪太小,过几年再说吧!”

“不,写文章不在年龄大小,写文章要有自己的看法。我想只要父亲常给我开导、点拨,我是能写的。”

林则徐认真地说。

林则徐从小读书,喜欢发问,经常向父亲提出看法,而且还很有点自己的见识。林宾日为此也就答应了他。

第二天,林宾日带林则徐到私塾,开始教他做文章,还出了,作文题目。

几个月后,林则徐的文就写得很不错了,于是7岁的孩子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消息很快传开了。私塾的东家好心地招呼林宾日:“这样早写文章,你可要把孩子弄傻的。”

林宾日满有信心地说:“我熟悉我的儿子。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

我这样做,不过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罢了。”

林则徐10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家来了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是林宾日的好友林希五。林希五也是一个穷秀才,为人耿直,嫉恶如仇。林希五进屋后从袖子里摸出一条纸卷,交给林宾日。林宾日打开纸卷,原来是一首民谣:

伍老官不正,两狮要金钱,两台黑暗暗,唯只烛光明。

林希五介绍说:“这是我在市场上抄来的。”林宾日拍案长叹,“不要脸!不要脸!”林则徐在一旁,不明白所以然,他诧异地问:“林伯伯,这里讲的是什么呀?”林希五耐心地对林则徐解释说:“‘伍老’,就是那个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两狮’就是本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两台’就是抚台、镇台。这些国家一二品大员乌烟瘴气,漆黑一团,老百姓所见到的光明,只有那些蜡烛了。”

林则徐听了很是气愤:“我长大了,一定要惩罚这些贪官污吏。”

“令郎果然有志向,将来定是前程万里。”林希五抚着林则徐的肩头感叹地说。

“老兄过奖了,小孩子能懂些什么。不过,我平常倒也常教导他要做好人办好事。但如今八闽之地吏治这样败坏,真令人担忧。”林宾日说。

“那不怕!中华自古多英豪,就像李纲那样的人物,他也是一个书生,一个书生都敢担负起保卫京都、抗拒外侵的大任,要是国家多难,自然会有许多人敢于挑大梁的。”林则徐插话说。

“说得好!”林希五向林宾日称赞林则徐,“老兄真是因材施教呀,我从令郎身上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林宾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儿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林宾日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林宾日的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林宾日严辞拒绝。他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花不干净的钱可耻。

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令人可喜的是,林则徐长大后以身许国,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还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让世界震惊。同时他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们称道。据说他为官时常匹马上任,把妻子和孩子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主要通过鸿雁传书,但即使这样他仍然将孩子教育得很好。

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人们都把读书看得很重,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不然,他一方面教子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子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告诫儿子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指望儿子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林则徐要求子女像自己一样,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绝不要在奉禄之外,妄取民间或下属一文一毫。正如他留在家中的一副对联所述: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曾国藩教育后辈德才为上

清代名臣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殿阁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并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贡献和见解。

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之道更是令后人传诵。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有句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但曾国藩靠着教子以勤奋俭朴的家风,使得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次子曾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只可惜中年早逝。

难得的是,曾国藩不仅使儿子成材,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当时的教育家和学者。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的200年间,共出现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现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且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有时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的书信,并督促子女勤俭向学。

在家庭教育中,曾国藩提倡勤俭谦劳的精神,并极力反对奢侈懒惰。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穿衣也禁止华美;还教育子女敬老爱幼,不能仗势欺人。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则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30年。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自晨至晚都勤奋工作,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几乎都是自批自拟。晚年时他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这些都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你们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在他看来,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从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为官者也不多。他们绝大多数勤俭好学,并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两,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但这从根本上都要感谢曾国藩正确的教育之道。

总的来看,曾国藩在教子上有三个方面给人启迪:

1,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2,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人家的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她)们:

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3,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要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他要求曾纪泽、曾纪鸿也这样。他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

同类推荐
  • 沉重的肉身

    沉重的肉身

    孙红蕾分配到红旗机械厂当工人之前,本是市体委女子篮球队的一名队员。在球场上,趁人不备将篮球“忽”地一下灌进篮筐是她的拿手好戏,用现在的话讲,她就是一个灌篮高手。孙红蕾在体委的领导下打了若干年的篮球之后,她的退役年龄就到了,这时候,她的高中同学们纷纷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而她层次又上不去,她该怎么办呢?好在那个年代,咱们国家的企业除了搞生产经营以外,还要承担许多社会责任,甚至政治责任,诸如文教、宣传、卫生、体育,甚至计划生育等。因此一个企业经常需要吸纳很多与生产经营毫无关系的、五花八门的人才,孙红蕾就这样被吸收到红旗机械厂当了一名库管工。红旗机械厂之所以愿意吸纳孙红蕾进厂,原因在于该厂的王厂长是一名篮球运动爱好者。
  •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我们一起牵手,手持爱与热情,和未来相遇!没有穿不透云层的阳光,没有无法到来的以后。世间所有的遇见,都值得珍藏。献给那些正用这份单薄的青春,触摸世界的你们!
  • 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有这样一扇门,通过古典传世名画,引领我们走进古代那些才情女子的世界。在那里,这些女子,摧毁了某座城市的意志,却成就了那一段古都里垂暮的爱情。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花开花落的季节:范小青随笔

    花开花落的季节:范小青随笔

    本书收有范小青的38篇系列随笔,分为:家长里短、人生旅途、边走边写等3部分。范小青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另有散文、电视剧本等多部。出版长篇小说十九部,发表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得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有多种作品被翻译到国外。
热门推荐
  • 凌天战帝

    凌天战帝

    被世人所鄙夷的弹琴少年,却手持神琴“青殇”,祭出魂天八曲,青天为之色变,在法则林立的武道世界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踩着强者尸骸不断攀上高峰。
  • 叁万界

    叁万界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抬头便是天,谁人能踩下?
  • 一生倾颜一世寒

    一生倾颜一世寒

    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此生有你,足矣。
  • 横渡诸界

    横渡诸界

    前方惊涛骇浪,听我发号施令!乘着自己编织的水晶大船,带领诸多船员在各个世界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丘比特和我有仇

    丘比特和我有仇

    应答在网上遇上了一个脑子不太正常的网友,对方给她讲了阿波罗对达芙涅爱而不得的故事。脑抽网友:你相信丘比特爱神之箭的威力吗?应答:请不要挑衅一个无神论者【抠鼻】脑抽网友:再给你一次机会,想好再回答,否则【哼哼】应答:呵呵。(我直接拉黑你)后来,应答才知道,对面那个脑子不太正常的网友居然是真TM的丘比特!神特么爱神脑抽了!爱神被蔑视了,为了证明爱神之箭的威力,他下了血本,金箭穿透应答的心房,而铅箭刺穿自己的心房,应答从此爱而不得。正在追求男神丘比特的应答不得法门,向女神闺蜜夏白白求教。夏白白:追人要有追人的态度。应答:我态度很明确啊!夏白白(捂额):要放低姿态!应答疑惑:啊?我不能边骂他边追他吗?夏白白:……挺浑一女主×挺狗一男主
  • 剑三狂想录

    剑三狂想录

    剑三段子花园版江湖儿女爱恨痴缠酒已喝干故事未完
  • 我师傅真是逆天地存在

    我师傅真是逆天地存在

    深夜打卡黑暗诡异的阴地,我师傅手拿玉葫芦吸收至阴之气。用来重塑一个身体,她要涅槃重生在人间……
  • 扶摇仙神

    扶摇仙神

    扶摇山上有仙人!整个玄机圣界,没有人知道扶摇山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仙人是什么。唯独,那个少年知道。上古末期,仙神大战,仙道失败,神道一统宇宙修炼之法。五大神帝治世,神庙遍地,信仰不朽。后世之人虽然凭此得到巨大力量,但却无人能够超脱五大神帝,再进一步。天下思变久矣!如何变?少年手持扶摇山说道:“当合仙神两道,以为宇宙圣道!”PS:作者知道扶摇的意思。。。高中毕业了。。。但是觉得逍遥太俗,这个扶摇好听而已。谢谢大家支持。
  • 藏妆

    藏妆

    【软萌本土女与她的穿越男神】满腹经纶,独喜悠闲自在。拾起绝世容颜,成为王孙贵女的看客。精彩之时,偶尔鼓鼓掌,偶尔拍拍马屁。其余之时,坐于庭院之中,看云卷云舒。奈何躲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也逃不掉家族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