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8700000017

第17章 本德宗道章懂得权变与操控的基本原则(4)

自以为是贻误大事

现在有些人,经常自以为是,对周围人的批评根本听不进,认为别人是在侮辱自己,或者瞧不起自己,或者明明知道错了也不改正,这和历史上扁鹊见的蔡桓公很相似。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个神医名叫秦越人。因为他治病的本领特别高,人们都管他叫“扁鹊”(传说扁鹊是上古时代一位有名的医生)。他原来的名字,反倒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有一天,扁鹊去看蔡桓公。他瞧了瞧蔡桓公的脸色,说:“您有病,病在皮肤里,要是不早治,恐怕要加重起来的。”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别瞎说,我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笑着对左右的官员说:“医生总是喜欢挑毛病,明明你没有病,他偏说你有病,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脸色,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再不治,会更加厉害的!”蔡桓公没有理他,他只好走了。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蔡桓公。他皱着眉头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蔓延到肠胃里去了,再不治,就危险啦!”蔡桓公还是不理他,他只好又走了。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蔡桓公。这回他一见蔡桓公,扭头就走。桓公觉得挺奇怪,马上派人把他追回来,问他:“为什么这一回你一句话不说就走呢?”

扁鹊回答说:“病在皮肤里,用热水一焐,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扎扎针,就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吃几副汤药,也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就难办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去了,您想治,我也没有办法了!”蔡桓公听了,还是不大相信,只是笑了笑,就叫扁鹊走了。

又过了五天,蔡桓公果然浑身骨头痛。这时候,他才相信扁鹊的话是对的,可是已经晚了。过了几天,蔡桓公就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了一句成语,叫作“讳疾忌医”,意思是说:明明有病还不肯承认,不愿意医治。用来说明一个人有了过错,别人给他指出来,他还不承认,只落得自己没有好结果。

然而,与此相反的是,历史上有些人不仅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且还经常自我监督,自我批评。

明代有个叫高汝白的人,他中了进士以后,曾培养他的叔父写信督促他说:“你尽管考中了进士,我并不为此高兴,反而因此担忧。此后你可能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希望你每天将自己的行为举止用笔记在本子上,然后寄给我。”高汝白叹息着给叔父回信说:“我一直在您老身边长大,难道您还不了解我,而担心我会放纵自己?”过后他试着问了一个伴随在他身边的老家的人,自己有没有改变。老家的人说:“比起往日是逐渐有所不同。”他这才开始警觉起来,于是,用一个本子把自己每天的言行记录下来,进行检查,发现自己的缺点多得写不完。他很害怕,从此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修养品德,逐渐地改掉本子上记录的缺点,后来,高汝白成为一个著名的品行高尚的人,官至提学(主管教育的官吏)。

清朝有一位叫徐文靖的人,也是用类似的方法督促自己每天朝好的方面努力。徐文靖仿效古人:用两个瓶子分别放置黄豆和黑豆,每当做了一件好事时,他便念道:“说了一句好话,做了一件好事。”于是投进一粒黄豆。要是办坏了一件事,便投进一粒黑豆。开始是黄豆少,黑豆多,日积月累,豆子已黄黑各半,久而久之,黄的就多于黑的了。

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地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和正确的批评,并且有意识地来约束自己,自觉地达到自己制定的标准,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照这样做,做人做事就会达到圆满的境界。而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贻误大事。

10

【原典】

危莫危于任疑。

【张氏注曰】

汉疑韩信而任之,而信几叛;唐疑李怀光而任之,而怀光遂逆。

【王氏点评】

上疑于下,必无重用之心;下惧于上,事不能行其政;心既疑人,勾当休委。若是委用,心不相托;上下相疑,事业难成,犹有危亡之患。

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译释】

最危险的事莫过于任用人才的时候却存有疑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一句良言。然而话说回来,用人者又有多少完全不疑的呢?可以说,很少有人能真正放心地把事关自己前途的重要工作交与他人去做。三国时的马谡因在攻打孟获之时向诸葛亮提出了“攻心”之策,从而赢得了诸葛亮的信任。但后来再派马谡镇守街亭之时,诸葛亮还是派了王平作为马谡的助手。王平名为助手,实为诸葛亮的眼线,他要随时将马谡的用兵情况向诸葛亮汇报。诸葛亮用人尚且如此小心谨慎,更何况不如他的后人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实际上,“用人不疑”仔细分析起来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真的知人而不疑,由于太了解一个人了,所以不必怀疑;第二是以不疑的态度或表现去对待下属。事实上,任何一位管理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很少能够做到真正的不疑,他们始终都在观察手下的人才,时刻抱一份警惕之心,一旦发现员工有不轨行为或动向,立即先发制人。但用人不疑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的,它可以显示出管理者对下属的信任,从而提高其工作的热情。因此,管理者在这个问题上,尽量朝着不疑人的方向努力,让对方知道你不听信谗言,不乱生怀疑,让他本人和周围的人觉得你“用人不疑”就可以了。

冯异是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当刘秀转战河北时,屡遭困厄。一次行军在饶阳德伦河一带,弹尽粮绝,饥寒交迫,是冯异送上仅有的豆粥麦饭,才使刘秀摆脱困境;还是他首先建议刘秀称帝的。后来,各将领每每相聚各自夸耀功劳时,他总是独避大树之下。因此,人们称他为“大树将军”。

冯异长期转战于河北、关中,深得民心,成为刘秀政权的西北屏障。这自然招致了同僚的嫉妒,一个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诋毁冯异,说他控制关中,擅杀官吏,威权至重,万民归心,当地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且有反叛的迹象。

冯异对自己久握兵权,远离朝廷,也不大自安,恐被刘秀猜忌,于是一再上书,请求回到洛阳。刘秀对冯异虽然也不大放心,可西北地区却又实在少不了冯异这样一个人,也就只能暂时维持现状。

一次,冯异率军征讨外虏,领军几十万所向披靡,声名远扬,震动朝野内外。得胜回朝后,刘秀召见众将,对军功显赫的将领都一一进行加官晋爵、赐田封赏,唯独对大将军无封无赏。满朝文武百官无不迷惑,对此议论纷纷。

刘秀对这些议论并不理睬,等了几天即下召命让冯异率众将仍回西北驻守。一路上,冯异心中思绪如麻,翻江倒海,不知皇上心中何意,心想:如果皇上不信自己,嫌自己军权太重,那么我已必死无疑了!可是他却又派自己回西北驻守统领重军,说明还是相信自己的嘛!但是,自己手下众将都有封赏,而对自己却提都不提,这让我以后如何领导众将呢?……我乃朝廷第一大将,与皇上是患难之交,生死兄弟,执掌重兵,他刘家江山有一半是我打的,皇上的命还是我救的呢,没有我冯异,有他刘秀的今天吗?像我这样的功臣估计皇上轻易也不敢动。

冯异刚回到西北军中大帐,皇上派的使者竟随后赶到了,冯异纳闷:刚从京师回来,有多少事说不了,还有什么事呢?使者交给冯异一只盒子,众将不解,都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冯异打开一看,全是信件,再一阅读内容,全是冯异在率兵出征期间,朝廷内宋嵩等臣写给皇帝的奏章,说冯异拥兵自重,控制关中,乱杀权重,企图造反。直看得冯异汗流浃背、长吁短叹。

冯异心想,皇上没有听信别人的话,不但没杀我,又把这些信交给我,继续让我统兵,看来还是信任我的,还有什么比皇上的信任更高的赏赐呢?以后得好好干呀。于是,冯异连忙上书自陈忠心。刘秀回书道:“将军之于我,从公义上讲是君臣,从私患上讲如父子兄弟,我还会对你猜忌吗?你又何必担心呢?”

刘秀真是驭人有术、手腕高明。他的这种处理方式,既可解释为对冯异深信不疑,又能暗示朝廷早有准备,既是拉拢又是震慑,一箭双雕。

事实上,刘秀当时也在心里猜测,冯异到底是不是反叛呢?但刘秀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静下心来,表现出对冯异十二分的信任,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永远对部下抱有诚意。何况,刘秀深知,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冯异真的反了,自己不但拿他没办法,而且还可能有亡国的危险。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冯异觉得自己信任他,或许事情就不会那么糟了。后来的结果表明,刘秀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然,“表面上”的用人不疑需要运用一套隐蔽的监督手段,这样才会在员工充分感到你的信任、热情百倍地去工作的同时又不敢轻举妄动。

11

【原典】

败莫败于多私。

【张氏注曰】

赏不以功,罚不以罪;喜佞恶直,党亲远疏;小则结匹夫之怨,大则激天下之怒,此多私之所败也。

【王氏点评】

不行公正之事,贪爱不义之财;欺公枉法,私求财利。后有累己、败身之祸。

自私自利招致败局

【译释】

很多失败的事其根源就在于当事人的自私自利。

人的自私本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大多数人所作所为必然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但一部分人因权势或际遇而觉得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地去追逐私利,进而走向骄奢,以致最终因私心无度而引火烧身;但有一些堪称君子的人,无论何时都能自律有度。他们不仅一生平安顺达,而且还能够创建功业,留下美名。

私欲太盛者逃不过败身之祸

齐襄公二十八年,齐国的权臣庆封到吴国,聚集他的家族居住下来,聚敛财物比原来更富有。当时的子服惠伯对叔孙穆子说:“上天大概是让淫邪的人发财,这回庆封是又富了。”穆子说:“善人发财叫作赏,淫邪的人发财叫作祸患,上天将要使他遭殃。”昭公四年,庆封被楚国人杀了。以前他的父亲庆克曾诬陷鲍庄,当时庆封谋划攻打子雅、子尾,事情被发现后,子尾刺杀了庆封的儿子舍,庆封逃到吴国。这里说的子雅、子尾是齐国的公子。同一年,齐国崔姓叛乱,子雅等公子都失散了,等到庆氏灭亡后,齐王又召回了这些公子,他们都回到各自的领地。乱事结束后齐王赏给晏子邶殿的60个乡邑,他不接受。

子尾说:“富有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你为什么偏偏不要呢?”晏子回答说:“庆氏的城市多得能够满足他的欲望,而他还贪而不忍,所以灭亡了;我的城池不足以满足自己过分的欲望。不要邶殿并不是拒绝富有,而是怕失去富贵。而且富贵就像布帛有边幅,应该有所控制,使它不致落失人手。”这是说富人不能随意增加财富,否则将自取灭亡。

人富了,就容易产生骄横之心,富而不骄的人,天下很少有,富者要忍富,不能因比别人富,去欺压别人。

对于贫寒清苦的生活,有些人以为苦,而不少名士、隐士则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从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把忍受清贫的生活当成一种修身养性,战胜人性中贪欲的一种方法。他们不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

与之相反,让自己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不加抑制地放纵的人,往往都像庆封一样,最终身败名裂。但偏偏这样的人层出不穷。

东汉外戚梁冀,官至大将军,掌权20年。他强占无数民田,洛阳近郊,到处都有他的花园和别墅。后来被抄家时,家财达30多亿,相当于那时全国一年租税收入的一半。另一个大宦官侯览,前后霸占民宅380所。他的住宅,“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雕梁画栋,类似皇宫。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结果,梁冀、石崇、侯览都在“八王之乱”中被处死了。

四川人安重霸,在简州做刺史,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州里有个姓邓的油客,家中富有,爱好下棋。安重霸想贪他的财物,就把姓邓的传来下棋。只许他站着下,每次落一子,就要他退到窗口边,等安重霸思考好了,再让他过来,这样一天也没下几十个子。这样姓邓的站立得又饿又累,疲倦不堪。第二天再传他去下棋。有人对他说:“太守本意不是下棋,你为何不送东西给他?”于是姓邓的送上三个金锭以后,再不叫他去下棋了。这种人的行为看起来让人觉得好笑,不可思议,但他们的结果往往“不好笑”,也往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安重霸最后身首异处、他所聚敛的家财一分也没带走。这种放纵私欲,聚敛财富,恃权骄奢的人,其实是在进行一场人生的冒险游戏。最终于人于己,皆为不利,并且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人是自私的动物”,这句话没错。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自己和他人的自私性,也必须承认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合理合法性。但这些都必须是有限度的,在古代,“度”是人性容忍的底线,在今天,“度”就是法律的范围。否则,一旦人的私欲决堤泛滥,以致侵害到别人,甚至严重触犯法度,那么,必然会遭到怨恨和惩处。古往今来因私欲太盛而招致祸患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教训是值得人们在现实中引以为戒的。

同类推荐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作为20世纪走红的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热门推荐
  • 异界之杀戒升级

    异界之杀戒升级

    天雷惊,烈焰现!待到雨时三更晓,杀神白起上人间,一身精钢铁盔挂,墨色大刀手中拿。如若大刀挥向天,天宫恐怕难不保。非但鬼魂扰人间,众神也得自难保。书友群120771736
  • 这个项目我投了

    这个项目我投了

    白凡意外获得天使投资人系统,可随意选定主角进行投资。一旦选定主角取得重大成就时,白凡将会得到丰厚回报。当白凡投资的一名原始人成为一方大帝时,他的人生也开始一飞冲天。
  • 傅立叶幻想

    傅立叶幻想

    想象的空间是平淡生活中心灵的净土,或许在不同的世界有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 清东陵研究丛书·清东陵拾遗

    清东陵研究丛书·清东陵拾遗

    孝陵位于清东陵中心,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与他两位皇后的陵寝。本书将为你揭示清东陵。
  • 君于忘川等妾

    君于忘川等妾

    一杯清茶,袅袅烟气。笑看人海茫茫,你我缘分又有多少?
  • EXO最美的你们

    EXO最美的你们

    本爱,默念,你原是我最美得爱人,现却物是人非。我想要你永远留在我身边,可,好像早已越走越远。百蓝颖,陌轻冷,白沐雪,一场完美的青春爱恋。最后的结局是坏是好呢?
  • 玄兵破魔

    玄兵破魔

    少年古错,自幼出生于武林世家,悟性超群,生性顽劣,在一次无意中摔下斜坡,使脑部神经错乱,便成疯癫之状,尝尽世间酸甜苦辣,不幸因追一颗失落的彩石,失足落下了绝潭,巧幸苍天有眼,使他因祸得福,不但吞服千年双头神蛟的“天蛟丹”,还巧遇数十年前被正道高手逼落潭中的一代绝世神兵高人“哭神农”,顿时恢复灵性,又习成一代奇人之学和得到了他的“百年真元”,同时,又继承了哭神农的遗志,脱困而出,身入江湖。为引出当年围攻哭神农的六大绝世高手,便在江湖中除恶诛奸,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同时因手执上古神兵,战绩辉煌,而被人称为“笑天钺”,但却因经验不足,误中奸计,身中巨毒,不幸在脱身之时……
  • 庶途桐归

    庶途桐归

    到过黄泉,知人生苦短重生阮府,珠围翠绕间但求一人心,合百年之好
  • 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过好生命的每一日》是著名哲学家、作家、牧师及布道家纽顿博士在《费城晚报》上开辟的人生专栏的合集。作者作为美国一位知名的牧师,一直为那些教友指点人生的迷津。在传教布道过程中,他发觉自己也有责任帮助那些非教友摆脱人生的挣扎。于是,他就在《费城晚报》上开辟专栏,以普通读者为对象,讨论人生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通过自己对人生及生活的顿悟,以及对许多世界名人言行的引证,加上许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使读者丝毫不觉得有传统宗教书那种浓浓的说教味,而是倍感亲切与说理透彻。他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有一股激越的生命力,欲破纸而出,震撼读者的心灵。
  • 如果生活变了

    如果生活变了

    如果有一天我所爱的爱我的都不复存在,那么我会做什么?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会做什么,我会看着你的照片痴痴的笑,会与家人和朋友一起聊天。如果明天我就会故去,我希望能拥抱你一下,能在星空下与你畅谈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