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25300000009

第9章 第三讲(1)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

是故为度诸有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位法师,各位居士:首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现世乐、后世乐和究竟解脱乐,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药师经》。

前天第二讲我们已经讲过了经首六种成就的信、闻、时、主成就,今天我们继续讲处成就和众成就。

前天我们讲到“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乐音树下,事实上不单单是指外在的捌林,而且是指我们的生命之树,药师佛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说法。

【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这一段是闻法的大众成就。

闻法的大众是“大比丘众八千人俱”。我们看一般的佛经都是讲佛陀的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里面是“八千人”,“八千人”一方面是外在的实际的数,其实更重要的这个“八千人”是指体数。

我们大家以后有机会接受药师灌顶,入药师坛场修会知道,这个八千、三万六千,还有无量大众,这个数目字都不是随便安立的,它有它中间的表法和实修的意义。“八千人”就是体数;“三万六千”是相数;无量大众,这个无量是用数,事实上就是体、相、用数。

比丘三义是因,阿罗汉三义是果。比丘译为乞士、怖魔、破恶三义。外乞食以养色身性命,内乞法以养法身慧命,所以称为乞士。阿罗汉三义是果,就是应供、杀贼和无生。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这个是表示药师法门的相数是三万六千。菩萨:觉有情、大道心众生。以及无量的大众,列举了“国王、大臣、婆罗门(译为净裔)”。当时印度分为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居士、天龙八部”,“天龙八部”,这个我们常用的名词。天、龙、药叉(药叉译为捷疾鬼,这里面讲到十二药叉大将,每一位药叉大将各有七千药叉,事实上就表示断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乾达婆(译为嗅香神,是帝释天的音乐神)、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紧那罗是译为疑神,摩喉罗伽是大蟒神。

这样子的天龙八部和人非人等,无量大众都恭敬围绕着释迦牟尼佛,听佛宣扬妙法。

到此地证信序就圆满了。

底下是发起序。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以大悲心故,为了利益众生,他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请法的礼仪。

发起序分为四部分,就是:礼敬、肩请、赞叹和欢喜愿闻。

这一段就是讲礼敬。

“尔时”,当尔之时。当佛在乐音树下,大众围绕说法之时。

“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师利菩萨。“曼殊”译为妙,“室利”译为吉祥。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表示诸佛的大智慧。“曼殊室利法王子”,“法王”是指佛陀,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法王子”就是好像皇帝的太子一样,将要绍隆佛位,所以称之为“法王子”。

文殊菩萨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王子”,因为一切诸佛都是以开发本具的智慧而成佛道,所以文殊菩萨可以说是十方诸佛的“法王子”。佛法大海,唯信能人,唯智能度。

本经为什么要以文殊菩萨来当机请法呢?

首先,因为本经是讲药师佛果地的依报、正报庄严,尤其是注重于大悲利他。佛果地的依报、正报庄严,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能究竟,所以以大智慧的文殊菩萨当机请法。并且特别注重于大悲利他,讲事相讲得比较多,事相背后其实有理体,有甚深的智慧在。

其次,净琉璃世界的一切依正庄严纯是真实智慧,所以以文殊菩萨作为当机请法者,来显扬药师佛拔济众生身心病苦无量的善巧方便。如此的善巧方便唯有成就法王位的释迦牟尼佛才足以说此,也有为法王子的文殊菩萨才有智慧来肩请。

第三个原因,我们看《观无量寿经》是由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法,韦提希夫人因为她的儿子发动政变,把频婆娑罗王关起来了,所以韦提希夫人觉得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父子之间都靠不住;《无量寿经》是由阿难尊者来启请,念佛法门,以净土为归宿,偏重于自利。

本经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偏重于利他救度众生,就在利他救度众生之中来圆满自己的福德智慧,圆成佛道,所以这种大智慧的法门,悲智双运的法门,由文殊菩萨来启请。

第四个原因,大慈悲救度众生身、心、灵病苦的法门由大智慧的菩萨来启请,正可以显《药师经》是悲智双运的殊胜法门,也可以显示大悲以大智慧为体。

看下一句就是“承佛威神”。

“承佛威神”可以从两重意思来理解:

这个“佛”字是指释迦牟尼佛;其实是指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

笫一重意思,是文殊菩萨承释迦牟尼佛的威德神通的加被才能够来请法;第二重意思,事实上是我们消归自性,就是承我们人人本具的内在真如佛性、本具的无量自性功德的加被,叫做“承佛威神”。

“从座而起”,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指文殊菩萨从自己的座位上起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法。

第二,可以说从大智慧法空之座而起大慈悲利他之行,叫做“从座而起”。

有一则公案:有一次,苏东坡到金山江天寺听佛印禅师说法,到的时候已经满座,没有位子了,所以佛印禅师说:“欢迎苏大学士,但是现在我们这个法堂之中已经满座了,不好意思。”

苏东坡因为一向都是与佛印禅师喜欢打机锋,参公案,所以他就打机锋说:“那么就请禅师,以禅师你的四大五蕴之身为座好了。”那就以你的身体来给我做座位好了。

禅师也不生气,说:“老衲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得出来,我就甘心以此身为学士之座;如果你回答不出来,就请学士你留下腰间的玉带,永镇山门,留给金山江天寺。”

苏东坡就答应了:“好!”

佛印禅师就问他:“你要以老僧的四大五蕴之身为座,那么我问你,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你坐在哪里?”

苏轼哑口无言,就解下玉带。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我们坐在哪里?可以怎么回答?前面的文殊菩萨从座而起就可以回答:从大智慧法空之座而起大悲利他之行,就以大悲利他之行为座,为体现我们智慧的悲智双运的菩萨行。

“偏袒一肩”,这个是请法的礼仪。平时比丘两个肩都用袈裟披起来,覆盖,礼佛的时候就偏袒右肩,表示恭敬。

“右膝著地”,右膝著地是因为印度当时的习俗认为左逆右顺。右膝著地是表示顺从佛意,也表示文殊菩萨意同佛意。偏袒右肩是表示上承佛德,右膝著地是表示下济众苦。

我们一般也认为说右边比较方便,右手做事,右手吃饭。也表示文殊由大智慧、大慈悲而起方便的力用,能够获二殊胜:上同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所以得到这个二种殊胜也可以说是起的方便妙用。

“向薄伽梵”,文殊菩萨向释迦牟尼佛,释迦世尊来请法。薄伽梵有六义:自在、炽盛、端严、吉祥、名称、尊贵。

“曲躬合掌”,“曲躬”表示低头弯腰,虔诚问汛,表示内心的恭敬。

“合掌”有几重含义:

一个是表示福慧两足。十个手指竖起来表示十度: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十度。前五度属于修福德,后五度属于修智慧,合起来的时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两足。

合掌当胸也是表示向于中道。

合掌也是可以表示一心不乱。

底下一段是:

【白言:世尊,唯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这个是第二段,文殊启请。

“白言”是文殊菩萨请问佛。

问其实有好几种提问:

一个是因为不知道而请教的提问。

笫二个是为了考量对方而问难。

第三个是以大悲故问。自己本来是知道,但是为了以大悲心利益众生的缘故,通过向佛请法来开肩法会,请佛陀能够普施法雨甘露,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这样子是以大悲而来提问的。

“世尊”,是指“天上天下,唯佛独尊”,是指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成就的是有上正等正觉;二乘证我空法有,是偏等正觉;外道邪觉,凡夫不觉;唯有佛陀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尊称为“世尊”。

“唯愿演说”,唯愿释迦如来慈悲开演妙法。

“如是相类诸佛名号”,“桐类”就是相类似的。因为佛陀在说《药师经》以前已经说过了净土的经典,比方说《弥陀经》这些,已经知道阿弥陀佛名号的殊胜功德。文殊菩萨追忆所及,所以在此地,在广严城乐音树下,就请佛再宣说与阿弥陀佛圣号相类似的、具有无量善巧方便的、能够利益无边众生的诸佛名号。

并且特别请问诸佛名号,是因为佛的名号功德是甚深的善巧方便,非常不可思议的!禅宗修佛意功德,教下修佛语功德,律修佛身功德;净土法门以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够以名召德,圆满具足地修佛身、语、意功德。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伽陀药,就是万法总持,能够暗合道妙,巧人无生;能够由有念而人无念,因往生而证无生。

药师法门事实上也是如此,并且药师法门的妙处,她是已经圆满地含摄了净土宗、禅宗和密宗的殊胜功德,让我们现世圆满,当来又能够超出轮回,往生极乐,并且上根利智能够顿证菩提。一句药师佛的名号就能够圆满地包含药师如来的悲智行愿,包含药师佛的智德、悲德和断德。

底下讲到第三愿的时候,会讲到药师佛名号的八大方便,能够让众生得到现世乐、后世乐和究竟解脱乐。

在义净法师的《七佛药师经》里面很完善地、更圆满地讲了药师七佛,玄奘法师的译本只是提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

“及本大愿”,就是药师佛在因地初发心行菩萨道时所发的通愿、别愿。文殊菩萨请问了“如是相类诸佛名号”,与以前所说过的《弥陀经》上面讲阿弥陀佛的名号殊胜功德相类似的诸佛名号,以及这尊如来因地从根本智、从根本的真如佛性上所发起的大愿力的“殊胜功德”。由愿力的实践就能够成就佛果地的功德,所以称为“殊胜功德”。而“殊胜功德”是可以通于因和果的,因地上殊胜的愿行功德成就以后,才能够成就佛陀果地的殊胜的福慧功德。

“令诸闻者”。前面的提问,请佛说药师佛因地的愿力和果地的殊胜功德,作为修行效法的榜样,可以说是偏重于自利,那么到此地,说“令诸闻者”就是侧重于利他了。前面的说药师如来因地的愿力和果地的功德,也可以说是让众生能够了知药师佛园地愿力和果地功德以后,更具有信心,容易与药师佛相应,也可以说是为了利他。

“令诸闻者,业障消除”。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是惑障、业障和报障。

惑障,又包括烦恼障和所知障。

烦恼障是事障,逢缘对境的时候才生起贪、瞋、痴、傲慢和怀疑,它是中断的,没有逢缘对境,一般是不会很强烈地生起,所以要断掉它比较容易。

所知障是理障,所知障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见地上的错误认识是理障,它是恒时生起的时时刻刻都在那里生起,所以是比较执著,断除比较难的。这是惑障。

业障,业是指行为习惯。如果染有一些不良的嗜好,比方说你喜欢打麻将,虽然你想修行,但是人家一叫你打麻将,你就跑去了。所以想修行,想做善事,欲作不能,成为障碍,习气的障碍,行为习惯的障碍。

报障,报就是苦报。因为迷惑,所以造恶业;因为造恶业,所以招感苦果;招感苦果以后就招感到种种不如意的正报和依报,使我们不得自在,不能解脱,所以称为报障。比方说我们想修行,但是我们因为宿世的业障,现在招感的苦报,产生的报障:比方说盲聋喑哑,那也是很难修行的;那我们生活条件很差,要为生计奔波,那也是很难闻法的。所以这个就属于报障。

解脱道上有很多的障碍:

有一些是因为身体多病,这个是报障;有一些是因为福报不够,受生活的逼迫,要忙于谋生计,无暇学佛,这个也是属于报障,依报上的障碍;有一些是因为身体的盲聋喑哑,这是正报上的障碍;有一些是因为不遇明师,为恶友所包围,恶友牵缠,也是属于人事环境不好,也是属于依报上的障碍;或者因为烦恼炽盛,容易生起贪、瞋、痴三毒,这个是属于惑障,惑障里面的烦恼障;或者是因为执著于邪见,自以为是,这个是惑障里面的所知障;或者是因为有不良的习气,这个是业障。

这些种种的障碍使我们在六道里面轮回受苦,难以超出,所以药师法门能够拔除一切众生的惑障、业障和报障。

为什么会特别提出来“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呢?因为业障在三障的中间,是一切障碍的中心。我们能够将业障消除,那么惑障、报障电都会灭掉,好像一个木头把中心锯断了,两头就分离了。

“为拔业障所缠有情,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笫一个方面,“像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有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是释迦牟尼佛法运住世的三期,总共一万二千年。

正法时期解脱坚固。三乘的贤圣都能够一遇佛法就断惑证真,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根机成熟了。

像法时期是塔寺坚固。这个时候虽然有佛法,但是都是相似的影子佛法流行,所以没有纯正的法流;虽然是很勤奋地修行,而证果的人非常少,要证果很难,这时候的众生喜欢造塔,建佛寺,塑佛像。

末法时期斗诤坚固。虽然说遇到明师,但是不生敬信;虽然说遇到正法,但是耽著于非法行,这个是末法时期。佛弟子之间不团结,矛盾是非很多,这个是末法,斗诤坚固。

第二个方面,正、像、末法取决于我们的心。因为按照金刚乘的说法是:教法犹住世,证法未隐没。教理上的法流传承没有断,证悟之法,诸佛如来和诸大菩萨以及历代祖师和现在的无量成就者,他们内心证悟的这种法流仍然还住世、还有。所以仍然有诸佛菩萨示现教化于世间。

我们如果能够有正见,遇明师闻正法,持净戒,精进修法,那么当下我们自身就是在正法时期;如果我们遇到相似的佛法,自己也心不入道,只是表面上诵经,这个就是像法时期;如果邪知邪见,在佛门之中争名夺利,那你的心就在末法时期。所以正法、像法、末法,事实上是取决于我们的心。不要认为说:“哎呀,现在是佛历2000多年了,那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末法时期了?”事实上取决于自己的心,取决于自己的心是否与法相应。

还有的人读到《药师经》里面就生起一个疑惑了。他就说:“你看文殊菩萨请法的时候,他就讲得很明白了,‘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他是为了利益那些像法时期的众生来修药师法门的,也就是说,这个药师法门是适合于像法时期众生的根机。现在是末法时期了,药师法门是不是适合我们的根机呢?”

他起了一个怀疑。其实这个是因为他不明白“像法”两个字的意思,而产生的疑惑。

药师法门是药师佛彻底悲心的流露,是殊胜的善巧方便接引众生的法门。像法时期就是告诉我们怎样由相而见性,先把凡夫的业障相、烦恼相转变为清净相、圆满相。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尘世佛心

    尘世佛心

    唐朝通慧禅师30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则吃草果,渴则饮水,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五年,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20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易。唐朝智则禅师总是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他说出家远离世俗了,不修道业,专为衣食奔忙,浪费时间,扰乱内心宁静,这样怎么能行?
  •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佛如光”、”把握因缘”、“忏悔的法门”、“人生的助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各门学科知识,该书以问答形式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类了《古兰经》中涉及的历史故事、山川河流、天文历法、动植物、工农业、商业贸易、社会关系等,有助于读者了解、认知和研究《古兰经》。
热门推荐
  • Twilight Stories

    Twilight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追梦蝴蝶

    追梦蝴蝶

    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平易近人,待人和蔼,平日喜欢写作。
  • 繁华深处的阴谋与爱情

    繁华深处的阴谋与爱情

    女主人公张惠的母亲是靖安侯府的庶女。外祖父老靖安侯因救驾有功,表姐沈珍被钦定为未来的皇太子妃。但在国婚前夕,沈家遭遇横祸,沈家的变故亦改变了张惠的命运……
  • 三十而立之任务人生

    三十而立之任务人生

    三十不立,人生杯具!刘文就是一个三十不立的单身男人,在三十岁生日时机缘巧合之下来来生日街,在【梦想成真蛋糕坊】得到【愿望蛋糕】,胡乱许下无稽至极的生日愿望:我希望拥有一个任务人生!结果,梦想成真!刘文的精彩人生从三十岁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拖鞋佬

    拖鞋佬

    生活多彩多姿,他另类独特,时尚前卫,与众不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世界都与你有关

    我的世界都与你有关

    后来我与所有人的谈话中对你只字不提,可我的世界几乎都是你……
  • 被爸妈抛弃的修仙闺女

    被爸妈抛弃的修仙闺女

    (末世修仙文)“世界快变了”一个看着20多岁的女子手中掐诀算了一卦轻轻的说道一个男子从后面抱住她在耳边说道:这个世界的天道已经濒临崩溃了,我们出手也帮不了多少,还是回天神陆吧,可是女子还是很是担忧我们从没交过仙儿修炼,我们带着仙儿是根本穿不过世界界缝的,男子偷偷的扬起了一丝笑容很快有掩下去,对女子说: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锻炼一下仙儿,把她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