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12200000018

第18章 月光花

潘郁彬

日寇占了北平以后,我们生活很苦,常吃窝窝头、白薯。当时,伯谛(我的老伴,原名王西徵,字伯谛,参加革命后改名纪新,共产党员)在燕京大学教书,又在辅仁大学兼课。

我恍惚记得,当时有位警察姓赵,他为了掩护伯谛顺利进城,将其改名元浩。后来伯谛老了,就自名为“元浩老人”。

伯谛进城(进西直门),一方面到辅仁上课,另一方面找何大叔(即何万生,地下工作者,党外布尔什维克。后被日寇逮捕,壮烈牺牲),联络去解放区(晋察冀边区)。

忽然有一天,伯谛进城,一夜未归。次日就是元宵节了(1943年元宵节)。他回来买了元宵,还有牙膏等日用品。我和孩子们都感到奇怪。这天晚间,他约来燕大的几位靠近的朋友,对大家说:“明早我就走了,可能往南方去。”我和孩子也莫名其妙。我问他路上你住在哪?他答道乡村住。我就更糊涂了,没有往下追问。他这是保密!这天晚上,元宵也没得好吃,我们都哭了!

次日,他和我们分别了。悦子(当时10岁的大女儿)小辫也没顾得梳,散着头发,急忙跟着爸爸跑到清华园车站送别。她一边跑一边哭,又哭着跑回来。

为了能和何大叔联系,不久我们就从燕大附近的枣树院搬到城里,住在于澄宇先生家的院里。何大叔常来常往,到于家小屋密谈。他表面上做敌人军分会工作,暗中做地下党的工作。他是联络交通员。

伯谛音信隔绝,偶尔捎来生活费,都由何大叔转交给我。后来我们一家人到晋察冀边区团聚,才知道元宵节伯谛走后的情况。他到保定下了火车,是刘忠(地下交通员)的儿子接他,到了蛮子营,当天夜里就过封锁线,他连饭也没顾得吃。到了晋察冀边区,伯谛先在联大工作。1943年6月27日,组织上决定我们娘儿四个投奔晋察冀边区,参加革命!这天夜晚,何大叔跑来跑去,累得他汗水顺着袖口流到手背,往下滴答。他再三叮咛了一路的接头方法和暗号,唯恐我们记错。这天晚上很紧张。次晨,院里的人全没起来,我们娘儿四个就早早准备,吃了点烧饼,每人都穿着蓝布褂,拿了个小包袱,丢下家,头也没回。就这样去了!

到保定下了火车,我领孩子分别坐了两辆三轮。到了蛮子营村口,果然有一位老头手拿芭蕉扇,坐在村口等我们,向我们打招呼。到了村里,不大工夫,刘忠回来了,相见很亲,如同家人。晚上,在村里常常换地方住,有时还登梯子,越墙头,再换另一家住,为的是不让敌人发现。

住了几天,开始80里的夜行军,老乡背着小惕(当时4岁的小女儿),大家冒着细雨,冲过敌人的封锁线。那天晚上,有一个连的八路军战士掩护。穿着土布衣服,头上缠着毛巾、腰里挎着盒子枪的武工队员给我们引路。看他们一个个英武气概,好不威风!有他们一路保护,我们就能冲破黑暗,奔向光明!一夜急行军,凌晨到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见到了杨成武和张大中、区萍(现名安捷)几位同志,真比亲人还要亲!

休息几天,又开始五天的行军,过沙河、唐河,到了边区政府,住在南湾。聂荣臻、姚依林等各位首长还准备了好菜好饭招待我们。给伯谛打电话,他从联大赶来。党的指引使我们全家参加革命,又在革命根据地团聚。

从边区政府到联大不久,恂到边区中学学习。从联大到边中,要跨涉200多里路。

忽然一天,李大叔小声和伯谛说:“鬼子要‘扫荡’了,得转移。”这时,阜平的枣已经红了,满山遍野都是红晶晶的大枣。老乡们忙着坚壁粮食、锅碗等,什么也不让敌人得着!连个人影也让敌人摸不着!

有了情况马上转移,深夜吃不下去饭,就用小手巾包上点小米饭,带在身边,留着中午吃。夜间常常是和衣而卧。

一次大雨天,住在桑铃沟,房东是妇救会主任。同志们挤在一间房里,炕上地下全是人。夜里没有灯亮,下地就会碰着人。妇救会主任给同志们烤淋湿的衣服,烤一件又换一件,柴火不多了,哪里会烤干呢。这一天做了八锅小米饭,炕烧得很热。

后来又转移到一个村,村名叫“大油瓶”,住在老乡家里。我们走得又累又饿,因为弄不到粮食,只煮的萝卜和倭瓜,又香又绵。

在山头上转来转去,天气渐渐冷起来。领导决定,叫我们转移到大黑山,又名神仙山,这在阜平一带是最高峰了。傍晚,清华、老安、陈玉和我们一家人,上到半山腰,因山路崎岖,实在难以攀登,到山顶已是拂晓了。

一个三面有矮墙的羊圈,就变成我们的“家”了。这座大山,是个坡形,好似房顶。我们割了些草和玉米秸,就在山崖下面搭了个窝,草铺在地下,玉米秸搭顶,谷草捆当门,顺着“门”边还流着细细的小水。羊圈之中一灯如豆,大家就睡在这儿。后来,伯谛一个人睡到看青老乡住过的小屋里。

时值隆冬腊月,可是大家不畏严寒,不怕艰苦。每天黄昏,野狼嚎叫,雪地上全是狼爪印。有一天,老安去背水,碰上狼也在那里喝水,老安没带武器,只好飞起水瓢打过去,狼跑了。我们深夜在大雪覆盖的梯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狼也没吃了我们。饭食,有什么吃什么,主要是玉米、小米,有时还能吃顿面片,偶然改善生活,包萝卜馅饺子。没有擀面棍,就用拧羊毛线的拨拉锤擀皮。老安一喝热面片汤,顺着脸往下流汗,越吃越高兴!就连四岁的小惕也不哭哭啼啼了。这里山高,空气稀薄,有时柴火点不着,饭也不好熟。我们就翻到另一个山头,弄来干柴烧,总算把饭做熟了。

我们在这一带打游击,住过龙王沟、结伴沟,还住过老君堂。有一次行军,警卫员梁清华保护我们,我抱着小惕坐在驮鞍上,骑着马走着走着,觉得绳子疙瘩硌得慌,伯谛从他的马上下来,帮我们捆绳子。就在这时,他那匹老马滑下山崖,摔死了。如果他不下来,就连人带马一块儿下去了。

我们在神仙山上打游击,整整有一个多月。有一天,我们遥望高空,忽然发现一架敌人飞机,屁股后面直冒烟。后来才知道,“扫荡”边区的日本鬼子滚蛋了。

李大叔通知我们下山,住在河西。不几天过新年。每人二两羊杂碎,还有萝卜。房东桂胭脂的爸爸准备过春节,拌的绿豆芽,还送给我们一盘。大家吃着说着笑着。残酷的反“扫荡”终于结束了。

次年(1944年)3月间,组织上考虑今后日本鬼子还要来“扫荡”,决定把我们老幼送往延安。伯谛还留在边区政府工作。恂和我们一块走。

3000里的长途跋涉,晓行夜宿,有时夜间行军。途中骑骡子,有时徒步走。陈凤桐是领队的队长,同行的还有宋老(宋劭文的父亲)、老阎、王成周、周平、李依、阮若琳、阮崇武、郑汝志、郑汝忠、包建章、张秀英、小韩、小傅、小田、小安等同志。还有四个交通员,两个打前站,两个紧跟随,领着我们绕着敌人的据点行军。交通员里有两个老王。其中一个,我们管他叫“好老王”,其实他也很凶,手里老拎着一个小筐,上面盖一块破抹布,小筐里装的不是吃的,而是对付敌人的手枪。另一个,我们管他叫“坏老王”,其实他并不坏,只是有点脾气。一路上长途跋涉,他们保护我们真是千辛万苦!事隔几十年的时光,我还常常想起他们的面孔。没有昔日的艰苦奋斗,哪会有今日的幸福生活!

每逢上山时,陈凤桐走在前面,他走得不紧也不慢,大家跟着他走,不累得慌。有时,转盘道,过悬崖,很惊险!我就下了骡子,徒步走几十里。小惕和仙玲骑一个骡子,恂跟在后面,保护他们别摔下来,一路真是辛苦!

有一天,气候寒冷,还下了雪,夜里要过滹沱河。李依第一队过河,她写回来一个纸条说:“老潘来例假,别河,最好叫人背。”我鼓起勇气自己过河。别的人还不好意思,不脱裤子。我不管那些,脱了裤子,上面只穿棉袄,就进冰冷的河水里。因为河底全是细泥沙,不顺河道,就会陷下去,很危险。还要过一道又一道小河岔,不是过一道河就完了。老乡背着小惕带路。河水很深,尽管背包背得很高,底还是湿了。雪后河,冰凉刺骨,冻得直流清鼻涕!一夜才过完滹沱河。

同蒲路是敌人的封锁线。过同蒲路前那天晚上,大家包饺子吃,改善伙食。我不料得了急性肠炎,一晚上大便11次,也没药吃。这天晚上还要继续行军,我虚弱得三步一走,五步一歇。14岁的恂儿搀扶着我,一步一步往前走。后来,他让我先在村里歇下,再来接我。我还是挣扎着和大家一块行军。这天晚上,正是敌人从山下路过。我们一连翻了五个山头,却不见敌人的踪影。下了山,进了山沟,大家才喘口气,痛饮清泉之水。我也顾不得拉肚子,喝了泉水,真是神了,从此肠炎止住了。一夜紧张的行军,大家都疲倦不堪!到了村里,谁也没吃小米饭,只喝点米汤就睡了。

小长征的路上,既有苦事,也有乐事。常青的松柏,遥望一片翠绿。野鸡在草丛中叫着,羽毛非常美丽。路上还遇到野猪。山西一带,有甜馅的烧饼,当地老乡叫“裹馅”,挺好吃。还有一种粉汤,米粉、羊肉丝、鸡蛋皮丝、精汤,味道挺美。主食是荞麦面、小米、土豆,山西人会做荞面、荞面、荞面卷,能做出好些样来。没有什么调料,就泡酸菜汤,挺好吃。但是不能吃多了,吃多了胀肚。那里山高严寒,土豆长得又大又面又甜。潮湿背阴的山地,还长一种“地皮”,黑色,绿木耳一样,也能当菜吃。只是太阳一出来,它就蔫巴了。

行到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招待大家吃好菜好饭。休息休息,又接着行军。本打算翻过山去,继续前进,不料登上山头,寒风刺骨!只好住在山上一个村,叫“岗沟”,人家不多。

崞县是游击区,满山遍野长梨树。夜行军,“月照征途”。两位交通员照例前行探路,看有没有敌情。我们停在半路,等候消息。不多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后面两位交通员说:“可能登翻地雷了!”附近村里的狗也叫,人也喊,大概有情况了。我们这时候的想法:如果日本鬼子来了,我们就跳崖!四岁的小惕也低声问我们:“是日本鬼子吗?”只是小安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还在笑。不多时,探情况的交通员回来了,原来村里放哨的,当我们是日本鬼子呢,扔了一颗手榴弹!所以村里人声嘈杂,狗叫不止。等我们进了村,老乡说:“原来是自己人呀!”这一场误会,一场虚惊,说明彼此的警惕性都很高!一夜过去,天将拂晓。老乡慰劳我们20斤梨,皆大欢喜!

到了兴县,就到黄河边了。黄河的水又黄又混,像黄泥浆似的浊浪奔腾。这天行在黄河边,仙玲骑在骡子上,小惕在同一头骡子的屁股上骑着,不慎就会掉进黄河,很危险!恂跟在骡子后边,托着小惕,真是辛苦!后来,用布缝了个兜,兜着小惕,避免掉下来。过黄河,有大木船,人、骡子、行李都上船。有撑船的,也有拉纤的。他们光着身子,只穿一条破裤子,浑身风吹日晒,黝黑黝黑,只有老艄公的胡子又白又长。他们的水性好,有人会踩水,把东西顶在脑袋上,踩着黄浪就过了黄河。我们“不到黄河心不死”,延安在望了!

过了黄河,就到了陕甘宁边区。经过葭县、清涧、米脂、到了绥德,休息几天。长途跋涉,鞋没有磨穿,衣服倒破了,缝缝连连,没有线用。同志们说:“学会纺线,得糟蹋半斤棉花。”我想,这怎么办?于是,从恂的被里边寻出一块旧棉花,学着纺线,用纺车摇啊摇,居然学会了!很高兴!

这一天是1944年6月8日,再过两天就要到达目的地——延安了!整整三个月、3000里的小长征,我们终于坚持到胜利了!

我们住在杨家湾,总政干部招待所。山上山下都是一层层一排排的窑洞,远看就像是高楼依山而建。我们住在山上一个老窑里,一个窗户一个门,里面有土炕,土炕上搭的木板床,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真是好!比我小时候住在沈阳的破屋里,冬天墙上挂满了厚厚的霜,真是幸福多了!

初次见面,同志们对我们很关怀,很团结,非常平等,非常民主,就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经过大家讨论,给我由大灶饭改为中灶饭;缺衣服,多发给我一件。中灶饭的伙房在山下,每顿饭有人挑着两个桶送上来,再给我们盛到盆、碗里。老赵头专做小孩饭,每次到开饭时,他就喊:“小孩开饭了!”

到延安不久,过中秋节。中央组织部宴请从晋察冀来的同志们。这天,听说彭真同志的身体欠安,由张洁清同志相陪。

成仿吾同志知道我们来到延安,特地来看望我们。他还关怀地问我:“在这里住可以不?如果不习惯,可以搬到别的地方(指交际处)去住。”我说:“很好,很好!就住在这儿吧。”后来,我领着小惕,常常去看望成仿吾同志和他的爱人。他们住在杨家岭。

组织上非常关心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恂到延安中学学习,住在桥儿沟,一礼拜回家一次。悦到抗小,在小砭沟,韩作黎是班主任。

到延安不久,我们就参加了大生产运动。纺线、种菜、拧毛线、织毛衣、缝军装……什么活都学会了。纺车很多,一人一个,都会纺线。有的女同志,一边纺线,一边唱歌,哄着孩子,真有个乐趣!李月金自动借给我四两棉花,鼓励我学纺线。开始我没信心,怕纺不了头等线,只好耐心学着纺吧。一天到晚,纺车嗡嗡地响,越纺越有瘾,晚上点起小油灯,还在窑洞里纺呢!

头一次去卖线,李世民和我一块,路上她说:“潘大姐,你纺的线一定是头等的,我这次纺的许是二等的。”我还不相信,结果她说对了!我刚学会纺线,就卖了头等,信心增强了。用卖线的钱再买回棉花继续纺。后来,不知谁发明的,在纺车上安上个加速轮,只要转一下就能抽出一根线,比过去快多了!大家纺得更欢,劲头更足!

种菜,种茴茴白(洋白菜)、西红柿、萝卜、土豆、倭瓜。自己在山坡上创块荒地,从厕所里掏粪积肥,到山下往山上挑水,或用桶提水,用盆端水浇菜。这里山高,吃水、用水都很困难。每天用骡子往山上驮水,有时把骡子累死了。我为了节省水,有时用雪化水做饭,还上了黑板报,受到表扬。我还把节省下来的灯油给有吃奶孩子的妈妈,晚上好用,也受到表扬。

因为水很困难,打开水有一定的时间。烧开水的老杨是爬雪山、过草地的“老长征”,工作认真负责,大公无私。有一次,何英不按时间去打开水,气得老杨把她的水壶仍到山崖底下去了。进北京以后,听说老杨在中南海工作。可惜没有和他再见面。

每到礼拜六,全家团聚。恂从延安中学回来。我到延河对面,买来羊肝、羊肺等,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小惕的脸红红的、圆圆的,就像西红柿一样。恂还给她编写了看图识字课本,教她认字。恂也学会纺线,在寒假里纺了一斤头等线。过年时,恂还做了一个走马灯,上面贴几个戏里的人,转起来挺好看。同志们都来看走马灯,有的还抱着小孩来看。又热闹,又高兴!

1945年11月1日,恂在延安中学入了党。我们全家都感到无上光荣!

到了冬天,气候很冷。公家给我们发木炭取暖。这里的木炭很好,在炭火盆里点起来,红彤彤、暖洋洋的。木炭渣和成煤球,还可以做饭。

中央党校礼堂有时演平剧(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大名府》等等。我们全家最爱看戏。毛主席也常去看戏。我们既看了戏,又光荣地见到了毛主席!每次看戏,悦总往前边坐在首长席。有一次,遇见周副主席,他见了小惕,还把她抱起来坐在膝头,送给小惕一个烟盒玩。我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宝贵的烟盒!

1945年8月15日夜晚,传来了惊人的喜讯——日寇无条件投降!整个延安城就像开了锅一样,锣鼓齐鸣,口号震天,到处点起火把,就像一条条火龙在延河两岸飞舞。有的人把草垫子也点着了,连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油都点了火把。扭秧歌,放鞭炮,狂欢竟夜。第二天,杀猪大会餐,山上山下摆了很多桌丰盛的菜肴。八年艰苦抗战,牺牲了多少同志,我们终于胜利了!

1946年2月1日,旧历除夕。早上,刚打来黄米饭,还没等吃,就听窑洞外面有人一边跑、一边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大家一窝蜂似的跑下山去,果然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一打听,原来毛主席是来探望关向应政委的病情。等了一会,毛主席从远处山沟里走来了。我们这一群男女老少迎了过去,夹道欢迎。小孩一边跑着、一边欢叫:“毛爷爷!”毛主席从我们身边走过,向我们微笑、招手;他坐进汽车以后,还隔着车窗向我们招手!我们都看傻了,谁也没想到和毛主席握手,向毛主席拜年。事后想起,后悔莫及!更何况我们不久就要离别延安了。

这年春天,延河解冻,柳树发青。抗战胜利以后,不少同志又从延安回到前方。张家口、宣化解放了,成立了察哈尔省政府,伯谛调到察哈尔省政府工作。组织上让我们准备回宣化,和伯谛团聚。4月初,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延安,告别了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同志们,又踏上了漫漫征途。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就发动内战,猖狂进攻解放区。

我们从张家口、宣化撤退,到蔚县的桃花堡暂住。因为前方的伤员运到这里,桃花堡就成了慰问站。我们参加了抢救伤员的工作。

没有医院,药也很缺,医疗非常困难。有的伤员伤势很重,悦和惕就给伤员喂饭、喂水、按脓血、接大小便。有一个名叫王奇的重伤员,流血过多,没有止血针,伤势恶化。小惕喂他葡萄,刚送到嘴边,眼看着他停止了呼吸!他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生命,烈士的英灵永垂不朽!后来,每年到了清明节,我们必献花圈,祭扫烈士墓。

初秋时节,我们又转移到涞源县马跑泉村。据传说,昔日杨六郎从此经过,马蹄子刨出来泉水,故名马跑泉,传为历史佳话。一进村,果然看到泉水清澈,川流不息,冬天还冒热气。泉里有鱼。这个季节,已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梨、桃、李子、柿子都结了果,景致很美。至今我还保存着马跑泉村画的风景写生。这里的老乡很骄傲,说自己村子是“全果木、全菜”,样样齐全。可是,却不认识西红柿。我从延安带来的西红柿子,给武成周种上,长得很壮,结了鲜红的柿子。他一边吃一边咂吧着嘴说:“吃一个一天也不渴!”就这样,西红柿传到全村。后来,武成周和他的老伴周富贵叫我们孩子认他们“干爹”、“干娘”,可亲近哩!

我们住傅荣家的房,住得久了,相处如一家人。傅荣见悦从学校回来,就到园子里摘下鲜红的李子,用衣襟兜着送到我们屋里。我做了月饼,也给傅荣送去。有一天,傅荣在泉边炸果子(油条),伤员们来围观,有个伤员问另一个伤员:“这玩意儿怎么吃!”那个伤员答:“人家都是先咬肚哩!”逗得我们都笑了。

老乡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准备过年了。家家户户推磨磨细玉米面,发了以后对上碱,里边还放上馅,在小铁铛上烙成饼,叫“黄”,做得很多,留着过春节吃。也有大米饭。菜是“条子”、“片子(就是萝卜条和萝卜片)”,或是肉汤白菜加点粉条。每户都送给我们“黄”,真是应接不暇!这一来,主食很丰富,吃也吃不完!我们也做饭菜,请村里年老的乡亲们来吃年饭。真是热闹极了!

前方下来的伤员,陆续转移到马跑泉。重伤员住在北城子、南城子,马跑泉住的是轻伤员。后方医院、汽车队都住在这里。我们到天齐庙去慰劳伤员,带了一条纸烟,还给伤员喂饭、喂水。有的轻伤员还在担架上唱着歌,真是革命乐观主义!我们和伤员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泉边、地里、我们住的屋里,谈笑风生,如同亲人。有时和伤员们一块到地里捡花生,煮熟了共同吃,别有一番乐趣。有个伤员名叫牛克昌,还会做小胡琴,做得很精致。

汽车队里,有三个日本人,中国字写得很好。还有两个苏联人,年纪大点的叫“干巴拉金”,年轻的叫“阿料”。这些外国司机,也和我们相处得很熟。小惕和汽车队的叔叔们天天在一块,浑身都是汽油味。

为了慰问伤员,配合村里的土改,赵医生和孟校长领导排戏。先演《白毛女》,孟校长饰杨白劳,小惕能演全部的白毛女,有时李宝金演后部白毛女。第一次演,一个小庙台就是舞台,一把二胡,再用一把梳子,上面绷上薄纸,用嘴一吹就当口琴。老乡和伤员们就站在庙台下边看,剧终了,夜深了,大家还不想走。后来,又到北城子、马庄去演《白毛女》,老乡们最喜欢看小惕演。有些乡亲一边看戏,一边流下眼泪!他们还演出过《宝山参军》、《四女拜寿》、《大花碗》、《三个护士》、《四个伤员》等剧。伤员和村干部都参加演出,演得挺好。悦演刘多莲,小惕饰护士小李。

赵医生看护、治疗伤员很尽责任,还给老乡治病。武斌是忠厚、善良的贫农,他的老婆流产了。赵医生给她连续吃药,终于病愈。武斌两口子非常感谢,常给他送老玉米。

赵医生和我们也相处很亲,常常在我们屋里欢聚谈笑。他领导排戏,也参加演出。如果戏码不够,他吃完晚饭一会儿工夫就编一出,干劲非常足!有一天,黎明前,赵医生背起被包,和我们分别了。我们在泉边远远目送,不一会儿就望不见踪影了。他临别前还依依不舍地对我们说:“快回去吧!别着凉。”

我们从张家口撤退时,恂随着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转移,后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柏岑村。1946年底,他投笔从戎,自动报名参军,没有和家里商量。在军校学习后,先调到晋察冀画报社工作,后来上前方,在二纵队五旅(后改六七军一九九师)做编辑、记者。他到前方时,路过马跑泉,和我们见了面,就匆匆分别了。从此,他跋山涉水,枪林弹雨,经常行军、打仗。

我们在马跑泉住了两年之久。医院的任务完成,伤员都陆续走了。

1948年,我们也要和村里男女老少阔别了。临别时,老乡们都出来送我们,一直送到村口。武斌是村里忠厚老实的贫农,他跟着我们坐的大车,走一程又一程,依依不忍分别!还问我们:“路上有钱吗?”走在半路,我们暂住蔡村岗时,武成周又专程来看望我们,还住了一宿,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又回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北平。

包围北平,开国大典,恂和他们部队都参加了。我们能回到北平,也有恂的一份功劳。可是,他们又奔赴前线,驻守海防,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伯谛先后在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和国务院内务部等单位工作。悦在师范大学,惕在美院附中学习。我操劳家务,支持老伴和儿女们的工作和学习。

建国不久,伯谛和我应邀到中南海,参加了中苏友好协会的盛会。周总理向大家举杯祝酒,还和我们碰杯。这一情景,牢牢记在我心中。这又使我回想起在延安看戏时,周副主席把小惕抱起来放在膝头的场面,往日情景,历历在目。

我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就喜欢养花、画画、看戏……我爱花如命,既爱养花,又爱画花。只要看见花,什么忧烦都忘记了。

1956年,伯谛告诉我,郭沫若先生要编写《百花齐放》的诗集,在报刊上广泛征求花名及花的习性。我听了非常高兴!一口气写了好几页信纸,推荐了很多种花的名字、习性,连培育方法我都写了。其中一种就是月光花,被郭老采用。

月光花本不是名花,它白白净净,平平常常,很像牵牛花,只是花朵略大,因为到了傍晚才开花,又名“夕颜”。二弟王促彦早年留学日本,是位农业专家。他在华南农学院任教时,把月光花与白薯嫁接,长出来的新品种又大又面又甜,变低产为高产。由于二弟在农业科学研究上作出成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我给郭老写信,作了介绍。

后来,我收到了郭老的回信:

“潘郁彬同志:

月光花,依照您的建议,加进去了。其他各花都有,谢谢您。

郭沫若

一九五八·五·九”

大名人能给我这个普通妇女写信,真是喜出望外!

郭老写的月光花,把我介绍的情况写进去了:

“我们和牵牛花有不少相同之点,

牵牛花开在早晨,我们开在晚间。

乳白色的花朵放出些香味清淡,

叶够肥阔,藤善攀缘,可直上屋檐。

科学家们把我们嫁接在白薯上面,

结出的白薯大如倭瓜,又多又甜。

白薯本以产量丰富而受人称赞,

咱们结了婚,保证着多产再多产。”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有趣的中国圣人

    有趣的中国圣人

    圣人使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本书遵重史实,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代中国圣人的家世、成长、功业、文章和思想,既是以文学创作形式把历史圣人推向社会大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又是挖掘整合历史圣人财富的生动实践。精选了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其中包括孔子、孟子、苟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孙子、鬼谷子。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著书立说,为丰富、完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热门推荐
  • 青城乱

    青城乱

    这是人的世界——凡尘,仙家或许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吧。但是,谁能说,那重重青天,隐隐高山里没有挽髻问道之人。李云霄,一个青城山下的采药少年,早都想拜入青城剑派,奈何牛鼻子一句小施主无缘青城,屡遭拒绝。一次采药捡得一把锈剑,还剑青城山,他能入青城吗。。
  • 纯洁的红玫瑰

    纯洁的红玫瑰

    她是一位神经过了几百年研究出来的东西,因身边跟随已久的爱宠为了研究她被默默时不时的冷落尔就此被陨落到人间,幻化为人感受人间时态尔就此迷恋于人间,经历悲欢离合。
  • 妖孽少将将军妻:深度诱惑

    妖孽少将将军妻:深度诱惑

    她是军中之花,军中神话,是女兵的骄傲,是家里的公主,是所有人欣捧拥的宝贝!他是军里的英雄,狡猾是他的标示,A人是他的本性。狐狸,妖孽是所有人送他的外号!两人军之骄子,注定会交手,注定会互相吸引,却不小心擦出了火花!
  • 风浪的江湖

    风浪的江湖

    一个有侠肠而无侠才,负侠气而无侠资的男人,因母亲早逝,父亲懦弱,为保护家人,他从小学了武术,之后再没有人敢欺负他们。结婚开始安定的生活后,他蓦然发现,当初对家庭付出最多的自己,却活成了兄弟中最落魄的一个。他苦闷,却又无法言说,为求心理的慰藉,他开始整日把“我走南闯北,闯荡江湖”挂在嘴上,这为他招来许多嘲笑和欺骗。为求解脱,他开始借酒浇愁,酒后就对妻儿家暴。几个孩子因此不敢同他亲近,并且都或多或少有了些心理问题。浑浑噩噩走完大半生。当年老衰弱时,他才发现,他所谓的江湖,已把他和儿女们隔到了江湖两岸。父子父女之间,相对时只会彼此局促!只有和他争吵打骂了一辈子的老伴,才能和他有两句共同语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主天下:情困空余恨

    公主天下:情困空余恨

    小女子争的不是皇帝的宠,身为公主谨守本份。谨守本份?!——当不了皇帝,也要主天下事!奈何……看《公主天下:情困楼兰空余恨》!从一开始的人人大悲剧,到最后的灭国大悲剧,赚干你的眼泪,攥疼你的心。几许柔情,因为有爱,便教痴情儿女们争相付出了终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刀剑有眼

    刀剑有眼

    他是个杀手,接到命令去杀天下第一盟主,他偶遇出逃的盟主女儿。二人在不断的接触中互生好感。当他面对杀与不杀时,该怎么办?他会怎么选择,爱与恨交织着,他又该怎么做才是对?!
  • 为了兄弟变次身

    为了兄弟变次身

    一个平凡的少年偶然梦见了神,因为兄弟的愿望被迫变成了女生,经过重重经历,终于有变回来的机会,却因为某种原因穿越到了异界。从此展开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