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6900000004

第4章 先秦易学流变析略(1)

尽管《周礼·春官》言:“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六十有四。”汉郑玄以此义作《易赞》《易论》言:“《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因其时代不同而名称各异,“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但据《尚书》之《夏书》与《商书》看,西周以前尚无有关确凿之《易》书记载及论《易》文献。甚至就连《尚书·洪范》记述箕子论述“洪范九畴”也只字未提《易》,更无《连山》《归藏》之事。文本《周易》之《易经》与《易传》亦均未言及《连山》《归藏》等夏商之《易》书。学术界曾有人试图将《说卦》之“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指称为“《归藏》之法”。然如所周知,《说卦》乃针对《易经》而发,又何以将其与《归藏》扯在一起。因而,可以肯定,西周之前并不存在《易》书。

事实上,有关《连山》《归藏》之述仅《周礼·春官》及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言及,除此而外,周秦及西汉学者从未言及《连山》《归藏》之书和引述《连山》《归藏》之语。为因如此,唐孔颖达言:“周礼大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又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虽有此释文,更无所据之文,先儒因此遂为文质之义,皆烦而无用,今向不取。”故《易传》之文,“《连山》《归藏》无以言也。”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易传·系辞》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之说,也只能是极言易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已,并非实言确有所谓“包牺氏”之事耳。

西周以前虽无《易》书,但勿庸置疑,夏商时代却有筮卜之事。据《尚书·洪范》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次七,曰明用稽疑,……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谓之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人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其违于人,周静吉,用作凶。”依此见,夏商时代盛行卜筮。卜筮既有龟卜,亦有蓍卜,通过卜筮占验吉凶。

而据今考古发现之商代数字之卦与甲骨卜辞亦与文本《周易》之卦爻之辞具有一定联系。诸如:甲骨卜辞有“利,不利;吉,大吉,弘吉”,《周易》卦爻之辞亦有“利,无不利,无攸利;吉,大吉,贞吉”。甲骨卜辞有“若,弗若,贞我旅吉。”《周易》卦爻之辞亦有“若,如,不如,旅贞吉”等等。可以说,夏商时代之甲骨卜辞即为文本《周易》卦爻之辞的初级形态,它奠定了《周易》卦爻之辞的基础。

因此,西周以前虽无《易》书,然却存在筮卜。何谓卜筮?《礼记·曲礼》言:“卜筮者,先王之所以使民信阴阳,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豫也。”周人将夏商时代之卜筮之法与卜筮之辞笔之成书即为《左传》《国语》所称之《易象》。《左传·昭公二年》言:“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可见,《易象》可能就是最早的《周易》古本,而《易象》则可能成书于周代卜筮之官。据《周礼·春官》可知,西周时代之筮官计有大卜、龟人、占人、筮人等等,其职责就是记录和整理卜筮之辞与占卜之法。正因为如此,卜筮之法在西周时代仅为筮官所掌,并未在民间普遍流行。《礼记·祭义》曾言:“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此“易”当为主掌卜筮之官,即筮官曰“易”。所谓《易象》可能就是筮官所记之卜辞、筮象及筮法,因筮官为周代之职,故呼之曰“周易”。因而,《周易》历来被认为是卜筮之书。

事实上,从文本《周易》看,其所言之“利见大人”,“君子吉,小人否”,“小人无咎,君子吝”等等卦爻之辞均为卜筮之象与占断之辞。而且这些卜筮之辞亦非成自一人一时。诸如:“《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又如,“《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再如,“《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等等。既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语,其作者必是西周诸多筮官在其长期筮占过程之中逐步完成之。以此而言,所谓文王演八卦,周公作筮辞未必有其事。

然而,西周末年,随着王室衰落,诸侯并起,筮官投奔诸候者在所难免,于是鲁国便出现了如上所言之《易象》,因而,也才有韩宣子入鲁见《易》之事。可以认定,《易象》必为投奔于鲁之筮官所为。至此,《易》便不径而走,打破了由周天子独占之局面。正因为如此,《左传》《国语》中便有了大量使用《易象》进行卜筮之例。从《左传》《国语》所举筮例看,其与文本《周易》已十分接近。诸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劝谏晋文公勤见襄王以取象进行卜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欲取棠姜以象、辞兼取进行卜筮;《左传·昭公元年》晋侯医病以取卦象进行卜筮;《国语·晋语》晋文公重返晋国以取爻象进行卜筮等等,通过卜筮判断吉凶。

当然,《易象》虽与文本《周易》已非常接近,但《易象》仍还不是文本《周易》,这是因为,文本《周易》每卦之爻位均以“九”、“六”称之,如:初爻,若阳称之为初九,若阴称之为初六,二爻若阳称为九二,若阴称为六二,如此类推。而《易象》则不然,无有“九”“六”之辞。诸如:《左传·宣公六年》言:“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又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言:“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可以看出,《丰》之《离》是言《丰》卦上六爻,《乾》之《姤》是言《乾》卦初九爻,《同人》是言《乾》卦九二爻,《大有》是言《乾》卦九五爻,《夬》是言《乾》卦上九爻,《坤》是言《乾》卦用九爻。可见,《易象》各卦无爻题。当然,因《易象》成之于周,人们亦将其称之为《周易》。故《左传》《国语》所举筮例多称《易象》为《周易》。

事实上,将《易象》呼之曰《周易》,表明《周易》为周代之书。正因为如此,孔颖达言:“题周别于殷,……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先儒又兼取郑说云,既指周代之名,亦是普遍之义。”笔者认为,《易象》与《周易》绝不可能是两本《易》书,亦不可能是《易象》与《周易》并行于世,而《易象》就是初级形态之《周易》。这是因为,《易象》与《周易》之名同出于《左传》《国语》。而且,后世称《周易》者,盖为《易经》与《易传》两部分,而《易传》之形成乃为春秋末至战国及以后时代。因而,《左传》《国语》中之《周易》只能是指《易象》。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时期,人们不仅可以借助《易象》进行占验,预测未来,卜筮吉凶。而且还借助《易象》经文说明事理。诸如:《左传·昭公元年》言:“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如此等等,这就为《易象》摆脱专为卜筮,转向阐发义理奠定了基础。

从《左传》《国语》之大量筮例可知,春秋之时,《周易》已被广泛使用于卜筮,特别是以经文说明义理,这就必然引起学人的关注。孔子是关注《易》的第一位学人。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论语·述而》亦言:“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而孔子所读之《易》可能就是鲁《易象》。由于《易象》本为卜筮之书,并未引起孔子的重视,因而,他只是以“《诗》、《书》、《礼》、《乐》教”,到了晚年才注意到《易》,因此才有“加我数年……”之感叹,并且“读《易》韦编三绝”。然而,《史记》所言之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即《易传》不一定可靠,其原因是《彖》、《系》、《象》等《易传》诸篇中存在大量“子曰”类文字。而且,《易传》诸篇并非纯儒家思想,故不可能为孔子亲著,乃后学所为。笔者以为,《史记》之“韦编三绝”极有可能是指孔子整理《易象》。据文本《周易》看,孔子整理《易象》是极有可能的。经过孔子的整理,春秋《易象》遂形成今传世之文本《周易》。

孔子何以整理《易象》?首先,春秋《易象》,如上所言,出于西周诸多筮官之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之其在长时期内相互传抄,因而,断简脱漏在所难免。诸如《乾》卦初九、九二、九四、九五、上九、用九诸爻均言“龙”,而唯九三爻言“君子”,此“君子终日乾乾”可能就是孔子在整理过程之中所加,说明《乾》卦之爻辞在传抄过程中有断简脱漏。正因为如此,《史记》才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之说。

其次,孔子最早潜心于《诗》、《书》、《礼》、《乐》之学,而《易》为筮卜之书,故不为之重。然孔子一生颇为艰辛,周游列国,其志不达。他每每对天长叹,寄托哀情,在这样的心境下,孔子极有可能接触《易》。否则,他何以惊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因为如此,《史记》才说“孔子晚而喜《易》”。由于知道起步晚,因而勤于用力,“韦编三绝”。

那么,孔子整理《易》有何见证?其一,《左传》《国语》所举《易象》诸多筮例,其无一例言及各卦之爻题,说明孔子之前,《易象》之卦各爻均无爻题。因而,孔子为各卦之爻补上了爻题。从史料角度看,春秋以来由《易象》无爻题到春秋末孔子“韦编三绝”之后而文本《周易》中出现了爻题,史书没有记载此一变化出自何人,也无除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之外另有何人曾整理《周易》的记载。可以肯定,《周易》各卦之爻题当为孔子所加。

其二,文本《周易》其语言风格有类于孔子整理过之《诗经》。《诗经》有“或潜于渊”,《周易》《乾》亦有“或跃在渊”;《诗经》有“王于出征”,《周易》《离》亦有“王用出征”;《诗经》有“集于苞桑”,《周易》《否》亦有“系于苞桑”。可以说,《诗经》与《周易》在其语言风格方面确有相象之处,有可能出于孔子之手。所以,可以推定,文本《周易》当为孔子整理编定,此即《周易古经》。正因于孔子曾整理编定过《周易》,因而,《周易》如同孔子曾整理编定过的《诗》、《书》、《礼》、《乐》、《春秋》一样,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引起儒家后学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孔子整理《周易》,特别注重《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深邃义理,从而使《周易》逐步摆脱了专为卜筮的低俗形态。故荀子言“善为《易》者不占”,充分表达了孔子治《易》的学术旨趣。而《易传》则为《易经》之释文,《易传》共十篇,亦称十翼。其有《大象》、《小象》、《彖》、《系辞》、《说卦》、《文言》、《序卦》和《杂卦》。《说卦》是最早的经文释注,《说卦》设定了周易的卦象、方位以及代表的事物。其次是《大象》,《大象》首开了阐发《周易》义理的先风。《大象》直接从卦象中推阐出各卦之义理,诸如《乾》卦,《大象》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大象》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与《大象》相应的是《小象》,《小象》与《大象》的共同点是揭示《周易》义理,而其区别则是《大象》针对卦象,《小象》则针对爻象。卦象是指《周易》六十四卦各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位置关系,如乾,天也,刚健;坤,地也,柔顺。乾下坤上即为《泰》,坤下乾上即为《否》。而爻象即阴阳两爻所象征的事物及其爻位变化,阳爻象征阳性事物,阴爻象征阴性事物。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如此等等。《彖》即为断,即断定一卦之义,以该卦之卦象、爻象为本,简括该卦之主旨。从文本《周易》之《彖传》多借卦象爻象而发看,《彖》当出于《象》后。《系辞》是《周易》经文的总概括,它论述了《周易》经文的含义与功用,涉及到了《周易》之筮法、八卦之起源等学说,特别是《系辞》中广泛吸收儒、道、阴阳等各家思想,可能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庄子·天下》所言“《易》以道阴阳”看,庄子看到的《易》可能包括《系辞》在内。因为只有《系辞》中阴阳思想最为明显,故《系辞》晚出于《彖》。而《文言》《序卦》及《杂卦》则成书可能更晚一些,很可能从战国中后期直至秦汉间。

《易传》非孔子所为,而究系何人而作?

同类推荐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老庄人生: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大象”就是大道的形象,一面它“大象无形”,一面它又像一头大象:庞大,有具体的形状,并且在走。庄子说:“心斋”,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心珍视起来。斋戒三日,对此心,如对神。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热门推荐
  • 凡梦仙

    凡梦仙

    赤色的疆土,染血的苍穹,凛冽的寒风,凄清的夜!无处不在的刀兵,白骨磷磷的山河,兵戈铁马的狂啸,末世...睡梦中的少年,时时被梦中的残酷惊醒!一个天生经脉闭塞的少年,在家族的压迫,欺辱中逆流而上,打破一切阻碍,追求自己的道。继而踏上大陆这个大舞台,起舞风云,踏天高歌!一个平凡的少年,一个似真似幻的梦境,一曲追仙的传奇。
  • 逐云笺

    逐云笺

    [花雨授权]初入京城的人都会被警告:惹天惹地,莫招惹宁家恶女。时下女子该具备的温柔婉约,她们不懂,她们只懂得以自己的观念来评断是非。
  • 创世鸿钧

    创世鸿钧

    我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死胖子。数十年来每天都在幻想自己可以变得不平凡,比如成为富翁或是拥有超能力什么的。然而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好非常懵逼,觉得这个时机充满了恶意。我是秦小三,我也是一个失去力量被封印的神明。我从至高无上的地方跌入凡间,我的心中充满了怒意!待我归来必将血染三室三重天!
  • 送机遇我是认真的

    送机遇我是认真的

    (改文中)白堇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原生天道无情的压制可以大干一番的时候,才发现系统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自己儿子,需要自己做任务帮助的主神继承人成了自己的便宜伴侣?若说无缘,为何缘聚。抢来的快穿机会,却阴差阳错的造就一对璧人。仙君栾叶:你便是恨我,我也是高兴的,至少能在你心中真真正正的存有一席之地。校草程迟:我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别人的想法我一心一意对你,你却无所谓的对我说你要当我表姐的上门女婿?魔尊忘尘:得一心上人,造福天下人。不得心上人,愿负天下人。(女扮男装快穿1v1)
  • 我家的大明郡主

    我家的大明郡主

    平凡的大学生许岩走上了不再平凡的道路,开始了他震撼世界的神奇经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材小姐逆天路

    废材小姐逆天路

    莫名的一道光让自己穿越,顺带还带了个妹纸。前世是冷酷的杀手,现在是.........要实力,我有。要样貌,我有。要后台,我有。性格诡异,精神分裂。妹纸你的节操呢?捂脸,泪奔。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倾于晚晚

    倾于晚晚

    江朝x姜晚晚——“她是他空荡荡岁月中唯一点点热闹。”——“那么请问绯闻中江总与姜晚晚的关系?”“她现在是我女朋友,将来会是我的妻,是江家的女主人,我也是她的。”——“寥寥长夜,倾于晚晚。”
  • 续词余丛话

    续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