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0300000042

第42章 致胜有术(11)

然而,曾国藩在文员的培养上却获得很大成功,其效果大大超过武将。曾国藩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赋予自己的幕府两种职能,一是治事,一是育人,使之不仅成为治事之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学校。曾国藩既是长官也是业师,众幕僚既是工作人员又是生童。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其幕府说:“此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私塾约束,期共纳于规范耳。”(《曾文正公书札》,第9卷,第26页。)他在给丁日昌的信中则说得更为具体:“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司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诫之以言,试之以文,考之以事,诱掖如父兄,董督如严师。数者缺一不可,乃不虚设此局。”(《曾文正公书札》,第33卷,第6页。)这既是对江南制造局的要求,也是建立幕府的一项宗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此意,他还据此拟就对联,贴在总督衙门的府县官厅上:“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镜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曾国藩全集》,第14册,第105页。同治三年十月初十日《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所载对联最后四字为“乃尽我心”,文字稍有不同。)

曾国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自己,也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幕僚。他根据自己的阅历所得,将当时切于实用的知识学问概括为四项内容,令每个幕僚自选一项进行习练,并将之著为条令,人人必须遵守。他在《劝诫委员四条》之三《勤学问以广才》中说:“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凡来此者,于此四端之中,各宜精习一事。习军事则讲究战攻、防守、地势、贼情等件,习吏事则讲究抚字、催科、听讼、劝农等件,习饷事则讲究丁漕、厘捐、开源、节流等件,习文事则讲究奏疏、条教、公牍、书函等件。讲究之法则不外学问二字。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勤习不已,才自广而不觉矣。”他在《劝诫绅士四条》之四《扩才识以待用》中又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勉强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强工夫也。今士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用世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进,才亦见充。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已知哉!”最后,曾国藩总结道:“圣贤之格言甚多,难以备述;朝廷之律例甚密,亦难周知。只此浅近之语,科条在此,黜陟亦在此。原我同人共勉焉。”(《曾文正公杂著》,第3卷,第10—11页。第12—13页。)若将以上内容结合起来便可看出,曾国藩的这几条规定,既有各位幕僚应当习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有对其必要性的说明,既是劝诫,也是命令,既有引导,也有鞭策。真是字斟句酌,费尽苦心。

曾国藩培养人才的方法约有三条:课读、历练、言传身教。曾国藩将天下要务分为兵事、吏事、饷事、文事四项,要求所有部属僚友按其专业方向读书学习,而对自己身边的人员抓得尤紧,要求尤严,既有布置,也有检查。在环境较为安定,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如曾国藩湘军大营进住安庆之后,曾国藩曾对身边人员进行定期考试,每月两次,亲自出题,亲阅试卷,以定殿最而别优劣。在曾国藩与赵烈文的日记中,皆有这类记载。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载:“夜,接课卷二十余篇。盖初六日余出策题一首,拟告示一道,令忠义局及各员应课,至是始交卷也。粗阅一过。”赵烈文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的《能静居日记》则详细载有按题应试的情况。二十二日载:“揆帅合试幕僚,每月二期,今当第二试,应教撰《对策》一首。”二十三日载:“应教撰议一首……《多将军会攻金陵或援陕西议》。”其后则全文录有卷稿,可见师生双方做得都很认真。曾国藩通过这种办法,既可督促幕僚读书学习,也可了解他们各自的功力和才能。与此同时,曾国藩还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暇,结合自己的阅历与读书心得谈古论今,内容切合实际,形式生动活泼,使幕僚潜移默化,增长学问,扩大眼界。薛福成和李鸿章都做过此类记载或谈论。薛福成《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称:“傅相入居幕中,文正每日黎明,必召幕僚会食。而江南北风气与湖南不同,日食稍晏,傅相欲遂不往。一日以头痛辞。顷之,差弁络绎而来。顷之,巡捕又来,曰:‘必待幕僚到齐乃食。’傅相披衣踉跄而往。文正终食无言,食毕舍箸正色谓傅相曰:‘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一诚字而已。’遂无他言而散。”(《庸庵笔记》,第1卷,第9页。)李鸿章则事后亦对人说:“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尾尾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他老人家最爱讲笑话,讲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个个东歪西倒的。他自家偏一些不笑,以五个指头作把,只管捋须,穆然端坐。”(吴永:《庚子西狩丛谈》,道德书局线装本,第130—131页。)

对于不在身边的文员,则主要采取个别谈话或信函、批示的形式,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教育。在曾国藩的《书札》、《批牍》之中至今保留着不少文字,于其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总是谆谆嘱咐,既有鼓励、鞭策,也有告诫。例如,李榕在太湖城外带兵期间,李瀚章在江西主持赣州厘金局期间,范泰亨、蒋嘉棫整顿厘务期间,以及程桓生主持江西盐务督销局期间,曾国藩都连连写信,有禀必批,有函必答,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曾国藩顾虑李榕难与武弁搞好关系,致函告诫说:“人之生也直,与武员相交接尤贵乎直。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曾文正公书札》,第11卷,第15页。)可说寥寥数语,切中要害。又如,有卡员禀报同事数人于工作之余一起读书论古者,曾国藩喜出望外,在批语中大加鼓励道:“该员在卡照常办事,又得陈守、李生读书论古,学问日新,至以为尉。兰生幽径,不以无人而不芳,本无待于外;而德无久孤之理,玉无终閟之辉,亦会有赏音也。”(《曾文正公批牍》,第3卷,第70—71页。)字里行间流露着望“僚友行修名立”的殷切心情。至于通过个别交谈启发、培养人才,曾国藩《手书日记》中亦不乏其例。如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载:“张廉卿来,与之论古文之法,全在气字上用工夫。”又如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载:“日内因人才缺乏,印、委各务往往悬缺待人,思所以造就之法,拟每日接见州县佐杂三人,与之坐谈而教诲之。”其后则连日记载接见桂中行等人的情形。

不过,尽管曾国藩考试甚勤,但却坚决反对借考试参革官员的做法。在他所管辖的三江地区,江西和江苏都曾这样做,苏藩丁日昌主张尤力。于是,他便致函制止此事称:“考试各官,近年唯江西最为认真,参革甚多,国藩颇不以为然。自唐宋以来考士属之礼部,考官属之吏部,《文献通考》中亦分立两门。前明及国初选官皆考一判,今虽不考判,亦尚进月官卷。是考官乃六部之权,非外省所得为政也。鄙人在皖每日接见三员,但令书履历数行,观其字迹而已。阁下本有综合之名,属员畏者较多,爱者较少,于考字尤不相宜。以后接见僚属,请专教以善言,不必考以文理,略有师生殷勤气象,使属员乐于亲近。则阁下无孤立无与之叹,而德量益宏矣。”又说:“考官将遍,有赏无罚,与江西昔年之动辄甄别休致者迥不相同。如此则陶成之意多,操切之意少,有才者乐于见长,无文者亦不至望而生畏。虽常考亦自无妨。”还说:“此间拟停期满甄别之考,因其事太无根据,非欲博宽大之名也”(《曾文正公书札》,第31卷,第13、16页。)这就是说,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曾国藩将考试绅士、委员的办法进一步推广于一般官员之中,用以取代过去令人望而生畏的期满甄别考试制度,变惩罚为主为奖励为主,以利于人才的成长。

总之,曾国藩在聚集和培养人才方面呕心沥血,不遗余力,正像他自己讲的那样,求才之道约有三端:“曰访察、曰教化、曰督责。探访如鸷鸟、猛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须辨其贤否,察其真伪。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从于不自知也;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九日。)曾国藩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也正因为这一点,曾国藩幕府对士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像有人评论的那样:“公任兼圻,虽于幕府外设书局、忠义采访局以安置士人之贤者,而给俸仅足赡其家,但能随人之才以成就之,故归之者如流水。”(姚永朴:《素园丛稿·见闻偶笔》,商务印书局,第4页,《曾文正公逸事》。)曾国藩集团人才济济,是毫不奇怪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李鸿章、薛福成等在内的二、三代人物,多与曾国藩的教育、培养分不开。

在用人方面,曾、胡诸人不仅有一套理论,也积累起不少经验教训。他们求才也好,培养人才也好,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用人却不限于解决具体问题,如带兵、筹饷、整饬吏治、办理文案,还包括更深一层的目的,如历练人才、考察人才,消弥隐患,釜底抽薪等。也这就是说,目前只是小用,将来有可能就是大用。其具体办法,就是把有用之才放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进行锻炼。曾国藩认为,“求才必试以艰危,用人当责以实效。湖北军务迭兴,兵事饷事唯在办理得人。”(《曾文正公奏稿》,第11卷,第28页。)由于湖北用人得当,不仅扭转了危局,也在实践中培养出大批人才。这里讲的是胡林翼的成功经验。而实际上,曾国藩又未尝不如此。例如,一些书生投营之初,只有同太平军战斗到底的“一片血诚”,并无从军从政的实际才能,经过一段幕府生活,增长了办事才干,积累了实践经验,曾国藩就把他们派向四方,授以官职,甚至像方宗诚那样的书呆子,也堪任一县之长。这里的“用”就可分为两个层次,或具有两种含意:一是担任幕职或带有临时派遣性质的委员,一是充任国家实缺官员。

至于消弥隐患之说,则主要出自胡林翼之口,而有此用意者恐不只他一人。此说主要针对那些隐于民间的豪杰之士。他们政治上对清政府不满,生活上没有保障,为了谋求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于悲观失望之中,具有投靠太平军与报效清政府两种可能性。早在咸丰二年为官贵州之时,胡林翼就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他在给贵州学政翁同书的信中说:“林翼所患者不仅在粤贼,而在内匪。内匪之可虑者不在此时,而在异日。”“黎平虽偏小,未尝无千夫之长,百夫之杰,抚而用之即为我用,而必不为贼用。古来成事败事之人,必在尘埃草野中。用之则为臣仆,弃之则为盗贼,其间操纵,间不容发。”(《胡文忠公遗集》,第54卷,第26页。)又在给贵州布政使吕佺孙的信中说:“富郑公言:‘凶险之徒,读书应试无路,心常怏怏,因此遂生权谋,密相结煽。此辈散在民间,实能始祸,要在得人而縻之。’苏子瞻云:‘穷其党而去之,不如因其才而用之。’明邱浚亦言:‘纷纷扰扰之徒一无定志,所虑者粗知文义、识古今者,在平时宜有以收拾之。’观诸公之所论,虽未必尽切今日之务,而要之驾驭人才即以销弥隐患。先为布置,得所生养,授以羁勒,范我驰驱,内蠹不生,外侮自息。故用士用民,实今日之先务。”(《胡文忠公遗集》,第54卷,第18页。)将这些有可能投身革命的民间头面人物拉到清政府一方,不仅壮大了反革命队伍,消除了他们自身的隐患,也给太平天国革命来了个釜底抽薪,使之难以在当地发展。这个办法可谓高明之至。不过,当时想到这一点的不只胡林翼,曾国藩就不仅这样想,也这样做。有人评论说,曾国藩创建湘军,既是锻造镇压太平军的利器,也是对太平军釜底抽薪。很大一批湘军弁兵,若不应募投效湘军,很可能参加太平军。跟他们类似的一批人,早在咸丰二年太平军途经湖南时,就参加了太平军,使太平军的力量壮大了好几倍。迨及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后,太平军就再也难以在湖南立足。其两次进入湖南均以失败告终,军事上的失误固难忽视,而缺乏当地民众的参加和支持,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毕竟只是他们使用人才的一个侧面,也不是主要的。他们在用人方面的主要业绩,是荐举和保奏了大批人才,将之推向各自岗位,为赢得这场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曾国藩、胡林翼诸人奏保人才的目的大致有二,一是重奖人才,一是整顿吏治的需要。胡林翼认为“举人不能不破格”(《曾胡治兵语录》,第24页。),曾国藩也有“宏奖以育才之说”(《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十年十一月十四日。)。曾国藩在给李瀚章的信中说:“大抵人才约有两种。高明者好顾体面,耻居人后,奖之以忠则勉而为忠,许之以廉则勉而为廉。若是者则当以吾前信之法行之,即薪水稍优,夸许稍过,冀有一二人才出乎其间,不妨略示假借。卑琐者本无远志,但计锱铢,驭之以严则生惮,防之稍宽则日肆。若是者则当以来示之法行之,俾得循循于规矩之中。”又说:“以官阶论,州县以上类多自爱,佐杂以下类多算细。以厘务论,大卡、总局必求自爱之士,宜用卑信之说;小卡、分局不乏算细之员,宜用来信之说。”(《曾文正公书札》,第13卷,第2—3页。)不过,这只是驾驭一般人员、日常使用的奖励办法,而对于其中的骨干分子、出色人才和立功人员则远远不够,需要给以更大的奖励以鼓舞士气。而鉴于当时财政拮据,筹饬困难,也不可能给予他们过多的物质奖励。这样,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就主要靠奏保官阶一法。当时的国家官员队伍,有实官与虚衔之分,而实官又有实缺、候补、候选之别。其服饰、名誉相同,但所受实惠有别。实缺官员有职有权有薪水,系实际上的政府官员,候补、候选官员则仅有任官资格,欲得实缺,还得等待机会。由于战争年代大仗小仗不断,立功受奖人员太多,所以,其中除极少数人可得实缺外,绝大多数只能在无望的等待中了此一生。而得虚衔者则仅有一副顶戴,连任官资格都没有。

同类推荐
  • 晚明太子朱慈烺

    晚明太子朱慈烺

    大明,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是做一个逃跑太子,还是力挽狂澜?现代人附身晚明太子朱慈烺,给出了他的答案: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阻我改革者,虽强必戮!
  • 大魏提刑官

    大魏提刑官

    警察学校的学生陆玉因车祸到了了另一个类似古代的世界,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探花,领了一张进入官场的vip门票,陆玉决定发挥自己的优势,申冤探案,从知县起,到提刑官,一步一个脚印直到掌管天下刑狱。
  • 帝国风云之扶苏归来

    帝国风云之扶苏归来

    [书籍]本文以宏大的秦时历史江湖为背景,讲述了长公子扶苏的故事。本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写扶苏在帝国最后的权利争夺上败下阵来,然后被赵高扔进监狱,等待处死。而第二卷则讲述与秦国素有渊源的墨家大师派出手下弟子前去营救扶苏,并成功救出。自此扶苏在赵高胡亥的追杀下踏入了江湖,并开始了自己的奇遇生涯。第三卷讲胡亥被秦王子婴杀死后,天下大乱,各方势力云集。在这种情况下,扶苏借着自己在江湖中历练时的人脉,也拉起了一支不小的队伍,并开始了自己的群雄争霸生涯。最后,回归历史,扶苏与刘邦交流了各自的执政理念,结果竟发现惊人的一致。所以他放弃了皇位,并帮助刘邦笼络了人心。而自己也出海东瀛,寻找遭胡亥迫害而逃亡日本的族人了。最终他在那也遇见了徐福,两人在日本呆了下来,繁衍生息。
  • 抢救唐朝

    抢救唐朝

    灭唐粱皇朱温,五十五岁前都在打仗,晚年落得一身病,就在李克用,刘仁恭之流以及他家的几个傻儿子卯足了劲准备熬死他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理工宅男秦轩突然穿到了垂死的朱温身上,并且表示他还可以再活五百年!死是不可能死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死的,秦轩表示既然死不了的话,他就来重新整理唐末这一片乱糟糟的天下!【戏说历史,勿细考究】
  • 罗马尼亚雄鹰

    罗马尼亚雄鹰

    1889年一个男孩降生于罗马尼亚的佩雷什宫,世界在这里驶入一个岔道(合理推演文,看看小国家在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壮大。)书友群号702936345欢迎大家讨论后续情节
热门推荐
  • 我儿子不是天才

    我儿子不是天才

    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我的儿子。虽然他不是大学者、大富豪、大帅哥,但他品质优良、才情兼备、忠义可佩,文学、体育、音乐、历史、管理、影视,他都做出了较大的成就。生子当如丁玉川,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 从零开始的现代魔法都市

    从零开始的现代魔法都市

    当女生凭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要咋办?当然这个问题有无限种可能但把问题的条件加上会放火会放水,而且还能单手锤车子,这个问题的可就有点复杂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天神帝

    苍天神帝

    我得永恒,苍穹永生!我得不朽,宇内澄清!曾经的一方霸主,如今的天才少年,一路高歌狂飙,改天换地,冠绝苍穹……
  • 快穿:就不告诉你书名

    快穿:就不告诉你书名

    前世的经历如同那些穿越杀手小说般而过,也拥有了一个逗比金手指001.48二系统,每一个位面不同的任务让她,嗯,一不小心变病娇了。“....我遇到了个假宿主,别人家宿主咋好好的。再不济也只是..变态....”“警告!警告!系统程序在被外来病毒篡改中!”“唔...二狗蛋,你们系统也太好侵入了吧,下个位面我要玩末世的,好久没杀人拿枪了,顺便做个实验体。”大哥你这是要玩垮位面的节奏好吗。【各位可爱勿入内坑,病娇变态已出没,只差一个你来让女王大人宠爱了(在不变成尸体收藏品的前提下)】
  • 陌人词

    陌人词

    故事背景架空:重生归来,偶遇当年杀族仇人,本想血染唐家,可未曾料到,只惊鸿一瞥,便命定终身…十年后,那小院中,陌人一词了断终身,是词,也是辞。
  • 重生之平平淡淡就是福

    重生之平平淡淡就是福

    小玲死了,重新回到了小时候,金手指什么的不存在有,也不是什么天才,就是比别人多了上一辈的记忆,做蔽样发了笔小财,找了位帅哥平平淡淡过着青菜淡饭的平凡日子。没有财富是不劳而获的,都是有付出才有所得。
  • 飘渺遗真

    飘渺遗真

    “神界的十个老王八,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一定打入神界,把你们的王八壳翻过来!”听真小人这一喊,守护真小人度劫的人,脑海里都浮现出王八被翻过来四脚朝天的滑稽景象……"“虚无生道,道生气,气生形,形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虚空为鼎,天地为炉,神识为水……”
  • 医毒王妃,还懂武

    医毒王妃,还懂武

    为了他,受尽委屈,可是......一日,他抛弃她,说只爱她的妹妹一人,自己只是他和她的垫脚石!重生回5岁的她,上青山拜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