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1800000028

第28章 忘我得她

所有有价值的本质,都是人类共有的。只有透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具备这样本质,不论你是什么本质的人。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

核心提示:这美,原本就在你的心中啊!是你本有的东西,现在,因为你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外物,它便自然而然呈现出来了。

江南最是水稻绿。水稻曾经伴随我走过艰辛而又美好的童年和少年。离家二十多年后,从工业文明的大都市转还乡村,回归自然怀抱,我忽然对水稻心生一种敬意,决意在假期好好看看它。

清晨,田野从沉睡中醒来。最先打破稻田沉寂的,是农家的鸡鸣狗吠,还有水牛出栏时欣喜的“哞——哞”叫声。还不到六点钟,太阳就已经越过山峦照临这片村落和田野。尽管昨天傍晚下过一场雨,但初秋的阳光仍然热情不减。我搬一把木椅,深一脚浅一脚来到田畈上,在一条宽阔田埂的一处树阴下坐定,有一下没一下摇一把蒲扇,细细观察起这片曾经养育过我的田野。

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凡有水稻生长的地方,在夏秋两个季节中,每天早晨都能准时听到熟悉的天籁之声。待我坐定,田野上一天中最热闹的鸣奏会就开始上演了,斑鸠、滴水鸟、石灰雀,各种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各具独特的韵律。一种不知名的候鸟在稻田的电线上排成长长的列阵,像是五线谱上标注的行行音符,而彼此的鸣唱,就是根据这音符发出的乐章。

此时,天高云淡,晨风轻起,空气澄澈清新。几乎每一片水稻的叶梢上,都挂着一两颗露珠。蹲下来用眼光平扫过去,看到的是露珠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晶莹的光芒,似千万只小灯泡在叶间点亮。轻风徐来,这光便随着叶片在绿波中荡漾。露珠在风中不曾掉落,而经我的手轻轻一触,它便一晃就迅速消失了。是露珠不喜欢人力介入吗?我轻轻抚摸着叶片,感到稻叶上长满细细的绒毛刺,手向下抚摸有锯刺感,向上则无。这绒毛刺好像是专为收留露珠而生成,那粘附在叶尖上豆大的露珠,便是被这绒毛刺牢牢抓住的。

在我的身边,是一排茂盛的丝瓜架。虽是秋天,那金黄色的花朵还在灿烂地开放着,仿佛想尽可能为农民多结些果实。攀附在木架子上的瓜藤,一路勃发,生机盎然。围绕稻田,农民在周围的空地种上了各种时令瓜果,豆角、黄豆、南瓜、玉米、芝麻、红薯,等等,几乎应有尽有。农民在收获稻子的同时,也能获得确保生存的其它基本食品。

在我看来,稻田的确是一幅风景画,呈现出惊人的美。水稻的外表卓尔不凡——以正方格的间隔栽种在大地上,茎根圆润,叶片修长,稻子从苞胎到成熟,排列有序,错落有致。水稻一生有三种颜色,一种是生长期的绿色,生命之色支撑它的大部分时间;一种是成熟和储藏期的金黄色,体现收获的庄严;一种是能量转化期的白色,这是人类营养的基本色。水稻表达美的形式有很多:正直的稻秆,飞扬的稻花,饱满的谷粒,以及收割后束扎的草垛。

水稻体现深刻的美。但这些美藏在哪里?藏在飞扬的稻花中吗?或是深藏在严密的谷壳里?你也许会问,那细长的叶子不美吗?那挂在叶尖上的露珠不美吗?那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粒不美吗?如果我们这样认为,只能说明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入微,还仅仅是把水稻当作是一种与己无关的物在观看。这种与生命相割裂的孤立的观察,是很难发现水稻的结构美和本质美的。

我们判断水稻的美,不仅要看到它美好的外在形象,看到颜色的变化,更要考察它的内在品质,要看到水稻的包容和吸引精神。两只母鸡在田角张望,几只找虫子的鸭在稻田的浅水里踩出一片哗哗水响,一只卷叶虫用稻叶把自己紧紧包住,一条黄牛在稻田边上慢悠悠地吃着青草,远远地看到它的尾巴在左右扫动,直到消失在我的视野……如果你看不到这些,你就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水稻美。

水稻的美,在于它以无私和宽容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它的世界广阔无边,不以一物为奉献对象,而能够容纳各种生命。它不仅养育人,也养育了田野上各种昆虫、鸟类和其它一些动物。你看,如果没有水稻,鸟儿能每天光临这里为你唱一支歌吗?蜻蜓能每天按时来田野上空起舞吗?因为有水稻,鸡可以来田边啄谷,鸭可以到田里找螺,虫子可以来吃叶子,鸟儿可以来捕虫,黄狗可以来田埂上溜达,风可以来平原造浪,水气可以用叶片结珠……所有这些都告诉我——益众者美。

观察的对象越少,美的感觉越强烈。对于水稻美的欣赏,不仅要深入到它的内质,还要专注于它,倾情于它,方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对于观察者来说,当水稻周围的景物在他的视角内消失时,“我”也因此而消失,这时,水稻——观察对象才会产生震撼心灵的美。这美,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冲击着你的视角,像朝阳照临大地光芒万丈触及你的灵魂。而这美,原本就在你的心中啊!是你本有的东西,现在,因为你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外物,它便自然而然呈现出来了。

你难道感觉不到吗?这碧波荡漾的绿色,以及因为成熟而在叶片间谦虚地低头的金黄稻谷,正在源源不断产生能源。这种力量在你心中涌动,让你不能漠视,让你刻骨铭心,让你在梦中记起。只有这种全身心投入过,心灵被这种力量感染和震颤过,我们才有资格谈论水稻的美。任何把它当作一种作物,一种风景,一种线条或颜色构成之类的想法,都是对水稻美的曲解。

人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事物外在形象之美,而事物内在之美,要靠观察和感悟。水稻的美,是深沉而永恒的美,只有当你在忘记自己之后,这种美才会如露珠一样,顺着叶尖在心田里升起。这种美感超越了线条、形式、颜色等一切世俗概念,具有神圣而庄严的品质。

在这片原野,水稻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原野以水稻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从早到晚,从地上到空中,从田里到山边,生长着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生命世界。各种生灵在不同时空交错登场,一切是那么井然有序,那样恰到好处,仿佛有一手看不见的巨手,在操纵着它们的运动。

水稻,黄牛,斑鸠,蜻蜓,卷心虫……它们看似各自独立地运动着,但它们又都同时符合自己的天性和自然法则,相互协同,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从而实现原野整体的和谐运转。似乎少了哪一样都不行。如果没有害虫,鸟儿就不会来;如果没有田螺,鸭子身上就缺乏我们人类需要的某种营养。没有周围的这些生命,也就没有水稻的生命,更进一步讲,也就没有我们南方人的生命。正如没有局部就没有中心一样。这正是我们从政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当然,田野并不是一直热闹非凡。在这个点缀着荷塘和村落的宽阔原野上,远处绵延的巍峨山峦增加了田野的空寂。偶然,有牧童牵着水牛从稻田的田埂上走过。不管是牛在低头吃草,还是抬头望着远处,它都给我安静稳重的感觉。晌午时,蜻蜓来到田野上空,在阳光下快活地飞舞。然而,一到下午,天空乌云密布,原野上刮着潮湿的风,稻叶掀起层层波浪,一波逐一波。这个时候,燕子占据了稻田上空,它们张开双翅迎风嬉戏。而惯常于黄昏前的蜻蜓大会,因为大风的到来而未能如若出现,一直到夜色降临。

白鹭是田野最富有诗意的精灵。当你久久地观看这个绿色世界时,一只或两只白鹭突然从稻田某处腾空而起,就像一波不兴的心海,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这个念头是那样鲜明,那样突出,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富有极强的生命创造力。白鹭在田野上空的飞行,不像其它鸟儿那样敏捷和急速,它缓慢而优雅地扇着双翅,水平穿越一块又一块稻田,仿佛要把这一路风景看够。白鹭飞行的方向,正是你思考的方向,意识随着它的方向运动。降落是白鹭运动中最美的句号。它若飞临自己的爱巢或是选定着陆点,就会利用翅膀降低高度和速度,然后来一个漂亮的左旋,前进速度接近零时,稳稳地把双脚站在稻田里。

鸟类和昆虫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昨夜气温突降十度,今晨开始,天一直下着小雨。本应热闹的田野此时沉寂无声。偶然能看见一两只鸟在电线间飞来飞去。在雨中,田野里的动物全部噤声,没有一只鸟或昆虫发出声音。气候就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动物的生活习性。上午,雨大起来,久旱逢甘露的水稻,用全部的精力来吸收雨水。世上没有哪一种植物像水稻这样渴望雨水。

南方的水稻,是一种神奇的物种,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包含了人的生命所需要的自然元素。它以泥土为载体,以水为血液,以阳光为媒介,以草木为骨骼。它将自己的能量转化成人的能量,以自己的消亡成就了人类的生长。水稻与人,正是在这种生命的不断转换中,形成了宇宙系统大循环中最神圣壮丽的一环。

就南方人来说,是水稻养大了我们。对于一直给我们提供生命能源的水稻,当你走近它身边时,有没有感到是靠近一种神圣呢?几千年了,谁认真地观看过它吗?你抚摸过它的叶片吗?我们亲吻过谷粒吗?对它怀有过感激和敬意吗?我们成天看这看那,甘愿让五色乱目,却不曾想过来看它一眼。观察一株稻子的成长,远远胜过读一百本书。

一粒稻谷,历经了播种、发芽、苞胎、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收获等程序,多么像我们人类的生命过程啊!水稻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营养。它以水为介质,以茎秆上的空心圆管为渠道,在土地上寻找和吸收所需的养分,再把长长的叶片作为加工厂,对吸收上来的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生命的能源——谷粒。每一颗谷粒都是它吸收、消化、合成、创造的结果。

水稻的成长体现了生命的全部智慧。天地日月和水土,都是为生命所用。它用自然元素创造美,也创造生命本身。至于叶子、稻秆和稻穗等等,虽然很美,但它们只是生命的外在形式,是工具,是过程。一旦谷子成熟了,叶子等就要化为泥土。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终究要回归土地。

水稻与人类,本质是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因此要向水稻学习吗?如果认同人与水稻有着同质同源的联系,我还可不可以继续问,到底什么是我们的叶子?我们吸收营养的管道在哪里?是否具有能吸收一切所需资源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长度来消化原料和合成新产品?为我们授粉的花朵是否已经形成了开放动态的机制,只需要一阵不经意的轻风,就可以自动传播生命的种子?什么才是我们最终的果实?我们追求的价值能像谷子那样,以圆融的结局、饱满的形状和金黄的颜色,从容体现生命的德性与庄严吗?

知了集体鸣叫的时候,已是十点左右。昨天以来,我都在坚持观察水稻。有荷锄的农民从我身边经过,到不远处的一块田里除草。农民的一生,就是照料水稻的一生。在中国南方的农村,任何一位稻农对于水稻的习性,都能如数家珍,不论他是否识字。农民养育水稻,水稻也在养育农民。水稻不仅决定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影响和改变他们的性格。实在与质朴,勤劳与忍耐,坚守与原始,农民身上的这些性格,原本也是水稻的性格啊!

有人说,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主要是食大米和食面粉高粱的区别。还有人说,是气候决定了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这些都有道理。但我认为,生产方式才是农民性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北方土壤肥沃,农民往地里撒一把豆子,就可以坐享其成,而水稻的种植是一项考验耐力和细致的劳动,更能磨炼人的意志。选种、播种、插秧、施肥、耕耘、浇灌、除虫,等等,水稻种植多达十多项工序。单单是浇灌,就有很深的学问,与日照时间、气候变化、水稻的发育生长情况有密切关系。每一个环节错过或者不尽心,都会导致水稻减产或稻子成色下降。细心的老农在完成浇灌除草除虫等作业后,都要回头察看,不断总结经验。

水稻坚守着固定的程序:春分浸种,谷雨插秧,夏至扬花,小暑收割。这是早稻,中稻和晚稻也一样按照物候生长。稻谷历经众多环节,而这些程序和机制,都是为了收获优质的果实——上好的谷子。老农民打出的谷子,往往量高质优。因为他们心里想着水稻。他们把全部心思贯注在水稻上,早晨去看看,傍晚还要去看看。把心交给一样事物,这样事物决不会辜负你。如果它对你有所辜负,不是这个规律错了,而是你把心交得不彻底。我们做什么都一样,你对她尽心,她就会对你更好地回报。农民正是在这种天长日久的劳作中,培养了对土地深沉的爱,对艰辛困苦的习以为常,对收获的执着和专注,以及对美好信念的向往和坚守。

水稻生产也养育一方文化。在我的故乡,插秧是一桩既热闹又庄重的大事。过去,在这个季节,稍富一点的农家都要打“插秧鼓”,击鼓引唱,一唱众和,间或放小串鞭炮,劳动气氛十分活跃。凡插秧打鼓,亲友和乡邻都要过来帮工。插秧的酒菜也特别丰盛,有糯米老酒、腊鱼腊肉,习惯用腊豆腐干和盐蛋下酒。有的人家还接老师和已嫁的女儿吃“栽禾饭”。凡插秧、收割,甥婿必赴舅岳家帮忙。

然而,时代的剧变正在深刻影响着水稻,其生产方式、生产程序和作用地位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稻田急剧减少,青年农民一批又一批离开家园,有的再也没有回到水稻身边。种植水稻成了老人的专项工作。除虫剂和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稻谷的产量,但人们感觉谷子再也没有过去那么香甜了。化学与基因改造对水稻和人类的影响尚在加深。农业机械化和生产技术的改良,显著减少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被解放了的农民洗脚上田,从事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亲近水稻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农民愿意与水稻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水稻的神圣感也在逐步淡化。因为食品的极大丰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稻谷不再拥有往昔的显赫地位。人们践踏和浪费粮食到了惊人的地步,很少有人会为浪费粮食而感到心痛,甚至认为浪费就是拉动消费,是理所当然。但粮食安全却始终是悬在国家头上的一把剑,资源的急剧减少使国家不得不把应对粮食危机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建立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制度外,还不得不到国外租田种粮或直接购买粮食。而食粮价格的异常波动,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民生计中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黄昏时,收割中稻的农民挑着谷子回家了。稻子收割后,田野一切外在的东西都要收回到大地理性中去。只留下一株思想的水稻,在我心里迅速扎根和成长起来。我期待着成熟和收割的那一天,像老农一样做到颗粒归仓。而那一颗颗凝聚在稻叶上的露珠,那一串串显示德性的金黄谷粒,那只在田野上优雅飞行的白鹭,以及我两天来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将成为我生命中美好的记忆,化作我宁静致远的动力和资源。

同类推荐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教育科研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教育科研

    科学研究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一种特殊认识与实践活动。它通过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系统收集丰富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本书介绍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要领,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法,名人读书法,名人读书轶事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兵之恋

    兵之恋

    孙家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朴实孩子,放弃了大学生涯,转而选择当兵,几经波折后终于成功实现梦想。孙家树在军营里磨砺成长,千锤百炼后,一个热血青年顺利完成了从普通老百姓向革命军人的转变历程。退伍后,孙家树在商海中力主沉浮,几经磨难,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 关云长之乱世召唤

    关云长之乱世召唤

    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文科大学生关云无意中发生意外,携带召唤系统回到了三国时代成为了名震天下武圣关羽关云长。不过是在刘备出征蜀川的时候。关云一想那自己不正好可以召唤人才对抗东吴,辅助大哥刘备一统天下,复兴汉室。
  • 神医今天依旧很高冷

    神医今天依旧很高冷

    寂卿尘本是二十五世纪隐世寂家掌门人。奈何一次错失,让她穿越到了苍炎大陆双眼失明,身中剧毒的顾卿尘身上。人生的齿轮还在不停地转动。寂卿尘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不停地探索,寻找过程中,寂卿尘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一个巨大阴谋。
  • 我就一路过的

    我就一路过的

    王陆所在的现实世界出现了海帕杰顿死镰,而王陆又莫名的获得了赛迦奥特曼的认可,当王陆刚想大显身手的时候,系统出现了。
  • 甜蜜的甜蜜

    甜蜜的甜蜜

    小时候他是她的杰哥哥,长大后他是她的依靠!
  • 我和僵尸异世约会

    我和僵尸异世约会

    明空大陆,真元之气修炼繁衍巅峰,同时又是僵尸潜伏横行之时。少年手持九节拐杖,因寻找父亲失踪原因,所有大陆辛秘,一切古老预言,将统统现世
  • 我是一只大水妖

    我是一只大水妖

    立志成为最牛逼的特种兵的欧阳水月,却被人无情的揭开了他觉醒为妖的面纱。“是卑微无声的死去,拉着与之相关的所有人陪葬;还是,轰轰烈烈的活着,成为保家卫国的强者精英“然后,他便来到了那个神奇的地方,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创下了无数神秘莫测的奇迹......
  • 十世孤身

    十世孤身

    九世单身汉李白白遇车祸入了地府,巧遇月老,月老欲修得无量功德骗李白白服下“永世不得脱丹”。第十世的李白白重生后,心中只剩一个念头“我要脱单”,从此孤州江湖中就出了一位立志要脱离单身一位大侠!
  • 蓝宝石

    蓝宝石

    一份少女时代的生日礼物,一生珍视的爱人记忆,却在失落的青春里覆上抹不去的阴影。蓝宝石不只是代表爱情的礼物,更是错失爱人的遗憾。它美,因为寄托着爱意。然而它黑暗,背负着命定的不幸。宝石是情感暗号,我们在这里交换暗号后的秘密:无法言说的爱意,隐秘羞耻的欲望,环环相扣的仇恨,令人唏嘘的报恩……世上没有哪两颗宝石是一样的,正如这些故事也各自通向七座不同的城堡。璀璨光芒背后的悲喜情仇,尽在《蓝宝石》。
  • 君皇道

    君皇道

    黑暗战乱,千年之后。诸国并存聚中州,宗门林立隐四域。某夜不太平,中州五皇国之一的吴皇国一夜之间国破城封,从此拉开世间战乱序幕。天稷元年整,吴皇国两位皇子之一的小皇子渐渐显于世间,踏上漫漫复国路,也踏上了一条强者崛起的征程。ps:更新时间定在每晚八点,稳定更新,看得人多就另外加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