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2200000013

第13章 用哲学这个“大本大源”来改造世界(4)

青年毛泽东不只受到贝克莱的唯心论的影响,而且也深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原书有这样一句批语:“斯时即利己主义之人,亦知离群索居之不堪矣。”毛泽东就此发挥说:“离群索居诚哉不堪,然社会为个人而设,非个人为社会而设也。”泡尔生说:“且一切杀身成仁之事,亦皆含有保存小己之义,即所以保存其观念中之小己者也。”毛泽东在旁边批上了“此语甚精”,并用较多的语言,表达了他当时的一种思想:“观此语始知泡氏亦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此个人主义乃为精神的,可谓之精神之个人主义。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依个人而存,使无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可也。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或曰个人依团体而存,与团体之因个人而存其事相等,盖互相依存不可偏重也。是不然。事固先有个人而后有团体,个人离团体固不能独存,然团体无意思,其有意思仍系集合个人之意思也。社会乃集许多个人而成,国家乃集许多社会而成。当其散则多,及其成则一。故个人、社会、国家皆个人也。宇宙亦一个人也。故谓世无团体,只有个人,亦无不可。”这段话,无疑是对《新青年》倡导和个性解放精神的积极响应。事实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反宗教束缚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起中国的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要先进得多。毛泽东为强调个人大价值,提出“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这充分表明,五四以前,毛泽东已经具备了先进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在“义务及良心”一章,毛泽东更是表达了个人的无上价值,甚至近于激烈和极端。泡尔生谈到道德律出于神之命令之非,以及所谓良心即“道德生涯在客观世界适合自然之性,而反射于各人之意识中者”,毛泽东在此表达了一段经典的批语,他说:“服从神何不服从己,己即神也,己以外尚有所谓神乎?吾研究良心之起源而知之,此问题已得于己矣,即当举其所得于己者而服从之。吾人一生之活动服从自我之活动而已,宇宙间各物之活动,各物服从自我之活动而已。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各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无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在第四章“害及恶”里,毛泽东更是表达了可以预言他一生的人生态度:“吾只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非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吾概不负责焉。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与吾个人之现实无关也。或谓人在历史中负有继往开来之责者,吾不信也。吾惟发展吾之一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吾死之后,置吾之身于历史之中,使后人见之,皆知吾确然有以自完。后人因吾之完满如此,亦自加吾以芳名,然而非吾之所喜悦,以其属之后来,非吾躬与之现实也。”

毛泽东对于许多他赞同的观点,并非简单地表示赞同,而是加以发挥,这样的例子很多。

泡尔生在原书说:“凡实践问题,其发生常在学理问题之前,而尤为重要。所谓科学者,率由求实践问题之解释而后起。”毛泽东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他说:“此言学皆起于实践问题,故皆范于伦理学。”这表明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具备了“学皆起于实践”的思想。后来,他写下了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实践论》。

泡尔生认为:“苟有一民族焉,其间人人果有同一之具足生活,则意味索然。且其民族中之各人,性质同,生涯同,而仅仅以某甲某乙为分别,亦复成何民族耶。故所谓人类具足之生活者,乃合各人各种之具足生活以成之,而非取其雷同者也。”毛泽东的批语说:“发达个性。至不同即至同,至不统一即至统一。”这表明青年毛泽东已经具备了辩证法思想。泡尔生说:“吾人所见各人有大同之动作者,徒观其表耳,苟求其内情,则无一不具特性。”和泡尔生一样,毛泽东对特殊性极为重视,因此他在此页的书眉上批上了“切论”二字。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共性即包含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毛泽东在概括了原书第一章“善恶正鹄论与形式论之见解”第一段的大意后说:“即善恶之区别以何为标准——一说只论动机,一说兼论效果。”关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后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有更为详尽的论述。

泡尔生在原书中说:“吾人果得此无障碍之满足,无抵抗之成功,则必深厌之,如常胜之游戏焉。夫弈者苟知每局必胜,则无乐乎对局。猎者苟知每射必获,则无乐乎从禽。彼初无觊觎利益之希望,而以弈猎为消遣者,正以其或胜或负,或得或否,不能预必耳,否则兴味索然矣。”毛泽东说:“此缘吾人有好变化、好奇之心。人不能有俄顷不变化者。”这显示出毛泽东好奇求变的性格和气质。

从毛泽东的批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年对哲学的浓厚兴趣。毛泽东在第八章“道德与宗教之关系”中批注说:“此章论及哲学问题,颇好。”这一章谈到了宗教、世界观、形而上学、惟(唯)物论、无神论、泛神论、怀疑论、宇宙的构造和本质、灵魂不灭与死后的生活、时间是什么等哲学问题;也谈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莱布尼兹、休谟、康德、叔本华、黑格尔、费希纳等一大批哲学家。毛泽东在这一章一共写了19条批注,足见他对哲学的兴趣。

书中曾引用斯宾诺莎的观点:“世界者,现实也,其绝对一致之本质,则实体也。一切事物,虽若独立之状,而实皆实体之所规定,实体次第发展,为有意识进化之世界,与无意识进化之世界,而此两界间,又有普通中行之性质。至管理此两界之自然律,则又出于实体之自动,而非若机械之受迫于外力也。夫实体既不受外力压迫,而特由内部冲动,以开展其本质之内容,而为现实界,是即其惟一自由之原因焉。”这与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表达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似乎有着渊源关系。

毛泽东对泡尔生强调抵抗、对立面的作用的哲学思想最为重视。书中说:“人之意思,不可无对象之抵抗,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在人类,则享幸福者必当有障碍若损害、犹之识真理者必当有蒙昧若谬误也。”毛对此深表赞同,他的批注是:“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书中说:“世界一切之事业及文明,固无不起于抵抗决胜也。”毛泽东举例证明:“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书中说:“盖人类势力之增,与外界抵抗之减,其效本同。”毛泽东批注对此表示了反对意见:“此不然。盖人类之势力增加,外界之抵抗亦增加,有大势力者,又有大抵抗在前也。大抵抗对于有大势力者,其必要乃亦如普通抵抗之对于普通人。”泡尔生在书中说,“不幸之境遇,若失败,若坎坷,乃适以训练吾人,而使得强大纯粹之效果。盖吾人既逢不幸,则抵抗压制之弹力,流变不渝之气节,皆得藉以研练。故意志益以强固,而忍耐之力,谦让之德,亦足是养成焉。”毛泽东的批注是“振聋发聩之言”。

毛泽东在书中的一些批注,实际上反映了他一生处世行事的心态,例如,他在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然则不平等、不自由、大战争亦当与天地终古,永不能绝,世岂有纯粹之平等自由博爱者乎?有之,其惟仙境。然则唱大同之说者,岂非谬误之理想乎?人现处于不大同时代,而想望大同,亦犹人处于困难之时,而想望平安。然长久之平安,毫无抵抗纯粹之平安,非人生之所堪,而不得不于平安之境又生出波澜来。然大同亦岂人生之所堪乎?吾知一入大同之境,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矣。是故老庄绝圣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陶渊明桃花源之遭遇,徒为理想之境遇而已。即此又可证明人类理想之实在性少,而谬误性多也。是故治乱迭乘,平和与战伐相寻者,自然之例也。伊古以来,一治即有一乱,吾人恒厌乱而望治,殊不知乱亦历史生活之一过程,自亦有实际生活之价值。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三国竞争之时,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吾尝梦想人智平等,人类皆为圣人,则一切法治均可弃去,今亦知其决无此境矣。”这种思想反映在毛泽东晚年发动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社会运动中,因为他终其一生认为,没有挫折,没有冲突,没有波澜的理想的大同世界,是人生所不能忍受的。

在谈论到生死、成毁的问题时,显示了青年毛泽东的辩证思维。泡尔生引述了歌德的观点:“死者,自然界所以得多许生活之善策也。夫自然界欲营历史之生活,计诚无善于有死者。无时代之变易,则无历史,不死之人类,其将营所谓非历史之生活乎。此其内容,非吾人所能想象焉。”毛泽东发挥说:“惟土石不死,然则人类将欲营土石之生活乎?”“且吾人之死,未死也,解散而已。凡自然物不灭,吾人固不灭也。不仅死为未死,即生亦系未生,团聚而已矣。由精神与物质之团聚而为人,及其衰老而遂解散之,有何可惧哉。且散非一散而不复聚者,散于此而聚于彼。”“世上各种现象只有变化,并无生灭成毁也,生死也皆变化也。既无生灭,而只有变化,且必有变化,则成于此必毁于彼,毁于彼者必成于此,成非生,毁非灭也。生于此者,必死于彼,死于彼者,必生于此,生非生,死非灭也。国家有灭亡,乃国家现象之变化,土地未灭亡,人民未灭亡也。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吾尝虑吾中国之将亡,今乃知不然。改建政体,变化民质,改良社会,是亦日耳曼而变为德意志也,无忧也。惟改变之事如何进行,乃是问题。吾意必须再造之,使其如物质之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宇宙之毁决不终毁也,其毁于此者必成于彼无疑也。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

毛泽东甚至在书中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余曰:观念即存在,有限即无限,时间感官者即超绝时间感观者,想象即思维,形式即实质,我即宇宙,生即死,死即生,现在即过去及未来,过去及未来即现在,小即大,阳即阴,上即下,秽即清,男即女,厚即薄。质而言之,万即一,变即常。”其中的辩证法发挥到了极致。关于其正确与否,还有待世人评论。

毛泽东在批注中还认为“必尚有各种人生以外之世界”,这充分表明他思维开阔、好学深思、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毛泽东受徐特立影响,坚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实,笔到之处,也就做到了耳到、眼到与心到。

毛泽东一生读书,坚持勤于批注、勤于思索的习惯,这使得他的书读得更精,更深。他不只是把书籍看作前人思想的记录,更把它当成了内心探讨、思考的起点。毛泽东这种高明、高效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后人效仿、学习。

“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曾国藩给清朝统治者卖命,镇压了改变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青年毛泽东怎么会喜欢读他的书,并且说“独服曾文正呢”?

曾国藩家书卷一治家篇首页。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国藩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没有曾国藩及他的湘军,清朝早被太平天国给灭了,至少也会使国家疆土分裂。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根本就不懂得军事,他居然回家办团练,训练湘军,结果,他成了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的救命稻草。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太平军,获得了显赫的声名。他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对后世的影响,“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古人追求功名,常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功、德、言,曾国藩这三者兼而有之。这使他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

近代的中国人,上至达官贵人,如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袁世凯等,下到仁人志士、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的治学为人和军事才能。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一大批人。

曾国藩是湘乡人,毛泽东的外婆家正好在湘乡,而毛泽东8岁以前一直住在外婆家,16岁时又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过半年书。在此之间,从老师那里以及乡间流传的故事里,他不会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杨昌济对曾国藩的推崇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

第四师范时的毛泽东。

1913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习,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对他影响较大的两个老师:国文课老师袁仲谦和修身课老师杨昌济,都非常推崇曾国藩。

曾国藩是杨昌济心中最大的偶像。杨昌济佩服曾国藩的武功,佩服他的办事精神、治学之道和文风。杨昌济无论治学乃至立身行事,都以曾国藩作为自己的楷模。这自然对他的学生毛泽东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在杨昌济的日记——《达化斋日记》中,有许多关于曾国藩的记载。

例如,1899年8月18日写道:“日内又萌停看《通鉴》(指《资治通鉴》)专看《文编》(指《皇朝经世文编》)之念,此大不可也。昔曾文正自定课程,每日读史十页,终身不间断,此可师也。”

1914年9月12日:“昨日将曾文正公家书钞完,颇自以为喜,已做成一事矣;此后仍当节钞其家训与日记,拟合刻之,名曰曾氏嘉言。”

1914年10月23日:“曾文正在营中读书如常,云借此以养心。”

1915年3月4日:“今日从周印昆处借来曾文正手书日记,共四十本。观文正之所以自克者,如多言、好名、忿怒等,余幸无之;又如好谐谑,亦非余之习惯。”

3月12日:“今日看文正咸丰九年十二月日记,兼看同时之家书、家训,于文正为事益为了然。惜无书札奏牍耳。”

杨昌济下了一番大工夫用来研读曾国藩的日记,在他自己写的《达化斋日记》中,可以看出模仿曾国藩的态度,常常自省的地方。

例如,1899年8月20日:“日内忽忽不乐,实为非理。平心自问,有何不足之处耶?若大局危急,则所谓他人之事,天意主张者,尽吾一人之心,一日之心而已,徒忧何益乎?子曰小人长戚戚,传曰无忧而戚忧必雠焉,不可不戒也。”

1899年8月24日:“予恒有自满之过,形于辞色,二三益友,往往微示风旨以警动之。此大病痛,宜痛加克治者也。人莫不自智而愚人,不知人之窃笑其愚也。负质愚鲁,虽竭力学问犹不免于笑焉,是诚莫可如何之事;惟忽好自用以益人之笑,斯为极不可忘者。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诗曰: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反顾生平,不胜愧悚。”

1914年3月18日:“人在社会之中,不能绝无交际,要不可过于脱略,使人生恶感情。余今日赴席,散席后即归,未与座客一一告别,似乎简傲,此后宜留意也。”

1914年7月18日:“昨与人谈话,有讥议人之处,此大不可也。盖乘兴而流,未及检点耳。”

同类推荐
  • 卧底,在敌人心脏

    卧底,在敌人心脏

    在国民党的首脑机关或政要身旁,有一批我党的优秀儿女潜伏在那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他们用智慧、谋略、胆识获取了一份又一份绝密情报,这些情报为我党取得全国胜利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孙亦平编著的《卧底在敌人心脏》讲述的就是这样12位中共党员的生平事迹。
  •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讲述了从乡村少年到童话名家,安徒生以文学的名义,向我们叙述他的挫折、泪水及心路历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丑小鸭”。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个子很高,样子木讷,有一只很大的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只“丑小鸭”终于享受到了天鹅般的待遇,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再现生命的神奇和他一生的美丽。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改变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且还感受到了一个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的生命光彩和人格魅力。
  • 名人传记经典(特斯拉+人类群星新版+居里夫人新版)

    名人传记经典(特斯拉+人类群星新版+居里夫人新版)

    《特斯拉自传》是尼古拉·特斯拉亲笔撰写的一部自传。在书中,他亲述了其1000多项伟大发明的过程与心路,客观而深刻地展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并揭开了爱迪生将其视为较大劲敌背后的真相。全书以其少年生活为开头,又以其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而收尾,体现了一位发明家、科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他的一切努力和发明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维护世界和平。《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看命运之手是如何巧妙地选中了这12个人,又是如何将这改变人类历史的使命投诸其身。这些历史时刻像耀眼的星光在夜空闪现,将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驱散了人类幽暗的长夜。《居里夫人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坎坷的求学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她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顽强坚持,及她对伴侣、孩子、家庭生活的爱。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她采用镭射气治病救人。第二部分是皮埃尔传,是居里夫人为丈夫所写。居里夫人用真诚而坦率的语言,通过对两人共同追求的科学事业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来往的回忆,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无私高尚的人格魅力。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安珂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安珂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毛泽东评点武则天: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上,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热门推荐
  • 投资生存之战

    投资生存之战

    《投资生存之战》内容简介:我自己开始尝试投资是在1921年,当时投资股市还是一个很平淡的职业,1943年,我开始把股市投资称作“生存之战”。事实上,这种类似战斗的情形早在1929~1932年期间就有很多人亲身体验到了。但现在,股市在我眼里已经成为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不管你信不信,总有些人是股市上的赢家,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为了让各位投资者有所借鉴,我在书中对这些成功范例都有描述。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能拥有什么最终将取决于其个人能力、拥有的本金、投入的时间、愿意承受的风险和市场环境的好坏。
  • 腹黑Boss很妖娆

    腹黑Boss很妖娆

    那年,他身为官二代却惨遭压迫,谁都没看见他离开时压抑在眸底蓬勃的野心,他想:就算是死,也要把这个家踩在脚下。但当他忍受痛苦磨练自己时,她却像那日的骄阳,来不及阻挡便填满了他的心既然如此,他妖娆而又略带危险地勾起唇角,那就别想离开
  • 慕先生请矜持

    慕先生请矜持

    爱惨了一个人什么感觉?失而复得是什么感觉?慕夜辉只知道不能让他的沫沫离开他,说也不许说。要一直宠她,别人说什么都不能信。重生后,顾沫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心脏换给慕夜辉。她以为这辈子到这就结束了,可没想到她竟然又活了。看着这么帅气的的老公,顿时感觉自己上辈子瞎了眼。但是这个天天缠着他的人,为什么和外界传闻的不一样?
  • 如果爱久了

    如果爱久了

    想起我们最默契的时候,拿起手机准备给你发信息,都能收到你的信息。是不是总在我想你,伤害我?是不是在我爱上你之后,离开我?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游美札记(狄更斯别集)

    游美札记(狄更斯别集)

    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岁的狄更斯接受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等朋友的邀请赴美游历,长篇游记兼特写《游美札记》就是狄更斯此次访问美国的主要成果。这次游历,他曾访问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大城市,向南到过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历时半载的游历当中,年轻的作家通过参观、访问、公众集会和私人会晤,广泛接触了上至总统下至车夫的美国各阶层人士,逐一记录了作家的经历、见闻和观感。对于这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共和国,狄更斯既有叹赏又有抨击,尤其是对于美国式的粗糙、庸俗风气,过度浓重的唯利是图氛围以及野蛮的蓄奴制度、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征服,狄更斯处处给予了显微镜式观照和批判,这和那位致力于描绘镀金时代、同样尖酸刻薄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如出一辙。北美之行也成为长篇小说《马丁·瞿述伟》的重要灵感来源。
  • 无限二次元攻略系统

    无限二次元攻略系统

    这是一个纯洁的少年在节(sang)操(xin)满(bing)满(kuang)的系统的帮(xie)助(po)之下,在无尽的时空位面之中散播“爱”与“正义”的故事!传说只要攻略了三千个二次元之中的漂亮妹纸,就能够证道飞升,回到三次元的现实世界!但是为什么这件事情听起来那么不靠谱呢?这种莫名的熟悉又是怎么一回事?御女三千证道飞升什么的一定是有哪里弄错了吧!目前世界进度:学园默示录(进行中)—火影忍者—东京喰种(先公布这三个之后的写到了之后再公布)
  • 穿越之三世为魔

    穿越之三世为魔

    学霸张凡穿越游戏世界,历尽艰辛终成一代大天魔尊。不料遭遇属下陷害,与四位正道武林魁首交战于雪寒峰顶。一场血战精疲力竭,待他醒来--已是三百年后,一副残弱的身躯中…
  • 极品种地人

    极品种地人

    在大学里学习农学专业的秦柯,毕业后来到一家农场工作。本来以为自己就要一直这样平凡下去但是让秦柯想不到的是,自己穿越到了战跋大陆。这是一个人人都梦想成为一名优秀战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秦柯利用自己大学学习到的知识,当起了半职业农民。种种地,修修练~~~~新人求支持!!!
  • 宁汝卿

    宁汝卿

    阿蛮引“阿蛮生性喜玩,你万万别束缚了她。”“好。”“阿蛮爱美,你别蓬头垢面。”“好。”“阿蛮是自愿将躯壳归还于你的吧,怎么办啊,我好想她。”陆纤尘低下头,长长的眼睫毛卷卷的,眨巴眨巴看起来十分美丽。是吧很少用美丽来形容一个男子。“都怨我,不然她定是已经回来同你成亲了。”“你别叫她阿蛮,叫沈鲤吧。阿蛮只许她亲近之人唤。”“柒墨公子,沈鲤托我于你说,如果有一个女子眼眸清澈,不如她般浑浊。那女子无关于仙.妖.魔三界。只对你用情至深,那么,就忘了她吧。”哟你瞧啊阿蛮,世人无数可竟然没有令我看上的,五百年啊我等你。等你轮回也好,入阿鼻地狱也罢,刀山火海有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