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23400000031

第31章 从容淡泊,知足常乐(1)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司马迁《史记》

宠辱不惊,荣辱皆忘,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欧阳修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无法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这段文字里,一个“俭”字,一个“静”字揭示了做人的要诀。俭就是淡泊,静就是宁静。现在有些人一讲到“淡泊”,就认为是“冷淡”;其实,淡泊主要是指物质生活应俭朴平淡,不必过于奢华,因为人的精神品性只有在一淡朴素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这就叫“淡泊以明志”,明什么“志”?明“德”“才”“学”等追求之志。冷淡是精神空虚,淡泊不仅不是冷淡,而且对生活很热情,很有追求;只是这种追求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追求,所以在迷物近利者看来这种追求有点“无为”,其实这种“无为”正是精神超越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假如一个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浸没在物质欲望的海洋里,能够指望他超越现实吗?所以,“淡泊以明志”,说得很有道理。

同时“宁静以致远”也非常深刻。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人生志向有远有近。做人最忌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终日在方寸天地里翻筋斗,这样的人,叫做“斗筲之人”。人之所以会目光短浅,最大的原因就是浮躁贪心,急功近利,不能够安于宁静,忍受寂寞,自然就成不了什么大器,结果只能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所以,在精神上保持宁静,甘于寂寞,不为利诱,不被物牵,是“修身”“广才”的必要条件。

试观历史上有所建树的人,哪一个不是这样来的?董仲舒写《春秋繁露》,“三年不窥园”,一般人耐得住这种寂寞吗?这也是为什么伟人总是很少的原因。中国有一句谚语:“心静自然凉。”此“心静”二字,极可玩味。一个人只有在繁华世界中保持平心静气,才能求得精神的悠远。有一古联“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也隐含类似的意思。

最后,在此需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淡泊”,并不是什么都不干了,而是强调在做事时的一种心态。正确看待名利带给人的影响和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无论是从政、经商,或者是搞学问、艺术,都要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得漂漂亮亮,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把眼光放到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上,从狭隘的自我享受中解脱出来。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返,循环往复。《周易·复卦·彖辞》中说:“复,其见天地之乎!”“日盈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来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环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安身立命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大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基于这种认识,中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常言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随而见母。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度地打扮自己,一个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地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要有一种自惕惕人的心情,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地,此所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作《五知先生传》,谓安身立命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时人以为智见。反其道而行,结果必适得其反。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尤其在古代,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封建君王,大多数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做臣下的在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故老子早就有言在先:“功成,名遂,身退。”范蠡乘舟浮海,得以终身;文种不听劝告,饮剑自尽;此二人,足以令中国历代臣宦者为戒。不过,人的不幸往往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时刻也是最短暂的时光。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就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后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止是劳燕两地的分居夫妇之心理安慰,更应成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极生悲一语几乎妇孺皆知,但一般人对它的理解,往往因快乐过度而忘乎所以、头脑发热、动止失矩,结果不慎发生意外,惹祸上身,化喜为悲。凡读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致上可以领悟乐极生悲的含义。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雅致环境里,群贤毕至,高朋会聚,曲水流觞,咏叙幽情,这是何等快乐!王羲之欣然记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但是,就在“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之时,突然使人产生了万物“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哀,于是情绪一转:“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是真正的乐极生悲。

类似的心情变化可以在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进一步得到印证。苏东坡与客泛舟江上,“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这本来是很快活的,偏偏乐极生悲,“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偏偏又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八个字真是把一个人由乐转悲之后的难言心境写绝。饮酒本是一件乐事,但多愁善感的人饮酒,往往会见物生情,情到深处反添恨。正如司马迁所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乐极生悲概括地讲,是一个人因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而生出的惘然和悲哀,详细而言,是一个人对生活中好花不常开、好景难常在的无奈和怅怀。人的情绪很难停驻在静止的状态,人对世事盛衰兴亡的更替习以为常,心境喜怒哀乐的轮回变换也成为自然,人在纵情寻乐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空虚伤怀,推之不去避之不开,因为欢乐和惆怅本来就首尾并列。所以庄子在“欣欣然而乐”之后感叹:“乐未毕也,哀又继之。”人只有在生命的愉悦中才能体会真正的悲哀。真正的丧亲之痛,不在丧亲之时,而在合家欢宴或睹旧物思亡人的那一瞬间。人在悲中不知悲,痛定思痛是真痛。

在生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起承转合过程中,人应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合适自己的位置。孔子说:“贵在时中!”时就是随时,中就是中和。所谓时中,就是顺时而变,恰到好处。正如孟子所说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鉴于人的情感和欲望常常盲目变化的特点,讲究时中,就是要注意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看他会不会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次并不是懦弱畏难,当人生进程的某一方面遇到难以逾越的阻碍时,善于权变通达,能屈能伸,心情愉快地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目标去追求,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进取,是一种更踏实可行的以屈为伸,以退为进。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自不量力是安身立命的大敌。当一个人在一种境地中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是历代智者的忠告,更是安身立命的艺术。

学会虚己待人,虚己接物

天地之大,以无为心;圣人虽大,以虚为主。有道是虚己待人就能接受人,虚己接物就能容纳万物,虚己用世就能圆融于世。只有先虚己,才能承受百实,化解百怨。虚己是处世求存的良策之一,人能虚己无我,就能与人无争、与物无争,而不争反能亲近于人抚育万物。如水润万物,不争而全得,不争之争,方为上策。

虚而不实、不争,才不致受外物迷惑引诱,才能坚守内心的真我,保持本色的风格。虚己能随时培养自己的机息,处处保留回旋的余地,任凭纷争无限,皆可全身而存。“虚”能不骄不躁,接受万事万物的挑战,从中领受有益的养分以滋养自身,充盈自我。虚怀若谷,就是不自负,不自满,不粘不滞,不武断,学习他人之长,反省自己之短,如此则他人才会乐意助你,也就是说成功已不远矣。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的虚体,宽虚无物,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它是那样深沉,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它磨掉了自己的锐气,不露锋芒,解脱了纷乱烦扰,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于尘俗。它是那样深沉而无形无象,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老子又说:“圣人治理天下,是使人们头脑简单、淳朴、填满他们的肚腹,削弱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健康体魄。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使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从而考察它往复的道理。”这些都说明了静虚的大作用。从道家的观念看来,他们处世贵在“以虚无为根本,以柔弱为实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顺万物的变化”。

虚,就能容纳万事万物,无就能生长,就能变化;柔就不刚而能圆融,弱就不争胜而可持守。随同时间的推移,能不断地变化而自省,顺应万物,和谐相宜。虚己待人就能接受他人,虚己接物就能容纳万物,虚己用世就能转圆于世,虚己用天下就能包容天下。

虚己的能量,大的方面足以容纳世界,小的方面也能保全自身。虚戒极、戒盈,极而能虚就不会倾斜,盈而能虚就不会外溢。

身处高位而倚仗权势,足以引来杀身之祸。胡惟庸、石亨就是这样;有奇才而不谦虚,足以引来杀身之祸,徐渭就是这样;积财而不散,足以招杀身之祸,沈季就是这样,异端横议,足以招杀身之祸,李贽就是这样。反之,就能免除祸殃。这些人的后果都是不能虚己造成的。

鲲鹏歇息六个月后,振翅高飞,能扶摇直上九万里。做官不懂机息,不扑则蹶。所以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没有危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都是如此。到了最极端而不可再增加,势必反轻。身在局内的人,应经常保留回旋的余地,伸缩进退自如,就是处世的好方法。

能够虚己的人,自然能随时培养自己的机息,处处保留回旋的余地,不仅能全身,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度量。

虚己处世,千万求功不可占尽,求名不可享尽,求利不可得尽,求事不可做尽。如果自己感觉到处处不如人,便要处处谦下揖让;自己感觉到处处不自足,便要处处恬退无争。

历史记载:东汉时期建初元年(76年),章帝即位,尊立马后为太后,准备对几位舅舅封爵位,太后不答应。第二年夏季大旱灾,很多人都说是不封外戚的原因。太后下诏谕说:“凡是说及这件事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以便得到福禄。从前王氏五侯,同时受封,黄雾四起,也没有听说有及时雨来回应。先帝慎防舅氏,不准在重要的位置,怎么能以我马氏来对比阴氏呢?”太后始终坚决不同意。章帝反复看诏书,很是悲叹,便再请求太后。太后回道:“我曾经观察过富贵的人家,禄位重叠,好比结实的树木,它的根必然受到伤害。而且人之所以希望封侯,是想上求祭祀,下求温饱。现在祭祀则受四方的珍品,饮食就受到皇府中的赏赐,这还不满足吗?还想得到封侯吗?”这不仅是马后能居高思倾,居安思危,处己以虚,持而不盈,而且还能使各位舅氏处于“虚而不满”之中,以避免后来的嫉妒与倾败的远见。在这段话中,还能看到她公正无私、识大体的胸怀。

才在于内,用在于外;贤在于内,做在于外;有在于内,无在于外。这就是以虚为大实,以无为大有,以不用为大用的道理。人们取实,我独取虚;人们取有,我独取无;人们都争上,我独争下;人们都争有用,我独争无用。这是道家处世的妙理。争取的是小得、小有、小用,不争的才是大得、大有、大用。

所以庄子说:“山上的树木长大了,自然用来作燃料;肉桂能食,所以遭到砍伐;胶漆有益,所以受到割取;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作用,而不知道无用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以精神去寻求利益,不要以才能去寻求事业,不要以私去害公,不要以自己去连累他人,不要以学问去穷究知识,不要以死劳累生。

河蚌因珍珠珍贵稀少而受伤害,狐狸因皮毛珍贵而被猎取。有弘世之心的人,应该隐藏起意愿而不刻意彰显,把有形隐藏到无形之中,把自有隐藏到虚无之中,做到如古人所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境界,才能体会到虚己的妙用。

看淡名利,悟透生活

懂得生活的人会知道,生活的道路是很宽阔的,人生价值并不是全能用名和利来衡量的。因此,若想活得有滋有味,就应该在名利的砝码上减轻几分,看开名利,看淡名利,活出生活的本色来。我国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就是那种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之人。

严子陵与光武帝刘秀是老同学,但他却不攀附于这个老同学,而是继续过自己清贫的生活,对名利没有丝毫的向往,俨然一位雅士的风范。

刘秀称帝后,告示天下,令人寻找严子陵。但是光有名字不好找,于是光武帝召集宫廷的一流画家,描绘出严子陵的容貌,直到画得形神毕肖后,便复制了许许多多份,颁发天下,让各地官吏负责寻找严子陵。过了许久仍杳无音信,汉光武帝十分焦虑。

有人冒充严子陵,刘秀召见后,一一否决。时间过了许久,严子陵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刘秀忧心忡忡。

严子陵到底在哪里呢?

严子陵看到刘秀打得天下,知道定会封他做官,可他生来厌恶官场,不愿意享受朝廷俸禄。于是,他隐姓埋名,在齐县境内富春山中过起了隐士的生活,一天到晚,垂钓于溪水之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一个农夫上山砍柴,又累又渴,便到河边喝水,看见一人独自坐在河边钓鱼。他越看越觉得这个钓鱼人面熟,回到镇上,看到集市上张贴的画像,农夫才明白,山中的钓鱼人就是刘秀下重金寻找的严子陵。农夫顾不得一天劳累,扔下柴火,飞一样跑到衙门,把此事报告了县令,农夫也因此得到了一份儿奖赏。

齐县县令上书光武帝:“有一个人,身披着羊皮大衣,在富春山溪水边钓鱼,很像严子陵。”

同类推荐
  • 感悟成功人生

    感悟成功人生

    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充盈与做人的成就,它是一种用心感悟得来的愉悦和满足。它的滋味,我们曾尝过,却早已遗忘……本书以感人故事为原料,调配以哲理的启思,汇集生活中鲜活的平凡点滴,记录了属于每个人的成功、失败、彷徨、突破与飞跃。希望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自已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温暖,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完美之旅……
  • 成功路上不差钱

    成功路上不差钱

    本书精选出不可不学的100条人生经验奉给读者,内容包括:忍耐处世好做人、妙言巧语少纠纷、善识时务成俊杰、礼多人不怪、进退自如方为上、学会自我保护等。
  • 名媛晋升术

    名媛晋升术

    本书既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职场名人案例,也有普通女性的职场故事,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行动方法。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成功只和自己比

    成功只和自己比

    用你的优势赢过别人的劣势,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你的劣势上输给别人的优势,也没有什么关系。例如,在打球上,也许你永远都比不上姚明,但只要你今年比去年进步就好。成功没有可比性,自己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
热门推荐
  • 婚姻不是你我的事

    婚姻不是你我的事

    文案无能啊~叶以安,一个平凡又宅的有病的“圣斗士”,伪粉丝,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和一个文艺青年的大明星相遇,结下姻约。因为无法治愈的病,跨不过的槛,最终俩人以分离告终。
  • 白娘子传奇

    白娘子传奇

    杭州西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游览此地,诗兴大发,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当年,在这美若西施的湖畔,曾经矗立着一座雷峰塔。如今雷峰塔虽然早已倒掉了,但一个与它有关的神话故事仍然在民间流传……
  • 执手天外

    执手天外

    一个呆呆的地瓜,不管到哪,都呆呆的看着窗外。
  • 吵闹老人院

    吵闹老人院

    在一所普通小区的养老院,这里有着花甲之年的老人与护工们,但是随着杨苗苗奶奶刘茗清的入住,又将发生什么故事?
  • 离江畔

    离江畔

    荒古时期,人族驱逐异族邪魔,统一苍灵界。清浮于上是为圣人界,浊沉于下是为尘世间,设四城守六方,立百氏定昌盛,建三道战场征战残余余孽。林落尘才为林氏继子,却卷入两百年前的“江南秘境”事端,何人死何人存,不愿行他人路,遂将封存已久的书册被缓缓打开,灰尘扬起的是血腥过往,也是一场改变世间格局的秘密。
  • 现世飞升计划

    现世飞升计划

    修仙是一门玄学,但不管在多么崇尚科学的时代都有他的声影。本书主要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物阐述修仙。有捧右贬,有欢有悲。
  • 神医王妃你惹不起

    神医王妃你惹不起

    她是二十一世纪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医术超群,惊艳绝伦,却被狠心毒害。她是秦氏王朝京城富家的嫡女,生母早逝姨娘当家,庶妹欺辱,胆小怯懦,人皆可欺。一朝穿越,当“她”取代了“她”,便是脱胎换骨,素手翻云之际!姨娘恶毒,害她生母,还妄想毁她容颜?不过是班门弄斧,自寻死路!她为生母报仇,反手让害人者终自毁!庶妹猖狂,流言辱她,算计她?演戏谁不会?分分钟让你回炉重造!
  • 帝练

    帝练

    一代剑皇。竟被小人偷袭。而转世于凡界之中。且看他重新修炼扭转局面。欠我的是时候都要还给我了。
  • 我为如来被追杀的那些年

    我为如来被追杀的那些年

    一天一个老道说我如来转世,并帮我开启慧眼。然后我发现了嫦娥的转世身,二郎神杨戬的转世身……接着后羿出现了!李白出现了!悟空出现了!观音!玉帝!……直到多年后我才知道:emm我竟然是个赝品!观音害我!……(书友群:872368013)
  • 她的身世

    她的身世

    她,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男生身上,享受他身份带来的敬畏感。在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之后,一次偶然,她知道了她竟然是这个男生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