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30900000003

第3章 自然科学家的故事(3)

然而徐霞客并非一位纯粹的自然科学家,也非一位寄情山水的浪漫旅人,他是一位热烈的爱国主义者,所以,他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同样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在他的笔下,大自然中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徐霞客沿途看到土司横行霸道,人民颠沛流离,田园荒芜,交通阻塞,州县残破,便发自内心痛恨明代腐朽糜烂的土司制度,坚决主张“改土归流”,维护国家的统一。

总之,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一种真与美的享受。

怀着对云南的眷恋之情,徐霞客踏上归途,丽江土官木增派滑竿护送他,辗转半年,“至楚江困甚”,经湖北黄冈乘船回到家乡。“既归,不能肃客,唯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对,不问家事”。半年后徐霞客即与世长辞。他是为旅游和地理考察而献身的,我们永远怀念他。

徐霞客是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他为我国的地理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积极探索的一生,是执著奋进的一生。他穷尽一生心血所作的《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本杰出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为了祖国的地理事业,徐霞客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那敢于冒险的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值得后人学习。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历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初期,李四光尚漂泊在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他在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聪明的头脑、执著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更离不开他对祖国的热爱。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4岁时,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而且听说那里不学“四书五经”,而是教授国文、算学,成绩优秀者还能出国留学。因此,李仲揆终于说服了父母,带着借来的几个盘缠,徒步到省城报考。李仲揆办理了报考手续,买了一张报名单。李仲揆提笔在姓名栏中端端正正写下了“十四”二字。 “糟糕!”他差点叫起来,“怎么能把年龄当成自己的名字呢!”重新买一张报名单吧,身上剩下的钱已经不多了,何况还要住宿、吃饭。李仲揆双眼注视着“十四”二字,一簇思维的火花在幼小的头脑中迸发出来。他重新提起笔,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这“四”字与“仲”字的笔画和字形却相差太大,确实是难以改成。难道还能改叫“李四”不行!忽然,眼睛一亮,瞥见大厅正中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刻着“光报四表”四个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个“光”字。 “李四光”!他心想: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学堂。从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战斗性和科学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光照四方。

15岁时,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6年后,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此时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从20世纪20年代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他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到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

李四光从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连走路,也要学生练好基本功。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要求迈出的每一步的距离都要相等,并且要记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长。李四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大小相等,迈一步约是0.85米。不论到哪儿,他仿佛老在度量距离。所以,他的学生只看见他那走路的模样,就能认出他来。

20世纪20年代末,李四光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其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几次大的变革。辛亥革命的经历,使他得出应以科学来改变旧中国面貌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科学救国”的理想已是难以实现的幻想。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之间混战不已,李四光曾化名在报上发表过一些讽刺、责骂的文章。南京政府时期,他亲眼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和对科学的不重视,看到爱国青年仍然受到追捕迫害。不久,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特务暗杀,李四光非常气愤,把刚鉴定出来的一个古生物化石新属以杨铨的名字来命名,用这种科学家特有的方式表示纪念与抗议。鉴于李四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地位,蒋介石多次表示要其出任要职,都被他拒绝。

由于李四光专注于科学研究,一开始他的妻子许淑彬不理解,两人常常发生矛盾,许淑彬愤然弃家出走。李四光的地质力学遭到中外地质权威们的冷嘲热讽,他十分痛苦,这时,许淑彬回到了他的身边。但此时,他的学生吴焕明却决定弃学从事革命,陈亚宗要到国外深造,只有郑森决定追随他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李四光举家南下。在好友杨杏佛的支持下,李四光在鄱阳湖畔建成了一座冰川陈列馆,他打算在此潜心研究。可不久陈列馆就被国民党海军夷为平地,杨杏佛亦遭特务暗杀。抗战时期,李四光一家和地质研究所的同事们颠沛流离到了贵阳,最后到重庆。在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手稿写成,苦于无处发表时,吴焕明陪周恩来来看望他,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在困顿与痛苦中,李四光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抗战期间,他在重庆两次见到了周恩来。后来他说:“我在周先生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就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有一次,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把李四光请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十分担心地问李四光:“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他建立的构造体系、特别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 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50年代末,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一次,周总理凌晨紧急找他,说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当天清晨7时某地将发生7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去住。周总理问:“李老,你的看法怎样,真是这么急吗?”李四光马上给当地的一些地应力观察站打电话了解情况,根据无异常变化的反映及自己的分析判断,对周总理说明不必发警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四光的判断:该地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李四光晚年仍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70年代,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著,李四光才能乐观地面对困境,在地质力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强大的信念永远是支持我们站起来并走下去的力量。

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竺可桢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竺可桢从小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后专门从事地质学、矿物学的研究,成就显著。

竺可桢出生在东关镇一个普通家庭里。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中学阶段,读书于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又到唐山路矿学堂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后来,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时年28岁。

竺可桢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了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东南大学,在竺可桢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4个专业,并任系主任。这是我国高校建立地学系之始。不久,学校又改名中央大学。在此期间,他一面担任地理系主任,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一面教授地学通论。气候学、气象学等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及教育人才。他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社,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他积极筹建校南农场气象测候所,逐月发行南京气候报告。这是我国自建和创办气象事业的起点和标志。北伐胜利,政府筹建中央研究院,下设观象台筹备委员会,分设天文、气象两研究所,担任中国气象学会副会长的竺可桢,又被任命为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白手起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发展我国气象事业,他首先领导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提出了《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计划在10年的时间内,全国建立气象台10处,测候处150处,雨量测候所1000处。在气象所成立的当年,就首先建成了南京北极阁气象台。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天气预报业务,开展了气象资料整编的出版业务,先后出版了《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中国气候资料》以及《气象月报》、《气象季刊》、《气象年报》等。1934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两年后,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他以“求是”为校训,明确提出中国的大学必须培养“合乎今日的需要”的“有用的专门人才”的进步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面组织师生上课,一面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并为当地群众服务。在民主爱国的学潮中,他始终站在进步学生一面,保护浙大师生的爱国正义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出席了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还被选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作为新中国地学界的组织者和教育家,他倡导建立了许多新的研究机构,并培养了大批地学骨干力量。他强调地理学一定要摆脱单纯描述,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和仪器设备,进行定位观测,建立实验室,采用现代化的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方面最新的理论来进行研究论证。

同类推荐
  • 西施和东施

    西施和东施

    《西施和东施》主要分为六章,分别是神马不是浮云、小溪流的新辉煌、黄鼠狼的“屁”发公司、老狼的追悼会、蠢驴告密、树懒之死。
  • 培养富孩子

    培养富孩子

    当今时代就是智慧经济的时代。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使社会资源不但得到优化配置、而且得以优化再生。智慧经济,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智慧也不等于知识。得诺贝尔奖靠智慧,获奥林匹克数学冠军靠知识。是培养聪明还是培养智慧,是培养智慧还是培养知识,是智慧型和知识型两种教育类型的本质不同。由这个本质不同决定其他一切具体不同。智商、情商、财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综合素质的三大基本要素。综合素质就是新时期创新教育、智慧型教育的新模型。
  •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成功文库-青少年强身健体的14种方式

    成功文库-青少年强身健体的14种方式

    《成功文库》描述本书以成功创业者有影响、有波折的创业故事为主体,锁定那些经历过挫折、失败仍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群体和个人,将他们顽强坚韧的人文精神和高贵动人的文化品格展示在所有读者面前。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历史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历史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热门推荐
  • 我为老婆扫天下

    我为老婆扫天下

    一个腹黑的奶爸,一个战力爆表的女皇。两个不搭边的人却因一场游戏外的车祸而暗结心思。游戏里,看着眼前那一副女皇范的美人儿,此刻的罗伟终于鼓起了勇气:他要告白!可是他却慢了一步......因为女皇根本就没有给他任何一丝行动的机会,便霸气地说道:“以后你为我扫房子吧,我去为你扫天下!”就这样,曾经在游戏里横扫天下的男人穿上了围裙,成为了一个无敌小辅助。且看他如何拿着一把鸡毛撢子指点江山,帮助自己的老婆大人登上全服第一的宝座!
  • 渡苏

    渡苏

    爷爷的离奇失踪,留下的黑匣子?究竟掩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 剑乱云空

    剑乱云空

    孤儿生活,自小受尽白眼,只为一探身世之谜。寻异兽,夺奇宝,持神剑,以此镇这云空。
  • 暗恋女生是cp粉头

    暗恋女生是cp粉头

    暗恋之路为何如此坎坷?喜欢的人为何整天只愿意和小姐妹腻在一起,不想理我?好不容易关系亲近了,爱豆又横插一脚?又磕上了我的cp?“要不我们就顺了她们的意,在一起得了”,兄弟叹息道。“走开,还被嫌祸害不够吗”,我白了他一眼...哎,到底该怎么办呢?
  • 梦里的来访者

    梦里的来访者

    做梦一直是小艾用来逃避现实的办法。但是最近她的梦变得有些奇怪,一位神秘的来访者引导着她进入层层梦境。她无法看清来者的面容,直到一只手把她拖进了那些深埋的记忆当中......
  • 爱恨纠结

    爱恨纠结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导演,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组成部分,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
  • 尘烟染尽暮雪

    尘烟染尽暮雪

    青山烟雨楚国中,楚念安本是楚公主,李靖安灭楚,楚念安经有意安排入李靖安之子李诟门下,经李诟安排拜陆离为师灭太子李邺等皇子,帮李诟登基,又在陆离班助下……暮雪看尘烟。
  • 一人之下的霸道人生

    一人之下的霸道人生

    【我本霸道,怎奈家有悍妻】我乃神兽后裔,身上流淌着的是玄武的无上血脉。去,给我端洗脚水来。我身负重担,守护一方安宁乃天命使然。你......赶快给我端端洗脚水来。我可凭一人之力,改变暗世界格局,世间绝无能挡我之人。再说最后一遍,给老娘端洗脚水过来!好的,老婆大人。纵然有万千本领,无奈却仍要低人一头。媳妇是女汉子,我等便做了那萌妹子!格萨杰端洗脚水的手微微颤抖,一脸谄媚的跪倒在秦秋丽面前嬉笑道,老婆,看看这水温如何?
  • 破道之天

    破道之天

    神秘棺木来到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棺木之婴,被抚养长大,林溪。少年修仙行,看他如何,走出一条传奇之路,“踏过星河,破开天道,欲看这天是否能遮我的眼;走过大地,行过苍茫,欲问这地能否埋葬我的身!”
  • 九仙骨

    九仙骨

    大唐开元年间,神奇骨功问世,引出一段神奇武林佳话。少年阮风,修的一身仙骨神功,协助肃宗李亨,灭突厥、败吐蕃、征南诏,除奸臣、平叛乱,以侠武精神,终得安定天下。正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