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39500000034

第34章 附录(2)

不幸,我的希望被粉碎了,第二天,您就离开了我们!您虽然与世长辞了,但您没有离开生您、养育您的中国大地;而人民、祖国母亲、’党也永远不会忘记您Il北大荒的人民送给您的锦旗——“丁玲不死”,就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意!汤原农场的农工怎会忘记,为了把刚刚出壳的小鸡养活,您就把小鸡搂在怀里;宝泉岭农民也永远忘不了您!为了他们早日摘掉文盲的帽子,您这位大作家去当扫盲教员,兢兢业业地教他们识字。您从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中,省下钱给他们买纸、买笔、做黑板;山西省长治县嶂头村的农民也忘不了您,您把安家费拿出来给村里买了拖拉机……长相思啊,常相忆,您的心灵多么美好!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您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和政治生命,而您没有痛苦,没有抱怨,没有大作“《离骚》”。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问您:“共产党执政以来您老是挨整受苦,你为什么还相信共产党?”您回答说:“不是共产党错了,是一些人错了,一些思想错了。”您正确地把党里的个别人,个别思想和整个党分开,维护了党!您还说:“在我遭受不幸的时候,党和人民也同样受蹂躏”;肉体的伤,心灵的伤,你的伤,我的伤,哪里比得过党的伤”?多么博大的胸怀!您不愧是忠贞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有一次您铿锵有力地回答了一个外国记者:“我宁愿在国内当右派,也不愿到国外当左派!”您不愧是忠于祖国的好儿女!您的一生给人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和思念!您的老师鲁迅在《悼丁君》中写道:“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他把您比喻为神女,湘灵;您的同志瞿秋白说您:“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您是一只永远扑向光明、扑向真理的飞蛾;您的文艺界同事说您是一枝“晚香的红杏”;您的老伴说:“你是海洋上远去的自帆,希望在与波涛搏斗”……啊,丁玲!您留给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原载《丁玲纪念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2作者专访

一个“自讨苦吃”的人

——记《丁玲小说的嬗变》作者彭漱芬教授

曾焱

窗外,叶绿花红的夹竹桃开得热烈;客厅里,小束洁白的栀子花倚在朴素的花瓶里,淡淡的清香和着满屋的书卷气扑面而来。在这样的情境中,听湖南教育学院彭漱芬教授娓娓叙谈谜一样的女作家丁玲,和她沉浸了10多年的丁玲研究,实在是一种享受。

自彭教授的专著《丁玲小说的嬗变》于1991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她的名字已为国内外文学研究界的朋友所熟悉。对这部著作,好评如潮。有人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丁玲小说研究专著中最好的一本”,有人称其“是丁玲研究中的一项瞩目成果,其成就在目前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严家炎也赞扬该书“有见解……有深度……文字也活泼,写得相当好”。

面对从美国、日本等文学研究机构纷至沓来的称赞信函和国内慕名而来的拜访者,彭教授总是笑咪咪地说一句:“太过奖了。”一如她的著述风格,眼前这位五十开外的女教授看起来沉着平易,朴实无华。欣赏了那张:1984年彭教授和丁玲女士在厦门大学丁玲创作讨论会上的合影之后,我忍不住问:“您为什么对丁玲这么感兴趣?”

彭教授说:“是好奇把我引上了这条研究之路。作为一个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我被丁玲那种罕见的文学才能和创作个性强烈地吸引着去探个究竟,她既能写出《沙菲女士的日记》,又能写出在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迥异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而作为一名女性,我则对这位有着独特个性的女作家的心路历程渴望有所了解,她既有女性的温柔、细腻、沉静,又有男子汉的洒脱、奔放。总之,是丁玲谜一样的人生与性格引发了我探索的兴趣。”

也正是基于后者,彭教授寻找了一个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嬗变》一书没有走按政治和历史的分期去分阶段论述丁玲小说创作的老路,而是采取横切和纵剖的方式,紧紧把握住了丁玲女士的个性、气质在创作中的轨迹。

写一部几十万字的书本不易,要博得评论界与读者“颇有见地”这4个看似平淡却难得予人的赞语则更难。不说三年埋头案牍三易其稿的个中艰辛,单是为这一课题所做的系统化研究就是10多年,论文数十篇。彭教授感叹地说:“女性做学问往往有三大障碍,一是怕苦,二是自卑,三是易满足。只有具备了‘自讨苦吃’的精神,能够看准目标,集中精力,督促自己闯过了这三关,成功才会青睐于你。”

临告辞时,瞥见彭教授的书桌上又摊开了厚重的卷帙和文稿,却已不是丁玲研究,而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研究》。彭教授解释道:“这是我的另一部专著手稿。”这淡淡的一句话,意味着她的又一次冲击,意味着她又将于书房寂寞中“自讨苦吃”也自得其乐。

(原载《湖南妇女报》1994年7月8日第2版)

霞晚红胜火

——记中文系教授彭漱芬

王富荣、张传福

新春伊始,彭漱芬教授收到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会邀请她8月中旬赴加拿大出席14届大会的通知,这个殊荣来自她的重要论文《吴越文化与鲁迅及其小说》。喜闻此,记者于3月25日晚专访了彭教授。

生命之河载丁玲

同许多同代人一样,彭教授潜心搞科研是1978年以后的事。10多年的艰苦努力,彭教授成果迭出,尤其是丁玲研究一枝独秀。记者问:“您为什么如此钟爱和执着研究丁玲?”

彭教授沉思片刻,感慨地说:“这位享誉中外的女作家一生充满坎坷,尤其在文革10年蒙受沉冤,而1979年复出后,仍表现出对事业的坚强意志和对党的执着信仰。这使我倍受影响和激励,从而立下了研究丁玲的决心。”

呕心沥血,.通过对丁玲小说整个建树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讨和研究,彭教授完成了21万字的专著《丁玲小说的嬗变》(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这部著作奠定了彭教授在丁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上海文论》认为,彭教授“对于丁玲个性气质与小说风格演变的关系的论述,填补了以往丁玲研究的空白”,“是迄今为止,丁玲研究专著中最好的一本”。《湖南省志·著述志》通知将《丁玲小说的嬗变》作为重要著作进行介绍。

与此同时,她还在《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论文50多篇。

事业之树葆青春

1992年,她与丈夫一起晋升为教授,成为我院现代文学和美学的科研和教学领头人。彭教授常说:“人生的道路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铺成的。人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精神可以不老,这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这种执着追求,去年8月,彭教授又一部专著《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研究》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彭教授还不断拓宽研究视野,深入到美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彭教授撰写的论文《吴越文化与鲁迅及其小说》,受到好评,被推荐到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国际比较文学协会认定了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于是给刚涉入比较文学领域的彭教授发了赴会通知,参加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4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彭教授教学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但她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她说:“我们这一代最好的岁月被耽误了,到我们有条件和环境搞教学科研时,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已过。我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理应在有限时间内多做些事情,挽回蹉跎了的岁月。

愿做繁花的肥料

近几年,“下海”之风甚猛,金钱梦夺去了不少人的理想、信念,像彭教授这类知识分子似乎成了“落伍”的人。但彭教授坚信:人类的繁荣与进步,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科学和文化。寂寞清苦的科研阵地虽然几经冷落,然而,多少有识之士仍痴痴不舍,笔耕不倦。有些书商出高价要她写一些畅销书,她婉言拒绝了。丁玲的话——“愿作一棵小草,做这些盛开的繁花的肥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忘却啊!在教学研究之余,她兼任学院教学评估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几乎整个文科的课都要她抽空去听,给年轻老师以必要的帮助。年、年为现代文学课建题库,出试卷,没有报酬,她也认真干。走出彭教授的家门,夜已很静。彭教授,我们想对您说,您是静夜的一缕脉息,面对您,我们拍响双掌,既为取暖,也为自己的行程作一个肯定。明天,阳光将把我们的思想擦得窗明几净,我们在春天的天空下像一间亮堂的房子,您的追求和精神在我们的心房里安居。

(原栽《湖南教苑报》1994年4月20日第1版)

比翼高翔生活无悔

——记教授夫妇易健、彭漱芬

楚天阔 田勇军 王龙彪

湖南教育界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在讲坛上耕耘了38个春秋,著有《丁玲小说的嬗变》、《美学论纲》等19部著作,其中夫妇联袂三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他们就是湖南教育学院教授易健、彭漱芬。阳春三月,正是麓山含翠、风景怡人的时候,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采访心仪已久的教授夫妇,想请他们就事业和生活的关系谈点看法。

走进教授家,阵阵书香扑鼻而来。这是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厅居室,简洁的房间里,一排排书橱煞是诱人。我们刚坐下,发现玻璃茶桌上摆了张小纸片,上面列举出许多件事,有的后面还划了“√”。了解到这是教授夫妇这天要做的事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教授夫妇生活规律的有序性。

谈及对事业和生活的理解,易健欣慰地说:“没事业的生活是枯燥的生活”。教授夫妇著述丰富,科研突出,在高等学校都是佼佼者,他们确实付出了特别的辛劳。拿彭漱芬来说,她的老家在广东,她为了能“拿出自己的成果,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连续10年没回过娘家。平时买菜,她都是匆匆赶到校门口旁的菜市场随便买点,没有时间挑选,也没时间讨价还价。因此,她感慨:“作女人难,作有学问有成就的女人更难”。为了搞好教学、科研和家务,她说,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做到忙而不乱。

教授夫妇在攀登路上是互相搀扶、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做“互助互补”。易健教授研究美学,理论色彩强,彭漱芬教授研究现当代文学,文笔漂亮,两人各有千秋。在学术研究和著作构思上,他俩总是共同探讨、相互砥砺。彭漱芬教授举了一例,说她的专著《丁玲小说的嬗变》一书,由于易教授的鼎力帮助才把丁玲小说“审美观”的演变阐述透彻。书出版后,学术界同仁还有人写信向她请教美学知识,误以为她是搞美学研究的。易健也褒奖彭漱芬给他的帮助,说她常给他的著述和论文润色,并做出版前的最后校对等等。

但高节奏的教学和科研并不意味着易健、彭漱芬夫妇就是“书呆子”。教授夫妇俩深谙“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工作的”这句名言的内蕴和真谛,特制订了作息表:每天晨跑,打太极拳;下午5点半至6点半打乒乓球等。他们的乒乓球打得极好,每天都要打上一阵。天气好的时候,教授夫妇相携着走上岳麓山,在林间小径上散步,一起探讨大自然的美,有一种怡然自得之乐。他们尽量不让生活单一化,有时忙里偷闲种种草,栽栽花。易健还有选择性地看看文学味浓、艺术性强的中外电视节目,并不时带着审美的眼光,对电视节目作一番比较和评价。比如某部古典片的发髻和服饰弄错了,哪个历史事实搞混淆了,他都.能一一指出。彭漱芬却把更多的兴趣放在那一叠厚厚的集邮册上。平日里,兴之所至就弄几个正宗粤菜让全家品尝品尝。老俩口都说:“生活丰富多采,心情就舒畅,心情舒畅了,工作起来才有干劲。”

面对着这对教授夫妇,我们陡然生出敬意。在事业上,在生活观上,他们都是高品位的。两位教授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在正月初一为全年“立言”。牛年到来,夫妻俩就共同斟酌,拟出两段文字,压在玻璃板下:“时光的流逝,不能使我们苍老,只有空虚和烦恼才是衰老的元凶。”“以动养身,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大自然抛给人类的救生圈;以静养心,生命在于和谐,和谐是自然社会、家庭、生命运转的最佳状态”。这些精辟的语言,既是他们的事业观,也是他们的生活观。

(原载《湖南教育报》1997年5月2日第3版)

同类推荐
  • 中国圣贤启示录

    中国圣贤启示录

    20世纪初期,由于一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出版,德国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布莱希特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接触中国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间,布莱希特阅读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经典著作,开始效仿中国古典哲学笔法,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陆续撰写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是《中国圣贤启示录》,或名《易经故事》。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本书介绍了中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和学习中的各种礼仪,以及与人相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一书挖掘整理了从上古到当代的兰州历史文化,较全面地展示了兰州历史文化的沿革与传承。该书从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文化现象中梳理出了兰州概述、峥嵘历史、文化渊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生态园林、民俗风情、地方名品、科教文化、人物春秋等10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兰州历史文化的繁衍,引经据典、有史有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对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来说,可以极大地增进凝聚力;对外地的游客来说,则会极大地促进“认同感”。本书涵盖了兰州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兰州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等赞誉都有了系统的文字根据。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惊险生存

    我的世界之惊险生存

    一天,史帝夫降临到了世界上,开始了生存之路,他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和同伴走向了王者之路......
  • 邪魅校草:老师,别跑

    邪魅校草:老师,别跑

    全能女王就是魁以萱!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有着属于自己的最知名的【傀儡】酒吧!十七岁黑羽学院毕业,回校担当教授!学院校长,也是她的“阿姨”,将她的宝贝儿子“托付”给了她。当他第一次见她时,眼里充满了惊诧!竟会这么像……!而且还嘲讽她:“还未成年吧!”未成年?未成年咋滴啦?不照样当你老师吗?火红蔷薇手链!那是独一无二的!怎么会……!!待他查明一切,了解一切时,心中尽是愤怒与悔不当初!!怎么会这样……
  • 末世之英雄传说

    末世之英雄传说

    人们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掩饰着一颗魔鬼般的心;活着,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英雄辈出的时代,交织着爱恨情仇,自由,是我战斗不止的唯一理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战都市

    龙战都市

    天界第一战将薛天衣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在屡次仙魔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受到天界诸仙一致赞誉。没想到功高盖主,被心生忌恨的天帝设计陷害,不但被消除仙籍、还被以仙电神雷贬入九幽地府等待轮回转世,其体内又被打入镇仙钉,生生世世无法修炼,永为凡人。临刑前,薛天衣用一粒“圣品仙丹”贿赂天界行刑司仙官,得以保留一丝修炼灵识不灭……这一年的初秋,繁华喧嚣的燕京城内出现了一个少年的身影,白天他是腼腆低调的三好学生,夜晚却化身为神偷大盗出行……
  • 我家大橘是魔王

    我家大橘是魔王

    某一天,唐迦衣忽然发现自己养的橘猫变了,变得会泡澡,会看电视,会玩平板,还要跟着自己上学!?“厉害了我的狗蛋!”“喵!”直到她觉醒了一双可以撕裂空间的双眼,才发现,这居然是个魔幻的世界!“神马!?我要拯救三界!?不!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少女!”“喵!”
  • 银花树下的歌声

    银花树下的歌声

    伍箐程是一名农村人,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一所城里的好大学。却在开学第一天认识了美似天仙的校花——禾惜文,得到了众人的嫉妒与不满。在与美女校花相处的这段过程中,伍箐程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要追求禾惜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祭之歌

    妖祭之歌

    秦长歌是一个看似暴力、赢弱,实际上却很善良、勇敢的少年,并且拥有着能够看见妖怪的能力。单亲家庭的他有一个在研究所当博士的老妈和一个性格温柔的姐姐秦长月,性格单纯的妹妹秦长袖,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直到有一天祭神奈美被他一脚踢到墙角并满脸惊异的望着他问“你能看见我?”时故事的序幕由此揭开,从此秦长歌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开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妖祭之歌书友群欢迎大家踊跃加入,讨论剧情走向:512047677
  •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不是一本鉴赏诗词的学究书,这是一本充满悲伤力度与情感慰藉的人文读本,本书用忧伤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从诗人的泪水、悲伤这个角度出发,精心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诗人旖旎多彩、真挚感人的生活画卷和情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