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3100000017

第17章 圣贤论齐家(1)

【导语】

《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明太祖朱元璋说:“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明太祖家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都治理好了,那么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也就安定和谐了。一个人在不能维持家庭生计,不能教育好自己子女的情况下,却能治理好一个单位甚至在国家机关担当重要职务,教化他人,安养百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步骤,是完全有道理的。

所谓“齐家”,就是要把家庭的事办齐备,办完善,办好。其内容繁多,主要的一是正确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利益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等;二是注重子女德智教育;三是坚持勤俭持家;四是妥善处理与亲邻和社会的关系等。

“慈”是指父母或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抚爱;“孝”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的赡养和尊敬。“慈”与孝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家庭基础和社会道德标准。只要家庭存在,“慈孝”这一基本的人伦道德理念,便有其神圣的地位和价值。

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是无私的天性,“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三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淮南子·缪称训》)孟子曰:“丈夫(男孩)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下》)但是,古圣贤同时强调,父母对子女应爱之有道,如一味溺爱,便不是真正的爱子女,而是害了子女。爱,便不是真正的爱子女,而是害了子女。司马光说:“夫爱之,当教之以成人,爱之而使陷入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温公家范》)因此,溺爱并不是真正的慈,慈者非违理之爱也,必须尽教训之道也。正确地爱子(女)之道,应该是:“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内训》)同时,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恶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板桥家书》)这些金玉良言,足应为今之父母者深省之。

“孝道”与慈爱不可分割。父母抚育了子女,子女理所当然应对父母尽到赡养的义务。然而有人却简单地把“孝”理解为一日三餐的供养,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可见,对父母,敬比养更为重要。《孝经》说:“君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严。”这是对“孝道”较全面的解释。古人认为“孝”的本质和前提在于“顺亲”,汪辉祖说:“顺之未能,孝于何有?”(《双节堂庸训》)孟子也说:“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下》)有人据此把“孝”阐述为“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并大加批判,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古人提倡“顺亲”却并不提倡盲从。相反,认为盲从父母的错误是陷父母于不义,是不孝之举。孟子说:“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叽也。愈疏,不孝也;不可叽,亦不孝也。”(《论语·八佾》)也就是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告。自己的意见表达了,父母不听从还是要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虽然忧愁,但不怨恨。”子女在劝说父母的错误时,应注意适当的方法,使父母心悦诚服。

夫妻关系是人生和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蔡元培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夫妇。夫妇和,小之为一家之幸福,大之致一国之富强。古人所谓人伦之始,风化之源者,此也。”(《对于教育之意见》)夫妻之间互敬互爱是天经地义的本分,是关系的准则,是和谐的缘起和总纲。古人曰:“结爱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汉·无名氏《留别妻》)“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乐府古辞《白头吟》)“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汉·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夫妻之间忠贞不二,东汉大司空宋弘,树立了男人有情有义的典范。他入朝为官后,皇帝刘秀有意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想让他抛弃原配妻子,然而宋弘不趋炎附势,却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意思是说:“贫贱时结交的知心朋友不可忘记,贫困低贱时与自己同吃过糟糠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举案齐眉”是南朝时梁鸿与孟光夫妇的爱情典故:“梁鸿每归,妻子孟光为之具食,不于鸿前仰视,而举案齐眉。”(宋·范畔《后汉书·逸民(梁鸿)传》)表示伉丽情深,夫妻相敬如宾。(案:有脚的托盘,把放饭菜的托盘,举得与眼眉一样高。)梁鸿配孟光之贤,“举案齐眉”之典故,成为千古绝唱,又是一对恩爱夫妻的典范。

夫妻互敬互爱的基础是情投意合,而情投意合的基础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的基础是相同的文化价格观。夫妻之间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观点相一致,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共同语言,有共同追求,有共同情趣,正所谓“只要情意好,清水也香甜。”“夫妇和而家道成。”(《幼学琼林》)“家和万事兴”,千古不易之理也。

“勤俭持家,奢侈败家”。我国历代都把“勤俭”作为治家的根本。古人认为,“勤”是兴家兴业的前提。“

治家之则,当以勤俭为先。所谓“勤以治生。世间事,未有不由于怠惰而废也,及时而为之,则事事不在下陈矣。”(《宋氏家要部》)姚舜牧说:“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药言》)汪辉祖教导家人“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双节堂庸训》),曾国藩也认为“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劳为第一义”,“凡一家之中,勤俭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曾国藩家书》)这些都可谓金玉良言,值得借鉴。

古人尤推崇“节俭持家”,并以此为美德。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一生节俭,“置宅穷处,不施围墙,并希望后世贤,师吾俭。”(《史记·萧相国世家》),曹操身为一代枭雄,而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曹操集》),其俭约竟至如此。康熙皇帝“虽贵为天子,而衣服不过适体;富有四海,而每日常膳,除赏赐外,所用肴馔,从不兼味。”并教导子弟“见朕如此俭德,其共勉之。”(《庭训格言》)这些贵为帝王将相者,尚能如此节俭,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意思是说:“亲近仁义而善待邻国,这是国家的重要法宝。引伸之一家一户也是如此。一个家庭,对内首先要以德治家,以德服人;对外要以诚信为本,善待亲邻。”

对亲友邻里,古人一方面强调择邻而居,以免子孙流入邪僻;另一方面强调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当以和待乡里,宁我客人,毋使人客我。”(《郑氏规范》)古人还强调,对亲友邻里中的“穷困匮乏者,视吾亲疏,皆当周济。”(《宋氏家要部》)古人这种“睦邻”、“互助”的亲邻相处原则,至今值得我们效法。

“齐家”的做法和精神还有很多,如教子在幼、以德育儿、不偏爱偏疏子孙、处家宜宽容、量入为出、不轻易借贷等等。

孔子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意思是说:“父亲尽父亲的责任;儿子尽儿子的责任;长兄尽长兄的责任,小弟尽小弟的责任;丈夫尽丈夫的责任;妻子尽妻子的责任。这样,家道就能端正;家道端正了,天下就能安定”。

当今社会,虽然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本篇所阐述的“齐家”原则,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1、慈爱之道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原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

——《管子·权修》

【译文】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原文】

虽有慈父,不爱无义之子。

——《墨子·亲士》

【译文】

即使有慈父,他也不爱无道义的儿子。

【原文】

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蒙卦》

【译文】

蒙幼的时候培养成纯正无邪的品行,这是至为神圣的功业。

【原文】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

人们衣食丰足以后,如果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很容易堕落,而与禽兽无异

——《荀子·成相》

【原文】

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

——《荀子·法行》

【译文】

有了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符合恕道。

【原文】

严家无悍虏。

——【战国韩国】韩非子

【译文】

管教严厉的家中没有凶悍的仆人。

【原文】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弟者也。

——《孝经·广至德》

【译文】

用孝道来教化,那是用来敬爱天下为人父母的方法。用悌道来教化,那是用来敬顺天下为人兄长的方法。用为臣之道来教化,那是用来敬重天下为人君的方法。

【原文】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

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原文】

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

对人既不能怜爱又不能给带来利益,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会背叛其父亲。

【原文】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汉】刘向《说苑·杂言》

【译文】

用鞭子抽打来教育孩子,孩子就会不听从父亲的教训。

【原文】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桓宽《盐铁论》

【译文】

就算给子孙留下丰富的遗产,他们也可能很快把它挥霍干净;还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比较实在。

【原文】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南朝】范晔

【译文】

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

【原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北朝】颜子推

【译文】

父亲对孩子要有威严,不能过分亲密;骨肉之间要相亲相爱,不能简慢。如果流于简慢,就无法做到父慈子孝;如果过分亲密,就会产生放肆不敬的行为。

【原文】

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

——【北朝】颜子推

【译文】

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他父亲巴不得过往行人都知道,一年到头都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有闪失,他父亲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悄悄改掉。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

【格言警句 延伸阅读】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颜子推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给儿孙。

——【清】金缨

安祥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清】金缨

“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绍箕袭”,是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幼学琼林·卷二》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三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

——《淮南子·缪称训》

丈夫(男孩)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

夫爱之,当教之以成人,爱之而使陷入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

——【宋】司马光《温公家范》

慈者非违理之谓也,必也尽教训之道乎。应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

——【宋】司马光《内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谁氏子》

父子为亲也,不诚则疏。

——《荀子·不苟》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

——《慎子·内篇》

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

——【战国韩国】韩非子

慈母有败子。

——【战国韩国】韩非子

人莫知其子之恶。

——《礼记·大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缪称训》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虑散逸。因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颜子推

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教为事。使汝弃学为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

——【北朝】颜子推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北朝】颜子推

父不慈,则子不教。

——【北朝】颜子推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北朝】颜子推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宋】司马光

同类推荐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访美见闻

    访美见闻

    两年前,带着访学任务,装着家庭、单位的嘱托,飞越太平洋,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美国访学。作为地理学者,尽管已经对美国的自然地理和风土民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初到美国,中美之间的对抗和较量便开始展开,从思想到行动。
  •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本书主要内容有:国学的内涵、特性、意义、方法,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现实需要老庄,儒道之外说诸家,史学经典导读,传统戏曲的特性,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等等。1、内容上,与常见的国学专著不同。本书一般的资料性、记忆性知识不讲或少讲,增加了一般国学书中没有的古诗读诵吟唱艺术和诗歌、戏曲、小说的特性解读等,更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兴趣的和教学实际,适合作为教师的国学培训教材。2、写作上,与一般的教材不同。本书采用通俗的文字和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读来比专家学者的国学书更亲切、更鲜活,更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阅读。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 移情视阈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

    移情视阈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

    本书以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为研究对象,在伦理批评的框架内以“移情”为切入点,系统考察麦克尤恩6部主要小说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多种移情类型以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而深入研究麦克尤恩对复杂人性的探询。本书在题材和内容上拓展了麦克尤恩小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跨学科地运用文学伦理批评、移情心理学、关怀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为麦克尤恩小说研究开辟了新的跨学科阐释视角。
热门推荐
  • 匀陵善眸

    匀陵善眸

    “我叫简旸,京城人士,我觉得我没什么不同的,但偏偏我有是极不同的,因为,我能触摸到未来······”“我是谢圆筱,自小长在南陵,十三岁随祖母回到京城,我自认无人比得上我,我有着绝世的容颜,显赫的身世,及完美的才能,可偏偏又有一个,又有一个简旸,世人认为她处处高我一头,我不信,这一次,我定要与她争个胜负。”北有旸,南有筱,两只凤凰,各自天命。
  • 简简单单喜欢你

    简简单单喜欢你

    他,一个冷酷霸气的校草。她,一个长像平平的吃货。他与她之间纯纯的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遮天之摇光

    遮天之摇光

    王天穿越进入了遮天的世界成为摇光圣子!从此王天不平凡的人生开始了!
  • 师父,您的萌徒掉了!

    师父,您的萌徒掉了!

    “师父,苏苏不小心把太上老君的丹炉打破了。”沈苏苏可怜巴巴望着某人。“没事,师父赔。”君陌澈。苏苏:“师父,苏苏把老君的胡子剪了。”君陌澈:“没事,明年就长出来了。”苏苏:“师父,有一位小上仙说要追求我,你说我要不要答应啊?”君陌澈“······”“谁?先和我单挑?赢了再来,恩?”师傅,,,,,,,,
  • 源灭寂痕

    源灭寂痕

    意外穿越,灵魂交汇,几世情缘,他能否登峰造极,找回记忆拨开迷雾再战辉煌!来吧,这里是源气的世界!源心未变,灭也落寞,寂寞悄怆,痕断天涯
  • 韶华何夕

    韶华何夕

    女子静驻于露台之上淡然一笑“世人都道浮生若梦,那一梦浮生是何?遇见你便是我这辈子最美的梦境。”他的瞳孔蓦然收紧,凤眸之中尽是冷然“那么,你就非走不可么?”“我十六岁嫁与你做妾,看你夺皇位,陪你观盛世。如今,我自知无用于你,也不必你再用手段,我走便是。”一抹冷笑拂过他的嘴角“若是,朕不许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