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97800000033

第33章 从总统到皇帝的玩火之路(2)

不说杨度了,说说梁启超对称帝有什么看法。大家知道梁启超是个贤人,他对帝制是不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呢?

袁府上下所有人都对梁启超非常客气,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梁启超的笔杆子太厉害了,梁公不高兴,一支笔比大炮威力还大。袁世凯连章太炎都不敢得罪,更何况报界领袖、文坛巨子梁启超。

一番招待和寒暄之后,袁克定攻心为上,痛骂了一顿共和制。梁启超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背后的意思,所以选择了沉默。

袁克定见梁启超沉默,以为他认同自己的看法,继续说:“事实已经证明,共和制是不可行的,梁公你也看到了,这些年我们搞共和制可以说搞得一团糟。”

杨度适合补充道:“有时候宣传也误人啊!辛亥革命的时候,大家都被民主共和的宣传搞昏了头,其实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共和呢!中国人的事情还得按中国的方式来办。”

袁克定殷切地看着梁启超,梁启超喝了几口茶,淡定地说:“平心而论,不管是哪种政体,只要能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都是好的。所以以前,我不敢倡导共和,辛亥革命后,对共和也一直存怀疑态度。”

袁克定一听,有戏了,恭敬地说:“先生所言很有道理,入木三分。”

梁启超很悠然地说:“但是呢,君主制度已经被推翻了,君权神授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荡然无存,如果要恢复的话,恐怕特别困难,何况……”

听到这里,袁克定勉强笑问:“何况什么?”

梁启超这才说道:“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恐怕会引起一些骚乱。”

袁克定脸色再也掩饰不住苍白。梁启超见状,连忙说道:“多年来我已经不问政治,只是做学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只是猜测,猜测。抱歉,抱歉。”

梁启超对共和确实是怀疑的,但这不代表他赞成帝制,他主张渐进式改良,改良既可以是对帝制进行改良,也可以是对共和制进行改良。从梁启超的语气中可以感到,他对突然实行帝制是持怀疑态度的,动作太大,不符合改良的思想。但如果不同意的话,他担心自己的安危。

袁世凯对形势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都盼望有个皇帝,想造反的不过是少数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退一步说即使发生起义,也能轻而易举地扑灭。革命党人基本被赶到国外,也翻不起多大的浪。现在最重要的是探明地方大员的意思,大部分省份的将军都是自己的这一派的,没问题。关键是西南那块的,尤其是四川,必须派一个心腹去坐镇,防止出乱子。

袁世凯打算让陈宦去。陈宦虽然不属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但对袁世凯极力迎合,赞成帝制,所以也深受袁世凯的信任。

陈宦临行前,跪地磕了九个响头,感激地说:“共和制早已被世人唾骂,现在大总统身负拯救天下苍生的使命,卑职恳请大总统明年元旦登基,以正纲常。如果不答应,我就不去了。”

袁世凯听了很高兴,忙扶起他,说道:“我答应,一定不负国家和人民。”

袁世凯以为陈宦是个忠实的走狗,其实真正的走狗都是不忠诚的,袁世凯失势后,陈宦很快宣布********。

舆论方面,杨度首先发表了洋洋洒洒的长文《君宪救国论》,极力鼓吹共和亡国,只有君主立宪才能强国。

看到杨度这篇文章,袁世凯心里很高兴,杨度的文章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文采飞扬又有理有据。恰巧徐世昌来访,袁世凯便问徐世昌对帝制是什么个看法。

徐世昌是个聪明人,虽然他认为清朝已经推翻,如果恢复帝制势必引起天下大乱,但这话不便公然说出来。只好装作沉默了。

袁世凯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徐世昌对称帝这事是不乐意的。在共和制的情况下,我袁世凯当完总统,他徐世昌也有机会当总统。一旦称帝,世世代代都是袁家天下,这老徐居然也来跟我争了。

不是败在民意这头

大家印象很深刻的是,袁世凯临死前在床边大叫:“我被他们骗了。”

不可否认,确实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袁世凯,哄抬所谓的民意,比如长子袁克定就是这么个人。但如果袁世凯没有称帝的欲望,谁骗得了他。

袁世凯临死前最后的一句话反应了中国帝王们的传统思维,一旦出错,把责任都推到臣子们的头上,皇帝总是好的,坏在坏在奸臣太多、忠臣太少。

称帝一事,用袁世凯自己的话说:“这事儿想了好几年。”

称帝是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赌注,他不能不认真权衡,想好几年是应该的。职业赌徒都很清楚,在赌博这块首先要考虑的是输,而不是赢。如果输了,赔得起吗?赔不起就别赌,赔得起就赌。

袁世凯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称帝的风险和成本,他考虑到民意,并且认为老百姓是支持帝制的。这一点袁世凯还真算对了。但是他没想到这种事情老百姓的意见还是次要的,因为老百姓是什么潮流来了就欢迎什么,说变就变。先说说民意吧!

民意是老百姓的意见这点应该没人反对!袁世凯曾经和英国公使朱尔典说到这事儿。

朱尔典说:“大总统实行君主立宪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吧!”

袁世凯回答:“近年来,文武百官都对共和制度很失望,都说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国。到今天,全国上下一致认可,我也只能顺从民意了。”

对于民意,袁世凯还说:“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只有汉唐明清这些****的皇帝,这是中国老百姓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这一点,连孙中山也赞同,孙中山曾在演讲中说,我们这些革命党人曾经上山下乡实地考察,发现许多老百姓都说:“如果现在不出真命天子,中国就太平不了。要是中国统计学发达,将真正的民意综合起来分析一下,赞成帝制的人估计占到3亿9000万人。”

孙中山虽然号称孙大炮,但很多人认为他这话说得非常实在,作为一个百折不挠的革命者,孙中山的确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当然,孙中山说这话并不是为袁世凯辩护,他是痛心:我们辛辛苦苦把清政府推翻,但人民从心灵深处还是主人奴才的****社会,不但不感激我们这些革命者,反而希望****复辟。

如果说举行全民大选举的话,共和估计是PK不过****的。袁世凯说自己得民心也是有道理的,民众在当时只能造势,并没有真的势力。

所以,袁世凯最后众叛亲离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内部原因,没有得到那些手握兵权、掌握实权的人物们支持,而这些人物大都是袁世凯以前的老部下。

客观地说,称帝得民心,但不得将士和名流的心。

北洋的那些老军阀们常年坐镇一方,俨然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些人大都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这些人跟袁世凯这么久,把袁世凯身上的那些“智谋”全学会了,袁世凯谋国,他们谋私,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袁世凯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曾经抱怨说:“你们看看,现在我们的北洋集团变成了什么样子。芝泉(段祺瑞)不到办公室里办公,华甫(冯国璋)身为地方大员,每天睡到中午十二点才起床。这成何体统!”

袁世凯的基业是靠枪杆打下来的,他的那些功臣们段祺瑞、冯国璋、张勋等个个自成一体。你袁世凯要当皇帝,对他们的利益有损害啊!以后世世代代是你老袁家的天下,这些人连个军阀也做不了。他们不乐意,别说当皇帝,就是当个大总统,袁世凯也不得不照顾这些人的想法。

袁世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解决,在中国生根了几千年,皇帝和功臣的那点事儿,不好解决,何况共和还是****本身就已经非常折磨人了。

袁世凯一当皇帝,袁克定就是最佳的潜力股,是中国的第一红人。袁克定走红,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这些人就变成冷门了,所以他们不满袁世凯称帝也是有原因的。

段祺瑞三顾袁府

徐世昌是袁世凯几十年的大哥,交情不可谓不浅,虽然徐世昌态度暧昧,但肯定是必须收买的对象。

论道理,袁世凯对你这个大哥丝毫没亏待,你就迁就一下他又咋地。可是,那时候的人不是这么想的,说共和深入人心只是个借口。也不能简单地理解徐世昌就是自己想当总统,袁世凯快六十了,他比袁世凯还大五岁,当上总统的话,也不知能干几年。

这里面也许还是人们经常说的那个“时势”,时势就像潜规则一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虽然不能用肉眼看见,但比看得见的东西更有力量。

袁克定很讨厌徐世昌,丝毫不尊重这个大伯,但为了当太子,还必须去求他啊!最后,袁克定让载振去做说客,载振见了徐世昌,结果讨了个没趣。袁克定只好亲自上门,亲切地叫大伯,说:“家父已经下定了决心,希望大伯千万不要阻止。”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讲述了,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 和珅:跌倒的权力玩家

    和珅:跌倒的权力玩家

    和珅,在近几年盛行的清官戏当中。被塑造成了一十不学无术、贪腐狠毒的形象,实际上,和珅能够成为乾隆后期的“二皇帝”。就已经说明了他并非庸庸碌碌之辈。和珅,尽管是官宦子弟。但他幼年父母就已去世,家道衰落,尽管是满洲旗人,但在满是皇亲国戚的北京城,却毫不显眼,尽管聪明好学,但与骄横跋扈的贵胄子弟竞争,却毫无优势可言。和珅何以能权倾天下呢?解读和珅,官场中人能够从中读出为官之道。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介绍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定具体实践,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翻开历史,大概找不出像维多利亚这样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女王的职责,又如此平凡地拥有了一个女人的幸福。...
  •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时光计程车

    时光计程车

    “时光计程车,请问你想要回到哪里……”?
  • 九霄玄尊

    九霄玄尊

    九霄大陆之上无数武修针锋,少年出自楚宗,从此铁血修炼,踏天骄,成就武道巅峰一途
  • 一曲清歌枉断肠

    一曲清歌枉断肠

    为每一场相聚谱一段欢快的曲,为每一场离别写一首祝福的歌。因为,从明天起,我们要开始幸福的生活。
  •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本书综合大量曾国藩遗留的著述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及实践经历,以及他同他所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政治观点、治军方略、学问之道、文学创作、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诸多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剖析曾国藩其人,探讨分析了他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在最后附录了130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研究评述,力图让世人对曾国藩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与客观的评价。
  • 乱贼

    乱贼

    前世他是一个快到三十岁的青年男人,碌碌无为,被朋友欺负,被女人蒙骗,谈不上极端善良,仅仅只是一步两步按着自己的足迹慢慢的在各行各业努力攀爬,那一刻的他,只想活着,活得更好,让那群冷眼旁观的亲戚与自以为是的上位者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道少年穷,但是很不幸的在一场匪夷所思的事故中一命呜呼,等他睁开眼睛时,就已经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身为段氏一族的下任继承人,段峰。一个活了三十年的平庸男人侥幸死里逃生之后,穿越到从出生起,就被誉为天才的身躯里,这一刻,他很兴奋,很迷茫,权势与地位唾手可得之后,那是何等的幸运与危机?这里有所有经典小说该有的东西,爱情,友谊,权势,金钱,谋略,值得期待,也值得观赏,且看一代奸雄,仰天高呼,“乱世宁为窃,求生必为贼。”的霸气所在。
  • 开局十个大佬女儿

    开局十个大佬女儿

    冰冻研究所呆了二十年的楚风,再度开局已是十个全球大佬女儿的爸爸,还有个亿万倍暴击神豪系统傍身。叮,收到女儿孝敬的一辆玛莎拉蒂,暴击999,奖励一辆全球限量版玛莎!叮,宿主完成体验送外卖,奖励体验生活神豪现金10000000!!开局即是巅峰,楚风瞬间觉得,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爽到爆炸!
  • 重生之终生幸福

    重生之终生幸福

    片段一:“哼,小三,姐姐我是不好欺负的。”我很有志气的对着天空大喊。“恩恩,哥哥我不会让小三插空子的,我会永远守护你,永远陪在你身边,永远爱你。”片段二:“干嘛,放开我,快放开我,我发过誓的,我不会再喜欢你啦。”“你再说一遍!!”“我告诉你,我不会再喜欢——唔,你。。放开我。”“那我现在警告你。。。。。。。。。。喜欢的朋友欢迎加QQ群:97840599
  • 万古星帝

    万古星帝

    剑皇叶澈在大婚之日,被挚爱之人夺走一切,命陨古渊,携上古秘密,重生于同名少年。从此大陆风云涌动,引动无上潜能,开启逆天血脉,定要这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八荒六合,我主沉浮!
  • 末世之瞳力觉醒

    末世之瞳力觉醒

    一场末世危机从天而降。全球98%的人类与动物变异成为丧尸,更有强大的突变体横行,而幸存的人类有一部分幸运儿获得了强大的异能,成为了异能者,神秘秘境层出不穷,各种强大的宝物更为这末世增添了一丝神秘。主角李敬偶得技能树系统和强大瞳力,誓要结束这黑暗的末日,而末日的背后,仿佛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 悼将离

    悼将离

    皇甫家,在大明王朝时期是蒙古部族的王公贵族。正统年间,在这个亲王之家出现了以为杰出的天才将领——皇甫思莫,他久经沙场,所向披靡。可就是这样一位亲王却与一个大明的民间女子诞下一个儿子,之后便回到了蒙古。这个孩子复姓皇甫,名叫将离。后来......这个孩子追随父亲的步伐成了一名保家卫国的大明将领......终有一日,父子沙场相见,将离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