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1800000020

第20章 思想的骨骼——托马斯·曼

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主要作品:《堕落》、《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威尼斯之死》、《主人与狗》、《浮士德博士》

这个人个子不高,体态偏瘦,下巴干净无胡须,圆圆的鼻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头发发红,奶白色的皮肤,满脸雀斑。很显然,他不是巴伐利亚人:因为他的头上那顶边缘宽阔平直的草帽,让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带着几分异国情调的远方来客。

——《威尼斯之死》

到了瑞士境内,在罗尔沙赫,还要再次搭乘火车,但是只能开到兰德夸特——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车站,在那里你还得换车。而且,你得在那毫无生趣的地方,站在风中等候很久,才能登上一列窄轨火车。接下来,当火车那小而强劲的引擎发动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才算真正开始。

——《魔山》

就是这个俊美的年轻人登基成为了国王。他的一半放荡一半恐怖的、有时甚至极其可怕的****岁月为人熟知;他是个自由思想者,洒脱不羁而又爱好思辨;他是文学家,写出了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反马基雅维利》;至少在登基之前,他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尚武;他平易近人、作风懒散,有点儿女性化;他债台高筑,心里只想着消遣娱乐和奢华的享受。

——《主人与狗》

写到这里,我把笔停了下来,我为自己在艺术上的偏差和失控感到羞愧。倘若是阿德里安本人的话,他几乎是不大可能,我们设想一下:在一部交响曲中,让这样的一个主题过早地显露出来的——最多也就是以一种精心掩饰的、近乎捉摸不透的方式让它远距离地若隐若现罢了。

——《浮士德博士》

他觉得很高兴,因为终于找到个机会跟教义问答开个玩笑。说不定正是为了这个他才想到考一考他的小孙女呢。他打听安冬妮有多少田地和牲口,问她一口袋麦子要多少钱,提出来要跟她做一笔买卖。他那红扑扑的、一团和气的脸膛——他无论多么装腔作势也不能使这副脸膛带上怒容——镶嵌在扑着粉的雪白的头发中间,一绺类似发辫的头发垂在灰鼠色外衣的宽领子上。

——《布登勃洛克一家》

那时他是天真无邪的,不论肉体上和心灵上都是如此。他可以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还没有打过败仗,还没有真正打动过女人的心,第一个女人嘛——他找不到机会;第二个女人嘛——他还是找不到机会。

——《堕落》

作家小传

保罗·托马斯·曼,1875年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市吕贝克。他的父亲是一位经营谷物的商人,母亲生于巴西,有葡萄牙血统。托马斯·曼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哥哥亨利希·曼后来也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托马斯·曼的父亲作风实际,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母亲则对音乐、文学和艺术很有研究。从父母的身上,托马斯·曼得到了经世致用的方法,也受到了艺术氛围的熏陶,此后,这两个方面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少年时期的托马斯·曼对学校的课程毫无兴趣,他将所有的时间用来发展对写作的爱好。他曾经和别人一起编辑出版杂志《春天风暴》,并在杂志上发表散文和随笔。他14岁的时候,就在信的末尾署名“托马斯·曼,抒情戏剧诗人”。可见,他一直将成为一位作家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1891年,托马斯·曼的父亲患上了膀胱癌,后因医治无效去世。按照父亲的遗嘱,他们变卖了父亲的公司和在吕贝克的房子,母亲带着孩子们依靠卖掉资产的款项维持日常的花销。第二年,母亲带着他的兄弟姐妹迁往慕尼黑,他则留在吕贝克完成大学预科的学业。托马斯·曼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文学上,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毕业时只得到了一个“中等”成绩。

念完中学七年级的课程后,托马斯·曼前往慕尼黑和家人团聚。此时,他的监护人认为,离开学校的托马斯·曼应该找一份正当的职业,于是,他找到了一份火灾保险公司的工作。办公桌前的工作对他来说既无聊又缺乏挑战,于是他在誊写清单时偷偷写作。1894年,他的短篇小说《堕落》发表在《社会》杂志上,并受到了好评。

1895年,托马斯·曼放弃了在火灾保险公司的工作,进入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他参加了一些历史、艺术和文学课程,本来想要从事记者行业。可是,托马斯·曼对学校课程一直以来的反感和厌恶持续到了大学时期,他依然将心思放在写作上,根本无心上课。

1896年,托马斯·曼年满21岁,按照法律规定,他可以从父亲的遗产中获得每月将近二百马克的零花钱。有了足够的收入维持生活后,托马斯·曼决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第二年,托马斯·曼和哥哥亨利希·曼前往意大利的罗马,并在罗马东面的一个小城租到了一套房子。在这里,托马斯·曼创作了几部中篇小说,并开始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创作。

1901年,《布登勃洛克一家》出版,小说马上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这部小说是托马斯·曼创作生涯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由于这本书的创作,28年后,瑞典文学院授予了托马斯·曼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小说的大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吸引力,还牵涉到许多诡异的传闻。有人说,小说中的大家族和其中提到的人物、事件,并非作者的虚构,而是托马斯·曼的家乡吕贝克城的真人真事。小说出版不久后,坊间还流传出一份名单,写着与小说相对应的现实中的人物。

从后人对托马斯·曼的研究表明,他的创作的确少有是凭空虚构的,作品中的人、景、事大都有现实依据。也因为这样,托马斯·曼这种凭借毅力长年累月观察生活的创作,常常被批评缺乏天赋和想象力。

1904年,托马斯·曼认识了妻子卡提亚,很快就向她求婚。经过一段长久的考量之后,卡提亚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人于1905年结婚,婚后育有六个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婚之前,托马斯·曼从未和女性有过亲密的来往,更不像他的哥哥亨利希·曼那样有过无数的风流韵事。有关自己的性取向,托马斯·曼并非不知道,他只是选择了压抑,决定过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生活。

不过,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私人日记中,还是流露出他对美貌的少年,或者同性关系的关注。按照托马斯·曼的遗嘱,他去世后的一百年,日记可以公开出版,于是,人们在他的日记中看到了赤裸裸的内心独白,也找到了他是同性恋的确凿证据。在他的六个子女中,长子克劳斯·曼和长女艾丽卡·曼都是作家,而且,他们都是公开的同性恋者。

1912年,医生怀疑卡提亚患上了肺结核,建议其在疗养院住一段时间。卡提亚住进疗养院后,托马斯·曼常常到疗养院看望妻子,他从医院病人的描述和医院的环境气氛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多年后,托马斯·曼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魔山》。

1914年,一战爆发。当时的许多作家,如斯蒂芬·茨威格、赫尔曼·黑塞、罗曼·罗兰等人都积极地发表宣言,反对战争。和他们不同的是,托马斯·曼由于深受叔本华、尼采和瓦格纳的影响,头脑中充满了浪漫的民族主义思想,把战争看成是精神的净化、解放和希望,认为战争可以保卫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因此,他在《战争中的思考》中为军国主义辩护,甚至希望通过战争消灭“最可恶的警察国家”——沙皇俄国。为此,他和哥哥亨利希·曼几乎绝交。

一战中德国的失败让托马斯·曼的思想发生了变化。1924年,外交部长的遇刺让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托马斯·曼表明了支持新制度的态度,他认为,民主与人文主义是统一的。如果人们要遵循人文主义,就要学会人与人之间民主地相处。对于他过去的反理性,他一生都感到罪过和负债。

同年,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魔山》出版,并且大获成功。托马斯·曼从1912年就开始准备这部作品,由于战争的爆发,不得不中断写作。后来他断断续续地写,终于在1924年完成了作品。

《魔山》的情节发生在高山中的一所肺病疗养院。大学生汉斯来到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哥阿希姆,原计划只待几个星期,结果他自己也被感染了,从此在疗养院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七年。在疗养院里,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他们性格不同,思想迥异,然而他们都试图向这位新来的病人灌输不同的人生观,甚至对立的哲学信仰。

汉斯原本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和这些人交往后,他的思想变得混乱,意志变得消沉,又被一位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迷得神魂颠倒。疗养院所在的高山仿佛一座魔山,让汉斯忘记了事业和重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时间倏忽而过,汉斯的表哥病死,他深爱的女子克拉芙吉亚离他而去,其他和他交往甚密的朋友也相继各奔东西。生活恍如梦幻破碎一般,让汉斯感到痛苦和孤独。这时,战争的炮火将他从混沌中打醒。回首过去的七年,他觉得自己好像在魔山上昏睡了好久,于是,他决定奔赴前线,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

《魔山》成为托马斯·曼后期作品中的一大力作,也成为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作品。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看过这部小说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1929年,托马斯·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着重强调的是托马斯·曼早期的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但《魔山》的作用仍然不容小觑。

托马斯·曼因为其作品的影响力,在德国文坛上拥有重要的位置,然而,这些也没能阻止纳粹政权对他的迫害。1933年的焚书运动后,托马斯·曼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一家人先到了法国,随后搬到瑞士的苏黎世。1934年,几十名德国知名人士被剥夺了国籍,其中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托马斯·曼虽然幸免,但却失去了他在德国的大部分财产。

1941年,托马斯·曼举家迁往美国洛杉矶,三年后,他取得了美国国籍。从1943年开始,托马斯·曼着手创作小说《浮士德博士》。小说借用德国民间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虚构了主人公阿德里安·莱韦屈恩用灵魂和魔鬼交易,换来二十四年音乐天分的故事。为了这二十四年的天才和高产,主人公付出了冷漠孤独、泯灭良心和死后进入地狱的代价,显示出艺术创作的艰辛和艺术家的献身精神。

为了将这个艺术家的故事讲得逼真、具有信服力,托马斯·曼阅读了大量音乐方面的书,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传记。同时,他还请当代的作曲家对他的问题进行指导。

战后,德国的报纸曾经推荐托马斯·曼担任第一位联邦德国的总统,不过他拒绝了。不仅如此,他许多年都不肯返回德国,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后,他最终选择了到瑞士定居。

1955年,托马斯·曼被诊断患上了血栓。经过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同年8月,由于动脉硬化症,托马斯·曼在苏黎世去世,享年80岁。

作品赏析

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主要描写了生活在德国吕贝克的布登勃洛克家族40年间的兴衰演变。从老约翰·布登勃洛克从事粮食事业,累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人物,到家族的后代对家业的艰难维持,子孙的不幸婚姻以及和竞争对手争夺财富的过程,见证了这个家族从鼎盛走入衰落的过程,也见证了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拿破仑发动战争的年代,老约翰·布登勃洛克靠给军队供应粮食起家,从而发了大财。后来,他在吕贝克开设了一家大型的商号“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富人。除了公司之外,他还拥有农庄、粮栈、轮船和地产。

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去世之后,第二代的小约翰继承了家业。可是他在经营方面非常吃力,对竞争对手哈根施特罗姆的崛起更是深感担忧。为了巩固自己的经济实力,他自作主张地安排了女儿的婚事,让安冬妮嫁给了格林利希。

安冬妮对这个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非常厌恶,但是无法忤逆父亲的安排,勉强答应了婚事。婚后,安冬妮发现格林利希是个骗子,完全是贪图她的嫁妆才和她结婚的。后来,格林利希的公司快要破产,安冬妮的陪嫁被用来还债,小约翰还要帮他支付12万马克。小约翰对女儿的不幸婚姻感到内疚,晚年时投身宗教寻求安慰,不久后离开人世。

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第三代托马斯颇有商业头脑,同样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他抛弃了出身贫贱的情人安娜,娶了富商的女儿盖尔达,因为盖尔达能为他带来30万马克的嫁妆。盖尔达对托马斯也没有感情,她关心的只有音乐,每天沉浸在她的小提琴世界里。

面对家族产业的困境,托马斯一直拼命挣扎,试图改变。他成了市长的助手,后来还当上了议员。托马斯的挽救之路看似成功,最终也难逃衰亡的命运,不仅因为竞争对手的逐渐强大,还因为他的家族成员都在和他作对,扯他的后腿。

安冬妮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啤酒商,满嘴脏话,对女佣动手动脚;他们的母亲还没入殓,兄妹三人就为了遗产吵得天翻地覆,互相谩骂,互相揭底。于是,当他们的死对头哈根施特罗姆家族逐渐崛起时,布登勃洛克家族却日渐萧条。最后,托马斯因为感染并发症去世,买卖清理,公司歇业。

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第四代是托马斯的儿子汉诺。他生性敏感,神经脆弱,对商业社会的竞争和掠夺充满恐惧。于是,他整天沉迷在音乐中,做一个现实的叛逃者。汉诺英年早逝后,托马斯的弟弟克利斯蒂安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盖尔达出售了托马斯为她建造的豪宅,带着仅有的一点财产回到娘家,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繁华时代彻底结束。

年老的安冬妮带着女儿艾莉卡一起生活,后来,艾莉卡嫁给了一个消防保险公司的经理。多年后,安冬妮还津津乐道地提起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繁华景象,然而,一切不过是存在于她的记忆里的幻象罢了。

看到小说的副标题,就已经可以猜出它的主要内容了——一个家族的没落。托马斯·曼本人则将这部小说称为“尽头的书”,好像故事中的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小说中的布登勃洛克家族基本就是托马斯·曼的家族,他的祖上曾经是殷实的商人,父亲是粮食公司的最后一代股东,兼职参议。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就是以他的亲友为原型进行创作的,为此,吕贝克的一些人还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遭到扭曲而对托马斯·曼提出激烈的批判。

为了写这部小说,托马斯·曼仔细地研究了家族的旧卷宗、书信、票号,甚至包括窗帘的材料。小说中出场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任何一个场面或者细节描写都细致地呈现出时代的背景。因此,《布登勃洛克一家》被誉为“德国版的《红楼梦》”,诺贝尔奖评委会也曾赞誉它是“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虽然这是一部讲述家族没落的小说,作者在文字间却没有刻意营造哀伤的氛围或悲观的情调,相反,小说通篇都是幽默和讽刺,让人笑声不断。这当然不是作者故作淡然,故意将一个家族的衰败处理成幽默故事,他是通过这些幽默、嘲笑和讥讽,体现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就托马斯·曼本人来说,他是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的。头戴礼帽、蓄着英式小胡子的市民是19世纪德国市民的标准形象,也是托马斯·曼对自己的标榜。市民阶级能够孕育出哲学家、艺术家和人道主义者,比如歌德和尼采。因此,托马斯·曼向来要求自己捍卫市民阶级的尊严,保持市民阶级的特色。

所以,在这部小说里,他也是站在市民阶级的角度,甚至是用贵族的眼光看待穷人和无产者的。对于贵族来说,穷人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汗味、烧酒味和烟草味,走起路来像狗熊,说话之前还要提提裤子,一张嘴就是土话,说话不够得体还不分场合,甚至在洗礼的时候大谈坟墓和棺材。

当然,作者高高在上的眼睛对这些穷人没什么兴趣,受到更多尖刻嘲笑的还是和布登勃洛克家族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如布商本狄恩、酒商科本、裁缝施笃特以及汉诺的教师等。布登勃洛克家族的人不仅挑剔他们的发音和穿着,对他们的吃相站相表示不满,对缺乏知识和教养的人也常常取笑一番。

从外因来看,这个家族的没落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必然结果,从内因来看,和布登勃洛克家人金钱至上、贪婪无度、道德腐化也有很大关系。安冬妮作为家族中第三代的女儿,她经历了家族从鼎盛到衰败的全过程,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家族没落的源头,也可以看到加剧衰败的重要事件。

安冬妮年轻时谈过一次恋爱,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可是,因为男友莫尔顿家庭贫困,最后宣布失败。随后,她走入了第一次婚姻,与其说这次婚姻是一个悲剧,不如说是一出讽刺剧。

安冬妮的父亲小约翰·布登勃洛克考虑公司的利益,对女儿进行逼婚;安冬妮的同意是为了尽到“家庭义务”;她的丈夫格林利希千方百计讨好她,不过是为了骗取8万马克的嫁妆。

在这场婚姻里,没有一个人是看重爱情的,婚姻也不过像做生意一样,是一种利益上的交换。当欺骗、投机的商业气息同原本幸福、诚实、温和的人生态度结合在一起,安冬妮的婚姻就变成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剧,也变成了一个无法忍受的噩梦。

托马斯·曼在这个家族的消亡过程中,揭露出资产阶级拜金、虚伪,欺诈成风的丑恶面目,不过,他并没有看出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消亡和哈根施特罗姆家族的崛起不过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反而对他们报以同情,感到惋惜。可能,不同的时代,看待问题的观点就会稍有不同,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托马斯·曼当初会认为1848年参加革命的人们不过是一哄而起的乌合之众。

同类推荐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严信厚及其家族

    严信厚及其家族

    本书主要介绍了严信厚及其家族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严信厚传略、严氏家族部分成员、严氏家族史料,还附有严信厚、严修家族世系简表等。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雷雨顺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雷雨顺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幽居生活,孤寂荒芜的山野间,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个优柔华贵的大家小姐,相互依偎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孤灯旧书寂寞夜,她是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红颜知已;韶华易老伤心时,她用温情为他驱散寂寥。这便是赵一荻和张学良长达七十二年的爱情传奇。本书从民国天空的一抹红霞展开,讲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乱世,一个多才的、至情至性的大家闺秀从十五岁情窦初开的青丝少女,到年近百岁心如止水的白发老婆婆,倾付一生,只为与所爱的人厮守到老的故事。
  • 孤云独去闲

    孤云独去闲

    《民国的闲人闲情》,以捕捉民国历史中独具个性之人物与事件,他们或袖手于党争国乱之外,或笑谈于主义流派之间,以独立之人格、独具之品格,闲逸于主流视野之外。他们是著名的“闲人”,又是闲散的“名人”;他们以“闲”得名,他们是民国的一道风景线。本书稿以史料钩沉辅之以传记、时评手法,为读者勾勒出多个维度的民国精神之体现。包括:袁克文:共和时代的帝国闲情、张伯驹:一帖平复了此身、溥侗:何物最相思、陈家麟:亦魔亦侠,唐吉诃德、陈霞章:用文言文讲安徒生童话、樊樊山:赛金花与梅兰芳、吴梅:风洞山中来,湘真阁里去、王季烈:在X光下格物致知、董康:在法学之外游弋、姚光:云间一书淫、蔡桢:追根溯源为歌词、蔡莹:味逸轩中小安乐、周瘦娟:每天都是礼拜六等。
热门推荐
  • 银枪小将佟十一

    银枪小将佟十一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因为没钱取消原计划。自幼听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每个男孩小时候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执笔写江湖,白衣纵马风流年少,年少犹借银枪逞风流。
  • 和室友穿书后的日常

    和室友穿书后的日常

    沈清辞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穿书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不过是临睡前吐槽了几句和她同名同姓的女配,结果一觉醒来自己就穿到了这本书里。不过还好,除了她以外她的亲亲室友也一起过来了。小剧场一:“江江,现在情况很复杂,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先不说别的,你药吃了没?”“淦,忘记了,我待会儿就去买!”小剧场二:“惊!当红小花的男友竟然是他!”“沈小辞,你交男朋友了?!”“没有不是别胡说,营销号乱写的。”小剧场三:“?你不是说是营销号乱写的吗?”“嗯对啊。”“那你不解释一下吗?”“营销号给我安排的男朋友本来就不是你表哥啊,我又没有说错!”
  • 黎少你命里缺我

    黎少你命里缺我

    【甜宠1v1】第一次见面,他就用惊人的方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她就跟大佬展开了无休止的纠缠。本以为是个高冷臭脾气的拽王,没想到竟然时刻反差萌,林浅觉得,遇到黎言墨之后运气也跟着爆棚。最好的资源是她的,被人欺负了立马有人教训对方,就连出门打个车都能遇到免费乘坐还额外送朵玫瑰花。偏偏被发现之后某人还傲娇的不肯承认:“那些都是给我老婆的,所以,你收了我的好处,这辈子都只能是我的人。”
  • 灵境虚天

    灵境虚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灭我我灭天。小小年纪便是经历灭族之痛,被所有人蔑视的他在悬崖上立下那有些狂妄的誓言。跟随神秘男子外出修习,集灵珠,收魔兽,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最终站在位面的巅峰!面对其他位面的入侵者,身为位面主宰的他,又将如何抉择?
  • 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尸鬼道

    尸鬼道

    重生之人,本非此位面之人,在修真的世界里拼搏。受命运之潮的推动,不由自主的选择,去体验残酷与唯美的感受。理性与感性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为了博取力量和生存的权力,殊死搏斗。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是勇气还是智谋?是力量还是权术?对于生存的意义,我们自始至终从未放弃过追求,但从来没有过标准答案。生命在灿烂银河中只是一缕瞬息即逝的烟花,对我们来说却是全部。贯穿历史的闻名并不代表人能获得“永生”,亘古永存的夜空也不能向我们诉说什么。唯一慰藉的,只有我们不断追求的信念:人生在世,苦海无涯。在这本书里,如果你有兴趣去反思自我,我会带你去深入思考。勿喷。
  • 穿越之我有特异功能

    穿越之我有特异功能

    主人公意外穿越到古代。并偶然间得到了一块儿神奇的宝石。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
  • 已是曲终人

    已是曲终人

    人生……就像是一趟旅程。路过的风景有好有坏。让我们一起聆听……
  • 天地诀之五行天

    天地诀之五行天

    从小没有亲人朋友的战天,跟一群猴子为伴,上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在老树山的一个夜晚为救小白,被雷电击飞在了无底洞,自己以为自己必死,就在这时,一直跨在胸口上的怪石吊坠救了他,还把他从地球意外的带到王者大陆,更是让他的灵魂融合了战郡出了名的废物战天身上……战天怕失去在乎的人和身边的人,拼命的修炼,修炼时意外发现脑海有一把彩色的斧子,当他坚持不下去时,斧子帮助了他,还给了套无等级的功法《天地诀》……后巧得云老,吞天藤,黑白剑辅助,在这残酷的王者大陆请看他怎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武道巅峰。
  • 郝想和你在一起

    郝想和你在一起

    你要相信啊,相信黑夜总会过去,天一定会亮。一盒子的巧克力苦的吃完了,剩下的就会是甜的。你要相信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是因为它努力,而是它就是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