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9200000002

第2章 斯大林的选择(下)

2004年1月16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正式对外开放。在档案馆的开放档案借阅处,已经解密的8万多份中国外交档案,各国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自由查阅。在查阅过程中,有一份特殊的档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既不是外交文件,也不是政府公文,而是一篇曾发表在美国报纸上的时评,他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 斯诺。

埃德加·斯诺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传奇的记者之一,他曾经大胆而精准地预测过苏德战争爆发和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9年4月9日,就是这位传奇的记者,在美国《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中国会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吗》,斯诺再次预言:“中国将成为一个共产党治理下,不跟莫斯科指挥棒转的大国。”这个预言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预言又一次成为了现实。那么这仅仅是斯诺本人的运气,或者是历史的偶然吗?1949年的中苏关系,到底透露了怎样耐人寻味的讯息呢?

1949年元月,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此时,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已接近尾声,东北、华北以及整个黄淮流域都已基本解放,百万人民解放军正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挥师南下,直取南京。

面对这兵败如山倒的局势,1月8日,南京国民政府分别向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提交备忘录,希望由四国出面调停内战,实现国共和谈。事实上,国民政府所谓的和谈就是希望发动一场和平攻势,达成国共双方“划江而治”,以此来换取喘息的时间,待日后卷土重来。对于蒋介石的这个用心,毛泽东看得是一清二楚。所以,当国民政府陆续放出和平的烟幕弹时,中共方面就已经打定主意,拒绝和谈。谁能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却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苏联收到国民政府照会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0日,化名为菲利波夫的斯大林就致电毛泽东。电报指出:国民政府目的是向世人宣布南京政府赞成和平,如果中共“直接拒绝与南京和谈,就是向世人宣布它主张直接进行内战”。因此,斯大林建议毛泽东,应当同意国民政府的和谈请求。

他(斯大林)就给毛泽东起草了一封回信,说苏联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内战是你们自己的事儿,但是如果你们需要国外调停的话,只有苏联有这个资格。他说的意思是,那些在背后煽动挑动内战的那些人,没有资格参与调停。那当然说的就是美国和英国。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斯大林的这些建议,使毛泽东大为不满。这让他马上想起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斯大林要他前往重庆谈判时的情景。他没有想到,当中国共产党即将要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斯大林会再一次要求他们向国民党政府妥协。

1月12日,毛泽东回电给斯大林,他首先为斯大林草拟了一个答复国民政府的文稿,直接代表苏联政府拒绝对中国内战双方进行调停。在这封很长的电报最后,毛泽东又特别强调:“人民解放军今年夏天将可渡过长江,攻打南京。似乎我们无须再次采取政治上的迂回行动。”

毛泽东的强硬态度,让斯大林感到有些吃惊,也有些难堪。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内,还从来没有人敢这样直截了当地违背他的意志。或许是为了弥补前一封电报的失误,1月13日,斯大林又再次致电中共中央。在电文中,他明确解释说:“我们提出的你们对国民党建议的答复草案是旨在阻扰和谈。”

这个电报说什么呢?说我给你写那个信,不是让你真的去和谈,只是让你要把和谈的旗子抓在手里,你不能把和平的旗子让给敌人,所以既然他们提出和谈,你应该接受,但是你可以提一些条件让对方无法接受,那么和谈也谈不成,谈不成么你该打也还打。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而耐人寻味的是,根据毛泽东俄文翻译师哲的回忆录,毛泽东是在1月13日收到斯大林发来的第二封电报的。可是,前苏联档案却显示,这封电报上标注的日期是1月11日,也就是在毛泽东回电的前一天。而且,这第二封电报在行文上也就像是第一封电报的“续电”。很多俄国学者由此推断,斯大林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让国共“划江而治”,他要搞“南北朝”的说法,也是一种误解。

其实,通过莫斯科的中共中央联络员,对中共不想和谈的立场,斯大林应该非常清楚。然而,他却还是明确表示希望出面调停。斯大林的这种用意,的确值得玩味。1948年12月27日,苏联驻华使馆向莫斯科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备忘录中透露出的某些讯息,似乎可以对斯大林的心思做一番解读。

“从杜鲁门总统的整个对华政策看,停止给蒋介石政权提供援助已不是意外之事”,有迹象表明,“美国人决心直接同共产党接触”。

这份电报表明,当时,苏联已经敏感地察觉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杜鲁门政府极有可能要对中国内政进行政治干预,为此甚至不惜抛开国民党,直接同中共建立关系。而这正是斯大林最大的担忧。一旦美国接触并控制了中国共产党,苏联将有可能失去中国,甚至有可能失去整个远东。而国民政府在这个时候提出和谈,无疑是让斯大林看到了一个控制局面的绝好机会。

他控制这个局面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他的利益,也就是东北华北这一带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如果能够占住长江以北对他来讲就够了,他的利益就得到满足了。至于如果要过江,那他就要冒风险,就是美国要参与怎么办?另外,如果这场政治干预苏联不能得手,而让美国人得手,那搞不好共产党都会被美国人控制, 这些都是对苏联不利的。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然而,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会对他的做法如此敏感,甚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在1月14日两人的来往电报中,斯大林便完全改变了态度,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194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接到莫斯科的来电,在电报的末尾,斯大林出人意料地主动提出,可以派一位负责任的政治局委员到哈尔滨或者其他地方,就中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谈判。这让毛泽东多少有些意外,因为按照原计划,他本打算亲自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会谈。

根据已经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访苏是在1948年4月22日。当时,出于安全考虑,中共中央决定只安排少数的陪同人员,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就是其中之一。

他(毛泽东)打算去访苏是什么目的呢?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就是我们新中国宣布成立的时候,起码苏联得表示承认。那么他(毛泽东)给斯大林去电报说想去访苏,斯大林说,现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你这个主帅不能离开岗位。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到了1948年7月4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或从大连派飞机来河北,或派轮船到山东半岛接他到大连,然后转哈尔滨前往莫斯科。毛泽东还特别表示,如果苏联从海空来接都有困难,他打算7月15日前后自己动身去哈尔滨。

斯大林说行吧,那你来吧。那毛(泽东)就买了新帽子、新大衣、新皮鞋,准备了很多文件。刚准备好,斯大林又来一封电报,说你还是别来了。你来的时候我们都不在莫斯科,所有政治局委员都下去收麦子去了。毛泽东给气坏了。(他说)我就不相信中国的命运还不如苏联收麦子重要。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毛泽东不得不再次把访苏的时间推迟到11月下旬。但是,到了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刚刚结束,紧接着淮海战役又在中原打响,同时平津战役也在紧张地筹备之中,战事如此紧迫,毛泽东更加不可能离开中国。于是,就在毛泽东致电林彪,命令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的同一天,毛泽东主动致电斯大林,要求再一次推迟访苏。

没想到,这一次斯大林却主动要求派代表来中国,听取毛泽东的意见,中共方面对此可以说是喜出望外。

1949年1月30日,斯大林特派的苏联代表辗转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当毛泽东见到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时,才知道,来的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而对于米高扬来说,他也是第一次有机会亲眼见识一下,这位完全没有苏联留学背景的中共领导人。

他(米高扬)第一次跟毛泽东谈话以后,(对毛泽东)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任何事情谁都别想骗过毛主席,说观察秋毫是他对毛泽东的印象。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米高扬在西柏坡的会谈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档案中竟然没有一个字的记录,或者是做了记录,却直至今日没有公开。我们现在唯一能看到的只是几张模糊的照片,还有散落在当事人回忆录中并不完整的叙述。

这个米高扬一来就声明,他只是带着耳朵来的,他是替斯大林来听毛泽东的意见的。所以毛主席把建国前后的打算,建国以后的安排等一系列的问题就给他详细地讲了一遍。讲到青年团体的时候就说,要成立青年团、学生会等各种组织。米高扬插了一句,青年团有一个组织就行了,把全国的青年都团结起来。毛泽东就生气了,说中国有多少万青年,一个组织怎么能把他们都拢到一块儿?米高扬就说,我是只带耳朵来的,以后就再也没敢插话。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随着前苏联档案的解密,我们终于有机会看到关于米高扬这次秘密之行的完整记录。在长达60多页的《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谈话记录》中,详细记录了1949年1月30日至2月7日,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的12次会谈,会谈的内容涉及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从备忘录记录的时间来看,米高扬几乎每一天都会向莫斯科发电报,及时地汇报当天的会谈内容。虽然,当时斯大林给米高扬的指示电报,至今都没有公开,但是,从现在已经公布的档案里可以看到,斯大林精心安排的这场秘密外交,并非只是让米高扬“带着耳朵去”的。

当时,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政权,但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越是临近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就越感到,中共在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在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与米高扬的会谈中,中共领导人多次提出,需要苏联派遣各行各业的专家和顾问,帮助新中国的建设。

干部准备不足,导致了中共对怎么管理国家,怎么坐稳江山信心不足。你再看后来周恩来、陈云、薄一波跟苏联大使的谈话,其实讲的都是这个问题。你这个企业怎么管理?没人管过企业,打麦子他知道,但怎么管工厂?还有技术人员也靠不住, 国民党的技术人员不敢用,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又不可靠,自己的又没培养出来,靠谁?还得靠苏联专家啊!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根据当时的会谈记录,仅经济建设这一个领域的专家,中共方面就提出需要至少500名。在最后一天的会谈中,毛泽东还向米高扬提出新中国需要苏联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而这些要求,米高扬都及时地反馈给了克林姆林宫,并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后,苏联也确实加快了向中共提供援助的步伐和力度。

透过这些档案,可以看出,正是米高扬的这次秘密访问,拉近了毛泽东和斯大林的距离,中国共产党和苏共中央的同盟联系,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打下了基础。米高扬走了以后,毛泽东在党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向苏联一边倒,这个政策是定了,但什么时候公开讲还要等待时机。”那么毛泽东究竟是在等待什么呢?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各野战军及南方各游击队,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终于打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渡过长江,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4月23日,南京解放。

1949年的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文章中宣布,新中国将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这个消息一出,怒不可遏的美国政府就立即召回了司徒雷登,中共与美国之间的联系就此彻底切断了。

其实,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早在1949年6月就已经完稿,但是他却决定在7月1日发表,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毛泽东显然是有着特殊的考虑。他一直在等待着来自莫斯科的消息。

原来1949年6月至8月间,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苏联秘密访问,计划与斯大林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在当时随行的俄文翻译师哲的回忆录中,他曾提道“我们是7月2日从北京出发”,也就是说,刘少奇秘密访苏是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之后。由此,许多国内研究者都断定,毛泽东选择这个时机宣布“一边倒”,是在为刘少奇与斯大林的莫斯科会谈铺平道路。而当时斯大林对此还没有表明态度,中苏的这个结盟,是中方一头热。

有两件档案把这个事情整个翻过来了。第一个档案就是斯大林克林姆林宫办公室的日志,因为那上面写着每天谁进他办公室,几点几分进来,几点几分出去。日志上记的是6月27日晚11时,刘少奇、卡尔斯基(师哲)等人进入斯大林办公室,24点出来的,谈了1个小时。再有一个档案就是会谈记录。这个会谈记录非常有意思,上来斯大林就问刘少奇:“你来干什么?你需要什么?”刘少奇就说:“我需要钱,需要武器、飞机、军舰大炮,还要建海军基地,还要清除水雷。”斯大林说:“没问题,我都答应,要什么给什么,不要都给。”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在这次会谈中,斯大林几乎同意了此前中共提出的所有要求,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帮助中共尽快占领新疆。而这仅仅是斯大林与刘少奇的第一次会面。这表明,斯大林此时,已确定了要以中共政权为盟友的对华政策,而且急于让毛泽东知道。

第二天,刘少奇就把会谈内容向毛泽东做了报告。三天后,毛泽东就正式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态度已经十分清楚,新中国和苏联的结盟,是两国领导人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10月3日,新中国和苏联正式建交。中苏关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12月,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出访苏联,为斯大林庆祝70岁的生日。很巧合的是,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生日只相差5天,所以毛泽东也是在苏联度过了他56岁的生日。但是,这一年的生日对于斯大林和毛泽东来说,似乎都有些不同寻常,因为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鲜花和蛋糕,还有一纸急需解决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1945年由斯大林和蒋介石签署的条约,成了新中国与苏联走向同盟的绊脚石,而要怎么搬开这块绊脚石呢?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的一场正面交锋,即将在莫斯科展开。

同类推荐
  • 政务工作全书(上)

    政务工作全书(上)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党的纪律”简称“党纪”。党根据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斗争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准则和规范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意志、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权威性的体现。党的纪律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是党完成自己中心任务的重要条件,是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的队伍纯洁和坚强战斗力以及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保证和武器。党没有纪律,就会涣散,从而失去无产阶级的先锋性。因此,每个党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纪律,做执行党纪的模范。党的纪律涉及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章的有关规定就是党的重要纪律,违反党章,就是违犯党纪的行为。
  • 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本书是周桂银诸多研究成果的集成,主要包括作者长期对外交理论、国际战略和国际伦理等的研究成果,对当代外交的重要思想、体系和道义等进行系统阐释,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拓展,是一本严肃深刻的学术专著。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宣传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阐明了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同时深刻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具体内容和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法等等。结合原著作的架构,主题内容涉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节约;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热门推荐
  • 上古帝后之扶桑

    上古帝后之扶桑

    她按摩技师兼职游泳教练,鱼跃龙门的出水后竟跨越了万年。他冷漠孤寂的太阳金乌,恒久的驻守天条族规。命运安排他们奇迹般的相遇了,上古的历史疑真疑幻。
  • 以为是仙侠的武侠世界

    以为是仙侠的武侠世界

    一次意外,向钱来到了一个高武世界。而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眼前这昏迷的大美女怎么办?
  • 菜刀战神

    菜刀战神

    他环绕着火焰,挥舞着菜刀,斩尽拦路之敌,在恐怖降临之际烧尽邪恶。身为厨师的于奎被邪恶组织抓去当做研究的试验品,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超能力,接着被收入中国异能者组织--龙组,代号战神。从此手拿菜刀的战神守护着他的爱人,守护这个世界,守护他所坚守的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武魂系统

    终极武魂系统

    死宅秦晨意外身亡重生神魂大陆皇子开启终极武魂系统,从此开始逆天开挂之旅。
  • 三纤世界

    三纤世界

    当我们晚上抬头仰望星辰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里有没有生命存在,我们到底是不是宇宙中的唯一,是否会感觉到一种孤独之意?张林经历无数磨砺走上巅峰之路,翱翔宇宙星空.....
  • 李泰的大唐

    李泰的大唐

    贞观十六年,一个志得意满的灵魂没有一点点防备地穿成了大唐魏王李泰。这一年,李承乾要杀胖子李泰。这一年,高句丽泉盖苏文要杀死荣留王高建武,然后挑衅大唐一统辽东窥视中原。这一年,薛延陀夷男可汗要求娶大唐公主,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欲借大唐之大义制霸漠北威慑大唐!……开局一个亲王李泰很忙,审视前尘,大唐灭了高句丽肥了新罗,灭了薛延陀便宜了回纥……大唐忙活一百五十年却换来安史之乱繁华破灭,留下山河破碎几百年!大唐不哭,这一世我李泰要让大唐雄风传诸万世,我要让九州四海共举龙旗、共说唐语,这是我李泰的大唐,我的大唐没有悲哀只有豪情!
  • 心之所向穆若挽阳

    心之所向穆若挽阳

    我想要的,是什么?亲情、友情、爱情,心向往之,如何得之?向挽挽作为万千“死于”P2P行业中的一员,在跳楼未遂后,重燃斗志!烙印在生命中那不可磨灭的记忆,定会在未来某天,送你一份惊喜!
  • 如果时光可以说话

    如果时光可以说话

    简简单单的爱情简简单单的青春真实的故事不一样的收获愿你在这里找回你自己
  • 卿卿吴侬语

    卿卿吴侬语

    “夫主,以后我不会再闯祸了”“以后?”“对对,夫主,我保证这次,这次一定是最后一次”半个月以后“凌曦云,你给我出来”“夫主,我,我,我不是故意的,是……”“出去,面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