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22300000082

第82章 海外拾零(2)

孰料退保不久,却发生一场森林大火。恰巧,那天我们全家应邀到纽约朋友家做客,火顺风蔓延到我的养鸡场。

我的那片农场共有30英亩大,房舍占了三亩地,那时地上落叶遍地,久不下雨,大火就燃烧着落叶一路烧过来。

说来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就在做客前夕,把我房子四周落叶扫净,不料,竟因此使燃烧未延伸过来,房子乃未被大火波及,而三排鸡舍被焚,只剩下半排鸡房,我一部新坐车,放在饲料室旁边,也烧成灰烬,那是因为去纽约朋友家做客,往返是搭当地朋友的便车去的,故把车停放家中车间里,不料竟遭此意外。

逢此火灾,适值减投保之后,只保了原来的四分之一,因此赔偿也减少了!此非始料所能及。

1964年10月,那场森林大火,把陈立夫的农场化为灰烬。

正如他在文章中所云:“此非始料所能及。”这场无情的大火,把他平淡的田园生活烧焦了,连同他的十年创业。面对焦土尘烟,面对狼藉一片,陈立夫的心也似乎被烧焦了。

陈立夫后悔自己偏偏在这一天去纽约朋友家做客。

孙禄卿安慰他:天灾人祸,谁也躲不过。

陈立夫又后悔自己不该提前退了12000元的保险金,不然会减少一些损失。

儿女们劝他: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没烧着人就算是幸事。

陈立夫曾一度情绪低落,在政坛上失意被迫远走他乡,原想在平淡无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中得到一些慰藉,谁料,躲过了人祸,又遇上天灾。

大火后,有人建议陈立夫把地皮卖掉。陈立夫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没有那样做,尽管30英亩土地能换回不少的钱,完全能够挣回这场大火造成的损失,但他不想那样做,他反倒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当时,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在威斯康星大学已获博士学位。次子陈泽宁也完成了博士学业,服务于电子公司。女儿陈泽蓉虽在念大学,但已结婚,搞半工半读,不需家庭负担,老四陈泽宠在普渡大学研究所攻读航空工程,也即将毕业。

他的儿子们早就希望父亲能放弃农场,与他们一起生活。这次,儿女们知道农场失火后,都纷纷要求陈立夫夫妇到他们那儿去。

陈立夫知道儿女都很孝顺,也有能力养活他,让他安度晚年,但他不想去和儿子们一起生活。陈立夫过惯了这种“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失火后不久,陈立夫又开始挥锹,整理荒地,盖起了房舍,并重新买了少量的鸡来喂养。同时,他们还在家中做起了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等副业,将这些产品运到纽约,卖到那里的华侨餐厅。

就这样,陈立夫夫妇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返台定居

花开花落,岁岁重阳。

时间到了1966年9月,陈立夫平静的生活又添波澜。

这天陈立夫正在书房看书,大孙子喊着“爷爷、爷爷”,像只小鸟飞进了陈立夫的书房。

“什么事啊?我的乐乐。”陈立夫停下看书,把头转过来问。

“信,你的信。”

陈立夫接过信,和乐乐亲吻了一下,道:“玩去吧。”乐乐高兴地跑走了,陈立夫展信阅读起来。

信是******来的,大意是说,明年是父亲蒋公的八十大寿,准备要好好庆贺一番,父亲还惦记着你,让我写信,一是邀请你们全家返台定居,二是参加父亲的八十大寿庆典。

面对着新的波澜,夫人孙禄卿说:“我也拿不准,不行开个家庭会吧,听听孩子们的意见。”陈立夫也称好。

陈立夫与孙禄卿共生育三儿一女,并且皆以成婚。他们意见像事先商量好的似的,一致不同意父亲回台定居。理由是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生活安定,全家和睦。孙禄卿也说,孩子们一个个事有所成,都很孝顺。我们也能老有所养,要我说就不必回台定居。

开完家庭会的这一夜,陈立夫睡不着觉了,往事一幕接一幕地回忆起来,乃是一部理还乱、剪不断的蒋陈情结……

1951年长兄陈果夫在台逝世,******来电传报噩耗,没有允许陈立夫返台吊唁,铸下陈立夫的终生愧疚;1961年2月,父亲陈其业病危,******又发来电报,允许陈立夫回台探望。他到达台北松山机场的时候,******、陈诚、朱家骅、李石曾、莫德惠、陈启天、孙亚夫、黄国书等到机场迎接。面对着这些军政大员,面对着这沸腾的场面,陈立夫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想不到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离台十年,在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清心寡欲,不问政治,而一朝回台后,却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真有受宠若惊之感。第二天,他就去拜见了******,******十分客气,亲自给他倒茶,询问了他在美的生活,言语间透着关切之意,只是闭口不谈政治。告别时,******送他到了府外,挽留他在台多待几日,既来之则安之,走走转转,访亲问友,多年不见,肯定要有话说。

陈立夫也满口应承,但静静地思忖,便咂出了蒋的话中有话,其实是提醒陈立夫不要涉足台湾政事,因为******的根基还需培植。随后陈立夫又对媒介进行观察,发现自己返台的事,各大报纸反应冷淡,正像《公论报》的概括所云:“新闻界对陈氏行踪及尊翁病况略有报道外,其他甚少评论。以陈氏过去之显赫,受其扶掖提携者自不乏人,似不应相喻于无言中,显出如此寂寞。尤其与陈氏关系极深的中央报,竟无一词一字欢迎之意,不得不令人有冷暖炎凉之感。”

陈立夫揣摩清楚老蒋的心思,明白台湾不宜久留,他一待父丧完毕,旋即返美,许多本应由儿子料理的后事,都托付给了亲戚朋友。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因有人怕我被总统留台任职,颇有疑虑,故以早离为宜。”“父亲丧事,全赖在台友人料理。”因此,每每想到“台湾”二字,总觉得于“孝”、“悌”有愧,心里不怎么好受。

陈立夫偕夫人在台湾住了42天后,便乘机飞日本,从日本取道回美国。

陈立夫离台后的情形,台湾的有关报纸作了专门报道:悄然离开台湾的陈立夫,16日到达东京之后,显然的,他的心绪大为轻松下来。

4月中旬以后的江户风光,虽然那些急性的早樱和垂樱,大多已经谢了春红,但是晚开的八重樱,配合着暖和如醉的仲春天气,却仍然保留着几许旖旎。

陈立夫心绪转为轻松,当然,不单纯因为他走进了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实际上,他从严肃的居丧期间以及42天台北那股紧张的政治空气中摆脱出来,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也应该舒畅地深吐一口气的。

然而,真要决意不回台湾吧,根性上的切断、忠道上的失落,更让他深感不安,于是又想******以前诸多的好处,尤其是鸡场那场大火,老蒋得知后,慷慨解囊,给靠借钱度日的陈立夫莫大的慰藉,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幸在此期间,蒋公了解我的困窘,虽然我从未张口,他却每年总有一两次寄来二三千元,几乎成了我偿还借债的固定来源,不啻是雪中送炭,我很感激蒋公的关怀。”1963年来,陈诚淡出政界后,蒋家子承父业的格局基本稳定下来,******频频发来信息和信号,多次让******给陈立夫写信,许以“联合国大使”、“驻日大使”、“考试院院长”、“西班牙大使”、“希腊大使”等头衔,请陈立夫挑选。此时陈不问政治的决心弥坚,对上述安排一律不感兴趣,虽说拒绝得很爽快,心里的感动却没有减少,如今追忆起来,还真有点儿苦尽甜来的感觉。

他觉得,这次蒋邀他返台是真心实意的。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具有感情。陈立夫是那种注重感情的人。总之,拗不过情理的作祟,陈立夫撇开子女的反对,坚持走自己的路,于1966年10月26日回到了台湾。

在台北松山机场,他和夫人孙禄卿一下飞机,欢迎的人群如海,人们手中的鲜花向他晃动。更显眼的是,那人群的海洋中有一幅标语:“欢迎陈立夫回台定居。”人们向他挥手。陈立夫挥着帽子向大家招手致意。

下机5分钟后,陈立夫夫妇便离开检查室,可是他们夫妇寸步难行,从检查室到门口贵宾室,平日最多一分钟可以到达,这天却被挤了十多分钟才到达。陈立夫一进贵宾室门就被关上了。台湾的军政官员,在******的带领下,一一与陈立夫握手拥抱。陈立夫再一次涌起感情的波澜。

记者们在门口等得焦急无助,力图挤进贵宾室,拍下这动人的场面和历史的镜头,却被警察挡驾。

三分钟后,******陪着陈立夫夫妇走出贵宾室,人潮又涌动起来。在这些人流中,除了国民党元老人物,还有当时在“立法院”、“监察院”、“行政院”、“国大代表”中的重要人物,有不少还是陈立夫提拔起来的后生。因此,当他们听到陈立夫返台的消息后,没有一个不争先恐后地到机场来欢迎他。于是便有了机场上一个空前的热烈场面。

一个记者把话筒举到了他的嘴边,为避免人们无端的猜疑,陈立夫借机表示说:“此次返台,专为总统祝寿,别无他意。”

到台湾的第二天,陈立夫便到“总统官邸”拜见******。陈立夫倏地发现,气氛真切得出人意料。******已到门外等待,他紧紧地握住陈立夫的手说:“人老了,总想家乡的事、过去的事,水是家乡的甜,人是故旧的亲啊。”一席话说得陈立夫怦然心动。

思古感怀是人老的一种象征。******一语道出隐衷,陈立夫也忍不住感慨起来:“立夫身在异地,思乡思亲,如煎似熬,心中没有一天的平静……”说到这里,感动得语塞,指端竟也微微地颤动起来。

******问:“我给你的信,还有经国的信都收到了吗?”

陈立夫回答:“都收到了,每次阅信,我都动容。”

“立夫在美国怎么样?孩子们都很好吧?”

陈立夫回答:“我在美国的乡下生活,那里风光秀丽,气候适宜,颇能修身养性。我做些养鸡著书的事,倒也过得充实,孩子们也都已成家,各有所成,只是我和禄卿闲下来的时候,也常想起台湾,想起朋友,想起总统,唉,毕竟是故乡难离啊。”

******听得出对方话里有怨艾,似乎仍为阻碍奔丧的旧事耿耿于怀,便略带歉意地一叹:“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瞻望未来才是重要的。你还是回来吧,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总不至于在外漂泊一辈子吧。趁我还在,早作些安排,晚年可以过得安稳一些。果夫去了,我必须为你负责,否则,百年之后,我有何颜面重见英士先贤。”

******说到二叔的名字,陈立夫心中“咯噔”一下,久已淡漠的“蒋陈情结”重新清晰起来。他抬头看看老蒋满怀企盼的眼神,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终于点头答应了:“好,我听你老的。”随后,捧出一份寿礼,恭敬地递给“总统”。

蒋接拿在手,见是一本书,饶有兴趣地翻开扉页,口里喃喃念道:“《四书道贯》。”

说起这份寿礼,陈立夫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他记得1944年,也是******过生日,朱家骅为了逢迎讨好,铸造了九个直径二尺的铜鼎献给******。美国人知道后,大肆渲染,说:“******叫人给他献九鼎,目的是准备做皇帝。”接着,国内舆论大哗,指责批评的声浪,滚滚而来。******无端受辱,十分气愤,大骂朱家骅“混蛋”,为此连带着朱仕途受累,一蹶不振。陈立夫明白自己虽不足与当年的朱家骅相提并论,但多少也算是政坛间的敏感人物,万一寿礼送得不妥,平白引来是非口舌,******不高兴,自己不乐意,何苦呢?于是想到礼轻情重的古训,准备把这几年写的得意之作《四书道贯》献上。一来,表白不过问政治的意愿,以文化言志,非常符合气氛。二来,******国学的根底深厚,长时期里,被人颂扬的只是军政方面的才干,偶尔有以文为师的机会,他肯定高兴。

“这是我在美国研习《易经》的一些心得,还请总统多多指教。”陈立夫说得十分诚恳。

******知道陈立夫的《四书道贯》在海外影响很大,已经重印了好几次,当即表示:一定认真阅读。

未久,蒋把陈立夫叫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本书的前言与结论,写得非常精彩,只是书名太深一点儿。”陈立夫说:“假如总统有更好的书名,待下次再版的时候可以更改。”蒋说:“让我再想一想看。”过了两天,******托******捎来口信谓:“不必改名了,只要把我所题的字插入该书第一页就好了,使‘道贯’二字更易使人明了。”******的题字是:“陈立夫著‘四书一贯之道’”,落款“蒋中正”。陈立夫见到题字“殊深感激”,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厚爱,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

从“总统”官邸出来,陈立夫忽觉脚步格外轻快,不知是归宿落定,还是与“总统”有了新的沟通,反正心里说不尽的舒坦,原本答应就《四书道贯》一题,在台讲十次课的允诺,经不住******的鼓励,一气讲了七八十次,结果疲累得生了一场大病。他在回忆录中说:“蒋公看了我送他的作为寿礼的《四书道贯》后,大为激赏,特邀我到慈湖去住一晚,并且要我去各军校讲一讲。……我以为军校不过三四所,不料合起来竟有十几所。……先例一开,计有一百余所学校请我去讲演,待讲到第七十五所学校时,就渐感体力不支,再加上过多的邀宴应酬,终在一场台北国际狮子会讲演中病倒了。经送荣民总医院诊治,确定为急性肝炎,蒋公到医院看望我,问医师病况怎样?医师们说:‘很严重。’******面露焦急的神色,专门从香港请来了名医、肠胃科专家张光璧先生,经他诊治,认为‘病情虽很严重,但无危险,要多休息’。引自李海生、张敏著:《陈果夫与陈立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5—427页。

同类推荐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古龙传

    古龙传

    古龙先生在武侠文学世界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诸多传奇,他命运跌宕,历尽悲苦;嗜酒如命,绯闻不断;挥笔成书,又挥金如土……总之,他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为他造就了双重传奇。本书将着重显现古龙命运的传奇性,并深刻地解读古龙先生作品背后的悲喜情怀,与此同时融入对古龙作品的品悟,从他作品中的内容,结合他当时的经历,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以及创作来源,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并引起读者的兴趣,与读者产生共鸣。本书不仅给读者呈现一个武侠笔者的传奇故事,更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豪侠灵魂。
  •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会让生意有保障,才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胡雪岩和官拉上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热门推荐
  • 我在月球谈恋爱啦

    我在月球谈恋爱啦

    当你听到月球时,会想到谁?嫦娥?不不不,嫦娥去人间找后羿哥哥谈恋爱啦!月球上搬来了新居民。一个高一的女学生潘雪婷竟然意外乘上了天宫二号,来到了月球,从此开始她奇妙的旅程。
  •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我们都知道,人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的,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介绍的这10种女人,虽然都有各自的性格与魅力,但她们的生活情态,个性爱好,气质修养、风度内涵,却能让自己修行成为精品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能之魔法学院

    异能之魔法学院

    在风城市的迷雾森林,一座大的不能再大的山峰之后,是一座能够学习异能魔法的异能魔法学院!
  • 尸魔国度

    尸魔国度

    僵尸,集天地怨气,晦气而生。不老,不死,不灭;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一个现代茅山外门弟子重生来到没有灵气的平行世界,无法修行的他本来想做个平凡的人,因为一场事故,却意外的发现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由于经历了种种死亡的威胁,他咬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自己变成僵尸!
  • 时代医生

    时代医生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三年K班

    三年K班

    曾几何时,少年和少女们不知忧惧地穿梭在夏日校园,升学率、排名等词汇只是生活的镶嵌,真正连绵成广阔世界的是真实、单纯与爱。
  • 樱花下的一次邂逅

    樱花下的一次邂逅

    元翎和许翊的第一次邂逅是在樱花树下。他们都十分庆幸能有这场邂逅,能够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 黑色指环:魔领主

    黑色指环:魔领主

    性格孤僻的龙南啸在爷爷的寿诞宴会上意外得到一个黑色指环,却未料到指环里竟然附着远古魔神的意识!最敬爱的爷爷骤然身亡,家产遭夺,原来一连串的变故皆是出自叔叔龙笑云的阴谋──要和龙笑云对抗的方法,只有利用指环的力量成为魔领主……作者:纳兰书轩
  • 至尊仙帝归来重新证道

    至尊仙帝归来重新证道

    至尊仙帝由于渡劫失败,残魂进入了人间,残魂正好附在了一个跳崖的高三学生——林尊他由于被诛出家族,父母被家族流放在农村里就行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