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67200000017

第17章 中流砥柱(1)

相传在河南西部三门峡东边的黄河里,有一座砥柱山,像一根高大的石柱,耸立在黄河的急流之中。黄河以万马奔腾之势,直对着砥柱山冲去,而这根高大的“石柱”却迎着险恶的水势,巍然屹立、毫不动摇。后来人们就把砥柱山称为中流砥柱,来比喻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起巨大支持作用的力量和英雄人物。

在歼8Ⅱ(即歼8B)型飞机研制期间,杨凤田先后任总体室副主任、主任,型号总设计师助理,型号副总设计师,成为总设计师顾诵芬的得力助手。他参与组织了从技术方案准备,型号上马,战术技术要求制定,动力装置选择及协调,总体方案论证,样机研制,设计发图,试验,到首飞成功等所有重大技术活动。

他像耸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迎着型号研制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组织人员一个个攻克、排除,千方百计地保证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顺利进行。

首先提出歼8改成两侧进气

在歼8飞机研制过程中,杨凤田还先后参加了歼9飞机的设计,完成了动力装置的协调和总体方案的论证(后来飞机转给611所继续研制);910发动机吊舱的设计,完成了总体设计和协调(后来转给172厂试制成功);垂直起落飞机和“双三”飞机的总体设计与总体协调(后因故停止研制);米格-××MC飞机的摸透分析工作,写出了分析报告。尽管上述工作无果而终,但对杨凤田来说,无疑又拓宽了眼界、储备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新机设计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我国空、海军和航空界的人们对战斗机的战术思想有很大转变。从强调高空高速的截击机,转变为突击中低空,以跨声速机动性格斗为主,兼顾对地攻击的战术战斗机。随着航电技术的发展,又要求战斗机能够进行目视距离以外的作战,既要安装作用距离远的火控雷达和相应的中距拦射导弹,同时还要有完善的电子对抗设备,即全向雷达告警器、杂波干扰机及消极干扰投放器等,以保护自己。

然而我国空军当时装备的战斗机,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研制的米格-××型飞机已开始装备苏联空军,成为苏联前线的主力作战机种。同时苏联还将米格-××飞机出售给了古巴和越南。米格-××飞机不仅有较好的中低空性能,而且有较大的航程和装载能力,其火控系统有较齐全的功能。在当时中苏、中越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米格-××飞机无疑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我国空军当时装备的歼6、歼7飞机的作战性能赶不上米格-××飞机。正在研制的某型飞机作战性能也低于米格-××型飞机。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8飞机定型后,将是装备空、海军的主战机种、拳头力量。但歼8飞机能否制胜米格-××飞机?这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摸清和对抗米格-××飞机,我国引进一架此型飞机,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技术分析工作。在总师顾诵芬的组织下,杨凤田担任总体分析组组长,与相关人员参与分析研究工作。1979年7月由杨凤田主笔写出了《歼8与米格-××空战性能对比分析》一文,其中分析表明:高度在5千米以上,歼8飞机飞行性能全面优于米格-××飞机;高度在5千米以下,歼8飞机与米格-××的飞行性能各有所长;垂直面歼8飞机优于米格-××;水平面米格-××优于歼8飞机;歼8飞机可与米格-××匹敌。但歼8白天型飞机因采用机头进气,限制了机载雷达的性能,而米格-××是两侧进气,其武器火控系统优于歼8飞机,这对歼8飞机作战不利,也不能满足空军的要求,歼8飞机尚须进一步改进。

在这种情况下,研制什么样的飞机,在空、海军,在工业部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争论不休。科研部门的科研工作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左右为难。是研制全新飞机,还是走改进改型的道路,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一个实际问题。当时空军提出研制歼6后继机——歼13飞机。由于经验不足,战线太长,资金有限和对设计方案认识的不统一,长期在动力装置的选择与战术技术要求上议来议去,难以决断,致使总体方案迟迟冻结不了,不得不于1981年停止研制,整整酝酿10年之久。

我国买来米格-××飞机之后,在112厂召开了有一大批人参加的讨论会,专题研究是否仿制米格-××飞机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军方、院校、有关厂所的人,601所顾诵芬总师和杨凤田参加了会议。当时顾诵芬总师和杨凤田的意见是:仿制米格-××飞机不划算而不主张仿制米格-××飞机。可是112厂的代表认为下一步不是搞歼8Ⅱ型飞机,而是仿制米格-××飞机。会上意见不统一,争来争去。后来空军司令员张廷发来了,杨凤田就找机会见到了司令员,并向司令员解释不能仿制米格-××飞机,而应研制歼8Ⅱ型飞机的理由。司令员听明白后,认为搞米格-××飞机很费劲,性能还不好,就不同意仿制米格-××飞机。然而112厂代表并不死心,仍坚持他们的意见。他们请示了王震副总理,王震副总理支持112厂的意见。这样双方意见各不相让,使会议陷入了僵局。最后还是时任112厂总工程师的管德出面协调,做了大量工作,112厂才放弃了仿制米格-××飞机的意见,同意研制歼8Ⅱ型飞机。

顾诵芬院士回忆说:“如果真的要仿制米格-××飞机,那601所后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也会受到重创,就很难有后来的歼8系列飞机的发展。”顾总和杨凤田为601所的生存和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真可谓是劳苦功高,永载史册,没齿难忘。

面对当时的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严峻形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提出了改进歼8飞机的要求。

其实,1979年1月601所在研究歼13飞机的同时,就已开始研究歼8飞机的改型问题。杨凤田组织总体组黄超逸等同志,探讨歼8增加外挂的方案,并提出了将歼8由机头进气改成两侧进气,加装大口径雷达,增加挂弹点,从而使飞机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并可攻击地面目标。这一建议得到了总设计师顾诵芬、副所长管德等人的支持。

1980年3月18日,杨凤田参加了三机部副部长王其恭在601所召开的座谈会,王部长传达了空军司令员张廷发的指示:“歼8要大改,改两侧进气,发动机换××××千克的,改进机载电子设备,并要求歼8大改在1985年拿下,歼8大改放在第一位。”

座谈会后,杨凤田组织总体室人员对歼8大改总体方案进一步讨论研究,又提出只改前机身的原则,并采用歼8全天候飞机的座舱盖,这样既减少技术风险,节省经费,又能保证研制周期。于是很快完成了歼8大改总体方案论证,绘制了总体布置图、外形数据图,编写了总体布置说明、重量[1]重心计算报告。顾诵芬总师又组织有关专业对歼8大改方案进行了讨论,根据讨论情况,顾诵芬做出以下结论:

(1)两侧进气不要动摇,非走不可,抓紧两侧进气道的设计及试验工作;

(2)明年初提供初步打样的依据,总体要可信,航炮要好好安排一下;

(3)大改要考虑前缘扭转及增加外挂,工作以总体室为主,有问题主动找各专业室。

1980年4月10日,三机部电话通知,要求601所派人到部汇报,而且要求顾总必须参加。为了抢时间,在顾总和杨凤田准备去京汇报的当天上午,顾总在总体室进气道组组织有关专业讨论两侧进气道设计方案时,由于连日辛劳,不慎摔倒,伤势很重,昏迷不醒,急送沈阳医大一院抢救,直到晚上5时仍在抢救中。当他醒来时,置自己的身体于不顾,用很微弱的声音对杨凤田说:“我去不了,你一个人去,到北京后找老管(指管德副所长)。”接着又昏迷过去。顾总一贯把事业和工作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航空报国的信念。就是在重伤中,他心中仍然想着工作,想着航空,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杨凤田强忍着忧悒,按顾总的要求,于当天晚上一个人登上进京的火车。途中,他思绪万千,久久难眠,和顾总共事的片段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他暗下决心,一定以顾总为榜样,把歼8大改的工作抓好。

杨凤田到京后,立即找到管副所长,一起到部机关,向有关局、办汇报了歼8大改的情况。112厂总工程师罗时大、总工艺师顾元杰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要准备材料向部党组汇报。由杨凤田执笔编写了《歼8两侧进气全天候飞机研制设想》。1980年4月16日上午,在部二楼会议室,由管德向出席部党组会议的吕东部长,段子俊、油江、王其恭、于辉副部长,刘鼎顾问等简要汇报了歼8大改的研制设想。

会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吕东最后发表了结论意见。他说:“歼8大改部党组已在会前交换了几次意见,可以定下来。会后尽快联系,向国防工办汇报。”吕东部长做结论时的坚决态度和发言的简洁明了给杨凤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坚定了他搞好歼8大改的信心。

4月18日下午,国防工办叶正大副主任主持召开空军、海军航空兵、总参装备部、三机部参加的会议,听取了歼8大改汇报。

4月24日,******王震副总理召集国防工办、总参装备部、空军、海军、三机部领导开会,确定研制歼8大改。

从3月18日三机部王其恭副部长到所开座谈会,到4月24日******王震副总理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开会确定歼8大改正式上马,前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各有关单位认识的高度统一到办事效率之快,都是我国战斗机研制史上少见的。领导机关对研制歼8大改认识的高度统一,为后来歼8Ⅱ型飞机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歼8Ⅱ型飞机的立项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使歼8飞机起死回生,有了新的出路,为形成歼8系列飞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而且使空、海军航空兵看到了希望,更使工业部门的一盘棋走活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凤田为有这分收获感到非常高兴。从此,601所的科研又迈进了新的里程,掀起了新的研制高潮,广大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战斗,有信心、有决心打好这一仗。

组织总体方案论证

1.参加制定战术技术要求

歼8大改立项后,首先要解决研制什么样的飞机问题,即制定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它是确定飞机总体方案的必备条件。在中国的条件下,制定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一般由使用方和研制方共同制定,杨凤田代表研制方601所参加了这项工作。

1980年4月下旬,空军提出了歼8大改战术技术要求的交换意见稿,经601所认真讨论后,形成了统一意见。责成杨凤田与战术组李兵一起去北京与有关领导机关进一步协商,然后向王其恭副部长汇报了601所讨论出的意见。王副部长指示:“设备配套可搞两个方案,国内和国外的一起论证。总的想法是歼8大改要装上国外的先进设备,但要服从时间要求(1985年设计定型),来得及就上引进的,来不及就上国内的。”王副部长还要求601所起草一份战术技术要求,设备配套按3个方案设想:(1)强5改装设备;(2)3机(指强5、歼7、歼8)改装设备混装方案;(3)国内11项电子设备作为过渡方案。

根据王副部长的指示,杨凤田起草了《歼8两侧进气全天候型飞机主要战术技术要求》,经与空军反复协商后确定了草稿,又经张廷发司令员签发上报。

总参谋部、******国防工办,在反复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后,1980年9月4日,正式批复歼8改进型主要战术技术要求,并定名为歼8Ⅱ型飞机,要求1985年设计定型。火控电子设备配套,要求采用从国外引进生产的先进电子设备和国内研制的成果,第一步采用204雷达改进型以及引进的平视仪,并进一步考虑改装脉冲多普勒雷达,实现下视、下射、全向攻击。

2.选配发动机

所有航空人都知道,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决定着飞机是否能飞起来和飞得怎么样。因此选择一台合适的发动机对飞机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又落到了杨凤田身上。

当时可供选择的发动机,有贵阳011基地测绘仿制的涡喷13发动机,有成都420厂研制的涡喷7乙改型,有沈阳410厂的涡喷7甲改型。杨凤田先后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3个单位调研,3个单位也先后派人来601所进行技术交底,经所内有关专业讨论,最后确定选用贵阳011基地测绘仿制的涡喷13发动机。在所内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杨凤田带领李凤文、凌政国、叶梅君、霍艳芳等人到贵阳011基地二所进行技术协调,通过充分的讨论,就性能、外形尺寸、重量重心、安装、电气接口等达成了协议,签订了歼8Ⅱ型飞机选用涡喷13改(涡喷-13AⅡ)发动机协调纪要。涡喷-13AⅡ发动机静推力比歼8用的涡喷-7甲提高了10%,使歼8Ⅱ型飞机的低空爬升率比歼8飞机提高了17%,而稳定盘旋过载也提高了7%。满足了空军张廷发司令员提出的推力要求。

同类推荐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本书与读者分享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处世哲学、人才策略、管理之道、危机应对及发展之道,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集中了俞敏洪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俞敏洪的人生江湖》将从不同的角度带你走进俞敏洪的人生,翻开的每一页都将为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它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 最好不相见

    最好不相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乘着不朽的诗歌方舟踏古而来,他的传奇一生至今仍以谜似的不解蛊惑人们去追寻关于他的传说。即使千百年后,他的魅力依旧。2010年岁末之际,当他的诗词被改编成流行音乐被冯小刚搬上电影《非诚勿扰2》的银幕。
  •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年轻的伉俪追随孙中山踏上了创立民国与捍卫共和制的旧民主革命之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他俩为建立、巩固首次国共合作和实施三大政策,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廖仲恺为国殉职洒下一腔热血后,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夫志继续勇猛前进,为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热门推荐
  • 终极一家之晚or未晚

    终极一家之晚or未晚

    火焰使者被夏天一行人感动,终于不顾任务返回了自己的星球,可是夏天他们和其他时空的危机该怎么解决,难道结局已经固定,无法挽回还是可以更改......
  • 女主她总想当反派

    女主她总想当反派

    【女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女主如初恋】 北冥王朝钟家七小姐身子孱弱,在乡庄休养十年。 一朝召回京,钟离终日执伞,一生与阳光无缘。 他自幼乞讨为生,受尽苦难。 “若是受十六年的苦楚,能遇见你,我甘之如饴。” 他知她无心,却仍然幻想着她的偏爱。 “小姐,你不能不要我,我会死的!”小剧场:当钟离遇上穿越者:穿越者面带娇羞,“离夜公子,我是老天爷派来拯救你的。”某人揽着钟离,宣示主权,“不好意思,公子不近女色,只近我。” 某日,小家伙委屈可怜:“小姐,我做错了什么,他们为何要针对我?” 钟离冷眼看着众人:“我的小家伙乖巧懂事,你们若敢伤他分毫,本座送你们和底下那位聚聚。” 众人看着她口中的小家伙晦暗莫测的神情,不由默然望天:乖巧懂事?是他们眼瞎还是钟大人眼瞎。钟离一直以为小家伙会任由她欺负,直到某一天,她被小家伙囚禁……女主很厉害,可抗天道,扛闪电,治病娇。男主是病娇奶狗,也是只小绿茶,可凶可甜。
  • 绝世王妃很妖娆

    绝世王妃很妖娆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有着血腥的一生和悲惨的过去;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南朝才女,本应无忧无虑,却因溺水而死。死后重生,她变成她,重蹈了上世的路,却又多出一个他……迷茫,不安,占据了整个心灵。是该放手一搏,还是就此放弃?曾经的背叛还历历在目,即使已有千日之久,也依然铭记在心,他,真的可以托付吗?他,曾是南朝的铁血三王爷,手握兵权,却惨遭陷害,双目几近失明,武功尽毁。年少时曾许诺,要给她一个家,却又爱上了另一个她……到底该怎么做?是遵从本心,还是成全诺言?一场爱,双方却都在迟疑,他们,能否走到一起?最终会是是完美,还是遗憾?
  • 重生之凤颠乾坤

    重生之凤颠乾坤

    她涅槃重生,誓要对仇人以牙还牙,血债血偿。那一抹狭长的身形总是如影随行,强行给她带上血凰玉扳指:扳指归你,你归我。
  • 重生之药妃倾世

    重生之药妃倾世

    推荐作者新书《穿越之狂妃惊世》她狂妄高傲,性格阴晴不定,为人甚是冷血,人称笑面虎!为报仇愿同归于尽,不料竟重生了!他冷傲霸道,杀伐果断,不近女色,是跺一跺脚就能让两界都晃一晃的人物。却独独宠她,爱她,护她,纵容她。“你只需要知道,你已经是我的女人了!”因为他一个不要脸的谎言,魅妖才彻底看清自己的心,他则一路宠宠宠,恨不得把她宠上天。直到有一天,一脚踢向旁边的某妖孽,怒骂道:“骗子!”【男强女强,绝对宠】
  • 一番风一番凉

    一番风一番凉

    顾声声过得一帆风顺,但她的朋友似乎不太顺利!
  • 花城之夏

    花城之夏

    一首童谣,一段如梦的童年,她想嫁给他,只是为了续梦
  • 次界剑雄

    次界剑雄

    当命运无中生有,身世揭开神秘面纱,无名之辈将会有如何险异的故事。当意念可以超越,无端背负大任使命,剑锋将指向何处。是不一样的传奇。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体心理学知识读物,致力于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群体心理学知识,满足读者们对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帮助读者们洞察、了解群体心理,进而从中获得领导群体或摆脱群体心理控制的启示。
  • 穿越全职法师开外挂

    穿越全职法师开外挂

    我,死了。不过我获得了无限愿望。穿越到了全职法师,直接开挂,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