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3600000008

第8章 六世之余烈

苏秦“合纵抗秦”

秦惠文王登基后,他从父亲秦孝公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秦国,同时也是一个成为众矢之的的秦国。

秦国的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天下的格局。如今的天下,是秦国一国独大的天下,六国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秦国单独抗衡。面对这个局面,六国必须采取新的对策才能存活下来,而这个新的对策,就是“联合抗秦”,我们称之为“合纵”。

这个“合纵”的缔造者,是东周洛阳的一位书生,他名叫“苏秦”。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年轻时候的苏秦,曾经多年外出寻找工作,游说各路诸侯,却始终一事无成,在他狼狈不堪地回到家后,家里的人都嘲笑他,都看不起他。

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换成普通人,应该会反思自己的人生,重新找一份工作了。但是苏秦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他自言自语道:“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就是想用所学的东西换取荣华富贵吗?要不然,我读书干什么?”

想到这些,苏秦决定继续玩命读书,发愤图强,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把头发捆在房梁上,还在身旁准备了一把锥子。

在读书的时候,如果苏秦一打瞌睡,头就会向下栽,头上的绳子就会把他拽醒,苏秦就会清醒过来,继续读书。如果这个办法不管用了,苏秦就会拿锥子,照着自己的大腿来一下,导致“血流至足”,伴随着这种剧烈的疼痛,苏秦再继续读书。

中国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就是从苏秦这里流传下来的。凭借着这种“自残”的决心,短短一年的时间,“浑身是血”的苏秦学问大增,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学成之后的苏秦,看出了天下的格局,西面的强秦一支独大,为了六国能够平安生存,唯有联合抗秦。

秉持着这个思想,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的才华,再加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短短三年的时间,苏秦就说服了六国的君主,签署了合纵的盟约,建立了“六国联合抗秦联盟”。

这个盟约规定:秦国若进攻六国中间的任何一个国家,其他五国都要派部队出战;诸侯中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盟约,其他五国有权讨伐它。

这个盟约的建立,对于秦国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要知道,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如果东方六国全部联合起来,他们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他们的兵力更是秦国的十倍!

这可叫我怎么办呀?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将六国合纵的盟约送到秦国后,整整十五年,秦国都没有敢从函谷关出兵。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秦惠文王,他得多么郁闷。堂堂大秦帝国,居然不敢东进一步。每当听见苏秦这个名字,秦惠文王都恨不得剥其骨、吃其肉。但是气愤归气愤,光生气也没用。现在的头等大事,就是找到一个像苏秦一样的旷世奇才,去破坏这个该死的合纵盟约。

但是,人才这种资源,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何况还要是旷世奇才。

就在秦惠文王苦苦寻找这种人才的时候,突然之间,他需要的人才就被送来了。而把人才送到秦惠文王跟前的人,居然就是那个死对头苏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张仪“连横破纵”

苏秦的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鬼谷子。

鬼谷子这个人,出生时间不详,死亡时间不详,多少岁不详,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不详。就是这么一位说不清、道不明的主,居然是一位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宵纵横之术、独揽天下大智的“奇人”。

这位鬼谷子,不仅知识渊博,还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老师。要知道,在苏秦之前,人家已经教出一位很“牛”的徒弟了,这是一位姓“孙”的兵法家,他编写的书,都过去三千年了,依然在世界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这位姓“孙”的兵法家,叫做“孙膑”,他编写的书,叫做《孙子兵法》。

孙膑是春秋时代的人,苏秦是战国时代的人,自己算吧,鬼谷子活了多久。

对比“前师兄”孙膑,现在的苏秦,挂靠六国相印,总管六国军民,也算是位居人臣,风光无限了。但是,苏秦知道,如果比纵横之术,在自己老师的眼里他永远排“老二”,因为他师弟在这方面的才华,要比自己强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苏秦的这位师弟,叫做张仪。

虽然入门比苏秦晚,但是张仪比师兄学得快,没过多长时间,张仪就毕业了。学业有成后,张仪也像苏秦一样,在诸侯中推荐自己。但是很不幸,他不仅成功的比苏秦晚,还比苏秦惨。

苏秦再惨,也就是没有饭吃;张仪不仅是没有饭吃,还被人狠狠地打了一顿,差点命丧黄泉。

原来,在张仪没有发达之前,他曾经到过楚国,有幸参加了楚国太子熊槐举办的一场宴会。

这场宴会,来的都是达官显宦、各路豪强,全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大家都玩得很嗨,熊槐也很高兴,为了继续尽兴,也为了自己炫耀,他就拿出了一块珍藏已久的玉璧,让大家传递欣赏。

这块玉璧,晶莹剔透,价值连城。据说,它就是那块无价之宝的“和氏璧”。楚国太子熊槐一拿出这块玉璧,那些宾客们立刻蜂拥而上,他们无不交口称赞,互相传递把玩。

就这样大家你一下我一下,等宴会结束后,熊槐惊讶地发现,那块价值连城的玉璧居然不见了!

在我的地盘,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有人敢偷东西!楚国太子熊槐勃然大怒,他下令:“查!给我狠狠地查!要是让我知道是谁拿的!我直接弄死他!”

命令一下,手下人立刻开始调查。说的容易,怎么查呀?在座的几百位宾客,全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如何搜人家身呀?况且人家有的是钱,犯得着偷你的玉璧吗?出身高贵的人,不可能是贼,只有那种低微卑贱之人,才会干这种“鸡鸣狗盗”的事情。

这些贵宾中,谁的身份最低微卑贱呢?

张仪!

这就怪不得张仪同志了,谁让你没事往这群“道德高尚”的人群里钻呢。在这群人眼里,因为你贫穷,所以肯定没有“道德底线”。秉持着这种思想,这些宾客一拥而上,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对张仪严刑逼供。

张仪根本就没有偷,他甚至都没有碰过那块玉璧,但是因为没有证据,他百口莫辩,就被这帮人狠狠地打了一顿,直打得遍体鳞伤、奄奄待毙。

众人这么一看,就是打死他,那块玉璧也回不来,就把他扔出了太子府。而寻找那块玉璧的事情,只能再从长计议了。

平白挨了这么一顿打,张仪越想越不服气。从此,他就和楚国太子熊槐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为了报仇,张仪决定出人头地,出将入相。虽然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但是张仪还是决定去求自己的老同学,现在赵国的“武安君”苏秦。

张仪本以为,大家师出同门,又是最好的朋友,凭借着这层关系,苏秦应该会给自己一官半职,让自己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谁承想,理想与现实,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一到苏秦的府宅,张仪就傻眼了。苏秦根本不顾及以前的情谊,不仅给张仪吃仆人、侍女吃的那种饭,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极其傲慢的姿态,甚至还挖苦张仪:“以你的本事,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能给你官职,可是给了你也没用,你还是赶紧滚吧。”

这番话,说得张仪直接摔桌子走了。

回到下榻的宾馆后,张仪这个气呀。他本以为,老同学会念及旧情,帮自己一把。可实际上,老同学不仅不帮忙,还把自己数落了一顿,这叫什么事?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号称“秦国门客”的人,找到了张仪。这位门客非常欣赏张仪的才华,便决定带张仪去秦国,介绍给秦惠文王。

张仪本来就穷困潦倒,面对这个邀请,就有点动心。后来仔细一想,普天之下的诸侯,没有几个能成气候的,唯有强大的秦国,能替自己报在楚国被打之仇,也就欣然答应了这位门客的请求。

在历尽无数艰难险阻后,公元前329年,这两个人顺利地进入了秦国,随后面见秦惠文王。

这次面试后,秦惠文王视张仪为“天人”,崇拜得五体投地,立刻任命张仪为客卿,参与秦国朝政,共商国家大计。

从一个街头浪子,一跃成为秦国的高官,张仪算是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了。就在他准备答谢那位“秦国门客”的时候,这位秦国门客却前来请辞。

面对请辞的“秦国门客”,张仪不解地问道:“你我患难与共,没有你的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天我发达了,正想要报答您,您怎么要走呀?”

听到这番话,那位门客微微一笑:“我根本不是秦国的门客,我是苏秦的门客,我奉苏秦的委托,把您安全送到秦国,如今您已经得到了秦王的重用,我的任务也就结束了,我也该回去向主人复命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骂走了张仪后,苏秦就立刻找来了这位门客。

苏秦对这位门客说道:“张仪的才华是谁都比不过的,普天之下能够掌管秦国朝政的,只有张仪。但是,他现在穷困潦倒,我怕他贪小利而忘大业,所以,我才激怒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我现在给你一个任务,你速速去保护张仪,安全护送他到秦国,不得有误。”

听完了这个故事,张仪心中百感交集,原来当年的那位师兄,还是那位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师兄,我错怪他了。想到这些,张仪不禁潸然泪下。

这位门客一看张仪哭了,就拱手告辞,临走前,这位门客回头说道:“对了,苏大人让我转告您,望您辅佐秦王,维持合纵之约,让七国从此永无战争,化干戈为玉帛,黎明百姓从此安居乐业,这也是你们老师的心愿呀。”

听到这番话,张仪拱手说道:“请您转告师兄,他的话,我一定牢记在心,他的恩情,我也会涌泉相报。”

当然了,世间万物都有一个期限,我所谓的报恩时间,就一年。

说是一年,实际上也就一天。

苏秦的使者走后的第二天,张仪就进献秦惠文王“连横”之计,条条针对苏秦的“合纵”之计。

这就不能怪苏秦了,于情于理,你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你这手也太失误了。作为一个天下奇才,张仪当然也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如果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那么他的能量就会被无限释放,何况这还是大秦帝国的舞台!

就算往感情方面说,张仪要报苏秦的恩情,但是他也要对秦惠文王尽忠呀,当恩情与国家利益放在一起的时候,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唯有利益,才是决定政治路线的最终标准。

秦国需要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要打破苏秦的“合纵”。面对这个问题,张仪怎么能够不施展才华呢?可见,苏秦把张仪送到了秦国,张仪并没有成为“合纵之术”的奠基人,反而成为了苏秦的掘墓者。苏秦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悔得肠子都青了。

如何破坏苏秦的“合纵”呢?张仪认为,六国看似铁板一块,实际上各怀鬼胎,只要找到它们其中一个薄弱环节,将其砍断,整个合纵就会不攻自破。

这个薄弱环节是什么呢?张仪指着地图,对秦惠文王说道:“就是它,魏国。”

魏国是六国之中与秦国领土接壤最多的国家,也是张仪的故乡。

从地理角度讲,因为双方挨得近,所以只要一开战,秦国就喜欢找魏国开刀,因此在东方六国中,魏国受秦国迫害最为严重。

除了地理原因以外,魏国衰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留不住人才。如果要列一张人才流失排行榜的话,魏国绝对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更可悲的是,流失人才也就算了,这些流失到秦国的人才,全都倒打一耙,拿自己的祖国开刀。你说,这叫什么事。

“助秦伐魏”的这些“魏奸们”,前面已经有了一个商鞅,现在轮到了张仪,而在他们后面,还有两个为秦国效忠的魏国人,这两个人在陷害祖国方面,不仅更狠,而且还让魏国彻底亡国。魏国的苦,看来只有自己才能知晓了。

这两个人,一个叫范雎,另一个叫尉缭。

为了让魏国脱离合纵联盟,张仪亲自去游说魏王,虽然他费尽口舌,说的天花乱坠,最后自己口干舌燥,也没有打动魏王。魏王最后表示:“誓死不背叛合纵。”

算你狠,既然你誓死不背叛,那你就去死吧!

文的不行,张仪立刻改变政策,动用武力解决!

公元前328年,在还了苏秦“一年”的恩情后,张仪率军攻打魏国,正式用自己的“连横之计”与苏秦的“合纵之计”开战。这一战,秦军的“虎狼之师”横扫整个魏国,斩杀魏军无数,还一举拿下了魏国的重镇蒲阳城。

面对秦国的进攻,苏秦惊讶地发现,六国签署的合纵盟约,犹如白纸一张。看见魏国被秦国欺负,除了韩国意思意思派了一些部队在魏国边境“旅游”了一番外,其他国家,居然全都无动于衷!

这种场面,是苏秦没有想到的,却是张仪未卜先知,一览无遗的。

张仪非常清楚,所谓的六国合纵,根本就是一场闹剧。

从地理上说,韩、赵、魏这三个国家与秦国接壤,它们当然希望联合起来抗秦。但是另外三个国家,燕、楚、齐这三个国家根本不与秦国接壤,秦国的战火根本烧不到自己,既然自己领土没事,犯得着去给别的国家卖命吗?

另外从现状考虑,六国也是一盘散沙。这六个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六个政治集团,它们追求的利益也完全不同。虽然联合抗秦,抵制秦国的侵犯是它们的利益所在,但这个利益,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发展自己,壮大实力,才是这些国家的根本利益。

如何壮大自己呢?总不能指着天下掉馅饼吧。唯有攻占别的国家,抢夺别人的土地资源,才是唯一的出路。鉴于这种原因,一旦六国内部开战,他们先前签署的合纵盟约,就会不攻自破。

后来的事情,完全跟张仪预想的一样。秦魏之战后不久,先前不闻不问的齐国,居然趁火打劫,从东面出兵攻打魏国,在“观津一战”中大败魏军,也抢夺了很多魏国的土地。

此时的魏王一定快气疯了。秦国欺负我,你们不帮我,现在居然在背后捅老子,你们还叫不叫老子活了。

公元前322年,魏王正式宣布脱离“合纵”,投入秦国的怀抱,参加秦国的“连横”。至此,维持了20多年的“六国联合抗秦联盟”,彻底土崩瓦解。

看到这种局面,秦惠文王这个乐呀:“早知如此,寡人二十年前就出兵了,你看这些年把我憋的,终于可以吞并别的国家了。”

秦惠文王,您先别美,虽然魏国参加了“连横”,但是另外五国还处于“合纵”状态。而且对于合纵的缔造者苏秦来说,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全力反击的。

“合纵”与“连横”之间的大战,好戏才刚刚上演。

五国伐秦

虽然让魏国脱离了“合纵”,但是张仪清楚地知道,魏国弱小,屈服是迫不得已的,一旦强秦采取高压政策,魏国这种墙头草的国家,一定会重新投入到“合纵”的怀抱。

要破解六国的合纵联盟,必须拿强国开刀。这六国当中,谁是强国呢?

南方荆楚,北方鲁齐,均乃强国矣。更烦人的是,这两个国家居然还联盟了。要知道,在签署“六国联合抗秦”的盟约外,这两个国家还签署了一份“两国世代友好,永不讨伐”的盟书。如果这两个国家彻底联起手来,秦国肯定赢不了。因此,必须要拆散它们。

楚、齐,这两个国家,到底要拆散哪个呢?

当然是楚国。

如今的楚国,已经完成了改朝换代,老国王已经驾崩,太子已经登基,被称为“楚怀王”。如果你有印象的话,这位楚怀王,就是前面那位丢失玉璧、差点把张仪打死的楚国太子熊槐。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年你把我打得那么惨,现在老子是大秦帝国的宰相,不报此仇,更待何时!

公元前320年,张仪给楚怀王送去了一封信,上面全是极其嚣张的句子:“当初我没有偷你玉璧,你却叫人把我打个半死。如今老子牛了,我要报仇雪恨。我告诉你,你好好守卫自己的国家,因为我要回去偷盗。这次老子不偷玉璧,要偷你的国家。”

楚怀王看完这封信后,当时就把书简砸了。小小张仪,真是小人得志,鸡犬升天了。寡人的那块玉璧,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我不找你算账也就罢了,你居然还敢威胁一国之君,真乃气炸我也!

就在楚怀王暴跳如雷的时候,底下太监启奏道:“回禀大王,赵国武安君苏秦,有事请奏。”

“来得正好,寡人正好有事找他,快请。”

公元前318年,在苏秦的不断努力下,在楚怀王的鼎力支持下,楚、韩、赵、魏、燕组成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

敌军来犯的消息传达后,秦国上下一片“欢腾”,正愁没仗打呢,没战斗怎么砍人头,没人头怎么致富。老子不打你,你还敢送上门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斗志高昂的秦军,根本不守函谷关,他们直接与五国野战。在这场战斗中,秦国将领采取“避实击虚”的作战办法,专门把韩国的军队作为主要的目标。

韩国的军队本来就弱,这次参加合纵活动,本来就想重在参与,在其他国家后面随大溜儿。这倒好,秦军抛开其他国家不管,专门找我单挑,我哪是秦国的对手呀。

一战下来,韩国被秦国打得溃不成军,全面溃败。赵国、魏国、燕国一看,韩国都溃败了,他们也就无心恋战,望风而逃了。最后没有逃跑的,只有楚怀王了。

秦军一看,楚国居然不逃,是条汉子,立刻全军进攻,与楚军交战在一起。这一战下来,秦军直杀得楚军丢盔卸甲,一泻千里。面对这么一支“虎狼之师”,楚怀王吓破了胆,彻底被打服了。从那以后,楚怀王一直“闻秦色变”,他这一生,除了特殊情况外,根本不敢再与秦国交战。

第二年,公元前317年,不甘心失败的苏秦又组织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合纵,这次是齐国带头,其他参加的国家,还是韩、赵、魏、燕这四国。本来还有楚国的,但是经过上次的大战,楚怀王的心里明显有了阴影,他死活不去。最后,这次讨伐秦国的国家,还是五个。

这次的五国联军,比上次增加了不少兵力,为了最终的胜利,赵国还向匈奴借来一万骑兵。所以此次出征,可谓盛况空前,奢侈无比了。

人再多也没用!秦军一看,你们居然还敢来!好,老规矩,先拿韩国祭旗。

可怜的韩国,又一次成为了众矢之的,它被秦国揍得这叫一个惨。一战下来,韩国几乎全军覆没。而其他国家这次长了教训了,面对强秦的攻击,他们赛跑似的撤退,居然毫发无损,全都顺利地逃回了国。

这两场战斗后,山东六国没有一个敢正视秦国,更没有一个敢提攻打秦国的事情了。在公元前316年,韩国正式宣布脱离“合纵”,投入秦国的怀抱。

对于韩国的这种举动,我表示万分理解,如果我是韩国国君,我也会这么干的。如果再跟着其他五国混,不定被坑成什么样呢。

除了韩国的政策发生改变外,楚国内部也在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因为惧怕秦国,楚国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主张“绝诸侯亲秦”,另一派则主张“联诸侯抗秦”。主张“绝诸侯亲秦”的大臣,有很多人,他们包括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郑袖等;主张“联诸侯抗秦”的大臣,只有一个人,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

张仪坑楚王

如果从楚怀王内心出发,他是畏惧秦军,想和秦国交好的。但是现实是,大臣屈原不干,这可是一位直言进谏、视死如归的大臣,如果没有一个“契机”的话,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这个“契机”,说来就来。

公元前313年,为了寻求“共同发展”,张仪来到了楚国。

张仪的到来,让楚怀王万分惊恐,他知道张仪被自己侮辱过,如果张仪提起此事,场面就会异常难堪。好在张仪很是大度,那件挨打的事情只字不提。张仪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秦、楚两国的友好。

张仪说道:“当今天下七雄中,只有秦、楚、齐三国最强。而齐、楚两国势均力敌,天下的大势还得看秦国。如果秦国与齐国联手,则齐强楚弱;反之,如果秦国与楚国联手,则楚强齐弱,您说对吧?”

楚怀王卑微得点头哈腰道:“对、对、对,您说的是。”

看见楚怀王这种表现,张仪差点没乐出来,他继续说道:“天下的格局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秦王只愿意和楚国交好,如果您愿意与齐国断交,我们不仅与您结成友好联盟,还愿意给您六百里土地。”

秦国给我六百里土地?天下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楚怀王当时就乐疯了,他高兴地说道:“好、好、好,楚国立刻与齐国断交!”

第二天,当楚国大臣知道了这件事后,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那些主张“绝诸侯亲秦”的大臣,居然开始向楚王祝贺了;而其他大臣大多选择了沉默,唯有屈原,表示坚决反对。

屈原大声说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我们要是与齐国断交,就会大祸临头,后悔莫及了。”

听到这番话,楚怀王大怒:“你知道什么?寡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我有什么大祸,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此时的屈原,也不管不顾了,他继续说道:“大王息怒,为什么秦国会给咱们六百里土地,那是因为齐国与楚国是联盟,秦国只能来讨好我们。如果我们与齐国断交,我们的力量就削弱了。到时候,如果秦国反悔,赖账不给了,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这番话说到了很多大臣的心坎里,鉴于张仪之前的表现,连自己的师兄都能欺骗,就是一个言而无信、反复无常的小人,这种人的话怎么能够相信?一时间,楚国的朝廷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

此时的楚怀王,哪里听得进这些话,他就一门心思“与齐国断交,拿到那六百里土地”。眼看争持不下,屈原退一步建议道:“既然大王已经决定了,那么,一定要先拿到那六百里土地,再和齐国断交。”

“先拿地、后绝交”,这是反对派们最后的底线,楚怀王也只能答应。事后,他将这次商议的结果告诉了张仪,张仪微微一乐说道:“好呀,请大王派个人与我回咸阳,我立刻办理此事。”

楚怀王一听,大喜,他立刻派大臣逢侯丑出使咸阳,接受那六百里土地。一路无语,等快到咸阳的时候,突然之间,张仪从马车上摔了下来,从此以腿上骨折为由,在家闭门养伤,而逢侯丑则留在客栈,静等消息。

逢侯丑在客栈里一等就等了整整三个月,他是见秦王不得,见张仪也不得,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将这里的情况如实向楚怀王禀报。

楚怀王一看逢侯丑的奏折,就自己“理解”道:“这是秦王在怀疑我的诚意呀,我必须让他知道,我与齐国已经彻底决裂。”

一时间,楚国大军在齐国边境无故生事,挑起边境上的战争。楚怀王这么一折腾,齐王彻底不干了,他不仅撕毁了齐、楚之前的盟约,还派使者入秦,约秦王一起去攻打楚国。

就在齐国使者入秦的时候,张仪接见了楚国使者逢侯丑。这次会见,张仪很守信用,他直接拿出了办理土地手续的文书。看见张仪没有食言,逢侯丑很是高兴,自己等了三个月,终于可以完成使命,返回祖国了。

但接下来,逢侯丑就高兴不起来了。

张仪笑呵呵地拿出一张地图,开心地说道:“从这里到这里,正好六里,这就是我答应送给楚王的土地,还请笑纳。”

逢侯丑一听,舌头吐出来半天,差点没有回去,他愤怒地说道:“有没有搞错?六里?你答应我们楚王的,可是六百里土地!怎么会是六里!”

面对逢侯丑的质疑,张仪微微笑道:“六百里?那是你们楚王听错了,秦国的土地,都是用将士的血汗一尺一寸积攒起来的,怎么能够白白送人?何况还是六百里这么多的土地,所以一定是六里。”

见张仪要无赖到底了,逢侯丑无奈,只能够灰溜溜地回到楚国,将张仪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楚怀王,楚怀王听后勃然大怒,在不听屈原等人的劝阻下,发兵10万,攻打秦国。

五国联军都打不过秦国,一个孤军奋战的楚国,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秦惠文王听说楚国派兵来打自己,立刻派大军魏章、甘茂率大军10万迎敌。而齐国,也履行了最新与秦国签署的条约,派5万精兵,协同秦军作战。

这一仗下来,楚国抵挡不住秦、齐两国的前后夹攻,它被打败,10万人马只剩下两三万。楚国不仅没有拿到那六百里土地,反而让秦国夺取了汉中一带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最后无奈,只能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元气大伤。

不管楚怀王是什么心情,这场博弈,他彻底地输了,而且还是一败涂地。

看见五国合纵彻底崩盘,苏秦这个心疼呀。为了挽回这种局面,苏秦只身前往齐国,继续游说齐国国君,光复六国合纵的局面。

后来记载苏秦的历史,就有一些错漏百出了。

一个版本说:为了助燕国伐齐,苏秦在齐国当上了一名卧底。后来,齐国国君发现了燕国的诡计,查明了苏秦的奸细身份,就将他五马分尸。

另一个版本说:苏秦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他的改革触动了齐国上层人士的利益,这些人不甘心束手待毙,就雇用了一名刺客,将苏秦暗杀了。

这两个版本,均出自司马迁写的《史记》。相信哪个,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不管怎样,公元前317年,一代纵横大师苏秦,客死齐国,享年不详。

苏秦就这样死了,随他一起死的,还有那六国合纵的伟大事业。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把六国拧成一股绳了。六国未来悲惨的结局,从这一刻起,正式拉开了序幕。

对于苏秦的死,张仪应该是痛不欲生的。从此之后,他在世间,不仅少了一位好师兄,还少了一个好知己、好对手。

没有你的天下,打赢了又如何?

想到这些,张仪正式提交了离职信,反正对手没了,自己也干得不痛快,不如解甲归田,没准还能给自己留一个全尸。

为什么张仪干得不痛快呢?原来,最信任他的老板,那位秦惠文王,已经于公元前310年驾崩,新的秦王即位,史称秦武王。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的秦武王,表面上器重自己,实际上处处排挤张仪。为了留一条全尸,聪明的张仪选择了功成身退。

对于张仪的离职请求,秦武王立刻就批准了,且唯恐他反悔,当即昭告天下,发退休金让他走人。虽然明显不够意思,但是张仪并不在意,因为他欣慰地知道,他这一生,已再无牵挂。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六国结盟,则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则土地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合纵者,合众弱以攻强;连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

而掌管这“合纵连横”者,我们称之为“纵横家”。

现在的那些“纵横家”们,已经从最基本的外交领域,慢慢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那些“用最优美的语言,干着最龌龊事情”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纵横家。

为什么这么评价呢?因为纵横学在中国文化思想上,就是一个奇葩。

如果把中国所有的谋略比成一本书,那么儒学,无疑是最精美的一页;道学,应该是最聪明的一页;法学,应该是最狠毒的一页;兵学,应该是最冷酷的一页;阴阳学,应该是最神秘的一页;而纵横学,应该是最无耻的一页。

作为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和张仪,只是把战国七雄当成了一盘棋,一盘可以随意摆动的棋。他们既不像庄子、老子那样清高,也不像商鞅、孟子那样为理想而奋斗,他们的信仰只要权和钱,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他们的行为方式只剩下欺骗、狡诈、残忍,等等,而崇高的理想和高贵的品质,却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

不管后世如何美化他们,在我眼里,苏秦和张仪都是一丘之貉。张仪骗楚王,坑师兄,这些事情件件龌龊。但是苏秦坑魏王土地,骗六国相印,替燕国疲齐,这些事情,也不比张仪光明多少。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只有战国时期这种“合纵连横”的时代,才能造就纵横家这一神奇的产物。作为历史的产物,无论纵横家们是“无耻至极”,还是“功劳巨大”,他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并且向后世传述着自己的理论和思想。

壮哉,苏秦张仪,纵横战国,棋逢对手。

奇哉,合纵连横,百年之后,依旧永恒。

公元前309年,继苏秦之后,一代纵横大师张仪,病死于故乡魏国大梁城。至此,那场改变中国历史的“合纵连横”大战,彻底落下了大幕。

经过这场“合纵连横”大战后,现在的战国格局,秦国一支独大,六国一盘散沙。历史已经赋予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而此时的秦国,正在发生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

在张仪死后两年,那位罢免了张仪的秦武王,居然离奇逝世了,享年22岁。

秦昭襄王登基

作为一代帝王,秦武王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他曾经说过:“我想开一条通过三川的路,去洛阳看看周王朝的都城,那样死了也不留遗憾了。”

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秦武王的野心,他不仅想效仿周室王朝当天子,更想要称霸天下。但是,你要是想称霸天下,就好好地活,别搞那些歪门邪道的运动呀。

《秦王记》记载,这位秦武王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他不仅喜欢跟人比脚力(类似于摔跤的一种活动),还特别喜欢一项运动:举重。

古时候的举重,不是现在比的杠铃,而是举一种三条腿的鼎。作为选拔武将的标准,“举鼎”可算是历史悠久了。后世中,西楚霸王项羽举过,大明战神常遇春举过,就连“千古争论不休”的施琅也举过。可见,这真是“举鼎恒久远,一鼎永流传”呀。

作为一代帝王,秦武王组织这种活动选拔武将无可厚非。但是,秦武王不仅是一名组织者,他还是一名选手!每次举办这种活动,他都报名参加,而且一直参与其中,乐不可言。

乐到头了,就该悲了。在一次举鼎比赛中,也不知道是准备不足,还是缺乏教练的指导,秦武王举鼎失败,他不仅被鼎砸断了腿,而且伤势极其严重,没过多久,就因伤病去世了。

秦武王这一死,他是解脱了,秦国彻底乱了。因为他死的时候只有22岁,而且他在位只有3年,这哥们儿天天练举重,都忘了生孩子了。

秦王没有孩子,国家没有储君,那还不乱套了!

最后在秦武王的太后、秦武王的皇后以及当朝大臣魏冉的推荐下,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燕国的质子嬴稷,荣登大殿,登基为新的秦王。

这位新秦王,就是那位打赢长平之战,为嬴政横扫天下、铺平道路的秦始皇曾祖父,秦国的秦昭襄王。

历史上的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登基,一直到公元前251年才逝世,他在位时间长达56年。在中国历史上,他的在位时间纪录,长久无人打破,整整把持了1800多年,直到清朝的康熙、乾隆登基,他的纪录才被打破,金牌才变成了铜牌。

在位这么长时间的秦王,如果不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才叫新鲜呢!

为了统一天下、灭掉其他六国,在秦昭襄王登基后的第五年,他就把自己的魔爪伸向了楚国。

为什么是楚国呢?因为现在的国君楚怀王,就是一个“猪头”,不欺负他,欺负谁呀。

在被张仪坑骗,兵败大秦后,楚怀王想明白了,满朝文武大臣全是无能之辈,只有一个人可以器重,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本来姓屈名平,原是他的字。本来人家叫“屈平”,但是大家一直叫“屈原”,从古时候一直叫到现在,也就不改了。

小时候的屈原,热爱读书,知识丰富,不仅熟读各种政事、历法、典章、制度,而且还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绝对是一个牛人。当然了,在记录牛人的历史上,这些事情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我们也就不评价了。

屈原长大从政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多次向楚怀王进言。对内,要选贤任能,裁减那些无能之辈,改革政治,削减贵族的特权,减轻百姓赋税等;对外,要东联齐国,西抗大秦,反对向秦国割地求和。但是,他的这一系列主张,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救国的抱负一直也就没有实现。

在被秦国打得大败、丢掉汉中等地后,楚怀王想明白了,他命令屈原出使齐国,表达当年背叛齐国的忏悔之意,并重新商量齐、楚结盟之事。屈原也不负众望,齐楚得以重新结盟。

事实证明,让屈原出使齐国的事情,是楚怀王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件正确的事。

当秦昭襄王获悉此事后,知道这件事情对秦国不利。为了毁坏这个联盟,他就派人送信给楚怀王。

对比以前张仪的书信,秦昭襄王的书信,态度是“极其诚恳”的,这封信的大概内容是:“秦楚两国本来是兄弟之邦,友好盟国。以前受小人的挑唆,咱们才发生了误会,为了今后永远地消除兵戈之争,我恳求楚王到武关(今陕西商县)来,咱们把酒言欢,缔结盟约。”

看完了这封信,楚怀王脑袋都大了。如果去,已经被秦人坑怕了,此行必定凶多吉少;如果不去,就会惹恼秦王,无端招来战祸,这可叫我咋办?

无奈的楚怀王,只能求救于大臣。屈原第一个说道:“大王,绝不能去,秦人从来不讲信义,之前咱们已经被张仪坑苦了,这次绝对不能再上当。”

屈原的话,虽然句句属实,但是,始终没有说到楚怀王的心坎里,就在楚怀王心里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儿子公子兰前来觐见。

公子兰说道:“这点事情,还用这么商量吗?您忘了,您的儿媳妇可是秦国人,秦楚两国可是亲家,亲家约您见面,这有什么好怀疑的?而且这次秦国主动与我们示好,求我们同盟,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好事呀,您可千万不能听信屈原的话,耽误了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

公子兰的这番话,句句说到了楚怀王的心坎里,他喜笑颜开地说道:“吾儿说的甚是,明日寡人就动身。”

看见自己老爸这么高兴,公子兰更是高兴:“不把你骗到秦国,我如何做楚王。”

原来,这是一场惊天的大阴谋。楚怀王有二十多个儿子,公子兰排行靠后,而且他也不是太子。为了当上楚王,他就秘密结交了一些朝廷重臣,意图谋朝篡位。可惜他们等了很久,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秦王约楚怀王去武关见面,此时不动手,焉等何时?他们这些人就商量好了,无论如何也要撺掇楚王去赴约。

楚怀王出发那天,悲愤的屈原流着眼泪,拽住车辆劝阻,哭喊着请楚怀王不要去。结果还没等楚怀王说话,公子兰这帮人就把屈原推攘到了一边,可怜的楚怀王,只能在一头雾水中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后面的事情果然如屈原预料的那样,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秦昭襄王抓了起来,秦昭襄王逼迫他把“黔中之地”割给秦国,楚怀王虽然没骨气,但是这种原则的问题,他誓死不从。秦昭襄王无奈,只好先把他软禁到了咸阳。

公元前296年,在被秦昭襄王软禁三年后,楚怀王在极度的悲愤中,郁郁而终,享年64岁。

楚怀王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干一件错事不难,干一件“猪头”的事情也不难,难的是他干了一辈子的错事,当了一辈子的“猪头”。从这方面看,楚怀王真是一个“极好”的猪头。

楚怀王被软禁期间,公子兰的大臣们发动叛变,他们极力拥护公子兰登基,废除原太子公子横。但是在屈原等一批大臣的极力反对下,这些人没有法子,只好拥护原太子——公子横登基,这就是楚襄王。

作为楚国有名的“昏君”,楚襄王登基后,他立刻采取“亲秦政策”。为了表示诚意,他让自己的太子到秦国当人质。这位太子,就是死活生不出孩子、被毛遂骂的体无完肤的楚孝烈王。

外交方面,送走自己的孩子,内政方面,楚襄王也绝不含糊。那些刚正不阿、反对亲秦的大臣,一个都不能重用;那些阿谀奉承、亲秦友好的大臣,全部升官发财。

在这个政策下,耿直的屈原不被重用,意图谋反的公子兰却当上了大官,他还取代了屈原的位置,当上了新的令伊(相当于宰相)。

如今的楚国,诞生出了这么一位“杰出”的君主。我仿佛看见,那个昔日强大的楚国,正在急速地走向衰落,十个屈原也拉不回来了。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楚国的现状,顽固的屈原接连上书,他提出各种改革图强的办法。但是,他的这些建议全都落在了公子兰的手里;他的那些治国大计,不但没有实施,反而招来了公子兰等人更大的仇恨。

为了把屈原驱逐出朝廷,公子兰等人就给屈原捏造了很多罪名,说他自恃清高、目中无人、祸乱朝纲、诽谤君主等。面对这些“罪证”,那位自认为“英明神武”的楚襄王,居然连调查都省了,他直接撤销了屈原三闾大夫的职位,把他流放到长江南面的蛮荒之地,并且放下狠话:“不经允许,不得回国。”

流放中的屈原,他时刻惦记着楚国的安危,他多么希望楚襄王能够回心转意,把他召回国都,让自己拯救国家的命运呀。然而,除了各种失望、伤心和悲痛外,屈原什么都没有得到。

痛苦中的屈原,同时看到了更加痛苦的楚国百姓。看到这些贫苦的百姓,想到秦国的暴行,楚王的昏庸,小人的丑陋,祖国的灾难,屈原忧心忡忡、泪流满面。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贯彻自己的信念,屈原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无数辉煌无边、脍炙人口的诗句。可惜的是,这些辉煌的诗句,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灵世界,却无法改变这个丑陋的现实世界。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国都“郢都”,焚烧“夷陵”楚王宗庙,楚襄王被迫迁都到寿春城。听到这一消息后,屈原悲痛欲绝,为了不看见自己祖国亡国,在这年的五月五日,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终年62岁。

据说屈原死的时候,当地百姓纷纷去寻找他的尸体,但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后来,当地人就往汨罗江里扔糯米、米团,据说这样可以把鱼虾喂饱,他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还有人往河里倒雄黄酒,据说这样可以把蛟龙水兽药晕,他们就不会伤害屈原了。

此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当地的百姓就会驾船下水,把这些东西撒入江中,以这种方式纪念屈原。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今天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最后变成了我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当然了,屈原留给我们的,绝不是那“端午节”、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则是他的信仰,一种足以改天换地的信仰。

由于屈原当过三闾大夫,即掌管楚国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宗族事务官。所以楚国人民相信,在屈原的带领下,楚国三王族一定可以复兴,楚国也一定可以繁荣昌盛。

因此从这一刻起,楚国诞生了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后来,在秦国的不断攻击下,这句话的解释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即使楚国就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人。”

再后来,即使有这种信仰,楚国还是灭亡了,它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而这句话,也就成为了秦国人茶余饭后的一项消遣。

但是,永远不要小看信仰的力量,不管何时、何地,只有还有拥有这种信仰的人,总有一天,他们一定能够毁天灭地,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公元前206年,伴随着阿房宫的熊熊烈火,屈原死后的誓言终于兑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灭亡秦国的那两位英雄,刘邦、项羽,皆是楚国人。

统一天下的方针——远交近攻。

在坑苦了楚国后,秦昭襄王继续再接再厉。这次,他瞄准的是东方的另外一个大国,齐国。

六国之中,以齐、楚两国最为强大,因此会威胁秦国的霸主地位,所以一定要压制下去。从这一点出发,秦昭襄王出兵攻齐,无可厚非。

但是,秦昭襄王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细节决定命运,如果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那么秦国统一天下的日子,还将遥遥无期。

就在这个时候,秦昭襄王看见了一封书信,一封足以改变秦国命运的书信。大概意思是:

“我在您这里已经一年了,但是秦王一直不肯召见我。如果再不召见我,我就走了。不过在我走之前,我要先说一件事,秦王您已经犯下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事关重大,我需要面谈,如果面谈后您认为我讲的不对,可以立刻劈了我。”

落款人,魏国大夫范雎。

这封云里雾里、欲言又止、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书信,立刻吸引了秦昭襄王的注意,他急切地想知道,这封信的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除此之外,秦昭襄王还有一个更大的疑问,在我的六国说客名册中,魏国的名单上根本没有叫范雎的人。这个写书信的范雎,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就不能怪秦昭襄王了,这是范雎自己的失误。他已经忘记了,为了活命,他现在的名字叫张禄。

好好的,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名字呢?这笔烂账,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为了向齐国报仇,就派大将乐毅率领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攻齐。这一仗下来,齐国大败,失掉了70余座城池,齐国也险些亡国。后来,齐国大将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这才保住了差点亡国的齐。

齐国复兴后,魏王害怕齐国报复自己,就与自己的相国魏奇商量,派大夫须贾出使齐国,以通友好。须贾知道此行事关重大,为了增加游说的成功率,他就带上了自己最得意的门客——范雎。

范雎,土生土长的魏国人,年轻的他想凭借一腔热血,为祖国干出一番大事,但是由于魏国“等级森严”,家境贫寒的范雎,只能先投靠在须贾的门下,成为他的一位门客。

此次出行,范雎认为这是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在游说齐王的过程中,他异常地卖力。虽然范雎很努力,但是他的主人须贾不仅无所作为,还老扯他的后腿。这么一来,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和谈的事情也没有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须贾惊讶地发现,齐国出现了一件“怪事”。对自己异常冷淡的齐王,居然送给自己门客范雎一份大礼,整整十斤黄金和一些牛肉美酒。

原来,齐王看见范雎善于谋略,认为他是一个奇才,所以就想拉拢他,送这些礼物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结交他,让范雎为齐国服务。

齐王不知道,他的这一友好举动,不仅没有给范雎带来好处,还彻底坑苦了范雎。

看见齐王给自己送礼,清醒的范雎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自己的主人受齐王的白眼,自己反而受到齐王的嘉奖。这不是挑唆他们主仆之间的矛盾,陷自己于难堪吗?

对于齐王的礼物,范雎一再推辞,死活不敢要,并且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主人须贾。殊不知,须贾这个人,自己没有什么本事,还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知道这件事情后,须贾大为恼火,他认为,肯定是范雎透露了魏国的国家机密,这才受到了齐王的嘉奖。为此,他耿耿于怀,但是这里毕竟是齐国,在人家的地盘上,须贾不敢放肆,只是让范雎收下了牛肉美酒,而那十斤黄金,都如数退还了回去。

退还了黄金后,天真的范雎以为这件事情就过去了,但是,他哪里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才刚刚开始。

过了几天后,须贾认为再留在齐国也于事无补,所以就返回了魏国。这次无功返魏后,须贾怎么想怎么窝火,他就把怒火撒在了范雎的身上。在汇报出使工作的时候,须贾对相国魏齐说道:“此次出使之所以失败,原因是范雎私下通齐,泄露了魏国的机密。而范雎里通卖国的证据,就是齐王送给了他十斤黄金,还有无数的牛肉美酒。”

魏齐也是一个糊涂蛋,一听怎么着,我这里有内鬼!他立刻逮捕了范雎,并且严刑逼供,让范雎招认通齐之罪。

对于这件事情,范雎连连喊冤,以口相辩。魏齐理屈词穷,见辩不过范雎,反而更加愤怒,他就命令自己的家臣:“往死里打,务必让这厮招供!”

命令一出,这些家臣立刻玩命地揍范雎,他们打掉了范雎的牙齿,不仅让他血溅满面,还打折他身上好几根肋骨。

范雎看见自己无处申冤,只得大叫一声,随后口吐鲜血装死。魏齐信以为真,真的以为范雎死了,就命人用凉席卷起范雎的尸体,扔在了厕所中。这还不算,魏齐还告诫自己的宾客,这就是通敌者的下场。为了杀一儆百、引以为戒,这些宾客就在魏齐的授权下,轮番在范雎身上撒尿,故意践踏、侮辱范雎,以警示后人。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范雎偷偷地向周围望去,只看见一个看守在旁。范雎便对这个看守说道:“你若放我出去,日后一定重金酬谢。”看守贪利,就动了心,他对范雎说道:“你继续装死,我来想办法。”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名看守对魏齐说道:“这个死尸腥臭熏天,应该处理掉了。”此时的魏齐正喝得酩酊大醉,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就这样,在这位看守的帮助下,范雎终于死里逃生,逃过了这一劫。

幸存下来的范雎,为防人耳目,就改名为张禄。就在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派遣的使者出使魏国,张禄为了向魏齐报仇,就主动去找这名使者求职,一番面试后,秦国使者认为张禄是一个天下的奇才,就带着张禄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

张禄来到秦国的时候,已经是秦昭襄王三十六年了。这三十六年中,秦昭襄王南征北战、战功显赫,不仅囚禁死了楚怀王,还一举攻下了楚国的国都,而且对赵、魏、韩三国的战争,也是大获全胜。

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使得秦昭襄王志比天高。除了自己外,他根本不相信这个世上的其他人,因此也不相信范雎的本事,即使有秦国使者的举荐,秦昭襄王也还是没有接见他。

虽然秦昭襄王没有接见范雎,但是也没有轰他走,还是让他留了下来,只是让他住很差的宾馆,吃很差的饭。范雎报仇心切,他知道普天之下,只有秦国能替他报仇,即使这样的待遇,范雎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这一留,范雎就整整等了一年。虽然生活窘迫,但是范雎的视线,始终关注着秦国的一举一动。而且在他的心中,正在酝酿着一条计谋,一个秦国吞并六国的通天大计。

就在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命令部队攻齐,范雎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会。他知道,这次的军事行动存在着一个致命的漏洞,而这个时候上书,秦昭襄王一定会接见自己。

果不其然,范雎的书信立刻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注意,他立刻召见了范雎。

这次会见是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的,双方行过君臣礼后,范雎首先说道:“秦之强大,无人可敌,如果大王要统一天下,制伏诸侯,就如同猎狗在抓一只瘸腿的兔子,但是现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则是出谋划策的失职,大王的失误呀。”

听到这番话,秦昭襄王满脸不悦,他愤愤地说道:“寡人有何失误?”

范雎答道:“大王要去攻打齐国,这绝不是一个好计策。攻打齐国,必然要跨越韩、魏两国,如果出兵少了,不足以败齐,如果出兵多了,又会耗损秦国的力量。如果打败了,会让秦国蒙羞;如果打胜了,所占的地秦国根本无法管理,只能让韩、魏两国从中渔利,因此,伐齐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番话,说得秦昭襄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长跪在范雎的面前,语气诚恳地说道:“今日得见先生,聆听先生的教诲,真是上天的恩赐呀,还望先生毫无保留地赐教。”

秦昭襄王的这一举动,把范雎感动得哇哇的,看看秦国的国君,再瞅瞅自己祖国的首脑,秦国之所以强大,原来从根上就已经分出高下了。

范雎立刻行礼说道:“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至此,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兵法,正式出炉,它的名字叫:远交近攻。

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这一总体战略路线,并且还给出了具体的方案,六国当中,先安抚够不着的燕、齐两国,然后再威慑赵、楚两国,迫使他们屈服,最后全力攻击韩、魏两国。韩、魏两国灭亡了,赵、楚两国还能存活吗,四国皆灭,燕、齐两国还有何惧哉。

从这一刻起,经过了无数代秦王的混乱后,秦国终于使用了正确的方法,走上了克敌制胜的道路。

现在的秦国,已经走上了统一天下的正轨,只要它自己不出现重大错误,它所拥有的资源、人口都将发挥出重大作用,虽然距离统一天下还遥遥无期,但从这一刻起,秦国统一天下的结局已经尘埃落定,不可能被更改。

第二天,秦昭襄王就任命范雎为客卿,与他一起商量国家大事。而秦昭襄王交给范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用尽一切办法收拾魏国。

对于这个任务,范雎甚是高兴。至此,那场永远不变的“好戏”,又开始了。

继商鞅、张仪之后,同为“魏国臣民”的范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什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他的辅佐下,魏国损失惨重,为了不亡国,魏齐就派须贾出使秦国求和。

须贾一到秦国立刻拜见了秦国宰相“张禄”。如果他知道这位张禄,就是被自己坑害的范雎,我相信他就是死,也绝对不敢去的。

如果你没有记错的话,范雎是一个“每饭之德必赏,睚眦之怨必报”的主,就是说一顿饭的恩德一定要还,瞪瞪眼睛的仇恨也要报复。范雎的眼里,一个小沙子都容不了,何况还是须贾这么大的花岗岩。

须贾不找范雎,他还时刻念叨你的“好”呢,这倒好,主动送上门了,那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须贾,今天我就成全你。

当须贾看见范雎第一眼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好奇,这个人居然没死?但他看见范雎第二眼的时候,他的第二反应就是恐惧了,恐惧使得他全身瘫痪,他一句话都不敢说,只能跪在地上浑身哆嗦。神奇的是,范雎居然没有要他的命,只是把他臭骂了一顿,好好羞辱了一番。最后,范雎告诉须贾,把魏齐的人头给我送来,否则兵发大梁城,直接去找魏王算账。

在这种情况下,魏齐只能四处逃命,最后他受不了这种生活,终以自刎告终。

魏齐死了,但是魏国的噩梦远没有结束,在范雎的谋略下,秦昭襄王不断地攻打魏国,战胜韩国,还打赢一场至关重要的“长平之战”。在远交近攻的策略下,秦国每取得一次辉煌的胜利,都离统一天下更近了一步。

公元前251年,当了56年帝王的秦昭襄王终于谢世,他留下的秦国,则是一个“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断三晋之途,破六国合纵,天下无不胆寒”的强大帝国。

我这一生,已了无牵挂。我相信我的后世子孙,一定能够继承我的遗愿,问鼎中原,统一天下。

至此,到秦王嬴政之前,秦国600年的历史终于结束。凭借之前35位国君的不断努力,如今的秦国,国富民强,繁荣昌盛,诸侯无不胆寒,它急切地希望有一位明主,统领着这艘超级战舰,完成之前所有秦国国君的夙愿,去完成历史赋予它必须完成的使命。

谁将会驾驶这艘战舰,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呢?

无须多问,历史已有答案。

同类推荐
  • 美国国父——华盛顿

    美国国父——华盛顿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的学术生涯

    我的学术生涯

    本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徐匡迪自述;第二部分是徐匡迪著述《我的学术生涯》;第三部分是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首发式上的讲话;第四部分是在《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首发座谈会上的发言;第五部分是《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序。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李冰传

    李冰传

    李冰是战国晚期秦国的蜀郡守。他主持修建的全世界现存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历经2200多年的岁月仍运转如常,灌溉面积超过800万亩,奠定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基础,他因此被蜀人尊为“川主”。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和遗迹考古,对李冰所处的时代、地域背景及其生平经历、水利功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客观的评价,恢复了因资料稀少而略显模糊的李冰的真实形象,不仅是一本严肃的人物传记,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
  •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唐朝始于李渊618年建唐,止于天祐四年梁王朱温篡位,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而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鼎盛时期连中亚的沙漠地带都受其支配,中华民族步入了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的美德以及他的言行。
热门推荐
  • 彼岸花开,归否

    彼岸花开,归否

    那年,她的不辞而别,她只扔下了一句话,便再也没有出现。他不信命运,去遍了天涯海角,但是却找不到她。现在,他们再次相见,结局会美好吗?
  • EXO之在一起就是幸福

    EXO之在一起就是幸福

    风雪沁和朴灿烈从小就结下了婚约,某一天,灿烈的妈妈打电话告诉灿烈说要让风雪沁住进他上学时的家里,而在朴灿烈家中,还有11名男生,她和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敬请期待吧!
  • 别拿本宫不当干部

    别拿本宫不当干部

    作为一个没啥本事的孤儿,眨眼间穿越,作为一颗政治与权利的棋子,反而被皇帝大肆“专宠”,对此她表示压力很大。作为被刻意推至风口浪尖的宠妃,不会武功不会医术不会写诗不会跳舞不会玩宫斗,撒娇耍无赖通通不好使,装糊涂单蠢只想保住一条小命,可那像个人妖似的美人皇帝咋就那么喜欢粘着她?
  • 花季心语

    花季心语

    每个人都有十八岁的花季,每个人的花季都不一样,我的花季心语就是你来过我的青春便好。——《花季心语》
  • 史上最强名利系统

    史上最强名利系统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热血青年获得神奇金手指之后的故事。数不清的奇异世界,不管是正常的平凡世界,还是拥有修为高深,实力非凡的仙侠之地,所有的人都会记住那一道宏伟的身影!“想上车?学生卡。”“千万不要在我面前装逼,你会死的很惨...”“年轻人,你在打我之前,需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叫做南神!”
  • 庶女传奇之翻手江山

    庶女传奇之翻手江山

    穿越到深山老林,遇到一贫如洗体弱多病烂好心的废柴男,顺手又捡一个骗吃骗喝小乞丐。莫名其妙被追杀,逃难漂泊也不可怕。黑衣刺客,异族王子,狠毒女侠,对我不利的统统拿下!
  • 论暴君的平凡生活

    论暴君的平凡生活

    -“暴君之路,不好走。”这是莫许从事多年而来的结论。人们说:暴君是生性残忍,杀人嗜血的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头!正值21岁的少女莫许:……人们说:暴君谁都不能忤逆!是会被砍头的!正哄着侄子好好吃饭却被喷一脸饭的莫许:……敲!某人甩碗。老子不干了!
  •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参与的这座城

    我参与的这座城

    她来到向往的这座城市伤害若是人生最宝贵的一课她是选择伤害还是受伤她与他和他终究选择伤害他
  • 计将

    计将

    夫计者多为权者。小者可计人,大者可计天下国。以计天下国者,须有善天下人之心。故上古君王尧舜与九臣计而得天下,四臣计而失天下。古华派弟子华子清下山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证了一个帝国的冉冉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