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68800000001

第1章 借鉴篇(1)

从小钟情《三国演义》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

毛泽东上私塾的时候,读经的方法还是死记硬背,老师不作讲解。另外,经书的内容大多是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难以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所以,无论是读经的方法,还是经书的内容,都令少年毛泽东反感。他后来在延安时和斯诺谈起当时的思想时说:“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按当时的教育思想,小说属于杂书,是不准学生看的。尽管老师严加防范,毛泽东小时候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毛泽东被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他不仅在家里偷着看,而且还常在学堂里看,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他就用一本经书遮住。

中国的旧小说,大多采用章回形式,各章回之间环环紧扣,情节、内容曲折生动,能抓住少儿心理,因而容易被少儿接受。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承认的那样,“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大概影响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小说中的主人翁,大多能力强大,气势盖人,人物形象鲜明。少年的行为大多以模仿为主,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少年模仿的理想对象。

毛泽东爱看旧小说,是受中国民间传统的影响。在中国民间,普遍盛行神勇崇拜。中国旧小说中的英雄豪杰是神勇崇拜的主要对象。翻开历史画卷,就会清楚地看到关羽、魏延、秦琼、杨业等历史人物,以及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传说人物都曾代代相传。从清中叶的某些民间教会门,到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间的神灵信仰呈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崇拜威武强悍、敢于冲杀的英雄豪杰,他们企图借助这类神灵的显赫名声,谋求逃避灾难。

少年毛泽东生活的偏僻乡村,正是神勇崇拜最盛行的地方。因为生活的环境越是艰苦,就越需要借助超人间的神力来缓解生活的压力,维持心理的平衡。所以,毛泽东周围的乡民都喜欢小说中的故事。毛泽东常常和他们互相讲故事,由于年幼的毛泽东记忆过人,许多故事,他读后都能背得出来,有些故事,他和乡民们讨论过多次。

后来他回忆说: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

少年毛泽东对农民为什么不能成为书中的主人公这一问题,经过长达两年的反复思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通过分析小说的内容,发现书中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他似乎感到农民和武将是处于对立的两个阶级。作为统治者的武将,正是通过对物质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去控制劳动者农民,去支配精神生产资料的。农民要成为书中的主人公,必须获得对土地等物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必须上升为统治阶级。这一发现在少年毛泽东的心里涌起了巨大的波澜,成为他后来为广大劳动阶层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的最初思想基础,也是他以后闹革命的动力源泉。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使他增长了阶级意识和反抗精神,他的心灵翅膀飞出了家庭,飞出了韶山,开始飞向了社会,飞向了国家和世界的广阔天地,同时也使他的救国救民之情在心中油然升起。

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击退曹兵,守住了新野城;毛泽东消灭守敌,攻下了白沙镇。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描写:诸葛亮出山后,曹操遣夏侯惇领兵十万,来攻新野。刘备请诸葛亮安排破敌。诸葛亮命赵云为前部诱敌;关平、刘封引五百军伏于博望坡后,准备放火;关羽、张飞各引一千军,分别埋伏于博望左右之豫山、安林,看见火起,即纵兵出击,并焚烧曹军粮草;又请刘备引军为后援;诸葛亮本人则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镇守新野县城。关羽、张飞皆疑其计是否灵验,众将初次见诸葛亮用计,亦疑惑不定。夏侯惇与副将于禁、李典等率军来到博望,赵云出战,诈败而退;刘备引兵接应,须臾亦退。夏侯惇欺其兵少力弱,放心追赶。时天色已晚,道路狭窄,李典、于禁恐遭火攻,忙提醒夏侯惇。夏侯惇猛省,但关平、刘封已开始放火,曹军顿时大乱。此时,赵云回军赶杀。关羽、张飞亦分头杀出,曹军尸横遍野,夏侯惇等狼狈逃窜。

这一仗完全按诸葛亮预计进行,关、张及众将皆心悦诚服,诸葛亮从此在刘备军中树立起威信。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9月11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带领部队向浏阳进军。这时,传来了一团四团拿下朱溪厂和平江龙门厂的消息,二团也按着起义军事行动方案发起了攻打萍乡的战斗。

兄弟团的消息鼓动着三团指战员的心。上庄离浏阳的白沙镇只有30里地。战士们按捺不住战斗激情,纷纷要求立即攻打白沙镇。

毛泽东为了掌握敌军虚实,特派汤彩之和陈沾奇化装成卖猪仔的贩子,深入白沙镇察看地形,并抓回一个熟悉敌军内情的外号叫“卢阉鸡”的暗探。

毛泽东和团领导听取了侦察员的详细汇报,又从暗探口中获得了白沙镇敌军的内情,便开始研究和制定攻打白沙镇的战斗方案。

毛泽东说:“白沙镇位于湘赣交界处,是沟通铜鼓和浏阳两县的交通要道。这两县的群众很有革命基础,只是被许克祥镇压下去了。因此,打好白沙镇之战,对于振奋湘赣边界人民的革命斗志,激励农民响应秋收起义号召,推动土地革命,将有很大影响。我们三团一定要打好出师第一仗,不打则已,打则全歼,要打它个片甲不留。老苏,你布置吧。”

苏先骏听毛泽东要他布置战斗,就笑了笑说:“还是由毛委员布置吧,你是最高指挥嘛。你叫我们打哪,我们就打哪。”

毛泽东虽然身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却还从来没有指挥过一个具体战斗,如今面对着这么多久经战阵的指挥员,稍有差错便会闹笑话。毛泽东想起《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所指挥的第一仗——“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不由得吟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苏先骏听毛泽东念念有词,便忍不住笑道:“毛委员念咒了。”说得张启龙等人都笑起来。毛泽东也笑了,他搓了搓手,摊开军事地图,诙谐地说:“我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喔,你们该推的推,该抬的抬,讲不得客气,你讲客气敌人可不讲客气哩!”

一圈脑袋围圆了,所有的目光都盯在毛泽东的指尖上,看这位书生如何运筹帷幄。“我建议,”毛泽东说:“派一营为左翼,从濠溪出发,经泉坑——水坳——黄家嘴——家槽——屙屎坳……”

笑声。

“好难听的名字。”毛泽东皱皱眉。众人笑得更欢了。

“笑什么!”苏团长板起脸,“严肃点。”

“也不要太作古正经呢,”毛泽东拍拍苏先骏肩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嘛。他指点地图说下去:

”“左翼从屙屎坳绕道直奔词王庙,先切断敌人退路,阻击逃敌。”“还没攻就想到敌人会逃。毛委员真是成竹在胸啊。”苏先骏觉得毛泽东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书生。

“这叫做‘关起门来打狗’。”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书生,毛泽东打了一个通俗化的比方,用来说明他的打法——这个打法后来发展成为非常有名的“布袋战术”。“现在谈进攻,”毛泽东并起五指做尖刀状,“派一个加强营——我建议加上直属机枪连作为中路,从濠溪沿溪口——朱沙桥——高段坳,直捣樟树坳,正面攻打白沙镇口。其余人马为右翼,悄悄出发,从濠溪绕道黄石岩——大洞岭——樟树坳,趁中路发起强攻吸引住敌人主力之时,突然袭击占领柞树岭高地,然后居高临下拦腰插入敌阵,打他个首尾难顾腹背受敌。另外,我已派人和白沙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他们已组织了农民鸟枪梭镖队,并有几门松树炮;我让他们埋伏在白沙左侧风山屋场的茶林里,随时狙击左逃之敌。同时,为了更有把握,我建议中路先派出一个尖刀班,由侦察过白沙的陈沾奇带领,先摸掉敌军设在龙进上和樟树坳的岗哨,以便趁虚而入,打他个措手不及,最好在傍晚时分敌人正吃晚饭的时候动手……”

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第一次部署战斗,就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和智谋。本方案的独特性、严密性和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团干部们感到既新奇又实在,真是神啦!

战斗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料。不到一个小时,白沙镇战斗就结束了。敌指挥官在词王庙被击毙,剩下一百多名敌军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缴械投降。毛泽东高兴地说:“果真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啊!三团出师第一仗,首战大捷,值得庆贺。”

诸葛亮击退曹兵,守住了新野城;毛泽东消灭守敌,攻下了白沙镇。他的威信飙起,威望陡升,得到了部属、同僚的信任和拥戴。

毛泽东的初始临战,从诸葛亮的“初用兵”中学习不少,最主要的,他学到了指挥若定,学到了以智取胜。这对后来成为大军统帅的毛泽东,真是一个绝好的开端。

活用《三国演义》

毛泽东的着作、报告、谈话中,引用《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赋以新意,多有所见,不胜枚举。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在美国学者R·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同学们都很敬佩毛对《三国演义》等小说的记忆力。他们喜欢听他复述其中的精彩片段。但是毛泽东认为小说描绘的都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震惊。关于这一点,他还和历史教师发生争论。对任何同意那位教师观点的同学,毛泽东都对其大加指责,甚至用椅子打了一个同学。关于小说的争论他甚至找到校长那儿。当这位博学的校长也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不认为《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时,他给湘乡县令写了一封请愿书,要求撤换校长,并强迫进退两难的同学签名。

毛泽东评价这部书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司马迁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的传统。这里所说司马迁的传统,是指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是以“稽其成败兴亡之理”为原则,在对待历史重大问题上,他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封建伦理下,他敢于肯定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体现了一位正直史学家的胆和识。所谓朱熹传统,是指南宋理学家、被明清两代人尊为儒学正宗、提倡正统思想的朱熹的传统。南宋时,异族为患,朱熹以蜀为正统;明朝时,北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所以罗贯中也以蜀为正统。但毛泽东并不因为作者封建正统的历史观和宣传“王道”而予以全盘否定,他很重视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对战役战术的描绘,对复杂政治斗争的铺陈。

毛泽东认为读《三国演义》,既要看它对战争、对外交的描写,还要看它对组织的描写。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他又说:《三国演义》里有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知识分子,有高级的,也有普通的。那些穿八卦衣的或像诸葛亮那样拿鹅毛扇的就是知识分子。

在井冈山那样斗争环境十分严酷的日子里,在打土豪时,他还想在土豪家里找到《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来读。在延安时,他作报告,经常引用《三国演义》的故事借古喻今。1936年,他在给当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写信时,引用“《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借以形容国共两党的关系。毛泽东在写作《实践论》时,又引用《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象地说明:“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他说:“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利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到:中国战史上有“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他举了中国古代几个着名战例,其中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都是浓墨渲染过的。毛泽东的着作、报告、谈话中,引用《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赋以新意,多有创见,不胜枚举。

在三国人物中,毛泽东最推崇的,大概要算诸葛亮。在他的着作中不止一次提起诸葛孔明。1957年,在《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

一文中,他说:“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不仅小说上那么写,历史上也那么写,也像鱼跟水的关系一样。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中说:

“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单独的一个诸葛亮总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毛泽东认为诸葛亮虽可以未卜先知,呼风唤雨,但也有其局限性。

1975年5月3日,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称赞孙权“是个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解放后,在他外出的专列上携带的大批图书中,《三国志》是必备的。

但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唯知识论者,他还说过:三国时吴国的张昭,是一个经学家,在吴国是一个读书多、有学问的人。可是在曹操打到面前的时候,就动摇、就主和。周瑜读书比他少,吕蒙是老粗,这些人就主战。可见,光是从读书不读书、有没有文化来判断问题是不行的。

毛泽东读《三国》总是独立思考,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使《三国》里的智慧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曹操是超世之杰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1918年8月,毛泽东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诗中表达出毛泽东对曹操的钦佩之意。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在凭吊古城许都,向北遥望远在邺城的曹操墓园时,他感慨古今变迁,吟出“萧条异代西田墓”。表示内心里对曹魏旧都物易人非的怀恋。

当时毛泽东正在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留学,就是为了造就人才,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他环顾这片神奇的汉魏故都旧墟,联想起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肩负的重任,与同行的青年朋友一起吟诵起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助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激励着胸怀宏愿的青年毛泽东投身革命。

同类推荐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二)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建工作实务: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临新课题新矛盾。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2012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

    2012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

    本书收录了《关于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思考》、《论生态移民中的政府权威与民间话语体系》、《宁夏生态移民新村不同居住安置结构模式比较研究》、《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社会管理问题探析》等文章。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本书深入探讨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热门推荐
  • 三界女帝

    三界女帝

    一世逆天,三界大乱,花开并蒂,七世相随,痴情魔帝,宠溺万千。“安奈,若有来生,我愿成为你的妻。”“白姬月,接受了我猫族的印记,天涯海角,我都会找到你。”
  • 隐婚情更深

    隐婚情更深

    男票跟闺蜜跑了,急切把自己嫁出去,以为随便拉了一个人是个凉薄冷酷的男人,却和她想象的不一样,什么,要履行夫妻义务?说好的只是形婚加隐婚的。假期结束了,阮天爱实在恋恋不舍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 仙关九重

    仙关九重

    仙门七星,仙关九重。这是仙道盛世一角的掠影,这是一个横穿而入的少年,在这个玄奇世界一步一步成长的故事。
  • 龙之子嗣

    龙之子嗣

    看小兵姬玄,如何以一介凡体,硬生生与世界至强者争锋!
  • 小锦鲤的美好年代

    小锦鲤的美好年代

    偷吃了一个小桃子,柳甜儿就被踹下凡间了。贪吃好色的锦鲤仙本仙,流落到了美好年代。缺衣少穿怕什么,厨艺无双的小仙子勾勾手指,就能引来一众贪吃的神仙同僚帮忙,生活过的美滋滋。还有貌美无双的美人儿做相公,这波被踹下凡间真的一点都不亏~
  • 快穿之论女配怎么走向人生巅峰

    快穿之论女配怎么走向人生巅峰

    叶双双被渣男贱女害死后,心生怨念,被一个野鸡快穿系统盯上后,便走向了穿越各各世界去消除女配怨气,攻略男主的人生巅峰的道路,殊不知被卷入更大的阴谋之中.....
  • 新斗罗大陆之创世斗罗

    新斗罗大陆之创世斗罗

    本人学生党,全本免费,不服来嫖。。。。。时空裂缝,日月大陆提前撞击斗罗大陆,被魔物,深渊生物惦记已久的斗罗大陆终于降临,看毁灭神帝之子带领英雄和斗罗大陆带来和平
  • 叶罗丽之花神守护

    叶罗丽之花神守护

    你知道拉贝尔大陆吗?那是属于花的国度。有一个与人类世界平行的童话世界叫做叶罗丽仙境。黑暗魔神死灰复燃,拉贝尔大陆再次陷入危机。她意外来到叶罗丽世界!《花之法典》再次被黑化,普普拉女神再现。得知《灵》的存在,踏上收服花仙精灵王的路程,传承了大家的希望。但为什么这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那么简单?冰公主面临消失,与叶罗丽战士定下七日之约。她会参与吗?如果参与,她又会选择加入那一方?奇怪的紫发少女,她又是谁?——我愿意为拉贝尔大陆付出一切,包括我的生命。——忘了吧。
  • 佛说奈女祇域因缘经

    佛说奈女祇域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值得她心动

    值得她心动

    二十四岁的时候权堰遇到了他的光而许夜锦在十八岁的时候也遇到了让他心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