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9700000046

第46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2)

要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不仅要进行认知学习,还要能学会体验学习。“体验是对亲身经历的反思,是全身心融入对象后对意义的揭示,是对生命意义的感悟。通过体验就能丰富自身的情感,提升人生境界。”体验生命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把握。生命意义并不是固定在生命之中的,而是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去揭示和体验的。生命的意义也在不断体验中逐渐生成,成为生命自身的一种精神支柱。通过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丰富生命的情感,坚强生命的意志。只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否则就是失败的教育。

(三)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

生命教育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它的作用就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此为出发点,创造各种条件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禁止吸食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大学生危机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干预。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疏忽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防患于未然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健康的发展同样也是最好的预防手段,适当正确地干预和调节才能让大学生的发展顺利进行,直到最终达到既定的目标,实现理想。

(四)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

学生的生活环境可以分解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的生活环境,主要表现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第二类是间接的生活环境,主要表现为邻里、社区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绝大多数学生的失范行为(包括违规、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都可以从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原因。生命教育要“立足于现实人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必须要延伸到学校以外,形成多方互动。”家庭是塑造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生命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如果父母能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体验,孩子就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父母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样也会影响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父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消极的人生态度也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只有当社会环境越来越承认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统一性教育时,我们的学校才会鼓励学生去挑选适合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作为生命教育补充教材,而不是安排那么多的考试,那么,或许现在弥漫在我们周围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就不会这么深,自杀率就不会这么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想办法净化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单一的价值体系逐渐瓦解,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建立,社会上存在着多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价值观念组织全社会性的讨论,帮助学生澄清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网络以及其他媒体上所传播的暴力、自杀等信息对大学生的暗示作用,我们也要加以重视,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尽量净化传媒文化。总之,全社会都要联合起来,各出其力,尽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三、实施途径

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正确合理的生命教育实施方法。“没有一种教育活动是不需要教育方法的。《孟子集注》中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则无以学’。”因此在实施生命教育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我国台湾地区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主要采取如下两种措施:在课程设置上,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在综合课程课中设置生命教育单元以及在学校其他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有阅读指导法、欣赏讨论法、亲身体验法和随机教学法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时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同时,结合大陆高校自身的情况,从多个渠道展开:其一,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其二,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其三,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其四,通过社会实践体验生命教育;其五,通过体验式教学;其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七,通过心理咨询开展生命教育。

(一)单一的生命教育课程

单一性课程就是将某个模块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课程。相对于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来说,单一性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连贯性,它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知识,认识死亡,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寻找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同时,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以避免将生命教育边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教育的实施效果。我国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课程就是单一性课程的典型代表。就当前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也更有利于落实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所以,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是我国目前开展生命教育比较理想的选择。

生命教育课程,追求生命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机和谐,既要爱惜生命,又要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以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课程,须涵括己我、人我、物我与天我关系,意在统合生命的知、情、意、行,增进生命健康,养成尊重、珍惜的生命态度,并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寻全方位生命的教育经验与活动的统称。生命教育课程是以全人教育视角为出发点的一种统整课程。高校可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开设《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等生命教育课程,传授生命知识,引导学生把握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讲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二)渗透式教育课程

虽然单一的生命教育课程具有连贯性,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完整地呈现出来,但我国大陆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课程多、课时满的状况,专门对其进行生命教育的时间不充足,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效果。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钮泽诚比较赞同渗透式的生命教育课程,他认为“生命教育若要彻底实现,应该要融入于各科教学内容中,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观念上,应由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改变为设计一个学习情境,学生最大的挑战不是结果的获得,而是能否根据新的证据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的历程,也就是批判自己的思考历程。”此即建构教学理念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的是学生反思的能力,透过建构式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重新探索生命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生命图像,活出人性的尊严。

在原有的课程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现实问题。渗透式的教育要求学校或教师要改变关于教学、学习和知识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由教师传递客观事实的模仿学习,转变为学生中心探究导向的、合作本位的建构式学习,更朝向知识的社会建构。在建构式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展创造意义的策略,而非根据教师或教科书的权威决定正确的答案,教师倾听并尊重学生的任何想法,如此,方能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质疑及试验,借由分享、争论及建构,修正各种知识和求知方法。从广义上讲,在大学课程中处处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当然,各学校也可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某些课程中针对性地强化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门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因此……负有直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加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有关学生的各个方面,构成一种旨在改善生命质量的综合性视角,使相关的内容融入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并占有足够的地位,从而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心理咨询

除了要对广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关爱生命的教育之外,还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心理引导工作,要做到共性的课堂心理教育和个性的案例问题解决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教育工作做得扎实,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咨询员可以给当事人一种安全感,可以使当事人放开自己、正视自己并释放自己的情绪,从而找到当事人的心结所在,并据此给予教育和引导,使人们有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积极地看待所经受的挫折、磨难与压力,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配备合格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经济和就业等各个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矛盾,疏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将自杀等念头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仅有30%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而且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即使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也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和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大学生往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这样就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使他们能够勇敢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诉说心中的种种不快,疏解心中的压力,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尽可能多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让学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俗话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在获得“浓缩果汁式”的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生命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忽略了对成长过程的直接经历与体验。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实践的办法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最终还要落实到大学生的行动中去,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才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在生命教育中可以采取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去医院参观,一方面可以和孕妇交谈,了解孕育生命的艰辛,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并感受迎接生命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观急诊室,从而体会生命的易逝,甚至可以和临终病人交谈,感受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对生命的眷恋。生命之所以宝贵,就在于生的偶然以及死的必然。通过与孕妇及临终病人的交谈,大学生可以体会生与死,形成一种深刻的生命情感,这种情感更能增加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当学生培养对生命的热爱的情感之后,他会迁移而对别的生命也产生热爱的情感,这样的话,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他更容易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人际关系更容易融洽,而对于其他的生物,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喜爱之情,自然也就会爱护动物,进而保护动物。还可以组织大学生从事义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感受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欢乐与幸福,相应地自己也从中感受快乐。

再如现在很多学校组织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一来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问题,二来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进而争取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2010年7月17日至24日,重庆交通大学灾区心理重建服务团又组织了为期9天的“北川行”心理援助团。这是一支特别的团,是一支在灾难中成长,又服务于灾区群众的团队,从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走出来的灾区大学生成立了自助互助的灾区心理重建服务团,从2008年寒假至今,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团队成员都会回到家乡,关注家乡的亲人,关注他们灾后的生活;关心家乡的留守儿童,为他们爱心补课;帮助家乡敬老院的老人们,给他们带去温暖的祝福;慰问教会他们坚强的老师,与老师畅谈人生感悟;调查灾区的重建情况等。团队成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的现在的数十人,他们不仅关注汶川灾区,也关注全国受灾的其他地方,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心理重建互助服务团以“从灾区来,回灾区去”为原则,号召来自受灾地区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回到家乡,以与家乡人民血肉相连的亲情为依托,为家乡建设带去自己的奉献。每一次社会实践,他们都会带回很多活动材料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带回来团员们自己的心灵感悟。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之笔把自己的成长历程书写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自助互助的来自生命最深处的快乐。在今年重庆市举办的首届大学生成长论坛上就出现了数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论文,它们都是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灾区心理重建服务团的大学生们,高丽同学的《在心理援助中成长》、肖玉龙同学的《在灾难中坚强,在助人中成长》、岳武同学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赵龙同学的《心系家乡,服务基层——重庆交通大学三期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实践报告》等。正是通过这样一支团队,本着自助互助的理念,将一颗颗温暖的心汇聚在一起,面对困难,走出困难,又给身边的人带去帮助和希望。生命如斯,爱心永驻,助人者和受助者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意义得到彰显,生命价值得以升华。

(五)专题教育

同类推荐
  • 新课程骨干教师成长秘诀

    新课程骨干教师成长秘诀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围绕“骨干教师的概念和类型”等四个方面展开,理论结合实际,知道广大教师岗位学习和在职提高!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改过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改过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热门推荐
  • 最强宿命灭世

    最强宿命灭世

    顺则凡,逆则仙。顺为奴,逆成主。众人:“张少轩,冷静点,世界还是很好的。”张少轩:“修仙,你们这是修仙吗?修仙本是逆天改命,逆天而行,你们顺从天意,这还是修仙吗?”众人:“我…我们……”张少轩:“既然如此,那我就做个坏人,毁灭这个世界吧!”
  • 蝶舞葬花魂

    蝶舞葬花魂

    他一生只知道一件事,便是执行任务。遇见她之后,他的生命里不再只是鲜血与孤独。只是终有一天,她失去所有。那时,杀了他便是她活下去的理由。原以为受她一剑,便会解脱。却不知,她想要的是自己解脱。终于她能够安静的躺在他的怀里,只是身体再也没有温度。
  • 兽能者

    兽能者

    你有什么?额,我有饕餮算不算?还有什么?额,还有恐龙行不行?你能干啥?额,变成恶兽帅不帅?你能给我什么?额,给你天下要不要?
  • 潇潇月下一人饮

    潇潇月下一人饮

    李牧从小成为了孤儿,被师傅李寻剑所养大。之后师傅不知为何失踪。李牧开始闯荡江湖。
  • 变换角色

    变换角色

    没想到换个角色居然能让她们表现得这么好。仨男人始终搞不清楚:“给别人做起来,反倒比干自己的还卖力。”这本《变换角色》由顾文显著,收入了《突发的怪病》《替部长考试》《天上掉下金疙瘩》《比死亡可怕》等小说作品。《变换角色》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优秀小学生要知道的50个礼仪(小学生爱读本)

    优秀小学生要知道的50个礼仪(小学生爱读本)

    《优秀小学生要知道的50个礼仪》收录的50个礼仪常识,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及早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成为人见人爱的小淑女、小绅士,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在什么情况下要说“谢谢”?做客要注意哪些礼仪?面对外宾,怎么做才不失礼?会讲“你好”“谢谢”“对不起”就是讲文明了吗……礼貌是我们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也是人们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具备基本礼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赢得大家的赞赏。
  • 我能学习动物能力

    我能学习动物能力

    学习蚂蚁能力?身强体壮,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搬东西拉。学习鱼类能力?遨游大海神秘探险!学习鸟类能力?飞翔天际万里无云!学习平头哥能力?再也不怕蛇毒!……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叶飞获得到和动物签约的能力,而且后面还能学习动物的特有能力!
  • 魂断相思地

    魂断相思地

    情若成痴,死亦无悔。爱若成殇,何必去爱?当她历经辛酸得以寻到他时,她还是她,而他已经不再是他。是继续痴缠,还是决然放手?
  • 一曲曳销魂

    一曲曳销魂

    一朝重生,她如凤凰,静待于梧桐凤羽,只待展露锋芒;他冷酷,冷情,却唯独不冷与她,他与她,究竟是善缘?还是孽缘?……
  •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说信佛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