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9700000005

第5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1)

生命箴言

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能使他惊心动魄的了;因而,如若有人对丧失自己的生存、对沦于永恒悲惨的危险竟漠不关心,那就根本不是自然的了。

(第一节)生命的哲学内涵

一、生存

(一)生命的基本层次——活着

如果一个生命体不再活着,那么它也没有了生命。人是许多生命体中的一种,当然符合这一命题。所以,对人而言,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再活着,那么他也就没有了生命。也许有人会认为,其实这一命题可以表达为:如果一个存在体的生命没有了,那么这个存在体也就没有了生命。结果是什么也没有说。我们可以认为这一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一旦我们将这一命题运用到人的身上,结果就不同了。基于人的生命过程纷繁复杂,以及这一过程具有多重性这一点,我们不能仅仅用一般存在体的标准来判断人的生命,所以,我们不得不将人的生命涵义扩展开来,超出存在体活着这一界限,使之变得意义丰富,以符合人的特性。如此一来,人的生命就是包含着存在体活着但又超出这一层含义的生命体的一种广义形式,并因而避免了上述命题毫无意义的论说。简而言之,我们不能说“如果生命体不再活着,那么它就没有了生命”,但是我们可以说“如果人不再活着,那么他就没有了生命”。前一命题是空洞的论说,而后一命题具有论述的内容。

此处的关键在于人的生命具有特殊的内涵。对人而言,生命首先就可以从生存和生活两重维度来分析,生命的存活甚至也不能等同于人的生存,生存的意义要广阔得多,这一点是从近代存在主义哲学那里凸显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将活着与生命的关系表述为:“如果人不再活着,他就没有生命了。”我们在此处的论述要求我们将“活着”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元素,也就是说,在这里,没有比“活着”更基本的东西需要我们来论述了,或者说,我们在这里已经没有必要再往下追究了。也许有人说,活着还不是最基本的,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大脑还在活跃中、心脏还在跳动之类,但是,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论述范围内。因为我们重点要论述的,是那种更高程度上的事物。如果我们没完没了地往下追溯,就偏离了我们论述的方向。我们将“活着”作为最基本的元素这一观点也可以看做两个思维向度的结果。其一,我们一提到生命,当然就免不了要想到“活着”这一状态,我们如此根深蒂固地将两者在思维中结合起来,而且,我们也明白,只要一个人还有生命,他就是活着的,简单而言,我们找到“活着”这一概念,并按照我们的常识及普遍看法,就将它作为生命的必要条件或基本元素。其二,我们面对“生命”这一概念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比较迷茫,为了弄清楚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更加基本的概念来论述它,我们找到的第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活着”。

活着因人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目的。例如,有人认为自己活着是为了得到荣誉,有的人认为自己活着是为了金钱,有人认为自己活着是为了得到权力,有的人认为自己活着是为了爱情。

我们不能随意否认一个人的追求,因为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这些目的本身既不伤害到追求者自身,又不伤害到他人,而且在社会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必须承认不同人的追求不可能完全相同,只要我们不是严肃的道德评论家,就不应当随意指责他人,即使他人所追求的东西与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大相径庭。我不是在宣扬一种无原则的宽容主义,而只是陈述一个基本道理,而且,在非道德领域过多地用道德的要求来衡量和论述事物总是不妥当的。

对于一个认为自己活着是为了得到荣誉的人而言,他很可能会做下面的思考。生命的活着对自身而言就是追求荣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而已,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往往有这种情况发生:对荣誉的追求有时候可能与对生命的爱惜是相互冲突的。比如,一个人在战争中被敌人抓获,敌人给了他两条可选择的道理,一条道路是让他背叛自己的国家,作为叛徒反过来帮助敌人侵略自己的国家,杀害自己的同胞,从而保全自己的性命;另一条道路是执行死刑。如果这个人想要活着,就不得不选择第一条道路,同时不得不失去自己的荣誉,沦为走狗;相反,如果这个人想要保全自己的荣誉,或者希望自己赢得这巨大的爱国主义及英雄的荣誉,他就不得不选择第二条道路,同时丢掉自己的性命。但是,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了,对他而言,荣誉似乎就无从谈起了。此外,有时候,一个人会因为自己通过一番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荣誉,变得消极,并认为既然活着不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就干脆结束自己的性命。

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些想法,看看其中哪些是合理的。首先,我们已经指出过了,人的生命的存活是其生命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元素,而人的一切都建立在自身的生命基础之上,或者说,生命是人所具有的一切的必要条件,因而,人的生命的存活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并最终是人所具有的一切的基本元素。因为活着是生命的必要条件,而生命是人所具有的一切的必要条件,那么,活着就是人所具有的一切的必要条件。由此看来,第一个观点是合理的。其次,如果活着和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相冲突了,那么,我们似乎就要面临一个悖论。如果这个人坚持其追求的东西,就要丢掉性命,而我们已经承认了,活着是一个人所有一切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人连性命都没有了,就不可能再去谈论任何追求了,但是,如果这个人不坚持其追求,他当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活着,那么他就要追求他想要的东西,这就矛盾了。看起来这个问题好像无法解决。但是,如果这个人将他活着的目的转换成一个简单的命题,就会将问题变得明确和可解决了:“如果我活着,我就要追求荣誉。”我们很明确地知道,这一命题绝对没有蕴含“如果我没有活着,我就不要追求荣誉”这一命题,更没蕴含“如果我没有活着,我就要追求荣誉”。所以,当他看似面临活着与荣誉的两难选择时,其实他只是面临着自己的勇气问题,按照他自己的原则,必然要选择为荣誉而丢掉性命,一旦他不活着,也就不再受这一命题限制了,因而也就不存在悖论了。

最后,当一个人没有得到荣誉的时候,他抱怨和放弃活着的理由可以通过一个命题变成合理的事情。这一命题是:“如果我活着,我就要得到荣誉。”这一命题蕴含着“如果我没有得到荣誉,那么我就不活了”。这一推论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最初说的只是一个人为了得到荣誉而活着,并不是一个人因为得到了荣誉而活着。前者和后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一种期望和追求,而后者是一种既成事实和强求,人总是面临着许多未知,人不是神,而未知和不确定性对人而言是合理的。我们用另一个命题来表达“为荣誉而活着”这句话才是恰当的,即“如果我活着,我就要追求荣誉”。那么,我是否得到了荣誉与我是否要活着就没有确定的关系了。由此,也可以避免产生许多消极和悲观的情绪,并且可以合理地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里我们只是举了其中一个例子,一个人以什么事物作为追求的目的,并不影响上面这些分析的普遍性,上面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同样适合其他的情况。

前面我们考虑的是活着以别的事物为目的,现在我们考虑,活着能否以其自身为目的。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命题来表达:“如果我活着,我就要活着。”如果按照这一命题,我们就不用担心会陷入上面那样的困境,因为无论我们是追求活着还是得到活着,都是肯定的。我们可以说“如果我活着,我就要追求活着”,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我们活着,我们就要得到活着”。如果一个人活着,他当然就得到了活着,但是,他需要追求活着,这是这一命题的效力所在。因此,为了活着而活着,也不是毫无意义,而是告诉我们,人应当学会去追求活着。

(二)面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积极态度

历史上对生命的系统思考并不多,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我们可以借助海德格尔的观点,从生存论的角度来思考生命存在这一基本事实,看看生命在生存这一层面所展现出来的到底是怎样的状况,以及我们可以做何种应对。海德格尔用“沉沦”来描述人生存的普遍状态,“这个名称并不表示任何消极的评价,而是意味着:此在首先与通常寓于它所操劳的‘世界’。这种‘消散于……’多半又消失在常人的公众意见中这一特性”。就是说,人过于和社会同流,没有自己的个体独特性,没有将生命的真正意义发挥出来。“沉沦”通常由三个方面表露出来:“闲言”,人云亦云,没有理解所说的话语背后的意义还自以为是;“好奇”,不专注于任何事物,走马观花,理解不到事物的真正涵义,不能讲自己的生命投射到事物中去;“两可”,由“闲言”和“好奇”而来的,是在面对不同观点和思想的时候没有独立的判断,模棱两可。

操心——向死而在——筹划

按照沉沦所表露出来的三个方面,即“闲言”“好奇”和“两可”,我们需要同时在这三方面付出努力。人们需要避免陷入“闲言”中,尽量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谈话,从而让言谈成为我们本真存在的窗户,而不是阻碍我们回归本真的障碍;人们要避免被“好奇”支配,“看”不仅止于知觉,还要有所探究和领会,把握到真实的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如果人们能够把以上两个方面做好,就会在判断事物是否真实可靠的时候有牢固的根据,从而阻止“两可”的状态发生。

尽管我们已经对“沉沦”有所作为,但是还没有完全把握到“此在”的本真涵义,“沉沦”仅仅是人存在着的过程的描述,但是,任何人都要面临其生存的极限,即死亡。尽管我们在面临世界的时候有无限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人的死亡是确定无疑的,不过对每个具体的人而言,它也是一种可能性,因为没有哪个人确知死亡是什么东西,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他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探究死亡这一对每个人都是确定的东西的可能性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必白费心机地寻找死亡的意义,而需要转变对待这一问题的方式,我们不寻求死亡的可能性,而是寻求在走向死亡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为了什么而走向这种可能性,这是在达到人的生存极限之前可以做到的。可以将“为了什么”理解为对某些可能性的追求,也就是一种面向我们的本真存在状态的一种筹划。在筹划的时候,我们要明确这样三点:一、我们要阻止“沉沦”的诱惑;二、阻止它需要我们“操心”;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筹划而言,第一点是前提,第二点是方式,第三点是范围和最终限制条件。

二、生活

我们将“生存”描述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是相对静态的,而这种状态只是一种宏观的把握,从微观上来看,生命就是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我们称这些行为、活动为“生活”,它是相对动态的。

(一)日常事务

通常我们会听到有人抱怨,“今天的事情好多”,我们说这个人的生活很充实,或者这个人很忙,所以,忙好像就成了一个人生活着的一种标志。但是,一个人成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就没有活着了,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就是“闲”,因而“闲”也是一个人生活的一种标志。如何来判断一个人是忙还是闲呢?按照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就判断一个人是“忙”的,从相对的角度来看,是通过这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做了比别人更多的事情这一事实得到确认的;从绝对的角度来看,是通过这个人做两件事情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短这一事实得到确认的。但无论是“忙”还是“闲”,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就意味着他总是被日常事务所包围着,或者说一个人投身于日常事务之中。

然而,我们往往听到一些人在忙碌地过完一天以后,却抱怨,“这一天什么也没干,尽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难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这个人一天都在忙,也就是说他一天都在做各种事情,却说自己什么事情也没做。人是有自由意志和思想的存在者,正因为这样,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状况其实是合理的。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独立性需要从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成天在忙于各种事务,而对这些事物没有兴趣,完全被动地在完成任务,或者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行为动机,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分割开了,这种分割开的生命在其忙于那些事务的时候是畏缩着的,而在“闲”下来以后,生命的伸展又失去了行动的支撑,从而让整个人变得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所以,一个人尽管可能在忙于各种事务,但是,他并没有主动去做,没有真正投身于其中,没有把这些事务当做生活本身,这些事务就是完全外在和异己的,它们不会构成这个人生活的一个部分,从而对于这个人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当他反观自己的生活时,发现它被一些无关紧要且没有意义的东西所占据,其实就是空空如也,因而感叹这样的日子仿佛没有过,而他自己真正的生活就被异化了,他做了许多事情,却等于什么也没干。

(二)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如果能够将自己所从事的事务尽可能都纳入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生活中为所做的事情寻找它们的意义,找到行为的动机,主动投身于事务之中,从而把自己所从事的各种事务在自己的生命中串联起来,突出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同类推荐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本书对网络学习的形式、特征、内容、环境、影响、作用、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发展网络学习的对策和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学校要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首先得益于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东关小学在张校长的带领下,认真践行教育局提出的“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实际,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探索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在教育同仁和社会中引起较大反响。本书中介绍的“三·一教育、六字教学法、三六生活教育”,形成了东关小学特色的课内外贯通的教育网络体系,它改变着学校的精神面貌,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注入了高效、幸福的元素,也同时为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热门推荐
  • 我和我的鬼姐姐

    我和我的鬼姐姐

    有些人天生体残、孤寡、饱受世人冷漠。有些人锦衣玉食、瞩目、倍受众人追捧。写这本书,是追忆,是回忆,也是身补。不写生死,不写轮回,只写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个姐姐,会怎样?我跟她是在五岁时搬新家认识的,我请她吃鸡蛋糕,她跟我说她只吃肉。她总会夜里陪我玩,我去过她家,她家里好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崛起的负二代

    崛起的负二代

    声明:绝不小白,尽量无毒点,如有必改!主角林森然是个很坏又很色的家伙,他是一个为了钱可以出卖国格的家伙,但又是爱国的,因为他说,我为我的国骄傲,我为生在中国自豪!
  • 双黎王妃

    双黎王妃

    双黎这个跆拳道高手本来可以安安静静的好好生活,却意外的被雷给劈死了?那道雷还不是偶然,而是某个代理阎王爷的杰作?莫名其妙附身到别人身上,招惹上了一群白痴,双黎表示心很累啊
  • 病娇总裁的田螺姑娘

    病娇总裁的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好不容易逃脱被吃掉的命运,没想到却被那个看起来就不好惹的男人给抓住养了起来。养了一段时间后,男人看着坐在床上吃零食的田螺姑娘,想到别人家的田螺姑娘洗衣做饭样样精通,而他家的田螺姑娘只会吃零食还掉渣。 嗯,还是吃掉好了。
  • 此爱如蝶,欲渡海

    此爱如蝶,欲渡海

    有一种人,他们从出生就得了一种绝症,叫做独爱症。例如林易对顾满,分别六年,怨恨只能让爱更深更难以忘记,可是他们的相爱亦如蝴蝶想要飞过沧海,困难重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系共生

    与系共生

    少年叶枫偶遇系统叶枫:我想要新手大礼包系统:没有……叶枫:我想要你唱征服系统:给你一次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与系统共生,踏足原始星球,修真星球……最终却发现……
  • 花千骨番外之十方神器:悯生剑

    花千骨番外之十方神器:悯生剑

    一块灵石,一个女娃,悯生剑的神奇传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因情而心碎。唯情不可忘,最终能做的只有诅咒?放手?化为神器,情缘尽断,银光璀璨,永存世间······
  • 躺着就升级

    躺着就升级

    魂穿异世,叶白正打算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然后他就获得了一个躺着不动都能提升实力的系统!这尼玛还奋斗个屁啊,睡觉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