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7100000017

第17章 时令节庆风俗(7)

烧香以后,烧香人还有一种习俗,谓之“回香得福”。要从菩萨圣地带回一些纪念品分赠亲友,让他们同沾“佛荫”。物品中有竹筷、饭碗、股香,以及清凉山的土特产板栗、老北瓜、竹编儿童玩具等。那时清凉山山上多石少土,不宜种菜,种的北瓜肉厚甜糯,远近闻名,当时南京流传一歇后语,就是说“清凉山上的老北瓜——越老越上粉”。另外还有从驻马坡购买用铜丝串成串的“夜来香”,和用线穿起如牟尼佛珠一样的山楂果,以求吉祥如意,回香得福。因此,这一时期清凉山的龙蟠里、虎踞关一带便成了最热闹的佛门集市。而清凉山的麻油素面,扫叶楼的香茶、卤干,便随着“香市”兴起,逐渐形成扫叶楼的地方特色。进香之沿途,挤满了茶篷、香烛铺、素食小吃店,有的陈设华丽,宗教味极浓,一个个争奇斗胜,谓之“地藏篷”。一直热闹到农历七月三十日,清凉山“盖山门”,香火告停,进香朝拜高潮方为中止。

15.花好月圆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称中秋。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中秋是一个最为温馨的节日,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空气显得特别清新,即我们平时所言天高气爽,秋风送爽。天上的明月又圆又大,极为明亮,似乎比平时更有性情,更有灵魂。围绕着天上圆月,老南京形成了一系列中秋风俗,以月亮为核心,从中秋男子赏月、玩月、咏月;女子祭月、踏月、走月、摸秋,到合家团圆吃月饼等等,无不充满了温情和亲情。

男子:玩月、赏月

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株陵县(今南京)“南有牛渚”(今马鞍山采石矶)。早在1600年前的东晋便开始流传“镇守牛渚的谢尚将军与穷书生袁宏泛舟牛渚江面,饮酒吟诗”的典故。后来,诗仙李白游金陵获悉此事赋诗曰:“昔闻牛渚咏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并登上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从此“牛渚玩月”成了南京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并逐渐延续成金陵中秋赏月的一大风俗。

八月中秋节,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即使身在外乡的南京人也要赶回家里团聚。南京人喜欢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代獅子山下朝月楼和城中鼓楼、清凉山扫叶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夫子庙秦淮河南有玩月桥,文人士子相聚桥头,吹箫弹唱,对月赋诗,故称“玩月”。清代以来,赏月之风仍盛。一轮皎洁明月,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寄托不同情怀。赞美风景秀丽的王维可以吟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思念家乡的杜甫又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绝句;而亡国的李煜面对月亮只能哀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等,连菜佣都带六朝烟水气的金陵人,始终保持着对花好月圆的祈盼。

女子:拜月、摸秋

相传我国夏商周时,就有拜月亮的习俗。《国语·周语》中载,

“秋暮夕月”,这里的“夕月”即为拜月。

老南京中秋有一习俗,谓之祀月(祭月、拜月),先民敬重自然,月亮开始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后来就演变成人格化的月神,人们祭拜月神,主要是酬谢月神赐给丰富食物,并祈愿月中嫦娥能让女子们貌若天仙。《金陵岁时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为宝塔式,上加纸斗,名曰斗香。”斗香由线香编绕叠加成宝塔状,一般三、五、七层,四周插彩色旌旗,香火点着后,愈烧愈旺,喜庆而热烈。

祀月之风,始见于《周礼》:“中春夜,鼓士击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也这样迎寒”。到了宋代是夜,南京女子总要在庭院中摆上八仙桌,围上桌帏,置香烛和成双成对水果盘碟,堆放中秋时令八鲜(菱、花香藕、莲子、鸡头果、梨、柿、栗子、石榴),寓意合家团圆,生活甜甜蜜蜜。接着,在月亮升起后,点燃一二尺高的斗香(象征财如斗聚,祭月公时开始点燃),跪拜月神,口中念念有词:

八月十五月正圆,

西瓜月饼敬神仙。

敬的老天心喜欢,

一年四季保平安。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归藏》),嫦娥是追求自由的女神化身,尤受女子们崇拜。儿童则以同样形式在庭院里放一张小桌,燃上小斗香,也陈列菱、石榴、月饼等供品,望空遥拜。桌上陈列的中秋月饼、套饼(底座是一个脸盆底大小的月饼,然后逐层缩小,依次堆叠,堆成塔形,塔尖缀以桃子形小月饼)。拜月后,全家人赏月吃月饼。

中秋习俗,南京人家家吃团圆饭,饭后相伴去石头城、台城、清凉山扫叶楼、北极阁登高赏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划船赏月。全天饮食习俗:早点要用月饼下茶,煮芋艿蘸白糖食用。午餐比较随便,午后或是去城里剧场看《唐明皇游月宫》戏曲。《龙城录》载,某年八月十五,唐明皇飞入月宫,见嫦娥等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心已完全融入天籁之中,返回人间后,他极力回忆,编制成《霓裳羽衣曲》,令宫女演奏,为纪念这一天,将每月八月十五定为“赏月纪念”。而不看戏的人,则在家里搓麻将,挖花(摸纸牌),以消磨时光。晚餐比较隆重,除了菜肴丰盛外,全家人必须聚齐,围坐一桌喝团圆酒。应时菜肴,最时髦的当然数八月桂花鸭(即盐水鸭),其次是毛豆炒雏鸡,板栗红烧肉(也有用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的)。

中秋月夜,南京城里偏僻的地方和郊县结婚后未生育的妇女有“摸秋”的习俗。她们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别人家菜地、瓜园里去“摸秋”,偷摘瓜豆。如摸到南瓜,因“南”与“男”谐音,寓意妇女能生男孩;如摸到扁豆(也即蛾眉豆)即生女之兆。还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金童玉女”。这些虽属无稽之谈,妇女们仍乐此不疲。有的甚至将事先准备好的男孩衣服包住冬瓜,在冬瓜头上用小刀划出娃娃的眉毛眼睛,像模像样抱着“瓜娃”回家去。其实说穿了,主要还是中秋夜姐妹们相伴出来玩玩,“走月亮”、“走三桥”,大家热热闹闹欢度良宵。由于人们对月亮的喜爱,不少青年男女都爱把成人之美的婚姻介绍人尊称“月下老人”,希望靠他相助,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全家团圆吃月饼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称,“八月馈月饼,十庶家倶以是月造面饼相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月饼的馅有豆沙、火腿、五仁、椒盐、糖油等,月饼的形状大都为圆形,也有月牙、葫芦形的。《金陵岁时记》中说道,“月饼俗名团圆饼,祀月之余,合家分唤,意取团聚,竞称中秋团圆节。”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说法,但南京人更钟情“朱元璋一说”。在南京的八月节俗语中有一句即为“驱元兵、杀鞑子”。元朝时,朱元璋不满当权者的强权统治,准备联合各路武装力量,兴兵起义。元朝统治者防范甚严,在各家各户都安排“鞑子”监视,若有风吹草动,格杀勿论。针对这种高压政策的禁锢,朱元璋、刘伯温等想出一条妙计,把八月十五夜起义“驱元兵,杀鞑子”的纸条,藏在鸭子和月饼里,分送各地起义军中。虽受盘査,但老百姓用南京的中秋民俗吃月饼、杀鸭子搪塞过去,巧妙地保护了义军。待到中秋月夜,各路人马准时起义,大获成功。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后,即用月饼、桂花鸭赏赐文武百官,“驱元兵”正巧谐音“吃圆饼”,“杀鞑子”谐音“杀鸭子”,故而吃月饼、吃鸭子的习俗也就在民间传开了。

过去民间做月饼,皆自产自销,用面粉和水包进糖馅,放在锅上一烙,就算是月饼了。全家人团圆节里吃团圆饼,甜甜美美,即便是出门在外地的亲人也要尽量赶回家团聚,看重的是一份亲情,吃月饼便是一种象征。后来有了专门生产月饼的作坊、食品厂,各种苏式、广式、京式、港式月饼先后占领了南京的月饼市场。苏式月饼主要有五仁、芝麻、玫瑰、椒盐等,口感颇佳,老少皆宜;广式月饼有莲蓉、蛋黄、凤梨、椰蓉、枣泥、核桃仁等,糖重油少,口感较重。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表面印制的图案更为精美,包装更为精致,月饼馅也不再偏重火腿、蛋黄类,而是创新制作了螺旋藻、绿茶、绿豆馅等新品种,素馅月饼大行其道。

逢到中秋节,鼓楼有一俗,女婿还得向岳父岳母“张节”,送上月饼、鱼、肉、茶叶之类礼品,以表孝心。

在人们欢度中秋良宵时,尚有一种人不太“开心”,那就是小媳妇。按南京老习俗,做媳妇的只能与丈夫和公婆家的人在一起过,想到自己的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妹却不能在一起快快乐乐的赏月、走月,只能苦熬到八月十六才能返回娘家补吃月饼,故称“熬节”(又称拗节),谓之“过拗节吃馊月饼”。《金陵岁时记》载:“端午、中秋之次日,吾乡均谓之拗节,方言也。殆谓拗转时日而流连光景耳。吾乡女子之出嫁者,率于拗节归宁。”好在如今的旧习俗已淡去许多,一个中秋夜,小媳妇在婆家、娘家两边都能过,这叫“一碗水端平”,只要大家团团圆圆开心就行。

16.重阳喜登清凉山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的来历源自八卦中对数字的解释。在古人眼中,一三五七九属乾,为阳数,二四六八十属坤,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最,九月初九是阳阳重叠,所以叫做重阳,也叫重九。

有句民谣“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饮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恶,吃了花糕多长寿”,极其简练地概括了我国古代重阳的民俗活动。南京人、鼓楼人概莫能外。

爬山登高饮菊酒

九九重阳,天高气爽。南京多山冈峰峦,故形成了多处重阳节登高的好去处。

重阳菊黄

史载,南朝齐武帝于永明四年(486)重阳那天,率领文武官员到东郊孙陵岗(梅花山)登九日台(即商飙馆)“宴群臣讲武,以应金气之节”(《肇城志》)。后人亦相随来此,成为节俗。自六朝至明清,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祝福平安。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简约地概括了南京的重阳风俗:“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逐步形成了三处登山佳绝处,有城南雨花台、城中鸡笼山(北极阁)、城北幕府山。鼓楼区地处城中,登高处有北极阁、清凉山、石头城等。是日,鼓楼人相约同好或是举家出游,背上行囊,带上菊花酒,年长者拄上拐杖,以步当车,一路上游览山景,登高望远,谈古论今,追溯东汉人费长房和桓景的传奇故事。那时桓景九月九登山是按照费长房的告诫全家登山躲避灾祸的,而此后的登山就逐渐变成了健身强体,古老的习俗有了新意。如上鸡笼山,这是城中的主要制高点,清代即可观赏到许多景致,正如《同治上江两县志》所载:“山上有御碑亭,旁有北极阁,坡陀直上,徒倚空阔,南望城市,烟火万家;其北地沃衍,居民多艺菊为业,晴秋极目,千畦万圃,灿若璃绣”,在山头东望“鸡笼云树”,“看尽南湖荷叶,独留同泰钟山”,绝对赏心悦目。

再如清凉山、石头城,更是让人发思古幽情的文化山。登上清凉山,既可观赏金陵邑、石头城遗址,凭吊驻马坡、一拂清忠祠的古迹,又可叩访“金陵八家”首领龚贤的故居,品味他的诗情画意,让人心高气爽。如果沿着曲折的山道,拜访崇正书院,经过幽幽回廊,去观赏江光一线阁,更是一览石城金秋美景。

登高游览不能没有好酒相伴,早在东晋甚至更早,南京人就有制作、饮用菊花酒的风俗。古人在长期饮酒中总结出经验,明代李时珍早就高度评价过菊花,“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秉平和”,可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本经》)。用菊花制酒,可以治头昏、降血压,还可轻身、明目、减肥、补肝气、安肠胃。故饮菊花酒风气特盛,在酒中再加入枸杞、地黄、当归则更佳。

戴上茱萸避邪恶

南京古时属吴地,那时普遍生长一种丈把高的小乔木,叫“吴茱萸”,古称“辟邪翁”,也称越椒。由于茱萸的气味芳香辛辣,性温热,可以用来除湿、治寒、驱毒、逐风邪,故被人摘来插于鬓发上,以防邪气侵袭;燃熏之后,还可防止蚊虫叮咬。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茱萸“气烈,色赤,可折其房(带实之果荚)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可见当时茱萸的功效如同端午节插艾一样,是平民化的驱毒辟邪“吉祥草”。久而久之,佩戴茱萸也就成了重阳节一大习俗。连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要带上茱萸一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们佩戴茱萸登山,既可凭此驱赶山林里的蚊子毒虫,又能强身健体,可谓从头到脚都上了健康保险。

吃了花糕多长寿

南京人重阳节吃花糕的历史由来已久,对一些重阳无法登高的人来说,吃糕也算一种“变通”,吃“糕”和登“高”有着同等的象征意义,寄托人们对高寿、高升的美好愿望,故家家户户蒸重阳糕,“或粉或面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曰骆驼蹄”,人皆喜食。有的在糕中加枣、栗,称“枣栗糕”,赏给儿女,取“早立高升”、“步步登高”之意。早年做重阳糕都是分层蒸制,少则两层,多则九层,寓意重九。每层都有黑芝麻间隔,糕的上面撒上松子仁、瓜子仁、红枣、红绿丝、石榴籽,切成方块或菱形块,约二寸见方,上插三寸左右小旗,另外还插上一面三角形刻纸重阳旗。旗子有大红、粉红、金黄等颜色,不少食品店、商家、摊贩,此时也借机发财,就连著名的三星糕团店、莲湖甜食店都卖起重阳糕来,店门口挂起重阳旗,使重阳节气氛更加隆重热烈。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纸剪成窗花,制成重阳旗,插于门楣,或给儿童作玩具,儿童用小三角旗,按一、二、三……的顺序依此粘到第九排的九面小旗为止,由此组成一面暗合九九相重的大重阳旗。旗和旗杆之间,用色纸接成旗身,上书“庆贺重阳”四字,中嵌令字,若女儿恰逢当年新嫁,则其母必送彩旗和时鲜果盒,称“重阳节盒”(结合)。

持蝥赏菊咏黄花

古称九月为“菊月”,重阳为“黄花节”。此时正是金风送爽,菊花怒放的时候,人们爱菊,欣赏她的娇容姿色;人们敬菊,敬佩菊花置身于寒霜冷风中挺立不弯的品质。那首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菊花》诗,以菊抒怀,更成为传世之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连伟大诗人毛泽东也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不朽诗篇《采桑子·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故逢到重阳这一天,鼓楼市民不少人家都把菊花插在花瓶里供赏;处处举办菊花会,茶楼酒肆桌上都摆盆菊花;有的广庭中陈列艺菊数十盆,甚至上百盆,称为“菊山”,遍地锦绣,蔚为大观。晋人周处《风土记》云:“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菊花会”,可见那时赏菊之俗就已盛行。

南京有句俗语,谓之“秋风响,菊花黄,蟹脚痒”,“七月尖,八月团,重阳吃爬爬”。九月九吃螃蟹,正是最佳时节。文学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写下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人赏菊吃蟹咏诗的热闹场景,尤以黛玉的诗为佳:“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怜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重阳时节的螃蟹,捆上草绳蒸煮后,双螯内满是雪白粉嫩的蟹肉,雌蟹壳内则是红澄澄、油光鲜亮的蟹黄,其味特鲜美,此时要备上好的醋和姜末蘸食,像宝钗所云:“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按此习俗,定是“泼醋擂姜兴欲狂”

同类推荐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甜婚蜜爱:霸道总裁专宠妻

    甜婚蜜爱:霸道总裁专宠妻

    一夜的偶遇,她被他抱回家,第二天霸道总裁重拾旧爱,婚后他宠她入骨。一年赌约将至,婚礼时,他的新娘却不是她,她的身世将如何解开?
  • 拳出关西

    拳出关西

    江湖中人称“玉面老虎”的顾三拳因其父摊上了官司,在众侠的帮助下,千里追凶,覆灭海集湖、大闹云青山、八峰山闯关、八连水寨解恩仇,阳宁擂台扬名天下,最终协助朝廷收服蓬莱岛,追拿元凶。不仅结了其父的官司,四省镖局也因此功获得赐金字招牌,屹立江湖百余年..
  • 画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画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小和尚随师父来到云州了却一桩尘缘,在这里遇到少女秀萝的同时,他的亲情与爱情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谁是妖?又为何成为了妖?作者的话:在听了金莎的《画中仙》后,总想过这样一个人物,一个女子,为情而亡,困于画中,化而为妖,于是便写了这篇小说。写作本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单纯地想把这个人物写出来罢了。于是写了,聊以自慰。
  • 杀手毒女:九岁摄政王

    杀手毒女:九岁摄政王

    穿越成相府嫡女,遭人谋害,三岁之身抛弃深林,六年深林之家,出来了深林未归相府,奔向女帝之国,不久后,摄政王听封,九岁之王,横空出世回相府,惩恶姨娘,毒庶妹,救亲弟,本想干完就走,没想遇到王爷定下契约,卷入夺位纷争……话一‘你是我的契约宠,上床是你的责任。’某男看着某女说道‘可我才九岁。’某女纠结道‘小家伙,你倒是快点长啊!’某男崩溃道‘……’某女一脸黑线
  • 蛮荒计划

    蛮荒计划

    人类一直渴望着主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也确实曾带给他们无限的荣光:从偏居一隅的地球,到统领整个宇宙。可当他们探索了几乎整个宇宙之后,终究没有找到其他任何智慧生物。在任何人都可以依靠科技而长生的时代,人类,这宇宙的主宰,却开始怀疑其自身生存的价值。在无数人选择自我毁灭、种族延续计划不断遭受否定的今天,一个新的计划终于开始,它能改变人类的命运吗?新的大陆,修真、魔法、古武、斗气…全上阵。正邪之争、区域争霸、种族战争、位面守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谁把天堂藏在地狱里

    谁把天堂藏在地狱里

    拔剑出鞘,那声清脆却惹得人生出阵阵寒意。女孩收敛了眼中的凌冽,一闪而过的温柔,恰似那长剑停住的身影。
  • 一眼之光可否长久

    一眼之光可否长久

    喜欢那个让自己从沉默到爱笑又到冷漠的小朋友;喜欢那个知道自己心事的小朋友;喜欢那个明明没时间却还要挤出时间来陪自己的小朋友;喜欢那个自己受委屈后都能从大老远跑过来安慰的小朋友;喜欢那个为了给自己一个惊喜欺骗着说他在阳台吹冷风的小朋友;喜欢那个傻傻的以为自己被欺负又帮不到忙而心急如焚的小朋友……
  • 穿越网游之生存攻略

    穿越网游之生存攻略

    林梓琪本是一名肄业在家的宅女,一次莫名其妙的游戏邀请,让她灵魂穿越到这款名为“生存攻略”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