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8500000010

第10章 书香漫金陵(2)

第三点便是可以让“国大代表”将南京的形胜新貌带往全国各地。姚氏介绍了几个人的分工,“卢,荣、谢、毛四君仆仆选材,饱吸风沙”,“施君午夜为文,点缀篇什”,最后还说了一句谦虚的话广兹集由摄影、冲晒至于付印为时甚暂,难免萆率”。由此亦可见集内照片应是当时所新摄。

卢施福先生是中国的早期摄影家,1930年代和摄影家陈传霖在上海刨办并领导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摄影组织黑白影社,举办摄影展览,出版摄影刊物。友声旅行团请他参与此事,自然是承担摄影工作,而谢、荣、毛几位大约是协助者,所以这一集中的照片,应可说主要是卢施福先生的作品。

施叔范的《序言》,是一篇新四六骈文,发了一番时移世变的感慨,说了几句南京风光的佳处,最后仍落实到这本摄彩集上:

嫫山范水笔墨有时而穷,摄影绘形,物彖岂能或隐,揽于纸上,足供卧游搜向箧中,可微今普,所谓一花一札,状之似則感者深,无论某景某区,得之真则传诸远倒也算说到了“老照片”的痒处。

此集中的照片,多有被翻印引用的。如“国民大会”牌坊,所见各书刊载的,都与此集中是同一幅。《南京旧影》且标作1948年摄,可以肯定是弄错了。顺便说一句,此牌坊就是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时所建的“庆祝还都”牌坊,立于国民大会堂前街道上。《南京旧影》中朝天宮棂星门照片,也与此集中所载是同一幅,却标作“约一九三〇年摄”;栖霞寺门前照片,想亦取于此集,而未标摄彩时间。此外灵谷寺前大仁大义之坊、革命烈士墓,朝天宫首都高等法院,行政院,交通部,鸡鸣寺魁星阁,五台山战利品阵列馆一组照片等,皆曾见于近年出版的图集,也均未见标明出处。

尽管如此,此集中仍有一些值得重视的照片。如栖霞山千怫崖三圣像,据说是南朝明仲瑋所琢,其迹巳于“文革”中被彻底破坏,近年出版各图册中均未见三圣像照片,此集中却有十六开整页照片一帧。又如扫叶楼正面照片,亦未见于他书。读旧时人咏扫叶楼诗文,常道视野之开阔,今曰登楼则只觉逼仄,看此照片方知当年楼前空旷,方使楼宇显得高峻宏敞。原名正气堂的国民革命军阵亡烈士纪念馆,墙上以铜版铸刻烈士名爵,现在易名松风阁,建筑面貌也有较大改变,此集中有三幅照片保留了其历史风貌。此外,莫愁湖、玄武湖、燕子矶、三台洞的一些照片,也都别有韵味。

《复兴后的首都》当时印了一万册,存世量论理不会太少,可是近年出版的“老照片”类出版物,在“参考书目”或“引用书目”中,都没有提到此书。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虽藏有一册,只是已经粉化,不能翻动。那么这些一再出现的相同照片,究竞孰先孰后,是谁“借鉴”了别人的创作成果,一时竟好像也难以论定了。

《南京民国建筑艺术》

提到南京,有些人就喜欢说“六朝古都”其实无论“六朝烟水”还是六朝金粉”的南京,都早已成为一个幻影,除了域外郊原上陪伴帝王陵寝的石刻,几乎再没有留下什么实际的遗迹。就连明代以至清中期的城市建筑经过太平天国毁灭性的破坏,也已寥寥无几。所以,从城市实体的意义上来说,支撑起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上多已是民国年间的建筑物换个角度说,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南京域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还是民国建筑。

遗憾的是,由于某些非文化因素,南京的民国建筑,除了少数几种以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更不要说进行学术方面的总结和研究了。所以,在读到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近期郑重推出的《南京民国建筑艺术》时,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在南京当前近乎狂热的“拆旧潮”中,在某些重要历史建筑面对猖狂甚至疯狂的破坏者时(就在笔者写这篇短文之际,南京的报纸上刚报道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原江南水师学堂英籍教员楼被改建成饭店的严重恶性事件),终干有人想到了、做到了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抢救和研究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首先要对这本书的编撰者和出版者表示诚挚的敬意!

这本大十六开的精美图册,用近五百幅新老摄影图片,以历史演变为经,以艺术风格为纬,分别介绍了南京二百余座民国建筑。尽管从数量上说,这仅占南京现存民国建筑的五分之一,但无论重要性、代表性,还是艺术价值、观赏价值,选择得都很到位,所以这本书堪称迄今为止丰富、全面而又具科学性的一部南京民国建筑图录。

本书主编张燕是东南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生导师,在为保护南京民国建筑奔走呼吁的同时,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编撰出这样一本好书。她剖析南京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脉络,将其分为“西风东渐”、“融会碰撞”、“多元发展”、“走向现代”四个时期,也较准确地反映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实际发展状况。她在书前的《南京民国建筑艺术概论》中说,南京的民国建筑,“极为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现代建筑艺术转换、创造民族建筑新风格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城市向现代都市前进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历史见证”,“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不仅在全国首屈一指,世界范围内亦有典型意义同样,这本《南京民国建筑艺术》,也将成为对上述“重要历史见证”的一种可贵见证。

作为一位当代的艺术史研究者,张燕在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对它们的合理利用,对于南京的优秀民国建筑,是继续让它们充当办公用房、市民住宅甚至破坏毁弃,还是开辟为人文景观、开发成游览专线,个中利弊得失,几乎一望可知。关键就在于管理部门的认识和态度。文化人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所以这本书中不但对每一座建筑的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作了普及性的介绍说明,以有助于广大读者的欣赏,而且详细标出了其所在的街巷门牌号码,一书在手,如果来到南京,可以按图索骥”,顺利地寻访那些自已感兴趣的历史遗珍:没有机会来南京,也能沿着作者的指引作纸上游,一饱眼福。

中科院院士、建筑学专家齐康先生在评论这本书时指出:

随着南京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新的城市建设与近代历史形成的有价值的建筑和环境保栌之间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矛盾的合理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泛支持,而首要的前提是让人们认识到近代建筑遗产的文化和艺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民国建筑艺术》一书的编著,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对提高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对近代建筑艺术的认识增进自觉的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近代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地方特色的旅游相结合,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可持续的促进作用。

要想将对于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从纸面上推进到现实中,毋庸置言,在“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二者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前者,所以他们更应该认真地读一读这本《南京民国建筑艺术》,首先提高认识。如果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执政者,对管辖范围内的历史遗存、文化瑰宝视如无物,以为他是在一片可以随心所欲摆布的白地上“创造历史”,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他决不可能为历史增添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信息时代的家庭阅读

随着高考试卷中“3+X”的露面,素质教育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课堂上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有老师去考虑,可是在学校实行减负之后,孩子们待在家庭里的时间相对增多,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家长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我以为,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阋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能够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事情。

处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再来谈“家有书香”,似乎有些落伍。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如此之多,各种各样的报纸、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因特网大踏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几乎打开了所有的禁区,人们仿佛已经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相比之下,从书籍中所能获取的信息,要少得多也慢得多不过,我们必须懂得,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还不能等同于能力。人们要能够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获取信息固然必不可少,但在今天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单单“无所不知”已是远远不够的了。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应当是利用信息一一方面,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以确定自己的行动方策,另一方面,直接利用某些信息发展自己的事业。

因此,在获取信息已相对简易之际,分辨、选择以至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而读书,正是培养、提高判断力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的家庭中最容易发生的误解,就是以为看电视可以替代课外阅读。再过几年,当伴随着电视长大的这一代青年成为父母之后,这种误解可能更为普遍。

看电视能够使孩子大开眼界,这是无须怀疑的。电视与书籍比较,它的优点很明显,一是信息传播快捷,二是观看生动轻松;而它的缺点就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了。首先,电视实际上是一种伪装良好的强迫灌输,它比当年课堂上的“填鸭式”灌输法更为霸蛮,它的不断闪现和快速变换的画面,使观众来不及进行思考,不知不觉间服从于它的意志,而放弃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你以为你拿着个选台器就有了“自主权”,其实你所能选择的只在于接受谁的灌输,而接受灌输的实质并无变化。

人在社会中生活,总难免要接受某些强制。尤其在求学阶段,读书何尝没有强制的成份。问题在于,电视毕竟是以娱乐工具而存在的,电视节中的知识通常是不全面、不系统的,甚至可能是不准确、不正确的;它具有太大的随意性、娱乐性以至商业性;节目的安排并不以观众的需要为前提,而以它基于商业利益的自我运作为前提;最后,如果主观思考缺席,看到了并不等于就能理解,理解了也不等于就能利用。接受电视强迫灌输的后果,无疑将比“填鸭式”教学更糟糕。

至为严重的是,长时间看电视,最终会形成一种吸毒式的依赖性,离开了电视就不知怎么是好,许多人一跨进家门就要打开电视,便是这个原因。到了这种程度,实际上反映出人的主观意志和思维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剥夺,没有电视来灌输填补就成为一个空洞,这就更谈不上主观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

尤其是原本就缺乏判断能力的孩子,在电视画面的狂轰滥炸之下很容易丧失个性甚至迷失心性,完全为电视价值观所左右。近年来青少年中大批“追星族”的出现,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因为这些青少年的视野中只有电视世界,所以误认为电视明星就是社会上最为成功的典范、最值得尊崇的人了。

就此而言,网络的专制强度比电视更大。现在的许多宣传中,只强调网络的优越性而有意忽略它的负面作用,实际上巳形成误导局面。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青少年网民中,对网络信息缺乏区分真伪、判断是非能力的人比例极大,在空前浩瀚的信息扑面而来的情况下,他们无以自守,下意识地成为信息的中转站甚至垃圾场;他们的所谓“参与”,不过是向别人转播某些信息或者发表一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其实则肤浅甚至空虚无聊的议论,至多也只能算作游戏;而这些所谓的见解与议论,又增加了别人面对的垃圾,使网络上的垃圾成份以几何级数增加。

大批青少年网民以自己已经上网、每天上网多少时间、在网上又看到了什么和说过了什么为自豪的资本,并且以为这就是能耐,全然不理解网络进入社会生活的真正意义,更不用说凭藉此先进工具实现这一意义》网民的数量在以几何级数剧增,上网的时间同样以几何级数在猛增,然而真正利用网络工具促进事业发展的究竟有多少人、其中青少年又能占多大比例?这种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的盲目的“上网狂潮”,除了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更是年轻人生理上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的大障碍。

当网络不再成为人类所控制所利用的工具,而人反过来被其所控制所利用、沦为网络的俘虏、沦为“网虫”时,网络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双双被异化。

我决不反对网络,也不反对青少年适度上网。但我认为,我们的媒体在鼓动青少年上网的同时,应该以更大的力度帮助他们明确上网的目的,帮他们提高控制和利用网络的能力。

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有几个理由。

首先,书籍,特别是经典著作,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和人类智慧的结晶,今天的高科技社会或者信息社会,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吻。因此,它仍然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人类从过去的历程中总结出的种种思想和精神成果,对于我们认识现在和走向未来也就不乏指导意义,读这样的书,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敏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面对新世界新信息不至于无所适从、不知取舍。换个角度说,认为“信息爆炸”足以使今天的现实社会与人类历史割裂,拒绝接受和借鉴人类暨往的伟大精神成果,只会使自己成为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难有结果。

其次,读书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书本要靠我们的手指一页页翻过去,也就是说阅读的进程是依照阅读者的意志进行的,阅读者有充分的机会对书上的内容进行思索和扬弃。同时,通过读书,我们所获取的不仅是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得以探索前人的研究途径,由此正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天选择、利用新信息解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不无借鉴意义。

第三,读书,特别是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我们主动学习的精神。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如果将一个人的知识面比作一个圆,这个圆越小,它的外延就越小,人的求知欲就越容易满足;反之,这个圆越大,它的外延就越大,人的求知欲也就会随之增大。可以说,是阅读本身在滋养着阅读的欲望,养成这个阅读习惯,或者说自学习愤,十分重要。我们现在都已经慊得,人的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就能完成的,在今天这祥科学技术曰新月异的时代,终身需要不断补充,是不是具备自学能力,对于一个人将来的前途和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即使对于中小学生而官,学校教育也是有哏的,课外阅读是求学阶段不可缺少的补充。

同类推荐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表现了鲁迅的文艺思想就是不依附政治,要独立思考。而“独立精神”是鲁迅的一面旗帜。鲁迅特别强调文学的批判性和战斗性。鲁迅觉得政治希望社会统一,文艺希望社会分离,而只有分离,社会才能进步。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本书的作者是国内较有名气的出版界业内人士,后移民到美国。以传统的文化视角观彼岸风情,有很多切身心得,且文字优美,情感充沛,自有一种感染力沉浸其间。
  • 一切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一切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这是一本汇集了山本文绪近十年的“感悟之书”。有山本文绪从公司辞职回父母家“啃老”的回忆;有结婚离婚再婚的情感波折;有从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到直木奖的欣喜和忘乎所以;有因得直木奖而患抑郁症的困境;如此这般,作者在这十年间,抱着各种不同的心情,为各种不同的媒体所写的散文随笔,时而戏谑,时而严肃。文体虽各不相同,但确是作者将最真实的自己用最真诚的心意,一览无遗地呈现给读者。暖心的文字,贴心的感悟,送给每一个在迷途中的你……
  • 草木:古老的民谣

    草木:古老的民谣

    本书是关于乡野草木主题的散文集。每一种草木在作者的生命体验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歌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热门推荐
  • 莲公子和山大王

    莲公子和山大王

    欢喜冤家?榴莲莲在别人面前脾气都特别大,特别容易暴躁,唯独在山竹竹面前,那些暴躁的脾气一下子就不见了。
  • 想靠近些

    想靠近些

    新时代的盲婚,无外乎是比封建社会多了几次见面的时间。所谓相亲。
  • 三王争

    三王争

    第一部小说,各位口下留情一点。夜子在这里谢了
  • 流光·青春糖衣

    流光·青春糖衣

    收录了多篇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一等奖作文。作者都是最具活力的90后新生写作力量。其作品文笔优美写实,见解独特,独具其自身的写作特色,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文合集。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初高中生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给青春文学爱好者带去全新的阅读体验,更能从作品中体会90后的青少年的思想感悟和精神世界。
  • 总裁爱上红苹果

    总裁爱上红苹果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真好看
  • 那彼岸

    那彼岸

    一群阳光下追逐的年轻人,绽放着青春的无限光彩,体会着爱情的酸甜苦辣,在磨砺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
  • 王者之路之星皇崛起

    王者之路之星皇崛起

    是千年的等待还是万古的阴谋,谁对谁错,留给时间去证明,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条坎坷艰难的路上成为王者!!!六代星皇,崛起之路最艰难,机会只有一次,胜则传承千古,败则飞灰湮灭,王者路注定多尸骨
  • 这不是亡国之君群

    这不是亡国之君群

    新书《恢秦》已发布。 方恒加入了一个聊天群,里面的人很奇怪,动不动就聊国家大事,网名也很偏门,商辛,赢亥,隋广,闵由检。商辛:方恒,你怎么看帝辛,他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又伐黎国,破苏国,攻东夷,有问题吗?还有周国该压吗?姬昌该杀吗?隋广:你觉得杨广兴科举,修运河,攻高句丽有错吗?闵由检:你怎么看崇祯铲阉党,用东林的举措,袁崇焕该相信吗?面对群友的疑问,方恒一一解答。不久后,群友的命运一个个得到改变,而这时赢亥悄悄告诉方恒:“我摊牌了,朕不是亡国之君!”“这里也不是亡国之群!”
  • 1v1娱乐圈追妻日常:彦彦潮汐

    1v1娱乐圈追妻日常:彦彦潮汐

    本来想平凡度过一生的白汐汐在某天电影院竟遇到他,从此生活不在安宁。九年前落水事件,三年前被关小黑屋事件...竟是有人暗中操作。父亲生意亏本,亲生母亲出现...种种事情竟是因为二十年前的那些事。最后家里破产,白汐汐不得不选择进娱乐圈。他对她说:“你的眼睛漂亮的像装满了星光的夜空一样。”其实,我们很早便有了羁绊。只是因为命运的捉弄,你不记得我了而已。花开十里不多,重逢一人正好。星星未必会跟随月亮,但它一定会陪伴黑夜。这一次,不会再让你逃跑。
  • 破天武魂

    破天武魂

    我,叫做李斌彦。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和两位舍友成为"破天武魂”的“玩家”。我们没有选择,要么生,要么死,绝对没有怜悯和同情!游戏是吗?那让我们玩爆它!狂野的孙悟空?妖艳的妲己?中二少年曹操?不速之客飞虎?“三人旅”特种部队?呵呵呵,逗我吗,这游戏,还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