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000000006

第6章 “下蛋不孵”的伊拉斯谟

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文化史上活跃着四个大人物: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德国的马丁·路德,英国的托马斯·莫尔,还有荷兰的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9-1536)。与前三人相比,伊拉斯谟在后世的名声要小得多。但若论学问,伊拉斯谟并不输于他们,在当时的欧洲,他的读者一度比他们多得多。

除了马基雅维里以外,其余三人都是基督教传统中人,相互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伊拉斯谟与路德亦友亦敌,其着作曾直接鼓舞了路德革新基督教的志向。用史家的说法,是伊拉斯谟下了一个反抗的蛋,由路德把孵它出来了。

伊拉斯谟也是莫尔的至交,他传世最广的《愚人颂》便是题献给莫尔的。莫尔以写下《乌托邦》享誉后世,1535年因顽强对抗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领而掉了脑袋。为此后人封给他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衔:他是罗马天主教圣徒(1886年封圣),是宪政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先知。

可见,莫尔和路德都与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伊拉斯谟与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精神洁癖,厌恶名利之徒把世界搞得烦琐而龌龊,但他与这些大事没有多少关系,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只是“北方人文主义之父”。

伊拉斯谟彼时所属的教会,是个货真价实的糜烂之地,但它并非举目皆声色犬马。宗教生活仍披着堂皇的外表,人们热衷于各种圣像和圣物崇拜,到处都有炫耀的仪式和动听的布道词,拜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所赐,场面甚至比过去更加壮观。然而信仰已徒具形式,蜕变为形形色色的迷信,教会当局也与原初的教义完全脱节,与丑陋的世俗权力毫无二致。

这样的世象容易诱发几种反应:莫尔式的空想,路德式的反抗,还有伊拉斯谟的娱乐式讽世。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别,并不是学识或信仰不同所致,而是性情使然。伊拉斯谟不像莫尔那样淳朴而倔强,也没有路德的果决。作为一个博学而机敏的人,他更相信虔诚如刃,亦杀亦庖,强者当世,荣辱难料。

据说使伊拉斯谟誉满欧洲的《愚人颂》,是他与莫尔交往中受其鼓舞,只用七天工夫写成的。像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家一样,伊拉斯谟也不满于“现代的堕落”,他钟情于朴素的过去,但思想尚未世俗化,还没有如后来的启蒙派那样,极端到重返“自然状态”的地步,而是把自己扮作一个妙语连珠的“愚人”。

他说:“只让其他各行各业享有自身的乐趣,独不许治学领域享有轻快的情怀,这是多么不公平。”他知道这会使很多正人君子感到不太正经,便拉出一大群古典巨擘为自己助阵,甚至不惜穿凿附会。诸如荷马、圣徒保罗、维吉尔、奥维德或普卢塔克,虽被人尊为先贤,不也都是擅戏言之人?

然后他开始开世人的各种玩笑。柏拉图拿不定主意是把女性归为理性人还是牲畜,可见他不明白女人之权柄不在智慧,而是美貌。贤人固不缺理智,但他时常把理智用错了地方。信徒们大白天也给圣母玛丽亚点上蜡烛,却将仿效贞洁生活忘得一干二净。至于那些经院哲学家,神能否以恶魔、驴子或葫芦的形式显灵这种问题,可以让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教士们笃信基督的仁慈,便用火与剑来维护,不惜信众血流成河。教皇以基督代牧自居,但他们更对地产、税款和至尊的地位感兴趣。有些教士对钱财倒是很能自我克制,但一碰上酒和女人,克制力却变得踪迹全无。

抨击信仰的堕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普通人对这类言行不一的表现也会忿忿不平,况且与路德的《95条论纲》相比,伊拉斯谟的语气要客气得多。甚至他对哲人连篇累牍的挖苦也不难理解,毕竟这种人在餐桌上经常扫人的兴。有意思的是,伊拉斯谟还嘲笑教会卵翼下的科学研究。他说那些想从自然界寻找上帝合理性的人,开辟了无数个领域,其胸有成竹的样子,俨然是大自然造物主的私人秘书。他们手拿皮尺,一寸寸丈量日月星辰,解释风雨雷电和其他神秘现象。而且他们非常幸运,因为有很多人对他们的研究深信不疑。

这样的话不但反映着他的性情,也提醒我们他是生活在一个智力极为活跃的时代。但他的终极追求并不是“真理”,这使得他与我们所说的“进步”思想无缘。今人多以为真理远胜过错谬,伊拉斯谟当然不会认为错谬也是真理,却觉得与错谬相比,它未必具有道德和社会优势。

他更喜欢童稚的愚拙,普通人的常识,所以总是不失时机地表现出犀利的反智主义,意在揭示人类犯下的很多错误,并非愚蠢所致,反而是因为过于聪明。有些话常会让我们想起老子的“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好在伊拉斯谟此类言论止于幽默而不流于刻薄,也许他很清楚,一个反智主义者透露出的机智,可能要比他的对手更多。

伊拉斯谟追求素朴,但他的讽世文并不粗鄙。《愚人颂》大概属于那个时代最典雅的文字了。他也心仪于古罗马文明,但并没有像马基雅维里那样崇拜实力政治。比较一下他写的《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与马基雅维里几乎同时写成的《君主论》,便可知道这两人有多大的差别。

用无常之事开永恒的玩笑,以痴情揭理智的短处,甚至拿昆虫的幸福来对比人类的智巧之累,诸如此类的乐趣贯穿于《愚人颂》的始终。不过在说反话之外,伊拉斯谟平生用力最多者,是用真正的经文——而不是教士们的低级说教——去开导世人。这也是一个时代信仰体系正岌岌可危的可靠标志。他重新翻译和注疏圣经,出版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新约》,用意在于正本清源。伊拉斯谟生性不是行动者,他更乐意在书斋里用注经来印证自己的信仰。他说:“世上最引人入胜者,莫过于用做琐事来显示你之所为绝非琐事。”果然,他的圣经版本成了马丁·路德奋起革新的诱因。

当罗马教廷和路德打得不可开交时,双方都想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伊拉斯谟发现自己身处两个极端之间,这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他的确对路德抱有极大的同情,假如他倒向路德,或有可能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场伟大的运动衔接在一起,可是他并无这样的野心。他确实希望教会好自反省,但并不想离它而去。人在这样的位置上,更易于察觉是非之间相互渗透,对抗的损益亦未可知。这或可为讥讽提供不竭的源泉,却让人很难将自己的观点说明白。到了必须选边站的关键时刻,这种立场也最易于引起误解。

路德攻击罗马时援引伊拉斯谟的话,为求他伸出援手,在写给他的信中极尽谄媚,把他称为“我们的希望,我们的荣耀”,“征服了天下人心”。但伊拉斯谟除了利用自己如日中天的名望,请求腓特烈王保护路德之外,并没有迎合路德的激进立场。罗马为此也向他示好,他同样拒绝表态。他在1523年给友人的信中自况个人的处境说,“两边都在骂我,都在逼我,一边怪我不批路德等于同意他的看法,路德派则说我是个弃绝福音的懦夫”。可是他“怀疑无论把争执的哪一方压下去,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事后人们知道,那场争斗让罗马教廷失去了半壁江山,而路德和加尔文的改革则给世界开了一个大玩笑,它并没有因此而更虔诚,反而最终走上了世俗化的不归路。这大概也正是伊拉斯谟不愿选边站的原因。不过对于双方来说,这种态度可能比他们的对手更可恶。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路德遭拒后骂他不过是只“呱呱叫的癞蛤蟆”,罗马教廷则一度将他的着作全部列入《禁书目录》。

说到这里,伊拉斯谟为何让人误以为是他下了蛋而让路德去孵,便有了一个解释。他不是个有胆量的人,不敢为掩盖是非难辨之事而表现得成竹在胸。于是他只好像古希腊的反讽作家那样佯装愚拙,只以嬉戏的方式告诫世人,本不欲让他们因一时冲动而有愚蠢的目标感。这与路德那种直来直去、铿锵有力的风格相去甚远。你说他是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亦可,你说他要暗中颠覆既有秩序亦无不可。如此一个人,即使无意中下了一个新教的蛋,他也未必会去孵化,那需要太多执着于义理的功夫,说不定还会孵出一个怪物,这都是伊拉斯谟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读者如果知道这个人晚景很落寞,一定也不会觉得奇怪。

伊拉斯谟:《愚人颂》,许崇信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

(原载于《财经》杂志,2014年5月11日)

同类推荐
  • 变动社会中的政党权威

    变动社会中的政党权威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本书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抓手等方面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阐述。
  • 基层党组织工作答疑解惑(2019年修订)

    基层党组织工作答疑解惑(2019年修订)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的来信内容,分别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教育以及发展党员等方面内容作了详细阐释。针对在基层党务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严格按照中央最新文件精神作出答复,解读全面、论述权威。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答疑解惑,内容具体实用。本书是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必备读物,同时也是普通群众在具体工作生活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的好帮手。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本书对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对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堕胎、同性恋、死刑、女权、科学与宗教、核扩散、枪支泛滥、贫富悬殊、环境保护、原教旨主义、政教融合、“先发制人”的战争等,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热门推荐
  • 这个时间唯有你

    这个时间唯有你

    日常丧的女主苏卿枫遇见温润如玉的男主陆宇骁,是自卑,是救赎,是追越万里的重新热爱。因为有你,所以我想再次热爱这个世界
  • 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末日剑修

    末日剑修

    末日降临,魔兽遍地,但一切只是个开始,宇宙才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 替嫁痴妾之神医倾华

    替嫁痴妾之神医倾华

    简介:子车烨是宇皇王朝的三皇子,年方十七,虽年纪尚轻,但是却是个享誉皇都,甚至其他王国的人物。只是传说这位皇子在最后一战受了重伤,不仅容颜尽毁,而且玄力全失。一下子让那些想拼命挤进成王府(子车烨的王爷府)的大家闺秀望而却步……场景一:成王子车烨成亲当晚,子车烨的房内吵闹了一晚上。第二天王妃左丘明月被贬为侍妾,听说是辱骂王爷所致,只是具体是怎么样的只有当事人知道。场景二:悬崖边……左丘明月:你选我还是她?子车烨:……我选她,你明明知道……左丘明月:你会后悔的,子车烨,你一定会后悔的。浮华若梦,转瞬成空,左丘明月与子车烨的命运该如何发展?
  • 长生争锋

    长生争锋

    修道难,难于上青天,敢问世间可有仙?漫漫修道途,何所谓道?是否为大自在,求长生?这是一个现代人,偶然间成了一个修道者,从此走上了修道之路的故事。
  • 钟情半夏

    钟情半夏

    她,一个出生普通的商贾之女,父亲意外离世后带着母亲远漂上海,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他,京城四少之一,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少爷。明明毫无关联的俩个人,只因她长得与他去世的妻子相像,而开始了他们一世的羁绊。俩人的相遇也许是前尘未了,也或许只是一场孽缘。
  • 若心属

    若心属

    陆子若是一个典型的宅女,大二寒假宅在家中追剧的时候,却忽然被电脑吸到了电视剧的世界,那是将会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表面忠厚的太子……一个个谜团下的她和他,何去何从……
  • 盖世大魔头

    盖世大魔头

    道火不熄,魔种永传。逆天修行,因果不空。玩召唤,御傀儡,血祭万鬼幡。叶宁从最底层一步步崛起成长为盖世大魔头。上临九霄,下踏黄泉,挥手弹指逆阴阳。
  • 九天世

    九天世

    春秋轮转,日夜交替。在时间的长河的侵蚀下,无论怎样坚固的存在都只能走向破碎。花开花落,又是一世。这一世,便是终点。天幕下,细雨中,只伞独行。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走在那条路上。不再回头
  • 玄界幽城

    玄界幽城

    一个呆萌的藏修士,下山后一些奇怪好玩的事…………原创作品,不定期更文。不喜勿喷,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