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92200000010

第10章 顺治:天下初定(2)

功高天下的多尔衮,却并不长寿。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在出猎塞外的时候,突然病死于喀喇城,年仅三十九岁,又是一桩很离奇的死亡事件。俗话说,人走茶凉,多尔衮尸骨未寒,生前多尔衮的跋扈造成的矛盾,在压抑多年后终于爆发了。豪格之死,庄妃之情,再加上他对待下属不公平的待遇,使得上至皇帝,下到百官,对他都极为愤恨,却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多尔衮一死,他们翻身的机会就来了。顺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有八补黄袍等物。于是诸王大臣群起攻击,称多尔衮专擅,有谋逆之心。刚刚亲政的顺治马上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归宗(多尔衮无子,抚其弟多铎子多尔博为嗣)。更有甚者,他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鞭尸示众,并砍掉脑袋。短短两个多月内,多尔衮的名誉有了天壤之别。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后,多尔衮才得到彻底平反昭雪。多尔衮作为非常时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身后的非常际遇终告了结。

纵观多尔衮的经历,可以说,他继承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文治武功,“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成为大清一统基业的实际操作者和奠基者。大清王朝正是有了努、皇、多的前后接力,前赴后继,才从一个偏安一方的地方政权成长为统一中国的世纪帝国。

(第三节)红颜何罪:吴三桂的心路历程

提到明清交替、满清入关,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吴三桂。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曾是最最关键的筹码,一度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与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抑的,使得我们很难通过这些扑朔迷离的传说与演绎,看清楚他本身的性格发展及其那段充满不定变数、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历史变故。

吴三桂出身名门世家,祖籍江苏高邮,在辽东长大,是典型的高干子弟。他不仅是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还是辽东名将祖大寿的外甥,可以说是成长于充满战火的地带和拥有抗金战史的家族里。这无疑从小就锻炼了他的勇力气魄和抗金意识。在战场上,少年的吴三桂就骁勇非常。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吴三桂带领几十名家丁,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在找到父亲的队伍后,他大呼一声:“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奔回宁远,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后来他还参加过全国武术比赛,获得武举人出身,深受父辈重臣的器重,辽东监军高其潜收他为义子。崇祯十二年(1639)洪承畴荐举他担任辽东总兵,时年仅二十七岁。

吴三桂少年得志,人长得也风流倜傥,史书称:“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延陵将军美风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沉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他在北京的时候,经常流连于各种party之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和光环环绕的对象。

可以说,早年的吴三桂,的确是明王朝镇守辽东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此时,距袁崇焕被害已经十余年。而崇祯十四年(1641)的松锦之战,又以明军惨败告终。如果说二十三年前的萨尔浒之败,标志着后金掌握了关外的主动权,那么,松锦之败则表明明朝已在整个战局上糜烂不堪。松锦之败还使明朝丧失了大量精兵和战将,骁将曹变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苦撑着局势。吴三桂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招抚流亡,重振军旅,不久又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坚守山海关和关外宁远等城。在原辽东战将或亡或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成了硕果仅存的抗清名将。

为了解决山海关这道难以越逾的屏障,皇太极向吴三桂展开了强大的招降攻势。由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以及众多的兄弟、同僚如吴三凤、祖可法、张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极除亲自写信向他招降外,还叫这些与吴三桂有种种关系的降将写信给他劝降。这时的吴三桂,在驻守山海关的时候,其局面之艰难、承受的压力之大,恐怕远超当年的袁崇焕。此时的满清已经先后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增加了新的盟友和力量,实力已非当年可比。而明朝一方,连连失地降人,袁崇焕被杀,洪承畴投降,明朝的立体防御已经土崩瓦解,对满清的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关内的李自成大军直逼北京城,真是前门有狼,后门进虎。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已启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并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令他放弃宁远,火速回京抵抗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而此时三十三岁的吴三桂,面对平西伯这个尊贵的头衔,心理肯定不全是喜悦,这从他的回兵速度上可以窥知。从宁远到山海关,距离是两百四十多里,在当时,按正常行军速度,两天内可以到达。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样短短一段路,吴三桂的大军竟然走了八天。是由于队伍过于庞大以至影响了速度,还是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呢?这成了明清史上的一个谜团。

吴三桂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军已攻至北京郊外,当他到达北京郊外的时候,北京城已经物是人非,起义军已经攻破京城,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寿皇亭下。这个时候,人在旅途的吴三桂何去何从,该向谁效忠呢?要知道吴三桂的军力,也不过数万而已,这些人马能否自保还未可知。

当时他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领兵杀入北京,争取夺回明朝皇帝后裔,手握重兵,保住一方领土,建立割据政权,伺机再起。可是首先的问题是,他打得过李自成吗?军力相差太多了。而且,满清在关外虎视眈眈,他吴三桂腹背受敌。要想生存下来,则必须或联合大顺抗击清,或联合清抗击大顺。第二个选择是投降满清,与满清合兵攻打李自成。这与吴三桂一贯的抗清形象不符,既然都抗击这么多年了,干嘛晚节不保呢?而且他也不愿背起汉奸之名。何况李自成颇有招降之意,曾命吴襄在北京写信给吴三桂,劝其归顺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派人两次前往山海关,赏辽兵白银四万两,赏吴三桂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千缎,并封吴三桂为侯;派专使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面见吴三桂,许以封侯之位。第三条选择是投降李自成。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己千里奔波不就是为了剿灭李自成吗,现在倒好,李自成刚刚把大明皇帝逼得上吊,自己身为大明子民,况且屡受皇恩,不思为主报仇,反而投降反贼,于情于理都难以自圆其说。但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他必须做出选择。

据史料记载,与吴三桂的想法不同,此刻吴三桂的官兵倒多倾向于投降李自成。彭孙贻的《流寇志》里面说到,吴三桂在开始的时候是打算以死报国的,但是他的属下经过他的三次问讯,结果全军将士“三问不敢应”!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不能领导他的军队——他失去了对他的军队的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提出,投降是大势所趋!咱们是否也走投降这条路呢?结果,全军将士同声回答说:“今日死生惟将军命。”明摆着是想投降的。于是,无奈之下,吴三桂把山海关交给了大顺军,带领部队到北京来见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却令吴三桂失望了。

我们都知道,在回京的路上,吴三桂相继见到了逃出京的家人以及父亲派出的亲信傅海山。吴三桂听到李自成的手下冲进他的私宅、查封他的家产、抓走他的家人、抢走他的爱妾陈圆圆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就这个消息看,吴三桂可以理解为李自成对他的示好置若罔闻。这种不友好的态度,令吴三桂无法信任李自成了。“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他马上下令,停止前进,掉头返回山海关。并一反常态,纵兵掠夺,直接率兵杀回山海关,将李自成的部队斩杀殆尽。并且开始联络满清多尔衮,意图借兵复国,这就是我们人尽皆知的“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之际,都会有一段比较煽情的传说,都会不期而遇地和爱情或美女扯上关系。江山美人,美人英雄,英雄江山,三者杂糅于一处,在英雄江山之间横插一美人之娇姿于其中,在阳刚中多些妩媚,在血腥中多些温情。商代夏而有妹喜,周代商而有妲己,西周覆灭而有褒姒,夫差是毁在西施怀里的,唐朝是丧在杨贵妃浴池中的……一路下来,红颜祸水说渐渐成了王朝覆灭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那么,这位新的“红颜祸水”陈圆圆何许人也?陈圆圆,江苏武进县金牛里(今奔牛镇)人。她原本不姓陈,而姓邢,因自幼过继给姨母抚养,姨母的丈夫姓陈,故而圆圆就改姓了陈。圆圆的养父是个小生意人,初时家境尚可,但后来家道中落。十八岁那年,本出身于良家的圆圆,被狠心的姨夫卖身为妓并很快走红,一度成为江南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意中人。但造化弄人,正当郎情妾意的时候,陈圆圆却被国丈田宏遇抢走,成为田府歌妓。后来,为巴结有实力的吴三桂,田弘遇又把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可以说,到吴三桂这里时,可怜的陈圆圆已经三易其手了。这种风流子弟与当红妓女的感情,能深厚到何种地步?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能好到吴三桂可以为陈圆圆冲冠一怒吗?

首先,我们先看这个传说的由来。“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来源于明清之间着名诗人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其中前几句是“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于是,借助这首诗,这对露水夫妻的事迹才与历史挂上钩。但人们往往断章取义,别忘了吴伟业后面的几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很明白地说明了诗人的看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关于爱情与战争的传说。其次,我们看一下记载这种说法的文献。这类文献如《庭闻录》和《小腆纪年附考》,均出自清朝中晚期甚至更晚。而在清康熙十年(1670)的《明季北略》中,则明确记载了“自成入京,刘宗敏系吴襄,索沅(沅,指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三桂闻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将自成守边兵二万尽行砍杀,止余三十二人,贼将负重伤逃归,三桂遂居山海关”。这本书中说的是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没得到陈圆圆,便对吴襄严刑拷打,这才是吴三桂与李自成反目的原因。也就是说,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老爸。而当代小说家姚雪垠在《论〈圆圆曲〉》一文中,更认定陈圆圆当时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宁远(兴城,在锦州南边),且不久已病死。而据说当时在陈圆圆入吴府后,因吴三桂的原配异常悍妒,只好使她“独居别院”。吴三桂连对自己的老婆都这样迁就,又如何肯为陈圆圆去费这么大的心力,下这么大的赌注?

最后,我们不妨再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道德底线,尝试着从吴三桂的心理方面推测一下这种事情的可能性。明朝盛产腐儒,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帮文人墨客治国安天下无所作为,空口说白话灵牙利齿,尤其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字这类道德说教动辄上纲上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吴三桂在当时可谓文武兼备,在这方面的教育自然根深蒂固,其父被李自成所掳而被迫写劝降信,固然失节不忠,吴三桂可以不听,但反过来与之断绝父子关系就匪夷所思强人所难了,他在给他父亲的信中说道:“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这种话语,则实在难于被融入其时之道德体系内。所以其时之人已有责骂之者,以为禽兽。其父固然不仁,依照传统儒家标准,则其子仍不能不义。由此推论也很简单:既然可不孝于父,又如何能期望他能忠于一妾呢?大概也就是被所谓“爱情”冲昏了脑袋的人才会相信了。

至于吴三桂反叛大顺政权,则应该多出于对大顺政权的不信任,和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当吴三桂了解到李自成在北京的作为,大批前名官员被拷打,自己的父亲无法幸免,这说明明大顺政权根本不可能保护他们这些投降者的利益,要知道,这些官员都是主动投诚的。因此,此时的吴三桂从公从私都没有办法在说服自己投降李自成,而他手下的官兵,自然也看清了大顺政权的所作所为,也都默许了吴三桂的降而又叛。因此,我们说,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很复杂的,而李自成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他不明白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亡明官僚与地主合作,既要能够打破一个旧社会,更要会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大顺政权的愚昧做法,无疑是自掘坟墓,推动吴三桂走向反叛的直接原因。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点,即吴三桂对于大顺是投降,而对于满清则是打着联合的旗号,并没有在开始时要投降。他在给多尔衮的信中说:“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显然是打着明朝的旗号,进行两国平等对话,当然,吴三桂还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实际上,他想通过自己的安排,达到大清与大顺两个政权火拼,以此恢复大明江山的意思。而多尔衮也不傻,他一方面亲自带领多铎、阿济格等一批猛将,倾其举国之力,于5月14日从沈阳誓师出发,参加逐鹿中原的战斗;一方面还在劝降吴三桂“期必灭贼,出民水火。……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而当李自成大军进攻山海关,吴三桂苦战一日无法取胜,兵力损失惨重时,无奈吴三桂亲自突围,面见多尔衮,提出了酬谢清朝的三项条件,一是不得侵犯明朝历代皇帝陵寝,不得伤害百姓;二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三是双方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双方互不侵犯。多尔衮则提出,吴三桂与其将士必须剃发。于是便有了山海关前,大顺政权和吴三桂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而清朝则坐收渔人之利的结果。搞笑的是,当满清呐喊着向全国进军时,南明小朝廷还为这个举动很是夸奖了吴三桂,并且认为满清是友军,希望能够联合清兵征讨李自成。

诚如此势,我们客观地来说,吴三桂引不引清兵入关,都不会影响到清军进入中原。当时明朝已经崩溃,对清兵的防御形同虚设,只有山海关的吴三桂还有战斗力。但满清数次进攻北京都是绕道过来,不存在需要吴三桂开关引清兵,就是不开关清兵也能入关,而且崇祯也有过要吴三桂放弃山海关破“贼”的旨意。

同类推荐
  • 民国无间道

    民国无间道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正式开始后,中国的爱国人士纷纷加入了抗日的革命洪流当中。此时,蒋介石的“锦衣卫”——军统局也展开了一场与汪伪76号特务组织的暗战。本书详述了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令读者对那个迷雾重重的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民国时期,三大特工组织,在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民国时期的无间道。
  • 历史之谜(下)

    历史之谜(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大唐最强部落

    大唐最强部落

    唐初期,皇帝李世民为了彰显国强大,特地要所有部族在新的一年前来长安朝贺。此时,日渐强盛的部落首领应邀。因此,我们的故事就此而来……
  • 大眀江山

    大眀江山

    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专权改革的张居正去世了,万历皇帝正式开始掌权了,本是宏图发展大明朝,可事出意料之外,万历皇帝和朝臣们吵架吵烦了,窝在后宫里不再上朝,开启了“不理朝政30年”这样的奇葩时代。时间依然流逝,大明朝街市依然繁荣太平,普通百姓热衷于谈谐、听曲、游玩、博弈、收藏古玩等等。没有人知道在大陆的另一端,欧洲人正在破浪扬帆,探索新大陆;也没有人关注在极北之地,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正在磨刀霍霍,觊觎大明的万里江山;当然也无人关注远在一小岛,丰臣秀吉正在统一日本,企图侵占大明王朝。如此危机四伏的大明朝,现在且看我大明江山如何叱咤风云,打造一个民富国强的新世纪。
  • 盗版周幽王

    盗版周幽王

    不好意思,由于各种原因,本文作废,抱歉!
热门推荐
  • 大唐孽龙

    大唐孽龙

    穿越不到一天,李宽便定下了人生最大的目标—报仇,他的仇人是谁呢?说出来吓死你,自己的生父千古一帝李世民,嫡母一代贤后长孙无垢
  • 明王首辅

    明王首辅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晋穿越到江西上饶县一名穷困潦倒的儒童身上。这一年,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边镇宣府游玩。这一年,江西宁王朱宸濠正暗中运作准备谋反。这一年,家徒四壁的徐晋寻求出路,最终选择考科举,从县试、府试、院试,再到乡试,一路过关斩将,却一步步卷入了宁王朱宸濠造反的漩涡……
  • 网王之龙马是我的

    网王之龙马是我的

    我滴天呐~我居然穿越到网球王子哪里了,好吧~_~我认了,嘿嘿!青学等着我去闹翻天吧!可是我TMD还是婴儿!青学你给我等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拉泽传说

    爱拉泽传说

    看一个从魔兽山脉走出的腼腆少年,带给了世人怎么样的恐惧和希望。
  • 纪元之珠

    纪元之珠

    打造属于自己的基因,打造属于自己的巅峰!我要把基因挥洒万界,我要让基因任立巅峰!
  • 残续

    残续

    洛依依来到陌生的学校,第一眼变喜欢上了男神陈思源。“陈思源,我喜欢你!”“走开,没空,自己一边玩去”“有性格,我喜欢,你就应了我吧”“让开,我不喜欢你,别挡路”“好吧,撤了”“站住,洛依依,撩了我你还想走,不想负责?”易宸和茯苓的姐弟恋——“给我起来,怎么又喝这么多酒”“茯苓,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你先起来,地上凉”“我不,你说你喜欢我,快说”“你怎么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啊”“嗯……”“睡过去了?哎……”正值青春的他们,碰到了真爱还是遗憾……
  • 苍云镜缘

    苍云镜缘

    高高在上的上位者,混迹江湖的侠士,世界总是弱肉强食。不解风尘的少年郎,娇生惯养的千金,年少总是爱憎分明。与其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做选择题,不如说是人总是想明白自己为何要做选择,套用一句话: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或许只求太平长安。
  • 都是七夕惹的祸

    都是七夕惹的祸

    一路的哭哭笑笑打打杀杀就这么玩着过来了,只是有点不太对劲啊,什么时候把心给弄丢了呢。就这样沦陷了两个女孩子凭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跟随着精心呵护她们的人的步伐,晃晃悠悠地走着,一路逃着只是,不用嚣张到要逃婚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