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02000000058

第58章

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创作木刻的绍介,始于朝花社,那出版的《艺苑朝华》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到一九三一年夏,在上海遂有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会。又由是蔓衍而有木铃社,曾印《木铃木刻集》两本。又有野穗社,曾印《木刻画》一辑。有无名木刻社,曾印《木刻集》。但木铃社早被毁灭,后两社也未有继续或发展的消息。前些时在上海还剩有M·K·木刻研究社,是一个历史较长的小团体,曾经屡次展览作品,并且将出《木刻画选集》的,可惜今夏又被私怨者告密。社员多遭捕逐,木版也为工部局所没收了。

据我们所知道,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一个研究木刻的团体了。但尚有研究木刻的个人。如罗清桢,已出《清桢木刻集》二辑;如又村,最近已印有《廖坤玉故事》的连环图。这是都值得特记的。

而且仗着作者历来的努力和作品的日见其优良,现在不但已得中国读者的同情,并且也渐渐的到了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虽然还未坚实,但总之,是要跨出去了。不过,同时也到了停顿的危机。因为倘没有鼓励和切磋,恐怕也很容易陷于自足。本集即愿做一个木刻的路程碑,将自去年以来,认为应该流布的作品,陆续辑印,以为读者的综观,作者的借镜之助。但自然,只以收集所及者为限,中国的优秀之作,是决非尽在于此的。

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

一九三四年六月中,铁木艺术社记。

(本篇最初印入《木刻纪程》一书中。)

难行和不信

中国的“愚民”——没有学问的下等人,向来就怕人注意他。如果你无端的问他多少年纪,什么意见,兄弟几个,家景如何,他总是支吾一通之后,躲了开去。有学识的大人物,很不高兴他们这样的脾气。然而这脾气总不容易改,因为他们也实在从经验而来的。

假如你被谁注意了,一不小心,至少就不免上一点小当,譬如罢,中国是改革过的了,孩子们当然早已从“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的教训里蜕出,然而不料又来了一个崭新的“儿童年”,爱国之士,因此又想起了“小朋友”,或者用笔,或者用舌,不怕劳苦的来给他们教训。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一个说要爱国,古时候曾有十几岁突围请援,十四岁上阵杀敌的奇童。这些故事,作为闲谈来听听是不算很坏的,但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乳臭未干的吉诃德。你想,每天要捉一袋照得见四号铅字的萤火虫,那岂是一件容易事?但这还只是不容易罢了,倘去凿壁,事情就更糟,无论在那里,至少是挨一顿骂之后,立刻由爸爸妈妈赔礼,雇人去修好。

请援,杀敌,更加是大事情,在外国,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们所做的。他们那里的儿童,着重的是吃,玩,认字,听些极普通,极紧要的常识。中国的儿童给大家特别看得起,那当然也很好,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武当山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到了二十世纪,古人空想中的潜水艇,飞行机,是实地上成功了,但《龙文鞭影》或《幼学琼林》里的模范故事,却还有些难学。我想,便是说教的人,恐怕自己也未必相信罢。

所以听的人也不相信。我们听了千多年的剑仙侠客,去年到武当山去的只有三个人,只占全人口的五百兆分之一,就可见。古时候也许还要多,现在是有了经验,不大相信了,于是照办的人也少了。——但这是我个人的推测。

不负责任的,不能照办的教训多,则相信的人少;利己损人的教训多,则相信的人更其少。“不相信”就是“愚民”的远害的堑壕,也是使他们成为散沙的毒素。然而有这脾气的也不但是“愚民”,虽是说教的士大夫,相信自己和别人的,现在也未必有多少。例如既尊孔子,又拜活佛者,也就是恰如将他的钱试买各种股票,分存许多银行一样,其实是那一面都不相信的。

七月一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日《新语林》半月刊第二期,署名公汗。)

买《小学大全》记

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乾隆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宋本。明版小说,是五四运动以后飞涨的;从今年起,洪运怕要轮到小品文身上去了。至于清朝禁书,则民元革命后就是宝贝,即使并无足观的著作,也常要百余元至数十元。我向来也走走旧书坊,但对于这类宝书,却从不敢作非分之想。端午节前,在四马路一带闲逛,竟无意之间买到了一种,曰《小学大全》,共五本,价七角,看这名目,是不大有人会欢迎的,然而,却是清朝的禁书。

这书的编纂者尹嘉铨,博野人;他父亲尹会一,是有名的孝子,乾隆皇帝曾经给过褒扬的诗。他本身也是孝子,又是道学家,官又做到大理寺卿稽察觉罗学。还请令旗籍子弟也讲读朱子的《小学》,而“荷蒙朱批:所奏是。钦此。”这部书便成于两年之后的,加疏的《小学》六卷,《考证》和《释文》,《或问》各一卷,《后编》二卷,合成一函,是为《大全》。也曾进呈,终于在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奉旨:“好!知道了。钦此。”那明明是得了皇帝的嘉许的。

到乾隆四十六年,他已经致仕回家了,但真所谓“及其老也,戒之在得”罢,虽然欲得的乃是“名”,也还是一样的招了大祸。这年三月,乾隆行经保定,尹嘉铨便使儿子送了一本奏章,为他的父亲请谥,朱批是“与尔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追矣!钦此。”不过他豫先料不到会碰这样的大钉子,所以接着还有一本,是请许“我朝”名臣汤斌范文程李光地顾八代张伯行等从祀孔庙,“至于臣父尹会一,既蒙御制诗章褒嘉称孝,已在德行之科,自可从祀,非臣所敢请也。”这回可真出了大岔子,三月十八日的朱批是:“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钦此。”

乾隆时代的一定办法,是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着重他的家产,乃在查看藏书和另外的文字,如果别有“狂吠”,便可以一并治罪。因为乾隆的意见,是以为既敢“狂吠”,必不止于一两声,非彻底根究不可的。尹嘉铨当然逃不出例外,和自己的被捕同时,他那博野的老家和北京的寓所,都被查抄了。藏书和别项著作,实在不少,但其实也并无什么干碍之作。不过那时是决不能这样就算的,经大学士三宝等再三审讯之后,定为“相应请旨将尹嘉铨照大逆律凌迟处死”,幸而结果很宽大:“尹嘉铨著加恩免其凌迟之罪,改为处绞立决,其家属一并加恩免其缘坐”就完结了。

这也还是名儒兼孝子的尹嘉铨所不及料的。

这一回的文字狱,只绞杀了一个人,比起别的案子来,决不能算是大狱,但乾隆皇帝却颇费心机,发表了几篇文字。从这些文字和奏章(均见《清代文字狱档》第六辑)看来,这回的祸机虽然发于他的“不安分”,但大原因,却在既以名儒自居,又请将名臣从祀:这都是大“不可恕”的地方。清朝虽然尊崇朱子,但止于“尊崇”,却不许“学样”,因为一学样,就要讲学,于是而有学说,于是而有门徒,于是而有门户,于是而有门户之争,这就足为“太平盛世”之累。况且以这样的“名儒”而做官,便不免以“名臣”自居,“妄自尊大”。乾隆是不承认清朝会有“名臣”的,他自己是“英主”,是“明君”,所以在他的统治之下,不能有奸臣,既没有特别坏的奸臣,也就没有特别好的名臣,一律都是不好不坏,无所谓好坏的奴子。

特别攻击道学先生,所以是那时的一种潮流,也就是“圣意”。我们所常见的,是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自著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时时的排击。这就是迎合着这种潮流的,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溪刻,那是一种误解。大学士三宝们也很明白这潮流,当会审尹嘉铨时,曾奏道:“查该犯如此狂悖不法,若即行定罪正法,尚不足以泄公愤而快人心。该犯曾任三品大员,相应遵例奏明,将该犯严加夹讯,多受刑法,问其究属何心,录取供词,具奏,再请旨立正典刑,方足以昭炯戒。”后来究竟用了夹棍没有,未曾查考,但看所录供词,却于用他的“丑行”来打倒他的道学的策略,是做得非常起劲的。现在抄三条在下面——

“问:尹嘉铨!你所书李孝女暮年不字事一篇,说‘年逾五十,依然待字,吾妻李恭人闻而贤之,欲求淑女以相助,仲女固辞不就’等语。这处女既立志不嫁,已年过五旬,你为何叫你女人遣媒说合,要他做妾?这样没廉耻的事,难道是讲正经人干的么?据供:我说的李孝女年逾五十,依然待字,原因素日间知道雄县有个姓李的女子,守贞不字。吾女人要聘他为妾,我那时在京候补,并不知道;后来我女人告诉我,才知道的,所以替他做了这篇文字,要表扬他,实在我并没有见过他的面。但他年过五十,我还将要他做妾的话,做在文字内,这就是我廉耻丧尽,还有何辩。

“问:你当时在皇上跟前讨赏翎子,说是没有翎子,就回去见不得你妻小。你这假道学怕老婆,到底皇上没有给你翎子,你如何回去的呢?据供:我当初在家时,曾向我妻子说过,要见皇上讨翎子,所以我彼时不辞冒昧,就妄求恩典,原想得了翎子回家,可以夸耀。后来皇上没有赏我,我回到家里,实在觉得害羞,难见妻子。这都是我假道学,怕老婆,是实。

“问:你女人平日妒悍,所以替你娶妾,也要娶这五十岁女人给你,知道这女人断不肯嫁,他又得了不妒之名。总是你这假道学居常做惯这欺世盗名之事,你女人也学了你欺世盗名。你难道不知道么?供:我女人要替我讨妾,这五十岁李氏女子既已立志不嫁,断不肯做我的妾,我女人是明知的,所以借此要得不妒之名。总是我平日所做的事,俱系欺世盗名,所以我女人也学做此欺世盗名之事,难逃皇上洞鉴。”

还有一件要紧事是销毁和他有关的书。他的著述也真太多,计应“销毁”者有书籍八十六种,石刻七种,都是著作;应“撤毁”者有书籍六种,都是古书,而有他的序跋。《小学大全》虽不过“疏辑”,然而是在“销毁”之列的。

但我所得的《小学大全》,却是光绪二十二年开雕,二十五年刊竣,而“宣统丁巳”(实是中华民国六年)重校的遗老本,有张锡恭跋云:“世风不古若矣,愿读是书者,有以转移之。”又有刘安涛跋云:“晚近凌夷,益加甚焉,异言喧豗,显与是书相悖,一唱百和,驯致家与国均蒙其害,唐虞三代以来先圣先贤蒙以养正之遗意,扫地尽矣。剥极必复,天地之心见焉。”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但一面却也使昧于掌故,乾隆朝所竭力“销毁”的书,虽遗老也不复明白,不到一百三十年,又从新奉为宝典了。这莫非也是“剥极必复”么?恐怕是遗老们的乾隆皇帝所不及料的罢。

但是,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尤其是后两个皇帝,对于“文艺政策”或说得较大一点的“文化统制”,却真尽了很大的努力的。文字狱不过是消极的一方面,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四库全书,于汉人的著作,无不加以取舍,所取的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此外,对于“七经”,“二十四史”,《通鉴》,文士的诗文,和尚的语录,也都不肯放过,不是鉴定,便是评选,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被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文字狱只是由此而来的辣手的一种,那成果,由满洲这方面言,是的确不能说它没有效的。

现在这影响好像是淡下去了,遗老们的重刻《小学大全》,就是一个证据,但也可见被愚弄了的性灵,又终于并不清醒过来。近来明人小品,清代禁书,市价之高,决非穷读书人所敢窥司见,但《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等,却好像无人过问,其低廉为别的一切大部书所不及。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一一钩稽,将其中的关于驾御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自然,这决不及赏玩性灵文字的有趣,然而借此知道一点演成了现在的所谓性灵的历史,却也十分有益的。

七月十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五日《新语林》半月刊第三期,署名杜德机。)

韦素园墓记

韦君素园之墓。

君以一九又二年六月十八日生,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卒。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弟丛芜,友静农,霁野立表;鲁迅书。

(本篇写成于一九三四年四月。)

忆韦素园君

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赏鉴家的眼目。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我只好连身外的水也搅一下,看看泛起怎样的东西来。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

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那时我正在编印两种小丛书,一种是《乌合丛书》,专收创作,一种是《未名丛刊》,专收翻译,都由北新书局出版。出版者和读者的不喜欢翻译书,那时和现在也并不两样,所以《未名丛刊》是特别冷落的。恰巧,素园他们愿意绍介外国文学到中国来,便和李小峰商量,要将《未名丛刊》移出,由几个同人自办。小峰一口答应了,于是这一种丛书便和北新书局脱离。稿子是我们自己的,另筹了一笔印费,就算开始。

因这丛书的名目,连社名也就叫了“未名”——但并非“没有名目”的意思,是“还没有名目”的意思,恰如孩子的“还未成丁”似的。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同类推荐
  • 间谍课:豺狼的日子

    间谍课:豺狼的日子

    虽说您完全可以根据这本书的刺杀计划,去杀个总统练练手;但大多数的读者,都只是从中学习事无遗漏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准确的应变能力!令人叹为观止的严密思维、令人目瞪口呆的灵敏嗅觉、令人不可思议的应变能力,为后世的间谍小说树立了至高标杆,也成为世界情报机构和恐怖组织学习的典范,更成为人们研究项目计划与危机处理的模板。
  • 共生

    共生

    伊南和伊洛是一对亲姐妹,她们被父亲抛弃多年,仅靠母亲艰难维持生计。她们因为母亲的意外离世而生活无着,又因父亲的被杀而一夜成为巨额遗产的继承人。她们成绩优秀、聪明过人,却必须小心隐藏起身上的疤痕。她们一体共生,却像两只刺猬,即便是相爱,也不懂得如何靠近。她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但是为什么刑警乔安南总觉得不对劲呢?现实永远比你想象中残酷,案情永远比你想象中复杂,人物永远比你想象中纠结……这个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你无法承受的,你如果翻开,就必须要接受。
  • 墙上美人脸

    墙上美人脸

    别墅内,一个美艳少妇被残忍杀害,脸部被划烂,死相惨不忍睹。小区保安、家政妇女、神秘之客……谁是凶手?远离别墅的单身宿舍里,一张画在墙上的美人脸引起了警方的关注。这张与美艳少妇极其相似的头像,上面竟然沾有死者的血迹!是谁画了这张美人脸,他与死者有何关系?案情扑朔迷离,循着蛛丝马迹,老毕和助手排除重重雾障,一切即将柳暗花明之时,离奇事件接踵发生,几个嫌疑人相继死亡或疯癫……一段孽缘,演绎几多情仇悲欢;一张美人脸,导致多少无辜者命丧黄泉。
  • 希望

    希望

    县里的纪检、信访部门被村民的大量上访弄得焦头烂额。县委派出了工作组,以金姚村为试点调研,他们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对村官缺少真正能起到监管力度的机制。县委冲破重重阻力,在金姚村成立了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该会与村党支部、村委同等权力,并能约束两委行为。金姚村解决了村中一直悬而未决的一系列难题,干群关系也得到很大改善,一举从一个上访专业村变成了成了和谐模范村。金姚村不但经济大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年年提高。家庭和睦、农村民主也上了新台阶。
  • 有间文库:呐喊

    有间文库:呐喊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呐喊》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热门推荐
  • 恶妻当道:桃花扇成亲记

    恶妻当道:桃花扇成亲记

    本文讲述的是漂亮女人和妖精男人的故事呼唤:需要大家票票的支持!!!收藏+投票+留言【谢谢】此文为古代架空的市井文!!!非宫廷文!非穿越文!
  • 乾佳情话有点甜

    乾佳情话有点甜

    学生时代很美好。十七岁,顾依微遇见了唐洛黎。始于盛夏,终于盛夏。……"依微,你当初到底是为什么答应唐洛黎的告白的啊?""大概是因为他的那一句——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照顾你。"
  • 每天学点美容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每天学点美容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肌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主要作用是隔离人体内部与外在环境,并阻止皮肤外部与内部的物质交换。它能调节体温,感知压力、温度、疼痛,同时也是防御外在威胁的盾牌。肌肤还像一面镜子,当我们疲倦、营养不良、有压力时,健康情况也会通过皮肤反映出来。
  • 宫猫

    宫猫

    扫世间污浊,平天下动荡。谁料水清无鱼,连猫也留不住。
  • 豪门霸宠:军少的甜妻

    豪门霸宠:军少的甜妻

    她。被人误会成了一小孩的妈妈!这丫的也就算了。回家时还遇到“狗”了!直接把她新买的裙子给弄脏了!娇妻脸一黑。向某男质问道“:你能不能更不要脸!”某男笑道“:当然能!你可以去床上体验一下我得不要脸!”娇妻脸色一窘。这个骚男太不要脸了。可为什么她偏偏就爱上了他!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一次次的选择也决定了一次次的正确或错误、成功或失败、幸福或悲伤。只有选择了正确,才能体现出我们努力和付出的价值。昨天的选择决定今天的命运,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前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暴力女医仙

    暴力女医仙

    天上一声雕鸣,她从天而降,操作犀利,走位风骚。异世第一帮派,各地腹黑大神聚集在此。为招揽大奶进帮各路大神齐动手,只有帮主淡定刷怪。进帮趣事多,被骂白莲花,她淡定承认,帮主夫人被气退帮离婚,傲娇帮主非但不追杀她,反而送极品武器感谢她。一场话剧是开端还是早有预谋,看高冷男主追傲娇女主。
  •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卡波蒂作品)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卡波蒂作品)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是卡波蒂的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几个风格各异的短篇佳作,代表了他最高文学成就。其中《黑夜之树和其他故事》叙述的是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美国南方的乡村生活;《一次圣诞节的回忆》写的是他童年过圣诞节的盼望和欢愉,从这些短小的作品中可以领略一流小说家的独特文学韵味。
  • 海贼王之武斗大会

    海贼王之武斗大会

    海贼们参加天下第一武道会,究竟谁能夺魁呢?
  • 小鸡炖羊蹄

    小鸡炖羊蹄

    迷糊小鸡遇到了在演艺圈中混迹多年的小羊,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小鸡:我虽然喜欢你,我也是有原则的!Σ(っ°Д°;)っ小羊伸伸懒腰,眯着眼睛盯着眼前这只怯生生的抱住自己的小鸡,用沙哑的声音缓缓说道:“原则?呵?在我这,我的话就是原则…(?`?????)”话毕,小羊便迈开腿,向小鸡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