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86900000006

第6章 世间的缘分(1)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无论你信与不信。一如普家文和那位背着古琴的女子,再度重逢一样。

普家文的祖母留给他的锦囊,让普家文又惊又慌却又满怀希望。尽管他并不知道这个锦囊里装的是什么,但是普家的突然衰落,让他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他相信祖母的在天之灵,相信祖母会保佑他,正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普家文连夜赶到了宝莲禅寺。

当普家文气喘吁吁地站在济远方丈面前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流着,那样子犹如一名无助且伤心至极的孩子。这让普家文自己都觉得奇怪,祖母从生病、离世到下葬,普家文都没掉过眼泪,此时,他见了济远方丈,眼泪竟然掉个不停。

济远方丈早就知道普家发生的一切,他没有安慰普家文,只是用帕子替普家文擦干了眼泪,然后指了指身边的打坐蒲团说:“坐吧。”

普家文没有坐,而是从怀里掏出锦囊,双手颤抖地递给了济远方丈,他已经不敢自己独自来面对这一切了,他希望师父能读懂祖母临终时的叮嘱,而这已经是他最后的一丝期盼和希望了。

济远方丈接过普家文递过来的锦囊,他似乎明白这锦囊里要说什么,伸手摸了摸普家文的头,对着他说了一句:“从此你就待在寺院里吧。”

普家文点了点头,一脸惊诧地看着济远方丈。他还是想知道祖母给他的锦囊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济远方丈轻轻叹了一口气,当着普家文的面打开了锦囊。神仙般的祖母最后的一封信是写给家文的,其间一首诗为:假穴真地,火烧祖荫,不离宝莲,尚有生息。

在夜深人静的方丈室里,济远方丈念着普家文祖母的信,他一字一顿地念着,似乎是怕普家文听不清楚,又似乎是在用极深的情感怀念着离世的普家太婆,不,应该是怀念宝莲禅寺的大功德主。

济远方丈念得那么缓慢,极具震慑力,声声落入普家文的耳朵里,有着格外的穿透力。他瞬间不哭也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捧着祖母书信的济远方丈,仿佛这个夜,仿佛祖母的锦囊重设了他人生的另一种起点,另一种开端。

普家文就那么看着济远方丈,他很是奇怪,老祖母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所葬之地是假穴,还能从容赴死?只留这锦囊安妥普家的唯一命根,难不成真正是神仙下了凡尘?锦囊内还有一黄色的锦布,写了一句似联非诗的两句话:并蒂莲开在何处,日被云遮待晴时。

普家文看不懂这两句话的意思,更深的纠结拧在了心头,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听从了济远方丈的安排,在宝莲禅寺安顿了下来。

就这样,普家文从此留在了寺院里,只是济远方丈没有给他剃头,而是让他在宝莲禅寺带发修行。家文和常宏各住济远方丈一左一右的禅房里,从此闻晨钟而起,听暮鼓而眠,与青灯古卷相伴生活。

就在普家文住进宝莲禅寺没多久,一天家文正在练习师父传授的古琴曲《普庵咒》,常宏匆忙地跑了进来,拉着家文一起跑向方丈室。

普家文还没走近方丈室,就先听到了琴声。这是一曲《流水》,普家文一直听说师父的《流水》才是他琴技的巅峰,却很少听师父弹奏,而此时,空灵流畅的琴声撞进普家文的耳朵里时,他还是被惊得忘了迈步,常宏见他发呆,拉了拉他的衣角,一起走进了方丈室。

只见济远方丈正盘腿席地而坐,膝上放着古琴,正如痴似醉地抚着琴,那琴似曾相识,音色绝美,一旁站着一女子,埋着头看着古琴。

女子侧面对着普家文,他只看到齐耳的刘海整齐地搭在她眉骨上,轮廓看上去那么清秀,淡绿色的衣裙被微风吹得飘了起来,一如碧波涟涟的湖水,被风吹起的波纹荡漾着满目的绿光,嘴角翘翘的,旁若无人地笑着看着济远方丈抚琴。

女子如痴如醉地倾听济远方丈的琴声,对进来的人竟充耳不闻,更别说抬头看一眼了。普家文也被琴声吸引住了,当然,这女子此时的神态,还是让他内心惊动了一下,她怎么会在师父这里?而且听得如此神迷呢?

济远师父没有招呼普家文,而是全身心沉浸于弹琴之中,此情此景,对于普家文来说,好像又在梦里见过一般,心里不由得一阵阵恍惚。

济远师父弹完一曲后,往站在一旁的家文招了招手,请他过来。又对身旁的小女子招招手,指了指普家文介绍道:“玉婉,这是普家文。”

直到这个时候,女子才抬起头看普家文,这一抬头,两个人同时惊叫了一下,并且异口同声地说:“怎么是你?”

“你们认识吗?”济远方丈有点意外地问了一句。

“哼,谁会认识这种人!”莫玉婉从鼻孔里轻蔑地哼出一句,然后又如那天在茶庄里一般,狠狠地瞪了普家文一眼。

普家文此时窘得满脸通红,才知道自己那天盯着人家小姑娘看,是一件多么无礼的事情,也正如父亲所说,不仅是无礼,还有失身份。正想解释,济远师父转移了视线,轻轻地抱起刚刚弹奏的古琴,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个通遍后,望着玉婉问道:“明珠有没有离过身?”

直到这个时候,普家文才知道这张古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那就是明珠。说到这张古琴,就要说到莫玉婉祖上与这明珠古琴的琴缘。

2

人与情从来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而古人寄情于琴之中,才子与伟人、才子与佳人,那一木之上的七根弦,弦弦紧扣于情字之中。

普家文那天在茶庄遇到的莫玉婉,身背古琴明珠,上山找济远师叔,一来是送明珠给济远师叔看看,二来,是希望济远师叔能够修理一下明珠古琴。自打莫玉婉的父亲莫若风决定在凤岐山下常住,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要把传家之宝,琴名“明珠”的古琴寄存于此。

据父亲莫若风讲,清同治年间出生的祖父家族,在当地原也是城中大族,到了祖父这一代家境逐渐衰败,因代代习琴,即使破落,也能因琴混得一口饭吃,且传承有序。

莫家老先生名儒亭,从小备受家庭古琴传授的熏习,对琴学有超乎常人的兴趣与天分。年少时,家贫无练手的古琴,便在一木板之上拴麻绳做弦,自得其乐弹个不停。十岁年间,在一次古琴雅集会上,他不畏众视,毫不怯场地独奏一曲《慨古吟》,令在场琴家连称神童。

莫儒亭成年后,对古琴有了更多个性方面的追求,这使得教过他的古琴师长及琴友,无一认可他的技法。个性孤傲的莫儒亭感叹知音难觅,便携琴南下湖北,到子期伯牙的相遇之地,武汉汉阳留居了下来,依旧以教授古琴为生。感叹古琴的清淡和远,曲高和寡,自是郁郁不得志,终日与古琴为伴。

莫儒亭租居之处,有一棵生长了二百年的梧桐树,青皮油滑,煞是爱人。梧桐树旁有一铁匠铺,那桐树亭亭玉立貌似平静,却不想整日间都得经受铁匠铺里乒乒乓乓的敲打震动,有一日,忽雷电交加,只听得一声巨响,那桐树竟被雷电所劈,树身如被钝口的刀劈了般。这还不算,又一日那铁匠铺的火炉,莫名地被靠在墙边的千斤铁器倾倒撞击,火红的铁水只将那被雷劈过的梧桐古树焚烧殆尽。

其实,一棵路边院内的歇荫之树,烧就烧了,没有多少人会去可惜,唯有那莫儒亭,却像见到了宝贝般,好说歹说,求得那烧留下的焦木截下了中间一段,其见一端犹存烧痕。遂效仿东汉琴人蔡邕,制得一张焦木琴。想那蔡邕是在奔波之时见“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蔡邕从火堆中抢救下的这块焦木,便是历史上传说的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中之一。

这人与琴的缘分,好如蔡氏、好如儒亭,丝丝缕缕犹如前定,如一根丝弦牵牵扯扯,串出一些传奇。

而这传奇,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莫儒亭意外得此焦桐,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若按古琴之三尺六寸五分来制,这块焦木便稍长了些许,莫儒亭实在不忍舍其毫分,竟就那焦桐就木取材。因此,这张古琴比一般的古琴就长出了几分。莫儒亭得此古琴,心爱不已,每日入夜,必是抱琴而眠。这张古琴与他长期气息相通,好似活物般与儒亭声息交流、人琴合一。每当他抚琴,琴声格外轻曼动听,犹如仙乐,听者仿佛被施催眠,那份沉醉无人比拟,而若换个琴家高手,那琴好像识得主人一般,琴声顿时黯然,空洞无色,令人称奇。莫儒亭因对这琴十分地钟爱,为这张古琴取名“明珠”,并请当时武汉的一位书法名家为琴题铭。铭文如斯:“桐生之美二百余秋,石上之枯震焚之由。五行俱备千古难求,式法落霞亭自监修。”

琴铭盛赞还不够,又题文记载此琴得之不易,好像早就预备作为传家之宝而用。文字这般:“新桐得自子期伯牙高山流水之处,二百年天地精华使之叶茂枝繁,为栖凤之妙所,与造金之炉相近咫尺,火映、锻打、烟熏,坚挺仍旧。初春忽遭雷殛金炉震倾,焚之遂枯,亭缘至求得其中段,就料取材,不舍毫分。得琴合天罡数,拟落霞式,以列宿为号,佐以八宝金珠等末为徽,其声清伟异常,如庙堂钟磬,久萦耳轮。年余见梅花断纹,犹如新开,美奂绝伦。又一年,植一桐原处,不忍没其所赠。故录之以纪其事”。

明珠古琴有此奇特天缘,已足让人称奇,而因此琴结得一番奇特的人缘,更是让人称绝。

据传,莫儒亭得明珠古琴后,便纵横海岳,携琴访友,忘情山水。常常如王维诗中般“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自在逍遥,唯有他与琴自知其乐。他那孤傲清冷的个性,正如古琴之乐,曲高和寡,无人理会。他也正落得清静,有几个小钱便携琴遍访名山,几年下来,琴技是大长,空旷悠然犹如天籁。

有一年,康有为祀祭孔子于曲阜,在泰山一隅,见莫家先生长衫飘飘,风度不凡,指法凌厉地弹奏《广陵散》,正在为变法竭尽思虑的康有为,顿时被这激昂之音所打动,遂与莫儒亭结为莫逆,相见恨晚,犹如当年的伯牙子期。

当时的康有为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便带着莫儒亭南北西东随行。莫儒亭也不仅是弹琴的先生,在变法之初,也为康有为出谋划策,与其他幕僚相比,他的言行谋略更能让康有为接受并采纳。

就这样,莫儒亭一时成了康有为身边的红人。公务时两人不离左右,闲暇时,一壶茶一炉香一张琴,便能消磨半日时光。

好景不长,过了些时日,幕僚间生起了些事端,无非因着莫儒亭被康有为如此地信任,嫉妒心起的是非人,胡七乱八传了些风言风语。莫儒亭看出了些端倪,以他那份清高,哪里受得这般委屈,定要离开,康有为不舍结拜之义,定是留下了他,在北京为莫儒亭开间琴馆,亲题馆名为“莫为琴社”。

一时京城上下,文人雅士狂追滥捧,雅集之时以能抚琴一首而为荣。更有八旗贵族的家眷姨太小姐乐此不疲,莫为琴社一时门庭若市。

有一秦姓大家族的小姐,一天夜深人静时,来到莫为琴社,一定要与莫儒亭私奔以铭痴情。莫家先生几十年没遇此艳福,不知所措,进退两难。

那富家小姐名秦如柳,人如其名,着实是个性情温顺、柔如细柳般的女子。父亲在京城开了好几家绸布庄,如柳从小便有着天然的优越,每日着装总是新颖别致,再加上父亲的宠爱,虽是女子,也不亚于家里的男丁,相对兄长,她更如父母心头肉、掌上珠。神奇的是,莫为琴社就离如柳家绸布庄一街之遥,过街即到,如柳没事的时候,便与闺中密友唐云娟,相约相携着去听了几堂琴课。

秦如柳与唐云娟,都正值妙龄,家计相当,二人情同姐妹。每当她们俩结伴衣袂飘飘地走进莫为琴馆时,整个琴馆都会蓦然一亮。

秦如柳听了几堂琴课后,便一头迷上了古琴,唐云娟从中倒是看出些端倪,见如柳得空便往莫为琴馆跑,又回家中和父母吵闹要去琴社学古琴,私下笑吟吟地点着她的鼻尖道:“你到底是迷上了古琴呢,还是迷上了那操琴的莫儒亭?”

被姐妹说中心思的如柳,非常的不好意思,遮遮掩掩半天不吱声,脸颊两朵红云直红到脖子根,神情如此流露,也算是默认了下来。唐云娟见如柳这般,更加逗趣于她。如柳虽不好意思,但也不依不饶,两个人在花园里的草地上,一个要说,一个不让说,追来撵去,把花园里休息的小鸟惊得满天飞。

秦如柳吵死闹活要学琴,父亲也是一个开明的长者,很是支持女儿学琴,只是万没有想到,女儿正如唐云娟所说,哪里只是迷上了古琴,果真是迷上了那操琴的琴者。

3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的时候真的是很奇特。如若把莫家先生莫儒亭丢进芸芸众生中,那如柳小姐看上十遍百遍,也不会对这其貌不扬的文弱男子产生半点的好感。但是,莫儒亭先生端坐琴馆,操缦抚弦的神态,着实气度非凡,加之,他教琴曲不同于常人,如柳小姐就是在听了他的一曲《秋风词》的初级入门琴曲课时,迷上了他。

唐云娟不愧是秦如柳的发小闺密,秦如柳的心思,怎逃得过唐云娟的慎密度量?哪怕只是心湖间激起的微风,秦如柳自以为能把持得很好,不会对任何人泄密,可每次都逃不过唐云娟双眸的洞察。

莫儒亭学识广博,不同于平常的教琴先生,他每教一首琴曲,必定会讲这琴曲的来历和杜撰的故事,旁征博引,曲未学,人先迷。当他教入门练手曲《秋风词》时,便讲了一个爱情故事,真实与否,也没有人去认真考究。这故事说的是诗仙李白一次酒醉夜归,飘飘然不知所处,路过一小巷,忽听一曲悠然的琴声,从远至近如仙乐般传了过来,本来就有几分醉意的李白,听得更是如痴似幻,情不自禁地随琴声摇摇晃晃地找了过去。只见一民宅的纸窗,昏黄的灯光映照一抚琴的纤纤身影,李白不仅听得醉,更是看得醉了,加上酒劲未醒,更是大胆,听得着迷,竟然一头扎破了纸窗。

窗内抚琴正在兴头上的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听琴人吓得花容失色,壮着胆子询问来者何人?李白被这娇声的呵斥吓醒了过来,急忙报上姓名。当时的李白,是老少妇孺崇拜的偶像,他的诗歌小至三岁的黄毛幼儿,老到七旬老翁都朗朗诵吟,脍炙人口。那女子听说是李白,更见真实版的李白如此的倜傥风趣,交谈片刻,已然芳心暗许,不动声色地问清李白现住的客栈地址,互留了姓名后依依别离。

第二天,一觉睡醒的李白,已把昨晚的艳遇忘得一干二净。忽听店小二通报:“有女子拜访!”在李白还没有摸着头脑时,只见一婀娜的妙龄女子,身背琴囊、手提包袱,亭亭玉立地站在他的面前。李白还没有来得及问,女子便表示愿意陪伴他浪迹天涯……

李白做梦也想不到他一时醉酒的糊涂,竟然惹来这样的一场艳遇,一时不知所措。但见那女子,意志坚定,自己也早就心仪那位女子的芳颜才华,李白自然是不顾一切,与那女子浪漫私奔。

可惜的是,这样的浪漫之旅没有半年的时间,娇生惯养的小姐随李白来到蜀地,偶受风寒,一病不起,没有折腾多久,便客死他乡。李白又悲又怨又悔,写下了这首《秋风词》,同时在他的诗作里,对蜀地的悲词哀调,时时都会出现,比如有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常人都会认为是诗人感叹路险难行,其实不然,这诗词哪里是在写蜀道的难行,其实正是李白失去爱侣后极度无奈的悲叹。

同类推荐
  • 大江湖系列之逃犯

    大江湖系列之逃犯

    本书是一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全书围绕海滨别墅的一起劫杀案为主线,展开一系列情节,良心未泯罪犯在作案后与人为善,成为了有为青年,在案发十二年后,经过刑警不遗余力的努力,案情真相大白,罪犯在刑警的劝说下,向警方自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同时实现了自己良知的救赎。
  • 林子深处

    林子深处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少年与海》《寻找鱼王》后一本少年小说作品。《林子深处》以少年的眼光构建出一幅广阔的海边生活图景,谱写一曲献给自然的壮丽颂歌。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3年开始小说和诗歌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张炜散文年编》20部;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张炜文集》。
  • 自由

    自由

    《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经历的梦想与失败。乔纳森·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原来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 军礼

    军礼

    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从湘江之战走出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告别家人,遵循着军人的誓言,感受着战友情、兄弟情以及爱情的快乐与烦恼。为了共和国的明天,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军旅颂歌。这是一位英雄的悲剧。作者以刚劲、快节奏的笔法,塑造了一位战场上竭力杀敌,无所畏惧;情感上敢爱敢恨,厚重弥坚的英雄形象。
  • 喀纳斯湖咒

    喀纳斯湖咒

    在喀纳斯边上有人发现了一块有奇特花纹的石板,石板让自治区的人悄悄拉走了,这引起当地一些图瓦老人的不满,他们认为石板是自己祖先留下的,很可能是"祈福石",非要派人去把它拉回来。"我"住在喀纳斯的克孜老人家,"我"向老人打听喀纳斯湖怪的事儿,他有些生气,三缄其口。后来,老人给"我"讲了喀目老爹的故事。传说喀目老爹为了拯救族人,大战邪恶的熊妖,最后变成一尊巨大的石像,矗立在喀纳斯湖边,但这尊石像后来被泥石流淹没了。
热门推荐
  • 盛世宠妃

    盛世宠妃

    一朝穿越,却身中春药,误惹妖孽太子,庶妹夺夫,遭遇退婚,她落得一身轻松,可太子却步步紧逼,让她无处可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曾国藩外藏内敛的16字箴言

    曾国藩外藏内敛的16字箴言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许多后世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位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面临的困境和挫折等等,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 月满人难眠

    月满人难眠

    一个事业单位的新人女孩,面对正气耿直有家室的院长产生了感情纠葛,于此同时呕心斗角一直想扶正的副院长,他不但想挤掉院长,最重要的是想潜规则这个女孩。事业单位内一场派系斗争和往年恋此起彼伏,这个处世未深的女孩是否能成长来应对这个烦乱的处境。-------当青春遇见成熟,当女味碰撞男魅,任何的距离也许并不遥远,遥远的只是我们彼此的真心,愿我的真爱能给你一生的回味,愿我的真情能触你一身的感知!月小满
  • 不如去吃茶

    不如去吃茶

    “如果你先回头,我就告诉你我喜欢你。”陆洱看着他走远的背影,心里默默的对他说。“如果你先叫住我,我就让你知道我喜欢你。”林普一边往前走,一边对身后的陆洱说。迟迟不开口的人,是不是爱的并不那么深?如果两个人互相喜欢,那么谁先开口是不是那么重要?
  • 快穿之偷走气运之子的心

    快穿之偷走气运之子的心

    一代虐渣师被一个奇葩系统绑定了,从此,各大界面苦不堪言……且看双商奇高的女主,如何在个个界面玩的风生水起
  • 重生之权宠天下

    重生之权宠天下

    前世她为渣男清君侧、复江山,却只换来一杯毒酒和满门屠杀,再生后,不做笼中鸟、不助帝家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忽见昨夜妃子笑

    忽见昨夜妃子笑

    秦家有女未长成,出使南疆把亲和。秦家小女秦素年仅五岁,小小年纪却已知为国效力出使南疆。不曾想大顺皇帝却过河拆桥,毁她生活,抄她满门!身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秦素发誓——“定然坐拥锦绣江山,还大顺百姓一个安康盛世!”纵她步步算计,却仍然绕不过情劫。大婚当日,他直言道:“我能娶你全然因为你的妹妹,望你安分守己,莫要给南疆带来祸患。”勾心斗角,步步为营。信心谨慎,如履薄冰。事已至此,她累了,她倦了,回顾此生,她要的,不过是平平淡淡,了此一生罢了。“素素,你心中所想,为夫皆明白,如今尘埃已落定,为夫不要什么君临天下,为夫只愿与你做一对神仙眷侣,一生一世一双人。”安贫乐道,岁月静好。浮生有你,足矣。
  • 只属于你的怦然心动

    只属于你的怦然心动

    【青春校园·本书甜文】:转学的第二天,她就遇到了传说中的那位于大佬。熟识之后,她小心翼翼地告诉他:“于同学,我喜欢你……”于生:“我知道了。”他一字一句地对她说:“我不喜欢你……”“傻瓜,我爱你啊……”于生说:“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我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 傲娇老板娘

    傲娇老板娘

    鬼知道何千一经历了什么,再次穿越到同一个人身上的她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在古代生活一段时间的她,实在看不下去男女主缓慢的剧情发展,终于决定,撮合男女主。于是,她被男女配拍死了。很好,老天看她可怜她又重生了。上一世,她好人没好报。何千一决定自己逆袭成为主角。然后,她第二次勾搭男主被女主拍死了……没关系,老天有眼,她还有第三次!第三次,她勾搭女主,被男主拍死了。……何千一无语,被拍死n次后,她决心不再掺和男主女主,和家里安排的相公成亲。大婚那日……她被烧着的房梁拍死了。何千一:%?!&#……!!!随之何千一开始怀疑人生。她好像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吧……到底是谁跟她过不去!!……本文前期搞笑为主,后期……后期再讲。顺便说一下文风很飘来着。不是纯言情。最后,看完本书的都是人才!!
  • 神偷医妃要上天

    神偷医妃要上天

    当代神偷的她穿越到奇丑无比的废材身上,庶妹姨娘陷害欺辱,且看素手一扬扭转乾坤,废材?“不存在的”。陷害欺辱她?“你等着,我必让你们百倍奉还”正当她虐庶妹姨娘时,一名妖孽却缠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