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10000000020

第20章 抗日战争中的新华社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最早创始于1931年,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战斗号角。

从“红中社”到新华社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通讯社,最早创始于1931年。这年春天,由当时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领导,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工人通讯社,对外曾挂过时间通讯社的牌子。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先后缴获了张辉瓒和谭道源的一部半十五瓦电台及几名报务员,成立了以王诤、冯文彬为首的第一个红色电台,主要是抄收国民党中央的新闻电讯及国民党内部通报,供领导机关参考。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又缴获了国民党公秉藩师的十五瓦指挥电台,设立电台的基础逐渐成熟。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正式建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对外播发新闻的呼号是CSR(CHINESE SOVIET RADIO),即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缩写。主要任务是:播发新闻,红军革命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上海和各革命根据地都可以抄收到。同时还抄收国内外新闻。它最初播发的新闻就是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当时的领导人是周以栗,周以栗积劳成疾后,由王观澜接任。

1933年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张闻天为书记,直接掌握党的新闻工作。1936年12月,红军长征到陕北,中央决定秦邦宪兼任红中社社长后,立即召开了工作会议,决定由廖承志负责国外电讯部分,向仲华负责《红色中华报》。

西安事变发生后,秦邦宪来到西安,决定成立红中社西安分社,由李一氓负责。1937年1月,中央从保安迁往延安,红中社也随之迁往延安。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于1月25日将红中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1941年11月,新华社社长向仲华因工作调动,党中央决定由秦邦宪(博古)兼任新华社社长,吴文焘担任副社长。新华社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成就,动员全国人民促进全民族的大团结,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还搜集国内外重要消息,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新华社在秦邦宪的领导下,排除困难,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早在中央苏区时,为了工作的需要,《红色中华》就建立了通讯员的队伍。1933年1月27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与有关单位发出“关于红色中华的通讯员问题”,规定了通讯员的五项任务,特别强调“这一通讯员,须是实际的,而不是挂名的”。通知发出后,收效甚好,一个遍布苏区各地的通讯发行网络迅速建立起来了。

抗日战争中的号角

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意见,新华社一方面将各地通讯社改为新华社的分社,直接加强对各分社的领导,同时将各地具有全党、全军、全国性质的新闻发稿权集中到总社,这样做不仅使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贯彻,也使全党对外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防止出现不应有的纰漏。另一方面,统一领导有利于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使新华社的工作质量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使《解放日报》与新华通讯社真正成为党的喉舌,成为抗日战争中的号角。

到1942年,新华社已拥有五个分社,较大的分社也已经发展成为总分社。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华社的工作质量,秦邦宪带领全社同仁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指导敌后各分社工作。利用通报台与山东、晋西北、冀中、晋察冀等分社联系,认真研究各分社发来的电报。这些措施促使分社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43年初,秦邦宪已经初步摸清了不同地区广播效果的规律,于是提出了新华社的工作概要,指出,新华社文字广播要根据对象不同分成三类:一是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播,每天五六千字,包括国内新闻、文件、重要论文和社论;二是对边区广播,每天1500字左右,只发新闻;三是对重庆等地大后方广播,只发根据地新闻、通讯及若干论文摘要。

根据各地分社和报纸反映“发稿太多,容纳不了,希望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总社调整每日电讯稿的播发数量,以四开小型的隔日刊报为标准对象,以两版刊载本区新闻,一版刊载国内国际,一版刊载解放区消息计算,拟每日发稿5000字左右(社论、文件、中央负责同志讲话等不计在内),包括国际新闻1500字,沦陷区和大后方新闻1000字,解放区新闻2500字。

1945年8月,随着国际局势的迅速发展,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已是意料中的事,秦邦宪深感分社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于是以总社名义致电各分社,要求:一、整个新闻工作,应适应形势,作适当转变和部署;二、目前各分社应集中报道日寇要求投降后引起的影响;三、创造新的作风,立刻派遣所有记者随军行动,加强电务工作,密切与总社的电讯联系。新闻报道要快、短、确实。

日本投降后,8月26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秦邦宪根据中央的精神。要求全社一方面宣传做好对付敌人进攻的准备,迎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进犯;另一方面宣传积极争取和平,寻求一切避免内战的方法。并在31日的编委扩大会上强调,应更多研究人家的宣传及自己的宣传,我们善于不留余地的批评,但不善于涵养一些的批评,宣传者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威服人。

1945年12月16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准备出席政治协商会议。27日,中共代表团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一份书面建议,要求无条件停战,以利于政治协商会议的进行。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如何正确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1946年1月8日,总社及时向各分社发出关于国共停战命令的报道。指出:“日内国共双方即将发布停战命令,在该命令出来后,各地应多报道我方诚心诚意执行停战令情形,同时对国民党军在停战令后,犹继续向我进攻,随时加以揭发”,但“材料必须十二万分确实,其部队番号、行动日期均需查明清楚(发给总社时发两遍),不必丝毫夸大,尤不能道听途说”。

这种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及中央的方针政策的调整,及时向分社进行通报,使新闻报道更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了舆论的指导作用。

开对外报道先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是从1940年开始的。早在抗战开始时,中共中央就想办广播电台,由于受到日伪军的封锁和国民党的包围,想搞到一些广播器材十分困难。1940年5月,周恩来从苏联回到延安,特地带来了一部广播发射机,中央决定筹建广播电台,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为委员的广播委员会。延安的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制造出各种必须用的器材。缺少动力设备,就用旧的汽车头改装成发动机带动电动机供电,当时电台发射功率大约有两三百瓦。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延安城西北的王皮湾村山沟的窑洞里,建成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2月30日开始试播。这是我党第一个口语广播台,也是新华社第一次口语发布新闻,呼号是XNCR,X代表中国,NCR是英语新华广播电台的编号。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把新华广播电台看做是“茫茫黑夜中的灯塔”,是因为我们的广播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所以当时的广播工作者起着号兵的作用。

1942年2月,在南方局的周恩来要求建立对重庆及南方各地的专门广播。但是由于发射功率太小,发动机又经常发生故障,播出的声音时高时低,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到1943年3月,因发射机发生了严重故障,不得不停止播音,进行大修。

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重新改装了发射机,改造了动力设备,到1945年9月5日重新恢复了播音。开始为试播,11日正式播音。《解放日报》刊载“延安广播电台,即日起开始中国国语广播”;“时间每日11时至12时13分,与18时30分至19时30分(上海时间)。播送节目有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时评及名人讲演等。尚有纪录新闻一类,以便各地抄收”。

对外进行新闻报道是为了争取国际上道义的物质的援助,争取世界各国人民对解放区的全面了解,这是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争取抗日斗争伟大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英文台成立前,为了扩大对外宣传,1940年10月,中宣部成立了国际宣传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张闻天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包括美籍大夫马海德、印度大夫巴苏华、越南人黄正光、印尼人王大材、华裔印尼人毕道文,肖三及德国籍夫人叶华等,研究对外宣传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后,决定办一个英、俄、法三种文字的刊物,取名为《中国通讯》,每月一期,确定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具体负责,稿件由大家分别撰写。刊物由内部交通带到重庆,再由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分发给外国记者,由他们转发国外。宋庆龄在香港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重庆办事处曾将一些文章刊登在同盟的刊物上,以便扩大影响。1941年3月出版的一期,以皖南事变为主要内容,刊登了五篇文章。社论是马海德用英文写的,吴文焘用英文写的报道,其余三篇分别由肖三(俄文)、巴苏华(英文)、黄正光(法文)执笔。这是一份32开毛边纸的油印刊物,每期200份,字迹工整。每月开会组织稿件,都是由秦邦宪主持。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由于国民党封锁,发行更加困难,出刊10期就停刊了。

不久,有一批从重庆来延安参观的外国记者,其中有爱泼斯坦,周恩来在重庆就与他相识,所以把他留了下来,传授如何向外国人进行报道的经验,还聘请了原英国文化处的官员林迈可为英文改稿专家。

周恩来从苏联带来的广播发射机出现故障后,经技术人员努力修复终于可以使用,便用来做英文文字广播,并用在晋绥缴获的日本火车头发电作为动力,于1944年9月1日正式播出,定向是美国旧金山,呼号为CSRDEXN-CR。一天可播五六条消息,相当于中文1800到3000字左右。这标志着新华社对国外报道的开端。

新华社英文广播台的播放,在国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英国、美国报纸有时发的消息,就是从新华社英文广播台中收到的。

(作者吴葆朴李志英)

同类推荐
  • 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

    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

    李子迟,原名肖飞,生于湖湘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专业毕业,曾系大学教师,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著书多种。主要有《中国超级大学》、《道可道》、《战地记者》、《问世间情何物》、《谁将被淘汰》、《就业的革命》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组织建设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组织建设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组织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作者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就政府承诺的各改革事项进行阐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初期一些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现在已到了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时候,大到行政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等改革,小到吃的住的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改革,其难点何在?出路何在?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良:推重良心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良:推重良心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良·推重良心》这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心怀善念有良知;推重良心有原则;心有良知,为民造福三篇。
  •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以福建省邵武市“从‘110’到‘民生110’”的社会治理创新为案例,探讨怎样通过“110”一个号码的变革升级把市场机制引入民生领域,倒逼政府部门改革和公务员工作作风转变,重铸执政党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热门推荐
  • 柠雨淅淅落枫萤

    柠雨淅淅落枫萤

    纷乱的江湖之中,女主郑语柠与男主颜枫,不打不相识,选择坚守使命还是携手白头?
  • 星际穿越之我是爱丽丝

    星际穿越之我是爱丽丝

    我是爱丽丝,我要穿越星际,我在寻找,爱丽丝……
  • 荒山传奇

    荒山传奇

    宋徽宗年间,内忧外患。为抵御北辽威胁,大将军武安国秘奏徽宗效仿汉武帝大兴骑兵,并联络没落的匈奴后裔,暗议将琉璃郡主嫁给匈奴王,匈奴王赠汗血马作为聘礼。徽宗密令诸葛神侯护送嫁妆花纲三宝,为此归隐江湖的四大名捕重聚神侯门下,继而引发出一系列跌宕起伏、爱恨缠绵的故事:国仇家恨、兄弟情义、儿女恩怨纷呈;辽宋暗争、金人崛起、匈奴野心、奸相蔡京等势力的阴谋及神秘荒山族与赵氏朝廷的纠葛;以神侯名捕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之斗智斗勇,经历明枪暗箭、危机四伏后可否求得一时太平?(本人文字小白,唯武侠情怀不能忘,交流群:371637456)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跑步健身运动常识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跑步健身运动常识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狼间世

    狼间世

    在经历过两脚兽的追杀,终于寻求到安稳的和平。生活在索洛塔平原上的狼,飘荡起伏的日子……
  • 雪落凡尘乱世情

    雪落凡尘乱世情

    三生情,三世缘,三载宿命,一朝因果。第一世,我避你不及,你却四处寻觅。那年桃树下,谁人抚琴,醉闻晚风;第二世,我随你身影,你却红颜在侧。那年长亭边,谁人撑伞,肠断今生;第三世,我待你依旧,你却持剑相向。那年古道旁,谁人落泪,情绝三载。
  • 看向太阳

    看向太阳

    无知能蒙住太阳,探索者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没有办法,人毕竟无法完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磷火常同日色鲜

    磷火常同日色鲜

    一个穿越者能做什么呢?建立工业体系,用龙虾兵去吊打大清?出将入相,引领大明走向大航海时代?都别想了,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末世,一个卑微如草芥的人,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不沦为饿殍,不变成他人口中之食。但如果你终于忍受不了这种生活,恭喜你,成功开启地狱模式。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尸山血海之中杀出一条生路。1631年,一个本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的人,终于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至于能否让它稍微改变一下方向,那就只能靠今后十余年中千百次的浴血奋战、千万人的流血牺牲了。累累白骨上的磷火,照亮着未来。
  • 源千:你是我的眼

    源千:你是我的眼

    你,能看见阳光吗?也许,不能吧…你说过如果我离开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将是一片黑暗那么让我成为你世界里永远的sun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