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64900000016

第16章 成祖夺权(3)

片段二:真定之战。防守真定的是老将耿炳文。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为大明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是经过朱元璋对功臣宿将的屠杀后,仅存的几位大将之一。最擅长防守战的他,偏偏遇到了最擅长攻坚战的朱棣,八月中旬,朱棣首先攻克了真定的门户涿州、雄州和莫州,接着进驻到离真定只有一天路程的无极。当夜,耿炳文手下的一个低级军官前来投降,从他的嘴里,朱棣掌握了耿炳文的布防情况。八月二十五日,真定之战打响了。朱棣先率领一小队精锐骑兵绕到城西,冲垮了南军的两个营地。耿炳文很快就组织好军队,摆好阵势,出城迎战燕王。燕军猛将张玉、朱能等率领燕军迎面进攻耿炳文,朱棣本人则率一支骑兵绕到南军背后,对其进行前后夹攻,横穿南军军阵。耿炳文军大败,仓皇撤入城中。随后,朱棣又乘胜打败了真定援军。至此,真定之战告一段落。此一役战果辉煌,斩三万余首级,缴获战马二万匹。更重要的是,这一仗极大地鼓舞了燕军的士气,坚定了他们追随燕王的信念。

片段三:北平保卫战。真定之战后,新上任的南军将领李景隆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燕王北征大宁,并且带走了主力部队,目前北平兵力空虚。于是李景隆一时兴起,挥军直指北平。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遭到了丝毫不逊于燕王主力部队的顽强抵抗。北平城中,由燕王妃和世子朱高炽镇守。朱棣自洪武年间就屡次出征,多年来燕王妃一直独当一面,加之应对“削藩”的恐惧,徐氏已经完全地成熟了。面对兵临城下的强敌,她先是冷静地在宫中指导儿子应变;后见情势危急,又传命给所有和自己一样留在城中的燕王部属及官绅士民之妻,给他们都配发甲胄,让大家都加入到守城的战斗中去。徐氏本人更是亲自登城督战。此时正是农历十月,天寒地冻,燕王妃命令众人用冷水浇泼城墙,使之一夜成冰,难以攀爬。李景隆措手不及,只能望城兴叹。在燕王妃的指挥下,北平守军坚持到了燕王成功收编宁王军队,回师救援的那一天。这场守城之战中,真切地显示了燕王妃作为开国元勋之后的风范,她所表现出的智谋和胆略,在历朝历代的皇后之中亦是极为罕见的。

片段四:白沟河之战。四月一日,刚刚经历过郑村坝之败的李景隆誓师于德州,号称百万之师,大举北伐。双方在白沟河摆开架势,准备决一死战。在战斗中,南军中的平安、翟能父子骁勇异常,率军猛冲燕军,所向披靡。朱棣的坐骑接连被射杀,就连宝剑都被砍折了。翟能父子紧追不放,已经和燕王近在咫尺。朱棣见大势不妙,催马跑到河堤上,假意用马鞭招呼后面的部属,使南军以为燕军的伏兵就在堤下。南军果然上当,没敢继续追击。正当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一阵大风将南军大旗刮倒,南军大乱阵脚。朱棣抓住时机,进行反攻,终于一举击溃南军。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而朱棣则由此转守为攻,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片段五:灵壁之战。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朱棣接到了建文帝身边的太监传来的一个内线情报:目前南京守备空虚,可以乘虚而入。朱棣喜出望外,当即决定绕过山东,直取南京。这时南军防御的主要力量——总兵何福正驻军灵壁,修建了大量工事,打算坚守不出,以逸待劳。朱棣想逼他出战,就派兵截断了他的粮草供给,将其层层围困起来。何福无奈,只得准备突围。不料南军错把燕军进攻的信炮当成是突围的信号,纷纷涌出,结果被守在城外的燕军一举歼灭。在这次战斗中,仅何福幸免于难,而南军的主要将领平安被俘。灵壁之战后,朱棣再也没有遇到较大规模的抵抗,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兵临南京城下。谷王朱橞和大将军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而建文帝则去向不明。至此,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正式宣告结束。

靖难之役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在战争的一开始,战争双方的实力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而结局却大大颠覆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名正言顺、实力雄厚的好侄子,败给了处心积虑、兵少将寡的坏叔叔,此一怪也。战争还没打响,建文帝就反复叮嘱将帅不得伤害燕王,害怕背上杀害叔父的罪名,这一做法大大束缚了将帅们的手脚,也成为了燕王在战斗中的一张护身符,此二怪也。战斗中,每当紧要关头,燕王朱棣总是吉星高照,如有神助,明明北平城门已经被攻破,偏偏南军主帅要求停止进攻;明明燕军已落败相,偏偏刮来一阵邪风,吹断南军旗杆,于是,燕军转败为胜。凡此种种,此为三怪也。

能征惯战的朱棣,经历了四年才夺取了江山,在战场上也并非时时地地勇猛无敌。这说明建文帝的军队仍然具有较强的战斗能力,朱棣的行为并不被全国的老百姓所认可。

但是,无论如何,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朱棣的。他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方孝孺,凌迟,灭十族;铁铉,凌迟,杀其子;黄子澄,凌迟,灭三族;齐泰,凌迟,灭三族;练子宁,凌迟,灭族;卓敬,凌迟,灭族;陈迪,凌迟,杀其子。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看到这些,笔者真的很希望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是建文帝,至少他不会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无辜者的鲜血,更不会用大规模的屠杀来彰显自己的胜利。

(第四节)朱棣重臣:非常人做非常事

提起明成祖朱棣的成功,就不能不提及大明第一奇人——姚广孝。历史上的姚广孝,有诸多怪异之处。他出身医学世家,却偏爱出谋划策;他生活无忧,却自幼出家为僧;他既遁入空门,却又醉心政治权势;他不辅助洪武朝和建文朝,却偏偏选择了当时尚为藩王的朱棣;他未受十年寒窗之苦,却主编了文化巨着《永乐大典》;他无书不精,无事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正是这位本为方外之人的政治家,在明初的风云中,以其卓越功勋而留名青史。

1335年春天,姚广孝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希望这个孩子可以继承祖志,做一名郎中。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却很有自己的想法。姚广孝很清楚,自己既不想应试做官,也不想行医为生,只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十四岁时,他放弃了自己从小学习的儒家经典,开始专攻佛学;十七岁,他就在杭州的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号“道衍”,又以“逃虚子”自称,以后,人们都习惯叫他“道衍和尚”。

皈依佛门的姚广孝,开始了他四处游历、四海为家的生活。他学习过《易经》和方术,研究过内外典籍和佛儒之道;更是爱诗好文,学佛访友。但是,这种叩钵吟诗、恃才傲物的生活,最终让他感到厌倦了。因为他看到了天下太平,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江山稳如泰山,自己辅佐明主、建立不朽功勋的梦想,已经成为了泡影。难道自己注定要平平凡凡、碌碌无为地了此余生?不,他不甘心,他相信上天一定会给他这个机会,而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有一天,姚广孝正在嵩山少林寺游览,巧遇着名相士袁珙。他一见到姚广孝,大为惊讶:“这是哪里来的怪异僧人?你看他三角眼,面似病虎,骨子里还透出杀气,这绝对是一个刘秉忠之流的人物。”姚广孝喜出望外,因为他知道刘秉忠是元代一个很有才能的高僧,曾经辅佐元世祖成就帝业。这一番话,再次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

很快,姚广孝盼望已久的机会来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十日,马皇后病逝。朱棣和他的兄弟们纷纷赶往京师,为马皇后送葬。葬礼过后,朱棣和几个已经就藩的藩王准备动身回去了。他们余哀未尽,为表示孝心,就请他们的父皇派高僧随他们回到属地,继续为马皇后诵经祈福。朱元璋看到儿子们对马皇后如此真情,心里十分高兴,就命僧录司推荐僧人。姚广孝也在被推举之列。

第一次见面,姚广孝就在心里给朱棣打了满分,他看朱棣相貌堂堂,器宇轩昂,生来就是帝王之相,于是暗暗地拿定了追随燕王的主意。然而燕王对姚广孝的第一印象却不怎么样,三角眼,体态臃肿,怎么看怎么不像和尚。当四周无人时,姚广孝偷偷对朱棣说:“如果你能让我追随你,我一定奉一顶大白帽子给大王戴。”话虽隐晦,含义却很清楚,“王”字上面加个“白”字,不正是皇帝的“皇”吗?对于这种寓意,朱棣自然心如明镜。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朱棣立即请求朱元璋把姚广孝派给自己。就这样,两位有远大抱负的杰出人物终于走到了一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共同主宰了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朱元璋病逝,将皇位传给了建文帝朱允炆。

姚广孝感到,一个绝好的游说机会到来了。他想方设法帮助朱棣树立信心,不断怂恿他尽快起兵夺取皇位。有一次,燕王让姚广孝为自己占卜。他交给燕王三枚铜钱,让燕王掷。在仔细研究完卦象后,他一本正经对燕王说:“殿下怕是要做皇帝了?”燕王马上说:“别胡说。”说归说,但是对于这种预示自己要当皇帝的卦象,燕王还是从心里感到高兴。还有一次,燕王写了个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马上对道:“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从姚广孝对的这个下联来看,他怂恿燕王起兵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这场战役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姚广孝始终留守北平,对战争全局进行统筹谋划。虽然姚广孝并没有亲临战场与朱棣一起出生入死,但朱棣仍然认为“靖难之役”的首功非他莫属。为此朱棣封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专门奖励他一处大宅院,并送给他两个美貌的宫女。姚广孝婉拒了皇帝给他的诸多封赏,仍旧以一身僧衣示人。

朱棣即位以后,姚广孝又为他亲自操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修改洪武和建文两朝的实录,即政府档案和官方文书,意在为朱棣的登基寻找合理的借口;二是主持修纂了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和平的年代里,姚广孝充分展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超群的智慧,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永乐十六年(1418),积劳成疾的姚广孝不幸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成祖悲痛万分,下令“辍朝”两日,以示哀悼。并追封他“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等多种称号,谥号“恭靖”,并亲自书写碑文表彰他的功绩。作为一个方外之人,这可算是荣耀到了极点。

大将张玉也是要浓描重写的一个人物。在投靠朱棣之前,张玉本来是元朝枢密院的都知事。他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深得朱棣的信任。在靖难之役中,他身先士卒,在几次最关键的战役中都立下大功,身兼将相二职。朱棣曾经感慨地说:“打天下,有张玉就足矣。”一个帝王,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足可见张玉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张玉后来不幸战死,朱棣非常悲痛,流着眼泪说:“一场战争,是输还是赢,我并不是看得很重,但是失去了张玉实在是太可惜了。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偏偏又失去了最好的助手啊。”朱棣登基以后,追封张玉为“河间王”,谥号“忠武”。后来又让张玉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朱高炽,做了皇后。张玉的三子一侄,也都是明朝中期的重臣和显赫人物。

大将朱能,也是朱棣的亲信。朱能的父亲做过燕山护卫副千户,后来朱能接了父亲的班,继续任职。可以这样说,从朱棣作为藩王到他做皇帝的几乎每一个战役,朱能都参加了。洪武二十二年,随朱棣远征漠北;建文元年,与张玉率先攻下北平九门;靖难之役中,攻蓟州、袭雄县、战真定、克大宁、夺灵壁、入京师,一路从北到南,他始终紧随朱棣,所向披靡,为朱棣夺取帝位建立殊勋,后进左都督,加封成国公。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真诚、英勇的年轻将领,永乐四年(1406),任征夷将军,在领兵进攻安南的途中,不幸病逝了。

还有一个功不可没的特殊群体——太监是不能不提的。朱棣最初起兵之时,以一省之兵对抗全国之兵,处处都落于下风。为了弥补实力上的不足,朱棣就在知己知彼上下足了工夫。他趁着建文帝对太监管束颇严而引起他们的不满的时机,收买了大量建文帝宫中的太监,让他们充当自己的耳目,汇报建文帝的动向。当燕王的大军逼近南京时,更多的太监逃入了燕王的军中,把朝廷机密倾囊相告。正是如此,朱棣才果断地下令直捣京师,得登帝位。

另一方面,朱棣所藩属的宦官,不仅未被建文帝收买,如郑和、王狗儿等人,还纷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一切都让朱棣感觉,他们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登基之后,朱棣开始重用太监。特别是永乐十八年,明成祖又开设专由太监负责的特务机构——东厂,恢复朱元璋本来已经废除的锦衣卫。至此,厂卫之祸,流毒深远。由此,太监拥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坐镇、刺探等诸多大权。明太祖朱元璋本来有祖制:“太监不允许读书识字。”朱棣却一反其制,听凭太监们学文化、读诗词。

到了后世的宣宗,甚至专门为太监设立学堂,请专人传授知识。这些太监倒也认真好学,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欺君误国。所以明朝太监之祸日烈,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终于积重难返,直至亡国。追本溯源,实在是成祖朱棣开了一个“好头”啊。

后世提及明成祖朱棣,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身边的重臣是他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和建文帝的光明磊落不同,朱棣的身边更多的是擅长阴谋诡计的人,这从他重用姚广孝和太监就可见一斑。他实在是一个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人。

事实上,方士也为朱棣的成功奉献良多。古代的人们大都有迷信心理,即使是朱棣这样的大人物,也难以免俗。尤其对于那些处于关键的历史时期和关键的历史位置的人来说,占卜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朱棣公开起兵夺取皇位这件事,在封建时代属于大逆不道,足可抄家灭族,不要说不一定会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会遭到当代人和后世人的不齿和唾骂,所以燕王曾经犹豫不决。正是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当然其中也包括占卜,才使燕王最终下了起事的决心。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是谋士也好,太监也罢,无不希望自己跟随的是一位英明之主,辅佐他建立不世之功。然而,物以类聚的道理古今皆同,怪异的人、不健全的人,共同组成了朱棣的智囊团。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君臣契阔,合作默契。就这样,这个奇怪的无敌组合,奇怪地夺取了明朝的江山。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明朝历史,油然而生的竟是这样一种感慨:也许,建文帝朱允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本人和他的谋士们太过正常了。毕竟,打江山、坐江山这样极不一般的事情,有时还是需要“剑走偏锋”,突破常规的。

同类推荐
  • 大唐马王爷

    大唐马王爷

    世间没有不朽,残棺中陈列糟粕般的金丝莽袍、遍洒浮绿的铜钱。虔诚的颂扬难以牢记,而有人执意要抹掉的故事,让人口口相传。贞观十七年——
  • 大唐闻见录

    大唐闻见录

    安史乱后一甲子,大唐已不是那个万国来朝,四海宾服的大唐。不见盛世风华,不见群星璀璨,不见皇亲国戚贵胄豪门!活跃在这个时代的,只有孜孜求官的士子,循例升迁的官员,盘根错节的世家,执掌废立的宦官,骄横跋扈的藩镇……跨越千年,陆晖来到的,便是这样一个大唐。身处其中,所闻所见,已不允许他只做一个过客。莫道那,贞观盛世梦已远。看吾辈,大唐繁华依稀寻!
  • 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东周腐朽的统治,造就了诸侯争霸的传奇。无数次的刀光剑影,齐、楚、燕、韩、赵、魏、秦脱颖而出,成就了“战国七雄”的神话。然而,战争的号角依然高奏,雄霸中原的硝烟依然在风中盘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终于,秦国以其强盛的国力,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乱世界。强国崛起,弱国凋败,贫贱草民飞黄腾达,豪门名士功成身死。生存的智慧在血火中交织,竞争的残酷在硝烟中弥漫。如此,治国者从中见到了理政的睿智,治世者从中见到了安邦的诀窍。
  • 吾等为战

    吾等为战

    讲述自玄至瑞的历史,共叙述前玄,炎,铭,后玄,幽,前七国,四国期,奉,金,曼,后七国,兰,瑞十三个朝代的历史。展现出了国家的兴亡衰败和将领的成长史。
  • 北宋小捕快

    北宋小捕快

    回到北宋做捕快,解谜破悬案。在没有高科技,没有指纹、血迹检测技术,余小三又该如何破案呢? 每一卷,都是完整的案子。
热门推荐
  • 洪荒战场

    洪荒战场

    富饶繁华的中原、恶水遍地的南方、凶险未知的蛮荒、残忍暴虐的外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放弃最初的梦想,即便付出多么痛心的代价,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一统洪荒世界。(何种形式的支持都万分感谢。)
  • 冥灵纹

    冥灵纹

    冥王一叩首,万灵悲鸣。冥王二叩首,万物臣服。冥王三叩首...........
  • 楔子记

    楔子记

    写给未来的一本书,停停载载……有时间自己看看,乐呵乐呵就够了(*^__^*)。
  • 上神太难逑

    上神太难逑

    他是上古金龙,天帝俱他,将其封为司法神尊,贬至人界,掌管凡间权势地位。她是人,出生之时夏末降雪,一双琥珀色双眸,更被认定为妖物。十八岁生辰,她大放异彩从异类少女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之母,土灵化身。却也成为妖。他奉诏入天,回来却只见一具僵硬的尸骸。为夺她魂魄,他入冥府,智斗四殿阎罗。她无肉身,他拔下护心龙鳞,助她成型。却不曾想她一飞冲天,羽化成龙,从此脱胎换骨。他为她逆天改命,天道谴责,罚下六道情劫。南海之滨,巧遇水族公主。赤海寻仙,误闯麒麟洞,惹上麒麟老祖独生女。人间除妖,救下才女,誓与他生死相随。神域密林,万年蛇精对他一见倾心。雨汐怒了!“说,你到底爱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好终如初

    美好终如初

    历经生活带来的琐碎,自以为的负重前行。走到最后……才发现美好一直在身边。校园青春爱情,男主独宠一人不知道是不是前生的一次回眸,换来了今生一世相许。男主网瘾少年,有身材有颜值有智商。女主单纯可爱,傲娇颜控小萝莉。
  • 大侠行

    大侠行

    纵观江湖,恩怨情仇,难逃执念,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心中的那位大侠……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一刀客

    我是一刀客

    聂青,本是华夏一顶级特种兵,在一次任务失败后穿越到了异世界,还自带了一极品刀客系统。这是一个天才辈出,以武为尊的世界。神武学院千年不遇的惊世之才居然与自己一模一样,成为众矢之的,天下无数天才皆来挑战。聂青不断的强大,一个惊天之谜慢慢的浮出水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