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6500000007

第7章 为官与为师历程(2)

孔子生活在文化下移的第一阶段后期和第二阶段伊始。这个时期,学业由王官谨守而不外传的局面已被打破,王官和学业四散推动了各国文化建设高潮。在孔子办学前夕,有些地方已出现私人设教的现象。据《吕氏春秋·下贤篇》记载,壶丘子林就有门弟子,郑子产去看他时,“与其弟子坐以年”(按年龄排座次)。又据同书《离谓篇》,郑国的邓析还办过诉讼培训班,凡要学打官司的,只要交纳一定衣物作报酬,就可以到他那里学习。结果,“民之献衣襦祷而学讼者,不可胜数。”稍前于孔子或约略同时的私人设教者,还有詹何、王骀、少正卯等。这些记载虽系传闻,但这类传闻如此之多则反应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孔子的私学正是在这种气候下兴办起来的。

孔子办学始于30岁以前,这从他阻止琴张往吊宗鲁一事中可以作出推断。

宗鲁,卫人,因卫大夫齐豹的推荐,做了卫灵公之兄公孟絷的骖乘(随车警卫)。公孟无道,齐豹同另几名反对派人物想除掉他,并将此意告诉宗鲁,请他不要为公孟护车。宗鲁没有答应,认为自己身为骖乘,应当忠于职守,但又表示决不破坏齐豹等人的计划因此,他没有向公孟揭发,而在事件发生时坚持以骖乘的身份用身体保护公孟,结果同公孟一起被杀。此事发生在鲁昭公20年,琴张得知消息后,想去吊唁宗鲁。孔子认为宗鲁犯有双重错误:公孟无道,而接受其不义之禄;齐豹的杀人阴谋不合礼义,他却加以掩盖。因此,阻止琴张往吊,说:“齐豹之所以杀人,公孟之所以被杀,宗鲁有很大责任,你去吊唁干什么?”孔子还针对宗鲁的错误,进一步告诫琴张说:“君子不吃坏人的俸禄,不接受动乱,不为利而忍受邪恶,不以邪恶待人,不掩盖不义之事,不做非礼的行为。”

琴张,《孔子家语》列为孔门弟子。从孔子同他的上述谈话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为师生关系。此时孔子30岁,已有门弟子从游,说明他在此以前已设帐授徒。经过几年努力,便取得很大成功而赢得社会尊重。孔子称自己“三十而立”,就是指他在30岁前后因办学成功而立足于世。

据说孔子在办学过程中,还同在鲁设教的王骀、少正卯等人发生过竞争。《庄子·德充符》称王骀在鲁国的学生和孔门相等;《论衡·讲瑞篇》说少正卯同孔子竞争时造成孔门“三盈三虚”(三次学生满堂而又三次走光)。这些说法或许有夸大不实的地方,但他们既然同时在鲁设教,彼此间有过竞争,或者有某种程度的对立,是有可能的。在这种优胜劣汰的情况下,孔子的私学不断发展壮大而声名遐迩,而与其同时的其他私学逐渐湮没无闻,这说明他办学确有其优胜处而为他人所不及。这些地方主要表现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上。

1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即招生对象不究其富贵贫贱和氏族国别,这是孔子办学的基本方针。

孔子办学之初,其学堂设在鲁城阙里。里,即古之街坊。西汉鲁恭王在此修建宫室,设双石阙(跨街石柱门),故名阙里。孔子的故居位于里之北端,因居舍简陋逼仄,故早期设教之所可能利用设在这个街坊里的平民学校旧址。孔子以其博学和明礼达义赢得乡亲们信任,大家都乐意把孩子送到他门下学习。远近一些平民子弟也慕名前来拜师求教。在尚知姓名的70多个孔门弟子中,凡年龄较大者都可能是他早期招收的学生,如秦商(少孔子4岁)、颜无繇(少6岁)、冉耕(少7岁)、子路(少9岁)、漆雕开(少11岁)、闵子骞(少15岁)等,此外还有南宫括和前面提到的琴张。这些学生除秦商为武士之子以及琴张、南宫括的门第尚不清楚外,余者均为普通平民和农民子弟。

子路原是一名好勇斗狠的无业青年,头插公鸡毛,身佩公猪形饰物,腰系长剑,显得十分威武。他初见孔子时,自恃勇力,态度粗野。但孔子雍容大度,以礼相待,这使他感到惭愧。孔子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舞弄长剑。孔子说:“以你的本事,加上努力学习,一定会出人头地。”子路问:“学习果真有益处么?”孔子告诉他,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好像人君离不开谏臣、士离不开教友、驭马离不开马鞭、调弓离不开檠(正弓之器)一样。子路说:“南山有竹,人不去管他,照样长得挺直;砍下当箭射,照样能穿透犀牛皮。”孔子说:“如果把砍下的竹子刮光,尾巴装上羽毛,头上装的箭头磨得锋利,岂不射得更深?”子路听了十分敬服,事后便请孔子的学生介绍他人孔门为徒。

在孔子看来,对这些因出身微贱而没有受过系统文化教育的普通青年,他不仅应当欢迎,而且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即使他们有些缺点毛病,也要帮助克服,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孔子私学的大门,一开始就是向普通民众和他们的子弟敞开的。

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孔子不仅招收了更多的平民子弟,还接受了不少鲁国以外的青年。这些门弟子也要交纳学费,但收费很低,只要献上“束惰”(十条干肉)或相当于“束惰”的见面礼,即可入学受教,而不论其出身、族别、国别如何。仅此一点,便是对旧的贵族教育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作此突破而稍前于孔子者,还有邓析(事见前述)。但把这种做法上升到理论、方针的高度,则为孔子。是他第一个自觉地、鲜明地树起“有教无类”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为孔子首开“变畴人世官之学而及平民”的新局面,并不过份。

2开创“四教”

孔子的私学与邓析的诉讼训练班不同,而是坚持教学内容的多科性和全面性,且不忽视所授内容的实用价值。《论语·述而》称孔子有“文、行、忠、信”四教。文,即文化课。《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礼》、《乐》教”,这就是其主要文化课程,它们同孔子晚年增设的《易》、《春秋》被汉人合称为“六艺”。此“六艺”同贵族学校的传统“六艺”相比,其文化课内容显然丰富多了。

传统“六艺”中的礼乐也包括《诗》,但礼乐所结合的《诗》,主要是与礼仪活动相关的祭诗和颂诗。在孔子教学中,《诗》不仅与礼仪相联系,他还特别强调《诗》的多种社会作用,使它成为学生们必修的一门独立课程而与《礼》、《乐》并列。直到以后,他还对新入学的门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兴,是说诗运用形象帮助人们认识事理、陶冶感情、振奋精神;可以观,是说从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考察政教得失;可以群,是说诗能交流思想感情,促进人们团结;可以怨,是说借助于诗以批评时政。诗的这些功能可以达到“事父”、“事君”即齐家治国之目的。诗的功能还包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从中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在孔子以前,没有人对诗的作用做如此明确而系统的阐述。由于孔子阐发,诗反映并影响生活的价值第一次从理论上被肯定下来。

,这是孔子的历史教学课。当时的尚无统一定本,仅以时代分编而散存于世,如《夏书》、《商书》、《周书》等。据今本《尚书》推测,其内容主要是春秋以前的历代政治文献和社会传说。把这些尚未合编的各代文献资料作为系统历史教材,这可能也是孔子首创。在他以前的学校是否设立专门的教,先秦古籍无明确记载。传统“六艺”的“书”为文字课,而非对历史文献的讲授。值得注意的是,时至春秋中期以后,一些贵族人士在评论时事或讲述自己的意见时,引述《夏书》、《商书》、《周书》的辞句的现象明显增多,越来越注意从这些历史文献中吸取政治经验和思想营养。孔子以设教,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他的教原则是“疏通知远”,即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以探知古往今来。他和他的门生常祖述尧、舜,言称文、武,就是要从历史中寻找借鉴。

礼、乐,这是孔子从以往“六艺”中承袭过来的课程。礼的内容也大体按照传统,讲授礼典礼仪。但随着他的思想认识的演进,逐渐注重对礼所体现的亲亲、尊尊之义及其互敬互让精神进行阐发(详见第六章)。《论语》论礼60余处,许多都与此有关。正是从这点出发,他的礼教又不同于以神灵崇拜为核心的传统礼教,而具有人伦道德的内容。

孔子的礼教、《诗》教与乐教不可分割。这不仅因为礼仪和《诗》的唱咏离不开音乐,还因为孔子十分重视音乐陶冶情性的审美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诗》教、礼教的影响。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乐教作为完成《诗》、礼教育的必要手段。在他看来,没有音乐的移情作用,《诗》教和礼教将是被动的、不深入的。只有在乐的陶冶下,《诗》礼的内容才能转化为人的自觉要求,从而进入完美的自由境界。因此,孔子的乐教也不同于以往歌舞教程的一般知识性传授,而是一种更深入的与《诗》礼密切结合的审美教育。

春秋时,鲁国和其他国家都十分重视礼乐制度,各种传统礼仪活动普遍流行。这使孔子的礼乐之教不仅适应当时的礼乐建设,而且能直接以实际礼乐活动为参照。故孔子讲礼,除课堂传授外,还注重社会实习,一有机会就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相礼活动。其办学之初,因生活窘迫,参加这种活动仍不免有谋生糊口的动机,但从教学需要来说,他希望这样做能使学生们从中取得实际知识和受到陶冶感染。

以《诗》、《礼》、《乐》为内容的文教,涉及政治、伦理、历史、文艺、美学以及文献学、相礼技艺等,这使孔子的私学一出现就成为当时门类最全的文科学府。在孔子看来,兴办这种内容比较完备的多科性学校,对于丰富和提高传统“六艺”中的文教内容,全面继承以往特别是西周以来的优秀文化而不使之散佚,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都是必要的。

与上述文教相联系的还有“行、忠、信”。此三者为孔子“四教”之行为教育,是贯彻文教所必须遵循的。学以致用,这就是“行”。实行时,遵其所学之原则,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就是“忠信”。学而不行,或行而背其所学,这不合孔子教义。琴张要去吊唁宗鲁,孔子认为这样做有失原则,故诲语谆谆,加以阻止。这说明孔子办学一开始就注意行为教育。他不满足于把自己的学堂办成单纯学术传授的场所,而是强调学与行的统一,坚持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一点,在孔子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越来越突出。

3平等的学术空气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孔子的私学里,有德才高下之分,无论资排辈和亲疏贵贱之别。不管各人入学早晚及其出身、地位如何,一律平等相待。孔子34岁时接收鲁大夫孟僖子的两名儿子入学(见下节),并不因为他们是权贵子弟而使其在校享有特殊地位。他中期招收的青年学生颜回出身贫贱,其年龄同早入学的年长弟子相差20余岁,因德才超群而受到他和他的门生一致推崇。孔鲤至入学年龄后也跟随大家学习,孔子作为父亲,也没有给他以特别教育。后来一个名叫陈亢的学生问他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传授,孔鲤回答十分明确:

“没有啊!”他说,“父亲曾经独自站在庭中,我快步从庭前走过。他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善于说话。’我退下去学诗。过了几天,又遇见父亲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发现我从庭前走过,又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无以在社会上立足。’我退下去学礼。我只听到这两次私下教导。”

陈亢回去十分高兴,说自己一问三得:知道学诗和学礼的好处,又了解到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孔子对学生无论亲疏贵贱一视同仁的做法,是他深入贯彻有教无类方针的体现。这样做,不仅使他的学校增强了对广大平民子弟的感召力,而且为平等自由的学术研讨开创了思想环境。

在学术问题上,孔子是允许辩论的。他希望学生们对他的讲学提出疑问或不同意见,认为做不到这一点而无违于师是愚笨的表现。子路性格直率,有时提意见不免失之鲁莽,孔子总是持原谅态度。他还常出题目,要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也欢迎他们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解答。他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不要迁就谬误。“当仁不让于师”,在仁德面前对老师也不能退让。这种讨论的辩论的方法,是孔门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孔子称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表现了一位职业教育家的高尚精神和负责态度。他对学生的教诲不是盲目的、灌输式的,而是坚持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思想、个性、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做到全面发展,避免片面性。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提问者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回答,这在孔子施教中是常有的。为了取得深刻的教学效果,他往往不先说出自己的见解,而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让学生独立思考,直到他们想把问题弄明白而又考虑不通、想把观点表达出来而又表述不清的时候,才去进行开导和启发。这种在求学者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育的方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他还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给某一方面,而不能据此类推,求知另外几方面,那他就不再教下去。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代替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学会举一反三,增强由此及彼的推理判断能力。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孔子首创,是没有先例的,它为后世人们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经验。

上述几个方面,是孔子办学成功之所在,使他创办的学校远胜于同时和以往尚处于摸索或试办阶段的一切私家之学,成为春秋时期开创私人办学新局面的杰出代表。

同类推荐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盛教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盛教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铁腕治乱世柔道平天下

    铁腕治乱世柔道平天下

    本书讲述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解答了他为什么一直受到俄罗斯民众欢迎的原因。
  • 王小波十年祭

    王小波十年祭

    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原有的,也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希望读者从这本书中了解王小波其人其书,希望他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转眼之间,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的文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仍旧如日中天。他传播的许多思想仍然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这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为纪念王小波辞世十周年,特辑此纪念文集,希望他的声明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 出轨的盛唐:武后

    出轨的盛唐:武后

    一本书讲透中国古代女人的权力心术,生动诠释古代女性与权力惊撼媾和的宫闱心计:色媚、隐忍、阴毒、怀柔、狠厉、绝情……解密武则天最隐忍、最狠厉、最孤绝又最辉煌的一生,再现盛世大唐最阴暗、最情色、最血腥的权力争斗;一本精彩诠释中国古代女人只有在床上先征服男人才能在权力场上征服天下的最经典教材,生动描写了武后的从容镇静,老成练达,虽然难以洗涤其残忍毒狠之罪,却是人人敬佩。她做皇后28年,皇太后7年,后以本人名义做皇帝15年,兹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也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所以,纵是武则天的头衔一改再改,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享配。
热门推荐
  • 引动战争罪

    引动战争罪

    被科技联邦统治了很久的世界,原本这样的情况过几百年都不会变,但突然出现的魔法改变了一切……
  • 兵锋王座

    兵锋王座

    军人的品质,追踪于昆仑、太行;军人的气魄,朔源于黄河、长江。那所向披靡的一往无前精神,那英勇顽强的硬骨头作风,是中国军人的风度!因此,军人的胸膛,就是攻不下的祖国屏障;军人的枪刺,就是折不弯的民族脊梁。每一个士兵,站起来是一座摩天接云的山峰,躺下来是一座不可逾越的界碑。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
  • 古神的机甲快递

    古神的机甲快递

    未知黑暗笼罩着新的世界,古神以及魔物都围绕在视线边缘。脑海里回旋的噩语低吟,让每一个受到诅咒的人发狂失控……变异。陆临川得到了机甲系统的眷顾,却因此沦落到去给古神送快递。“掠夺龙的力量,建立古神的权柄。”最天才的机甲设计,最奇异的机甲升级系统。陆临川能否在古神与龙族之间寻找最佳的送快递方式?……如何给魔物古神跑腿?如何在巨龙脚底下跑路?本书又名《徘徊在古神和龙族之间的二五仔》,《天天去异界送快递才能变成机甲大师》……
  • 十全灭天记

    十全灭天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神魔大陆,淼淼无疆。王道一,是个不相信命运的人。然而无论他如何选择,都难以摆脱命运的捉弄。他的两次选择,展开了四个不同的故事,然而一切还将继续...道名十全,剑曰灭天,点开此卷,且看逍遥天子如何十全灭天!
  • 一个人的城市

    一个人的城市

    本集五十多篇小说故事基本都在报刊发表过,有的获奖有的转载,入选多种文集。这些作品或幽默,或温馨,或哲理,或荒诞,多侧面多角度剖析人性,探索人心,寓意深刻,味道绵长,内涵丰富,涉及广泛,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
  • 我是你的独家盛宠

    我是你的独家盛宠

    前脚刚被人诬陷当成不要脸的小三,剧情反转又成了人妖,成为过街老鼠,后脚就被不知名的小号豪刷百万一战成名。网络上她臭名昭著现实中她名校校花,董倾妍用她那甜美切让无数人沉醉的声音哼唱着一首歌,后台弱弱的给那个豪刷百万的小号发了一个语音:“喜欢就冠,爱就百万。”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豪刷,昵称为倾颜的她一夜又站起来了。学习桌边的郑向沂邪魅一笑,聊和撩呵呵,倾颜我到要看看是你会撩还是我会聊……
  • 穿越红楼之我是公主

    穿越红楼之我是公主

    冰霜仙子人如其名冷若冰霜,看惯了仙界的争斗,她把内心世界都冰封了起来,但谁人知晓她内心的火热,她喜欢红楼梦,为黛玉的每一次落泪而伤心,为探春的坚强而叫好,为惜春的遭遇难过,而对薛宝钗的工于心计而鄙视......有一天,她放弃了千年的修为,再次轮回,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她要改变三春的命运,要黛玉变为真正的美玉。康熙四十年,神女从天而降,落入御花园荷花池,一时间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皇帝御笔一挥封为固伦天凤公主...
  • 有息间

    有息间

    传闻世间有一神秘之地,唤作有息间。只要到达此处的人,便可以向有息间主提出一个愿望。但作为交换,提出要求之人也要失去一样与之对等的东西......
  • 印苍生

    印苍生

    我印下了这苍天繁华,印下了这红尘眷恋,可你已然不在。我为你一人衡闯万里,可你转身不曾回头,我为你身死中州,可你只是莞尔一笑,我何等的悲凉。你说:若有来世,定偿还,可你不知道,我要的,只是今生!左捏苍天印,我印苍天冷漠无情,右拿红尘印,我印此生对你至死不渝!我踏破云霄,横扫诸神,只为追寻那个广为人知的秘密。
  • 校花的贴身狂少

    校花的贴身狂少

    郭破天是一个来自于偏远山村的高中生,打从他进入到慕府院校的时候,他的生活就没有平静过,在郭破天的记忆里,慕府院校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站在慕府院校的教学楼,看,顶端,俯视着慕府院校下面的情形,心中感慨万千,思绪瞬间回到了两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