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5500000002

第2章 总序(2)

人类学之所以会频频与其他学科“牵手”,从方法论上来说,人类学思维方法论的学术价值对其他学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拿人类学思维方法的普同性来说,它强调无论什么族群或民族,都属于同一物种--人类,没有哪群人进化得更高级,任何一群人都有助于我们对人类潜能与极限的认识和了解。这种人类平等的普同性思维方法是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遵循的。当前流行的“以人为本”理念,莫不出自人类学方法论的普同性。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无论哪一门学科如果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科的纯理论出发,那就客易把学科的发展引向脱离人、忽视人的歧路,所以人类学对其他学科社会产生吸引力。

同样,人类学的整体性强调人类的存在是一个多面性的整体,其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人们只有认识了整体,认识到整体各个部分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才能够在一定深度上了解每一个部分;人类学的整合性强调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各层面的一起运作,并把人类的各个生活层面比喻成交织成社会大网的线,它们是更大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考察任何一个问题,既必须了解它与社会中各项因素的互动关系,也要看到它与形成社会的广泛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凡此等等思维方法论的价值取向,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也都是必须遵循的,同时也是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的,这种内在联系性,使人类学必然会对其他学科产生吸引力。

从人类学方法论的另一个层面,即分析方法来说,其学科价值对其他学科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前述人类学分析方法的种种方法对于其他学科无不具有学术价值,如功能分析法对于历史学来说,口述史对补充历史文献的不足而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民问地方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对补充官方文献的不足也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这就是说,口述史和民问地方文献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历史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历史人类学应运而生。可见历史学从功能方面对人类学的需要,正好表现了人类学对其他学科的吸引力。又如文化模式分析法,对于经济学来说,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不同文化模式,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在制定中国发展规划时,几经实践最终确认了文化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于1999年确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正是人类学在方法论上的这种作用,所以经济人类学也应运而生。可见经济学从文化模武方面对人类学的需要,也正好表现了人类学对其他学科的吸引力。再如客位分析法,对于医学人类学来说,戒毒和防治芰滋病若从主位出发,则把吸毒者和艾滋病患视为“洪水猛兽”、视为“威胁”,而从客位出发,则要对他们加以人文关怀,目前对吸毒者提供免费针筒和用美沙桐替代,以及给性工作者免费发放安全套,都是人类学客位分析法应用的结果,所以医学人类学应运而生。可见医学在客位分析法方面对人类学的需要,也正好表现了人类学对其他学科的吸引力。凡此等等人类学分析方法论的价值取向,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不少学科引八人类学的方法论,大都可以另辟新径,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正因为如此,人类学才会在与其他学科频频“牵手”的互动中处于主体的地位。

3.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对其他学科课题研究的创新有立竿见影之效。

教育学家杨孔炽先生曾经在《文化人类学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启示》中说:“人类学研究对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的启示之一,是注重观察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并加以分析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将群众文化实践活动的观察研究方式规范化,变成了研究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研究阶段和一种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所谓‘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指人类学家为了真实地了解某一地方人类的行为,而将自己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之中。因此,人类学的‘知识建构过程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经过田野工作回到书斋,再把得自生活的新知写进书本。”

确实,人类学一个非常具技术性的方法,也是人类学的学术灵魂之所在,就是田野工作。没有一位人类学家不是从田野中走出来的,泰勒曾在墨西哥的偏僻山乡做田野,摩尔根曾在印第安人中做了40多年的田野,博厄斯曾在爱斯基摩人中做田野,马林诺夫斯基曾在西太平洋群岛上做田野,米德曾在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做田野,列维·斯特劳斯在巴西做田野,维克托·特纳(victorWitter Turner)曾在赞比亚做田野,等等,等等。中国的人类学家也莫不如此。岑家梧曾在云贵川做田野,费孝通曾在大瑶山和江村做田野,江应樑曾在云南傣族村寨做田野,林耀华曾在大凉山和福建做田野,林惠祥曾在台湾高山族中做田野,凌纯声曾在东北的赫哲族和湘西的苗族中做田野,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当代的中国中青年人类学家们也大都有自己的田野点。《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类学主打栏目2004年载《光明日报》2002年10月8日,B4版。

上半年推出的“乡村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绝大多数都是从田野中归纳、概括、提炼、升华出来的学术论文,不少其他学科的学者反映读后颇有启发。山东大学一位美学博士研究生就对笔者说他对“教育人类学”的10篇文章都仔细阅读了,很有收获。

正是由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这种技术性价值,其他学科的课题研究一旦应用,印有立竿见影的创新之效。

如历史学家赵世喻,用田野工作的方法对大槐树情结作了考察,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得出了全新的结论,写出了《想象家园--对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的人类学解释》一文。正是由于这种学术的创新,使赵世瑜成了历史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又如美术史家方李莉,用田野工作的方法,用一种代表新的思想、新的时代的艺术观念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进行参与式的考察,写出了《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一书。也正是由于这种学术的创新,使方李莉成了艺术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再如教育学家滕星,用田野工作的方法对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作了考寨,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写了《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一书。也正是由于这种学术的创新,使滕星成了教育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凡此等等,不胜枚举。

正是由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对其他学科课题研究的创新有立竿见影之效。所以笔者在与一些博士研究生讨论他们的博士论文开题时,只要园地制宜地将人类学的田野方法引入他们的课题研究之中,他们大多有茅塞顿开之感。

如华东某大学一位民间文化博士生,本欲以吴歌为题作博士论文,但又不知从何切入方有创新之效。笔者建议不要从已搜集到的吴歌文本切入,而要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对吴歌的传唱者进行深入访谈,考察他们传唱吴歌的历史、经历,以及他们的生活背景、社会环境,然后结合吴歌的文本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就绝不会与传统的以搜集吴歌为目的的研究雷同了。在这种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创新之作定会应运而生。这位博士生听后大呼茅塞顿开!

又如华中某大学一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生,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与他讨论他的博士论文时,建议他以“网络与思想道德教育”为题,用田野工作的方法,对大学网民的方方面面以及网络的不同形式进行深入访谈,从中分析和概括高科技的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并提出预警式的对策建议,定会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异其趣,从而可有创新之效。这位博士生听后自觉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再如华南一位在读教育学的博士生,想以科学素养为题对小学的科学教育进行研究,也不知从何处八手方可跳出从书本到书本的旧框框。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吧,笔者建议她用人类学的田野方法,选一个小学为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以及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不同层次的人对科学教育的看法、建议,以及他们本身的科学素质,从中分析、概括、提炼、升华出今后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形式、政策,也定可得创新之效。这位博士生听后有相识恨晚之感!

实际上笔者本人也有切身之感。我是学历史出身的学者,在《汉民族发展史》完成后,想进一步深入研究汉民族,一开始也苦于不知从何下手,从哪里突破。也是学习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后,对贺州南乡的壮族做了田野,写出了《南方春色--一个壮族乡社会文化的变迁》,获得了立竿见影的创新之效。紧接着又用此法,对汉民族的族群进行解剖,与其他几位学者共同完成了《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被出版社评为原创之作,被学术界誉为汉民族研究的鼎杠之作。正是由干人类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其本身方法论独具的学术价值,使之在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其田野工作对其他学科的课题研究又有立竿见影之刨新之效,所以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牵手”也就是必然的了!垒球化带来了学科的大互动,在学科大互动中,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章手”现象一定还会不断发生。我们相信,通过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不断“牵手”,其必将成为名符其实、神通广大的一个“千手观音”。

徐杰舜

2004年6月22日深夜

于南宁相思湖畔寓中

同类推荐
  • 思想徽州·徽商六讲

    思想徽州·徽商六讲

    本书是一部徽州游记,在阅尽徽州山水风光的同时,以一个文化行走者的姿态,对徽州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和人物进行透析和拷问,对徽商文化进行研究,并以徽州为窗口,对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反思。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的母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的母亲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年轻时去远方漂泊:肖复兴经典散文

    年轻时去远方漂泊:肖复兴经典散文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收录了肖复兴的最新作品和不同时期的散文经典。共分四大章节,充分展现了肖复兴散文的全貌,内容涵盖其成长、求学、下乡、交游等经历。书中既有忆旧,又有对亲情、友情、生活的感悟,通俗晓畅,又引人思索。慢慢翻阅,细细品味,似乎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感受人世间的喜乐、悲苦,体会他浓浓的怀念,淡淡的无奈,深深的爱与感动。
  • 真情与梦想

    真情与梦想

    本书收录有“给生命来点幽默”、“母爱”、“我的园地我的朋友”、“懂得感激”、“怎样发现自己”、“不能没有温暖的家”、“螃蟹的故事”等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当世英雄

    当世英雄

    蓝女身世神秘,武学通天,剑术称神,艺成后下山四处寻觅灭族仇人,与武林群人结下大怨,卷入了与朝廷、江湖、亲仇间错综交替的漩涡,在一段段的奇遇和离奇的仙缘异事后,与面带花脸儿面具的姑苏佑在一同抵抗武林纷争的同时检验自身的情感与存在。在这纷繁复杂的恩怨和名利世界里,不论是绝世的武林高手、传说当中的神秘人物亦或是形形色色平凡的常人都被共同串连在同一个江湖里,一起演绎了一段又一段,让人无尽回味的故事。我希望作者的心境可以与每一位的读者都共同交织在这个梦幻般的世界里,一起观摩这个纷繁复杂的江湖,共同去体会那别样武侠世界里的情感、快乐与忧愁。
  • 快穿之无心女主

    快穿之无心女主

    生于宇宙中,本就无心。于溪,身为第三世界的管理者,在各个第二世界里穿梭,攻略各个男主。每个空间,对于于溪而言,只是一个任务,一个机会……(本文男主只有一个!结局绝对意想不到~)
  • 梦回大清(李兰迪、王安宇主演《梦回》原著)

    梦回大清(李兰迪、王安宇主演《梦回》原著)

    爱过谁,又恨过谁,初见时谁会去想结尾;为你矜持,为你痴狂,然后才知道心动时不全是阳光。若即若离,是迷茫的我,不离不弃,是执著的你,相对无言,又无法转身离去,究竟是你伤了我,还是我伤了你,踟蹰徘徊,午夜梦回,只有眼泪。故宫里的一次迷路,竟引领我来到了清朝,热情如火的十三,深沉内敛的四爷,相爱伤害,何去何从,生命中最难得竟是一次又一次的无奈选择。劫后重生的茗薇自主更名为兆佳氏·鱼宁,可是更换了名字是否就能改变命运呢?失却了十三福晋身份的她还会遭遇怎样的命运起伏?与四爷和十三爷的纠葛又会出现何样的结局?
  • 斗破之诸天聊天群

    斗破之诸天聊天群

    一觉醒来成为药老,本以为这下稳了,使劲一想没有药老本身的记忆呀!果断是要被坑的节奏,抽取萧炎三年斗气买了一个诸天聊天群。在海贼世界学霸气,帮助秦始皇统一世界,三千世界任我行,偷蟠桃,踩玉帝,逆乱八式屠青天。诸天群聊伴我行,加个小姐姐行不行!萧炎大哭:“为什么感觉我是一个充电宝,工具人!”熏儿:“萧炎哥哥,老师是为了你好。”(新来的小宝贝,可以略过漫威后半部分,七十章至九十三章,等到修改后大家在看)
  • 带着自己穿越

    带着自己穿越

    人,千万不能矫情!穿越之后,苏城才后悔莫及,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他一定会选择功能最多、最不讲理的外挂!
  • 神境行者

    神境行者

    探索自身的神秘,揭开历史的迷雾。成为超凡是否能超脱平凡?神明是否不可触及?命运又由谁掌控?我在神境行走,探索失落的过去,粉碎旧神的阴谋。欢迎来到超凡的世界。
  • 花香雨梦

    花香雨梦

    夕阳把最后一点余光洒落在操场,把我们的身影拉的老长。一起都还安好!!!再见啦......
  • 开局就是宗主

    开局就是宗主

    莫名变成宗主,你以为我想啊?咦,宗主竟是仇人的爹,而且还是修行界的大佬。开局就无敌,这也太爽了。
  • 野议

    野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