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7800000018

第18章 智谋篇(2)

赵悼襄王听说燕国跟秦国和好,正担着心,怕这两国和好了来夹攻赵国。一听秦国的使臣来了,自然很高兴,当时就派人去迎接。等到一见面,见是个小孩子,不由得纳闷起来。赵悼襄王问他:“小先生光临,有何见教?”甘罗说:“燕太子丹去秦国做人质,张唐去燕国当相国,大王知不知道?”赵悼襄王说:“是呀!”甘罗又说:“大王既然都知道了,就应当明白贵国所处的地位了。燕、秦两国彼此信任,那么贵国可就危险了!”赵悼襄王故意假装镇静地说:“为什么呢?”甘罗说:“秦国联络燕国,就是打算一起来打贵国,为的是要夺取河间一带的土地。依我说,大王不如把河间的五座城送给秦国,秦王准高兴。我再去替大王求求秦王,别叫张唐上燕国去,别跟他们来往。这样一来,贵国要去打燕国,秦王肯定不会去救。这么强大的赵国去对付一个弱小的燕国,那还不是要几座城有几座城吗?”

赵悼襄王本来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就想拿五座城去做本钱,去侵略燕国,以夺到一些土地。当时就送给甘罗100斤金子,两对玉壁,又把5座城的地图和户口册子交给了他。甘罗满载而归。秦王政很高兴,拜他为上卿。

各司其职

汉孝文帝刘恒即位,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杀吕氏,功劳很大。陈平想把尊位让给周勃,便托病要求引退。汉文帝初即位,对陈平称病感到很奇怪,问其原因。陈平说:“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而诛杀诸吕,我的功劳不如周勃,我情愿把右丞相的官位让给周勃。”于是孝文帝命绛侯周勃为右丞相,权位之尊列于第一;陈平则为迁调为左丞相,权位列于第二,赐黄金千斤,加封食邑三千户。

不久,孝文帝熟习了国家事务,朝会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天下一年判决的讼案有多少件?”周勃谢罪说:“不知。”又问:“天下一年金钱和谷物的收支各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紧张得汗流浃背,惭愧不已。皇上又问丞相陈平,陈平答道:“这些事都有主管的官吏。”皇上问:“主管的官吏是谁?”陈平说:“陛下如问决狱的事,可问廷尉;如问钱谷的事,可问治粟内史。”皇上又问:“假如各事都有主管的官吏,那您所主管的是何事?”陈平谢罪说:“主管官史!陛下不厌我资质驽钝低下,任我为宰相。宰相对上辅佐天子,顺应天时,对下妥善地化育万物,对外则镇服安抚天下的夷狄和诸侯,对内则使百姓归附,使卿士大夫各能胜任其职责。”孝文帝听了赞好。右丞相周勃感到很惭愧,散朝后责问陈平说:“您为何不早教我回答?”陈平笑说:“您位居这个官职,不知您的职责吗?况且皇上如果问长安中盗贼的数目,您也想勉强回答吗?”于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太远了。不久,周勃托病请求免去丞相的职位,陈平成了唯一的丞相。

孔融善对

孔融,是孔子的第20代弟子,自幼才干出众。河南尹李膺名气很大,关照门下要有选择的通报宾客的求见,不是当时的名贤和世交的弟子,一概不见。

孔融10余岁时,很想看看李膺是怎么样的人,就到了李膺的家门,对管门的说:“我,是李先生的通家子孙。”当李膺会见孔融时,就问道:“您的上辈,曾与我有交往吗?”孔融说:“是的。我的先人孔子与先生的先人李老君因有一样的德义互为师友,那么,我与先生是代代的世交啊!”

在座的人感到惊奇,都说:“这是与众不同的孩子啊!”稍后,太中大夫陈炜来了,同座的人把刚才所发生的事告诉他,陈炜说:“小时候聪慧,长大了不一定就突出。”孔融回答说:“就拿你刚才的话看,先生小时候,岂不是很聪明的吗!”李膺大笑,回头对孔融说:“您长大了,一定会成为能任大事的人才。”

费理政

三国蜀汉后主延熙7年,蜀汉大司马蒋琬,久病不愈,坚辞所兼的益州刺史,想让给大将军费。皇帝刘禅遂任命费兼益州刺史;宫廷侍中董允,兼尚书令,作费的助手。

当时,正是多事之秋,征战不断,公务烦杂。费当尚书令时,见解和领悟能力超过常人,批阅文件,只要约略望上一眼,就可看出它的主题,反应速度,较普通人快过数倍,且过目不忘。上班时间,都在早晨和下午。一面办公,一面接见访客;一面饮酒进食,一面作休闲活动,可是从不耽误一件公事。等到董允接替费的职位,也打算效法费的作风,可是只十几天,公事便积压下来,不能推动,不禁叹息说:“两人的能力相差如此之大,我赶不上。”只好把全天时间都投入工作,而仍觉时间不够。

“诸葛子瑜之驴”

诸葛恪,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大儿子。不到20岁时就被任命骑都尉。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部颀长,像驴子的脸。有一回,孙权大会群臣,叫人牵了一头驴子进来,在驴脸上贴了一条长长的标签,上面题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诸葛恪马上跪在孙权的面前请求说:“请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同意他的要求。诸葛恪拿起笔来在那四个字的下面添上“之驴”二字。于是哄堂大笑,大家都十分高兴。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孙权曾经宴请蜀国的使者费,请客前告诫群臣说:“使者到来吃饭的时候,你们只管低着头吃,不要抬头。”费来赴宴了,吃到中途孙权就放下筷子停止吃食,而大臣们却都头也不抬地吃着。费看到这种情况,就带着嘲谑的口气吟诵:“凤凰回旋而飞,麒麟停止吃食,只有驴骡无知,仍是低头咀嚼。”诸葛恪回答说:“种植梧桐之树,为了等待凤凰,何方飞来燕雀,自称凤凰飞翔?何不弹射一弓,叫他飞还故乡!”

王允之假醉

东晋大将军王敦的侄儿王允之,聪明机警,王敦总是喜欢把他带在身边。王敦常常彻夜欢宴。有一次,王敦又在深夜饮酒,王允之不胜酒力,先到帐中睡觉。王敦跟智囊钱凤,在灯下磋商叛变事宜,王允之听见,立刻警觉到大祸临头,于是就在床上呕吐狼藉,衣服、脸上,污秽不堪。钱凤告辞后,王敦忽然想起帐中有人,急举灯来看,发现王允之呕吐得满床都是,深信确实大醉,不再起疑。正巧,王允之的老父王舒,升任廷尉,王允之要求看望老父,王敦送他回京,王允之遂把王敦、钱凤的阴谋,告诉王舒。王舒和王导共同奏报皇帝司马绍,暗中戒备。

李揆化险为夷

唐代宋时,有一个名叫李揆的人,才思敏捷,清廉公正。虽然曾官居要职,正直的名声远近皆知。但是由于他轻名利,痛恨奸贼小人,所以辞官住在自己故乡,生活十分恬淡安静。

另有一个叫卢杞的人,为人奸险刻薄,以陷害忠良和有德之人为能事。他当上宰相后,将李揆看成眼中钉,无时不希望李揆早点死去,以消心头之怨,只是苦于无从下手。恰好这时朝中要派人去北番会见订立盟约,卢杞极力推荐李揆为盟使。唐和北番两国关系历来不好,且番人生性凶恶残忍,行为反复无常,卢杞正是想利用这点,借番人之手除去李揆。

李揆到了番地,番长问他:“听说唐有一个最有名的人叫李揆,那人就是你吧?”番长话中之意是,如果来者真是第一名人李揆,就要把他杀了泄愤,或拘留起来作人质。李揆听到番长的话,顿时恍然大悟,灵机一动,回答道:“那个李揆高居显职,他怎么会肯来?”经他这样轻轻的顺势一回答,便化险为夷,平安地回国了。

儒匠

有一位木匠懂文章,自称儒匠。经常在道院督工,一位道士取笑他说:“匠称儒匠,君子儒?小人儒?”木匠回敬说:“人号道人,饿鬼道?畜生道?”

(评鉴)

处世立身要机警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应付世事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只能靠人善于面对,随机应变。如果你以不变方法去应付万变的世事,那非碰得个焦头烂额不可。

那么怎么才有这种能力呢?一靠人的聪明才智,二靠实际中的锻炼和提高。智慧的获得,一方面来自书本,一方面来自实践。因此,学习与实践是获得这种能力的两种途径。叔向、晏子如果没有这两个途径,怎么能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应付自如呢!

机警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各个层次,大至国际关系,小至家庭琐事。晏子使吴、使楚,以高度的应辩能力维护了本国的尊严。晏婴和乐师不亢不卑,才使之无暇可击。曹沫以非凡的胆量,夺回了在三次战争中所丧失的土地。甘罗妥善地处理好内政外交大事,12岁被拜为上卿,可谓奇迹。封建社会的君王是专制独栽的,他们反复无常,大臣的命运完全操纵在他们之手。大臣既要参政,防止政事的偏失,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没有一点随机应变的能力是难以胜任的。不过,时势造英雄,历史磨炼出一批批人才。叔向、晏子、墨子善谏,达到了目的。如果他们一味硬谏,不但未必见效,反而还可能会失职丧身。机警不仅在处理大政上用处很大,而且在保护自身或打击敌手方面也同样用场很大。孟尝君就是在危急之际,靠鸡鸣狗盗之流,逃出了秦国。吴起伏尸,死报生仇。此外,机警在日常生活中用处也很大。如孔融善对,“诸葛子瑜之驴”等等。

而今世界,虽然社会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然而不管是国际关系、国内大政,还是处世为人,都需要有机警的能力,才能应付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和变幻无穷的世事。

(第二节)计谋

(史事)

鲁仲连以书破城

燕国大将攻克了齐国聊城,然而有人却在燕王喜那里诬陷这位大将谋反,那位燕国将军不敢回国,只好固守聊城。齐国宰相田单反攻,一年有余,不能攻克。鲁仲连写了一封信,拴在箭上,射进城内,向燕国将军分析利害,说:“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不回到燕国,就得归附齐国。现在独守孤城,燕军不来救,而齐军不断增援,将军还等待什么?”燕国将军见到信件,垂泪三天,仍不能决定。如果回到燕国,是自投罗网;而向齐国投降,又恐遭齐军官兵的报复。最后,叹息说:“与其教人杀,不如自杀。”即举刀自刎。聊城混乱,田单遂破城而入。

冯旦计除叛国贼

战国时期,周已分裂为两国,常常互相攻伐。

西周有一位大夫叫昌,他突然向东周投降,并将西周的国家大事和军事机密告诉了东周国君。东周国君非常高兴,对他非常客气,供以锦衣玉食。西周国君知道了这件事,觉得他将自己国内的机密大事泄露给东周,对本国很不利,万分愤怒,想将他杀了,以发泄心中怨气,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西周另一位大夫冯旦,听到国君要杀昌,秘密前往东周找昌。信上写着:“昌敬启:事情若有成功的希望,就勉强去完成好了;如果真的没有任何希望,就赶快逃回来吧!事情若拖得太久,容易露出破绽,如此一来你是自寻死路,切记!”

冯旦在派这个持30两金子前去送信的人以前,就已先派另一个人,跑去告诉东周守城门的一位官员说:“今天晚上,可能有奸细会混入城内,要多加注意。”东周守城门官员,果然很严密地搜查每一个进城的人,一下子就抓到了冯旦派去送信的人,连同信和30两金子,报告给东周国君,东周国君以为昌是西周派来的间谍,昌有口难辩,就被杀了。

西周国君听到昌已被诛死,十分高兴,觉得用30两金子和一封信,买到一个叛国贼的生命,很是值得,对冯旦的聪明才智,更是推崇不已,厚赐奖赏。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代,齐国宴婴曾是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朝的元老。晏婴为人正直,又足智多谋,因此,很受诸侯国君的推崇,名重一时。

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他们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人虽有勇力,但却恃勇而骄横,简慢而无礼,这样的人留着,迟早是会出乱子的。景公想把他们除掉,又恐会生变,如果他们三人合力抗拒,那是很难对付的。于是请晏婴来商量对策。

晏婴说:“这三人都是有勇无谋之人,不晓得长幼的礼节。大王只派人送两个桃子,告诉他们:有功的,可以食桃。使他们三个自相残杀。”景公按计而行。

公孙接第一个跳起来,拿了个桃子,他说:“我曾经跟从大王去打猎,要不是我公孙接,大王早就被猛虎害了,论我的功劳,应该有我的一份。”田开疆说:“我曾经好几次率兵击退了敌人的大军,论我开疆的功劳,也应该有我的一份。”说完,也拿了个桃子。古冶子看到两个桃子都被抢走了,大为光火,开口骂了起来:“呸!你们算什么东西!想起我古冶子曾经跟从大王渡河,当时有只大鳖咬住了大王的坐骑,我老古啊!纵身水里,顺着水流九里多才把大鳖杀了。当时,我左手抓住了马尾,右手提着鳖头,从河里一跃而出。大家还以为是河伯出现呢!论起我的功劳,你们还算得了什么?快把桃子还我!”说完把剑拔了出来,摆开了架式。公孙接和田开疆哪里肯还。后来,公孙接叹了口气,说:“罢了!罢了!如果论起功劳,我当然是比不上你,我要是把桃子吃了,显得我太贪了,反过来,我要是把桃子还了,也未免太没种了。唉!我真是进退两难了,不如死了吧!”说完,就拔剑自杀。田开疆看到公孙接死了,也跟着拔剑自杀了。古冶子看到两个朋友竟然为他而死,他说:“我要是自个儿活下去,那就是不仁,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这样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也自杀而亡。齐景公下令以士礼来安葬他们三人。

荆轲借人头

秦国出兵侵燕,燕太子丹为了保全国家,招纳勇士,准备谋杀秦王政。

当时有个荆轲的人,因勇敢而闻名全国,太子丹待他十分友好。荆轲为了国家,为了知己,以死相许。此时,秦将樊於期因帮助长安君与秦王政争夺王位失败,畏罪逃到燕国。太子丹见他是秦王朝的死敌,就奉其为上宾。樊於期虽然自己逃出来,但他一家老小全被秦王政杀尽,他要拚死报仇。

一天,荆轲对樊於期说:“凭我的武功力气,足以刺杀秦王。但愁的是不能取得他的信任,挨近他的身子。听说秦王以千金买你的头,你如能借头给我,使我得之以亲近秦王而杀掉他,那么,不但燕国可免亡国之祸,而且将军之仇亦可报了。请您考虑考虑。”樊於期听罢,为了报灭族之仇,便毫不犹豫地拔出宝剑,抹断脖子。

荆轲提着樊於期的头到了秦国,把它献给秦王,取得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但未能刺中,他也被杀了。

刘邦顺水推舟

韩信派人向刘邦请求:“因为齐国人民,虚伪多诈,反复无常。而南方又跟西楚国项羽相邻,请准许我暂代理国王,便于镇压。”刘邦拆开使臣呈递上来的书信,鼻孔冒烟,吼叫说:“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救我,你却打算当王。”张良、陈平立刻踹了刘邦一脚,咬耳朵说:“我们被困在这里,有什么办法禁止韩信当王?现在他既然开口,最好的策略是顺水推舟,就请他当王,厚厚待他,至少使他保持中立。不然的话,将生巨变。”刘邦恍然大悟,因而骂说:“大丈夫平定一个王国,当然就是一个国王,代理什么!”

空城计

诸葛亮以一万人驻守阳平,司马懿带领20万大军,临近阳平方十里的地方,此时,情势危急万分,而诸葛亮态度从容,故意卸下军旗,打开四边城门,清扫街道,使阳平城显得十分冷清。司马懿见此不禁犹豫起来,料想诸葛亮必是早有埋伏逐移军调至北面山脚,此一危局终于化解,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

司马懿假病

曹爽、何晏以为司马懿病情严重,产生了废除魏帝曹芳的念头。曹爽与宦官张当秘密谋划,企图篡夺政权。司马懿暗中提防着曹爽,曹爽一伙也十分猜疑顾忌司马懿。

同类推荐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聂耳”这个名字是他日后到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自己取的。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边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人都十分宠爱他。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记忆力特别强,3岁的时候就能识字300多个,到了4岁,就认识500多个汉字了。母亲教他唱的民歌小调,他学几遍就会唱,大人讲给他听的故事,他也很快能够复述出来。最招人喜欢的,还是他的模仿能力。
  •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他,让三洋、索尼等国际大公司感到恐惧,他,一个近似狂妄的技术奇才,他,在漫漫熊市吸引“股神”入股比亚迪,他,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流而上,他,仅一年时间身价暴涨百亿,成为中国新一代首富……他就是王传福,曾经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26岁时却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2002年,他在短短7年时间里,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3.38亿美元的财富。2003年,王传福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言要成为汽车业领军人物……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公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
热门推荐
  • 大内密探之蜮火风云

    大内密探之蜮火风云

    明,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阴暗和秘密!“骨肉残,北乱起,内廷祸,宦臣亡”,这十二字箴言是刘伯温留给朱元璋的王朝的未来的预言,究竟又会引发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一件件悬案,一场场阴谋,跨越百年历史,究竟又将上演怎样的一段传奇!请跟随凌风和他的大内密探一起,去了解你不知道的密探局,锦衣卫,东厂,西厂以及江湖之中的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真真假假!
  • 我的微信会升级

    我的微信会升级

    “微信升级了?”看到不一样的微信页面,张少余表示很紧张。······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漂流瓶······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微信功带给张少余不一样的体验。试看,微信升级后的张少余将会开启怎样的彪悍人生!
  • 如约而至

    如约而至

    警员遗孤徐约与冯宇忠谈着自以为细水长流的恋爱时,遇到一个“离谱”的人,名叫李朴。在徐约莫名其妙被绑架和被人侮辱以及深夜独自抓贼等等经历的时候,竟然都是李朴及时的出现帮她解决这些事情。而他与自己的好友伊夏竟是初恋,无意中得知了伊夏与李朴之间天大的误会导致分手……可是两人都已开始新的生活,而且她的生活不知为什么总是状况百出,竟然还有黑社会牵扯进来,冯宇忠和李朴可都是高干子弟,徐约到底跟黑社会有什么关系?
  • 开局一个行窃预兆

    开局一个行窃预兆

    人间动荡,妖魔丛生,坐在家中打LOL的李陵携带着即将被版本剔除的游戏天赋——行窃预兆,来此世间。“叮咚,玩家使用行窃预兆,成功偷取目标属性,+0.01坚固。”“叮咚,玩家使用行窃预兆,成功偷取目标物品,贴身肚兜一件。”“叮咚,玩家使用行窃预兆,成功偷取目标能力,画境封存(持续时间,一天)......”
  • 墨尸宝鉴

    墨尸宝鉴

    仇锋一愣,略有迷惑的望着手中的卷轴。这个卷轴大约三尺长,看起来不算大,但却沉甸甸的,而且好像带有某种莫名的吸力般贴在他的手中。
  • 名邦硕儒张穆

    名邦硕儒张穆

    本书主要介绍了清代中叶著名学者、山西平定人——张穆的家世、著作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张穆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诗人、书法家和爱国者,本书可读性强。
  • 真实武侠世界

    真实武侠世界

    真实武侠世界游戏,让我找到了希望。这款不同以往游戏的真实游戏,让我热血沸腾。但是,不同以往的现实世界,却让我进退两难,感到迷茫。爱与仇,情与恨,我该如何抉择?兄弟手足、真情伴侣、血海深仇……这些恩怨,我该如何了断……
  • 腹黑坏女孩

    腹黑坏女孩

    我的名字叫程苒,我没有妈,可是我有个会赚钱的爸。我是一个坏学生,张狂,嚣肆,桀骜是我的代名词,但是我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我还有一个爱我的姐姐,她叫程溪,可是后来,她死了。我亲爱的程溪离开了我,我也要选择离开所有人。于是,我离开了所有人……【本文已改第三人称,书名改为《华丽假面:别惹腹黑大小姐》,笔名也改为“玛丽羊”了,希望喜欢这本小说的大家继续支持《华丽假面:别惹腹黑大小姐》~~~】
  • 御妃归来

    御妃归来

    受了那么多苦难,她以为自己变成了莫得感情的杀手,可枕边美男子太厉害,打不过,又逃不掉,真的是好气气吖!没办法,那只有对他施展她最厉害的美人计了,反正血债是一定要血偿的,至于情债.....还?还是不还?这是个问题,但她没得选择。
  • 晚秋寻风

    晚秋寻风

    念念不忘,久别重逢,前缘再续,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