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9600000020

第20章 紫砂的发展史(1)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关于紫砂壶的记述,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北宋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诗人的诗句。传器有宜兴蠡墅羊角山紫砂古窑出土的北宋中期紫砂器:平盖龙头双条把壶、高颈六方壶和平盖提梁壶。文献记载和发掘的实物,互相参证,从而基本上明确了紫砂壶创始的年代问题。北宋中期到明代正德年间的500多年间,无数陶工艺人为紫砂壶的发展作品了贡献。

在元以至明代前期的500多年间,紫砂器为何默默无闻并缺乏记载呢?我们认为大致上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紫砂器在宋代才显露头角,产品也多为民间粗货,虽然有少数文体对它发生兴趣,但并未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赏识。二是北宋时朝文人雅士的嗜茶之风虽已流行,但当时饮用的是一种半发酵的膏饼茶,茶具以大口小底的盏类为主。饮茶时将碾碎的茶膏末放置在盏中,用沸水点注,以茶汤表面能浮起一层白沫者为佳。故茶具中亦以黑釉的兔毫盏和鹧鸪等为最上等,而无釉又较粗糙的早期紫砂器,只能作为煮水或煮茶之用。三是在南宋初年的宋金战争中,宜兴地区是战场之一,陶业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到了元代和明代前期,又由于“匠户制”的束缚,使手工业生产受到很大摧残。因此,包括紫砂器在内的宜兴陶业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蒋赞初等《宜兴紫砂的历史及现状》)有记载可考或有传器可证的最早的紫砂壶名手,当推明代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和供春。从明代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以来,一直把金沙寺僧和供春两人尊为紫砂茶壶的艺术大师,尤以供春最为后人注意。把紫砂茶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业品推进为工艺美术的创怍,应该归功于洪春。

一、陶壶鼻祖供春与供春壶

“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

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

这是清代学者吴梅鼎在他所著的《阳羡茗壶赋》中对陶壶鼻祖供春的赞句。

供春,又称龚春、龚供春,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原是一个吴姓显宦的家僮,也有人说是婢女。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提学副使吴颐山,携带书僮供春,读书于湖氵父金沙寺中。”吴骞(《阳羡名陶录》说:“供春,学宪吴颐山家僮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吴梅鼎《阳羡茗壶赋》的序言里说:“余从祖拳石公(指吴颐山)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缶,即澄其泥为壶,极古秀可爱,世所称供春壶是也”。

据查考,吴颐山名仕,字克学,宜兴人,极有文名,是吴门画家唐寅的好友。明正德甲戌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供春。实颐山身旁一个“髫龄颖异”家僮。

金沙寺,在宜兴西南境湖山间,原是唐代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的地方,称“陆相山房”,又称“遁叟山居”。建筑宏伟。这所在“地当君山之隅,东溪之上,”古谓“湖者”。古时寺旁有一棵四五人合抱的大银杏树,据说满100年才结—个树瘿(即树瘤),100年以后每年结一个,色式非常奇特。当时供春侍候主人吴颐山住在金沙寺里读书,见一老僧炼土制壶,成品精美,就在空闲的时候仔细研究老僧的制陶技术。久而久之,他掌握了这一套复杂的技术。他私下取了一点老僧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土做坯,把寺旁的大银杏树的树瘿作为壶身的表面花纹,做成几把茶壶。当时,他没有工具,只用一把茶匙用来挖空壶身,并完全用手指按平胎面,捏炼成型。因此,他的茶壶烧成后,茶壶表面上就有“指螺纹隐起可按”的痕迹,显得古秀可爱,很像三代的古铜器。

有一次,供春做的茶壶被主人吴颐山看到了,以为质朴古雅,便叫供春照样再做几把,一面又请当代名流加以鉴赏。不消几年,供春竟然出了名,他的作品为时人所珍爱,收藏家竞相搜购。从此,供春就离开了吴颐山家,摆脱了仆僮的生活,专门从事制陶事业。他的制品也被称为“供春壶”。

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地薄而坚实,在当时已经负有盛名,所谓“供春之壶,胜于金玉”。清代诗人周澍曾有这样的诗句赞誉供春的作品:“寒梧垂荫日初晴,自泻供春蟹眼生。疑是闭门风雨候,竹梢露重瓦沟呜。”又在《台阳百咏注》中记述:

“台湾郡人,茗皆自煮……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可见供春壶的工艺成就和当时的社会声望。

《项子京历代名瓷图谱》中所辑两件供春壶,有“壁呈红色,注茶后即现绿,茶倾倒色复原”之说,美妙绝伦。此即李景康、张虹合撰的《阳羡砂壶图考》下卷图刊中首列两壶:一名龚春圆形变色壶,并加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纪龚春褐色壶云:宜兴一窑出自本朝武庙(按:即正德皇帝庙号)之世,有名工龚春者,宜兴人,以粗砂制器,专供茗事,往往有窑变者如此壶,本褐色贮茗之后则通身变成碧色,酌一分则一分还成褐色,若斟完则通身复回褐色矣,岂非造物之奇秘泄露人间,以为至宝耶?与下朱壶咸出龚制,予曾一见于京口靳公子家,其后俱为南部张中贵以五百金购去。”一名龚春六角宫灯变色壶,并加注:“又纪龚春窑变朱色壶云:怪诞之物,天地之大,何所不有,余之未信者,未曾余自见也!今见此二壶……”项氏所记,把供春壶描写成神奇的器物,不足为信。已有后人驳其所言云:“案壶用久则茶渍深,贮茗略现碧色,理或有之,非窑变色也。若如项氏说,通身转变,分明若此,似不近情”。这个批评是以科学态度分析的,当然不无道理。

供春所制茶壶,款式不一。他还创作过“龙蛋”、“印方”、“刻角印方”、“六角宫灯”等新颖式样,而尤以“树瘿壶”为世所宝重。此壶乍看似老松树皮,呈栗色,凹凸不平,类松根,质朴古雅,别具风格。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绝技的矜重爱惜,供春的制品很少,流传到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清代吴骞编《阳羡名陶录》一书里,对紫砂壶搜罗极广,记载详尽,可是单单缺少供春壶,吴氏以未曾亲眼见过供春壶为终身遗憾。稍后的张叔未自诩为陶壶鉴赏家,平生看到过不少紫砂壶,但在他的《清仪阁杂咏》中,也自叹福薄,没有看到过供春壶,甚至还感慨地说:

“这个瑰宝,世间已经不复存在了!”供春壶已世无闻,前辈皆尝如是云。

神物忽来奇兴发,“春归”二字剧芳芬。

这一首七言绝句,是60年以前储南强赠给潘勤孟的诗。虽只寥寥28字,里面却包含着一件重要文物——供春壶重返故乡陶都的故事。

1928年,宜兴有一位毁家整治善卷洞与张公洞古迹的储南强先生,十分重视故乡的文物,曾不惜一切代价征集和搜求供春壶。一天,他在苏州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把紫砂茶壶,造型非常奇古,摆摊子的主要却把它当他破铜烂铁,满不在乎地摆在一边。储先生见了好奇地拿起一瞧,壶把下的款式赫然是“供春”两字。这一发现使储先生大为惊喜,立即不露声色地花了壹块银圆买了回来。后来由制陶名手黄玉麟配制了壶盖。

储先生为了要考证这把供春壶来历,鉴定它的真伪,又花了很大一番工夫。首先亲自再去苏州,找到那个摆摊的主人,向他调查盘问,摆摊主人见他那么专心诚意地打听,就告诉他说,是从绍兴傅权和家里流传出来的。储先生又赶到绍兴,进一步向傅家了解,知道在傅家收藏之前,曾经是西蠡费氏所有的。再写信请问费氏,费氏又说在他之前一度是吴大徽收茂的,再打听说是得之于另一次收藏家浓爻和。沈之前出于何人三渺不可考,这把残破的供春壶,来历竟是如此曲折,而储翻天复地的考证毅力也确乎惊人。最后,储先生为这个珍宝做了几万字的考证文章,证实这把破茶壶确实是供春的原作,并非“假虎丘”。

画家黄宾虹

看到了这把壶,也以为真是奇遇,当即评论说:“天才的赋予,是不分阶级的,物质的成就方显精神;传世称奇,功名难与相比的供春,虽然出身贫贱的书僮,后世传名,艺术谱上叙事,乃不落于千百万人之后。”给予供春本人极高的评价。但他在欣赏供春壶后提出了一点意见,他认为,供春壶壶身既然以银杏树瘿为蓝本,那么,黄玉麟配制的壶盖也应该是树瘿的形式,然而黄玉麟没有理解这一点,却配上了北瓜的蒂柄,此之谓“张冠李戴”。储先生认为有理,就请现代制壶名手裴石民重做一个树瘿的壶盖,并在壶盖止口外缘刻上两行隶书铭文,凡45字,文曰:“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稚君是宜兴的金石书法家潘稚亮。所谓“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是指当时英国皇家博物馆派人来商量,希望储先生出让供春壶,代价是2万美金。储先生因为这是国宝,又是故乡文物,没有答应。

据说,为了庆幸供春壶重返故乡,储南强先生打算在宜兴城外西溪上造一座楼房,题名为“春归阁”,并请潘勤孟写了一方“春归”的匾额,准备专门收藏供春壶。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春归阁”未曾建成。宜兴沦陷后,日本人曾几次想谋夺这把供春壶。他们有一部《茗壶图录》(奥兰田著),收录宜兴的紫砂壶比《阳羡名陶录》还要丰富。日本人也久闻供春壶的大名,有一次派了专人来找储南强先生,愿以8000元的代价买去。储先生有骨气,没有出卖。为了免于纠缠不清,他索性躲到深山别墅,干脆避而不见了。

1949年之后,储先生把一生所有集藏全部献给了国家,这把惟一的供春壶是所献的重点文物之一。1953年4月收藏在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时,徐悲鸿先生在北京曾托宜兴的仨敷孟老师专程去苏州为其拍摄照片。之后,南京博物院为了不使供春壶绝技失传,曾请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名手依原形仿制若干把,以广流传。现在,供春壶原作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供大众观赏。

现在谈到供春壶,大凡必举树瘿壶做例子,但是这把壶的鉴别问题,仍不免有所争议。《阳羡砂壶图考》关于树瘿壶有三条评述说:

一、“据宜兴储南强所藏失盖供春壶,‘供春’二字作铁线小篆,镌鋬内壶身,余不可考。”

二、“宜兴储简翁藏供春树瘿壶失盖,全身作老松皮状,凸凹不平,鋬类松根,旧存沈树鏮韵次家,继归吴愙斋,后归费念慈屺怀转傅氏,民国十七年始归储氏,吴愙斋所仿者俱此式。”

三、“供春壶已经万历间时大彬仿制,辨别殊难,惟同光间吴清卿仿制者为时未久,审辨则易,然以龚壶之价,重仿造者必众矣。”

时大彬玉兰花六瓣壶这三条评述,对树瘿壶的真伪问题,表示了怀疑的态度。吴愙斋即吴大,是清末的考古家,也是砂壶爱好者,曾延壶艺名手黄玉麟仿制过茗壶,前后共八个月。《砂壶图考》说:“吴愙斋所仿者俱此式”。又说:“然以龚壶之价,重仿造者必众矣”,都暗示储氏的树瘿壶出于愙斋后人的仿制,不过没有明白直指而已。

在紫砂艺人中间,对树瘿壶的鉴赏也有异议。因为此壶的制作技法和制作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泥色等等,都显示出近代风味,特别是壶口部分的艺术表现,酷似玉麟手法。总之,关于供春树瘿壶的鉴别,还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早在41年前,当时已80高龄的储南强先生在上海看到了一把施镇昌所藏的供春树瘿壶,经过储先生往返多次观察、考释,他认为施壶才真正是吴大所藏之失盖供春树瘿壶。

施镇昌(1907—1978)生前在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组工怍。

1941年施在上海红棉山房古玩店购得一把供春壶。该店主人胡志昂称,此壶是不久前从苏州收购到的。此壶现由施的家属保存着。有不少材料说明,施壶就是前吴大所藏的孤传失盖供春树瘿壶。其主要依据有五条:

一、施壶完全符合古籍中关于供春壶特征的记载。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又《骨董琐记》说:

“砂壶始于金沙僧,团紫泥作壶,具以指螺纹为标识。供春见之,遂习其技,成名工,以指螺纹为标识。”《阳羡名陶录》也有类同的记载。但在《阳羡砂壶图考·供春》条说:

“金沙寺僧以指螺纹为标识”。一反前说,并以储南强的壶为依据,称供春壶的特征是“以无指螺纹为标识”。由此可见,怎样鉴别供春壶的真伪,也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

文震亨《长物志》说:供春壶“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说:“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彬初年,皆细土淡墨色。”施壶的壶身幽暗呈栗色,薄胎细腻,质地坚实,系用淡墨色细土精心制作。壶身比一般紫砂壶大,古朴端庄,优美雅致,并饶有野趣。壶内周围指螺纹密布,隐现可辨,外面亦有指螺纹。壶腹两面的下半部都有一块地方凹进去,显然是用手指屡按坯胎之痕迹。

这引进都与上述古籍记载相符。

二、施壶与前吴大所藏供春树瘿壶的特征完全一致。施壶的壶身外面凸凹不平,状如老松皮或树瘿,木理绉纹,苍古逼真,壶扳金状如松枝,扳金后刻有铁线小篆“供春”二字,笔力遒劲,勾画清楚。《阳羡茗壶系》说是吴颐山代为署款的。壶盖作瓜形,工艺精,造型美,盖内刻有篆书“玉麟”二字方章。从壶盖和壶身接合处看出,此壶盖显然不是原配的,而是从另一把瓜形壶移配于壶身的。壶身上方的口子是椭圆形,壶盖底下的止口边沿是不规则形,二者显然不相称;而壶盖和壶身上的纹路也截然不同。再从壶盖内几处旧伤口看,比盖似有百年以上历史。这一切征状与前吴大所藏之供春树瘿壶特点完全一致。

三、解放前许多专学家者都认为施壶是真供春壶。1941年施镇昌购得此壶后,当时上海著名的古玩商洪玉林、画家黄宾虹、书法家叶恭绰、金石家邓散木(粪翁)等都给以很高评价,认为它是真正的供春壶。当时在上海就见几把吴大仿制的供春壶,龚心钊、袁体明、宣古愚、吴湖帆各藏一把,其中龚藏最佳。洪玉林等都见过这些壶,他们是经过比较才对施壶下结论的。施也拿自己的壶与龚的壶作过比较,无论年分或工艺水平,施壶都远超过龚壶。叶恭绰、邓散木分别为施壶的紫檀木匣书写镌刻了题词。叶还写了《题供春壶》诗一首赠施。诗前小引写道:“孤传于世之供春壶,余曩曾得见之。今镇昌先生索为题词,漫成一律。”诗云:“雠书合整龚宜去(各书有谓供春乃姓龚,应称龚春是,今证此无疑矣),阅世宁期瓦共全(壶盖久失去)。一艺傥能明地运,百家谁与竟心传。若论壶系应称祖(凡论茗壶系者必以此为祖),同列甄官可羡仙。持共越瓯兼建碗,松风相属定忻然。”

同类推荐
  •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邹跃进自选集

    邹跃进自选集

    《邹跃进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邹跃进自选集》分艺术图像、艺术与社会、中国当代美术、美术史的书写四个部分。这些文章既从历史的角度纵向对美术史的发展做深入探究,又有站在全球化角度,对中外艺术现象进行横向参照,分析透彻深入,具有说服力。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建筑艺术与绘画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建筑艺术与绘画

    本书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陵墓建筑,神庙·教堂·寺庙·塔,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古代公共建筑,现代公共建筑,纪念物,交通设施,校舍、住宅、古都等。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热门推荐
  • 诸神之战:众灵

    诸神之战:众灵

    飘渺的圣灵界控制着天星大陆,圣灵是斗灵战士的力量之源,圣阶魔兽的加盟,拥有各种古怪能力的副灵,让洛迦在天星大陆纵横,当洛迦领悟了属于自己的力量,他的目标是圣灵界,成为一个新的圣灵!
  •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丫头回来

    穿越之丫头回来

    很甜也很苦,前世今生我们还能再续前缘吗?江山还是美人,你选择了前者,但是我不后悔,因为你,我才发现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才对我好,还有喜欢我的人,不是不爱,而是我选择放手,面对更好的自己。
  • 雪花

    雪花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一个雪花纷纷洒洒的冬天。没错,就是冬天,因为我的名字叫雪花。雪花不是在冬天才有的吗。雪花......
  • 岚信箱

    岚信箱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虽然我曾经离开你,但是不代表我不再喜欢;虽然我不记得你了,但是不代表我们会陌生;虽然我们分开几年,但是不代表爱会淡下去。
  • 小石头妈妈圆梦记

    小石头妈妈圆梦记

    问大多数有孩子的女人,啥最重要?娃!还有呢?养娃的钱~!于是,像是要将这黄粱一梦走到尽头,云暮雪抱着娃,拉着老公,将幸福进行到底~!
  • 最强天王

    最强天王

    十年前他是特工狂龙李天,奉命刺杀世家大少,却被打入超级监狱。十年后一个天外飞仙的老头,传他大道仙法,他成为了世上唯一的修真者。一纸保密协议,他重回都市以私生子继承人的身份,加入了只剩下满门少妇少女的四大世家.一个承诺他要寻回古武圣地玄女门当门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包养天下,为了全家无数大小女人的幸福,李天每天都流下了勤劳的血汗。
  • 年轻人要懂得的88条处世智慧

    年轻人要懂得的88条处世智慧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刚柔并济好做人,机智灵活知变通真聪明深藏不露,小聪明自取其辱可低调不可低能,可平凡不可平庸等。介绍了在为人处世方面,要掌握好分寸,学会智慧灵活地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夙命劫不复卿颜

    夙命劫不复卿颜

    她本为顾府大小姐,太后亲封的郡主,因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入狱,受尽折磨。一年之后,她重获自由,却成了王府最卑贱的婢女。当记忆逐渐恢复,真相一步步揭开时,她被四国联手逼至绝路。无奈之下,纵身跳下万丈悬崖。“我若不死,定将血洗四国,以天下为祭。”卿颜之殇,天下为祭。凤凰浴血,因恨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