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2500000007

第7章 第一次的成与败(6)

“巨人的倒塌”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史玉柱命运的跌宕起伏充分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具备系统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事业的成败。巨人集团曾经一度发展到了国内知名,但是由于盲目地上了“巨人大厦”项目,又没有准备足够的资金支撑,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终于“倾覆”。

现代领导应该具备的素质,总体来说大致是:德才兼备,见多识广,敏锐果断,魅力非凡。

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领导具备健康的精神世界。一个领导只有健壮的身体和充满知识的头脑还不够,还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意志坚定,乐观开朗,心胸宽广,具备较好的公关交际、演讲能力,从而产生较强的人格魅力,凝聚起力量,团结起人才,才可以组成一个所向披靡的团队;要具备健康的精神世界,需要有成熟的心理态度、敏锐的认识能力和正常的思维能力,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健全崇高的人格,并且还应该在社会交往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与此相反的是,一个犹如希特勒一样心智不正常而有具备超强领导力的人,将把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带向灾难的深渊。

“巨人的倒塌”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史玉柱命运的跌宕起伏充分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具备系统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事业的成败。巨人集团曾经一度发展到了国内知名,但是由于盲目的上了“巨人大厦”项目,又没有准备足够的资金支撑,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终于“倾覆”。

史玉柱在人员管理出现危机的时候,曾经投资开发了一款多媒体教育软件。但是,多媒体教育软件的投放并没有像史玉柱料想中的那样顺利,恰恰相反,不仅没有带来他认为的“革命”,反令史玉柱在这上面栽了一个大跟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多媒体教育软件依靠的是中文之星的支持,操作十分繁琐,而且缺乏硬件载体使得这一套看似完美无缺的软件无法适应市场,在市场上找不着方向的史玉柱已经有些欲哭无泪了。

在此之前,其实史玉柱曾尝试过进军手写电脑领域。因为他深知技术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他一次次抓紧推进汉卡的更新升级,足见他对这一观点的深刻理解。手写电脑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一项十分先进的技术成果。在今天看来,16开纸大小的手写电脑和现在轻巧的PDA相比的确有些笨重,但在当时,却是炙手可热。据说,当时巨人的手写电脑的销售并不是在珠海进行,而珠海这座新兴城市的一些企业却带着政府领导的“紧俏物资”的批条慕名前来购买手写电脑。到1993年底,随着手写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跟进,巨人实现产值1.3亿元,纯利润高达到3500万元。

然而,这样紧俏销售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和更为小巧的掌上电脑的推出,巨人的手写电脑的市场被一再地蚕食和吞并,1993年平均一台手写电脑的销售利润达500元,到了1995年已经迅速锐减至50元,仅够维持基本的成本以及日常开支之用,并且还需要提供繁杂的售后服务。

史玉柱的这两次市场遭遇并非技术的失误,而是没有强大的硬件支持,相比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微软的成功,我们不得不看到比尔·盖茨相比史玉柱而言潜在的优势一一硬件支持。如果在美国,也许史玉柱能和比尔·盖茨一争高下,因为在当时的环境里,美国有着实力强大的硬件生产厂家,而在中国,市场却不尽如人意,缺乏相应的硬件匹配技术的史玉柱只能从一次次软件的开发中赚取短期的利润,然后一走了之。这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个有着远大企业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

想要了解史玉柱为什么能够凭借一款软件在短短2年里将口袋里的钱从4000元变成3500万,就必须了解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刷业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微型机排版系统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印刷业,让这个古老的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中国在这个时候也开始了微型机排版系统的研究。最早,是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在微型机基础上推出微型机表格排版系统,1984年他们首次推出中国微机文科排版系统,1986年又推出适合专业排版用的“HPB101”系统,并且有12家省市印刷厂的微型机激光排版中心采用了这套系统。

1987年,四通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制并推广所见即所得的科技文献编辑排版系统,推出中国首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直观排版系统,并先后取得美国和中国的发明专利。其后,四通公司在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四通易排一体化专业彩色照排系统”。

1988年,在著名专家王选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研制出华光微型机排版系统,从铅字排版直接跳跃到最先进的激光照排,从而使中国在1987年至1992年实现了报业与印刷业的技术革命。

1987年,北大方正首先提出“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淘汰传统电子分色机”的建议,1992年首先在《澳门日报》的编辑排版中推出方正彩色报纸编排系统,1994年方正继续推出“方正高档彩色电子出版系统”,其关键技术均为自主开发。

对比上面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成果,可以发现史玉柱的M—6401并非一个原创的技术,史玉柱并不是一个创造者,而是一个追随者。M—6401及其系列产品,不但无法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相提并论—后者划时代地让计算机从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利变成普通人也可以轻易操作的机器,甚至同四通、华光、方正这些比巨人起步仅早几年的公司开发出的产品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忍不住就要发问了:那么为什么史玉柱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凭借这样一款并不先进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呢?答案是,史玉柱只有一个优势,价格便宜,其他产品因为开发成本高,购一个系统需要几万几十万,而史玉柱只要几千元就卖。

印刷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印刷厂大量出现,自然带动了对印刷排版系统的需求。这个时候,史玉柱产品的价格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巨人在1991年到1992间的高速发展,正式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除了印刷业的爆炸式增长,史玉柱的成功还得益于当时个人电脑的落后。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在计算机方面采取对华禁运的政策,国内个人电脑还不能支持软字库,必须借助外挂设备,这也是史玉柱的M—6401为什么要制作成“汉卡”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个时代持续的时间非常短,随着1993年西方16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和对华禁运取消,以及个人电脑硬件、软件技术的突飞猛进,中文支持已经不再是一个瓶颈。这个时候,无论是汉卡还是装在汉卡里面的M—6401,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位将巨人同微软相比较的研究者认为“财富迅速积累后,史玉柱便沉不住气,没能像微软公司那样专一软件产业的深化,而从1993年开始了企业经营战略的转移,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企业同时涉足两新行业:保健品和房地产。这一战略的选择是后来巨人集团走向衰落的转折”,这个结论就显得不切实际。

不过,在1992年,不管是史玉柱、巨人公司的员工还是整个社会,都还把巨人看作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企业,人们丝毫不怀疑这家神奇的公司有能力成为“中国的:IBM”。

曾经担任巨人集团副总裁的王建在反思巨人时,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100多人的公司(当时),研发一种并不太高科技的汉卡一实际上是做英文软件的汉语转化工作。巨人在做自己的广告宣传时,除了汉卡,对电脑主机的宣传在每一种机型下面都注明‘黄金标牌,美国本土主机’的字样,这已表明在硬件上巨人只是代理商的地位。但广告的宣传,不但使社会误解了,也使巨人公司内部的人错觉了,以为自己真是一个高科技公司了。”

在这样的错觉氛围里,盛名之下的史玉柱和巨人集团,不免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错误的高估愈来愈同巨人的实际能力脱节。

14.巨人危机

1996年底,曾经风光无限的巨人集团因投资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导致负债结构中出现恶性债务,讨债者蜂拥上门,集团资金周转不灵,最后陷入了财务危机。

商场如战场,巨人集团自1993年开始走下坡路。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史玉柱的老本行受到重创。在这种情况下,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决定进入房地产领域和生物工程领域。但是进入这两个领域恰恰成为史玉柱的两个败笔。

1993年也是巨人集团出现大转折的一年。由于集团暂时的发展一帆风顺,史玉柱的头脑开始发热,他下令全方位出击,向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进军。他的计划是到2000年,让巨人集团的资产发展到100亿元。

进入房地产领域主要是开发建造巨人大厦,起初,史玉柱是打算盖一个18层大楼,之后又变成38层,预计资金2亿元,但是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建楼方案的一改再改完全是史玉柱一人决定的,而这种顺便一拍脑门子就做决定的事情,给史玉柱、给巨人带来了灭顶之灾。巨人大厦的开发是个人狂热的典型之作,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面对如此大的工程款项,史玉柱竟然又违背经济原理,独挑大梁。结果,由于资金的不足,巨人大厦未能如期完工,已买楼花的人要求退款并赔偿,巨人集团无钱赔偿,成为了巨人财务危机的导火索。

这座大厦它的建造动用了很多人力和财力,开工之初预计1996年完工。“巨人集团”曾经四处筹资,史玉柱也曾经在1994年亲自到香港去游说投资人解除顾虑,他并表示要在3年内给投资人八成的回报率,这个数字曾经在香港引起震撼。史玉柱当时宣称:3年后如果投资者购入的单位升值不超过百分之八十,巨人集团将“包底”补贴,做法包括用大单位换投资者的小单位,或者以出售集团单位所得来补偿。这个项目在香港用大幅广告反复刊出,再加上大楼是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李鹏题名,因此,不少投资人实际上是“慕名”而投。

生物工程领域是史玉柱的第二败笔。对巨人集团来说,生物工程本来前景是一片大好,但是由于史玉柱错误的决定也葬送了。生物工程领域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巨人大厦的拖累。在决定进入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之前,史玉柱曾设想了一个绝纱的财务运作机制:先用开发巨人大厦卖楼花的钱投入生物工程,再用生物工程产生的利润后过来支持巨人大厦。

但是,实际的运作出现了偏差,由于巨人大厦预算的不断上升,史玉柱不能去为生物工程注资,反而不断从生物工程中抽资去支撑巨人大厦,活钱变成了死钱,结果是巨人大厦没能撑起,反倒赔进了生物工程。

1995年,巨人的事业从辉煌的顶峰走向了大溃败:从这年的下半年开始,巨人集团的计算机产品和楼花的销售形势出现逆转,生物工程全面亏损,财务状况吃紧,又加之工程由于下雨延期,首期合同未能按时交付,债主纷纷要求退赔,巨人集团就此陷入深深的危机……史玉柱坚持着“挺”了将近1年,1997年,“巨人集团”被认为近年来扩张过度,已经陷入破产边缘。中国珠海市法院查封了“巨人”的资产。有人这样描写“巨人”说:“跟随债主而来的是记者,跟随记者蜂拥而至的是更多的债主,在新闻媒体连续40天的轰炸后,史玉柱将自己封闭在帏幕低垂的总裁办公室内,仿佛陷于一座孤岛。他在此到达了事业的顶峰,又从那里跌下来。他尝到了极度的辉煌,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

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

当时摆在史玉柱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破产,但是破产政府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巨人当时的知名度是非常大的,现在可能体会不到,珠海最出名的企业就是巨人,如果巨人破产了,那对珠海的投资环境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们跟政府官员谈,政府不同意,说破产的事不能谈。所以我们后来就没有走破产的路,但是我们也救活不了,就说拖着吧,也只有这条路了,一拖着,我们也就没什么事干了。”

15.脑黄金的出现

在保健品领域,史玉柱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他在软件领域游刃有余,突然发现保健品行业的猛进势头,从这开始,史玉柱开始有意识的往保健品行业倾斜。他的第一个保健品产品—脑黄金问世。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形势大好,但同时也不的不承认,在改革初期,各种经济形式的出现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不小的麻烦。1994年前后,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国家在政策上开始实行宏观调控,国外经济尤其是电脑行业普遍看重中国市场,电脑商大量涌进,对民营高科技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值此之际,史玉柱的巨人公司发展正好处于瓶颈时期,巨人大厦的筹建也使史玉柱与巨人举步维艰,需要大量资金运转这个“庞大的机器”,现实中的逼迫,让史玉柱不得不寻找新的行业,以缓解巨人目前的压力。

同类推荐
  • 读懂陈独秀

    读懂陈独秀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跋涉

    跋涉

    《跋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坚持正确思想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当正确路线占主导地位时,他的工作就比较顺利,容易取得成绩;当“左”的思潮和错误路线占上风时,他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工作也难免受阻,难有作为。个人如此,党和国家亦如此。“文革”时的极“左”思潮将社会引上歧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使国家民族重新焕发青春,欣欣向荣。我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豺狼陷阱

    豺狼陷阱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悍将隆美尔、希姆莱、山本五十六、土肥原贤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出版《步兵攻击》引起元首关注、晋升非洲军长进军北非沙漠、结识冲锋队员加入纳粹组织等。
  •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巨大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内容包括:苦涩的早年、踏上文坛、傅立叶学说的信徒、“死屋”十年、激动不安的灵魂、危机与转机漂泊岁月、最后的辉煌。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侍唐

    侍唐

    江宁,一个医药院校的毕业生,穿越到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大唐帝国,欣喜重生的同时又伴随着对命运的担忧,人生漫漫,前路坎坷,世事沧桑,祸福难料……
  • 狂归都市

    狂归都市

    一位遇难少年习得神术重返都市生活,引发种种惊心动魄的事件,却无人问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小快穿修仙忙

    小小快穿修仙忙

    天天意外成为了系统总局的一名菜鸟员工,因为偷窥温小小,以她为原型而写的小说《小小快穿修仙忙》即将扑街,面临着被踢回地球,成为残废的命运,而不得不成为志愿者,携带两大金手指,努力在各个位面做任务,收集感激积分,完善系统。任务世界:兽人世界,现实世界,科幻世界,修真世界,动漫世界……天天:“我身为一个喜欢收集宝物,爱好美男,却又贪生怕死的普通人,在各个世界努力的让自己逆袭!”温小小:“你敢偷窥我,就要付出代价!你在书中给我的金手指,我还给你,祝你好运,菜鸟!”天天(-_-||):“……⊙▽⊙”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魔

    真魔

    有人称他为神,因他拯救众生于疾苦之中,善念永存!有人称他为仙,因他实力已然是通天彻地,无人能敌!有人称他为魔,因他曾一怒血洗广袤神州,谁也不从!对与错,不过一念之间。正与邪,只是七情使然。且看沈尘如何在这神州浩土之上,成为一个真正的魔!
  • 不可思议的超凡

    不可思议的超凡

    加一点敏捷,加一点运气,培养出一张超级卡牌。加一点魔法,加一点科技,制造出足以改变世界的机器。成就一场非凡,同高超智慧生物的博弈。
  • 欺诈诸天万界

    欺诈诸天万界

    欺一人为罪骗万人为王骗得万万人,乃为王中王这是一个穿越者,觉醒“谎言系统”,走上欺诈众生,行骗万界的传奇之路。天道:是谁,盗走了我的本源?远古骨帝:混蛋,把老子的至尊之匙还来!不死女帝:哼……居然敢骗朕的身子,就是舍弃大好江山去,朕也要找到你!……
  • 解忧杂货屋

    解忧杂货屋

    一个爷爷留下的小屋子,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你的心情,取决于我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