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58400000010

第10章 刚柔鉴附录(9)

丁谓执宰相权柄后,宫内恃靠刘皇后,一时间势夺朝廷内外。朝中另一宰相李迪,与寇准相契,丁谓就勾结刘皇后无中生有,栽诬李迪结党营私,把他贬到衡州,当时有人对丁谓说:“李迪如果死在衡州贬地,丁公如何受得了世人的舆论。”丁谓却大言不惭地笑道;“不过他日好事书生记载此事时,写上一句‘天下惜之’罢了。”果然,丁谓在传达皇后的懿旨时,有意让传令的太监在马前头悬带穗宝剑。示上意行将诛戮之意,诱使李迪自裁,李迪幸亏儿子及左右相劝,才免枉死。寇准在李迪被贬的同时,又被贬至雷州,做一个司户参军。太监受丁谓指使,传令时同样装扮成杀气腾腾样子,寇准坚持要看圣旨,揭穿了传令太监的画皮,被迫告以实情,使丁谓伪饰杀人的阴谋未能得逞。

寇准、李迪等清正大臣相继被丁谓排挤后,丁谓成了北宋朝廷单手遮天的人物,他恃势恣横,为所欲为,一时朝臣为之侧目。当时京城流传民谣“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讽刺丁谓当道弄权,向往正直之臣寇准返都执政。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病逝,仁宗赵帧即位。

此时王曾拜为宰相,他对丁谓的揽政专权极为不满,一直想方设法除去丁谓,但丁谓为事机敏,清楚自己坏事做尽,朝臣心中不服,所以极力限制朝臣与皇帝接近,担心有人乘机参劾自己。当时朝中不少直臣,也想谋除丁谓,苦于丁谓不准朝官单独留在皇上身侧奏事的限制,只能无可奈何地远离丁谓,难以有所动作。王曾见状,心生一计,凡朝中政事,只要丁谓所说,一切顺从,从来不予顶撞反对。这样一来,丁谓逐渐放松对王曾的警惕。一天,王曾对丁谓说:

“我自己没有生子,想把兄弟的儿子过继来作为继承人,此事想请皇上恩准,可是担心大人误会,所以不敢单独留下奏明此事。”丁谓见王曾所说并非什么大事,而王曾一向顺从自己,便对王曾说:“你尽管留下无妨。”说完自己先动身离朝。

王曾于是有了一个独见皇帝的机会,他赶忙独见仁宗,呈上一份奏疏,尽列丁谓多年以来的奸事。有丁谓伙同内侍雷见恭擅自改动先帝陵墓计划等。仁宗见疏,甚为吃惊,几天后,下沼宣布丁谓获罪,免去所属宰相之职。丁谓那天让王曾单独留下,自己走出没有多远,就十分后悔。免职沼旨一下,心中甚恼自己大意失荆州。不久,他又被查出勾结女道士刘德妙欺君罔上,语涉妖邪。结果数罪并罚,被仁宗贬到崖州,也做了一个司户参军。他于贬所途中经过雷州寇准贬地,寇准把欲杀丁谓的家仆关在府内,不准外出,又派人特意送蒸羊一只,借此暗示自己坦白胸襟,丁谓见状,赶紧离道逃到崖州,直到英宗明道年间,才离开贬地。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丁谓靠迎奉起家,以后攻倒寇准,慢慢爬上了真宗的宰相职位,成为真宗末期、仁宗初年的独揽专权的权臣,面对这样一个强大政治对手,如何与之对抗,且要把他去除,确是一件难事。王曾用心良苦,刻意筹划。作为同任宰相之职的大臣,从长计议,甚至做出忠直之士不耻的行动,先是事事顺从丁谓,以公开的假象迷惑住他。当下定决心参劾丁谓时,又明白告诉他是为自己过继儿子一事须奏明皇帝,害怕丁大人误会,特此提出请求,如此温顺的语言,终于一时欺骗了本来谋事机敏的丁谓,为参劾丁谓找到了机会;借此掩护,终于能单独面奏仁宗,把丁谓的丑行如实汇报于上。这时的丁谓,已是俎上之肉,要后悔已是来不及了,那大宋皇帝当然难容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权臣当道,数罪并罚,丁谓也只好做一个小小崖州司户参军。

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管曼列传》中,记载了鲍叔牙不计小节推荐管仲的故事,值得从政者一读。

鲍叔牙是春秋时的齐国大夫,又称鲍叔。齐桓公为公子时,鲍叔牙为其傅。鲍叔牙年轻时曾与管仲交往,并为好友。他知道管仲具有很高的治国之道。于是,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积极向桓公推荐管仲。《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说: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什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谍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为我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什,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管仲字夷吾,颍颍上人。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因此,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并知道管仲有奇才,管仲家里很穷,常欺骗鲍叔,但是鲍叔始终待他很好,从不说管仲的坏话。

管仲担任齐国的宰相后,曾经发自肺腑地说道:“我在穷困时,曾经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取盈利时,自己总是拿得多一些,但是,鲍叔知道我家里非常贫困,所以不认为我贪心。我曾为鲍叔办过几件事,不但没有办成,反而弄得很糟,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能体谅到办事情难免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我无有才干,知道客观条件对我不利。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知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我被囚禁,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并不以这些小事为耻,而是耻于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发挥出来罢了。生我的是父母,而能了解我的却是鲍子啊。”

鲍叔推荐管仲后,就退到了第二线。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识人荐贤。

管仲是春秋前期最着名的大政治家,为输佐齐桓公治理齐国,使齐国称霸于诸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齐桓公尊为“仲父”。但是,管仲也有自己的短处。他与鲍叔一起经商做买卖,经常多分盈利;为鲍叔办事,多次没有办成,并且越办越糟;三次做官,三次丢官;三次参加作战,三次逃跑。如果不加分析地看待这些“历史问题”,那么就会得出管仲既无德又无才的结论。像这样的人,不仅不能担任宰相之职,而且连做芝麻小官的资格也没有。然而鲍叔却不这样,没有就事论事,没有陷于片面性,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首先认识到管仲是一个经邦治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对管仲的“三次逃跑”不认为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家中有老母的原故;办事不成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多分财利则是家中贫困所致。因此,这些“短处”都不能掩盖管仲的贤德与才华。后来,管仲为齐国的强盛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证明了鲍叔的认识和荐举是十分正确的。鲍叔牙与管仲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是鲍叔牙在对待人才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不能不给当今当政者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

齐景公时,晋国联合燕国出兵攻打齐国。晋国袭击齐国东阿、甄城,燕国侵入河上,齐军失利,节节败退,形势十分危急。齐景公召集群臣商讨应付之策。晏婴献策说:“臣保举一人,名叫田穰苴,他虽然是田氏的小老婆所生,出身微贱,但他文能服众,武能震敌,希望大王不要计较他的出身,能够大胆地起用他。”

齐景公马上派人请来穰苴,与他谈论用兵之事,穰苴侃侃而谈,应答如流,提出了很多退敌之法,景公听了非常高兴。认为穰苴虽然出身微贱,却是一个难得的帅才,于是便任命他为将军,让他统领大军保卫齐国,抵挡燕晋之军。

田穰苴受命之后便对齐景公说道:“臣素卑贱,臣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就是说,我平素地位低下,大王把我从下层提拔为大将,位列大夫之上,恐怕士兵们不服,百姓不信任,人微权轻,请大王派一位你最亲信、最尊敬的、地位最显贵的近臣为监军,才能发兵。齐景公答应了穰苴的请求,于是便派庄贾去当监军。

庄贾当时任齐国司马,为齐景公的宠臣。任为监军后,穰苴与他商定第二天中午在军门相会。第二天,穰直立下木杆以观日影,设滴漏以计时刻,等待庄贾。平时,庄贸恃为齐景公的宠臣而非常骄横,认为到自己的军队中去任监军,不必着急;有的亲朋和部下又为他备酒设宴送行。时间到了中午,庄贾还未来到军营,穰苴就放倒测日影的木杆,倒掉计时用的漏壶中的水,进人军中,召集军队,再次讲明纪律。

到了傍晚,庄贾才到。穰苴问道:“为什么这时才到?”庄贾抱歉说:“我的亲戚和一些官员为我送行,所以耽误了时间。”穰苴说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就是说,作为一个将领,接受命令就应当忘掉家庭,统率军队就应忘掉亲人,临阵对敌就应忘掉自身。现在敌人侵人我国的领土,人心浮动不安,士卒暴露在边境上,国君为此忧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老百姓生命难保,国家危在旦夕,你还有什么心思饮酒作乐。说完后便叫军正来问道:“军法规定,不按时到达者怎样处理?”军正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见状非常害怕,立即派人飞马去向齐景公报告,请求解救。报信的人还没有回来,穰苴便巳将庄贾斩首晓示三军,三军将士无不受到震动。

过了一段时间,齐景公派遣使者持着赦免庄贾的命令,骑马跑入军营,穰苴说道:“大将在军中,可以不接受君令。”回头问军正道:“对在军中跑马,军法上应该给予什么处置?”军正回答说:“应当斩首。”使者非常害怕,穰苴说道:“国君的使者不能杀。”于是斩其仆及车左的骏马,毁掉车左的木杠,以晓示三军,派使者回报,然后发兵抵抗燕、晋侵略军。燕、晋两国听说齐国以穰苴为帅,士气高涨,便撤兵而去。齐军追击,于是收回被侵占的土地,胜利归来。

齐景公在危急关头,召集大臣共谋,要选拔一名退敌之将。曼婴根据任务要求,推荐了“文能服众,武能震敌”的田穰苴。但是田穰苴出身微贱,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短处”。然而,景公敢于打破门第之见,大胆起用穰苴,并委以重任。穰苴在接受齐景公的任命后,敢于执法如山。当齐景公骄纵的宠臣庄贾违犯军法时,毫不询情,将其绳之以法,从而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威。结果,不仅打退了燕、晋侵略军,而且还收回了失地,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国策》记载,齐国有个孟尝君,姓田名文,其父田婴,是齐宣王的异母兄弟。孟尝君袭封于薛,称薛公,是“春秋四君”之一。他轻薄钱财,礼贤下士,招致天下贤者,门下食客达3000之多。不论贵贱,待遇都和他自己一样。当时,有一个人叫冯谖,家里非常贫穷,他听说孟尝君喜欢招揽宾客,就托人介绍,投奔孟尝君门下做宾客。孟尝君把他留下,并把他安排在传舍。左右管事的人因为孟尝君不重视冯谖,便把粗劣的食物给他吃。过了不久,冯谖靠在厅堂的柱子上一边弹着佩剑,一边唱了起来,“长剑啊,咱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啊!”管事的人把这件事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把他转到幸舍,按照一般门客的待遇给他饭菜。”这样,使冯谖每天都能吃到了鱼。过了不久,冯谖又唱起来,“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出门没有车子坐啊!”孟尝君听到后又把他转到了代舍,使他出门就有车子坐了。于是,冯谖坐上他的车子,举起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孟尝君把我当成客了!”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没有东西养活家里的人啊!”其他人都非常讨厌冯谖,认为他一点也不知道满足。孟尝君听到后,不但没有讨厌他,而且非常关切他,并问管事的人:“冯先生有亲人吗?”管事的人回答说:“冯先生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给冯谖母亲送去粮食,并保证他家不缺少日常用品。从此,冯谖不再唱了。有一次,孟尝君询问他的宾客说:“哪个人能够为我到薛地去收债?”冯谖便踊跃报名,愿去薛地收债。孟尝君对其他人说:“冯谖果然有才能啊,我真是亏待了他。”于是把他请来相见,并向冯谖道歉说:“我被政事缠绕得疲乏不堪,被忧虑折磨得心烦意乱,而且生性懦弱愚笨,完全淹没在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为耻辱,还有意去替我收债,真是十分感激。”冯谖表示一定办好这件事,于是准备车子、整理行装,装好借债的契约就要出发。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孟尝君:“催促完了债务,回来的时候买点什么东西?”孟尝君说,“买点我们家里没有的东西吧!”冯谖到了薛地后,派出官吏召集那些应当还债的百姓都来核对完毕后,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借款赐给百姓,并烧了他们的借约。百姓齐声欢呼万岁。

冯谖很快回到了齐国,大清早就去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非常奇怪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快。便立即穿好衣服出来接见冯谖,并询问说:“薛地的债款都收齐了吗?”冯谖回答说:“收齐了。”“你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啦?”冯谖说:“你宫中堆满了金玉宝物,狗、马装满了狗马栏,美丽的女子每个房间都有,但就是缺少仁义,为此,我为你买了仁义,宣扬了你的美名。”

孟尝君问:“仁义怎么个买法?”冯谖回答说:“如今你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却不能抚育爱护那里的百姓,反而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索取利息,这是不得民心的。因此,我私自假传你的命令,把借款赐给那里的百姓了,并烧掉了他们的借款契约,百姓齐声欢呼万岁,这就是给你买的仁义啊!”孟尝君听后很不高兴。

过了一年,齐狺)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拿先王的臣子作为自己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离薛城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携幼,在大路两旁迎接孟尝君,整整有一天时间。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田文买的仁义,竞在今天看到了。”通过这件事,孟尝君看到了冯谖的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才能,从此便非常器重和信任他。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对孟尝君说道:“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便能够避免死亡。如今你只有一个洞穴,因此,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替你再凿两个洞穴!”孟尝君给了他50辆车,500斤金子,向西方去游说梁国。冯谖对梁惠王说道:“齐王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到诸侯中,先迎接他的,就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军队强大。”于是,梁惠王空出最髙的官位,把原来的丞相调做上将军,派遣使者带着黄金千斤,赶着车马百辆去薛城聘请孟尝君。冯谖抢先回薛嘱告孟尝君说:“黄金千斤是一份厚重的聘礼啊,马车百辆是一位显贵的使臣啊。齐王大概听到这个消息了。”

梁国的使臣往返了三趟,孟尝君坚决推辞不肯到梁国去。

同类推荐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书末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热门推荐
  • 登上云之巅

    登上云之巅

    三界,元素,纷争。一场大浩劫将至。云之巅,一条通往天界的神圣通道。云飞,黑河,血统,身世,家族。一切谜底,都会在小说中一一揭开。若喜欢本书,请推荐,请点击,请收藏。
  • 塞纳河终曲

    塞纳河终曲

    到遇见陈洛宇,储希才相信世上真的有“一见钟情”。卢森堡的小木屋里,陈洛宇唱着跑调的《今夜无人入睡》。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储希大声哭喊:“我不是你的垃圾场。”他说想要给她一份干净纯粹的爱,可沉重的现实却终究让她一再受到伤害。时光。沉静。长河......
  • 强势王妃:王爷不放手

    强势王妃:王爷不放手

    什么?穿越了?不仅穿越了,还穿越到一个七岁小屁孩的身体里,样貌变了,身体变了,唯独吃货的本性没变。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前一世放弃的爱情,这一世我不会放过,前一世没能保护好的亲情,这一世,我会保护好。可是我的这个身体里有怎样的秘密?我要寻找出答案。凤凰浴火重生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蜕变,活出更大的精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天长遇上地久

    当天长遇上地久

    有时候,等待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已成了一种习惯。在漫长的时光中,我们早已忘记了最初最初的过往和故事,却记得,要爱你。在父母苦心安排下,池加优顶替妹妹的身份,成为五年前一场诡异车祸的幸存者活了下来,但是她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妹妹所有的光环变得绚丽夺目,反而黯淡了、沉寂了。池加优知道,这个人生不属于她,她永远都无法投入,可是也有例外,比如……关少航。如果没有那场车祸,现在依偎在关少航身旁的一定是自己的妹妹池加好。她那么爱他,但是现在,池家优却不得不接替了本该属于妹妹的幸福。
  • 与君星月相皎洁

    与君星月相皎洁

    她从未想过,在为母报仇的过程中,会经历诸多坎坷,甚至与他纠葛不清,最后难以割舍。
  • 请叫我王老师

    请叫我王老师

    “李先生您好,我叫王健,是个私家侦探,这是我的名片!”看着手中的名片介绍,李响的脸都绿了!只见名片的正中心,是王健的大名,侧面印着电话号码,而底下,用烫金大字写到“您有事,我帮忙,我住隔壁,我姓王!”“这就是你特么给我找的侦探?”李响对着站在王健身边的妻子怒吼。“对啊!没错,怎么了?”妻子轻声说道。“你确定他是侦探?”李响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
  • 妃常嚣张:腹黑王爷请走开!

    妃常嚣张:腹黑王爷请走开!

    她穿越成沐府废材五小姐,过着米虫般的生活。某日,她爆发了,要挣脱这米虫般的生活。随后如同开了金手指般,什么圣兽,神器,通通都到碗里来。她看着挡住自己去路的男人。“大叔,你想干嘛?”大叔挑挑眉邪魅一笑“想,当然想”。
  • 无心径

    无心径

    手无寸铁、力不能缚鸡的少女邓汎,因暂时落脚客栈的飞来横祸误闯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无心径,此地以“无人生还”而著称.....(这个分类不是我本意,本文不是宅斗!!!架空,有些玄幻的但是不太算)
  • 洋甘菊

    洋甘菊

    我不是你心中的白月光更不是她的替身林方恩一直是众人羡慕的对象,她也一直沉浸于此。但现实很快将她击垮她决定重新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