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46200000012

第12章 中学时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80后的小学和初中”

我们在小学时代觉得天天要上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记得当时看过的一些作文选里面都说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之类的话,很觉得不以为然——我一点也没感觉到快乐啊?天天都要上学哪里无忧无虑了?可现在再品味当时——那的确是我们最无忧无虑的时候。

度过了小学,考上了中学,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要学《英语》了,要学《代数》《几何》了。课程的难度比小学深了好多,对于我们的脑筋和小学时期积累的知识是一种挑战,很多小学学习很好的同学,到了初中,成绩却落下一大截;很多小学学习并不怎么样的同学,却总是在初中考出好成绩。当然,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智力方面有问题,它还会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长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兴趣也广泛了,眼里的世界不再只有学习,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成绩。

回忆整个初中,我们都是在学习压力和贪玩之间寻求着平衡。从初二开始,班主任就会时不时地提醒我们什么样的成绩能够升入什么样的高中,“往年我们这个学校平均每个班能有几个人考进重点高中”之类的话,还会时不时地找某位成绩下滑厉害的、或者给某人传过纸条的早恋嫌疑人谈话。家长们也会经常引导或者督促我们好好学习,会跟我们讲要向谁谁学习、要以那所高中为目标、要顺利考上别指望走后门上高价学校之类的话。这些话无不在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何尝不想好好学习,但是“玩”也是很重要的事啊!我们的兴趣很广泛,我们会在放学之后回家之前抽出十几分钟去打乒乓球;我们会在放学之后偷偷地进游戏厅去打电子游戏,即使没有钱也会在那里看别人打;我们会在星期天找各种借口去同学家玩,美其名曰“一起学习”或是“让他给我辅导”,其实是已经跟他约好一起去哪哪踢足球……这样的记忆很多,每个人的也都不同,但我们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初中的我们,既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在试图挣脱那些约束我们兴趣的东西。我们就像一只开始长羽毛的小鸟,第一次看到蓝色的天空,看到了其他的鸟儿在飞翔,也跃跃欲试,但父母和老师却一直以一颗理智的心对待着我们。

“80后的中学年代”

80后的中学年代,是一个与如今大不同的年代。

那是一个买磁带、听随身听、听磁带机的年代。磁带几元一盘,正面是歌手美照,背面写歌曲目录。A、B面各五首歌,但爱听的永远只有一两首。为了听这一两首不怕麻烦地一遍遍倒带,塞着耳机轻声哼唱,虽然走调却有莫大的满足。

那是一个上课需要靠传纸条来进行沟通的年代。练习本中间撕下一页纸,写好一个问题,折成小巧的形状,或者揉成一团直接朝目标丢过去,或者厚着脸皮悄悄地对中间同学说:“帮我传给××。”有时候一节课之内来回数次,还天真地以为老师根本看不到,其实老师在讲台上早已一览无余,只是懒得管而已。

那是一个刚刚认识“网络”这个概念的年代。知道的网站只有那几个,班级同学只有在校友录上能联系。到寒暑假,打开校友录的聊天室看看有谁在,几个人热热闹闹地打趣一通,屏幕前面笑个不停。

那是一个单机游戏的年代。RPG游戏可以不厌其烦地去玩,知道《仙剑奇侠传》哪个地方有支线情节、哪里有隐藏道具,还曾经被剧情感动得泪流满面,经典的台词和动听的配乐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然后反复地想他爱的到底是她还是她。那些感人的爱的故事,为什么总不能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那是一个可以一天天、一集集地把一百多集的动漫看下来的年代。每天的一集永远是解释了上一个悬念又留下下一个悬念,无法事先得知,只能遐想,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究竟会如何演绎接下来的故事。

那是一个写信、写贺卡的年代。小商品批发市场有各种各样漂亮的信纸,上面画着樱桃小丸子或者米老鼠,泰坦尼克号的男女主角,或者淡雅的花。在上历史、地理课的时候埋头写下自己的所做、所思,贴上邮票还写上“邮递员辛苦了”。收到信的时候又高兴又满足,因为心里感觉到远方有朋友在记挂着我,我并不孤独。每逢新年还要去买一大摞贺卡,一张张的写上某某某新年快乐。送出一张贺卡,就是送出一份友谊的橄榄枝。

那是一个日记本或者抽屉上锁的年代。尽管那锁太小太单薄,我们仍愿意相信它能够对我们的秘密守口如瓶。有它的保护,生活的百般滋味都被钢笔认认真真地书写在了本子上。厚厚的本子竟能从头写到尾,匆匆的年华却不能因此而更慢一些。

那是一个写作文还要用“助人为乐”或者“铁杵磨成针”这样老套的内容应付老师的年代,但在每周的周记中却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几个人组成作文小组,互相在作文的最后工工整整地写下一些自己幼稚的意见,若有幸遇到好老师,总会说你们的想法真的都很好。

那是一个每到中午下课都要拿起饭盒冲向食堂的年代。临下课前几分钟,饭盒勺子便已齐备,只待铃响便拔足飞奔。去晚了只有望着带弯的大长队而兴叹。在长队中拿着饭盒聊着天,不知不觉就挪到了买菜窗口。鸡蛋西红柿、白菜豆腐……菜色是简单的,但发育期的我们坐在条凳上吃得很香。

那是一个把春、秋游视为节日的年代。天天坐教室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调剂,脱掉宽大的校服,带上零食随身听,在颠簸的中巴上不停说笑,在美丽的景色里尽情蹦跳。当然,还有难得的班级合影,那些青涩的面孔,有的巧笑嫣然,有的扮鬼脸,有的见镜头就紧张还没来得及调整好表情……

总之,那是一个由于物质不太丰富,信息不太通畅而造就的相对缓慢及封闭的年代。未必是最好的年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个体空间不够宽阔而集体空间占很大比重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友谊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一个人无法快乐地生存,而几个好友在互相陪伴中度过青春,互相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彼此的爱好、性格、价值观。哪怕以后很多年不联系,这种影响的痕迹也无法抹去。

比如,当二十几岁的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会忘记十几岁时总和自己一起放学回家,讨论作业的同学,还有一起踢足球、打篮球或者一起玩电脑游戏的那个心地善良的好朋友,对吧?

当我们走进工作岗位,我们不要忘了我们青涩纯真的中学时代,那个已经被如今发达的经济和信息科技取代的中学时代,不要忘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永远的,好朋友!

“高中是什么?”

80后对高中的回忆,想必大多数都是学习。

从初中升入理想的高中以后,并没有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因为我们很快就发现,和高中相比,初中的压力简直微不足道。如果用锅来比喻的话,初中像是炒菜锅,虽然下面很热,但是还有人不停地翻着你,你不会太热,更重要的是,头顶上还有一块可以供你自由呼吸的天空;而高中则是高压锅,一进去,很快就能感觉到压力,而且时间越久、压力越大。

80后这一代人最与众不同的经历就是,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会通过各种渠道告诉我们,不学习就无法生存,说狭隘一点就是,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这是个大环境,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服从了这种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但这种服从并不是我们自愿的,大众观念给我们规定好了一条路,不想走也得走,要走就得好好走,得昂首挺胸地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走得要快、走得要正,还不能八字脚。我们不否认这路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我们这一代是这样走上这条路的,也是这样走过来的,那么性格有些叛逆,不喜欢死板和守旧,不喜欢传统和条条框框不是合情合理的吗?

在这条“被求学”的路上,高中扮演的是一个最出彩的角色,是这部戏的焦点。我们每天熬夜,辛辛苦苦才考上了高中,没想到这里的压力更大,而且从高一就开始了。每次考试结束,老师都会公布成绩排名,成绩落后的你自然不好意思面对父母,而成绩进步的人也高兴不了很久,因为这次进步意味着下次就要以这次为标尺。这样每位同学都怕这个排行榜,但又总是盯着它,真的是又爱又恨。

为了备战高考,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的练习题,老师跟我们说“提倡素质教育”,也跟我们说“高考看的是分数,‘题海战术’很实用”。到了高三,“黄冈中学”“海淀×中”出的练习题一天要做好几套,还有很多课余作业。一天下来,语文、数学、英语……各科都要发试卷,加起来足足有一沓,完全不考虑我们有没有课余时间。据说,山东省的一些高三学生一天要上十三节课,一天的学校生活从早上5:30的早操开始,到晚上10:00的晚自习结束,哪里有什么课余时间。

80后的高中就像一个牢笼,为了让我们能考上大学,会杜绝一切有可能影响我们学习的事情。有的高中学校让学生全部住学校宿舍,每周只有周日下午放假才能出入校门,其他时间一概不准出入,被发现会受到严重警告,甚至会受到开除学籍的处罚。不仅如此,还要在全校大会上点名批评,搞得好像处理犯罪分子一样。平时,在学校里面要么就呆在教室学习,要么就在宿舍睡觉。教室、宿舍两点一线,除了同学、老师再没其他人可以接触,除了吃饭、睡觉、上课以外再没有别的活动,什么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统统没有。想象一下这样的学校生活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学生么?有人说我们的行为能力低,那不是很正常的吗?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不过话说回来,80后回忆高中,还是会很有感触的,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第一次和老师吵架,第一次逃课去看球赛,第一次因为涉嫌早恋被老师叫过去谈话等等事迹,如今回想起来是不是很有感觉呢?因为有约束,所以适当地冲破约束会有不小的满足感,在压力下获得的一点儿成就也会感觉很值得骄傲。

“我们的高考记忆”

1999年,教育部一纸文件,大学扩招全面展开。到2009年的10年间全国高考学生数量增加2倍。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阴影里,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实际上,早在2004年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社会焦点。而这10年间发生的点滴,只有那些伴着高考走过的老师和学子,才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2002年,高考模式由“3+2”变革为“3+X”,X是指文科小综合和理科小综合。当时这个政策一出来,老师慌了,学生也慌了,大家都不知道要怎么复习。特别是生物老师和地理老师,都是第一次参加高考,心里根本没底。

在我们的记忆中,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曾变更了3次。最初,考生在参加高考前1个月就需要填报志愿,唯一的参考是5月底的省统测成绩。随后,考生可以在高考结束后估算一个分数,再填报志愿,准确估算分数变得非常重要。后来考生才能在得知分数后再填报志愿。

2004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有独立命题能力的省市区被允许自主命题。随后,全国出现了10多套高考试卷,高考试题结构开始走向多元化,全国统考土崩瓦解。

在高考的历史上,1996年~1999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年,一系列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均发生在这个时间段。从免费到收费,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大规模的扩招初现。进入到20世纪,无论是在录取数量上,还是学校的收费水平上,都已全面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接轨”。

首先是入学费用的增长。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即不再按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含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两条录取分数线(双轨),而是按总的招生计划划定一条分数线(单轨)进行录取,在同一省(市、自治区)实行同一录取标准),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而这一时间段,1999年广东省又试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根据考生的报考学校要求再从其余六门科目中另选“X”科(因96.53%的考生将“X”选为一科,该方案几乎变成了“3+1”模式共4门)。此后,3+X在中国全面铺开。

随后衍发的扩招,成为中国高教史上另一个备受好评,但也饱经争议的制度。

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扩大让更多的人有了走进大学校园的机会。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而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7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被动被考生选择的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高校生源的构成更加多元和具体。考生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2003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赴港念大学,在2006年形成了一个小高峰。

自主,还体现在了考试的内容上。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6年的高考考场上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作文,更是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

而社会越发展,考试也越来越不成为一项“严酷”之事。还是在2003年,为了消除炎热天气给考生带来的发挥失常的隐患,高考第一次从炎炎的7月,提前了整整一个月,从此改为6月7日。

“扩招:数百万考生圆大学梦”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左右。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这样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53万,招生增幅达到42%。那段时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录取百分比徘徊在个位数,到了80年代末变成百分之十几,而1999年扩招之后,录取比例达到百分之几十。1999年的高校扩招给无数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使得数百万人尝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滋味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这一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高考大事记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进行“3+X”方案试点,采取语文、数学、英语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已有76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广东省有两所: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85%。

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

2003年,实施了20多年7月高考的制度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会有所延长,如广东延长为6月的7、8、9日。

2007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广东开始采用“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

要奔向各自的世界/

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

和那段青春岁月/

一路我们曾携手并肩/

用汗和泪写下永远/

——小虎队《放心去飞》

同类推荐
  • 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

    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

    为了追求成功,寻求幸福,你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积累各种经验技巧。不过,如果你忽视心灵的作用,那么这种追寻的过程可能失去正面的能量,反而变成了负累。其实通向幸福的道路,最终只是在心灵的深处。我们应该领悟的是“如何转化我们的念头?”“如何把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混乱的念头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澄澈的念头?”《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教你如何通过转念,化烦恼为喜悦,化困厄为幸福,从而获得平静安宁的人生。
  • 成功时看得起别人,失败时看得起自己

    成功时看得起别人,失败时看得起自己

    本书是一本讲述人生智慧的哲理书,从成功与失败两方面阐述如何调整心态,恰当的为人处世,使读者深受启发。
  • 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本书讲述:要想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生活时间被大量的工作、应酬及出差所瓜分的情形。人们要自由支配时间,否则就不能保证睡眠、进食和运动,而这些正是摄取营养的根本。只有善于保养自己的人,心才会变得更加宽容。把握好平衡才是经营健康之道。希望大家通过本书找到健康与活力的经营之道,也祝愿大家早日走出“亚健康”的困扰,踏上健康之路!
  •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本书收录的都是和成长息息相关的励志小故事,每一则小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每一段名人的人生片段细节浓缩了生命的真谛。这些名人的小故事正是一缕温情的阳光,将照耀人性的每一个角落,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将打开成功的通道,是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将和青少年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 准确表达你的想法(名师解惑丛书)

    准确表达你的想法(名师解惑丛书)

    口语是口语表达学研究的起点。《辞源》认为口语就是言语,实际上“说话”是指口语的使用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给口语的定义是:“口语就是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语气和辅助手段而讲出来的话。
热门推荐
  • 二少爷

    二少爷

    张天风原本是一名英文翻译,在抗战年代通过协助我党敌后工作,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同时,为我党争取到更多战略物资。
  • 雀识如此

    雀识如此

    嗯…………我其实是一只黑雀你问我名字吗?………还没有你可以叫我白确这是我在人间的化名
  • 阳判鬼师

    阳判鬼师

    “我要你死!”它的声音很森冷,使我心底发寒。它的眼忽然泛起诡异的绿光,在四周黑暗的衬托下,愈发的阴森,吓得我差点软倒在地。它伸长了手臂,直直的向我飘了过来。
  • 六域史书之浮尘篇

    六域史书之浮尘篇

    一个被忘却的故事,一场惨剧的开始。而我,会以怎样的方式去见证这个故事?一段破碎不堪的记忆,一场漫长的人生。而我,又会用怎样方式去描绘这场人生?或许这一切早已成为定数,又或许我会改写这即将成为历史的一笔……
  • 御龙策

    御龙策

    我曾攀登过巍峨的昆仑之巅,也曾去到过极寒的北冥之地。感受过雪崩前的壮丽,体会过生与死之间的缝隙,我做过所有疯狂的事情,都不能称之为疯狂,因为我所遇见的人里,有很多都可以称得上是丧心病狂,而他们做的这一切,是我至今都不曾体验过的。我是一条活了上万年的黑龙,当我活到这个岁数的时候,其实很多事情都已是看的云淡风轻,衰老死去不过是生命的一个循环罢了,我唯一放不下的执念,恐怕就是直到我死,都不能够再见他一面。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在“前青知时代”或“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
  • 无限嚣张:我的男人我做主

    无限嚣张:我的男人我做主

    绯雪群:236344102一场樱花雨见证两个娃娃的小小誓言,一场人为车祸,造成青梅竹马的两人分开,从此从玩伴变为陌生人。面对杀父仇人的女儿,厉寒枫为了报复,成功收养了她,势必要折磨家破人亡的她。但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他又该何去何从?因失忆而忘记从小一心要嫁的南宫夜,没想到竟会和她上同一所学院,偶遇的两人也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面对一位神秘学长的挑衅,她不怒反愧,总觉得自己对不起此人,谁料此人身份尊贵,跟她又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当真相浮出水面,钟离紫月在旧爱、内疚、仇恨的面前,又该如何选择?推荐绯雪都市文:【BOSS开道:傲娇萌妻太难缠】
  • 多情枪客

    多情枪客

    胡小三轻轻吹了吹枪管上冒着的热气,一脸不屑,“小子,还想在你龙大爷面前逞能,能的你?”不一样的龙啸云,不一样的小李飞刀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