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6200000039

第39章 无数风流(2)

其间,陈逸云亲赴西北及黔滇前线,跟随宋美龄慰劳战士,无所不届。时年三十馀岁,尚未于归,友人荐介,均为之婉谢,有询之何时成家?陈逸云笑答日:“现国破家亡,须待抗战胜利后。”友人又问她:“选择条件为何”?陈逸云幽默地说:只有一个条件,即可选为吾夫。大家都奇怪地听她的揭迷,条件日何?陈逸云哲意表示,不学王宝钏抛绣球选婿,当嫁与第一个攻人南京(当时是日寇控制之汪伪政府)之士兵。此事传人军营,传为一时之佳事。一九四九年,陈逸云居港岛,拜师赵少昂习花卉。直至台湾,向金勤伯学山水,后与宋美龄、陈香梅拜于黄君壁门下。当时书画名家多有赠宝,如康有为的十三言龙门对联、于右任的中堂行书、黄君璧的《喜鹊》、齐白石的《福禄图》、谭延闽的四屏颜体书法,溥心畲等手迹,所藏名家之作上百上千。可谓记录历史风云,刻划时代;大师艺术精品的片羽吉光。这一大批名家手迹实属珍贵文物,对研究上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书画艺术发展史大有裨益。

庵老现已届耄堂之年,目前定居香港,是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由于交游广阔,从小就获得了不少名家书画作为藏品,至今已藏书画50多年。守候着三姑所遗家珍,怅然无策。收藏界闻讯无不为之踊跃,皆跃跃欲试。但庵老心中尚未有打算,一直未决。他打算将自己所收藏的书画拍卖,拍卖所得将在其故乡东莞茶山镇兴建一家私人博物馆。当时,陈少湘在香港公干,慕名拜访了庵老。剪烛西窗,共话夜雨,与庵老谈及收藏雅事,由三姑才慧侃侃谈及各大书画名家。真是“共君一席活,胜读十年书”。其实庵老本身就是一个大藏家,两人于是唯德自成邻。

其实庵老此时已经对所有找过他的拍卖行都进行了考察,终觉得陈少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起到帮助他将这批珍贵藏品回归故里,了却三姑的遗愿。然而,到了陈少湘真的派古今公司人员赴港,与庵老洽谈具体细节时,忽又推诿要考虑考虑。庵老是难以割舍这批珍藏已久的书画。到真的要将这批藏品从他的手中取走,那简直是一种骨肉难分之情,庵老甚至为之病倒了。公司的派员只好尊重庵老,先行回广州。但陈少湘与庵老一直保持着联系,也不时询及三姑遗珍。庵老似乎又一次心动,于是陈少湘又即派员赴港与庵老接洽。岂料庵老又有反复,所派人员又一次折回广州。其间陈少湘动以真情劝说,三姑的遗愿不是要将这批藏品回归故里吗?如何让她老人家在天之灵得以慰籍呢?最好还是将这批宝物送回来,回归祖国:庵老终被真诚感动,于是陈少湘又再派员“三顾云庵”。3月中旬,庵老终于肯将这批藏品委托古今公司进行拍卖。

不过,这批藏品极之珍贵。其中不少还是属于文物法中严格限制出口的文物,这意味着这些物品一经携入境,再携出境就不可能了,除非经海关和文物管理部门登记批准。陈少湘考虑到藏品万一不能成交,便将此中利害善意地告之庵老。岂料庵老爽然表明,能让文物回归故里,是我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三姑的遗愿。如果拍不出,就让它永远地留在故乡的大地。现该批展品五十馀幅及陈逸云所著《塞外劳军日记》、《大战回忆录》手稿等珍贵史料由庵老遵三姑遗嘱,携回祖国保存。陈少湘此举可谓为中国近代史,民国文史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岭南画派与林风眠

早在一百多年前,作为岭南大都的广州,穿着烂褛的大襟衫,两只空荡荡的大裤筒,支楞着两条颤抖抖的瘦腿,把辫子也憋直了,力不从心地撑起南中国经济、文化的半爿天。在粤讴咿哑的广州城里,眼窝深深,嘴唇厚厚的“咸菜道人”一类的本土画家,摇头晃脑地拾着唐诗平仄叶韵的牙慧,蘸了墨抹了一块石头,再点两三只麻雀,撇几叶疏竹。于是自呜得意“颇有任伯年、吴石仙笔韵。”

居于广州河南隔山“十香园”的居廉居巢兄弟正一丝不苟,认真地临摹着这些北方名家的画,笔笔强调出处。倪瓒、恽南田、沈周、文征明、仇十洲、唐寅,都是当时广东画人的摹拟对象。不过,居氏兄弟似乎感到不满足,因为这些名人的笔法,来来去去无非抹粉、挞粉、点粉、钩粉,多是勾线敷色,未及真象。

这时,有个与天地会打仗,老吃败仗的广西按察张敬修,被贬还乡,在东莞筑可园闲赋。邀了画家居廉、居巢兄弟作清客,吟诗作画。可园里的花鸟虫鱼便成为了居氏兄弟的写生对象……其间,居廉悟出“撞水”“撞粉”之法,写出花鸟形象凸现,顿呈立体,颇具质感。居氏的画被人带进京,进贡给了慈禧太后,很受赏识,由此轰动画坛。

广州城内府学东街(现文德路),短短一条街古玩字画商店竟达十余家。一群碧眼高鼻的洋人闯了进来,戴着瓜皮小帽,拖着辫子的旗人二世祖们,点头哈腰地迎上去,向洋人推销从家里偷出的古玩字画,换钱抽鸦片。当时最卖钱的画,除了居氏的画,就要数仇十洲的仕女图。洋人看着这勾线涂色传统的中国画法的女子形象,那种弱不禁风的病态美,便认定这就是中国人了,如此不堪一击,他们以为找着了鸦片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从东莞回到十香园的居氏兄弟,设“啸月琴馆”画室课徒。在永铭斋玻璃店画花灯罩的高剑父昆仲成了居氏首批弟子,陈树人也是他的同窗,他们成了岭南画派的一代宗师。

正当谭嗣同慷慨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喋血北京菜市口,戊戌六君子的康有为、梁启超死里逃生去了日本,这也许是广东人的机敏与灵活。广东翠亨村的孙中山共同盟会同人暂避于日本,作推翻满清的大计。这时候,不少热血青年纷纷出国求学,想从西方寻求中国的出路。爱好绘画的青年自然也觉得西方的绘画也是强国的因素,于是以谋“艺术救国”。广东就有林风眠、李铁夫、冯钢百等人赴欧美。在居廉殁后,参加同盟会的高剑父、陈树人自然而然地共赴日本,除了追随孙中山革命,也要在绘画上另辟“革命途径”。

日本亦以“儒”立国,即使是绘画亦与中国画同源。雪舟的画很明显是摹拟马远、夏圭的典型的宋院画风,他在日本被尊为画圣。清代康雍乾三朝兴盛,画家沈南苹东渡日本,传日本以没骨花鸟画。后又有恽南田学生张秋谷渡日,传常州花鸟派;而圆山派更是流行日本,颇具中国浙派之风。

高剑父在日本发现这色彩鲜艳而丰富,却又酷似中国画的东洋画,很感认同的兴奋。思想久被禁锢的中国人临摹日本画,似乎要比临摹西洋画得心应手,高剑父如饥似渴地临摹了许多东洋画。在“啸月琴馆”学画时,他一直苦于未得深悟“撞水”“撞粉”之法。若能以此法画东洋画,想来效果必佳,他苦思冥想,乃至夜雨滂沱,屋顶渗漏,全然不觉雨水滴滴沾湿他的旧蚊帐。第二天醒来,他发现帐顶上片片水渍,中间白而四周染有赭墨色淤积的一线水痕,极象是师父的“撞水”法的水墨画。高氏的顿悟大概是中国人崇尚自然的表现,画家谓之“取法自然”的最高之法,也即“无法”。这只能是中国的笔墨才能发挥的神奇效果,而西洋画家扁平的“刷子”无论怎么摆弄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中国画以人为本,其至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默契,“天人合一”虔诚地以自然为最高法则,使自然具有人格化、人情化,达到人与自然精神性的和谐,故中国画的“师造化”,能产生独特的“抽象美”和“具象美”的美学魅力。这种人化了的自然充满了整体意识,其包容之大远远超过西方的绘画。中国的《山海经》认为,天地是人的始祖盘古氏的身体化的,中国人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最宏伟的山岳为五帝。画家也会因此本能地产生敬畏之情,视山河为神圣,他们把人画得很少,很小,而画面却人味沛然。高剑父也一样膜拜山河神一般的气势,把山河作为感情的载体,似有神来之笔抒发于画上。这正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生活和艺术的“道”的最高境界。渐入佳境的高剑父又一次全然不觉细雨洒下,雨水沾湿了未成之画,色彩晕化,画面平添了一派缥缈虚无的滕胧美。他触动灵感,顿悟老师“撞水”师造化的妙处,这不正是自己久索而未得的境界吗?即命名此画为“江山烟雨图”。

西洋画家对“圣经”故事津津乐道,并乐此不疲地作为绘画的创作题材。人在画面是主体,画得很大,山河、草树、风云一切自然景物都不过是人物活动陪衬的材料。西方画家认为自然是上帝为人创造的生活背景,故谓之风景画。当他们发现自然之美,用“刷子”舐了颜料,极力摹拟大自然真实的光色、质量感和立体透视感,但充其量不过是物质性的。距中国山水画的出现,已经是一千年后的事了。而这种表现的方式,却恰恰被讲究“气韵生动”的传统中国文人画所不齿。早在北宋的院体画维妙维肖地摹拟真实,就被苏东坡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尼采认为“中国的艺术是太阳神的艺术,西方的艺术是酒神的艺术。”直到毕加索稍后看到齐白石的画,西方人这才猛然醒悟到中国“写意”画精神性的真谛。

1900年。梅县西阳的一家姓林的贫苦农民生了一个男孩子。这孩子幼年时,最难忘的是祖父那粗糙的双手能在石碑上画图案,花边。故乡的山林、农舍、村姑,给这孩子以美的享受,他似乎在微风中初眠,进入梦乡,故名风眠。后来成了闻名国际的大画家。他6岁人私塾,课余随父习画。看了父亲的原画,他过目不忘,能绘出可以乱真的新画。1915年考入梅县城的省立梅州中学。他有一幅画被老师认为青于蓝,应给120分而闻名全校。中学毕业后,赴法留学。1920年春,进入第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木炭人体素描。后人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到哥罗盂教授书室学习素描、人体油画。他日夜刻苦学习,半年后,他听从老师的忠告,经常到罗浮博物馆、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观摩学习。

1911年,高剑父兴冲冲地把他顿悟的画作在广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种在熟宣上绘的,笔墨色彩皆丰的新国画,赵浩公、黄般若等广东画坛八杰也看了,他们可是代表当时广东国画的潮流。不过,很使高剑父失望,意想不到被他们辨认是抄袭日本画,遭到猛烈的批评。嗣后,广东画坛爆发了旷世笔战,雏型的岭南画派被视为“日支混血儿”,传统画人甚至痛心疾首认为广东国画从此误人邪道。中国人的崇尚的中庸之道,宽容态度,一下子荡然无存。洋人所看到仇十洲画中柔弱“女子”的样子,一个个瞪了乌鸡眼,相撕相啄作“窝里斗”……不同的艺术见解,学术讨沦非弄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扰扰攘攘直到1921年12月,在广州文德路广东图书馆举办首次的“广东省美术展览会”,竟至不能共事审稿。国画稿要分作两部分,一部分由高氏兄弟审、一部分由赵浩公等审。

赵浩公毫不宽容地认为高氏的画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不能算是中国画,称之为“折衷画”。高剑父当然知道旧国画的好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力透纸背,笔法雄健,豪迈、苍润、野逸、古拙……他试图说服八杰,晓之以理说时代不断发展,艺术也一样,风格面貌要不断推陈出新。今日新了,不久又旧了,不断的革之,创之,不断地革新,才永远地进步。赵浩公也说要革国画之命,革笔墨之命,但革命不等于剽窃。他坚认高氏剽窃的日本画,只不过是落伍的直觉描绘。

身子赢弱的高奇峰按捺不住,气喘咻咻地要为岭南画派正名。他说画应该有生命,能变化,要有时代的精神。他两兄弟不是要反传统,而且都曾很专心摹仿唐宋名家的画,照现在的说法,那早就‘剽窃’‘抄袭’了。他还提到,汉明帝时输入西域画风,汉画画风大振。这说明艺术得外来思想之调剂,才能发展进步。

林风眠在后来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六岁开始学画,就有热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后来在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适中乱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在颤动。当然,我一生所追求的不单单是童年的梦想,不单单是青年时代理想的实现。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活到我祖父的年岁了,虽不敢说是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故放下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高剑父说“折衷”中西画法,由来已久,清代有意大利郎世宁在宫廷传画,使雍乾两朝画坛,注重写生,侧重明暗,中西合璧的画风大行其道。他甚至端出老同盟会员的牌子,呼吁“广东乃革命的策源地,亦可算作艺术革命的策源地,就从广州发难起来!”

20年代,年仅25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1928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出任校长。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倡导“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使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捉携,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林风眠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他的画多用正方构图,图为题款。他爱恋着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以仕女和风景画居多。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

同类推荐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热门推荐
  • 为她倾城

    为她倾城

    慕容霏雨,慕容三小姐,江上闻风丧胆的黑白双煞,怡红楼的幕后人,身份重重。她的笑,意味深长,让人疯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这是霏雨生存的要领。手持碧幽,快、狠、准。优柔寡断、温柔腹黑的太子;威武霸气,唯我独尊的世子;谁才是霏雨手中碧幽认定的下辈子。
  • 蚀骨药香

    蚀骨药香

    这些年,总有人质疑中医的真实性。楼主在中药店呆了好几年了,接下来就说说见过的诡异、神奇甚至恐怖的事。你们真以为,药材就是些虫壳、草根么?你们真的以为,中医就是把脉,问诊啥的就行了么?你们真的以为,中药都是给活人用的?
  • 异界之我的前世乱三界

    异界之我的前世乱三界

    一个小小的天界守卫,在天兵天将眼里不值一提,被骗下凡间,经历了一场车祸,魂回仙界,看透了世态炎凉,神仙也勾心斗角,只有不断地强大才能受人尊敬,开始了一个莫大的计划……
  •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天玑

    执天玑

    苍穹之上,天外之天,蔓延着无际的黑暗中,一直毛茸茸的小兽急射而过,两颗萌动眼睛里滑出两滴血泪,怀里两只小爪紧紧抱着一颗种子。若干年以后,山崖之巅立这一座新坟,坟前站着两个小乞丐,一男一女,男孩手里拿着一封信,是的,那是一张婚约。面对身旁的女孩,十六岁的男孩心里百感交集,决定去玄都退掉婚约,不料百般变故……当他踏出那一步时,天地震怒,苍穹恐惧……
  • 这个问题有点冷:课堂上学不到的冷门知识大集合

    这个问题有点冷:课堂上学不到的冷门知识大集合

    左眼皮跳跳,真的是好事要来到吗?眼镜蛇咬到自己的舌头会被毒死吗?人的屁能用火点着吗?古代人也有*吗?……这些看似冷门且天马行空的问题背后都蕴含着有趣的科学知识。本书作为一本冷门知识的合集,收录了生活、健康、动物、吃喝、人体、娱乐、文化、科学、世界、历史等十个方面有趣的冷门知识,解答了青少年最好奇的各种科学问题。本书集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不仅能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还能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带领青少年在轻松阅读中走进科学的殿堂。
  • 都市易天系统

    都市易天系统

    【人啊,一旦戴了面具,就会放飞自我,觉得天下都是自己的。】末世·尸祸天灾,善恶无界,唯心是理。游戏·戏如人生,畅玩天涯,不败传说。武侠·一人一剑,万人往来,血不沾衣。魂界·生死之间,无法无天,仙魔共存。宇宙·乾坤浩渺,天机未明,大道亘古。
  • 海贼之时代猎人

    海贼之时代猎人

    没看过海贼王却穿越到海贼世界。平凡了整整十八年,渴望变强的安迪参加了一场恶魔果实拍卖会。截胡黑胡子的暗暗果实!一代传说就此崛起!PS:桃之助会死!PS:艾斯不会死!
  • 大明宫阙

    大明宫阙

    大明正统年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带领着匆匆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出击瓦剌也先,但却不料被也先三万铁骑冲破大营,二十万明军溃逃,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其弟朱祁钰被扶皇位,朱祁镇虽被放回但被其弟幽居于南宫奉为太上皇,锁灌铅,墙洞递食。八年后,代宗朱祁钰病重,其子也夭折,兵部尚书于谦领大臣欲上疏奉朱祁镇之子沂王为太子,不料竟在前一晚,武将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兵变,撞开南宫拥护朱祁镇重登帝位。至此朱祁钰暴毙,于谦等忠臣被杀,史称夺门之变。上天有好生之德,史料无记,朱祁钰宠妃竟带遗腹子出逃,诞下一子,于朱家,于大明国这终算是福还是祸······
  • 天师传奇

    天师传奇

    天师,大荒内修炼者的统称,无论修炼何种功法,只要有所成,皆为天师,这是一个天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