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5100000017

第17章 自度与度人(1)

自度与度人

佛教是幸福的宗教,是快乐的宗教,是喜悦的宗教。有时候佛教所以讲烦恼,讲痛苦,就是要你知解之后离开烦恼,离开痛苦,才能快乐,才能喜悦。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简单地说,小乘是自度,大乘是度人的。

我们要信仰什么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除了要求种种的生活方式,还需有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并没有宗教上一定的限制,重要的是你不能迷信,不能邪信,更不能误信。放眼今日社会,信仰错误的人比比皆是,究竟我们要信仰什么呢?

信仰应有如下的条件:

一、信仰实在实有的。我们信仰的对象,一定要在历史上有根有据,比方说释迦牟尼佛、耶稣基督、穆罕默德、孔子、老子,这些信仰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而非来无影去无踪、凭空想象出来的。

二、信仰道德高尚的。我们信仰的对象,其道德是否圆满,人格是否高尚,身心是否清净,都是我们所应该深思并了解的。

三、信仰能力强大的。他具有能力,能救苦救难吗?如果他连自己都无法挽救,又怎能救我们呢?所以,我们不能信仰一些不明的神仙,那种鬼神不能帮助我们获得解脱,因此不值得信仰。

四、信仰戒行清净的。如果我们信仰的神要人杀生来祭祀它,这便是不能清净戒行,又如何能大慈大悲呢?

五、信仰正法圆满的。信仰的正法如果不能圆满,处处有缺陷,如何能彻底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呢?

六、信仰智慧超然的。有超然的智慧,才能透视生命,才能解决世间、出世间的苦难及烦恼,才是值得我们信仰的。

佛教的特性

时常有人问我佛教的特性是什么,我认为佛教有六大特性:

一、与众生相应的人间性。佛教是为众生而设,为人类需要而设的宗教,所以它有人间性。人类需要有道德的规范,佛教就讲道德情操;人类需要人格的升华,佛教就重视人格升华;人类重视了生脱死、灭除烦恼,佛教就有许多生死解脱的方便法门。

二、与众生和合的生活性。众生在世间谁也离不开生活。人间生活最要紧的就是生活要和谐,生活要和合,因为世间不是一个人的,是大家共同相依生活的,所以佛教与众生有和合的生活性。

三、与众生有利的慈悲性。我们活在世上,佛教对我们最大的利益,就是指导我们如何慈悲,如何实践慈悲,佛教最具有这个慈悲性。

四、与众生快乐的喜悦性。佛教是幸福的宗教,是快乐的宗教,是喜悦的宗教。有时候佛教所以讲烦恼,讲痛苦,就是要你知解之后离开烦恼,离开痛苦,才能快乐,才能喜悦。

五、与众生肯定的平等性。我们的社会,大家都讲自由,都讲民主,自由民主是建立在平等上面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就发表一个宣言:“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教给予众生肯定的平等性。

六、与众生认同的普济性。佛教具有普济社会大众的性格,大家相携相扶,相让相助,才能共同解脱,共同自在。

信仰佛教的意义

“信仰佛教有什么意义?”时常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现在我明白地告诉各位,信仰佛教的意义是:

一、为生命留下历史。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短短数十年寒暑,生也好,死也好,大多是庸碌平凡的,无人知道,生来死去都没留下一点纪念;假如信仰佛教以后,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可以为个体的生命留下一段历史,留下一些纪念。

二、为社会留下慈悲。一个信仰宗教的人,他对社会有责任感,像基督徒讲博爱,佛教徒说慈悲,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信仰佛教的人,要为国家解除困难,给社会大众安乐,救济社会大众的苦恼,拔除社会大众的灾难。

三、为自己留下信仰。信仰佛教的人,常常参加一些佛学讲座,参加一些法会,常常到寺院服务,就在道场里留下了你的信仰。因为一个佛教徒,他的人格、他的道德,都可以从信仰里看出来,在道场留下自己的信仰,就是留下自己的人格、自己的道德。

四、为人间留下贡献。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容易有视人如己的心胸。如果他有了佛教的信仰,他就会为人间从事很多的慈善事业,对人间做很多的服务,也为人间留下很多的贡献,使人景仰怀念。

大乘佛教的意义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有人问:“什么是大乘佛教?什么又是小乘佛教?”简单地说,小乘是自度,大乘是度人的。“乘”是车乘,小乘是小的车子,可以乘载一个人,所以叫小乘;大乘是大车子,可以乘载很多人,所以叫大乘。我们应该学习大乘佛教的精神,利益方便很多人,让人人都可以搭乘。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什么呢?有六点:

一、以布施来度人。度人首重布施,布施给人利益,给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方便。

二、以持戒来节欲。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节制欲望要靠持戒。持戒就是约束不当的、不好的,凡不可为的皆不能做。

三、以忍辱来修持。最大的修养就是忍辱。佛陀经常教诫我们,布施、持戒功德都不及忍辱,“忍一口气,风平浪静”,忍的功德很大,可以消灾免难。

四、以精进来降魔。社会上有声色、名利的魔,内心里有贪嗔、烦恼、七情六欲的魔,如果要降魔,必须要有精进的精神、勇气、毅力。学佛修行和作战一样,要用精进勇猛和烦恼的魔王作战。

五、以禅定来安住。我们安住在金钱里,金钱一旦倒闭就烦恼;安住在爱情里,当爱情起变化就烦恼;安住在朋友间,朋友离开了也要烦恼。最好安住在禅定里,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六、以般若来化恶。以般若智慧化除世间的种种恶事、恶因缘,才能自度度人。

什么是佛道

所谓“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有四点:

一、自由业力是佛道。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教不讲由一个神明来控制自我,不主张另有天神赏赐我们善恶,赏赐我们好与不好。佛教主要是讲人的行为,主张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就是“自由业力”。每一个人做了好事的因,自然会生出好的业果。所以业力是非常自由的,它没有什么特殊,没有什么权威,所谓“自作自受”,就是佛道。

二、缘起中道是佛道。佛教讲究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关系,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所以不只说生不只说灭,不仅仅说有说无,它完全是一个中道。体解缘起中道的本性,就是佛道。

三、民主平等是佛道。现在我们讲求民主,佛教的教理最民主,人和佛没有大小的分别:佛是一个觉悟的人,人是还没有觉悟的佛。人和佛在本性上是平等的,所谓生佛平等、男女平等、智愚平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种民主平等的思想就是佛道。

四、无我超越是佛道。每一个人都执著自我,因为执著自我,就有你,就有他,就有世界,就有人我对待,就有是非得失。假如无我,超脱了我相、人相、众生相,超越了一切而无相,那么世界大同,人我一如,就是真正的佛道了。

如何学道修行

我们在世间做人,总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总希望事业顺利、课业进步、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幸福美满……最好做什么都能有所成就。学道修行也是一样,总希望对佛法真理有所体悟,以祈能了生脱死,活得自在。我们要如何学道修行,才能开悟证果呢?我有四点意见贡献给大家:

一、从淡处着眼。学道修行的人不要太执迷于感情而被感情束缚,不要什么事都希望别人以浓情厚意待我,有时候感情太浓烈了反而不能长久。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青菜萝卜虽然味淡,若是天天吃,青菜萝卜也会吃出滋味来的。

二、从无处下手。无,不是没有,无中可以生有,所谓“真空生妙有”,要先“空”才能“有”。比方说,一块空地,什么都没有,才可以建高楼;心里没有成见,才能接受真理。茶杯要空,才能装茶水,才有甘醇的茶水可以喝;假如茶杯里面已经有了酒、油,味道就变质了。因此,“无”,并非不好,从“无”里面可以体会更多。我们做事也要有从“无”开始的观念,不要希望人家都为我做好、准备好,真正有用的人能够从空无的地方成就一切。

三、从疑处用心。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它重视“疑”。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要在学道上用心发掘问题,此即禅宗所谓的“参话头”。能把一句话紧紧守住,行住坐卧都不离,在疑惑处下手,如此学道才会有消息。

四、从拙处力行。抱着笨拙的心去学道,古人曾说:“勤能补拙。”我们做任何事,只要能精勤力行,终有寸进。

道在哪里

常常听人说他要修道、学道,但道在何处?道不一定在佛祖那里,道也不一定在出家人那里;道应该是在每一个人的眼前、每一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自己要有道。但要有什么道呢?

一、学习接受,是自我充实之道。现在的青年学生,有些人读书有进步,有些人读书没有进步,原因何在?在于他没有学习接受,台上老师讲课,他在台下神游;父母说的经验谈,儿女并没有受教;长官讲的连篇道理,他也没有接受。所以,一个人要自我充实,要自我进步,要自我有道,在学习的时候,就必须要接受,认真听讲外还要听得透彻。佛经中有言:“以闻思修人三摩地。”意思是听了以后要思,思了以后还要修,所以这个接受就有道,这样的学习就会有成就。

二、想当然尔,是自在安忍之道。现在有的人,有好意见时总是唱反调。但一个有为者,老师骂他、打他,他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这是教育;父母责怪他,长官批评他的种种不是,他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这就是自在安忍之道。

三、凡事忍耐,是自由快乐之道。一切事情都要忍耐,忍耐就是力量。现今,有的人就是不能忍耐,即使是一点点不顺意也叫苦连天,因此他就不能自由快乐,不能担当。

四、赞美别人,是自己善缘之道。常说好话,赞美别人,人家喜欢,自己也欢喜。所以赞美别人,自己就有道,就是结缘之道。

何谓佛性

何谓佛性?佛性就是成佛的性能。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性能,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当初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开悟,悟道以后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得。”

什么是如来的佛性呢?就是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性能。任何东西都有性能,性能好价值就高;人也有性能,比方说我能苦能乐、能忙能闲、能早能晚、能饱能饿,这表示性能很好。因此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性能,甚至于将来都可以成圣成贤、成佛做祖。何谓佛性呢?

一、处凡愚而不减。虽为凡夫,处在愚痴的人生里,佛性并没有减少,而且是人人本具、个个不减的。

二、在圣贤而不增。对佛、菩萨而言,佛性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是已觉悟的人,而人是没有觉悟的佛。觉悟有先后,但佛性是平等的。

三、住烦恼而不乱。人在烦恼里,尽管有是非人我,佛性却丝毫不乱。就好像黄金,你把它做成金戒指、金耳环、金手镯,甚至于金筷子、金碗、金手表,虽然千差万别,可是黄金的本性是不变、不乱的。

四、居禅定而不寂。在禅定里,佛性是朗朗光照,如明镜能照见万物,不失功能。

障道的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碍了,交朋友遇到障碍了,留学遇到障碍了,创办事业遇到障碍了,甚至于要建一栋房子、要买一个家具都遇到障碍了,乃至修行、信仰也遇到障碍了。障道的因缘在哪里呢?有四点:

一、口说不行。真正障碍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外来障碍的力量有限,自我障碍的力量很强大。口说不行,常常说,说了又不做,说久了以后人家不相信你,这时候就是障道了。

二、心想谄曲。你心里所想的,都是打别人的主意,都是自私,都是自己多得到一点利益。这种谄曲不正的心,别人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糊涂的,他会知道,他不但看到你的人,看到你的面孔,也看到你的心,你的心谄曲,他当然不要和你来往。

三、身行恶事。你如果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记录,交朋友没有信用,自私、见利忘义,甚至做过很多非法的事情,别人就不愿跟你合作,不跟你来往,所以身行恶事也是障道的因素。

四、人我计较。你和人相处,和人合作,和人创业,不要锱铢必较。你计较很多,人家当然不愿跟你建立太密切的关系。很多好因缘往往是自己把它破坏了,我们如果不改正自己的因缘,就永远有障碍。

皈依的认识

近年来信仰佛教的风气很盛,多少人来到佛门皈依了三宝。皈依三宝是归投依靠三宝的意思。皈依的真正意义有什么呢?

一、皈依不是吃素斋,不是受戒约束,不是剃度出家。皈依是表示我信仰佛教,假如没有经过皈依这个仪礼,只是拜拜、烧香,不算佛教徒,只能算是一个佛教的尊敬者。做一个佛教徒必须经过皈依的程序。皈依不是吃素,与吃素没有关系。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皈依没有什么戒条约束;假如有,也是说我信仰佛教,我不改变信心,与五戒、菩萨戒是不相同的。因此,皈依不是吃素、不是受戒,当然更不是出家。

二、皈依不是皈依神,不是皈依师父,不是酬谢报偿。皈依之后,仍然可以拜神,例如妈祖、城隍、关公、仙公等,那是一种恭敬。我们对不同宗教的人不是也握手敬礼吗?所以神是可以拜的,但并非皈依。皈依三宝时,主持皈依的法师只是给我们作个证明的师父,证明我们是三宝弟子,是佛教徒,因此皈依不是拜师父。皈依不是为了要酬谢、感恩神明,而是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所以不能随便。

三、皈依不是一时的,不是只一次的,不是一皈依的。不能说只皈依佛,就不皈依法,不皈依僧;皈依是皈依三宝,是佛、法、僧一体皈依。皈依更是终生的信仰,一生以佛陀的教法为依归,做一个健全的佛弟子。

受戒的好处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到寺院受戒,受五戒、菩萨戒。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去受佛教的戒律呢?这是现代提倡法治社会的必然现象,因为在法治的社会中,大家都要守法,一个佛教的信徒就要受戒。受戒有什么好处呢?我有六点看法:

一、戒如良师。戒,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它指示我们方向。

二、戒如轨道,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例如,佛法可以规范我们的进退,可以引导我们的行事。

三、戒如城池,可以防护外人的侵犯。一个守戒的人,平常不乱杀生,不乱偷盗,也不乱淫,不乱说,不乱吃,不做一切非法的事情,所谓“平常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所以戒如城池。

四、戒如水囊,可以解除人生旅途上的干涸。戒告诉我们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让我们不生起贪欲心、嗔恨心,不会为非作歹,如同得到甘露灌顶,时时清凉自在。

五、戒如明灯,可以照亮前程的黑暗。我们受戒,戒条明明白白告诫我们:不可以侵犯人,不可以骂人,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做坏事,等于人生前程中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看清楚前途何去何从,不至于走岔了路,不至于摸黑倾跌。

六、戒如璎珞,可以庄严我们的法身。每个人都希望穿着高雅,都希望有美丽的装扮,戒就是璎珞,就好像穿在我们身上的美丽衣服,可以庄严我们的相貌。一个受戒的人,就有道德人格来庄严自己。

无常的价值

同类推荐
  •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本书以诡道为纲领,通过论述战争生存、商场生存、官场生存、日常交往及女性生存等方面的典型事例,集中分析了诡道作为生存的一种大智慧,在古今各色人物身上所显现出的光亮之处。希望这种分析能在如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为您增加一种洞察事理的韬略,为您开启一盏自己主宰的明亮之灯。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本书主要收录了人际——和谐人际,营造快乐、宽容——快乐源于大胸怀、感恩——感恩的心最易换来快乐、爱情——两情相悦,拥有快乐、家庭——和谐家庭,幸福快乐、平安——人生最大的幸福、得失——权衡好就快乐、工作——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金钱——金钱之外,还有更可贵的东西等内容。
  • 比我优雅的女人都恋爱了

    比我优雅的女人都恋爱了

    《比我优雅的女人都恋爱了》作者以她幽默的笔触,为现代女性提供了细致而绝妙的建议,告诉她们如何才能永保别致、优雅和迷人的仪态。她的教诲值得今天的每一位女士聆听和借鉴。书中内容涉及到日常的就餐、交往、谈话等诸多方面,对女性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细节问题都进行了贴心的讲解。还对女性易陷入的感情困境提出了忠告,对于任何希望永远出色得体的女性来说,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书将会告诉你一些比单调的说教更富有价值的东西;成为优雅女人,不仅仅是为了讨好他人,更是为了取悦自己。生活将会变得情趣十足、无比享受;目标也会更容易实现;成就感与满足感将会随之而来。
  • 道德经的光亮

    道德经的光亮

    《道德经的光亮》:“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大道普爱世人,因而在苍茫天地之间,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光亮。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其工作既不会停止也不会无效,因而世间的一切难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大道传递给我们的光亮是爱之光,是信心之光,是希望之光,是智慧之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十天救赎

    三十天救赎

    万能的“立维机面”,显示屏里的神秘人“K”,以及丧失记忆的01号,会在这全然陌生的求生的“游戏环境”里碰擦出怎么的离奇火花?
  • 大家快打日本鬼子

    大家快打日本鬼子

    小鬼子来了,我们快把它打了,不要怕,一起上
  • 魔王妃本纪

    魔王妃本纪

    人类进入末世,苏璃是人类世界硕果仅存的几位S级战士,接受师傅的命令回到三千年前,剿灭人类的第一个丧尸基因变异者-魔王。可是,苏璃回到三千年前却没有找到魔王,却发生了一些刻骨铭心的故事!
  • 灵州吟韵

    灵州吟韵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关长城,灵性山川,资源富地,汇成了千载灵州的边塞风情,也成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吟诗赋词的灵感源泉。一部上承春秋诗风,下袭华夏词韵的灵武古今诗词选集——《灵州吟韵》,浸润着吟者的灵光,编者的慧识,启开了神韵灵州、诗意灵武的文化之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族之白色玫瑰

    血族之白色玫瑰

    停更啦准确来说是不更了作者都想不出来了所以算是弃文了
  • 都市之仙武全球

    都市之仙武全球

    灵界与地球融合之后,人类在灵气的滋润下开始觉醒各种超能力。赵阳作为仙武一中的尖子生,一年前觉醒灵根失败,从此沦为差等生。疯狂追求他的女生们消失了,恨他入骨的仇敌蠢蠢欲动,甚至校领导也对他下达了最后通牒……不过赵阳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仙渔之路

    仙渔之路

    修行世界,无垠之海。穿越为七旬老者的路长卿为了活命,不得不踏上了求仙之途。在黑月吊坠的帮助下,他在这无垠之海内开开荒岛,养养仙渔,顺道娶个天仙道侣,开枝散叶,壮大家族……
  • 星际快穿之男神有点苏

    星际快穿之男神有点苏

    夏诺笑眼盈盈,看起来极为无害。眼底尽是化不开的迷雾。谁能告诉她,那个高冷俊美的任务系统,何时换成了一个整天教唆撺掇她攻略妖孽美男的逗比???[小诺呀,这男人不错,收了吧!]夏诺:我是宝葫芦么?说收就收?[哎呀,这是那天我在街上看到的那美男,贼帅了,小诺上呀,扑倒他!去谈甜甜的恋爱!]夏诺:你一个系统不好好看着任务进度,天天在街上瞎转悠干啥?[这男人一看就缺管教,小诺呀,娶了他回家好好调教!]夏诺:……我只想好好做任务然后摆脱那个混蛋,不想攻略妖孽,更不想谈恋爱!某个妖孽混蛋邪魅一笑,勾勾手指,“不,诺诺,你想。”[1v1身心双净。男主同一人。微甜微宠不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