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5100000019

第19章 自度与度人(3)

五、以念佛观对治烦恼。我们的烦恼很多,烦恼主要来自于妄想杂念。假如我们能一心念佛,让一句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佛号在心中持续不断,就会达到一种无念的境界,就能去除烦恼,这就是以正念来对治妄念。

禅门宗风

过去的名山大丛林一家各有一家的宗风,禅门的禅师也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风格。什么是禅门的宗风呢?

一、赵州茶,香醇醇。过去有一位赵州禅师,你去参访他,他一见到你,就叫你“吃茶去”、“洗碗去”,或者是“扫地去”。比方你问:“禅师!如何是道?”他说:“你去吃茶。”吃茶就是道。你问如何开悟,他也叫你“吃茶去”。什么是道?什么是悟?一律“吃茶去”,意思是要你不要离开生活,在生活里悟道。人离开了生活,哪里有道?何处有禅?他用吃茶表示生活里有禅,平常心里就有道,在穿衣吃饭的平常生活里才好修行。

二、云门饼,甜蜜蜜。你到云门禅师那里去,他都供养你一块饼,不管你老少贤愚,他都是一块饼。这一块饼甜蜜蜜,也是告诉你所谓道也好,禅也好,你不要只看表面,你要透彻到里面去,像他给你的饼,里面有甜蜜蜜的心意。道,也在我们的内心,那内心的证悟就是甜蜜蜜的滋味!

三、德山棒,火辣辣。你去参访德山禅师的时候,他一见到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棒打上来,很多人被打得奠名其妙:我犯了什么错?一棒子打得人火辣辣的。对!他就是用这一棒来告诉你,你要当下承担,你不可以用常情去追求道,你要在心里面懂得一个回转。

四、临济喝,情真真。你一见到临济禅师,他就大吼一声。这一吼,给你一个警醒,让你找到另外的世界,让你知道禅门的宗风,要用扩大的心态去认识,要用超越的性格来包容,来接受。

禅门的宗风各有风姿与深意,引导禅僧们悟道。

禅门的生活

禅,不是佛教的专利品;禅,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有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禅,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认识、应该拥有的修养。禅门的生活是:

一、从忍辱中去除无明。禅是一种力量,是所谓“定力”。你有定力才能忍辱,才能从忍辱里去除一些怨恨、嗔恚、无明、烦恼,才能获得安定生活。

二、从作务中培养福报。禅,不是兀兀呆坐;禅,是活泼泼的作务。比方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历代的禅师也都是从作务中去培养人缘,培养福报,培养功德。

三、从修福中增长智慧。一个禅者,对社会不但尽心公益、慈善,他从慈善公益的事业里面还知道回向(无论做什么善事,或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具备有万种功德,我们念佛后,将无量无边大大小小的功德收摄起来,朝向一定的目标送出去,即为回向),还知道无相,还知道扩大胸襟,这叫做智慧。禅,就是福慧双修。

四、从感恩中获得快乐。我们常常要欢喜,要快乐,欢喜快乐不一定从贪欲中获得。有时候从喜舍里面获得欢喜,从感恩里面获得快乐。禅者有种感恩的心理,对天地的感恩,对三宝的感恩,对师友、父母的感恩,对社会、国家的感恩,他从感恩里面觉得满足,觉得快乐。

五、从参禅中解脱自在。从平常参禅的修养里,他就能升华,就能扩大,就能净化,就能解脱,就能获得自由自在。

禅者的生活

世俗人常常对禅者修道的生活有向往之心。禅者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生活?

一、衣单二斤半。一个禅者,所有穿的衣服、用的被单只有二斤半。也就是一个禅者物质上的东西越少越好,不像世俗人对物质的用品积聚得越多越好。我们要知道:东西越多,烦恼也就越多;物质生活越简单,烦恼越少。

二、洗脸二把半。一个修道的人,他对于处理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比方洗个脸,只要二把半,每天他用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很有限,不像我们每天洗脸一次又一次,洗澡又要用许多水。一个修道的禅者,他的用水每天不超过七斤四两,都是有节制的。所以对物质的要求越少,他的道念就越增加。

三、吃饭三称念。到了吃饭的时候,禅者要修持一个供养,就是先要合掌,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然后自己才吃。修道者为什么很严格地要遵守这个“三称念”呢?因为“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锤”,就是没有供养佛,而自己先享受了,护法神明有三铁棒,罚你的私心;若个己私下造饮食,贪图口福,在常住上的处罚,是要打九铜锤的。这都是戒绝禅者的私心与我执。

四、过堂五观想。是说吃饭的时候要做五种观想:我有多少功德,能受这许多供养?我积的德行有多少,能受这个供养吗?我的心有离过吗?我应该把它拿来当药食,以疗治身体饥饿?我是不是为成就佛道而食?

悟道后的生活

修道的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开悟。开悟是什么样的境界?其实我们平常人也常常开悟,比方说,“啊!我明白了!”“我懂了!”“噢!原来如此!”这也是一种悟道。不过这个悟道,是从分别心上了解的,而不是真的悟道。悟道是一种真正的、很自然的了解。那么,悟道后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

一、精神重于物质。我们没有悟道之前,在物质上有种种的贪求、种种的计较;等到悟道以后,在物质上不会贪心执著,在精神上会不断地升华,不断地扩展。

二、智慧重于感情。没有悟道之前,可以说生活里面都是以感情为主;我爱的人、我爱的东西、我各种的所爱等。到觉悟以后,就不会以感情蒙蔽自己,而用智慧来观照,用智慧去体会。

三、大众重于个人。没有悟道的时候,都以为我最重要,别人怎么样都没有我重要;利益是我的,好处是我的,别人有没有、别人的死活我都不管。等到悟道了以后,就会觉得生命原来是一体的,大众甚至比自己还重要。

四、布施重于接受。悟道之前,什么东西都贪求,什么东西都要有;至于别人有没有,则不关我的事。悟道以后,不再想自己要拥有,自己要贪取,自己要执著,他反而想到分一点欢喜给你,分一点所得给你,让你也能获得利益,所以悟道以后是布施重于接受。

悟道之前,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是黑暗的、愚痴的、苦恼的;悟道以后呢,都是为别人的、利他的、普遍的、普济的,人生就比较快乐。

宗教家内心的轻重分别

一个宗教家内心的轻重分别是什么?

一、以是非为重,利害为轻。宗教家的心中,只讲究是非,不太重视利害;是的他就肯定是的,非的他就认定是非的。他把对与不对分得很清楚,善恶也分得很清楚,好坏也分得很清楚。不像有的人是非混淆,不知轻重,甚至反而以是非为轻,利害为重,以自己的利害关系为重。宗教家是把利害看得很轻,并不重视是否对一己有利,只重视“是”、“不是”。

二、以实践为重,空谈为轻。一个真正的宗教家是讲究实践的,因为道和修行不是高谈阔论的,不是空谈的,它主要的是你要去实践。所谓“说道一丈,不如行道一尺”,以五戒来说,你要去实践,空口谈论没有用,不过是画饼充饥而已。空谈是不重要的,实践才重要。

三、以道情为重,人情为轻。宗教家也有感情,比方慈悲、博爱,对你种种的关心也是一种情谊,但这种情谊要建立在佛道上,而不是因为要利用你才巴结你,才关心你。佛道上建立的人情当然不是对个人有利,宗教家对人情不会看得很重。

四、以佛法为重,世俗为轻。在佛教里面,要以真理为重,把世间的因缘看得比较轻。因为世俗是易幻易灭,不切实际,唯有永恒的真理、佛法才值得宗教家去追求、重视。

佛教徒如何贡献社会国家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一个佛教徒,除了自己的信仰以外,对国家社会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有十点意见:

一、要帮助生产。过去有人说增产报国,佛教徒也一直在以生产报效国家。如百丈怀海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就是对国家的农工生产做贡献。过去的寺院向以种植农田,垦殖山林,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现代的佛教则进一步致力于推展文化教育等工作,从心理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安和乐利,这也是生产,这是文化智慧的生产。

二、要开发交通。过去的佛教徒很喜欢做一些修桥铺路等利益行者、予以大家方便的善事。今天我们的国家如果想早日成为更富强的国家,就必须重视交通的通达流畅。我们佛教徒过去有很优良的传统,很多的道路桥梁都是佛教徒建造的,我们不要忘记这种美好的传统,要发扬光大。

三、要保护生态。过去的佛教徒对于山林及生态的保护都非常尽心尽力,现在的佛教徒也应该对环保、对生态做出良多的贡献。

四、要利济行旅。施茶、施灯等利济行旅的善事,也是过去的佛教徒乐于发心的善行。现在我们也应该继续这样的布施,借着引路、导游、亲切接待等,多给行旅人方便。

同类推荐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学好口才闯天下

    学好口才闯天下

    本书不同于面世的其他口才书籍,书中不仅着重介绍了如何讲话的技巧与法则,更着重介绍了如何获得勇气和自信的方法。使你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更好地把握说话的尺度与做人的分寸,在和人相处时,能真正做到如鱼得水来去自如。俗话说:“好马出在腿,能人出在嘴。”人与人见面第一印象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交流,印象好坏全凭自己的口才,而口才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本书把一个月,四个星期分成四个章节来做,这样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标地实现你的理想,造就铜牙铁齿,闯出自己的天地。
  • 疯狂口才

    疯狂口才

    喊掉了自卑,树立信心。从疯狂酝酿到疯狂说话,从诊断自我要害到疯狂实战,疯狂让我们始终是最大胆、最有力、最悦耳、最快捷!全书的细致程度上会让读者叹为观止乃至心旷神怡,本书处处为读者着想,是为说话胆怯脸红心跳的人量身定做的一套口才方略。
  •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本书收集了星云大师近十年来,有关佛学义理的研讨,对佛教前途发展,及对金球融和与和平有关的论议。上册收录大师从人间佛教角度。对戒定慧三学、菩萨四弘誓愿、六度之论述,也提出佛教对生命、生死,生活的看法;同时,将大师十几年来,每年于国际佛光会所发表的主题演说,阐述人我相处之道、世界和平、自觉行佛等论议,一并收录其中。
  •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文武太极

    斗罗之文武太极

    男主:唐三,女主:唐七,无血缘关系(1ⅴs1)。文以载道,武以镇魂,乃文乃武,是为太极。
  • 现代逆境心理学

    现代逆境心理学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都在所能免的。每当遇到困难和障碍无法克服时,人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有时甚至痛不欲生,这便是逆境。用心理学术语准确地表达:逆境是指个体从事目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阴碍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满足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性情绪为主要特征的。所谓负性情绪即至少包括了失望、痛苦、紧张、焦虑、悲伤、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而非单一的情绪。
  • 沈先生他超甜的

    沈先生他超甜的

    [惊!云城太子爷被十八线女星戴绿帽!娱乐圈中的泥石流?]微博下骂声一片,宁溪忙着吃饭,睡觉,虐绿茶!急!被神秘男人缠上,还很会粘人怎么破?还说前世就是他女人?“都说沈先生清心寡欲,高岭之花,整天围着我转是几个意思?”宁溪无奈扶额,看着他那张宛若神抵的脸。“夫人,还不打算承认恋情吗?”某男腹黑一笑。阅读指南:【温柔腹黑神秘老公x温婉日常全民影后】前世今生
  • 扶汜

    扶汜

    五千年前,天界第一战神沈莫辞被天界众神联合剿杀,身陨魂灭。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实现梦想一

    实现梦想一

    这是一个热情的夏天,是一群学生书写的坚持不懈胜利的历史,有苦有难,酸甜苦辣放弃坚持,我们最终坚持到底取得胜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单身妈咪:一个宝宝两个爹

    单身妈咪:一个宝宝两个爹

    冥币!这就是她所说的一千万?冷情总裁被个女人给涮了!掘地三尺,找到她,签下她,然后狠狠报复她!“你是我的监护人?!”望着美妞不可置信的神情,他的唇角勾起了一抹得意的微笑……怀着复仇的狼心,用温情掠杀她的防线,再次的重逢,却换来她抱着正太小娃,徘徊在他和另一男人之间认爹地的尴尬……
  • 烟雨三生锁

    烟雨三生锁

    酒香撩绕九天,带着淡淡的梓落花香。她,魂穿异世,带着她的狂傲,带着她的淡漠,正如这酒一般,绵柔中带着噬骨的烈!初入异世,她是一只不为人知的狐尾蛇身的怪物,带着一只锈迹斑驳的锁,一路追杀不断。但本姑娘不怕,真言一开,让你死上九九八十一回都不够!
  • 百樱之恋:凌曦之冰

    百樱之恋:凌曦之冰

    在魔法界,百樱大陆的废材千金公主百樱冰梦,在十六岁生日那晚,一位英俊帅气的冷酷魔法守护使王子成了冰梦的专属守护使,可一个性格霸道冷漠,一个性格温和甜霸气,性格不和让他俩成了冤家…但他俩经过了许多难后,发现已经离不开对方了…一次大灾难中,冰梦竟然是万年难见魔法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