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3800000012

第12章 文韬武略尽风流(1)

“三不朽”杜预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认为只要真正实现其中之一,即可垂名后世。而三者皆备,则更会流芳千载,但此非常人所能企及。

纵观历史长河,杜预可谓达到“三不朽”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而在其中,他尤以“立言”为着。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222年)。祖父杜畿曾任魏尚书仆射,父亲杜恕官至幽州刺史。世代居官的家庭,对杜预深有影响。他博学多才,志向高远,尤精于社稷兴废之道。他常说:“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然而,他的父亲杜恕与宣帝司马懿素不相能,后遭幽禁而死。此事影响到杜预,虽然他英才盖世,却也无由施展,故久不见用。

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死,司马昭辅政。他一直十分欣赏杜预的才能,因而将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许与杜预为妻,并拜其为尚书郎,杜预的仕宦生涯从此开始。先袭封丰乐亭侯,又转为司马昭将军府参军。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镇西将军钟会率兵伐蜀,任命杜预为长史。次年,钟会与当地守将密谋叛魏,但又与之心存嫌隙,机泄被司马炎杀。他的幕僚及辅佐人员也大都被杀,唯有杜预凭着自己的智谋得以逃脱。回到京都后,他奉诏与车骑将军贾充等人制定律令。后来任官河南尹时,又作《律序》、《奏上律令注解》,进一步完善了已经诏颁实行的律令体系。

杜预谋事深远,料事如神,朝野上下对他都很敬佩。当时匈奴统帅刘猛率兵谋反,很快占领了荆州以西及河东、平阳等地。晋国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内的弊端因此得以暴露。晋武帝以此事为鉴,诏令杜预进献治国方略。“预乃奏立籍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这些建议对治国安邦大有益处,因此皆为武帝所纳,颁令施行。

杜预不仅在法律、政治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天文、历法上亦颇有建树。当时使用的历法与天时有差别,杜预便推演出《二元乾度历》,使与日月运行的规律相吻合,因而被推行。杜预居官多为民着想。他看到黄河上的孟津渡口过于险要,而又随时都有覆没之患,就设想在富平津处建座河桥。很多人都认为富平津所在地为殷、周的都城,历代圣贤都不曾在此建桥,这其中定有原因。杜预引《诗经·大雅·大明》说:“‘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大桥建成了,武帝率文武百官在桥边举行庆祝宴会,武帝端起酒杯对杜预说:“非君,此桥不立也。”武帝咸宁四年(278年)秋,国内多处地方连绵大雨,雨后蝗虫并起,致使农桑严重受损。杜预又多次上疏,力陈农要,赈灾救民。从武帝泰始七年(271年)至咸宁四年(278年)的七年中,杜预在朝内任职,“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上下,为之折服。故人们送他“杜武库”的雅号,意为胸有万机,无所不能。

时羊祜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曾向武帝提出过伐吴的具体作战计划,武帝大为赞同。是年羊祜病重,临终前举杜预以自代。羊祜死后,为纪念这位勤政爱民的循吏、文武全济的英才,襄阳百姓在羊祜生前游憩之地岘山为他建庙立碑,每到祭祀之日,人们无不望碑流涕,杜预因此将此碑取名为“堕泪碑”。

羊祜去世后,武帝任杜预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伐吴的时机日益成熟,但朝中的贾充、荀勖等人极力阻挠。杜预于是上《陈伐吴疏》,力陈自己的意见。他首先分析了东吴的形势:“贼之穷计,力不两完,必先护上流,勤保夏口以东,以延视息,无缘多兵西上,空其国都。”然后他又指出,武帝偏听错误意见,必然会“委弃大计,纵敌患生”。接着以诚恳的语言指出:“若或有成,则开太平之基,不成,不过费损日月之间,何惜而不一试之?”不久,杜预再次上表,以利害相较,武帝终于批准了进军计划。

伐吴战役开始后,杜预自襄阳向江陵进军,一日之内,连克数座城池,威慑敌胆。杜预作战善用计谋,当时军中流传歌谣称赞杜预:“以计代战一当万。”

他指挥军队直接深入到东吴腹地,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过州郡望风归命。对于投降者,他善而待之,因而深得吴地民心。对于受自己节制的将士,他鼓励他们随机应变,大胆行事,以建立旷世奇功。龙骧将军王溶就是在杜预的鼓励下,没有拘泥于原来的作战部署,乘胜直取建业而建立不世之功的。

平吴之战又一次充分展示了杜预过人的军事才能。以其功高,平吴后晋武帝进封他为当阳县侯。杜预为官,深谋远虑,居安思危。三国虽然一统于晋,但杜预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所以经常练兵,并亲自讲武。他很重视教育,每到一地任职,首先要兴建学校,使民众怀德受化。他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提倡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这一系列做法,使公私同利,受到朝野上下一致称颂。尤其是平民百姓,对他爱戴有加,推崇备至。故人们亲切地尊他为“杜父”。

杜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完美的人格。他虽然说“德不可企及”,但他在“立功”的同时,已经“立德”,“杜父”之称即为明证。“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开始“立言”。他对《左传》有特殊的爱好,于是进行深入研究。他常说:“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此话被武帝听说后,就问他有何癖。杜预说:“臣有《左传》癖。”杜预所言并非虚辞,他为研究《左传》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着成《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盟会图》等书,备成一家之学。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在汉代,为《左传》作注者就已很多,如前汉张苞、贾谊、刘歆,后汉郑众、贾逵、马融等。他们的注文至晋世已是残存不齐,而且“大体转相祖述,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默然不说,而更肤引《公羊》《谷梁》,适足自乱”(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鉴于此,杜预“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同上)。

杜预撰写《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不受家法约束,广采众说,自立体例,另出新意。原来“经”、“传”分别并行,杜预将其按年代相配合,视“经”

为史,互相印证,纠正了《春秋》中的不少错误。《春秋》为孔子“正名分”之作,杜预将其释为周公遗制,而孔子加以发挥,用以匡正时弊,这样就将周公置于孔子之上,周孔之说断定。杜预作注,并没有一味袒护君权,也常为属臣辩解。如“祝聃射王中肩”,杜预注云:“郑志在苟免,王讨之非也。”(《左传·桓公五年》)又如“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杜预注云:“称君唯书君名,而称国以弑,言众所共绝也。”(《左传·宣公四年》)杜预的注涉及春秋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又融以自己的见解,可谓精密完备,体大思精。唐贞观中,国子博士孔颖达等受诏撰《五经正义》,其中《左传》独取杜注为之疏,而成《春秋左传正义》。杜注与孔疏相辅相成,珠联璧合,是解读《左传》所不可或缺的。

武帝太康五年(284年),杜预被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岁。子孙按其生前《遗令》,将其薄葬。杜预去世,武帝痛悼不已,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钟嵘《诗品》将其与王济等并列下品,然而他的诗现在都佚失了。

杜预一生,追求不朽。立德立功,后世景仰。其于立言,泽被千秋。

“《左传》之有杜元凯,六经之孔孟也。”(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言信矣。

人之行,莫大于孝

李密,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人,生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二年(224年)。祖父李光,东汉曾为朱提(郡治在今云南昭通)太守,父早亡。四岁时,母亲何氏为舅父所逼,被迫改嫁。李密虽幼,恋母情深,以致成疾。祖母刘氏,念其孤弱,遂躬亲抚养,祖孙相依为命,感情日深。祖母抚养李密,尽心竭力;李密孝事祖母,知寒知暖。年幼的李密渐渐以孝闻名乡里。祖母有疾,李密侍立于侧,常常在哭泣中睡去,从未解衣安然入睡过。祖母饮膳汤药,李密必先尝冷热,然后侍进。李密敏而好学,一俟闲暇则诵读诗书,勤学不辍,废寝忘食。

后主刘禅延熙八年(245年)前后,二十岁左右的李密拜于谯周门下,从师治经。谯周为益州名士,精通六经,尤善书礼,开馆授徒,门庭若市,门人将其比为子游、子夏。时任劝学从事,总理一州之学。谯周耽古,治《尚书》,修古史,对李密影响很大。他“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辩捷,辞义响起”(《华阳国志后贤志》)。后主刘禅延熙末年(257年),李密初入仕途,仕蜀为尚书郎。两年后,转任蜀汉大将军姜维主簿。后主景耀四年(261年),李密迁太子洗马,曾数次奉使骋吴,皆不辱使命。在吴期间,吴景帝孙休曾问他:“蜀马有多少?”李密回答:“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吴主与东吴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李密说:“愿为人兄。”吴主问:“何以为兄?”李密说:“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与东吴群臣对他大加赞赏。

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征西大将军邓艾率军伐蜀,刘禅采纳光禄大夫谯周的意见,向邓艾军投降,蜀亡。邓艾早就耳闻李密才名,由是辟其为主簿。

书招数番,欲与相见,李密皆以祖母年高为由辞之,此后居家专心侍奉祖母。

魏晋易祚之后,官吏的选拔有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方式。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化严重,而察举制仍不失为一般士人入仕的途径。被察举的孝廉或秀才首先要有高尚的德行,然后才能试经或对策授予官职。而评价德行的最佳标准就是是否尽孝。李密早就以孝闻名,又有才辩,可谓德才兼备,时人颇多嘉许。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266年)起,他连续三次被举或征召:太守逵(姓不详)举其为孝廉,刺史童策举其为秀才,朝廷直接诏拜郎中,但三次皆以祖母年事已高,无人奉养,不应。

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李密又被诏征为太子洗马。他仍因祖母需奉养,遂不应命,并上表晋武帝陈述自己的苦衷,这就是名重千载的《陈情表》。

他在表中详细陈述了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生活处境,说明了暂时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陈情表》从结构上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祖母刘氏的现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幼年失怙,母又改嫁,是祖母刘氏“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将自己养大成人。“若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的养育之恩可谓大矣。然而现在祖母已近垂暮,且“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需人照料。而自己“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除自己,再无人照料祖母。此部分将祖孙二人深厚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悲切感人,读之欲涕。极写身世之孤苦,祖母之恩重,为下文蓄势张本,虽无一语道及辞诏,但其意已显,正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也。

第二部分,作者笔锋陡转,言适逢明世,浸受清明教化之熏陶。举孝廉、荐秀才、除郎中、拜洗马,荣蒙国恩,虽殒首无以回报,自己也想“奉诏奔驰”,为国效力。可是眼下祖母刘氏病情日笃,如之奈何?自己进入了两难境地。此部分陈情巧妙:先感浩荡皇恩,以免武帝形成不识时务、有忤王命的印象。后叙其苦衷,曲折委婉地道出自己不能应诏的原因。

第三部分,李密一开始就将晋武帝一贯标榜的“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提出来,并再次申明自己非不愿为官,也非自命不凡,而是祖母刘氏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自己应尽孝侍养,“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广扬名》)之理武帝自然知晓。这样,李密将自己一人之尽孝与武帝以孝而治天下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无形中给武帝出了一道难题。如此一来,武帝恐怕再也难以拒绝他的辞诏要求了。

第四部分,李密将陈情再推进一步,表明自己孝奉祖母安度余年之后,当以结草相报,尽孝尽忠可得两全。

此表胜在一个“情”字。祖孙情深,贯注字里行间,反复陈说,语气恳切。

《古文观止》评曰:“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在结构上,逻辑严密,层层推进,祖孙之情,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正因如此,胡应麟将其与《酒德颂》、《桃花源记》等并称为“第一文章”,殊不为过。晋武帝览后,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准其所求,并且赏赐奴婢二人,令所属郡县予以资给,以示嘉奖。

祖母刘氏终后,李密尽哀守丧。武帝泰始末年(274年),守孝期满。武帝复征其为太子洗马,赴洛阳上任。某日,与中书令张华对谈,张华问之:“安乐公(刘禅)何如?”李密说:“可次齐桓。”张华问其故,李密解释说:“齐桓得管仲而成霸业,用竖刁而致亡国。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由此可知,他们的成败是相同的。”张华又问:“孔明言教为何烦碎?”李密说: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约。《大诰》与凡人言,宜烦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故言教烦碎。”张华大加赞赏。

武帝咸宁四年(278年),李密由太子洗马迁温县(故治在今河南温县)令。在任期间,敷德陈教,政化清明。是时河内(郡治在今河南沁阳)诸县盗贼猖獗,独不敢接近温县。而县内的贵族豪绅,皆惮其公直,亦不敢胡作非为。有一从事,李密甚憎之,尝在与他人信中写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将此事告知司隶。司隶以李密在县清慎,未予弹劾。

“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西塞山怀古》)此为唐诗人刘禹锡对西晋大将军王溶的赞颂。王溶在平吴中功勋卓着,但却受王浑等人辖制,朝廷奖赏亦十分微薄。时人多为之不平。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李密与博士秦秀、太子洗马孟康等并上表武帝,为王溶讼屈。武帝果纳其建议,重封王溶为镇江大将军,加散骑常侍。

李密才能兼具,故常希望转至内宫为官。时荀勖、张华皆位高权重,不知缘何,李密为二人所排挤,故朝廷并未加以擢引。武帝太康八年(287年)左迁其为汉中(郡治在今陕西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屈,李密自己更是心怀怨愤。武帝特赐饯东堂,又诏令李密即席赋诗。诗末章为:“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大怒,于是都官从事上表,罢免李密官职。李密仕宦生涯从此结束,不久卒于家中,时年六十四岁。

李密一生,为官不显,政无大成,但《陈情表》孤篇横绝,已足以使其卓立古今文苑,名列大家之林。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这是刘勰对太康文学的中肯评价。文学发展到西晋以后,便开始了明显的转变,注重形式的华美而缺乏现实的内容。标志着这种文风转变的诗人,当属傅玄和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生于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曾以牧羊为生。自小学业优博,才多识广,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乡人刘放奇其才,以女妻之。

同类推荐
  •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本书分亲人篇和朋友篇两部分,收录了作者《喝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相思》、《荒野地》、《哭三毛》等作品。
  •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靠别人的施舍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
  •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世界文学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审视,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与人生;它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它是人生中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修养,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为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许辉散文典藏·河西走廊的散步

    许辉散文典藏·河西走廊的散步

    本书为许辉散文典藏丛书之二,收录了作家2000至2010年间200余篇散文。作家以其“作家的眼光”“文化学者的视野”“地理学者的脚步”,凝聚成篇篇美文。其中有作者在农村参与小麦生产的亲历亲验,有作者夏天在麦田里“蹲守”的有趣描述,有作者在欧洲寻找小麦的足迹,有作者对麦作区人群的传神描写和塑造,有作者大江南北行走的感受和思考,有作者对淮河徒步、骑车、乘车、开车进行实地考察的见闻记录。
  • 年轮诗章

    年轮诗章

    著名诗人叶延滨诗集《年轮诗章》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叶延滨曾说他的诗是放在三个点组成的平面上的:在时代里找到坐标点,在感情世界里找到和人民的相通点,在艺术长河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叶延滨的诗人文底蕴深厚,内在视野很开阔,他的诗犹如他的人,始终聪慧和机敏,明快、朴素,但又含蓄。他的精神向度始终是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
热门推荐
  • 侠过江湖

    侠过江湖

    小小女子,大大江湖,问是妖是侠?某女:嘿嘿,屈屈是侠。一句话简介:妖女奋斗成侠顺道牵了个神医夫婿。***全文免费,放心跳坑***看官若喜,请小小收藏一下哦。^_^新文《嫡将》正在上传,望多多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仙幻境

    魔仙幻境

    魔仙的幻境,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 月上重火续章

    月上重火续章

    月上重火电视剧续写篇章,同人作品,原著党不喜勿喷,谢谢!!
  • 我在兽世养恐龙

    我在兽世养恐龙

    高中女生任小蔡穿到了太古世界。穿了也就穿了吧,为什么这个世界和她想的原始世界不一样?兽人,恐龙,怪兽,机械兽……更过分的是这里还有魔法仙法能够修炼。啊喂喂,她一个柔弱的小女生,居然还要去抓恐龙!还好穿越过来智能手机也变异了,不光能够连网21世纪,还能玩几款游戏兑换游戏道具。牛逼是牛逼了吧,可——“你,你这个帅比,可不可以不要扯衣服,我真的不想生崽崽啊!”
  • 邪王的毒医狂妃

    邪王的毒医狂妃

    再次睁眼,她不再是人见人欺的废材小姐。不能修炼,笑话,她可是拥有全息灵根的。阵法、炼丹样样精通。欺负她,不好意思从来就只有她欺别人的份。敢阴她,自取其辱,这都是姐当年玩剩下的。却不曾想,惹上了妖孽的他……
  • 逢卿似锦

    逢卿似锦

    何小瓷忘了宋秩两次,一次意外,一次阴谋。本以为再也不会记起,谁知四年后他强势归来。曾经的落魄穷小子摇身一变商界杀神,还对她步步紧逼。何小瓷表示:“我已有家室。”宋秩挑眉:“未婚夫不算内人!”何小瓷跳脚:“可是我们不熟!”宋秩邪魅一笑:“我们都熟透了,只是你忘了!”何小瓷:“??!!”……虞虞之年,逢卿似锦。
  • EXO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EXO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那天,他们就此别过,以诺留给伯贤的只有一句话:“我不会再回来了!”伯贤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的离开他们分开的公园。几年过去了,伯贤没有忘记以诺,他后悔当初没有挽留她。现在,以诺回来了,她有一个新的名字,林冉亦。
  • 长胥渡

    长胥渡

    十六岁成年礼,那在胥平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1.那天,满园桃花随风而落,旭日之下,他和她相拥而卧。他轻吻着她的额头,庆祝青梅竹马妹妹的成年礼,他送了她一片青青桃花林。桃花轻舞飞扬,淡淡的芳香十里飘远,青青草地上铺满了粉桃,连着他和她的衣服上,都是一片片,她在此睡着了。2.那天,阳宫庆声连连,红彩布满阳宫上下,本是每朝嫡系公主新婚大典。所有人却不知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霎时间,阳宫惨叫连连,鲜红的血凝成了紫红色,一眼间,大天朝阳宫荒凉凄惨一片。她跪在地上,怀里是她敬爱的父亲,大天朝的国君,终于眼里温热的泪水流下,喉咙向刺一般疼痛,她再也说不出口。3.那天,在血雨腥风之中,她得到了此生最为悲痛的“礼物”。她是大天朝最为尊贵的公主,却在他的眼里微不足道。她手中拿着剑,亲手捏碎了他送给她的红鸾星石,那是他和她的定情信物。她提剑自刎,就在他的面前,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句,你是否后悔?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