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57300000012

第12章 人文素质与教育(11)

政治上,诸葛亮对人对事能做到“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这是历史学家陈寿对他的评价。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是蜀国的二号人物,后来犯法,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把他贬官为民,徙居偏地。李严时时期待诸葛亮能再用他,诸葛亮死了,他料想不会再有人用他了,激愤发病郁郁而死。廖立,有才气,但傲气十足,自以为应为诸葛亮之副二,结果反在李严之下,时时发牢骚,骂人。说刘备措置失当失去荆州,说关羽有勇无谋,又骂蜀中大臣向朗等人,均属庸碌之辈,不足与论国事。被人告发,诸葛亮将他罢官,徙汶山郡为民。廖立在汶山,亲率妻子耕田种地。得知诸葛亮死去,痛哭地说:“吾终为左衽矣!”意思是说再也没有人能用我了,终生将老死于穷荒。诸葛亮惩治了李、廖,而李廖无怨言,唯诸葛亮持法公平无私才能如此。

史学家习凿齿说:“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诸葛亮于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

诸葛亮堪称是美德的化身,他无论在个人生活,持家律己,教育后代,处世接物,还是政治大节方面,都可以说是世人的表率。他谆谆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个人欲有所成,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把名利得失放在次要地位。诸葛亮在《诫外甥书》又有精辟的论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坚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早年无子,兄瑾将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亮虽任蜀国宰相,但对自己的子弟和诸将之子一视同仁,让他们到部队基层去深山峡谷中押运粮草,与士卒同劳苦,受锻炼,他在写给诸葛瑾的信中说:“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

今使乔督五六百名,与诸子弟传于谷中。”他教育子孙也都成才。邓艾伐蜀,亮子瞻,瞻子尚,都奋勇杀敌,血染沙场,为国捐躯,子孙中没有出过一个“高衙内”式的人物。诸葛亮祖孙三代,忠于为国,一门忠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廉洁奉公的楷模。他给后主的表文里说:“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居丞相之高位,不谋一分一文之私利,死后家无余财。

他秉公执法,赏罚分明。长史张裔即称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这就是蜀之人士无论贤愚都为之奋不顾身的原因。《三国志》作者,史学家陈寿评论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

诸葛亮的人格特征:忠君爱国。竭尽“股肱之力”,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世时其人格力量已使许多人为之倾倒,而死后,连他的敌手司马懿也慨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并非神仙,自有缺点。他的北伐战争消耗了蜀国的力量,魏国地域辽阔国力强大,蜀本小国经济上无力支撑长期战争的消耗。他因蜀国国力不足,过于谨慎因而拒绝了魏延的大胆合理的进军建议,他过多地看到了魏延的缺点,却没发现杨仪是个伪君子。魏延的被杀是蜀国的重大损失。刘备知魏延而予重用;诸葛亮也知魏延但不予重用;刘备知马谡而不重用,诸葛亮知马谡而予重用。刘备在知人用人方面胜过诸葛亮。诸葛亮忠心谋国而事必躬亲,是长处,但不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故魏延死后,西蜀再无可与魏抗衡的大将了。姜维并非大将之才,亦非司马昭、邓艾等人的对手。诸葛亮是蜀国的顶梁柱,蜀国的灭亡亦与他有关。

中国历来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诸葛亮一生从事功上说,蜀国只偏安一隅,他没有统一中国,那是形势制约了他,并非他没有能力,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具体为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修身养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清正廉明,不谋私利,忠心谋国,大公无私。曹操的成就比他大,但曹操不得人心。后来统一中国的司马昭、司马炎之类和诸葛亮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诸葛亮一生奋进不止,为国操劳,年仅54岁时病逝于五丈原。大星陨落,举国震悼,或有哭死者。后世对诸葛亮的业绩歌吟不绝,成都武侯祠,历代香火不绝。杜甫崇敬诸葛亮,他在《咏怀古迹》中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说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他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似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其品格功业与伊尹,姜子牙不相上下,指挥才能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他积劳成疾,病逝于征途。杜甫又在《蜀相》里慨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赵藩为武侯祠撰联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高度评价了诸葛亮治蜀的功德。

诸葛亮的人格力量,他的智慧忠贞,清正廉洁、不谋私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高风亮节、生死相随的长孙皇后

唐太宗的贤佐长孙皇后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唐太宗在魏征、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之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取得了“贞观之治”,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当时即被画成二十四位功臣图像,悬之凌烟阁上,生前备受礼遇,死后陪葬昭陵,享受哀荣。但唐太宗身边还有一位辅佐,她就是长孙皇后。在皇后去世时,唐太宗悲恸万分,他说:“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唐太宗在朝廷上有魏征等人为辅佐,在内有长孙皇后为辅佐。以起到规谏拾遗补阙的作用,这是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魏征的贡献与业绩,名垂青史,功不可没,长孙皇后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长孙皇后,其先是鲜卑族拓跋氏贵族,高祖官至大丞相,冯翊王。曾祖为平原公。祖为左将军,其父长孙晟,是隋代名将仕隋为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生长于这样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长孙晟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去世,晟妻乃隋代洮州(治今甘肃临潭县)刺史高励之女,治礼郎高士谦之妹。长孙晟去世后,士谦即将寡妹及甥儿甥女接到家中,后来即成为唐初名将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高士谦阅历颇深,善察人物。见李世民,便知其为非常人,后必大有作为,即将甥女许世民,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十三岁的长孙氏即与十七岁的李世民结婚。李渊之妻因病去世,十三岁的长孙氏即成为李氏家族的主妇,她为人贤惠,通情达理,协调人心,操持家务,府中上下一片和谐,使李渊父子能安心处理外界事务,无后顾之忧。李世民大为高兴。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嫉恨李世民,并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倾轧李世民,长孙氏见双方矛盾益烈,形同水火,她明察局势,对高祖极尽孝道,对其妃嫔们也极为恭顺尊敬,赢得了宫廷上下的好感,由于她的努力弥合,兄弟之间的矛盾没有公开化,这对李世民的伺机发展夺权大有好处。

在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氏为鼓舞士气,在刀光剑影、箭如飞蝗的血战中,她亲自为将士发放盔甲,并慰问鼓励他们,全军将士,士气高扬,似山呼如海啸,终获全胜,玄武门大捷,是李世民后来取得皇位的关键一战。

李世民即位后,时常向她征询治国之道,她说:“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很虔诚地回避。后人不当以封建思想视之,此实乃长孙皇后富有远见的政治家风度。这样一则可以避免家庭凌驾于朝廷之上,再则可以避免枕头边的甜言蜜语干扰朝臣们的正确决策。长孙皇后不仅自己不“豫闻政事”,而且也“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唐太宗欲让她的兄长长孙无忌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仆射即宰相)。长孙皇后坚决不同意,然“太宗不听”,她又密遣无忌向太宗“苦求逊职”。无忌与太宗原是布衣之交,又是太宗的功臣元勋,功勋卓著,按理是受之无愧。长孙皇后多次苦求辞职,太宗不得已改授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长孙皇后为什么高兴了呢?因为“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文散官的称号,没有多大实权。

中国封建社会,女为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外戚渐次登上政治舞台,封侯拜相,或大将军、大司马,或窥伺帝座,或逼宫弑君。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一心护着娘家人,断送汉王朝。其子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商、立、根,逢为关内侯。“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布满朝廷。”“王氏愈盛,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下。五侯群弟争为奢侈。”“五将十侯”“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王氏兄弟相继居大司马高位,凌驾皇帝之上,外戚势力恶性膨胀,终于培育出一个篡汉的大野心家王莽。东汉桓帝时外戚梁氏专权“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其结局是灭族之祸随之而来,国家亦随之崩溃解体。略一回顾比较,便可见长孙皇后的明智远见,高瞻远瞩了。长孙皇后不让亲戚托庇于自己的裙带,其根本动机,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为了长孙家族的安全。她临终前对太宗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亲戚)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长孙皇后熟谙两汉历史,吕后专权赢得的是吕氏灭族,而王政君、梁皇后的贪权祸国灭族惨剧,更令她清醒明智。她深知保护子孙宗族安全的唯一办法是“慎勿处之权要。”长孙皇后这种不愿“豫闻政事”“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的做法,似浩浩浊流侧畔的一泓清泉,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众多权势热昏者队伍外的一位山林隐士。孔子有六言六蔽之说,世上事物大抵是利弊相生。居高位,掌大权,可干大事,可发大财;但也可闯大祸,犯大罪,受大辱。居下位,甘劳苦,平平淡淡;但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终生自得其乐。

长孙皇后并非心如枯井的世外人,有的政事她是愿意“豫闻”的,而且“豫闻”的方式十分高超、绝妙。某次,唐太宗要杀魏征,她心中一震,立即挺身而出,挽救了魏征。“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

‘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贞观之初,法律较严,对死刑有多次复审的规定。但是皇帝在盛怒之下随意杀人的事是常有的。长孙皇后听说要杀魏征,她深知太宗脾气,此时用正面讲大道理的方法去规劝恐未必奏效,于是急中生智穿朝服祝贺。朝服是宫中朝会,参加受册封,等隆重大典时皇后才穿的礼服,故太宗见之大吃一惊。长孙皇后用表面赞扬实暗中讽喻之法点醒太宗,实妙不可言,她柔中有刚,温柔可人,这是多么聪明的方法。

长孙皇后不仅自己不去“乱天下法”,而且她在后宫中也能按法而治,替太宗解除了不少后顾之忧。据《新唐书》记载:“后廷有被罪者,(长孙皇后)必助帝怒请绳治,俟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她在太宗盛怒时,能实事求是地排难解纷,不使暴怒的夫君把事情弄糟,既按法处置,又不令臣下含冤受屈,为太宗“补阙”。《通鉴》记载:“太宗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廷之中,刑无枉滥。”在太宗暴怒时,不趁怒进谏,待其息怒时,再依法徐徐处理。

长孙皇后对子女的态度,亦值得后世师法。《通鉴》记载:她的女儿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太宗因为她是皇后的女儿,“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永嘉长公主,是李渊的女儿,唐太宗的姐姐。唐制,皇帝的姐姐、女儿同属“视一品”,所受的待遇是一样的。唐太宗,出于私心,偏爱女儿,令其嫁妆比姐姐多一倍,这就违反了旧制。经魏征进谏,太宗接受了。

当太宗和长孙皇后谈及此事时,皇后十分感动,叹息说:“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她十分敬重魏征,以一个臣子的身份敢于直谏,为国坚持正道,比自己有胆量。随即“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缗此心,勿转移也。”皇太子李承乾的宫中缺少什用器物,太子乳母劝长孙皇后出面“奏请”皇帝给予添置用物。她表示坚决反对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她严格要求太子,当务之急是修养身心,立德扬名,研习治国之道,对物质享受不可沉迷,这是一种有远见的督导教育。

封建社会后宫的妃嫔之间嫉恨仇杀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但长孙皇后不是这样,她秉性仁厚善良,心胸阔大。据《新唐书》记载:“下嫔生豫章公主而死,后视如所生;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又《通鉴》记载:

长孙皇后对豫章公主“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她爱人以仁,待人以宽,稳定后宫,在她率先垂范的治理下,嫔妃互敬互爱,宫廷井然有序,一派升平祥和氛围,为李世民创造了一个恬静温馨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政治家的非凡的气魄与才干,所以她赢得了上自唐太宗下至后宫妃嫔诸皇子的敬重和爱戴。她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她兴建了“慈恩寺”,成为大唐帝都的名胜(即今大雁塔所在地),瞻仰之人络绎不绝。

同类推荐
  • 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本书从揭秘性格、解读性格入手,从多层面,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了成功者的卓越性格与影响我们发展的性格缺点与障碍,并向读者提出了一些改变性格缺点、培养良好性格的策略与良方,从而指导读者跨越性格障碍误区,走向成功与幸福人生。
  •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本书展示的是周恩来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沟通能力。周恩来一生,不知道与多少人打过交道,在他与人打交道和交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炉火纯青的沟通艺术。本书从做好铺垫、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换位思考、权威效应、事实说话、随机应变、破解忌讳、语言幽默等九个方面展示了周恩来的说服能力,每一个方面都概括、提炼出了若干个说服技巧。生动活泼的历史事实,加上画龙点睛的理论概括,一定能让你的沟通能力更上层楼。
  • 修身读老子

    修身读老子

    《读老子学处世之道》主要讲述了: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

    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

    《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分商务社交、形象设计以及商务礼仪三篇,主要介绍了人际关系与社交、职场成功与社交、社交与口才、社交困境的突破与化解、塑造个人社交形象的基本要求、形象设计与妆型、形象设计与服饰美、私人交际礼仪、公共活动礼仪、宴会餐饮礼仪、涉外商务礼仪等内容。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给生意人看的人脉经营书

    给生意人看的人脉经营书

    本书针对生意人的人脉结交、构建、维护与应用,助你更高效地建立自己的生意人脉网,从而实现事业的成功。
热门推荐
  • 叶罗丽精灵梦之迷团重重

    叶罗丽精灵梦之迷团重重

    在仙境里,守仙阁是一个比灵犀阁更为神秘的所在。同时守仙阁中的守护仙子都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自他们诞生之日就肩负着一份重要的使命一一那就是找到并守护他们命中的主人。然而,一场千年浩劫却悄然降临人类世界。人类世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辛灵仙子告诉叶罗丽战士们:“只有守仙阁的守护仙子才有能力化解这场浩劫。”为了人类世界的安危,叶罗丽战士们毅然踏上了寻找守仙阁守护仙子的道路。叶罗丽战士们能否成功呢?
  • 祝我梦到无你的梦

    祝我梦到无你的梦

    毕业后的四年里,张婉想象过无数次重逢的场景,可惜从未再遇见过他;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的面容在张婉的脑海中消失的时候,却偏偏再一次遇见。并不是每一次的重逢,都能唤起往日的记忆。他不爱你,就注定不会爱你
  • 晚夏的青蛙

    晚夏的青蛙

    少年踏上了回乡的路,追忆着童年的人生之旅……
  • 超强店长系统

    超强店长系统

    天上掉馅饼?天上掉陷阱?意外死掉,傅铭成了一家小店铺的老板,还有神秘店长系统辅佐。傅铭:管他什么妖魔鬼怪,赚钱钱才是王道!(碎碎念较多,极易跳戏)
  • 超级机械掌控

    超级机械掌控

    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挣扎六年,一无所成的祁浩,却穿越回了十年前。重生后的他,发现自己拥有了赋予普通机械体生命的能力,看他如何玩转校园、玩转华夏、玩转世界。祁浩说:其实我只是想造点手机、造点电脑、造点发动机、造点汽车飞机、造点坦克轮船,然后顺便赚点钱而已,至于发射卫星什么的纯属被逼无奈!
  • 异镜

    异镜

    夜晚,神秘陨石从天而降,而后又消失不见。而这一天,某些普通人莫名失踪,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每天不定时更新,读者群:475746875,欢迎来群讨论
  • 崩溃原形

    崩溃原形

    以血肉之躯成就神的传说!以钢铁意志创造不朽回忆!残忍是我的传承!冷血是我的本能!在浩瀚的宇宙中狩猎!在无数的空间中进化!世界末日的结束,进化传说的开始!
  • 我的电脑不一般

    我的电脑不一般

    我的电脑不一般,它居然能翻墙。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墙。翻越了时间还翻越了空间。
  • 声逢敌手

    声逢敌手

    五年前,阮芷与暗恋对象祁湛不欢而散,一别五年。五年后的现在,猝不及防的重逢打乱了她的生活……男神,你不是学建筑的吗?怎么会成为她配音公司的老板?什么?隐藏的偶像CV大神竟然也是你?很久以后被祁湛吃得死死的阮芷不禁暗自腹诽,原来男神套路这么深!
  • 嫡女望舒

    嫡女望舒

    她贵为侯府嫡女、三朝帝师府嫡亲外孙女的身份却因胆小懦弱受尽欺凌。一朝生死轮回再睁眼时她道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与人为善让她步进黄泉路,那自此以后她便要做那恶中恶的真小人。且看她敛了善心步步为营,斗倒后娘、教训渣爹、碾压恶姐恶妹。他跋扈乖张、残忍噬血却贵为王爷,又受封皇命手握兵权,是当朝重臣亦是少女春闺梦里人不二人选。当遇强则更强的腹黑王爷遇上以更残暴来制暴的真小人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