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7800000002

第2章 四画(1)

元结(719—772)字次山。世居太原。系北魏常山王元遵后裔。十七岁后,折节向学,从师于宗兄元德秀。天宝六年(747),赴长安应考,因奸相李林甫作梗落选。十二年,中进士第。安史之乱,率家避乱江南,后为肃宗召见,授摄监察御使,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参谋。招辑义军,抵御叛军南侵,颇立功勋。后退官隐居,广德元年(763),起复道州刺史,迁容州刺史。因母丧辞职。大历七年(772),奉召进长安,寻病卒。著《元次山集》十卷,诗文多抨击时弊,反映民间疾苦。

元稹(779—831)唐河南洛阳人。字微之。十五岁明经及第,穆宗时曾任宰相数月,后历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其《乐府古题》十九首及《新题乐府》十二首,诗风与白居易《新乐府》相同。《上阳白发人》和《连昌宫词》颇有影响。因与白居易同时倡导新乐府运动,且为唱和好友,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元好问(1190—1257)金末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字裕之,号遗山。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历任镇平、内乡、南阳令。天兴初,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蒙古宪宗二年(1252),曾与张雄飞北上见忽必烈,请其保护儒生。工诗文,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世之作;为文具有法度,晚年曾以史笔自任。编有《中州集》与《壬辰杂编》,为修《金吏》所括。有《遗山集》四十卷,收诗一千三百余首。为研究金代诗歌的珍贵资料。

王充(27—96)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字仲任。出身于“细族孤门”,受业于洛阳太学,仕县、郡为功曹,州从事。以数谏争不合,归乡里屏居教授。居贫苦而志不倦,独居潜思,考论世书俗说之虚实,著《论衡》、《养性》、《讥俗》、《政务》等著作,对当时的封建法典谶讳神学及“天人感应”目的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猛烈的抨击,对于中国古代无神论和朴素唯物论的发展颇有贡献。

王莽(前45—公元23)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西汉末,以外戚掌握政权,成帝时封新都侯。公元5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进行复古改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不得买卖,企图实现古代的井田制;并推行“五均六筦”,控制工商业,增加税收;屡次改变币制,大量掠夺财富,加深了人民的苦难。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大起义,新王朝被推翻,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王勃(650—676)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王通之孙,王绩之侄孙。年十四,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府修撰,旋补虢州参军。后赴交趾探父,渡海溺水惊亡。诗文名世,虽数量不能比拟于文坛巨子,然诗作突破“上官体”绮错婉媚之束缚,开拓题材新领域,标志着诗坛新旧过渡,故作者名声不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其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历来广为传诵。《滕王阁序》一文,为骈体中之佼佼者,历代称赞。有《王子安集》。

王昶(?—259)三国时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魏国大臣。字文舒。魏初任太子中庶子、徙散骑侍郎、洛阳典农。迁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齐王时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尝陈治略五事,有《治论》二十余篇。

王结(1275—1336)元中山府(今属河北定县)人。字仪伯。早年为仁宗(爱音黎拔力八达)典牧太监。聪明好学,从太史差仆受经。皇庆、延枯间,先后任顺德、扬州、东昌诸路总管。后历任行省参知政事,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中书左丞。顺帝至元二年卒,谥文忠。其立言行志,皆法古人。晚年精于《易》,有《易说》、《诗文集》等,均收入《文忠集》,共六卷。其第六卷即《善俗要义》,为吏道书著。主张地方施政,唯善行治安,爱民,兴利除弊,树善俗,为之要义。为元代吏道学说丰富了内容。

王朗(?—228)三国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魏国大臣。字景兴。魏初任御史大夫,曾上疏建盲育民省刑,谏阻魏文帝游猎。明帝朝,又疏请减省徭役,勿治宫室。著有《易》、《春秋》、《孝经》、《周官》传。

王祯元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字伯善。元贞元年(1295),任旌德(今属安徽)尹。大德四年(1300),调任永奉(今属江西)县尹。为官清廉,办学、修桥、施药、劝农,颇受称赞。他平时关心农事,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所著《农书》就是总结记录了当时农业生产中的新经验而成。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有图有文,图文相兼。元朝农书有三,惟《农书》引证赅洽,文章典雅,集录旧闻也多,是一部较早较完整的农业全书。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河东(今山西)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唐河东人。开元进士,任大乐丞,后官至尚书后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终南、辋川。早期作品风格雄浑,气象开阔,不乏建功立业思想。后期隐居之作,意境清幽,色彩鲜明,状物传神,极见工力。艺术成就很高,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主要作家。后期诗中多佛家理趣,故有“诗佛”之称。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兼通音乐、绘画,集中对传统绘画理论有精到之阐发,颇有影响。有《王右丞集》。

王弼(226—249)三国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玄学家。字辅嗣。曾任尚书郎。少即知名,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与夏侯玄、何晏同开清谈玄学风气,时称“正始之音”。弼提出“道者无之称也”,以无为宇宙万物本体,进而论证名教亦出于自然。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注易偏重哲学。卒年仅二十四岁。

王士禛(1634—1711)清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初名士禛,死后因避雍正(胤禛)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士禛学问广博,尤致力于诗。论诗以神韵为宗。所作多写日常琐事及个人情怀,吟咏山水风月。生前颇负盛名,门生甚众,主持风雅数十年,影响很大。著有《带经堂集》等。又曾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

王之焕(688—742)。唐晋阳(山西太原)人。字季陵。官至文安县尉。其诗名动一时,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六首,收入《全唐诗》。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薑斋,中年别号卖薑翁、壶子、一壶道人等。晚年因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自署船山老农、船山遗老、船山病叟等,学者称船山先生。1642年,中举人,时24岁。1643年,佯病拒绝与张献忠合作。清兵入关后,力主南明联合农民军抗清,未果。1648年,任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为弹劾奸人,陷遭残害。后长期流亡湘南一带,晚年隐居石船山,总结明亡教训,发愤著述。学识渊博,于经学、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天文、历数、医理、兵法、卜筮、星象,皆有研究,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尚书引义》、《诗广传》、《周易外传》、《黄山》、《噩梦》、《读通鉴论》、《思问录内外篇》等。

王守仁(1472—1529)明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因其曾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故世称阳明先生。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权阉刘瑾,谪贵州龙场驿丞。谨诛,由知县升迁到南京太仆寺少卿。后任南、赣巡抚。正德十四年(1519)平定宁王宸濠叛乱。嘉靖初(公元1522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出任两广总督,平定广西士官叛乱,并镇压了大藤峡瑶族人民起义。嘉靖七年(1529)十一月病逝归途中。隆庆初(1567)追赠新建侯,谥文成。王守仁是心学之集大成者。有《王文成公全书》(一称《阳明全书》)传世。

王安石(1021—1086)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介甫,号半山。庆历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宁波),有政绩。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与豪商特权,遭到保守势力激烈反对,两次拜相,均被罢除。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元丰八年,司马光为相,全部废除新法。忧愤成疾,明年病卒。封荆国公。安石为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为文风格雄健峭拔,理辨透辟。诗精而富有意境,内容能反映社会现实,不少咏史、怀古的诗篇,也都寄托着政治理想和批判精神。词作不多,而能“一洗五代旧习”。重视文学的社会意义,主张文应“有补于世”,反对“巧且华”。其大量文学创作和独特文风,对扫荡西崑体残余影响颇为有力,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文公集》、《王临川集》。

同类推荐
  •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二酉文化探幽

    二酉文化探幽

    秦代焚书时,一群卓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冒着发配边关或满门抄斩的风险,抢救出一千多卷珍贵的先秦古籍收藏在二酉山石穴。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后,这批书被完好无损地献给国家,为传承先秦历史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二酉山也因此成为历代读书人敬仰膜拜的文化圣山。该书广征博引大量文献史料,结合实地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旁搜博采、探幽发微,在中国藏书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二酉藏书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贡献、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作用以及酉藏至今的先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讨论,不失为一本开二酉文化研究之先河的著作。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倦离堂

    倦离堂

    欢迎来到倦离堂,我是这里的老板苏紫,这里可以实现你的所有愿望,你,只用付出你的灵魂即可。
  • 爱上无情妃

    爱上无情妃

    为爱放弃了亲人,最后却发现心爱之人接近自己是为了为父报仇。看到父母死在自己面前,凶手却还在对自己说“我爱你”多么的讽刺啊?可自己却对他下不了手。一朝之间失去了所有,再也找不到活下来的勇气。于是女主选择了跳崖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料一心求死到最后却穿越到了陌生的空架王朝。再次醒来,她变的无心无情。再次踏入爱情的旋涡……谁将是她心中的良人?【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家有兄长

    快穿之家有兄长

    著名科学家苏北臣25岁病逝,当天,苏南卿就和系统小豆丁签下条约。“为了拯救哥哥,冲呀!”小豆丁狂呼。“不,是为了国家多个人才。”苏南卿正色。(伪兄妹)
  • 您的小可爱只想种田

    您的小可爱只想种田

    沐夏本以为从城市回到乡下是自己落魄的开始。却阴差阳错得到了交易系统,让自己过上了最惬意的生活
  • 校草专属:丫头,你过来

    校草专属:丫头,你过来

    从小韩素时的父母就教韩素时要有修养,可是一碰到楚锦年修养神马的统统一边去,第一次见面就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第二次见面初牵没有了,第三次见面初吻没有了,接下来的第四次第五次一吻二吻三吻相继离韩素时而去。后来,后来就变成“韩素时,你做我女朋友我包养你”艾玛,谁要他包养啊。“我才不要你包养我,要包养也是我包养你”韩素时成功的掉入腹黑者的陷阱里“好啊,那我的吃穿住就靠你哦”从此以后楚大少爷就踏上了被韩素时包养的道路一去不复返了。
  • 烈火燃情:火灵少年

    烈火燃情:火灵少年

    本文由花雨授权(玄幻小说)游离于神、人两界之中的日天,是天神赐予善人的福地,是宇宙间唯一的乐土,那里充满了真诚、和谐与友爱,成为维护宇宙正义的希望。魔界精锐力量从阿修罗炼狱中逃脱后,为了进军人界,进而统治整个宇宙,不死魔灵带领魔界四大圣使对日天袭扰不断,拉拢腐蚀这里的人们逐渐踏入邪恶的深渊,人界的命运悬于一线。转生七十二世的火灵子——辟破玉,意外的踏上修仙之路,又稀里糊涂的担负起拯救人界命运的责任,前世今生的执念成为修仙的最大魔障,他和好友风轻舞等人,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战胜自己,同妖魔展开了不懈的战斗。
  • 语文教学策略30讲

    语文教学策略30讲

    本书理念与实例并重,透过一位一线很好语文教师的视角揭示语文有效教学的30策略。作者总结多年语文教学经验,透过实例具体阐释了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狼啸御宇

    狼啸御宇

    公元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九点九分九秒。血瞳睁眸,地球上空撕裂,十九条璀璨星河点缀阴冷的宇宙深处,三声怒啸,高氏纷纷踏神而出,拉开一氏举世皆敌的序幕。一介凡体,君临九州,啸:古道无仙,吾名高杨!情丝葬月,帝血染衣,啸:犯我高杨,虽远必诛!子规啼鸣,十八而立,啸:狼啸御宇,高氏当道!
  • 雷与天真

    雷与天真

    一个萌到化的男子与一个暴力女的故事,一个由讨厌到喜欢的过渡。或许之前他们都认为自己不会喜欢上这样性格的对方,但是生命往往就是出其不意,你想的它不来,你不想的觉得不会的却来了,这可能也是物极必反的案例,这样的他碰到那样的她,是什么把他们绑在一起的?我觉得是天注定,这样的他只有那样的她可以让他快乐,那样的她只有这样的他可以让她改变。爱她(他)就要包容她(他)
  • 平庸年华

    平庸年华

    此小说讲述90后的江明美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里生活碌碌无为,几经感情波折,面对现实生活条件的压迫自己却又无能为力,家庭环境的困扰加上各方面承重的打击,使她更加不清楚未来人生的方向,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最后彻底醒悟,在困境中成长,重新坦然面对一切,得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