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2000000009

第9章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2)

一首完美的诗本身就是很完整的,不再需要什么来补充它。一个旋律也是一样,本身也是完整的。将这二者结合在一个艺术的整体之中需要有最高度的想象力。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造者将歌词与音乐结合得非常成功,正是由于这些音乐作品,有许多抒情诗才得以幸存下来。

歌曲结构的类型

我们把歌曲的结构分为两大类。在分节歌形式(stropicform)中,诗的每一段或每一节都重复同样的旋律。这是民歌和通俗歌曲中很常见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语言和音乐的结合可以不十分密切,它基于一个总的基调,对诗的各节都同样适用。歌的第一段可能是讲述一个情人的期待,第二段是他见到爱人时的欢乐,第三段姑娘的父亲粗暴地将他们分离,第四段姑娘悲伤地死去,所有这些都用相同的曲调演唱。这种分节歌长时期的盛行表明了这样的结果:民间艺人很早就认识到,一个可爱的曲调本身就是乐趣,不管诗中某一节的特别内容如何,它都能加强情感。

另一种形式德国人称作durchkomponiert,字面意思是“全创作的”,就是说作曲过程贯穿全曲,没有整段的反复。在这种形式中,音乐随着情节的线索、按照诗歌的每一节而变化。这样,作曲家就有可能反映出语言意义的每一细微差别。

还有一种中间的形式,它将分节歌中的反复和全创作歌曲的自由结合在一起,有两、三段重复同样的旋律,然后在需要时就引入新的旋律,一般来说都是在高潮部分引入。舒伯特脍炙人口的《小夜曲》就是这种结构的精彩范例。

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

尽管在各个时代歌曲都处于显著的地位,但今天我们知道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艺术歌曲是在十九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创造出来的。舒伯特和他的后继者,著名的有舒曼和勃拉姆斯,使这种结合获得了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以致这种新风格以德文中的歌曲一词——Lied——闻名全欧洲。

艺术歌曲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繁荣。抒情诗的兴起是德国浪漫主义出现的标志。歌德(1749—1832)和海涅(1799—1856)是德国诗人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们像英国文学界的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一样,用短小的抒情诗形成一种主观式的表达方式。艺术歌曲使浪漫主义时仍将音乐和诗歌结合的愿望得以实现,它包括温柔的情感或戏剧性的民谣风格。艺术歌曲中最常采用的主题是爱情、期待、大自然的美和人生中短暂易逝的幸福。

钢琴在十九世纪作为普通乐器出现在许多家庭,使浪漫主义艺术歌曲能够获得成功。钢琴的伴奏把诗中的形象变为音乐的形象,人声和钢琴共同创造出了富于情感的短小的抒情形式,这种形式对于业余爱好者和艺术家同样适合,也同样适合于在家庭里和音乐厅里演唱。在短时间内,艺术歌曲就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并对世界艺术做出了永久性的贡献。

钢琴小曲

钢琴抒情小品是相当于歌曲的器乐曲,它把抒情的和戏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里。钢琴小曲最常用的标题是:bagatelle(法文,小曲)、impromptu(即兴曲)、intermezzo(间奏曲)、nocturne(夜曲)、novelette(新事曲)、音乐瞬间、无言歌、册页、前奏曲、浪漫曲、随想曲,还有较大规模的狂想曲和叙事曲。舞曲类型有圆舞曲、玛祖卡、波尔卡、埃科赛斯(苏格兰舞曲)、波洛涅兹(波兰舞曲)、进行曲和乡村舞曲。作曲家还使用一些带有幻想和描述性质的标题,如舒曼的《夜晚》、《翱翔》和《幻想》,李斯特的《森林细语》和《萤火虫》。十九世纪的钢琴小曲大师——舒伯特、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以及他们的同代人——在发掘钢琴技术上的可能性和表现抒情性与戏剧性方面显示了无穷无尽的独创性。

这种短小的抒情形式在十九世纪的音乐作品中,成为最普及的形式之一。但就在这种形式中,我们也发现有力图向大型结构发展的趋势。由文思或乐思组织到一起的组歌和钢琴组曲表明了这一点,如舒伯特的DieschoneMilllern(《美丽的磨坊姑娘》)和舒曼的《狂欢节》。这种组曲相当于一个故事集,有如在欧洲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为英国作家乔叟(1340—1400)所作,包括一篇总引和二十四篇故事,反映十四世纪的英国社会生活和各阶层人物。和《十日谈》《十日谈》为意大利作家薄伽丘(1313—1375)所作,包括一百篇故事,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对促进欧洲小说的发展影响很大。那样。

总之,短小的抒情形式的出现,是出于作曲家这样的认识,即乐曲的大小不是艺术批评的标准,一首优美的、精心创作的小型乐曲能和一部交响乐媲美。歌曲和钢琴小曲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有特点的表现手法之一。

4.弗朗兹·舒伯特

“当我想歌唱爱情的时候,它转向悲伤。当我想歌唱悲伤的时候,它又使我转变成爱。”

——舒伯特

一般人都把弗朗兹·舒伯特的一生看作是艺术家命运的浪漫主义象征。舒伯特生前贫穷潦倒,不受重视。他去世很早,但他死后,却流芳百世。

舒伯特是一个小学校长的儿子,1797年生于维也纳市郊。童年跟父亲学习小提琴,跟哥哥学习钢琴。他漂亮的童高音使他能进入帝国教堂和训练宫廷歌手的学校。这个羞怯而又爱幻想的男孩的音乐才能使他的老师们大为惊讶。有一位老师说道,舒伯特好像是“直接从上帝那里学习的”。

学校生活结束后,年轻的舒伯特尝试继承父业,但他并不适合课堂上的日常工作。只有当他在阁楼里独处,沉浸在第一批德国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的作品中时,他才得到了解脱。像他的一个朋友说的,“他所碰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变成了歌曲。”舒伯特的旋律带有可与莫扎特相比的自然情感,这些旋律给新型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带来了理想的表达方式。为歌德的诗句谱写《纺车旁的格里卿》(一译《纺车旁的玛格丽特》——译注。)舒伯特只用了一个下午,当时他十七岁。一年以后,他又为这位诗人的《魔王》谱了曲,这是他的最出色的歌曲之一,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写成了。

舒伯特善于交朋友,他吸引了一小群追随者在他身边。当受到世人的忽视和不理解时,这些朋友对舒伯特的天才的赞赏却是个安慰。在他们的鼓励下,还不到二十岁的舒伯特结束了在父亲学校里的单调乏味的工作。在以后十一年的余生中,虽然他有时也做过并不认真的谋职尝试,但没有取得正式职业。他和这一位或那一位朋友一起生活,混合着贫穷和志同道合的友谊,混合着希望与绝望。这个戴眼镜的年青人以一种几乎是自我摧残的紧张强度源源不断地倾注出音乐来。有人问他:“你是怎样作曲的?”他答道:“我写完一首乐曲,就开始写下一首。”

非常奇怪,舒伯特在这个世界中站不住脚,他写的歌曲后来却以成千上万份的数量出售,而他当时所得到的代价仅仅是一顿饭钱。一些年过去了,年青人的快活让位给孤独,这是这个浪漫主义艺术家悲剧性的孤独。他写道:“没有人感受到别人的悲痛,也没有人理解别人的快乐。人们以为他们能够相互了解,实际上,他们只是萍水相逢又各奔东西而已。”但他领会到,他的痛苦必定会给他的艺术打开意识的新领域,正是在这一点上说,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的音乐是我的才能和悲惨境地的产物。世人最喜爱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写成的音乐。”

当成功好像伸手可及的时候,舒伯特心中也曾激起过乐观的波澜,但是坎坷的命运仍没有放过他。“我不时觉得我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了。”这是极其动人的套曲《冬之旅》的情感基调,在这个作品中他采用忧郁的抒情调子,这对音乐来说还是新的。疾病和贫穷使他感到消沉,他沉缅于维莱尔姆·米勒维莱尔姆·米勒(WilhelmMüller),德国诗人。1823年舒伯特根据米勒的20首诗谱写《美丽的磨坊姑娘》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1827年以米勒的24首诗谱写成的另一部声乐套曲。诗中的悲哀情绪中,这漫长而又阴郁的旅行难道不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吗?舒伯特克服了沮丧的心情,作了自己最后的努力。在最后一年里,他在原有的杰作之中又加上了令人赞赏的一些作品,其中包括《C大调第九交响曲》、《降E大调弥撒曲》,《C大调弦乐五重奏》三首在他死后才出版的钢琴奏鸣曲,以及他所写的最好的歌曲中的十三首,其中包括一直受人喜爱的《小夜曲》。

为了写作他身后留下的那部伟大的《C大调交响曲》,他作了对位技术的研究。“我现在明白我还有多少东西必须学习。”尽管患有斑疹伤寒,他还是设法校正了《冬之旅》的最后一部分清样。在他弥留之际,伴随他的是一种失败感,他幻想自己被活生生地埋葬了。“难道我不应在地上获得一席之地吗?”舒伯特的最后愿望是要把他葬在他最崇拜的大师贝多芬身旁。

舒伯特1828年逝世时年仅31岁。他的财产就是一些衣服、被褥和“一堆价值十个弗罗林弗罗林是十九世纪时使用的银币,价值两先令。的旧乐谱”,这些乐谱都是他的未出版的手稿。乔治·格罗夫爵士乔治·格罗夫爵士(SirGeorgeGrove,1820-1900),英国音乐学家和著作家。在纪念文章中说道:“像他这样的人前所未有,将来也不会再有了。”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传统;但他的歌曲和钢琴乐曲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得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像十九世纪的每一位作曲家一样,舒伯特也受到了先辈伟大成就的压力,他抱怨说:“在贝多芬之后,谁还能做出更多的事情呢?”但就在这高大人物的影响范围内,舒伯特发展了自己的交响风格。他的交响乐虽然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但其戏剧性和连续发展却是古典式的。它们属于自贝多芬以来最优秀的作品之列。

作为一个维也纳人,舒伯特尤其擅长室内乐。他在这种传统的、人们很熟悉的社交性音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一些弦乐四重奏(1812—1826)、《鳟鱼五重奏》(1819),两首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作的三重奏(1826—1827),以及卓越的《C大调五重奏》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这些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在一些《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伯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可与之相比的是一些舞曲中通俗曲调的清新,如圆舞曲、伦德勒舞曲(一种奥地利的农民舞曲)和埃科赛斯舞曲埃科赛斯舞曲(écossaises):原为3/2或3/4的苏格兰圆舞曲,到十九世纪初变为活泼的2/4拍子,流行于法国等地。。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多年来受到了忽视,但现在已在钢琴文献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他那宽广而流畅的抒情性扩展了他从前辈那里继承来的这种曲式。

最后,是舒伯特写的歌曲,共有六百多首。有很多歌曲都是舒伯特在白热化的状态下写出来的,有时一个早晨就写五首、六首或七首。他的曲调中有一些像民歌一样普遍流传,另一些则是最为精致的作品。这两种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在天堂门前”的云雀。说到舒伯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魔王》

舒伯特在年青时(1815年)创作的这首杰作,抓住了歌德著名叙事诗中浪漫主义的“新颖而奇妙”的情感。《魔王》以一个传说为基础写成。内容是,无论是谁,只要被魔王碰一下就会死去。诗中有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诱惑人的魔鬼。

叙述者:谁骑马飞奔,夜深风紧?

那是父亲带着他儿子。

他把儿子搂抱在怀里,

紧紧地抱着,使他温暖。

父亲:“我儿,你为什么这样惊慌?”

儿子:“啊,爸爸,你没见那魔王?

他头戴王冠,还露出尾巴。”

父亲:“我儿,那是烟雾在飘荡。”

魔王:“好孩子啊,跟着我去,

我和你一块儿做游戏,

溪边的花开得多美丽,

我妈妈还有许多金绣衣。”

儿子:“爸爸啊,爸爸啊,你没听见吗?

魔王在我耳边小声讲话。”

父亲:“别害怕,我的儿你别怕,

那是风吹枯叶沙沙响。”

魔王:“好孩子,来和我在一起,

我的女儿她正在等着你;

晚上她要教你唱歌又跳舞,

又跳舞又唱歌叫你心欢喜,

又跳舞又唱歌叫你心欢喜。”

儿子:“爸爸啊,爸爸啊!你看见了吗,

黑暗里站着魔王的小姑娘?”

父亲:“我儿,我儿,我看得很清楚,

那是一棵灰色的老杨柳。”

魔王:“我真爱你,你的容貌实在美丽,

你要是不愿意那我就用武力。”

儿子:“爸爸啊,爸爸啊,他已抓住我,

魔王卡得我不能呼吸!”

叙述者:父亲战兢兢,策马如风行,

他双臂紧抱着呻吟的孩子,

又慌又累,回到家里,

怀里的孩子已经死去。

钢琴的伴奏造成了这首诗中的不安气氛。在低音部隆隆作响的音型上是奔驰的三连音,这个动机在音调上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它遍及全曲并赋予全曲惊人的统一性。

舒伯特用旋律、和声、节奏和伴奏类型的变化,鲜明地区分出了各个角色。孩子的恐惧用互相抵触的不谐和音来描写;父亲要减轻孩子的恐惧,由更为匀称和谐的旋律来代表,而对于魔王,则采用了温文尔雅的乐句表现他的诱惑。

这首歌是全创作的(throughcomposed);音乐随着叙述的展开而逐渐增加紧张性——音高也逐渐增加——因而形成了高潮。突然,着了魔的三连音节奏停顿下来,让位给一个渐慢,像是骑手和马回到家了。在“怀里的孩子”之后,“已经死去”之前,有一个戏剧性的休止。

事情好像是十分简单而又必然发生的。一个十八岁的奇才创作的这首歌曲,成了浪漫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致西尔维亚》

这首歌作于1826年,它在速度、力度、曲式和情绪上都和《魔王》形成对比。它是抒情性的,而《魔王》是戏剧性的,它的情绪是宁静的,而《魔王》是暴风骤雨般的。它的速度是中速,伴奏部分多半是很轻的力度(pianissimo)。它是分节歌的形式,三段歌词采用同样的旋律,歌词取自莎士比亚的《维洛那二绅士》。歌词:

谁是西尔维亚?她是何人?

年轻郎为何都赞美她?

她圣洁、美丽又聪明,

天生丽质在一身,

爱慕之情由衷而生,

爱慕之情由衷而生。

她是否温存有如其貌?

美貌和温存总是共存,

她那含情脉脉的双目,

使人的愚蒙变得清明,

心儿要安居在她的眼睛,

心儿要安居在她的眼睛。

让我们歌唱西尔维亚,

同类推荐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王符《潜夫论》释读

    王符《潜夫论》释读

    本《释读》吸收了彭铎本对原著文字错讹的补正,在释注过程中,凡采用彭铎本注释者均标以“依彭铎注改之”或“依彭铎注补之”或“彭铎注云”等字样,并大量参考吸收了其他不同辞书和文献,择善而从,力求简明易懂。本《释读》每篇均由“题解”、”原文”和“注释”三部分构成。“题解”简要说明了该篇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注释”对有关句义字义、历史典故、引文出处、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注解,文字力求通畅达雅。同时,本《释读》还附录了高新民同志的两篇论文——《东汉思潮与工符思想》及《<周易>之学与王符思想》,以利于初学者认识和了解王符《潜夫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老北京的庙会与香会

    老北京的庙会与香会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论语读人

    论语读人

    江苏名师黄厚江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论语》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诠释和解读,为阅读《论语》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圣人本心。以常人的眼光,从九个不同具体角度解读孔子,圣人既不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人形象,又具有常人的可亲可爱之处。第二辑:十哲风德。尽显孔门弟子十位最为杰出者的风范德行。第三辑:贤人俊采。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孔门“七十二贤”中代表人物的风采气度。二十一个人物,音容犹在,个性鲜明。作者把《论语》读成传记,把文化经典读成故事。全书选取《论语》经典篇章,准确译注,合理描写;既有学术价值,又无学究气味;既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热门推荐
  • 悍妻来袭腹黑竹马接招吧

    悍妻来袭腹黑竹马接招吧

    在所有认识夏琦月的人的眼中永远都是那个与世无争的傻白大姑娘,可惜没人知道,在夏琦月心中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她三岁那年,她遇上了一个终其一生也不能摆脱的最大劫难——夜泽宇,为了打败他,夏琦月不顾一切,强大自己,虽然心中认为他真的很弱!在夏琦月眼中很是柔弱的夜泽宇,在A市商界人的眼中是那个霸道冷漠的总裁大人,在A市万千少女心中他是完美到不可挑剔的男神,可他心中有个秘密,他很高兴在四岁那年遇到了自己愿意宠爱一生的那个她。为了可以宠爱她,夜泽宇不顾一切,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好让心中的那个她成为最幸福的人。
  • 明朝海贼王

    明朝海贼王

    一个凡人,一条帆船,行走四海。重生在嘉靖三十六年浙直总督府,胡宗宪第三子。一,既然重生,那便把现代与古代的技能及法则全用上,这样才能抡出一个满圆。二,陆地:在古代东西方礼仪所能接受的范围里,把一切做到极致。三,海洋:四海惧服明船,明船只有一艘。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请点一下加入书架,点一下推荐票,谢谢!没上架之前,请不要打赏。
  • 天啸红尘之战王妃

    天啸红尘之战王妃

    一场宫宴,结了一生的缘,定了一世的情。她的情是他的劫,他的爱亦是她的劫。从来不知感情为何物的他们,却在彼此的身上找到真爱。九重宫阙,一场夺嫡之争,他,处庙堂之上,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他们约定了生生世世,黄泉碧落。且看他们如何开创凌天王朝,缔造太平盛世,演绎一段千古绝唱的帝后深情。
  • 一路向北,走过的那些年

    一路向北,走过的那些年

    一辆普通的列车,一个平凡的大学,一份难忘的时光,一场不是青春的青春。
  • 天宗策

    天宗策

    天下狼烟四起,平静了几千年的大陆,终究还是有许多野心勃勃的人挑起战端,为了利益,为了权力,为了生存的土壤。
  • 我成了妹纸呢

    我成了妹纸呢

    “看书名就知道了,我变成了妹纸,好吧,这个我其实可以接受,但我绝对不会告诉你们,我是因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穿女装而且还有拥有千亿家产的老爸,才接受的。”
  • 狐霸天下:妖后异世

    狐霸天下:妖后异世

    她一生孤高;惨遭朋友背叛,魂飞魄散之际有人逆转命格。他一世清冷;罪恶深渊的主宰者,替她承受所有痛苦。她一界女王;生前辉煌,死后依旧要辉煌他一方鬼王;为你整个天下都可以弃之不顾。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天下都是娶你的聘礼!如此一生,安乐便好。天下为聘,许你百年无忧,任你遨游。
  • 古风散说

    古风散说

    一些很唯美的古风短篇小说,大家可以看看,有兴趣写小说的也可以看看当题材。
  • 暗裔挽歌

    暗裔挽歌

    暗元历13250年。腊月廿六,大寒,天气,晦月。我们的大陆崩毁了……背负整个种族命运的冰族少年,带着毁灭这里的使命被安排进入人类世界的边缘,镇界山他接受着这里的教育,学习这里的文化,结交这里的朋友……却只是为了利用这一切!结果师傅对他太好,朋友对他太真,还有……最后的抉择时刻,到了!
  • EXO或许是你

    EXO或许是你

    艾冰寞,她的心已被冰封直到遇到了那十二个少年,那么无暇她的心也慢慢解冻可是,正在她准备好好爱一场的时候,那个人却被传来与另一个人亲密同时,一个巨大的秘密也慢慢浮出水面(这是小梦的第一本书,所以可能写的不好,大家多包含,还有哦,本书内容均不真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