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0300000077

第77章

朱洛筠:“赵一荻又名绮霞,她原是我的同学,后来我们又是妯娌。我们之间情谊深笃,我很尊重她。当我们分离后,我常常想念她。但是,我始终不愿意谈及她。”

记者:“这是为什么呢?”

朱洛筠:“我总觉得我们张家所有的人,都对赵一荻欠情太多。在张学良将军被软禁、长期处在逆境的日子里,我们张家的人,不管心肠多么好,有谁能伸得出一只援助的手,帮助他做点他需要做的事呢?只有赵一荻,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陪伴、照顾张学良。半个多世纪啊,多么不容易!”

记者:“你说得是很对的。几十年来,海内外对赵一荻女士有很多传闻,请您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情况,好吗?”

朱洛筠:“好。赵绮霞的父亲是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代连任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当梁士诒做总理时,他曾做到交通次长。他生有六男四女,男女分别排行,女儿之中,绮霞最小,排行第四,家里人有时就称她赵四。这也就是赵四小姐的由来。”

记者:“赵一荻女士是怎样和张学良将军相识的呢?”

朱洛筠:“大约在1926年前后,绮霞的姐姐赵二和赵三已届成年,开始参加社交活动,出入交际场所。当时天津有名的交际场所是蔡公馆。蔡公馆的主人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丈,曾留学德国,颇有西洋派头,经常在府内举办舞会,放映电影,邀请天津大家子女参加玩乐。经常到此参加娱乐活动的还有绮霞的六哥赵燕生,我的哥哥朱海北,以及张学铭、张学曾、张学良等人。其时绮霞才十几岁,出于好奇,随姐姐去舞场观看,后来与张学良相识。此后有一年暑期,天津诸家子女都去北戴河海滨避暑,张学良、赵绮霞在那里相会了,从此感情日益亲密起来。”

记者:“赵一荻是在哪一年背着父母去沈阳的?”

朱洛筠:“1929年秋天,张学良同绮霞相约,秘密去沈阳北陵同居,并让她就地入大学深造。绮霞求学心切,更由于对张学良的爱慕,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绮霞失踪’传闻。这时,张学良与于凤至结婚多年,并且生有子女。为了家庭和睦,他向绮霞提出: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的秘书,对中国人可谓侍从小姐。于是,绮霞便有了秘书、赵四小姐的称谓。”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正当张学良将军倾全力建设东北的时候,蒋介石与诸地方实力派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继蒋桂之战、蒋冯之战后,又在中原大地展开了蒋、冯、阎大战。他们各方出兵百万,在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达长沙、北到河北绵延千里的战场上激战犹酣,杀得难分难解。7月间,反蒋各派拥戴阎锡山,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相对抗。加之交战双方都有外国背景,谁胜谁负,一时难以臆断。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一向力主国家统一,反对新老军阀混战,因此他采取了中立政策:拥重兵于关外,努力建设新东北。随着胶着状态的中原大战的发展,交战双方都看到了东北军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换言之,张学良投向何方,战局将向着有利于何方发展。因此,交战双方争派代表,群集沈阳,寻求张学良的支持。对此,于学忠将军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于学忠《东北军入关和“扩大会议”的解体》一文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阎锡山先派其行辕主任梁汝舟,由东北驻晋的代表葛光庭陪同到沈,旋又加派其军械处长张维清、山西省建设厅长温寿泉为代表来沈。蒋介石所派代表为前江西省主席方本仁、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刘光。冯玉祥所派代表邓哲熙、门致中亦先后抵沈。3月末,蒋介石又派吴铁城为代表到沈,加紧拉拢张学良。4月间,沈阳举行追悼东北边防军阵亡将士大会,蒋、阎、冯的代表均行参加致祭。6月3日为张学良30岁生辰,蒋介石又特派李石曾到沈阳祝寿。同月21日,南京政府复发表特任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命令,并由张群将特任状及印信送到沈阳,劝张表明态度,立即出兵入关,而张仍未作肯定的答复。

张学良在北戴河期间,蒋介石的代表李石曾、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皆随同前往。阎、冯的代表贾景德、薛笃弼、杨延溥、孔繁蔚、门致中亦皆赶到,并由傅作义以私人资格,从中奔走。汪精卫亦派代表覃振、陈公博、郭奉祺等人到北戴河谒张……在张群、吴铁城等不断催促之下,张迫不得已,曾以口头向张、吴表示:如蒋军能将济南攻下,东北即可出兵,并以此意告知阎锡山的代表贾景德。

画外音:

8月中旬,蒋军攻下济南,张学良认为条件成熟,遂决定出兵入关,进行武装调停。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拥护“中央”,吁请“和平”的通电。翌日,东北军第一、第二军相继入关,反蒋各派立即土崩瓦解,遂结束旷日持久的中原大战。接着,张学良移师北平,遂成为在当时中国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军政要员。

同时,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叠印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照片。

但是,由于张学良移师北平,将东北军主力调到华北,致使东北三省兵力大减,为第二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埋下了伏笔。

定格。

剧本第四集忍辱负重

画外音:

张学良通电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基本上结束了民国以来近20年的新老军阀的混战,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其历史功绩堪称彪炳千秋。

叠印蒋冯阎中原大战以及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的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作为一颗新升起的政治明星,从自身经年参与的新老军阀混战中懂得,对于战败的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及其将领,绝不可乘人之危或落井下石,以报当年数度交战之私仇。相反,唯有妥善地进行整顿和安置,保全这两支军事力量的精华,才能有助于江北半壁河山的安定,并为未来抗击日本入侵华北积蓄力量。其中最典型的范例,是收容、整顿西北军残部,组建二十九军。

地点美国采访原二十九军总参议萧振瀛之子萧朝智。

萧朝智:“我的父亲萧振瀛,是张学良将军的故旧。中原大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委托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处理阎、冯部队善后。当时,冯部孙良诚收容张自忠所部约五千余人,要求张学良委任自己为军长;宋哲元第四路军的冯治安、魏凤楼两个军被缴械,仅剩赵登禹所部千余人。我父亲在运城召集张自忠、赵登禹、李文田等开会,提出拥护宋哲元为军长,并决定由我父亲晋见张学良将军。结果,诚如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所说,汉卿因深知仙阁(我父亲的号)的爱国赤诚,同情救国之志,故交仙阁组织二十九军。”

地点北京采访高存信。

黄埔同学会负责人、高崇民之子高存信:“由于张学良将军妥善处理西北军、晋军的善后,对日后这两支军事力量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七·七’事变后走上全面抗战的道路,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世人皆知,日本人发动入侵华北的‘七·七’事变,就是宋哲元领导的二十九军奋勇抗击的嘛!”

画外音:

张学良通电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的军事举动,被史家称为帮助蒋介石“再造统一”。蒋介石作为一代纵横家,深知欲要在江南实施“剿共”,消灭他的所谓心腹之患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必须委以张学良重任。为此,他走了三步棋:(一)蒋介石授命张学良节制江北奉、吉、黑、晋、察、绥、热、冀八省区的军队之权,并将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划归东北军管辖;(二)邀请张学良去南京列席国民党的四中全会,给予隆重的、超规格的接待,如国民政府官员倾巢出动,迎至浦口,接着炮台鸣礼炮19响,军乐奏上将乐,其目的是让张学良感到,蒋介石知恩图报,是讲义气的;(三)张学良夫妇在南京期间,蒋氏夫妇陪同出入。同时,蒋介石通过与张学良拜把子、宋美龄与于凤至拜干姐妹的办法向世人宣称:蒋、张一家。

相继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及张学良在南京活动的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原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

程思远:“蒋介石如此隆重对待张学良将军是有他的目的的,一是通过和张学良结盟,正告被他打败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不要东山再起;二是他可以集中兵力‘进剿’红军,在江南消灭共产党。”

画外音:

但是,张学良将军并没有被蒋介石制造的假象所蒙蔽。他通过这超规格的酬酢以及短暂的参观,看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内部权力的争夺,他很是失望。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当年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是相当有好感的。后来就不这样了。我当时看国民政府的军队,有些作风比老式军队还坏。尤其在政治上,比那些政客,比原来的政治更腐败,有些地方还不如(原来的政治)。开始我还不这样看,后来到了南京,接触得越多、越深,越发现不满的地方。简单四个字,不是为国家,只是为‘争权夺利’。”

画外音:

1931年4月,张学良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由沈阳移到北平顺承王府办公。是年5月,他应蒋介石之邀再度南下出席国民会议,被蒋介石推上主席团的宝座。不幸的是张学良患严重伤寒,生命岌岌可危。为安全计,他不告而辞,带病北归,入协和医院治疗。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入侵东北的步伐。日本政府再次提出当年与张作霖有所谓“日张密约”,强行要求修筑“满蒙”五条铁路。当即遭到张学良严词拒绝:“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诺言,如日本有真凭实据,可向南京中央政府交涉。”事后,他愤然地说:“在我手里不能有一根毫毛送给日本。”

也就是在这前后,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完成了以军事力量占领“满洲”,使之变成日本领土的侵华计划。驻在奉天的关东军其他将领也认为:唯有将所谓“满洲”变成日本的领土,日本才能解决粮食问题、失业问题,日本才有发展重工业的基础。所以他们狂妄地叫嚣以武力占领东北,并公然恫吓:“要用武力膺惩张学良!”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地点沈阳采访原张学良的部属。

刘多荃:“在此之前,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出任天津特务机关长,他于暗中策动石友三通电反蒋。7月20日,石友三亲率十三路军共6个师约6万人马沿平汉线北上,计划先取平、津,再占东北,企图与关东军合谋击败东北军,夺取张学良控制的江北半壁河山。病中的张学良命于学忠率东北军迎击北上的石友三叛军。不及半月,石在东北军与蒋军的夹击下全军覆没。”

在刘多荃的讲话中叠印有关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由于平息石友三叛乱,张学良再次把东北军主力调入关内,造成东北三省防务空虚。当时,东北军号称30万,调入关内的业已高达16万,且又是东北军的精锐。而留在沈阳的正规军只有一个旅,不足8000人。对此,东北军的将士发牢骚说:“东北军为了讨伐石友三,不但把棍子拿了出来,而且连笤帚疙瘩也拿出来了。”对此,关东军骨干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等看得十分清楚,他们在草拟并完成“柳条湖铁路爆炸计划”的同时,又在东北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震太郎事件”等等,借以大造入侵东北三省的舆论。总之,东北的形势相当紧张。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那时,张学良正在病中,他看着东北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遂向蒋介石请示方略。但正在江西忙于‘剿共’的蒋介石却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他先于7月11日致电张学良:‘日本诚狡猾阴险,但现非我国抗日之时,除另电外交部王部长外,希兄督协所部,切勿使民众发生轨外行动。’继之又于8月16日发来‘铣电’,严令病中的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画外音:

当时,病中的张学良将军是坚决执行蒋介石的指示的。他收到蒋介石的密电之后立即电示部属:“重要问题要依靠中央,不能单独对外。”当他听说老把叔张作相曾主张抗日,立即致张作相特急电:“奉密电令,我国遵守非战公约,不准衅自我开。特令遵照。”张学良虽然赞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他们之间的出发点却大不相同。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关东军搞‘九·一八’事变,那时候我没有想到。我这个人想事情,判断一件事情,要看环境,不单单看自己方面,也要看人家的方面。我当时替日本想,关东军只能是用一种挑衅的态度来的,使得我们中国方面有打的条件。那么当时还有俄国的条约,日本有自己国家控制的种种问题。假如‘九·一八’事变他要那么做,但对中国、于日本的后果也一定是很不好很不好的。所以我想他们不会那样办。”

画外音:

然而一厢情愿的善良愿望,并不能替代残酷的战争现实。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关东军按着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等制订的阴谋计划,在靠近北大营柳条湖地区的南满铁路响起了一声巨响,被史家称谓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接着,他们又借口东北军炸坏了南满铁路,向中国军队发起了突然的进攻。在蒋介石的“不抵抗”的指令下,东北军毫无戒备,加之当时驻军首长均不在军营,官兵群龙无首,惊慌失措,被杀死者无计其数。一夜间,沈阳沦陷。张学良苦心经营的兵工厂里的无数军火、东塔机场的飞机,均陷敌手;就说大帅府中的万贯家私,也被关东军洗劫一空。不久,吉林、长春相继失守,东北的大好河山被关东军侵占。

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夜里,尚未病愈的张学良正在陪同英国大使看梅兰芳演出的《宇宙锋》。他听到报告之后,遂匆匆赶回家里召集部属和京城有关人士研究对策。他当时主张“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它全国的兵力可以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人及我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现在我们既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均系全国整个的问题,我们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

同时叠印有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当时我想,如果日本真要这样的话,第一,日本的军人想这样做,但日本政府会控制,因为他这样做违犯了国际条约,惹起了国际问题。还有,这样做,于他本身也是不利的。他不会这样做,想这样做也不会做到的。”

“大家责备我,国家责备我。你责备我不抵抗,我不承认,责备我对日本这件事情判断错误,那我承认。”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

记者:“吕老,张学良与日本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他为什么面对关东军侵占白山黑水、疯狂屠杀东三省的父老乡亲而不下令抵抗呢?”

同类推荐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纵览季老的人生,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再次将心灵打动。他的每一句话都那样严肃、真情而又生动。没有华丽辉煌的殿宇,却留给人们一座硕果累累的庄园。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我和爸爸马三立

    我和爸爸马三立

    本书是一部通过马三立女儿、女婿的独特视角,追忆马三立生前事迹的纪实作品。作者希望借此寄托对亲人逝世五周年的深切缅怀,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更深入认识和了解大师的机会。
  • 中国大文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文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修仙从逗比开始

    修仙从逗比开始

    朱二牛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修仙之旅,一路高歌猛进,走上巅峰!主角是逗比,但有骨有血,轻松幽默,爽点频出,等你来看!
  • 弃妇再爱

    弃妇再爱

    婚后五年不孕,丈夫公然把小三带回家。伤心欲绝中,她不小心撞上了他的车。而这个他,居然是她丈夫的最高上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流光未至

    那年,流光未至

    你认为一个从小被精神科医生贴上“暴力症”标签的女孩,她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六岁那年的雨夜,父母领来一个乖巧的姐姐,她的亲情从此被取代,而接踵而来的竟是一系列被流年雪藏的血色秘密!被她保护的柔弱姐姐竟成了绑架校花和一系列糜烂丑闻的女主角!保护着她的至亲姐妹反为她的爱情付出无法挽回的贞洁代价!而那个她不敢爱的男人,始终如雾中的烛火,炽热,却摇摆、暧昧不明。那年,她在十六岁的光年里停止远眺自己的青春。一如,流光,经年未至。
  • 夺取基因

    夺取基因

    这是一个关于《全种族基因修改器》的故事。 想变成超人?想变成蜘蛛侠?还是想要变成外星人? 恐龙基因、猛玛基因、星空巨兽基因…… 吸血鬼基因,狼人基因,天使基因,恶魔基因,甚至……帝江、强良、九凤、烛龙、饕餮、混沌,无数传说中的上古神兽,重现世间。 刀枪不入,水火不侵,长生不老,飞天遁地……
  • 最成功的励志故事

    最成功的励志故事

    《读好书系列:最成功的励志故事》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代替一些枯燥沉冗的说教,把一些晦涩难懂的高深道理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说出,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让那些积极向上的道理,
  • 诸神管家

    诸神管家

    天空万里无云,太阳高照。仙界太上老君愉快的唱着歌、喝着酒、炼着丹。杨明走在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道红色闪电从空中伴随着轰隆声劈下,上古丹劫将杨明的灵魂劈成了两份,杨明的命运就此改变。一个在仙界成为了老君的管家,从此游走在仙界众仙之间。办仙家学校、开银行放贷款、最重要的是众筹各仙家功法开办图书馆......另一个则在仙凡两界通道断绝、修真落寞的地球现代愉快地成长着......
  • 升天剑

    升天剑

    我曾潜心修炼,以为道心无痕,就该脱离红尘。结果我修炼到宇宙至强,生命永恒。我拥有一切,但是一路没有你。当我拥有了你,即使强大如你我,终究无法脱离这万千宇宙世界规则束缚。如何?如此!
  • 重生是器灵

    重生是器灵

    “器灵就器灵吧,至少这个小姑娘看上去还不错!”杨玄看着器灵之身的自己,露出一丝言不由衷的苦笑。片刻苦笑消散,他站在原地乐呵呵的傻笑,“不对!我虽为器灵,可我……不一般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