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9100000009

第9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8)

列宁讲过,凡事都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可是从前认为原子不可分。原子核分裂,这门科学还很年轻。近几十年来,科学家把原子核分解了。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介子、反介子,这是重的,还有轻的。至于电子同原子核可以分开,那早就发现了。电线传电,就利用了铜、铝的外层电子的分离。电离层,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那里电子同原子核也分离了。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可做,一百万年以后也有工作可做。

听了些说法,看了些文章,很欣赏《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坂田昌一的文章。以前没有看过这样的文章。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引了列宁的话。

——摘自毛泽东1964年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见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02—103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

庄子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一个真理,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不仅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看,也是无限的。

——摘自毛泽东1964年8月与周培源的谈话(见范忠程主编《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第32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在跼蹐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引者按:指李鸿章),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口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意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摘自毛泽东《讲堂录》(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607页)。

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指《庄子·秋水》——引者注),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摘自毛泽东致李讷信(见《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第67页。

【鉴赏】

对《庄子》这样一部集中地反映道家思想风貌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便非常熟悉。

1917年,毛泽东正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暑假时,他与好友萧子升进行了一次游学,以此来阅读社会这本大书。有一次他们来到一位声望很高的刘翰林家,在与刘翰林的问答中,毛泽东说,我们读过《十三经》,也读过《老子》和《庄子》,还回答了老翰林的问题: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注的,最好的《庄子》注是郭像作的。

看来,毛泽东不仅读过《庄子》,而且很熟,并且比较过后人注释的各种版本。这一点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交往、作文、笔记中也能看出。1915年秋,他发出《征友启事》,得到罗章龙的应征之信后,便在复信中引《庄子》“空谷足音,跫然色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1917年4月1日《体育之研究》里,毛泽东借庄子在《养生》里写的疱丁解生的故事,说明“养生之道”,认为体育锻炼“皆先精究生理,详于官体之构造,脉胳之运行,何方发达为早,何部较有偏缺……”。在1917年夏为萧子升的《一切入一》读书笔记写的序言中,毛泽东开篇即讲:“予维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涂愈益加辟,……

势有不可究诘者。惟文化进矣,人之智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诘之者,仍自有道也。”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所作的批语中,毛泽东说:“技术家之为技术,虽系为生活起见,而当其奏技之时,必无为人之念存于其中。庄子曰:‘癯瘘丈人承蝉,悟吾蝉翼之知。’凡天下事所以成,所以成而有价值者以此(即一片浑忘人己差别,惟注事际事物之真诚。)”这是用庄子的话来说明一种创作著书的境界及其效果。原文见《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癯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在1913年写的《讲堂录》里,毛泽东在读魏际瑞(1620一1677)《铭书案日净厚宽平》的笔记时,曾随手用《庄子》里的叙述来解释有关字词:

蝍蛆蜈蚣也,食带眼。

带蛇也。蝍蛆食其眼。(引者按:《庄子·齐物论》有“蝍蛆甘带”。)

鸟憎西施威也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举动人,鸟见之高飞。(引者按:见《庄子·齐物论》)

浑沌氏《庄子·应帝王》:南方之帝日儵,北方之帝日忽,中央之帝日浑沌。僬与忽相遇于浑沌之野,浑沌待之甚厚,儵与忽谋所以报之,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彼独无有,曷为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在《讲堂录》里,还有直接读《庄子·逍遥游》等篇章的笔记:

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

又何厝心于其间哉。

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间矣,其于适性一也。

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是指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游,在这里指人的交往与处事。作者在篇中借助鲲鹏横空出世、高翔远举的形像,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与物“无待”,即摆脱与周围事物的对立与依存的关系。前文引述的1913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记述的读《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一段文字,表明他从庄子的议论中,通过水与舟的关系,引伸出了一番人生道理。

对《逍遥游》中大鹏的形像,毛泽东非常喜欢,经常加以运用。如1945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及军队已经不是小麻雀了,已从小麻雀发展成一个翅膀就可把中国扫得差不多的大鹏鸟,最终扫尽全中国。此外,毛泽东在他写的诗歌中,也多将此形像人诗。

最早是1918年为准备东渡日本的罗章龙而作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诗中写到:“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这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年毛泽东的喻人和自喻,其“要将宇宙看稀米”的胸怀和“到中流击水”的信念,跃然纸上。毛泽东如鲲鹏一般激越壮观的生涯,便是从这里起步的。在这首诗里,鲲鹏形像的寓意还较抽像,是一种信念崇拜和自我夸张。

1965年秋,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他充满感情地描绘:“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并嘲笑那种没见过世面,满足于在蓬间跳来跳去,面对风起云涌的情势,不知所措,大喊“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的斥小雀。

毛泽东喜爱并引用的不只是《逍遥游》一篇。1963年1月4日,毛泽东给李讷的信中就说,读了庄子的《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见前面所引)。河伯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平日觉得百川灌河,以为天下之水皆归于己,便盲目自大。等他顺流东行,看见无涯无际的大海,方觉自己渺小,只能“望洋兴叹”。庄子在《秋水篇》写了这件事。大概是李讷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自己读了这篇文章,毛泽东觉得,读了这篇文章,不会再做河伯,也就是不再盲目自大。(以上部分材料参考了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中的有关内容)。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走过于都浮桥,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据李德后来在《中国纪事》一文中回忆:当有人第一次提出,我们的主力是否应突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封锁这个问题时,毛泽东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话回答说:“良疱岁更刀,割也:族疱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李德并不熟悉中国古籍。这段文字见于《庄子‘养生》。在这篇文章里,庄子讲了一个寓言:“疱丁解牛”,以说明做事要依乎天道,依乎刀物本身的固有规律,“缘督以为经”,“以无厚人有间”。毛泽东在这里引庄子的这段话,可能是要提醒人们在突破敌人封锁的问题上,不要盲目,应当认真摸清情况,以达到游刃有余的目的。

1965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对问题要作全面的分析,都要按照辩证法时说:“看电影,银幕上那些人都是那么活动,但是拿电影拷贝一看,每一小片都是不动的。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1966年8月16日,毛泽东在北戴河约了几位哲学工作者畅谈了许多哲学问题。之前,他看到了1963年复刊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登载的坂田昌一的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

毛泽东非常赞赏坂田关于“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观点。在这次谈话中,他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引用了《庄子·天下篇》里的话来阐述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观点;并明确地表示《庄子》中的这个观点是真理,这是对《庄子》一书价值的肯定和赞扬,也说明毛泽东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古为今用,点石成金。

七、《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兵家圣典

叱咤风云、驰骋欧洲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场上还手不释卷地翻阅《孙子兵法》,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魁首德皇威廉二世为战败后才得到此书而扼腕叹息。《孙子兵法》作为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享有古今中外公认的巨大荣誉,并成为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

【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为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有组织才能的军事活动家孙武所著。孙武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于孔子同时,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未至前5世纪初。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公元前512年经吴国大将伍子胥推荐,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阖闾因他善用兵,乃命他为将。孙武同伍子胥辅助吴王治国治军,对于吴国的崛起,“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过重要作用。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问世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而又文化异彩纷呈的时代,其间数百年,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称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战争此起彼伏。《孙子》、《吴子》及《司马说》等各家兵书均于此一时期问世。而独《孙子兵法》,诚如兵家所云“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它堪称为中外兵书中最古老而又最富于生命力的一部。

现存的《孙子兵法》是经过三国曹操删削而成的,共分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故又称为《孙子十三篇》。

《孙子兵法》总结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经验,揭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被历代军事家奉为经典,为其后的历代军事家如孙膑、曹操、诸葛1936年在陕北保安亮、李世民、岳飞、戚继光、曾国藩、毛泽东、刘伯承等所推崇,堪称兵家之“鼻祖”。该书被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流至国外,被推崇为“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据说叱咤风云、驰骋欧洲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场上还手不释卷地翻阅《孙子兵法》,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魁首德皇威廉二世为战败后才得到此书而扼腕叹息。

《孙子兵法》作为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享有古今中外公认的巨大荣誉,并成为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

【毛泽东评点】

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摘自毛泽东1936年致叶剑英、刘鼎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81页)。

蒙哥马利:我也学过成吉思汗,他强调机动性。

毛泽东: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蒙哥马利: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军事原则?

毛泽东: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

——摘自毛泽东1960年5月27日同英国大帅蒙哥马利的谈话(见《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25页)。

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围剿”军西路总司令陈铭枢所说的“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之时,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往往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或者敌军的绝对优势改变到相对优势,我军的绝对劣势改变到相对劣势,甚至有敌军劣于我军,而我军反优于敌军的事情。江西反对第三次“围剿”时,红军实行了一种极端的退却(红军集中于根据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为当时的“围剿”军超过红军十倍以上。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l卷,第208—209页)。

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拾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后来到陕北,我看了八本书,看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书看了,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也看了,还看了苏联人写的论战略、几种兵种配合作战的书等等。那时看这些,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

——摘自毛泽东1960年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3期)。

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

同类推荐
  • 大地行吟

    大地行吟

    本书是马启智同志诗词结集,收录了诗词数十首,分为“海外旅痕”、“行色匆匆”、“大地情愫”三部分。
  • 在文化树下喝茶

    在文化树下喝茶

    散文集装帧精美,共20余万字,遴选了作者近年来利用工作、生活闲暇潜心创作的各类散文作品百余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一马平川”,描摹冀中平原的人文风貌,对语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呈现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第二辑“平原故事”,以故事形式记录平原的流年碎影,试图拨开生活的表象,寻找文化的影子;第三辑“从平原出发”,领略平原之外的景物和风情,字里行间镀染着作者思考的印痕。作品文笔清丽,画面感强,时空转换明快,富有时代气息,深得“新荷花淀派”风韵,于漫不经心间给人以心灵的感动,传递大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
  • 禁毒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七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禁毒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七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稿是由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编的禁毒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集,从吸毒行为分析、法规政策思考、戒治方法研究、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总结了禁毒研究的成果,专业性强、科学性强、指导性强。
  • 楚辞

    楚辞

    本书是我国一部浪漫主义诗歌和骚体类文章总集。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故名《楚辞》。本书包括注释和译文,逐段翻译,力求直译,保持了诗歌的原生态。每篇前附有题解,概述诗歌的主旨。《楚辞》作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 被风吹干了的冬季

    被风吹干了的冬季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作品集,全书分带刺玫瑰、社会万象、感悟生活、爱海泛舟、诗词选录共五辑,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小小说、散文及诗词作品。
热门推荐
  • 爱情像蛇么

    爱情像蛇么

    当她凝视着眼前的伟岸男子时,世界仿佛停止了转动。他深邃的瞳眸蕴藏着致命的魔力,几欲夺去她的呼吸,那浑身的凛冽气息,冷得连周遭的空气也随之冰冻。这样一个没有情绪、没有温度的男人,该是难以亲近的,可不知为了什么,他那一闪而逝的伤痛神情,竟让她觉得有些酸楚与不舍……老天!他简直无法置信,世上竟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尤其她那似能温暖人心的明眸,更像极了他挚爱的妻。尽管明知她终究不是他魂牵梦萦的人儿,但,已然骚动的心,是再难平静了……
  • 我是黑猫

    我是黑猫

    我带着一腔热血,却被现实狠狠的摔下,我突然意识到,有时,真不是我逃避,而是我真的无能为力,后来,他告诉我,现实虽然很残酷,但正义永远也不会缺席,只是迟到罢了。邪恶并不是神,你也可以把它抹灭掉!这就是你的身份,你是——黑猫!
  • 朝歌迟

    朝歌迟

    传说有座妖山,孕育的是十恶不赦的妖怪,但是这妖怪怎是个十岁小儿?当“十恶不赦”的妖怪被收养,又能隐瞒身份多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抵死缠绵:逃爱宠妃

    抵死缠绵:逃爱宠妃

    为了爱,她曾经拼命争取,不顾任何人的嘲笑,为了他,她曾经不顾一切,只为他的回眸。可是,得到的却是……一年之后,她重见天日,这一次的她不再是那个傻傻的女孩,她只为自己而活。却也收起了自己真正的脾性,变得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因为,她明白了,这个朝代,权势的可怕,而有权有势的男人更加的可怕。他们从来都没有感情的。可是,是谁在她耳畔轻声低咛,“这个世上,只有我对你是真心的。”又是谁残忍之后却还痛苦的抱住她,“该拿你怎么办……”而她又是为了谁,奋力一搏,一命换命,此生换来生!
  • 一世狂战

    一世狂战

    他,顶天立地;她,柔情似水。青梅竹马却最终劳燕分飞,怪谁?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魔妖仙域

    魔妖仙域

    这是一个小人物和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在二次元相爱,在三次元相知相守,他们承诺天长地久
  • 混迹在卡牌世界

    混迹在卡牌世界

    奇异的卡牌,将地球上的人们带入奇异的世界。在这里实力为尊,只要有实力,你就拥有一切。规矩不是天定,不能约束你,而是自己来定,用你自己规矩约束别人。第一本书写烂了,太监。希望这一本能带给我希望,谢谢大家!
  • 我没有超能力

    我没有超能力

    他,二流大学普通学生。她,零界超能美女战士。异界大家千金小姐。一顾倾城的世间尤物。偶遇流浪小狗,交易到无限异能,那个夜晚之后陆凡的人生从平淡无奇变得高潮迭起。我们每个人终将告别稚嫩的自己,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