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83800000011

第11章

此中略破未尽指后广说。大师于此文广破由来。五阴成人四微为柱。得文意者可例破之。如犊子计四大和合有眼法。五阴和合有人法。则别有总眼总人。庄严假有体有用有名。此二师既别有总象。则堕无象与过故。以除别不见有总故堕无象。必言别外有总则堕头中有足。开善无假体有假用。此不成义。既以实法作体无假体。假用附何物耶。无有假家之用将实作体。若以实为体还是实用。既实法和合别有假用起。则实法和合别有假体起。光宅无假体假用但有实法体。亦不然。无假云何有实。无总云何有别耶。今恐于文意为烦故直释而已。如是吉事下第二总结。外曰恶止止妙下自上已来傍破吉竟。今是第三伏流辨宗。邪教覆正经其义不明照。在邪已破故二善义成。故伏流说也。若答难明者。自上已来答两不吉难竟。今第二次酬两颠倒难及两烦重难即成二别。就答两颠倒为二章。第一答其止善颠倒。次酬其行善颠倒。即显如来说于二善其义深远其言巧妙无颠倒失。外人前与颠倒难者。自上已来立外破内。从此已后就内难内。恶止者牒二字也。止妙者明粗妙也。恶是所止之粗。止是能止妙戒也。何不在初者。止既妙止于恶。何不前言止恶而言恶止。故知颠倒。内曰行者要前知恶然后能止。明恶止粗妙。实如所言。但行者要前知恶过患然然受戒止之。如来制戒亦得如是。故经云。见衣有孔然后乃补。是故前恶后止。问一切制戒皆先犯然后以制耶。答就释迦声闻戒如此耳。菩萨戒皆是在华台上舍那佛说。尔时无起恶缘。此是顿制也。外曰善行应在初。第二合说就二善作颠倒难。难有二意。一并决难。若要前知恶过故前恶后止。亦应要前知善有妙果然后方能止恶。则应前说善行后明恶止。二者汝之二善言巧理深。今应前为众生说善行有于妙果。众生为贪妙果然后受戒止恶故。前应明善行后说恶止。内曰次第法故前除粗垢次除细垢。此是偈本。但为脱落故无修妒路。就文为二。前法次譬。法门有二。一修行次第门。二说法次第门。前示妙果此就说门。修行次第要前离过然后受戒息于粗垢。次行善法除于细垢。内外清净方可受圣道染也。若行者不止恶下第二注释。前释法说。譬如下释譬说。外曰已说恶止下。就答难者明此二善体相不同无二烦重过。初明止不摄行行非烦重。次明行不摄止故止非烦重。外难云。无恶即是善。如无痴即是慧。既已说恶止。不应复言善行。恶止者不言无恶而已。乃明恶止有戒善。既其有善即是善行。何烦重说善行。又从上生者。垢虽粗细止义无殊。但言恶止已摄善行。而复说者岂非烦重。内曰布施是善行者。恶止任运无作而生。善行修习方有。故止不摄行。如不盗他物名为止善。以物施他秤为行善。故止行不同。故非重说。复次如大菩萨下。前就身口明止行异。今约意地辨止行异。诸大菩萨无恶可止而行于善。当知善行非是止恶。故不得恶止而摄善行。又前就凡夫辨止行异。以凡夫有恶可止复有施善可行。今就圣无恶可止有善可行。故二文异也。外曰布施是止悭法者。布施破悭法。故当知行善属止摄。内曰下答有五。一返并答。二无悭可止答。三有悭不能止答。四本末答。五总结答。今是初。若言布施是止悭者。凡圣之人不行施时应有悭罪。复次诸漏尽下无悭可止答。若言布施是止悭者。无悭人施何所止耶。或有虽行布施下第三有悭不能止答。现有人虽行布施悭心不止。故知布施非是止悭。纵复能止下第四本末答。夫布施者必前起慧与之心后为求世出世果。虽复因此止悭。非其本意故以善行为本。是故布施第五总结。外曰已说善行第二明行不摄止。故说止非是烦重。外意恶止善行同皆是善。则应但说善行不须说于恶止。而今说于善行复说恶止。即是烦重。内曰止相息行相作者。外人明善义既通说一则得于二。内辨二善体性恒别。故说一不得兼二。故止善冥伏任运而生。体是静义。行善是兴起修习其相是动。既动静不同不得说一摄二。外曰是事实尔。我不言动静体一。但善义无异故应相摄。内曰应说恶止善行者。答中为三。谓标释结。二善凡有两异。一者通局异。止善三性心中皆有。是故止通。行善唯善心有二性则无。所以为局。二者止善常生。行善修习方有。不作则无。何以故下第二释也。释中为三。一明二善达心各异。止善达心为欲息恶。行善达心为欲修善。域心既异故二善不同也。若但说下第二反难答。但说行善不说止善。行善唯善心中有余二心中无。止善亦应尔余二心中无。若无止善应非比丘道。以无戒故。是时恶止故下第三顺释。亦有福者。三性心中有无作福。问何以故知止恶别有善耶。答从善心生必有善果。又持此戒者必得乐果。故应有善因。又得此戒故则改卑成贵。故知有也。是故下第三总结。是恶止善行法下。自上已来明舍罪竟。今第二次明舍福。然通而为言皆是舍罪。以悉乖道故皆是罪。宜并舍之。但今就于乖中自有轻重。乖中之重故秤之为罪。

乖中之轻目之为福。故前言舍罪今言舍福耳。然利根者知罪福是相对而明罪既其舍福则不留。但为钝根人明次第法门。故前舍于罪今明舍福。罪福既尔。万义皆类。对三说一。在三既去亦不存一。既舍生死亦不依于涅槃。就文亦三。第一明开二善为三人。二明三教垢净。三正明舍福。故舍罪三章。舍福亦三。初偈本中前牒二善者凡有二义。一者前牒二善为欲舍恶。今牒二善为欲舍福。二者欲证上止行不同体不相摄故重牒来也。随众生意故者。明佛随缘开二善为三教。初双标缘教。随众生意谓标缘也。佛三种分别即标教也。下中上人者释缘也。施戒智释教也。注释为三。第一明为三缘说三教。二明三教体相。三明三教差别。问前舍罪中前戒后施。今何故前明布施后持戒耶。答前明修行次第。要前止恶然后行善。故前戒后施。今就人优劣难易故前后为异。外财易舍故配以下人。戒防身口。此则为难故教于中智。智慧最胜故教上智也。智度论释三次第品。明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论有多释。一与此同。故云行名布施学名持戒道名智慧。今文正明次第之义。故以三教配彼三根。又杂心明。为三怖说三法。为贫穷怖说施。为三恶道怖说戒。为生死怖说智慧。与今大同。布施名利益他舍财相应思者第二明三教体相。智度论十卷三解。一云。相应思数以为檀体。二云。非但善思。假身口业及以外财三义助成以为施体。三云。施者受者财物三事和合生于舍数以为施体。今此中正用第二解明以思为体身口助成也。释戒体亦有三。数人以无作色为体。论人非色非心无作为体。譬喻部云。离思无报因离受无报果。此明无无作义。但以心为戒体。今此文但出得戒因缘不别明其体。当时是适缘为用也。不复作三种身邪行四种口邪行者。上人持戒通防三业。既是中人但遮七非。智慧名诸法相中心定不动者。未得智慧多生疑惑。犹预不定故名为动。若得智慧决了诸法故秤不动。此中智慧通世出世及大小乘。今既欲舍之。多是世间智慧。故布施之业未免三涂。持戒得欲界人天。智慧是色无色界诸智慧也。何以说下中上第三释三教差别又三。谓问释结。初即问也。释中为二。一明利益少多。二辨报有三品。利益就现在果报约未来。亦得利益据前人。果报属自己。布施者少利益者。施于珍财济彼穷乏。正可令行者现有名声为人所敬。故名小利。若望前人者。但施衣食施其外命亦是少利益。戒能防于七枝。又使内结羸弱。若望前人则布施无此益。故云中利。智慧能断于疑心及除结使。若望前人通利群品。生他慧解名为上利。施报少者。布施果报能衣食自然受诸欲乐。而未离三涂。如龙金翅鸟等。戒能防诸恶离于三涂得人天报。故名为中。智慧多闻修禅弃结得色无色天。又能舍凡成圣。是故为上。是故下第三结也。外曰布施下第二明三法垢净。所以明垢净者凡有二义。一者以三法配三人其言未尽。然此三法一一并通三人。今欲简之故论垢净。二者欲明舍福故辨净不净。净不须舍不净须舍。又提婆论本但明不净三法。为成舍福。罪则内外同见其过。不须彰之。福过难明。故须叙其过然后方明其舍。如天亲三法并明垢净者。欲怜愍末世众生令善巧修福等。是一施。无方便行则堕不净。有方便行便成清净故也。又开垢净者。欲示五乘根性。自有乐求人天而行布施则说不净施。求三乘行施明于净施。余二亦尔。外曰已下第二明三种净不净即三。外人今问有二意。一明若施是下智。佛行施时便应是下。二者若佛行施非下智人。则违前宗下智人教布施。后是违言负。前是违理负。内曰下开施垢净答于二难。不净行施是下智人故不违言。

清净布施上人所行故不违理。但上总相说故言布施教下智人。外曰何等名不净施者。前虽双标未出其事。故今问之。内曰下答中有二。初是法说。如市易故谓譬说也。智度论中明四种檀。一净不净。二世出世。三圣所秤誉所不秤誉。四有魔檀佛檀。施既有四。戒智例然。今但说净不净者。彼是广说。此是略说。又虽有四摄在二中。净出世圣所秤誉佛檀此四摄在净中。余四摄不净中。故但明二也。今云为报是不净者通而言之。一切心有所希求悉名为报施。今此中略说。为今世后世二种果报名为不净。外曰何等名净施下外道意局。唯言前施是净不知更有不净施。是故问也。内曰下出于净施。爱敬利益他故者。此明但为利他故也。田有三。一悲二敬三亦悲亦敬。如施苦恼众生为悲田。施圣人等名敬田。施老病父母亦敬亦悲。老病故为悲。父母故为敬。不求今世后世者。前明利他此辨不自为己。问众菩萨上人云何异。答如普贤等为菩萨。初发心行施是上人。问菩萨行净施有何利耶。答能以一粒白米净心布施胜十万黄金。则四智皆圆五百便度。问此是何言。答大品云。虽有所施实无所与。实无所与故不著有。虽有所施故不染无。不著有则度三百由旬。不染无则度二百。又不著有则波若。不染无是方便。任运如此是自然慧。不复须师谓无师智。故具四智。便是佛也。既为佛行施复是大悲。故行一布施万行圆足。问经中何故简福田及不简耶。答明简不简各有其意。言不简者。就己心知实相平等。又欲等以乐法与前人故。所言简者。域心虽等为欲将励前人令持戒勿犯。外曰持戒下第二次辨戒净不净。亦如二意如施中说。内曰下明戒净不净还答二问。亦如上说。外曰下偏问不净。内曰下答于不净。初正答。如覆相者此引难陀覆相事来证。内有求乐外现清白名为覆相。注为二。前释求乐报。

同类推荐
  •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显扬圣教论颂

    显扬圣教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漕船志

    漕船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关于我被抓去异世界养成萌妹子

    关于我被抓去异世界养成萌妹子

    “谁轻轻叫唤我~~”抽到MMR卡片的欧洲人老师被召唤到名为“艾莉蜜雅”的异世界。“这是系统给你SR卡”“什么?!又能战斗又能当女票的初始萌妹子?而且还可以升级打怪兽,带出街!再来一打组成学园可好?!”LOLI,乙女,御姐,人妻,统统过来,让老师把你们变得萌萌哒~☆!但是连老师都变成萌萌哒,这是什么回事啊?!PS:书友群:493982253,有人设和福利?听说配图啃文会更配哦~
  • 叶之精灵

    叶之精灵

    树是世界上能与天地沟通的生物,无处不在,叶子是树上最通灵的......这是一个玄幻的世界,人们为了那么一点点资源,便会争得头破血流。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然生长出一颗奇特的树,等待着能够改变天下的人出现......
  • 三校草和三公主的爱情故事

    三校草和三公主的爱情故事

    三公主应被父母强迫到圣樱贵族学院读书,一进门便遇到了三校草,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他们对她们的不信任让他们分手了,是因为什么呢......最后他们能在一起吗?
  •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一书挖掘整理了从上古到当代的兰州历史文化,较全面地展示了兰州历史文化的沿革与传承。该书从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文化现象中梳理出了兰州概述、峥嵘历史、文化渊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生态园林、民俗风情、地方名品、科教文化、人物春秋等10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兰州历史文化的繁衍,引经据典、有史有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对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来说,可以极大地增进凝聚力;对外地的游客来说,则会极大地促进“认同感”。本书涵盖了兰州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兰州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等赞誉都有了系统的文字根据。
  • 霍爷你媳妇儿跑了

    霍爷你媳妇儿跑了

    霍衍之在路边撞了个肤白貌美的姑娘,失忆又无家可归。便捡回了家,当做心肝宝贝娇养,要星星不给月亮,拿命宠着。结果……养肥的小白兔恢复记忆跑了。一向沉着冷静的霍爷,大发雷霆,乱了阵脚。……宴会上的再次相见,一袭白裙的女孩,依旧是笑颜如花,明艳动人。只是身侧站着位男人,让他险些失控。他语气森冷:“染染,不介绍一下你身旁那位?”云染不作声,身旁那位男人到是绅士的开了口:“你好,我是染染的未婚夫。”……洗手间。霍衍之将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孩抵在洗手台上,语气里带着隐忍克制:“我的染染能耐了,看见我像是见着陌生人一般。”“我们之间的关系,你撇不清。”深情霸总vs娇软美人【甜宠】【情有独钟】
  • 无米不欢冷王爷

    无米不欢冷王爷

    他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冷傲王爷,而她,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的奇怪女人,竟然在新婚之夜翘腿走人。那夜后女的销声匿迹,他的王爷府鸡犬升天,永无宁日了。不知情的米莉,只知道拍拍屁股走得顺畅,怎知一段甩不掉的追逐跟上了她。
  • 我的被动灭世日常出了点问题

    我的被动灭世日常出了点问题

    世间万物起于“眠”,亦终于“眠”。“眠”睡时万物生,“眠”醒时万物灭。当世界的最后一缕光消散于冷寂的宇宙中时,“眠”睁开双眼,迎来长夜纪元。***这里是一缕漂泊无定的光,漫无目的的寻找埋葬在熄灭星河的赤芒……当十二座空中花园坠入梦土,毁灭梦镜有十三要素,白昼纪元冷却到零下二百七三度,终见归途。
  • 乾元秘旨

    乾元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絮语玲珑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絮语玲珑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